实验实习一 铧式犁的构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耕地作业的农业技术要求、相关指标和耕地质量的检查。
2.了解农业机械的类型编号规则,熟悉铧式犁类型编号的方法。
3.认识不同类型铧式犁、铧式犁的各零部件及其连接关系。
4.掌握主犁体的各部名称、作用、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5.认识和了解平地合墒器的作用和调节。
二、现有设备
1L-330 1LQ-525 1LQ-425 1LY-530
1LF-130 1L-218 平地合墒器 条犁
三、观察与思考
1.观察犁的整体构造及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作用和相互关系。
2.熟悉主犁体的各部名称、作用、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3.认识犁体的垂直间隙和水平间隙,分析两间隙的不同作用。
4.比较1L-330、福格森二铧犁、双轮双铧犁犁体曲面有何不同?
5.分析比较1LQ-525、1L-330、福格森二铧犁犁架有什么不同?
6.比较牵引犁、悬挂犁、半悬挂犁、翻转犁的优缺点。
7.观察平地合墒器的构造、作用和调节(开墒、平地、合墒和运输位置的调整)。
四、铧式犁的构造
(一)工作部件(直接参与耕地和切割土壤的部件)
1.主犁体:其作用是切割、破碎和翻转土垡和杂草。主要有犁铧、犁壁、犁侧板、犁托和犁柱等组成。
犁壁又叫犁镜,可分为整体式、组合式和栅条式。
犁铧又称犁铲,按结构可分为三角铧、梯形铧、凿型铧(也可按三角犁铧、等宽犁铧、不等宽犁铧、带侧舷犁铧分类)。
犁壁和犁铧组成犁体曲面,根据犁体耕翻时土垡运动特点分为滚垡型、窜垡型和滚窜垡型三大类。滚垡型根据其翻土和碎土作用不同又可分为碎土型、通用型和翻土型。
2.小前犁:小前犁可分为铧式小前犁、切角式小前犁、圆盘式小前犁等。有些犁上采用覆草板取代小前犁。我国应用最多的是铧式小前犁、,装在主犁体前方,由犁铧、犁壁、犁柱组成,其作用是将上垡的一部分(a/2、2b/3)先翻入沟底,以提高犁的翻土覆盖性能。
3.犁刀:安装在主犁体和小前犁的前方,其功能是垂直切开土壤和杂草残渣,减轻阻力,减少主犁体胫刃的磨损,保证沟壁整齐,改善覆盖质量。犁刀又分为直犁刀和圆犁刀。圆犁刀主要由圆盘刀片、盘毂、刀柄、刀架和刀轴组成。
4.心土铲:由称深松铲,安装在主犁体的后下方,疏松耕层以下的心土,实现上翻下松。心土铲又分为单翼铲和双翼铲两种,在悬挂犁上心土铲与主犁体固定连接。
(二)犁的辅助部件(协助和保证工作部件完成作业的部件)
1.犁架:犁架是犁的骨架,它起着连接各部件并传递牵引力的作用。犁架可分为平面犁架和钩形犁架两种,平面犁架又分为螺栓组合式和焊接式。焊接犁架又分为三角形架、梯形架和独梁架。
2.犁轮:犁轮的作用是支持犁的重量,限制耕深,增加犁耕稳定性,便于运输和完成犁的升降等,悬挂犁当与具有高度调节液压系统的拖拉机配套时必须配带限深轮。
3.挂接装置:挂接装置是将犁和拖拉机挂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其作用是传递牵引力,调整机组特性以保证耕作质量。在悬挂犁上,挂接装置主要是指悬挂装置,由悬挂架、悬挂轴和调节机构组成。悬挂架由左、右支杆和中央支杆固定在机架上,组成稳定的三角架。悬挂轴可分为直轴式、曲轴式及耕宽调节器式三种形式。
五、作业
主犁体有哪些零件构成?
实验实习二 悬挂犁的使用和调整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犁总体安装的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
2.了解拖拉机与悬挂犁的配置关系。认识拖拉机的各个悬挂杆件并了解其作用。
3.对照机组认识机组的纵垂面、横垂面、水平面、拖拉机的动力中心、犁的阻力中心以及牵引点和虚牵引点。
4.掌握悬挂犁机组的调节方法和原理。
二、现有设备
捷克—60拖拉机 1L—330悬挂犁 1LQ—525悬挂犁
三、观察与思考
1.观察捷克—60拖拉机与1L—330悬挂犁的挂接情况,拖拉机轮距与犁的幅宽是否合适,及上下悬挂点孔位的选择。
2.如何进行耕深调节、水平调节、耕宽调节、偏牵引调节、正位调节,若调节不当,对机组作业有什么影响?
3.如何确定犁的入土行程的大小?
4.观察限位链的作用,如何保持它的正确位置?
5.如何检查机组作业的质量?分析耕地质量差的原因?
四、机引犁的使用
机引犁的正确使用是使机具充分发挥效能、提高作业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实现高效、优质、低耗、安全作业的重要保证。
(一)犁的技术检查
在总装之后和每季度作业之前,应对犁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
犁体的主要检查项目
(1)犁刃厚度不大于2毫米。
(2)犁体工作面应光洁,各接合处缝隙不大于1毫米。犁壁不得高于犁铧,后犁壁不得高于前犁壁,而犁铧高于犁壁、前犁壁高于后犁壁不大于2毫米。沉头螺栓不得凸出工作表面。
(3)检查犁体的垂直间隙和水平间隙。
垂直间隙一般为8-12毫米(梯形铧)和10-15毫米(凿形铧),水平间隙为5-10毫米(最后犁体的犁侧板末端压入沟墙10毫米)。
圆犁刀的主要检查项目
(1)圆犁刀的旋转平面的垂直度不大于6毫米。
(2)刀盘的径向跳动量不大于6毫米;端面跳动量不大于3毫米。
(3)犁刀臂应摆动灵活,摆动量不小于30度。
总装检查
(1)各犁体的铧刃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凿型铧的测量部位在直线和曲线部分的交点处),高度方向的偏差不大于10毫米,用拉线法检查铧尖铧尾,其各铧在水平方向的偏差不大于10毫米
(2)犁上的调节机构和转动部分应灵活可靠,悬挂犁的运输间隙不小于250毫米。
运输间隙指运输过程中,犁升起后最低点(第一铧点)到地面的距离。运输间隙可保证上坡时犁不碰地面。
(3)主犁体、圆犁刀、小前犁的相互位置(见图1)
①小前犁铧尖到主犁体铧尖的距离不小于30-35cm(轻型犁不小于25-30cm),保证土垡翻转不受干扰。
②小前犁的胫刃线在主犁体胫刃线左侧0-1cm,以防沟墙塌落。
③小前犁的安装应保证耕深为8-10cm。
④圆犁刀中心在小前犁铧尖的正上方或主犁体(无小前犁时)铧尖的正上方,也可前移0-3cm。
⑤圆犁刀工作面应在主犁体胫刃线左侧1-2.5cm处。
⑥圆犁刀下缘低于小前犁铧刃2-4cm,并保证刀毂最低处距离地面不小于1cm,保证刀毂不碰地面。
(二)机引犁的挂接与调整
1.概述
(1)关于纵垂面、横垂面和水平面
纵垂面——和机组前进方向平行的垂直平面,在此平面内主要研究犁的入土能力、增重效果、耕深调整和耕深稳定性问题。
横垂面——垂直于机组前进方向的垂直平面,在此平面内主要研究犁的横向水平调节问题。
水平面——即地面或沟底平面,在此平面内主要研究犁的耕宽调整、正位调整,并分析偏牵引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等。
(2)拖拉机的动力中心:动力中心是驱动力的合力作用点。对于履带拖拉机而言,当拖拉机直线行驶且两履带的驱动力又相等时,可认为动力中心位于两履带压力中心线的连线与拖拉机纵轴线的交点上(一般情况下,动力中心也可以认为位于拖拉机的中心投影点)。对于轮式拖拉机而言,动力中心位于两个后驱动轮轴线的中心稍前处。
(3)犁的阻力中心:即犁的重力、土壤阻力以及犁轮和犁侧板反力等各犁的合力与犁体曲面的交点。一般犁体的阻力中心大约位于铧刃上方1/3耕深,距胫刃线1/4耕宽处。多铧的阻力中心以中间犁体或中间假想犁体为代表来决定该点。
(4)牵引点与虚牵引点:对悬挂犁来说,当拖拉机下拉杆不受提升力时,在纵垂面内的牵引点,即上下拉杆延长线的交点π1,在水平面内的牵引点即为两下拉杆延长线的交点π2,因为两点均为看不见的点,故称为虚牵引点(瞬心)。
(5)牵引线:牵引力Pxy作用线的水平投影。当上拉杆延长线通过虚牵引点π2时,也可以认为是通过阻力中心和虚牵引点的直线。
(6)在水平面内挂接的几种情况
①正牵引——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且平行于前进方向(图2a)。
在正牵引情况下拖拉机上没有偏转力矩的作用,犁侧板上压力适中,摩擦力也不大,是较为理想的牵引挂接情况。
②斜牵引——牵引线动力中心与前进方向呈一夹角(图2b)。
对拖拉机的影响:RX——同正牵引情况;
RY——是轮胎或履带受侧向力;
对犁的影响:左斜牵引时犁侧板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右斜牵引时犁侧板压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③偏牵引——牵引线不过动力中心并与前进方向平行(图2c)。
对拖拉机的影响:犁的合成阻力对拖拉机产生一偏转力矩,可能使拖拉机自行向右偏跑。对犁的影响:同正牵引情况,较为理想。
④偏斜牵引——牵引线不过动力中心并与前进方向有一偏角(图2d)。
对拖拉机的影响:轮胎或履带承受土壤的侧向反力,但小于斜牵引情况。拖拉机可能跑偏但也小于斜牵引情况。
对犁的影响:与斜牵引时情况相同,但程度较小。
(7)入土力矩:犁的自重G和土壤对犁体反力RZX及犁侧板摩擦力FX的合力R1对虚牵引点π1之力矩:M=R1L(如图3)。
一般来说,入土力矩大有利于入土而且耕深稳定性较好。
(8)拖拉机后轮增重:如图3所示,牵引力PZX对后轮的增重△Q2有利于拖拉机牵引力的发挥,并可减轻犁的合成阻力,但前轮减载量△Q1如超过一定限度,将使操向不稳。
后轮增重△Q2=(PZX×ρ1)/L
前轮增重△Q1=(PZX×ρ2)/L
2.悬挂犁的挂接与调整
(1)轮距调整:为使机组尽可能在正牵引情况下工作,挂接前应首先检查并调整拖拉机的轮距。使轮距(BT)等于或接近犁的总幅宽(B)加半个犁体幅宽(b/2)再加上一个轮胎宽度(E)和两个间隙(2δ),即BT=B+b/2+E+2δ。
(2)挂犁:即选择好上下拉杆的挂接孔位 。
1)对采用高度调节的拖拉机(如东方红—28/75,铁牛—55)挂犁一般可根据以下口诀:锐铧土松靠两端,铧钝土硬靠中间。
两端——上悬挂点挂上孔和下悬挂点挂下孔;
中间——上悬挂点挂下孔和下悬挂点挂上孔。
挂两端位置时,虚牵引点后移和上移,故拖拉机后轮增重大而犁的入土力矩减小,有利于拖拉机牵引力的发挥,提高效率。挂中间位置时则相反。
2)对采用力位调节的拖拉机(如东风-50,东方红-40,丰收-35等),挂犁时应尽量选择靠中间的悬挂孔位,使犁有较大的入土力矩,以利于入土。
(3)耕深调整:对于采用高度调节的机组,通过调节限深轮的上下位置来调整犁耕深浅。而对于采用力位调节的机组,可通过拖拉机上的液压操纵手柄进行调节。
(4)水平调整:调整上拉杆长度,使犁架前后水平。若犁架前低后高则伸长上拉杆;反之,则缩短上拉杆。调整左右吊杆的长度,可使犁架左右水平,一般情况下,只调右吊杆的长度。
(5)耕宽调整:即保证第一铧耕宽符合设计要求。调整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偏转犁尖法:口诀如下:变耕宽,偏铧尖,偏右窄,偏左宽。
为减少耕宽而使铧尖右偏的方法:
A.耕宽调节器的装置:缩短耕宽调节器上悬挂点的伸出长度。
B.曲轴式悬挂轴:转动悬挂轴,是左轴销后移。
②横向移轴法:
可通过横移悬挂轴(曲轴式悬挂轴)或耕宽调节器来调整耕宽。
减小耕宽:
A.宽调节器装置:耕宽调节器左移。
B.曲轴式悬挂轴:悬挂轴相对犁向未耕地平移,即左移悬挂轴。
增大耕宽时方法与以上介绍相反。
(6)偏牵引调整:通过改变虚牵引点的位置,使牵引线通过或接近拖拉机动力中心,以克服或减小偏牵引现象。调整方法:
A.耕宽调节器装置:机车右偏转,右移左下点,然后再缩短。
B.曲轴式悬挂轴:机车右偏头,右移悬挂轴,然后轴旋转,后移左销点。
(7)正位调整:为了改变犁偏斜前进的状态而进行的调整成为正位调整。调整方法:A.调整牵引线方向。B.增大犁侧板与前进方向的夹角。
(8)拖拉机负荷调整:可通过增减犁体在斜梁上的距离(即改变重耕量)进行调整,使拖拉机满负荷作业。
(9)限位链的调整:当机组作业时,限位链应松放,升犁后犁与拖拉机的轮胎或护板不得相碰撞。
五、实习报告
1.犁难入土的原因是什么?
2.铁牛-55拖拉机分别配带1L-330和1LQ-525悬挂犁耕作中,当机车向右偏跑时应如何调整?
实验实习三 犁体曲面的测绘
一、目的
1.了解机械式轻便测绘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犁体工作曲面的测绘方法。
二、设备和仪器
机械式轻便测绘仪 被测犁体 水平仪 图板 图纸
丁字尺 三角板 曲线板 量角器
三、机械式轻便测绘仪的构造、原理
1.构造 如图4所示:
2.绘图原理
我们知道,犁体曲面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构成线,而常见的水平直元线犁体曲面则是由一系列与水平面平行且和前进方向成一定角度θ=f(X、Z)的直线构成的,因此,将犁体按工作的正确位置放置后,用水平尺帖靠犁体,并记录下它的坐标位置,即可在水平面上绘出其投影,将水平直尺沿高度方向等距离移动,并始终与犁面帖靠,便可得到整个犁体水平直元线的俯视图。按照投影规律及各线条的相应高度Zi便可画出犁体曲面的其他视图。
如果等高剖面线不是直线,而是内凹或外凸的曲线,则可记下水平直尺上各点K1 、K2 、K3……及各点到犁体曲面的距离h1 、h2 、h3……,如图5所示,从而可画出这条曲线的俯视图以及其他视图,多找几条构造线,便可画出整个犁体曲面的视图,完成测绘工作。为了较全面地反映犁体曲面的特性,对某些特殊点要做专门测绘。
四、测绘内容
用机械式轻便测绘仪绘轻型25犁体曲面。
五、测绘步骤和方法
1.将图纸贴在图板上,并使图板置于水平位置,在图纸的适当位置画一直线A-A(准线),并设其为犁体的耕作方向,再距A-A线右侧4处画一平行线O-O,此线作为水平直尺读数的始端(零线),如图6所示,把铧尖放在A-A线上任一点A,将被测犁体按正常工作位置放置(犁体摆正,并用水平尺垫平)。
2.测绘仪装好后,使仪器上的零点位置对准O-O线(也可通过按铧尖打出零点),并将水平尺沿立柱高度等向纸间距为2.5厘米移动(一般2-3厘米),自上而下的帖靠曲面,此时用铅笔直角底座的长边OB画出一直线,并记录水平尺与犁体曲面接触的两端C、D的读数S1i、S2i和直尺在立柱上的高度尺寸Zi,测完数据后(注意应加测不在构成线上的特殊点的数据), 拿开犁体和测绘仪,量取Li和θi的数据填入表中,按一定比例用一号图纸绘制犁体曲面的俯视图。
3.根据水平直元线的高度位置和投影关系,作出犁体曲面的正视图和其他视图。
4.画出过胫刃线顶点n的翻土曲线和样板曲线实形。
5.在图纸上标注相应的符号和必要的参数尺寸。
六、注意事项
1.犁体位置一定要放置正确,测绘时不得使犁体发生位移。
2.完成测绘后,将测得数据复查一边,确认无误后方可将犁体拿开。
七、实验报告
1.填写下列表格并将其写在所画图纸的左下角。
1
2
3
4
5
6
7
8
9
Z(mm)
S1i(mm)
S2i(mm)
θI(度)
Li(mm)
2.用一号图纸绘制犁体曲面的俯视图,并根据投影关系绘制主视图,按要求画出样板曲线和翻土曲线实形。
实验实习四 耕层土壤坚实度(硬度)的测定
一、目的
1.了解土壤硬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土壤坚实度的测定方法。
二、TE-3土壤硬度计简介
物体压入土壤时所受的阻力大小,可以用来说明土壤的承压能力,而土壤的承压能力是随着深度变化的。为了比较土壤承压能力的大小,用一定的压头压入土壤至规定深度,并取该压头单位投影面积上承受的平均阻力,作为该深度土壤承压能力指标。土壤硬度计就是测量其单位压头楔入土壤时承受的平均阻力的大小。不同深度处的土壤单位面积压力(Kpa)成为该深度的土壤坚实度。
TE-3型土壤硬度计如图7所示:
当仪器被垂直放在地面上后,两脚踏在踏板上,转动摇柄,有伞齿轮A,带动伞齿轮B,伞齿轮B通过平键使螺套旋转,由于螺旋杆上的直槽受到固定销的限制只能上下移动,不能转动。因此随着轴套正向转动螺旋杆向下推进,使侧杆头楔入土壤。当土壤具有一定的硬度,阻止侧杆头楔入土壤,相对地说螺旋杆不动而螺套提升,推动弹簧下支座,迫使弹簧压缩,最大压缩量为40mm。记录笔连接在弹簧下支座上,则弹簧被压缩的量,由记录笔记在记录纸的纵坐标上。
同时,记录盘在记录盘销插入螺旋杆的螺旋槽时,随着螺旋杆向下推进,带动记录盘顺时针转动,螺旋杆向下推进200mm(最大深度),记录盘转动100mm,这样测深由记录笔记在长100mm的记录纸的横坐标上。
三、实验步骤
1.将记录纸装在一纸筒上,然后装进记录盘,再将纸的另端绕过记录盘外表面后,插入另一纸筒中,绷紧记录纸(在装纸带时,记录笔可以先翻到朝下位置)。
2.反时针摇动摇把,使测杆上升,直到螺旋赶上刻度的0线与记录盘顶端相平为止。
3.将记录盘上的插销插入螺旋杆的螺旋槽中。
4.将仪器置于测点上,用脚踏住踏板,顺时针摇动摇把,直至螺旋杆上的顶头螺钉与记录盘相碰为止。
5.再将记录笔翻倒朝下位置(与记录笔脱离)。
6.反向针摇动摇把,使螺旋杆返回,测量结束。
7.在测量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的记录情况,如果笔在纸上的垂直方向移动很少,说明仪器中的应变测力弹簧太硬,应换小一级的。如果笔在纸上的垂直方向移动很大(大于40mm)应停止工作,换大一级的弹簧(该仪器带有25公斤、50公斤、75公斤三种弹簧)。
8.取下记录纸,从纸上绘出的曲线可看出同一个测点上的不同深度的弹簧变形量,再参照仪器标定曲线,查出测头在该深度的阻力(即土壤硬度),若要求出某一点的平均阻力,算出弹簧变形量的平均值,再参照仪器标定曲线,查出测头平均阻力。
弹簧变形量的平均值=
注:本仪器的测头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所查测头阻力即为硬度1kgf/cm2,然后根据1kgf/cm2=98.1kpa换算为国标单位制。
四、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参加人员
记录曲线的整理(贴在下面):
土壤坚实度汇总表(Kpa)
土层深度(cm)
测点
0-5
5-10
10-15
15-20
总平均
1
2
3
平均值
注:土壤硬度除查标定曲线外,本次作业可按以下近似方法求得,若弹簧变形量为b(cm),弹簧刚度(弹性系数)为K(kgf/cm2),测头横断面积1cm2。
土壤硬度P=Kh/F,单位为kgf/cm2,换算为Kpa。K值见下表:
弹簧
25kgf
50kgf
75kgf
K
0.75
1.33
1.95
实验实习五 旋耕机和圆盘耙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构造、特点及性能。
2.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使用、调整。
二、现有设备
1G-150旋耕机 东风-12旋耕机 1BJX-20片悬挂中耙 PY-3.4型41片圆盘耙
三、观察与分析
1.观察圆盘耙的总体构造、各部名称、作用。
2.了解41片圆盘耙的角度调节机构及调节方法。
3.1BJX-20片悬挂中耙在悬挂点两侧左右为什么不对称?
4.分析影响耙片入土深度、碎土性能、地表不平度的因素。
5.观察1G-150旋耕机和东风-12旋耕机的总体构造。
6.旋耕机的耕深调节、碎土性能调节、水平调节和提升高度调节是怎样实现的?
7.想一想1G-150旋耕机为什么不适于高速和深耕?
8.观察1G-150旋耕机刀片是如何排列的?
9.想一想旋耕机和铧式犁耕作有什么不同?
10.比较中间传动和侧边传动各有什么特点。
四、旋耕机
(一)概述
1.旋耕机耕作的特点
(1)旋耕后表土松碎平坦,混合均匀,具有良好的耕作质量。
(2)旋耕一次作业可达一般机具耕、耙、平整多次作业的效果,既节约了动力,提高工效,又抢了时间。
(3)旋耕作业时,其本身产生一个推动机组前进的驱动力,因此可大大改善拖拉机的牵引性能。
目前的旋耕机耕深较浅,翻土和覆盖质量较差,动力消耗较大。
2.旋耕刀片的类型和特点(见课本73页)
(二)1G-150旋耕机
1.主要技术规格
1G-150A是与35-50马力的拖拉机配套的全齿侧边传动悬挂式旋耕机,耕宽1.495米,耕深12-16厘米(水耕时可达14-16厘米)。刀片为水旱兼用的左右弯刀,共46把(左右弯刀各23把),刀轴转速见表1,重量365公斤,外形尺寸(长×宽×高)为1360×1798×1280(毫米),生产率:耕地时为4亩/小时;耙地时6亩/小时。
表1
输出轴转速(转/分)n1
720
540
1000
变换齿轮齿数
Z1
19
22
22
25
16
19
Z2
22
19
19
16
25
22
刀轴转速(转/分)n2
198
265
199
269
204
275
注:变速箱内Z1、Z2共有两对,一对传动,另一对则装在后盖上供变速用。
2.主要结构及动力传动
传动装置:万向节、变速箱、侧边齿轮箱。
工作部件:刀轴、左右弯刀。
辅助装置:机架、悬挂架、罩壳,拖板。
3.使用要点
(1)刀片的安装方法切忌刀片反装;若反装后刀背先入土,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机件。
①平作时:从整个刀轴看,左右弯刀交错安装,即在同一截面上安装一左一右两把弯刀,以保证耕后地表平整。
②旋耕——开沟联合作业时:第一截面装右弯刀,第二——第12截面全装左弯刀,第13——23截面全装右弯刀,第24截面装左弯刀。
③旋耕——填沟联合作业时:左截面全装右弯刀,右截面全装左弯刀。
(2)安装万向节时需注意两点
①配不同的拖拉机时需装不同长度的方轴(表2)。以保证旋耕机在工作与提升时方轴与方套及夹叉不顶死,且有足够的配合长度。
表2:
拖拉机型号
丰收-35
东方红-40
江淮-40/50
上海-45/50
丰收-37
红卫-40
东风-50
铁牛-55
方轴长度(毫米)
317
246
400
②中间两个夹叉开口需在同一平面内,否则会产生响声或振动,容易引起机件损坏。
(3)旋耕机的调整及速度选择
①左右水平调整:通过调节拖拉机的右吊杆的长短,使刀轴与地面水平,从而保证左右耕深一致。
②前后水平调整:通过调整上拉杆的长短,使旋耕机工作达要求耕深是万向节与第一轴近于水平,保证万向节及整个机组在有利条件下工作。
③耕深调整:与具有力、为调节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位调节手柄在不同位置的定位调整耕深。与具有分置式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活塞杆上定位卡箍的不同位置调整耕深。
④旋耕机提升高度的调整:因工作时万向节夹角不大于±10°,地头转弯时夹角不大于30°,故地头转弯时只提升刀尖至离地15-20厘米即可,如过沟埂或运输需再提高时应切断动力。为防意外事故发生,工作时应在位调节手柄上用螺钉拧紧限位。
⑤速度选择:机组前进速度和刀轴转速用于旱耕和比阻大的土壤时选低速,于水耕、耙耕和比阻小的土壤时则选用较高的速度。
机组前进速度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旋耕时为2-5公里/小时,耙地时为5-7公里/小时。刀轴转速的低速为198、199、204转/分;高速为265、269、275转/分。
五、圆盘耙
1.用途:(见课本49页)
2.分类:(见课本49页)
3.构造
⑴耙组:方轴、耙片、间管、轴承和轴承支板、耙组横梁、刮土板等。
⑵耙架:分为铰接耙架和刚性耙架。
⑶牵引装置和悬挂装置。
⑷偏角调节机构:分为丝杠式、齿板式、油压式、插销式、压板式、手杆式等。
4.二十片悬挂中耙
该耙是左侧偏置耙,属北方圆盘耙系列产品之一。此耙与50-55(60)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三点悬挂,适于较粘重土壤的耕后碎土和轻、中壤土以耙代耕。在已耕地最大耙深为14厘米。
⑴主要构造
①悬挂架:矩形钢管焊接的整体刚性耙架。
②耙组:前列采用缺口耙片;后列采用圆盘耙片。耙片直径560毫米,厚度为4毫米。
③偏角调节机构:压板式偏角调节机构。
⑵主要调整
①耙深调整
A.调节片角:前后列耙片偏角均可在0-23°内无极调整。常用偏角有刻线标志,调节时将耙升起,松开压板螺旋并稍送转轴压板螺栓,推耙组横梁使其绕轴旋转,以横梁前侧面对准耙架侧面刻线,刻线向后偏角增大。一般情况,前耙组比后耙小一刻度,即前耙组最大偏角20°,后耙组偏角23°,偏角大则耙深增加。
B.改变悬挂孔位,增大耙深靠中间,减小耙深靠两端。
C.用力调节时由拖拉机的液压升降操纵杆的位置不同调整耙深。
②水平调整:纵向水平调整上拉杆的长度。横向水平调整右吊杆的长度。
③沟底不平度的调整:调整前、后耙组的相对横向位置,以保证在不同土壤上作业时地表和沟底平整。
④偏置量的调整:为适应不同作业的要求,需要调节偏置量。当在果园作业时,需调大偏置量,即将前、后耙组相对耙架左移相等距离。为达新的平衡,需减小前耙组偏角,并增大后耙组偏角。
⑤机组走直性的调整:当耙架向右偏转,拖拉机上左限位链张紧,致使拖拉机向左偏驶时,主要调整如下:
A.延长上拉杆,以加大后耙组深度,使其受力加大,从而使前、后耙组的合力通过瞬心π2,克服耙架右偏,以提高机组直线行驶性。
B.减小前耙组偏角和增大后耙组偏角。
C.将前、后耙组相对耙架同时右移相等距离。
⑥刮泥板间隙的调整:刮泥板与耙片凹面间保持1-8毫米间隙。
六、作业
1.圆盘耙组那些零件组成?
2.如何调节20片悬挂耙的耙深?
3.旋耕机刀片的排列规则有哪些?
4.旋耕机刀片的类型和特点。
5.V型镇压器为什么镇压轮直径前列大后列小?为什么镇压轮轴孔比轴径稍大?
实验实习六 播种机械的构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播种机的构造、工作过程及性能。
2.了解播种机各工作部件的构造、性能特点。
二、现有设备
2B-12谷物播种机 2BL-12谷物联合播种机
2BL-2精密播种机 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
2BJM-2(4)精密播种机 各种排种器、开沟器、输种管
三、观察与分析
1.了解播种机的工作过程、各工作部件的作用及传动路线。
2.2B-12播种机的排种舌为什么做成斜形的?想一想能否用改变排种舌的开度来调节排种量的大小?
3.观察2B-12播种机的内棘轮式自动起落及深浅调解机构。
4.观察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的结构,它是如何实现一机多用的?如何实现仿行的?如何保证播深的稳定性和播种直线性的?
四、播种机的类型和一般构造
(一)播种作业的技术要求和播种机的性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见课本83页)
(二)播种机的分类(见课本87页)
(三)谷物播种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1.构造
⑴主要工作部件: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开沟器、覆土器、镇压轮(压密轮)。
⑵辅助部件:机架、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开沟器起落装置、开沟器深浅调节装置、划行(印)器等。
2.工作过程:种子由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经开沟器落入种沟→经覆土器覆土→镇压轮压密完成播种全过程。
3.排种器
⑴概述
①对排种器的要求:排种均匀稳定、不伤种子、通用性好、播量调节范围大,调节方便,工作可靠。
②分类:(见课本94页)
⑵外槽轮式排种器
①特点(见课本96页)
②构造及工作过程(见课本95页)
⑶内槽轮式排种器
其主要工作元件为一内表面带有槽棱的圆环组成。当圆环转动时,种子被槽棱带起,并在摩擦力作用下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在自重作用下落入排种器口排出。内槽轮式排种器在国外用的较多,国内较少。
⑷水平圆盘式排种器(以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为例)
①磨盘式排种器(小麦、谷子、高粱排种状态)
A.主要构造:由种子筒、种子筒底座、立轴、隔板、调节盘和调节手柄、驱动盘、磨盘、驱动盘压帽等组成。
B.工作原理:当磨盘回转时,是通过盘底上的喂入口进入排种间隙的种子在离心力及摸纹推力作用下,由中心向外移动,从种子筒底座上的排种口处强制排出。多余的种子在磨盘边缘处按螺旋线方向上升,在通过磨盘上的喂入口进入排种间隙。
②棉花排种状态
A.构造:由种子筒、种子筒底座、立轴、棉花玉米隔板、棉花搅拌盘、驱动盘、驱动盘压帽、棉花匀籽轮(排种轮)、棉花播量调节板等组成。
B.工作原理:当搅拌盘转动时,搅拌种子筒内的种子以防止架空,并将棉籽带到种子筒底座的出种口处,由匀籽轮排出并分散,以提高排种均匀性。调节板可改变出种口的大小来调节播量。如需要穴播时,可在开沟器上加装棉籽成穴盘。
注意:穴播棉花时,需拆下开式输种管后再装上棉籽成穴盘。
③玉米排种状态(槽盘式排种器)
A.构造:由种子筒、种子盘底座、立轴、棉花玉米隔板、驱动盘、驱动盘压帽、玉米排种盘(槽盘)、刮种器和推种器等组成。
B.工作原理:派中盘在种子筒底座上水平回转,当型孔内充满的种子在刮种器下通过时,刮种舌先将型孔外的种子刮去,型孔砖到投种轮下时,种子即被轮齿推入下种口排出。投种轮是在型孔的推动下不断转动而进行工作的。
4.输种管
⑴作用:将排种器排出的种子导入开沟器和种沟内。
⑵要求:对种子流的影响小,有足够的伸缩性和良好的挠曲性。
⑶种类和特点
①卷片管:有弹簧钢带辗卷而成。结构简单,重量轻,有一定的伸缩性,但过度拉伸变形后难修复,间隙过大有漏种现象。
②漏斗管:有橡胶或塑料制成。伸缩性好,振动较大,不易为肥料堵塞,主要作输肥管,但结构复杂,重量较大。
③波纹管:有橡胶或塑料制成。伸缩性和挠曲性好,工作可靠。
5.开沟器
⑴概述
①开沟器的功用和对开沟器的要求(见课本106页)
②分类(见课本106页)
⑵锄铲式开沟器
①构造:由拉杆、压杆座、开沟器体、铲翼(铲尖)、反射板等组成。
②特点:结构简单,重量轻,易制造,入土性能好,阻力小,但容易发生缠草和壅土现象,高速时播深不稳定,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工作质量和可靠性均较差,多用于畜力播种机。
⑶滑刀式开沟器
①构造:有开沟刀(滑刀)、限深板、侧板、底托、开沟器架、刮干土铲等组成。
②特点:靠重力挤压入土开沟、沟形整洁、不乱土层、可在湿土上播种并用湿土覆盖种子,播深稳定,不易挂草和壅土,但沟底被压实,有碍作物根系生长。多用于中耕作物播种机。
⑷双圆盘式开沟器
①构造:由开沟器体、圆盘、开沟器轴、轴承、毡圈、导(散)种板、分土板、圆盘毂等组成。
②特点:切土能力较强,能切断杂草残茬,可防止挂草和壅土,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好,工作可靠,开沟时不乱土层,能保证湿土先覆盖种子,但结构复杂,重量大,价格高,检查调整和保养较麻烦。
⑸单圆盘式开沟器
①构造:由球面单圆盘、拉杆、防尘圈、圆盘轴、轴承、护(下)种管等组成。
圆盘偏角3-8°,直径d=350mm,曲率半径ρ=650mm,开沟深度用改变弹簧的压力进行调整。
②特点:重量轻,如土能力强,对土壤的适应性好。使用调整方便。但播深一致性较差,开沟时搅混土层,不利保墒,并有干土覆盖种子现象,不利种子发芽。
6.覆土器
⑴要求:覆土严密,厚度一致,能用湿土覆盖种子,覆土量可调;覆土后不改变种子在种沟内的位置;有助于清除残茬和土块,不挂草,不拖堆。
⑵类型(见课本88页)
7.镇压轮(压密轮)
⑴作用:压实土壤,使种子与湿土密接,以利于种子发芽,同时还有压碎土块和平整地面的作用。有些镇压轮兼作开沟器的仿行轮或排种器的驱动轮。
⑵类型:平面整体式、凸面整体式、凹面整体式、凹面剖分式及V型双轮式等。
8.划行器(划印器)
⑴作用:指示下一行程的行走位置,保证邻接行距的准确性。
⑵构造:主要由划印装置(球面圆盘或锄铲)、划行器臂、划行器升降机构。
⑶分类:按升降机构分为人操作式、机械自动式、液压自动式、电动式。
机械自动式(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的划行器)有左右提升臂、换向块、配重铁、换向支架以及滑轮和钢丝绳等组成。其工作过程为:提升播种机时,钢丝绳被拉紧,划行器升起,换向块在配重铁作用下顺时针回转,直到换向块被换向支架顶住为止。降落播种机时,钢丝绳松弛,在划行器自重作用下,左右提升臂都向外转。这时右提升臂下端被换向块顶住,保持升起状态,而左提升臂顺时针回转,直到下端被换向块顶住为止,降为工作位置,同时配重铁被拨到另一侧。以后重复进行,实现左右划行器交替工作。
⑷划行器长度计算
播种机播种时的行走路线是多种多样的,如梭式、向心、离心及套播法等。行走路线不同划行器长度也不同。此外,划行器长度还和驾驶员对印目标和位置有关。在此以轮式拖拉机带一台播种机、采用梭形播法、拖拉机右前轮对印为例,说明划行器长度计算公式(如图8所示):
LZ=B+L/2
LY=B-L/2
式中:LZ——左划行器长(自播种机中心算起),米
LY——右划行器长,米
B——播种机幅宽,米
L——拖拉机前轮轮距,米
采用多台播种机连接作业或其他行走路线时,可用同样的作图方法来计算划行器长度。按计算长度调整的划行器必须进行田间校正。在田间也可用试验的方法确定划行器长度。
9.开沟器起落机构及开沟器深浅调节机构
⑴开沟器起落机构
开沟器起落机构有起落杠杆、弹簧、挺杆、前梁和起落方轴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9所示,零件连接成为两组四连杆机构:4-5-6-7-4和7-8-9-10-7。
如图10所示,四连杆机构4-5-6-7由地轮半轴及内棘轮式自动升降离合器带动。双口盘与曲柄轴固定连接,内棘轮固定在地轮半轴上。播种机工作中行走时,内棘轮随之回转,当滚柱落在缺口内时,迫使弹簧拉紧,月牙铁饶销钉回转,使内滚轮靠向轴心,脱开内棘轮内缘,此时内棘轮转动,而双口盘及曲柄轴不转动,不起升降作用。当播种到地头要升起时,拉动操纵杆使滚柱从缺口中脱出,这使内滚轮由于弹簧的拉力被压至内棘轮的内缘而转动,月牙铁、双口盘及曲柄轴随地轮半轴转动,通过前述四连杆机构,使开沟器升起。当双口盘转动180°后,滚柱落入另一缺口内,内滚轮脱开内棘轮内缘,动力又被切断,开沟器保持升起状态。
⑵开沟深浅调节机构
开沟深浅调节机构与开沟器起落机构联系在一起,通过手轮可改变弹簧压力而改变开沟深度。
五、作业
1.分析影响2B-12播种机排种不均匀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外槽轮式、磨盘式和水平槽盘式排种器的工作过程。
实验实习七 排种器性能实验
一、目的
1.熟悉播种机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2.掌握播种机排种器的试验方法和调整方法。
3.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解排种器的排种性能,为排种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二、要求
1.掌握排种器室内性能实验的方法。
2.掌握条播排种均匀性实验的方法。
三、仪器设备
2B——12谷物条播机本 SD-175型播种机性能试验台
沙子、尺子、天平、种子、茶缸、秒表、计算器等。
四、排种器性能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排种器性能实验的内容繁多,下面着重介绍其主要内容:
⑴排种能力的测定
排种能力是指播种机所能满足的各种作物的最大和最小播量范围,用kg/公顷表示(也可用排种器每转能播下的种子重量,克/转来表示)。对于可排多种作物的排种器而言,一般应分别测定其最大和最小排种量。
本次实验只测小麦条播的最大播量。测定时,驾起播种机,使地轮离地,以常用的播种速度,匀速转动一定圈数后,称其总重量,并重复实验数次,取其平均值,然后计算播种量。各种作物的一般播量范围如下: 单位:kg/公顷
品种
小麦
玉米
大豆
高粱
播量
105——300
30——45
30——45
4.5——15
⑵总排量稳定性的测定
根据农业技术要求,单位面积上应有合理的保苗数。因此,要求播种机和每个排种器在单位面积上的总排量趋于一致,即保持稳定。
总排量稳定性是指播种机几次总排量之间变化的程度。
常用的测定方法同排种能力的测定方法,不同的是这里要对每次实验的总排量进行比较,每次播量愈接近愈好。测定时,当播种量行数多于6行时只测6行即可,少于6行时应全测。
⑶各行排量一致性(或叫均齐性)
各行排量一致性是指确定各行排量的差别。
农业技术要求播种机各行排量一致。这个指标主要反映排种器的制造精度,排量控制和调节机构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种子在行内分布的均匀程度。
常用方法:使地轮转动一定圈数(如20圈),重复35次,分别测定各行播量的多少,求其变异系数。
⑷条播均匀性的测定
条播均匀性是指种子在行内纵向分布的均匀程度。测定行数一般不少于6行(当播种机行数多于6行时测左中右各两行,少于6行时应全测),测区累计取样长度不少于30米。试验重复3-5次。其统计方法一般是将种子沿纵向分成若干小段(谷子及小麦5cm为一段;棉花、大豆、高粱10cm为一段;玉米15cm为一段)。测每段内种子粒数,各小区内每行取20段,各段种子粒数愈接近,均匀性愈好。在比较两排种器均匀性时可用以下指标:
①所测段中,有平均粒数a的段数占总段数的百分比愈高愈好。
②a±1粒数的段数占总段数的百分比愈高愈好。
③粒数为0的空段数愈少愈好。
除上述指标外,也可用各段种子数的变异系数来比较。
⑸段条率的测定
段条率是指行内纵向种子段条的长度占测区总长度的百分比,而段条长度是指两粒数相邻种子间距超过允许的最大间距的长度。
条播小麦时,相邻两粒种子间距大于10cm为段条。
(6)伤种率的测定
伤种率是指被排种器损伤的种子重量,占所测定种子总重量的百分比。
测定时从各行排出的种子中取出5份重100克的种子(小粒种子可取50克),选出其中破碎损伤的种子,称其重量(精确到0.1克),计算百分比,然后减去种子的原始破碎率即可。
小粒种子的伤种率应小于0.5%,大粒种子的伤种率应小于1%。
⑺成穴性的测定
成穴性是指穴播的穴长、穴距和每穴粒数是否符合农业技术要求。穴长指穴内种子的纵向长度,穴距指两种子穴中点间的纵向距离。
测定是连续测区长度要大于排种器转一周所经过的距离,总穴数在100以上。一般要求穴距为平均穴距±5cm的穴数所占百分比愈高愈好。
⑻点播精密度的测定
点播精密度是指精密点播时株距与农业技术要求的符合程度。测定时连续测区长度要大于排种器转一周所经过的距离,总穴数100穴以上。然后求其平均值L平,当穴距L满足:
①L大于1.5L平时称为漏播。
②L小于0.5L平时称为重播。
③L大于0.5L平,小于1.5L平平时称粒距合格。
以上介绍了排种器性能实验的8指标,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前面四项指标进行测定。
五、实验步骤
1.排种能力、总排量稳定性、各行排量一致性的测定
⑴将2B-12谷物条播机架起,使地轮轮缘离地,机架基本处于水平状态,将种子放入种子箱(种子不少于种子箱容积的四分之一)。
⑵将播量调节手柄放在最大位置,转动地轮是种子杯内充满种子。
⑶用手转动地轮,使其以每分钟20转的速度匀速转动一分钟(20转,取整圈数,时间可以稍有偏差并记下差值)。此项工作在试验前要先练习几次,力求均匀准确。
⑷分别用茶缸接取所选的三个排种器排出的种子,称其重量(精确到0.5克)。
⑸重复5次上述实验,将数据填入实验报告的表中。
⑹计算排种量(即为最大排种量)。
Q=
其中:Q——最大排种量(公斤/公顷)
q——各次总排量平均值(克)
D——地轮直径(米)
nP——实验时,排种器数目
b——平均行距(米)
nd——实验时,地轮的转动圈数
考虑到种子用价和播种机的滑移率,实际排种能力按下式计算:
Q实=
其中:Y——种子用价(%)(计算时假定Y=98%)
δ——地轮滑移率(%)(一般δ=3%-8%,计算时假定δ=5%)
Q实——播种量(公斤/公顷)
种子用价指发芽种子占种子(含杂质)的百分比。将计算所得Q、Q实数值填入实验报告的附表1中。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播种量提出一定要求。例如:Q=90kg/公顷,这时应将播量调节手柄放置在某一相应位置,按上述方法进行实验和计算,并检验实验结果与农业技术要求是否相符,如果二者不符,要调节播量调节手柄,以改变槽轮的工作长度,进一步实验,直至二者相符为止。到田间工作时,还要进行复查、校正。
(7)总排量稳定性
①计算各次总排量平均值(克),并填入附表1中。
②计算标准均方根差S,并填入附表1中。
S=
③计算变异系数γ,并填入附表1中。
在NJ166-167-78中规定,在排量为:小麦150-180公斤/公顷,谷子6-9公斤/公顷,大豆60-75公斤/公顷,总排量不稳定性系数应小于系列值:小麦1.3%,谷子2.6%,大豆:3.9%。
④计算平均值偏差C和极限偏差 填入附表1中。
平均值偏差:C=
极限偏差:△=
式中:n——测量次数
Xi——每次总排量(克)
——各次总排量平均值(克)
其指标分为:C<2%,△<4%。
⑻各行排量一致性
①计算各行总排量平均值
②计算标准均方根差S,变异系数γ,并填入附表1中。
在NJ166-167-78中规定,各行排量不稳定性系数应小于下列值:小麦3.9%,谷子5.2%,大豆6.5%。
③计算平均值偏差C和极限偏差△填入附表1中。
以上计算的公式同(7),式中:
n——测定行数
Xi——各行总排量(克)
——各行总排量平均值(克)
其指标分为:C<4%,△<10%。
2.条播均匀性的测定
⑴地面法
①将干净沙子在平整的地面上铺成宽40-50厘米,长4-6米,厚1-3厘米的沙带。
②将试验用的甲乙两排种器下面的开沟器吊起,以播种机工作速度推动播种机前进,将种子排在沙带上。
③在播过的地面上选择1米长度,并划分为20个小区(每区长为5厘米),数出每小区内的种子数,填入附表2中。
⑵试验台法
①试验前将干净的沙子加水,使之潮湿。
②安装并检查排种器,向排种器内加入一定量的种子。
③起动主电机并调整其转速,使皮带以一定的速度前进。
④起动排种器电机并调整到一定的转速。停止主电机和排种器电机。
⑤选择1米长度,并划分为20个小区(每小区长为5厘米),数出每小区播下的种子数,添入附表2中。
⑶数据处理
统计ī粒种子的区段数n占测区段数的百分比填入附表3中。
计算落有ī粒种子数的区段数占测区段数的百分比并填入附表3中。
其中:
N—测区总段数()
计算落有ī粒种子的所有区段的段内种子总粒数并填入附表3中。
计算落有ī粒种子的区段的总粒数占测区内全部种子数M 的百分比并填入附表
3中。
(其中)
绘制:-I和-I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百分比,即代表排种均匀度指标,在实验中,此值越大,表示排种均匀度越好(以ī为横坐标)。
六、实验报告
1.按试验要求,将测定数据分别填入附表1中和2中。
2.写出最大排种能力、总排量稳定性、各行排量一致性的有关计算,并将结果填
附表1中
3.将排种均匀性的计算数据填入附表3,绘制:-I和-I曲线,比较甲乙两
种排种器排种均匀性的好坏。
七、思考题
试验中各项指标的结果是否符合国标要求?如指标欠佳,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八、附表
机具名称:2B-12谷物条播机 地轮直径:1.23米
平均行距:0.18米 地轮转数:20转/分
测定行数:3行 地轮滑移率:5%
附表1
1
2
3
4
5
每行总排量(克)
每行各平均排量(克)
1
2
3
4
5
每行总排量(克)
每次平均排量(克)
每公顷排量
Q(Kg)
各次总排量均值(克)
(Kg)
各行总排量均值(克)
各行排量一致性
标准差S(克)
平均偏差C
变异系数(%)
极限偏差△
总排量稳定性
标准差S(克)
平均偏差C
变异系数(%)
极限偏差△
附表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甲
乙
2
甲
乙
3
甲
乙
1
2
3
4
5
6
7
8
9
0
甲
N=20
乙
甲
100%
乙
甲
M=
乙
甲
100%
乙
其中:
i-任一区段内种子的粒数
N-实验时,测区总段数
M-在总区段N内,落入的种子总数
实验实习八 施肥机械
一、目的要求
了解施肥机械各种排肥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二、设备
星轮式排肥器 振动式排肥器 水平刮板式排肥器 摆轮式排肥器
三、观察分析
1.星轮式排肥器的工作过程?如何调节肥量?相邻星轮为什么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2.水平刮板式排肥器,振动式排肥器的工作过程和性能特点。
四、星轮式排肥器
1.构造:主要由肥箱、星轮、排肥活门、活门轴、小锥齿轮、大锥齿轮、和排肥器
支座等组成。
2.工作过程:工作时,右地轮通过链条和链轮带动排肥轴转动,是轴上的小锥齿轮驱动大锥齿轮,带动排肥星轮旋转,进而将肥箱中的肥料排入导肥管,经开沟其施入地下。
五、振动式排肥器
1.构造:主要由肥箱、振动板、调节板、排肥方轴和振动凸轮等组成。
2.工作过程:地轮转动时,通过链条和链轮是排肥方轴转动,轴上的凸轮转动并推动滚轮使振动板不断振动,消除化肥架空而成松散状态,在重力作用下,肥料沿振动板鞋面下滑,经排肥口进入输肥管,再经开沟器输入土壤中。
六、作业
1.2BL-12谷物联合播种机的星轮排种器的肥量如何调节?
2.2BZ-6播种中耕通用机的振动式排肥器的肥量如何调节?振动板的振幅和频率的合理数值如何?
实验实习九 植物保护机械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几种常用植保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喷雾方式的性能特点。
2.了解喷雾机械各种工作部件的结构、性能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设备
各种人力喷雾机械喷粉器 工农-16、工农-36喷雾机
东方红-18背负式机动多用机 手持电动超低量喷雾器
三、观察与分析
1.观察柱塞式、气阀式、膜片式人力喷雾器的结构、性能特点。
2.观察人力式喷雾器的结构、原理,着重了解风机和传动输粉机构。
3.熟悉工农-36喷雾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观察如何完成吸水过程和排水过程?混药
器怎样完成自动混药的?
察东方红-18机动喷雾器(喷雾、喷粉)的结构、工作原理。重点了解风机气流输
粉和气压输液的工作原理。了解喷雾、超低量喷雾的雾化原理和性能特点。
手动喷雾器试喷,观察改变喷孔大小,涡流式深浅,喷雾压力对雾滴大小,雾锥角
大小和射程的影响。
四、喷雾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㈠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
1.构造
⑴药液箱:由薄钢板内涂抗蚀涂料(如609漆)制成,容量14升,加液口处有滤网。
⑵液压泵:皮碗式活塞泵、塞杆、皮碗、吸水阀、出水阀、吸水管、空气室等组成。
空气室是一个中空的全封闭外壳,其作用是减少液压泵排液的不均匀性,是药液获得稳定均匀的喷射压力,保证喷雾均匀一致。
⑶喷射部件:由喷头、喷杆、开关和胶管组成。
喷头为单头切向离心式喷头,右喷头体、喷头帽、密封圈和喷头片(孔径为1.6mm和1.3mm 两种)组成。
2.工作过程(见课本162页)
㈡工农-36型担架式机动喷雾机
1.构造:由喷枪或喷头、出液管、混药器、截止阀(流量控制阀)、空气室、调压阀、压力表、三缸活塞泵、(液泵)、吸液管和滤网等组成。
2.工作过程(见课163页)
㈢东方红-18弥雾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
1.喷雾状态
⑴构造:由喷头(弥雾喷头或风送式超低量喷头)、喷管、输液管、风机、药箱等组成。
⑵工作过程(见课本176页)
2.喷粉状态
⑴构造:风机、进风阀、吹粉管、药箱、粉门、输粉管、弯头、喷管等组成。
⑵工作过程(见课本176页)
五、喷头的类型和物化原理
㈠作用和类型:喷头是雾化药液并使雾滴均匀分布的部件。按不同的雾化原理可分为
气力喷头(弥雾喷头)、离心喷头(超低量喷头)和通用喷头。其中,通用喷头有可分为单孔式、扇形雾喷头、冲(撞)击式喷头(包括远射程喷枪和组合式喷枪)以及涡流(旋涡)式喷头,其中,涡流式喷头有包括涡流(旋水)片式、涡流芯式和切向离心式三种形式。
㈡构造及雾化原理
1.单孔式喷头
⑴构造:由喷头座和喷头帽组成。
⑵雾化原理:高速液流与静止空气撞击形成雾滴。
⑶特点:喷量大,射程远,雾滴粗。
2.撞击式喷头
⑴构造:由喷嘴、喷头帽、喷杆、锁紧帽、扩散片组成 。
⑵雾化原理:同单孔式喷头,但药液与扩散片撞击后,也能使近处得到均匀雾滴撒落,增大喷幅 。
⑶特点:药液压力大,喷量大,喷幅宽。
⑷观察冲击式喷头的喷雾情况。
3.涡流式喷头
⑴雾化原理:高压液流切向进入涡流室而高速旋转,由于旋转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及喷孔内外压力差的联合作用,药液通过喷孔后形成旋转液流薄膜空心锥,离喷孔越远,液流薄膜越薄,再与相对静止的空气撞击而形成雾滴。
⑵特点:喷头内有导向部分,药液通过后产生螺旋运动。
⑶构造:
A.切向离心式喷头由喷头帽、喷孔片、垫圈、喷头体组成。
B.涡流片式喷头由喷头片、喷头帽、喷头体、涡流片、垫圈组成。
C.涡流芯式喷头由喷头体、喷头帽、涡流芯组成。
⑷影响喷头性能的主要因素(见课本169页)
⑸观察涡流室深浅和工作压力对喷头性能的影响。
4.扇形喷头、弥雾喷头和超低量喷头
六、思考题
简述涡流式喷头的类型、构造、雾化原理及影响喷头性能的主要因素。
实验实习十 收获机械简介
目的:对各类收获机械建立感性认识
学时数:2
㈠机械化收获方法
常采用的机械化收获方法有三种:
1.分段收获法:用不同类的收获机械分别完成作物的割、运、脱粒和清粮等作业。
2.联合收获法: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一次完成作物的切割、脱粒、分离和清粮等全部作业,直接获取清洁粮食。依据要求对茎秆做适当处理。
3.两阶段收获法:先用割晒机割下谷物,铺放在割茬上,经晾晒3~5天,完成"
后熟"并风干,而后用装有拾禾器和联合收割机拾禾,脱粒和清粮。
㈡谷物收获机械的种类和功用
据不同用途分为三类,即:收获机械,脱粒机,联合收获机(简称联收机)。
收割机械用来完成作物的切割和铺放。
脱粒机用来把米粒从禾秆上脱落、分离。
联收机在田间一次完成切割、脱粒和清粮等全部作业,直接获取清洁粮食。
㈢机型及结构认识
实验实习十一 收割机械
目的:
1.了解收割机的构成、主要部件的结构和特点。
2.熟悉收割机与拖拉机的挂接方法和传动方式。
3.掌握收割机的使用、调整技术和方法。
设备:
4GL-185型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的割台,切割器部件,检测工具(钢板尺、塞规、线绳、木槌、搬手等)。
重点:切割器,拨禾轮和收割机整机的构造和技术调整。
学时数:4
Ⅰ.内容:
㈠收割机械的类型及构成
1.立式割台收割机
主要部件:分禾器、扶禾装置、切割器、输送器、机架、挂接装置和传动装置。
特点:纵向尺寸较小,重量轻,割幅亦不太大。
2.卧式割台收割机
主要部件:分禾器、切割器、输送器、机架、挂接装置、传动机构等。
㈡切割器
功用:用来切割作物的茎秆
1.往复式切割器的类型(按割刀行程与结构尺寸的关系分)图14所示:
S —割刀行程
T —动刀片间距
—定刀片间距
a.标准型(单刀距行程型)
b.双刀距行程型
c.低割型
d.中间型
(1<K<2﹞
e.双动割刀型(两把割刀,S为t的二分之一,即)
2.往复式切割器的构造
组成:割刀(动刀片、刀杆、刀杆头),护刃器,压刃器,摩镲片,护刃器梁等。
3.往复式切割器的驱动机构
将传动机构的回转运动变为往复运动,驱动割刀。机构形式见课本和投影。
4.往复式切割器的调整
㈢拨禾轮和扶禾器
拨禾轮和扶禾器统称为拨禾装置
拨禾轮用于往复式割台收割机和联合收割机
拨禾轮的作用:
将禾秆向切割器引导,并扶起倒伏作物。
扶持禾秆,配合割刀稳定切割。
将割下禾秆推向割台,完成铺放并清理割刀。
偏心式拨禾轮的构成:偏心圆环、偏心吊杆、支撑滚轮、支撑板、调节杆、副辐条和拨
禾主轮(包括:楼齿、管轴主辐条轮轴等)
拨禾器用于立式割台收割机和联合收割机
特点:扶倒能力强
㈣收割机的技术检测和使用调整
立式割台收割机的调整
Ⅱ.观察研究与操作
㈠收割机
4GL—185型收割机的构成,工作过程,调整过程,调整项目,部位,机构及方法。与拖拉机如何挂接,传动路线和动力结合
㈡切割器
1.观察东风—5联收机和4GL—185型收割机的切割器,对比其结构。按附表1的内容逐项观察,将得出的结果填入表格并按要求作出结果。
2.观察比较各种切割器驱动机构的配置形式和构造,弄清什么是曲柄连杆机构的偏距,讨论偏距的作用。
3.分组检测185型收割机和东风—5联收机的切割器,按要求将所测结果填入附表2
㈢拨禾装置
偏心拨禾轮的结构及其特点?楼齿倾角的调整原则?如何调整?楼齿上为何加压板?怎样安装和调节压板?拨禾轮的传动方式,转速的调整方法?轮轴的高低、前后相对哪而言,如何调整?
实验实习报告
1.4GL—185型收割机由哪几个部件组成?有那几项调整?4GL—185型收割机如何调整?
2.绘制4GL—185型收割机的结构原理图,简述其工作过程。
3.按附表1、附表2逐项观察检测并填表。
4.往复式切割器的构成?护刃器的作用?
5.往复式切割器有哪几项技术调整?调整要求?如何调?
附表1 年 月 日
机型
观察与测定内容
185收割机
东风-5联收机
备注
护刃器为多少齿一组
护齿形状(上弯、平直、下弯)
有无摩擦片
动刀片有无纹齿
定刀片有无纹齿
行程S=?
动刀距t=?
定刀距
9.切割器类型
10.传动机构类型(会简图)
11.曲柄连杆机构有无偏距
测定 记录 校对
附表2 被测机型 年 月 日
护刃器、动刀片、定刀片的螺栓或铆钉连接是否牢固。
刀片有无裂纹和崩刀。
用手拉动割刀(注意部位)是否灵活自如
刀杆是否弯曲
测量值
允许值
定刀片的平面度
相邻护齿间距
护齿类与水平线的上下偏差
动刀片与定刀的中心偏差(割刀在极点位置时)
动、定刀片间隙
10.压刃器与动刀片的间隙
测定 记录 核对
6.绘制偏心式拨禾轮的结构简图,并简述其结构和工作特点。
实验实习十二 脱离机械
目的:
了解脱粒机的类型和主要构成。
学习脱粒、分离和清粮主要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性能测定和技术调整方法。
设备:
红旗-700型脱粒机,三齿式水稻脱粒机和JL1065联收机等。
重点:
脱粒和清粮装置的结构原理。
脱粒机的性能测定和技术调整。
学时数:4
Ⅰ·内容:
㈠脱粒机械的类型与构成
脱粒机械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其作业和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易式、半复式和复式
按作物喂入形式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
按谷物的运动状态的不同,全喂入式脱粒机有可分为:切流型和轴流型
构成:一般由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粮装置、输送装置、机架及行走轮组成。
㈡脱粒装置
功用:将谷粒从穗上脱落下来,并尽多地使籽粒从茎秆上分离下来。
性能指标:脱净率、籽粒破碎率、分离率、功率消耗。
构成:由高速回转的滚筒和固定不变的凹板组成。
脱粒元件:纹杆、钉齿、弓齿、板齿等。
纹杆滚筒脱粒装置
由纹杆滚筒和栅格状凹板组成
栅格凹板的组成:弧侧板、横格板、钢丝等。
凹板包角:凹板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一般为
脱粒间隙(凹板间隙):指滚筒外缘与凹板内面之间的间隙。入口大,出口小,一般入口间隙为出口间隙的3~4倍。
钉齿滚筒脱离装置
组成:钉齿滚筒和钉齿凹板
脱粒间隙:指相邻钉齿侧面间隙。
弓齿滚筒脱粒机械(主要用于脱水稻)
脱粒装置的技术检测和调整
调整依据:装置的性能指标要求。针对工作对象的物理情况和作业条件进行相应调整。
联合收割机上一般都设计有脱粒间隙的快速调节机构。
㈢分离装置
功能:将脱出物中的夹带籽粒和断穗分离出来,并将稿草(茎杆)排出机外。
键式逐稿器的构造
组成:曲轴(摇杆)和一组键箱
单键宽度200~300,长度3~5米,键面呈阶梯形。
平台式逐稿器的构造
组成:平台(筛状表面)前后吊杆和曲柄连杆机构。
㈣清粮装置
功用:将谷物中轻杂物(如碎茎秆、颖壳、尘土等)清除,分离出清洁的谷粒。
1.气流筛子组合式清粮装置的构造
组成:输送器、筛子、和风扇
风扇(风机):联合收割机和脱粒机上用来清粮的风扇为清粮型风扇,属于低压中速,离心式风扇。由叶片、辐条、轮毂、轴外壳和调节机构组成。清粮型风机叶片少,宽度大,轴向双面进风,要求风量大,质特性要好。
2.气流筛子式清粮装置的技术检测和调整
调整原则:保证损失率≤允许值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粮食的清洁率。
依据:检测粮食的清洁率和损失率,针对被清脱出物的物理条件,负荷大小进行相应的调整。
Ⅱ·观察研究与操作
㈠脱粒装置:
纹杆式脱粒滚筒的构成? 纹杆根数?类型?左、右旋纹杆为什么间隙安装?栅格状凹板的构造和安装?脱粒间隙及其调整机构?如何调节?滚筒转速如何调整?钉齿滚筒脱离装置的构造和调整?弓齿式脱粒装置的构造和调整?夹持链的速度大小对脱离性能有何影响?
㈡分离装置
逐稿器的构成、键箱的结构特点。键箱两侧齿板有何作用?键面为何做成界梯形?键箱的抛扔顺序是怎样的?档帘和逐稿轮的作用是什么?分离装置上有什么调整?如何调?
㈢ 脱粒装置:
脱粒机和联合收割机上清粮装置的结构形式。筛箱以怎样的形式挂接在机体上?观察筛子的驱动作用,筛子的振幅如入和调整?筛子为什么要进行倾角的调整?如何调?延长筛和尾筛的作用?筛尾挡板为何要调整?观察鱼鳞筛的构造,筛孔的大小如何调整?观察风扇的构造,风扇在什么情况下要进行风量和风向的调节,如何调?
实验实习报告
绘制东风—5型联收机的脱离间隙调节机构的结构简图。
左、右旋纹杆交替安装的用意?
脱粒机械又哪几项调整?依据什么进行调整?
链式逐稿器为什么设计成阶梯形?阶面倾角是如何安排—副的?
绘制东风—5联收机清粮装置的结构简图,回答其调整的内容和调整依据。
实验实习十三 谷物联合收割机
目的:
了解联收机的类型
熟悉联收机的起动、操作方法和监控系统
学习联收机的输送系统、传动系统、液压系统
掌握联收机的典型机构、总体配置及作业的工艺过程
设备:JL—1065,东风ZKB—5,北京—2.5
重点:典型机构,总体配置和监控系统
学时数:4
Ⅰ·内容
联合收割机融收割机和脱粒机的工作部件为一体,在田间一次完成作物的切割、脱粒、分离和清粮等全部作业,直接获取清洁粮食,并依要求对茎秆作适当处理。
㈠联收机的类型和特点
联收机分类方法很多,若按动力配套方式分为:
牵引式:
特点:结构简单,但机动灵活性差,割前需开道。
自走式:由自身的发动机驱动行走和工作部件,割台在前方。
特点:自行开道,机动灵活,但造价高,发动机和行走底盘欠充分利用。
悬挂式(背负式)
特点:具备牵引和自走两种联收机的主要优点,但总体尺寸和布置受配套拖拉机的限制,升降和传动较复杂。
自走底盘式:自走底盘可综合利用,收获工作部件在用时装上,用后拆下。
特点:总体布置较合理,但结构复杂,造价高。
其它分类见课本。
㈡联收机的总体配置
㈢典型机构和辅助装置
割台螺旋推运器
构成:与筒体,左、右旋向螺旋叶片和伸缩把指机构构成。
螺旋叶片部分将割下的谷物推运到各台中央(或一侧),把指机构抓取谷物纵向拨送到
倾斜输送器。
倾斜输送器
倾斜输送器——割台与脱谷机的连接过桥。
作用; 将割台送来的作物输送到脱离装置。
收割台的升降与仿形机构
仿形——指割台随地形起伏变化,以保持割台有一定的高度。
东风—5和北京—2.5联收机割台升降仿形装置如图5、图6
4.辅助分离机构和复脱器
㈣输送器
㈤液压系统
特点:动作平稳、灵敏、操作省力,易远距操纵和实现自动控制。
㈥监视与自动控制
作业状况监测与收获统计等。
㈦传动系统及特点
联收机因工作部件的辅件很多,相距很远,各部件转速和所需功率相差较大,有些部件且有特殊要求(如安全保护,调速等),使得传动较复杂。
传动特点:
多采用中间传动轴。
常采用三角带无级变速,实现工作部件的调速。
易堵塞和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一般安装安全离合器和故障信号装置。
多采用行走无级变速。
㈧联收机的性能检测和使用调整
联收机应满足的农业技术要求:
割插高度
粮食清洁率;大于98%
谷粒破碎率:小于2%
谷粒总损失率:小于2%
收割时可能出现谷物损失的部位和形式:
调整:针对作物状况和作业条件,依据作业效果和达到的性能指标,对机器上的可调部件进行相应的协调。
Ⅱ·观察研究与操作
联收机的整体结构,各部件的所在位置和相互间的关系。
收割台的挂接方式? 中间输送器的构造和调整?
割台的升降和仿形机构,如何保持割茬高度一致。
伸缩扒指机构和各类输送器。
液压系统、传动系统。
监控信号装置及安全保护装置的结构形式,使用调整。
驾驶台操纵机构的认识与使用。
实验实习报告
绘制东风-5联收机结构简图,加图注,并简述其工作过程。
绘制东风-5和北京-2.5联收机割台的升降和仿形的结构简图,加图注,简述其升
降、仿形原理。
联收机上出现谷物损失的形式有哪些?
实验实习十四 玉米收获机械
目的:
了解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和发展。
学习玉米收获机械的类型、构成和主要工作部件。
重点:玉米收获机械的类型和主要工作部件。
学时数:2
Ⅰ·内容
㈠玉米收获机械的类型(按用途和完成收获作业的程度分)
摘穗机
茎秆切碎破茬机
剥皮机
脱粒机
㈡主要工作部件
摘穗装置
功能:使果穗与茎秆分离
皮装置
功用:用来剥去玉米穗上的苞叶
玉米脱粒机及脱离机械
Ⅱ·观察与讨论
看录像和图片资料
实验实习报告
玉米摘穗机装置的类型、各自特点和应用性?
剥皮装置的构成?剥辊的结构类型?
实验实习十五 风机实验
目的:
掌握风机性能的测定方法
熟悉测试仪器和设备
验证风压、流量和功率随风机转速的变化关系
仪器、仪表和设备:
YYt-200B斜管压力计
U型压力计
比德管(皮托管)
电流表、电压表(或功率表)
热球式电风速计
风机实验台一套(如图17)
学时数:2
实验步骤、内容和方法
(一)步骤
1.检查设备,清除障碍,校正仪器。
2.装好阻风板(注:阻风板有1号、2号、3号……11号共11块,按次序更换,分别进行试验测定)。
3.接通电源,起动原动电机。
4.起动调速电机,调转速至预定值(725r/min)
5.进行正式测试。
(二)实验方法
需要测取的基本参数有:流量、压力、功耗和效率等。
以安装6号阻风板的工作情况为例,简述测试方法。装好6号阻风板起动电机,风机转速调到预定值后分头进行测试。
1.在图7的6-6断面上,用比德管和YYT-200B斜管压力计,逐个测出图8所示的描有黑点处的动压Pdi和静压Psi,将测得结果填入表6-1。
2.测试内容1的同时,另一组同学在图7的a-a断面上,按图8的测点,用比德管和U压力计测出各点的动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入表6-2。
3.与内容1测试的同时,测取电流和电压数值,填入表6-1。
注:其它工况的测试,换上其他编号的阻风板,重复以上测试内容即可。
㈢实验数据处理
流量
每一测点的气流速度
式中:
g-重力加速度
r-空气重度
-测点之外的动压
平均速度 n-测点数
流量:
式中:F -风道横断面积()
风机数特性参数测定表
表6-1 年 月 日
环境
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大气压力
空气重度mg/
原始数据
阻风板号
风机转速r/min
风道断面积
调速电机传递效率
机械传递效率
功率因数
1
2
3
4
5
动压测试值
1
2
3
4
5
静压测试值
1
2
3
4
5
记录 校对
风机质特性参数的测定表
表6-2 年 月 日
测试值
计算值(相对速度)
1
2
3
4
5
1
2
3
4
5
动压值
1
1
2
2
3
3
4
4
5
5
平均值
记录 校核
压力
动压(风机出风口a-a断面处的动压)
式中:——a—a断面处的平均气流速度(m/s)
——a—a断面面积()
静压(指a—a) 断面处的静压
+
全压P:+
3.功率
轴功率(电力测功法)
风机的水利功率
式中:—风机轴承的机械效率
风机的全压有效功率:
4.风机效率
各阻风板工况下-数据按上述运算公式计算,将结果列—汇总表。
试验报告
绘制模型风机(被测风机)的有因次数特性曲线。
绘制模型风机得质特性曲线。
实验实习十六 收获新技术
媒体演示、图片资料展览与介绍。
内容:依据国内外新信息、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等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