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
由 4、或 6个原始的体
节愈合而成,
主要构造包括 1个坚硬
的头壳、口器,1对复眼、
1对触角、有时有 2,3个
单眼。
昆虫头壳上的 7条沟或缝将头壳划分为 5个区
蜕裂线、颅中沟、额颊沟、颊下沟、额唇基沟、
后头沟、次后头沟
1.七条沟
一、头壳的构造器
颅侧区 —— 包括顶和颊
后头区 —— 包括后头和次后头
颊下区 —— 可区分为口侧区、口后区
额唇基区 —— 包括额区、唇基 (前唇基、后唇基 )
上唇 —
2.五个区
上述沟可依据其所在部位、形状、功能进
行描述及解释。
而区域则能通过其所在部位、形状、周边
的沟进行描述。
你知道如何给昆虫头部的
沟、区下定义了吗?
3.头式
昆虫食性和习性间的差异,引起头部部分区域的
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大的变化,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
和方向即头式有了差别。
下口式:口器向下、头部与
体躯纵轴间的夹角约为直角。
前口式:口器向前、头
部与体躯纵轴间的夹角
远大于直角。
后口式:口
器向后、头
部与体躯纵
轴间的夹角
为锐角。
4.幕骨
头壳向头内陷入,
并在头内形成片状等
构造,通称为幕骨;
留在头壳外的陷口称
为幕骨陷 Tentorium
pits
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最基部的
柄节 Scape常较粗短;第二节梗节 Pedicel、略小;梗
节以后各节的统称鞭节 Flagellum,其形状变化最大。
(一 ) 触角 Antenna
二,头部的附器
触角是昆虫觅食、
求偶、避敌等生命
活动中的主要感觉
器官,具有触觉和
嗅觉功能,能感受
分子级的微小刺激。
刚毛状 栉齿状 锤状
羽毛状 球杆状 鳃片状
雄虫的触角常比雌虫发达,触角是常用的分类特征,其变异后
主要依据鞭节的形状确定名称。
丝状 念珠状 锯齿状
肘状
环毛状 具芒状 鳃片状
单眼 Ocellus和复眼 Compound eye是昆虫的视觉器官
(二 ) 眼
? 视神经感受集光器传入的光点造成, 点象,,无
数小眼的, 点象, 就组成, 镶嵌象, 。复眼能分辨
近距离的物体,感受物体的移动比感受物体的形状
更有效。
? 复眼的小眼、形状大小常有变化。
果蝇的复眼
个别类群的复眼常一分为二 或着生于头侧的柄状突上
或复眼区很大占据了头壳的绝大部分
合眼 离眼
? 单眼只有一个角膜镜,不能造成清晰的形象,只
能辨别光的强弱和物体距离的远近。
? 昆虫的视力较差,识别范围仅数米。但对紫外线
有较强的感光力,辨别颜色能力与产卵地点、食物有
密切联系。对光的适应的表现是昼夜活动规律,即日
出性、夜出性及中间型。
成虫的头顶常 1— 3个单眼、
即背单眼 dorsal ocelli。
完全变态幼虫的单眼生于头侧,1—
7对,为 侧单眼 lateral ocelli。
(三 ) 口 器 Mouthparts(=feeding apparatus)
1,类型
泌丝形蠋虫咀嚼式口
↗
咀嚼式口器 —— → 嚼吸式口器 —— → 吸收式口器
↘ ↘
取食固态食物 取食固态及液态食物
特化:舔吸式、捕吸式、刮吸式、锉吸式
↗
吸收式口器 ---→ 典型:刺吸式、虹吸式
↘
取食液态食物
2.咀嚼式口器 Chewing mouthparts
上唇 Labrum 上颚 Mandibles
下颚 Maxillae 下唇 Labium
舌 Hypopharynx
许多鞘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的幼虫也是咀嚼式
口器。与标准的咀嚼式口器比较,其下颚、下唇和舌
则合并成一复合体:两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
端部具有一个突出的 吐丝器 。
3.刺吸式口器 Piercing-suckin mouthparts
刺吸式口器的主
要构造都极度延伸,
呈针状,适于穿刺,
吸取动植物的组织
液(血液或汁液 )。
① 上唇小、成倒三角形,贴于口器基部;
② 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口针
(上颚在外,下颚在内)。
③ 上、下颚特化为坚硬而细长的口针,上
颚口针端部锐利,外侧有倒刺,便于刺入和固定
于组织内;下颚口针的内侧面有大、小两个凹槽,
并合而形成食物道和唾道。
3.虹吸式口器 Siphoning mouthparts
① 蝶、蛾类成虫口器的上唇、上颚退化;
④ 下颚的外颚叶变成十分发达的螺旋状卷曲的
喙,喙内部有 1细长的吸食液体食物的管道;
③ 下唇为小形的薄片,唇须发达。
具有这类口器的成虫对农
林作物无害,但幼虫常为害
虫。吸果夜蛾类的成虫能吸
食将成熟的果实,形成落果。
刮吸式口器刮破寄主组织,再吸吮流出来的血
液,如牛虻等。
蜜蜂等的嚼吸式口
器,具强大的上颚,可
以咀嚼固体食物,又有
适于吸吮花蜜的构造。
蝇类的舐吸式口器,
只能吸取物体表面的液
体或微粒状固体物质。
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
能够判别昆虫的进化地位;
识别与进行防治害虫;
可根据口器类型判断被害症状;
根据被害症状确定害虫类型。
由 4、或 6个原始的体
节愈合而成,
主要构造包括 1个坚硬
的头壳、口器,1对复眼、
1对触角、有时有 2,3个
单眼。
昆虫头壳上的 7条沟或缝将头壳划分为 5个区
蜕裂线、颅中沟、额颊沟、颊下沟、额唇基沟、
后头沟、次后头沟
1.七条沟
一、头壳的构造器
颅侧区 —— 包括顶和颊
后头区 —— 包括后头和次后头
颊下区 —— 可区分为口侧区、口后区
额唇基区 —— 包括额区、唇基 (前唇基、后唇基 )
上唇 —
2.五个区
上述沟可依据其所在部位、形状、功能进
行描述及解释。
而区域则能通过其所在部位、形状、周边
的沟进行描述。
你知道如何给昆虫头部的
沟、区下定义了吗?
3.头式
昆虫食性和习性间的差异,引起头部部分区域的
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大的变化,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
和方向即头式有了差别。
下口式:口器向下、头部与
体躯纵轴间的夹角约为直角。
前口式:口器向前、头
部与体躯纵轴间的夹角
远大于直角。
后口式:口
器向后、头
部与体躯纵
轴间的夹角
为锐角。
4.幕骨
头壳向头内陷入,
并在头内形成片状等
构造,通称为幕骨;
留在头壳外的陷口称
为幕骨陷 Tentorium
pits
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最基部的
柄节 Scape常较粗短;第二节梗节 Pedicel、略小;梗
节以后各节的统称鞭节 Flagellum,其形状变化最大。
(一 ) 触角 Antenna
二,头部的附器
触角是昆虫觅食、
求偶、避敌等生命
活动中的主要感觉
器官,具有触觉和
嗅觉功能,能感受
分子级的微小刺激。
刚毛状 栉齿状 锤状
羽毛状 球杆状 鳃片状
雄虫的触角常比雌虫发达,触角是常用的分类特征,其变异后
主要依据鞭节的形状确定名称。
丝状 念珠状 锯齿状
肘状
环毛状 具芒状 鳃片状
单眼 Ocellus和复眼 Compound eye是昆虫的视觉器官
(二 ) 眼
? 视神经感受集光器传入的光点造成, 点象,,无
数小眼的, 点象, 就组成, 镶嵌象, 。复眼能分辨
近距离的物体,感受物体的移动比感受物体的形状
更有效。
? 复眼的小眼、形状大小常有变化。
果蝇的复眼
个别类群的复眼常一分为二 或着生于头侧的柄状突上
或复眼区很大占据了头壳的绝大部分
合眼 离眼
? 单眼只有一个角膜镜,不能造成清晰的形象,只
能辨别光的强弱和物体距离的远近。
? 昆虫的视力较差,识别范围仅数米。但对紫外线
有较强的感光力,辨别颜色能力与产卵地点、食物有
密切联系。对光的适应的表现是昼夜活动规律,即日
出性、夜出性及中间型。
成虫的头顶常 1— 3个单眼、
即背单眼 dorsal ocelli。
完全变态幼虫的单眼生于头侧,1—
7对,为 侧单眼 lateral ocelli。
(三 ) 口 器 Mouthparts(=feeding apparatus)
1,类型
泌丝形蠋虫咀嚼式口
↗
咀嚼式口器 —— → 嚼吸式口器 —— → 吸收式口器
↘ ↘
取食固态食物 取食固态及液态食物
特化:舔吸式、捕吸式、刮吸式、锉吸式
↗
吸收式口器 ---→ 典型:刺吸式、虹吸式
↘
取食液态食物
2.咀嚼式口器 Chewing mouthparts
上唇 Labrum 上颚 Mandibles
下颚 Maxillae 下唇 Labium
舌 Hypopharynx
许多鞘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的幼虫也是咀嚼式
口器。与标准的咀嚼式口器比较,其下颚、下唇和舌
则合并成一复合体:两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
端部具有一个突出的 吐丝器 。
3.刺吸式口器 Piercing-suckin mouthparts
刺吸式口器的主
要构造都极度延伸,
呈针状,适于穿刺,
吸取动植物的组织
液(血液或汁液 )。
① 上唇小、成倒三角形,贴于口器基部;
② 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口针
(上颚在外,下颚在内)。
③ 上、下颚特化为坚硬而细长的口针,上
颚口针端部锐利,外侧有倒刺,便于刺入和固定
于组织内;下颚口针的内侧面有大、小两个凹槽,
并合而形成食物道和唾道。
3.虹吸式口器 Siphoning mouthparts
① 蝶、蛾类成虫口器的上唇、上颚退化;
④ 下颚的外颚叶变成十分发达的螺旋状卷曲的
喙,喙内部有 1细长的吸食液体食物的管道;
③ 下唇为小形的薄片,唇须发达。
具有这类口器的成虫对农
林作物无害,但幼虫常为害
虫。吸果夜蛾类的成虫能吸
食将成熟的果实,形成落果。
刮吸式口器刮破寄主组织,再吸吮流出来的血
液,如牛虻等。
蜜蜂等的嚼吸式口
器,具强大的上颚,可
以咀嚼固体食物,又有
适于吸吮花蜜的构造。
蝇类的舐吸式口器,
只能吸取物体表面的液
体或微粒状固体物质。
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
能够判别昆虫的进化地位;
识别与进行防治害虫;
可根据口器类型判断被害症状;
根据被害症状确定害虫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