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水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对水稻上发生普通为害的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胡麻叶斑病、稻曲病、恶苗病、水稻烂秧病中的绵腐病等能独立诊断、鉴定;识别稻瘟病的不同症状类型,正确区分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掌握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并能识别其他病害的主要症状。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稻瘟病
病原:有性阶段为Maganaporthe grisea无性阶段为Pyricularia grisea
1.症状观察:取新鲜病株标本或盒装标本仔细观察叶部、穗颈、节部、谷粒上的症状。
叶瘟症状:主要识别慢性型病斑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是何形状?病斑中央、内圈和外圈各是什么颜色?病斑的两端有无褐色坏死线向病斑外延伸?病斑上有无霉层?急性型病斑呈何形状?如有,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
穗颈瘟症状:穗颈瘟发生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病变部分大约有多长?病健部交界清晰否?其上有无霉层?整穗的谷粒饱满否?
节瘟症状:观察病节部呈何颜色?是否凹陷?
谷粒瘟症状:观察有病谷粒上的病斑大小、颜色。谷粒饱满否?
2.病原鉴定:当在适当温度高湿的条件下,叶部、节部、穗颈、谷粒等部位的病斑上都可产生青灰色的霉层,此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先取长有青灰色的叶部病斑或穗颈病斑直接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着生形状,注意分生孢子梗是单生还是数根成丛?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的什么部位?然后用解剖刀轻轻挑取少量霉层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制片镜检,观察分析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呈何形状?有几个横隔?孢子基部有无短小的脚胞?孢子梗是何形状?

(二)胡麻叶斑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Bipolaris oryzae (异名:Helminthosporium oryzae)
有性阶段为Cochliobolus migabeanus
1.症状观察:此病从苗期到成熟期的植株地上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叶片发生最普遍,其次是谷粒、穗颈、枝梗。
实验中主要观察叶斑症状。注意病斑的达大小、形状、颜色与稻瘟病有何区别?病斑两端有无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
2.病原鉴定: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上一般很少产生孢子,病穗颈、特别是病谷粒上在潮湿的条件下较易长出黑褐色绒毛状霉。用解剖刀刮取少量病穗颈或病谷粒上的黑褐色霉层(如果只有叶斑供实验镜检病原,则要多刮取几个病斑上的病原)制片镜检。
观察分生孢子梗的形状、颜色、分隔,注意孢子梗顶端有无着生过孢子的痕迹?分生孢子呈何形状、颜色?有几个分隔?(注意与稻瘟病菌的孢子比较)。
3.鉴别胡麻叶斑病与稻瘟病的方法:由于胡麻叶斑病的叶斑与稻瘟病的叶斑有时容易混淆,穗颈部和谷粒上的病斑二者更难区分,简易的诊断方法是:
(1)田间现场判断:稻瘟病多易发生在土壤肥沃、稻株生长嫩绿、茂密的田块和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在开始时多有发病中心:而胡麻斑病多发生在土壤比较贫瘠、缺肥,植株生长不良的田块或地段,它在田间的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2)将待鉴别的病叶或病穗颈、谷粒等在28℃左右的湿度下保湿培养,1-2天后,稻瘟病不论是病叶、病穗颈和病谷粒都易生长出青灰色霉层:而胡麻斑病的病叶一般不易长出特征性的霉层。胡麻叶斑病的病穗颈和病谷粒上较易长出霉层,但霉层为黑褐色绒毛状,易与稻瘟病区分。再将病部长出的病原菌制片镜检,二病的病原菌则是显然不同,极易鉴别。


(三)稻纹枯病
病原:无性阶段为:Rhizoctonia solani
有性阶段为:Pellicularia sasakii
1.症状观察:取稻株观察稻株基部叶鞘上的病斑的形状、颜色(注意初期病斑的形状、颜色和中后期病斑的形状、颜色有何区别?);病部是否附有白色戎状的菌丝团(将形成菌核)和暗褐色或土黄色的菌核?菌核呈何形状?仔细看,可否看到稻丛基部的株间有蛛丝状的菌丝体连接着?最后,再看看稻株中、上部茎杆及叶片上的症状及何种颜色?稻穗有无发病?呈何状态?(请考虑:植株上部乃至穗部发病,意味着什么?)
2.病原鉴定:取人工培养的菌丝体制片镜检,观察菌丝有无颜色?菌丝分枝处是否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否?再挑取集结在一起即将形成菌核的菌丝体团上的菌丝制片镜检,观察这种老熟菌丝性状如何分隔与前述菌丝有何不同?再取菌核在低倍镜下观察,表面呈何状态?剖视菌核,内外层颜色是否一致?呈何颜色?
(四)水稻白叶枯
病原:Xanthomonas oryzea pv.oryzae (原名:Xanthomonas oryzae)
1.症状观察:
(1)普通症状:取新鲜病叶或蜡叶标本,观察病斑发生的部位,病斑的大小、性状和颜色。仔细观察病健交界处是否清晰?呈何形状?病部有无菌胶?菌胶大小如何?呈何颜色?
(2)急性型症状:病叶上的病斑呈何形状?何种颜色?(与典型症状差别甚大,是何原因?)
2.病原鉴定:白叶枯病菌是一种细菌。鉴别所分离的细菌是否为白叶枯,要从培养性状、形态特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接种试验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试验。这不是一两次实验所能完成的。较快速准确的鉴别手段是血清学反应和噬菌体测定。但血清学反应试验得预先准备白叶枯病菌的抗血清;噬菌体测定则需预先准备白叶枯病菌的噬菌体。本实验只作以下白叶枯病菌的简易诊断。
3.白叶枯病的简易诊断方法
首先进行症状的仔细观察,对有些症状不够经典,不易确诊的病叶可作如下简易诊断:
(1)观察细菌喷菌现象:剪取可疑待检的病健交界处一小块。约2mm*3mm,放在载玻片的蒸馏水滴中,加盖玻片,静置1-2分钟,用手持扩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看小块的两端切口处有无细菌溢从维管束中溢出。如果有大量烟雾状的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则证明是白叶枯病。(但请注意,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用此法观察,也有细菌从维管束中溢出,因此,必须结合症状加以区分,水稻的自然枯黄叶用此法观察,没有细菌溢溢出,容易鉴别。)
(2)保湿法:剪取供检验的可疑病叶的病健交界部一小段,长约1-2寸,分别插在培养皿中的洗净的湿沙中,然后加盖一个大约适宜的烧杯,让其保湿,经5-6小时以后,如果叶片上端的切口处有黄色混浊的露珠状菌脓,则证明是白叶枯病(注意点同上)。

(五) 稻曲病
病原:Ustilaginodea virens
分类地位:有性时期: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麦角菌科、绿核菌属(又名“拟黑粉菌属”);
无性时期: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瘤座孢科、绿核菌属(拟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观察病粒形状、大小、颜色,一个穗中有多少个病粒?包在谷粒外的块状物为何物?其上的墨绿色粉末为何物?再观察病粒的剖面,内外颜色相同否?可分为几层?各为什么颜色?
2.病原鉴定:取病粒表面墨绿色的粉状物(病菌的厚垣孢子)制片镜检,观察厚垣孢子的颜色、形状、表面有无疣状突起?再取病菌的菌核观察其形状、颜色、大小,最后镜检永久玻片。观察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形状。子囊壳和子囊孢子各呈什么形状?
(六) 水稻恶苗病
病原:
有性时期:Gibberella fujikuroi(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Fusarium moniliforme(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疣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株观察,并与健株比较,病株是否比健株高得多?节间是否显著伸长?病株颜色比健株淡还是深?再看病株的中下部的节部弯曲否?是否露出叶鞘外?节上有无倒生的不定根?剥开病株叶鞘,节的上下呈何色?茎上有无暗褐色条斑?在垂死株或病死株的叶鞘和茎杆上有无淡红色或白色的粉状物?这是病原菌的什么时期?
2.病原鉴定:在垂死或已病死的病株上,或经过保湿培养的茎杆上,刮取少量淡红色粉状物,制片镜检,观察病菌无性时期大、小孢子的形态,大孢子呈何形状?有几个分隔?基部有无足胞?小孢子呈何形状?有无分隔?见到成链状着生的现象否?

(七) 水稻绵腐病
病原:主要是Achlya spp.的真菌(包括层出绵霉A.Prolifera和稻绵霉A.oryzae等)
分类地位:鞭毛菌亚门、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绵霉属。
1.症状观察:取感病谷粒观察,可见病谷粒四周呈放射状地长出白色绵毛状物(此为病菌菌丝体和孢子囊等),这是此病的显著特征。病谷粒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也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周围的绵毛状物少许,制片镜检。观察病原菌的孢子囊、藏卵器、雄器卵孢子形态。它们各呈何形状?藏卵器内有几个卵球?能否看到游动孢子从孢子囊溢出后聚集在孢子囊开口处的状态?
(八) 稻黄矮病
病原:水稻黄矮病毒(Rice Yelow Stunt Virus,缩写为RYS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植株比健株是否变矮?节间短否?株形是否松散?再观察叶片,叶色是否发黄?有没有见到叶肉黄色而杂有碎绿斑块、叶脉仍保持绿色的症状?叶片有无错位现象?
(九) 稻普通矮缩病(简称“稻普矮病”)
病原:水稻普通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缩写为RDV)
症状观察:先取病株观察整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明显变矮?也比黄矮病株明显矮吗?全株颜色比健株深还是浅?分蘖是否比健株增多?再观察病株叶片。叶片是否比健株短小僵直?叶色浓绿否?叶片上能否看到虚线状断续的白色点条?

(十) 稻粒黑粉病
病原:Neovossia horrida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刺黑粉菌属
1.症状观察:取病穗盒装标本观察,看病粒与健粒有何区别?病粒变色否?谷壳内外颖壳间有无开裂露出黑色角状物?谷粒外有没有散落黑粉状物?此黑粉状物为何物?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内的黑粉制片镜检,观察冬孢子的形态。冬孢子呈何状?什么颜色?冬孢子表面有何特征?
(十一)稻云形病
病原:
有性时期为Metasphaeria albescens(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腔囊菌纲、隔孢菌目、隔孢菌科、亚球腔菌属。)
无性时期为:尚未定论。有人认为是Rhynchosprium oryzae;有人认为是Fusoma triseptaum或Fusoma biseptatum;也有人认为是Fusarium sp.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主要发生在叶片的什么部位?病斑上有无暗褐色波浪形云纹?病健交界部清晰否?附近有无白色粉末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
(十二)稻褐色叶枯病
病原:尚未定论。有的认为是Fusarium sp.,有的认为是Fusarium nivale,也有的认为是与云形病的病原物可能相同。
症状观察:取病叶观察病斑的形状、颜色、大小,注意病斑周围黄色晕圈宽否?病健交界清楚否?叶鞘上病斑呈何状态?
(十三)稻干尖线虫病
病原:Aphelenchoides besseyi
分类地位:线虫纲、侧尾线口亚纲、垫刃目、滑刀总科、滑刃线虫属。
症状观察:
叶部症状:主要观察叶片上病部表现在什么部位?呈何颜色?何状态?病健交界明显否?
穗部症状:注意全穗表现的症状是什么?部分小穗和部分谷粒表现的症状有什么特征?
(十四)稻赤枯病
病原:生理性病害。土壤环境不良、缺钾是主要原因。
症状观察:先观察病株的全株症状,病株是否比健株矮小?分蘖和植株颜色是否正常?叶片是否僵直不披?再看叶片上有无碎屑状的赤褐色小点和与胡麻斑病类似的褐色病斑?基部叶片有无从叶尖向下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的现象?病株根部呈何颜色?
三、作业
1.绘下列病原菌形态图
(1)稻瘟病菌和胡麻叶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2)稻恶苗病菌的分生孢子。
(3)稻绵腐菌的游动孢子囊和藏卵器。
2.如何准确鉴别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
实验二,麦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对麦类作物重要病害能独立诊断鉴定,掌握麦类三种锈病病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方法,对其它病害的典型症状能认别。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小麦赤霉病
病原:
有性时期:Gibberella zeae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赤霉属)。
无性时期:Fusarium graminearum等(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取小麦病穗及有越冬病原的稻蔸观察,麦穗的颖片边缘与小穗基部能否见到红色粉状物和黑色小点,它们分布着生情况如何?各代表什么?然后注意水稻稻蔸上是否也有与麦穗上相同的黑色小粒点,如果有,请解释原因。
2.病原鉴定:挑取病穗上少量黑色颗粒于在玻片上制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子囊壳的形状、颜色,注意子囊表面是否光滑,顶部有无孔口?然后轻压盖玻片,将子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能否看到子囊和子囊孢子?分别呈何形状?有无颜色?子囊孢子是否分隔?怎样排列?观察完毕后,再用解剖刀刮取病穗上少量的粉红色胶质霉层制片,镜检分生孢子形状、颜色,注意有无小型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

(二)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病原(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小麦叶锈病:病原(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
小麦秆锈病:病原(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
1.症状观察:观察小麦三种锈病的标本,从病株上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的形态、大小、色泽、排列情况,为害部位等方面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三种锈病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少许,分别制片镜检,观察三种锈病病菌的夏孢子之间以及冬孢子之间,形状、颜色有何异同?哪种病菌的冬孢子具长柄,顶端胞壁较厚?哪种病菌的冬孢子顶端细胞常平截或倾斜?哪种病菌的夏孢子为长圆形或卵圆形,红褐色?
若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则需用苯胺兰-乳酚油染色,其配方如下:苯酚20ml,苯胺兰(0.5%水溶液)20ml,乳酸20ml,甘油10ml。在玻片上滴上染色液,并挑取少许夏孢子,将玻片在酒精灯上微热,冷却后用油镜观察夏孢子的发芽孔。
三种锈菌夏孢子的简易快速识别:在空中捕捉夏孢子时,杆锈病菌的夏孢子的形态特殊,易于鉴定,但条锈菌与叶锈菌的夏孢子镜检时,很难区分,可用以下方法鉴定:
(1)正磷酸盐鉴别法在载玻片中部,涂上一层凡士林,撒上稀疏的夏孢子,然后取10%的正磷酸滴于有夏孢子的部位,静置1-2分钟,倾去多余的酸液后镜检,结果是叶锈菌夏孢子原生质向中心缩成一个圆球,条锈菌夏孢子原生质凝聚成很多块。
(2)结晶紫染色鉴定方法用1%草酸铵溶液80ml,加入结晶紫饱和酒精溶液20ml(2克结晶紫溶于20ml 95%酒精内),混合配成染色液。染色时将70%盐酸溶液滴在玻片上处理30秒种。用水洗去盐酸后,加染色液,染色2分钟。再用水洗去染色液后镜检。条锈菌夏孢子呈蓝紫色至深兰色,不透光,近圆形,边缘刺明显。叶锈病夏孢子呈黄褐色,可透光,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其表面刺不明显。

(三)小麦白粉病
病原:Blumeria graminis f.sp tritici(原名Erysiphe graminis)
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布氏白粉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病部表面是否可见白粉状霉斑?霉斑的颜色是否一致?霉斑中是否散生有黑色小粒点?霉斑和黑色小粒点分别是什么?病斑在病叶上的分布如何?
2.病原鉴定:先用镊子撕下刚发病具少量菌丝体的病叶表皮(撕得愈薄愈好),放在低倍镜下镜检,观察分生孢子着生状况,能否看到吸器?然后用解剖针挑取霉层上的黑色小粒,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闭囊壳及附着丝形态,后轻压盖玻片,将闭囊壳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子囊及子囊孢子的形态、颜色和数量。


(四)麦类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病原(Ustilago tritci)
大麦坚黑穗病:病原(Ustilago hordei)
小麦杆黑穗病:病原(Urocystis tritici)
小麦网腥黑穗病:病原(Tilletia caries)
小麦光腥黑穗病:病原(Tilletia foetidtesa)
1.症状观察:观察小麦散黑穗病,大麦坚黑穗病,小麦杆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标本。看哪两种病害的小麦穗子为黑粉代替,二病的病穗有何区别?哪种病害的叶片,叶鞘和杆上病斑内充满着黑粉;哪种病害麦粒形成“菌瘿”,并带有鱼腥味。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量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形态,比较小麦散黑穗病菌和大麦坚黑穗病菌。何者冬孢子表面有刺,且发芽后不产生担孢子?观察杆黑粉菌的冬孢子堆时,能否看到冬孢子外的不孕细胞?小麦光腥黑粉病菌和网腥黑粉病菌何者冬孢子上有网状突起?何者表面光滑?观察光、网腥病菌冬孢子萌发的玻片,看两种病菌的担孢子是否连结成H型?

(五)小麦粒线虫病
病原物:Anguina tritici
分类地位: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垫刃科、粒线虫属。
1.症状观察:观察病株与健株,何者矮小?病株茎杆是否肥肿弯曲,叶片是否畸形?受害麦粒与健株在色泽、大小、重量、形状、内含物方面有何不同?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切开在水中浸软的虫瘿,挑取虫瘿内的白色絮状物制片,镜检线虫幼虫形态,幼虫呈何形状?这时看得出来雌雄的分化否?

(六)小麦雪霉病
病原物:Fusarium nivale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瘤座孢科,镰刀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叶色上病斑形状、颜色,有无病征?病穗上的病征有几种类型?与赤霉病相比有何不同?
2.病原鉴定:用刮刀刮取病部上少量砖红色霉状物和用挑针挑取黑色小颗粒分别制片镜检。观察镰刀菌大小分生孢子的形状及隔膜数,子囊壳形状,颜色如何?有无子座?轻压子囊壳及子囊孢子?如能看到,它们有何特征?
(七)小麦叶枯病
病原:Septoria triticj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
1.症状观察:观察叶上病斑形状、颜色、病斑上黑色小粒是什么?
2.病原鉴定:用挑针挑取病斑上黑色小粒点于载玻片上制片,镜检。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器形状、颜色如何?孢子器有无孔口?然后轻压玻片,将分生孢子器压破,在高倍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注意分生孢子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八)小麦颖枯病
病原:Septoria nodorum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
症状观察:此病发生于叶、叶鞘、茎及穗的颖片上,以侵害穗部为主,穗部症状在乳熟期最为明显。一般多在穗的顶端或上半部小穗的颖片上。初在颖壳上产生深褐色斑点,后变枯白色,扩展到整个颖壳,并在其上散生黑色小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九)小麦纹枯病
病原:
有性时期:Pellicularia gramineum(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革菌科,网膜革菌属)。
无性时期:Rhizoctonia solani(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丝核菌属)。
症状观察:幼苗期受病菌侵染后,则在幼苗茎的地表和地下部分分别产生褐色条斑;孕穗期受害,则先在近地面的叶鞘上发生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呈淡褐色,周缘呈暗褐色。后期病斑常围绕麦杆,直径可达4cm。潮湿条件下,在发病部位,可观察到白色菌丝团,白色菌色团后期发育成褐色小菌核。

(十)小麦全蚀病
病原: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顶囊菌属)
症状观察:小麦自苗期至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但小麦抽穗前一般不表现症状。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和茎基部的1-2节。地上部其它症状的出现,都是根及茎基部受害所引起。
(1)冬前分蘖期:病株矮小,分蘖减少,基部叶片发黄,种子根及根茎呈灰黑色。
(2)返青期:除具上述特点外,还表现返青较慢,黄叶增多。
(3)拔节期:病株矮小,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发黄。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分变黑,茎基部表面和叶鞘内侧有较明显的灰黑色菌丝层。
(4)灌浆期:新病区或轻病地块,小麦灌浆至黄熟期,症状最为明显,此时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死者形成白穗,遇雨后,常因霉菌腐生病穗呈污褐色。近地表1-2cm处,有似“黑膏药”状的菌丝层。剥开最低一片叶的叶鞘,用扩大镜观察可见叶鞘内侧表皮及茎杆表面长满紧密交织的黑色菌丝座和成串连接的菌丝结。病株死亡之后,其根、茎、叶鞘内侧,还可见到黑色颗粒状突起的子囊壳。
(十一)小麦土传花叶病
病原:Wheat Soil-born Mosaic Virus(为一种杆状病毒)
症状观察:感病麦苗的新叶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条纹。条纹的颜色可以是深绿浅绿相间(绿色花叶株系引起),也可以是深绿黄色相间(黄色花叶株系引起)。这种花叶条纹一直可以延伸到叶鞘及颖片上。病株一般矮化。有些品种产生过多的分蘖,形成丛簇症。这种病株的叶片最后变成深绿色。而条纹症则隐潜。
(十二)大麦条纹病
病原:Drechslera graminea 异名为(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黑色菌科,德斯霉属
症状观察:植株地上部分都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上典型症状是从叶片基部到尖端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斑,颜色由苍白逐渐变为黄褐色。拔节到抽穗期,大多数老病斑中央变为草黄色,边缘褐色,并长出大量灰黑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最后病叶破裂干枯,往往引起全株枯死。
三,作业
绘下列病原菌形态图
1.条锈病菌、秆锈病菌、叶锈病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
2.光腥病菌、网腥病菌、杆黑粉病菌及大麦坚黑穗病菌的冬孢子。
3.白粉病菌、赤霉病菌的子囊壳及分生孢子。
四,思考题
1.比较小麦线虫病“虫瘿”与小麦腥黑穗病菌“菌瘿”之异同。
2.麦类黑穗病的侵染方式和传播途径有哪些类型?它们与防治措施的制订有何关系?
实验三、小麦病害田间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田间调查,进一步认识常见小麦病害的症状。了解本地小麦病害的主要种类。它们的发生危害的情况;对小麦锈病、赤霉病等小麦重要病害。通过联系实际的调查,分析它们的发生危害程度与气候、品种、栽培条件、生育情况、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的方法。
二、调查时期
小麦乳熟期前或乳熟期,选合适的时间进行。
三、调查用具
手持扩大镜、计数器、记录本、标本采集用具(塑料本标件标本夹等)。
四、调查内容和方法
对发病种类作一般调查;对小麦锈病、赤霉病作重点调查。
1,一般调查:调查当年当地小麦病害发生的种类、发病率。其方法是:选有代表性的(从品种、地形、地势、肥力、生育好坏等方面来考虑具有代表性)麦田3至5块。每块以“Z”字形取样法。在田边边走边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种类。并在所经的路线上取10个点。每点取10株。认真调查茎部、叶鞘、叶片、穗上(必要时拔起植株检验根部)的发病情况。记载病害种类、计算病害百分率(病株率或病叶率、病穗率)。并采集有关病害的标本带回室内鉴定。
⒉ 重点调查:
(1)小麦锈病的调查:重点调查不同品种与三种锈病发生关系。每个小组在小麦品种圃调查5个品种。每个品种5点取样。每点10株(调查茎和茎上为未枯的所有叶片)。记载其茎杆发病率(或病叶率)。每杆或每叶的严重度。算出平均严重度。
病杆(或病叶)数
病杆率(或病叶率)= ————————-× 100%
调查杆(或病叶)数
严重度是指病杆(或病叶)上下孢子堆的多少。用分级法表示。一般分六级:即5%,10%,25%,40%,65%,100%。为了统一记载标准。秆锈病拟记载上部两节最严重的一面中最严重的一段;条锈病和叶锈病拟记载上部第二叶(条锈病轻时可第三叶)中最严重的一段;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叶片和茎杆发病的平均严重度。
[各级严重度×各该级病杆(叶)数]的总和
平均严重度= ————————————————————
调查总病杆(叶)
(2)小麦赤麦病(穗腐)的调查:重点调查不同品种、不同地势与发病的关系。其方法是:选择不同品种与不同地势的麦田各2—3块。每块以5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40穗。记载病穗率。并按下列严重度分级标准和公式记载病级和计算病情指数。
小麦赤麦病的严重度分级标准:
零级:无病
Ⅰ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4以下
Ⅱ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4-1/3;
Ⅲ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2-3/4;
Ⅳ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3/4以上。
(各级的穗数×相应级的代表数值)的总和
病情指数= ———————————————————— ×100
调查总株数×发病最高级的代表数值

五、作业:
⒈ 描述所调查病害的症状特点。
2.根据小麦赤霉病的调查结果计算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平均严重度及病情指数。分析不同田块的小麦赤霉病发生差异的原因。
实验四、杂谷类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够独立鉴定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丝黑穗病;高梁炭疽病、紫斑病、黑穗病和栗白发病。对其他病害的典型症状能识别。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 玉米大、小斑病
病原:玉米大斑病 Helminthosporiun turcicum
玉米小斑病 Helminthosporiun maydis
⒈ 症状观察:取玉米大、小斑病的叶片标本,观察两病斑形状、色泽、大小、数目及病症颜色有何不同?
⒉ 病原鉴定:分别刮取病组织上的霉层。制片仅见两种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注意分生孢子在形状、色泽、大小、隔膜数、基细胞形状,脐点等方面的区别。
⒊ 玉米大、小斑病简易诊断法:将田间可疑病叶采回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将其放在25-28℃左右温度下,用培养皿进行保湿培养。24小时后镜检病斑上的霉层。根据病原形态,即可确诊病叶是大斑病还是还是小斑病。

(二) 玉米丝黑穗病
病原:Sphacelotheca reiliana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节黑粉菌科、轴黑粉菌属
⒈ 症状观察:注意雌穗和雄穗受害状有何不同?雌穗上黑色丝状物是什么?
⒉ 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量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形状、颜色、注意冬孢子表面是否有刺?
(提示:冬孢子茶褐色,圆形或近圆形。表面细刺明显。大小为9-15微米。冬孢子间混有球形、金乌色的不育细胞。)

(三) 玉米黑粉病
病原:Ustilago maydis
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东孢子纲、黑粉菌目、节黑粉菌科、节黑粉菌属
⒈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植株被害部位,被害部位是否形成肿瘤?病穗上有无黑色丝状物?
⒉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量黑粉制片。镜检冬孢子形状、颜色,冬孢子表面是否有细刺?

(四)玉米褐斑病
病原:Physoderma maydis
1.症状观察:观察发病部位。何处病斑最多?病斑颜色如何?病组织是否有褐色粉未散出?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病组织内的褐粉状物制片,镜检休眠孢子囊形状、颜色。
(五)高粱炭疽病
病原: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um
1.症状观察:注意叶片上病斑形状、颜色、病斑上有无黑色小点?
2.病原鉴定:用挑针挑取病斑上黑色小点或取带黑点的病组织用保安刀做徒手切片。镜检分生孢子盘形状,其上有无刚毛?孢子形状、颜色如何?

(六)高粱紫斑病
病原:Cercospora sorghi
症状观察:生长后期发生。叶、叶鞘等皆能受害。最初产生深紫红色病斑。后扩大相互愈合成云纹状病斑。

(七)高粱散黑穗病
病原:Sphacelotheca cruenta
病原观察:本病在抽穗时症状开始显著。小穗中的子房和内外颖均变为黑粉。开始在黑粉外面包被一层灰白色薄膜,薄膜是由病菌细胞所形成。以后薄膜破裂,黑粉飞散,露出长形中轴(中轴是由寄主组织形成),病穗护颖较健穗长,病株一般较健株矮小。
(八)高粱坚黑穗病
病原:Sphacelotheca sorghi
症状观察:患坚黑穗病的高粱,穗部亦产生黑粉,但小穗花中仅子房被破坏,颖片一般完好;黑粉的包膜坚韧而不易破裂。中轴短而不显著。
(九)高粱丝黑穗病
病原:Sphacelotheca reliana
症状观察:整个病穗被病菌破坏,最初病穗为白色薄膜所包被,外膜破裂后,黑粉散出,露出丝状维管束组织

(十)粟白发病
病原:Sclerospora graminicola
1.症状观察:观察此病不同生育阶段和在其寄主不同器官上所表现的症状。注意什么阶段病部出现灰白色霉状物?什么阶段散出黄褐色粉末?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灰背”、“白发”、“看谷老”有何特点?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分别刮取“灰背”上的灰白色霉层和“白发”或“看谷老”上的黄褐色粉末制片,镜检病原菌的孢子囊梗,孢子囊和卵孢子。观察孢子囊梗的形状和其顶端分枝情况。孢子囊是否有乳突?卵孢子形状和色泽如何?藏卵器与卵孢子壁是否愈合?
(十一)粟瘟病
病原:Pyricularia setariae
症状观察:叶上发病,初产生椭圆形,淡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其后扩大成纺锤形病斑,深褐色,中部灰白色至灰褐色。边缘紫褐色有黄色晕圈形如蛙眼,与稻瘟病斑相似。稻颈部发病,初产生针头大的暗黑色斑点,以后纵向蔓延成纺锤形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也有类似稻瘟病一样的霉层。
三.作业
绘下列病菌形态图
1,玉米大、小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玉米黑粉病菌和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
3,粟白发病菌的孢子囊梗、孢子囊和卵孢子。
四.思考题
比较玉米大、小斑病,高粱丝黑穗病、散黑穗病与坚黑穗病症状之异同。
实验六、棉花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对湖北省棉花上发生普遍而严重的一些病害,如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黑果病、红腐病、曲霉病等能独立诊断、鉴定,对上述其他病害能识别其典型症状和掌握其有关的诊断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棉立枯病
病原:
有性阶段为:Pellicularia filamentosa
无性阶段为:Rhizctonia solani
1.症状观察:主要观察棉苗出土后的症状(自然发病的或人工接种的),病害主要发生在什么部位?病斑呈何颜色?病部是否缢缩?是湿腐状态还是干腐状态?拔起病苗时,有无蛛丝状的菌丝体附着细小的土粒吊着?子叶上有无黄褐色的不规则病斑或破落穿孔的病斑?
2.病原鉴定:取人工培养的菌丝体或病株保湿培养后长出的菌丝体制片镜检。注意菌丝分枝处有何特点?分枝基部缢缩否?分枝点附近有无横隔膜?再取菌核观察,菌核呈何形状?有何颜色?表面光滑还是粗糙?切开菌核看,内外颜色是否一致?

(二)炭疽病
病原:
常见的为无性时期:Colletotricnum gossypii
有性时期(自然情况下极少见):Glomerella gossypii
1.症状观察:苗期症状:取病苗观察幼茎基部,病斑呈何颜色?有无凹陷?病斑中部有无纵裂?再看子叶上的病斑是何形状?何颜色?病斑多发生在什么部位?两片子叶上的病斑是否基本对称?病斑上有无桔红色粘质状物?
铃期症状:观察病铃上的病斑的形状、颜色,有无凹陷?表面有无桔红粘质物?
2.病原鉴定:先取经保湿培养的病苗或病铃上的小片病组织,置于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直接观察,看分生孢子团及刚毛的着生状态,分生孢子和刚毛多否?再刮取少量桔红粘质状物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和刚毛的形状,他们分别呈何形状?何颜色?分生孢子有无分隔?
(三)棉枯萎病
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
1.症状观察:观察新鲜病苗和盒装标本
紫红色型和黄化型:取病苗观察,注意子叶和真叶是否变成紫红色或黄化?萎蔫否?
黄色网纹型:注意病叶是叶脉变黄还是叶肉变黄构成黄色网纹?
矮缩型:此型病株节间是否明显缩短?茎杆上端是否呈曲折状?叶色比健株深还是浅?叶面皱缩否?
急性青枯型:注意病株萎蔫,但叶片仍绿的特点
切开上述类型病株的茎杆,或摘下病叶,观察茎杆内或叶柄内的维管束变褐色否?
2.病原鉴定:挑取少量用病株茎杆片段直接保湿培养长出的棉枯萎病菌制片镜检,仔细观察病菌有哪几种类型的孢子?大孢子呈何形状?有多少分隔?小孢子呈何形状?有无分隔?着生小孢子的产孢细胞呈何形状?短还是长?厚壁孢子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以何种方式着生?

(四)棉黄萎病
病原:Verticillium albo-trum 和 V·dahliae
1.症状观察:注意观察病叶上病斑呈何颜色?全叶上的病斑构成什么形状?病茎杆有无枯萎病那样节间明显缩短现象?茎杆剖面维管束变色否?呈何颜色?
2.病原观察:挑取用病茎杆片段保湿培养长出的棉黄萎病菌的菌丝体制片镜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呈何形状?有无颜色?分生孢子是单孢还是双孢?再挑取培养在PSA培养基上的黄萎病菌,镜检观察有无微菌核形成?如有,微菌核呈何形状?什么颜色?由什么构成?
棉黄萎病的简易诊断:方法同棉花枯萎病的简易诊断。如果是棉黄萎病株,则保湿培养的病茎组织小段两端长出的菌丝体通过镜检可看到黄萎病菌的轮枝状分生孢子梗和卵圆形的分生孢子?
应当注意的是:在棉枯萎病和黄萎病混发的地区,二病可同时发生在同一棉株上(即混生型病株,这时,病株可出现既有黄萎,又有枯萎的症状,但往往以其中的一种为主,当采用上述简易诊断方法保湿培养时,常因棉枯萎病菌生长较快,黄萎病菌生长慢而被掩盖。但如果将病组织上长出的菌制成孢子悬浮液。稀释后再涂抹接种到L-山梨糖+蛋白胨培养基上,于24-26℃下培养,则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均可形成各自的菌落。枯萎病菌形成白色小菌落。黄萎病菌形成黑色小菌落。

(五)棉红腐病
病原:由多种镰刀菌引起,主要是Fusarium moniliforme 和 F.graminearum
1.症状观察:
苗期观察:取病苗观察根部、幼茎基部、子叶及真叶上的症状。根部呈何颜色?有无腐烂现象?幼茎基部变粗否?有无短条状的棕褐色病斑?子叶上达到病斑主要从什么部位开始发生?什么形状?病部有何病症表现?棉苗顶部幼嫩真叶呈何症状?
铃期症状:观察病铃上霉层呈何颜色?霉层是薄还是厚?分布均匀否?
2.病原鉴定:刮取病铃上的粉红色霉层制片镜检。分生孢子有几种类型?有无小孢子?如有,呈何形状?单孢还是双孢?成串否?大孢子呈何形状?有几个分隔?以多少分隔的占多数?
(六)棉黑斑病
病原:Alternaria tenuis
1.症状观察:观察子叶或真叶上病斑的形状和颜色,病斑有无轮纹,病斑表面有无黑色霉层?
2.病原菌观察:刮取少量部黑色霉层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梗单条生。直或弯。具1-4个横隔。褐色。越向上部颜色越淡。分生孢子倒棍形。基部圆。咀胞较细而短。褐色至暗褐色。有横隔1—9个,纵隔0—6个,串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
(七)棉角斑病
病原:Xanthomonas malvacearum
1.症状观察:
子叶上的症状:观察子叶上的病斑呈何形状?对光看是否为油状侵状?透明否?
真叶上症状:有几种类型?各呈什么状态?
茎杆上和枝条上的症状:呈何形状?何颜色?凹陷否?
棉铃上的症状:病斑呈何形状?颜色?病部是否下陷?
上述各部的症状有无病症表现?呈何状态?
2.棉角斑病的初步诊断方法
(1)认真观察症状,看是否符合上述症状特征。
(2)切取(或剪取)病健交界部的组织一小片(约2mm×3mm)置于载玻片水滴中.制片镜检,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有大量细菌从维管束组织中溢出,并结合病状看,病状也象角斑病.即可判断是角斑病.如果只是症状有些相象,但维管束中没有细菌溢出,则可判断不是角斑病.
(3)对棉角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可用常规的细菌稀释分离法,回接试验,可用菌悬液喷雾接种或针刺接种。

(八)棉疫病
病原:Phytophthora sp.
1.症状观察:
苗期症状:观察病苗的子叶和幼嫩真叶,.注意发病状态,病部颜色有何特点?子叶和真叶容易脱落否?
铃部症状:注意棉铃上病斑发生的主要部位,病斑颜色,病铃表面有无霉层表现?如有,呈何颜色?
2.病原观察:取保湿培养的病棉铃或漂浮于水面的接种病子叶,刮取病部黄色霉层制片镜检,观察孢囊梗及孢子囊的形态孢束梗及孢子囊的形态。(孢子囊梗无色,不分枝或假轴状分枝.无分隔.孢子囊卵圆形,单孢,淡黄色,顶端具乳头状突起)
(九)棉茎枯病
病原:Ascochyta gossypii
1.症状观察:子叶和真叶上的病斑呈何种形状和颜色?有无同心轮纹?表面有无小黑点?叶柄和茎杆、枝条上的病斑什么形状和颜色?有无凹陷?
2.病原观察:挑取病部小黑点,制片镜检。观察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器接近球形,黑褐色,顶部有一圆形孔口。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初为单孢,成熟后中央产生一横隔,成为双孢)
(十)棉黑果病
病原:Diplodia gossypina
1.症状观察:取病铃观察,病铃呈何颜色?僵硬否?铃壳上有无小黑点?病铃开裂否?如果开裂,里面的棉絮呈何状?何色?
2.病原观察:用解剖刀尖小心挑取少数几个铃壳上的黑色小粒点制片镜检。观察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呈何形状?何颜色?轻压盖玻片,使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器中压出。注意分生孢子呈形状和何种颜色?单孢还是双孢?
(十一)棉红粉病
病原:Cephalothecium roseum
1.症状观察:取病铃观察其上霉层呈何颜色?与红腐病对比,其霉层比红腐病的霉层是薄还是厚?棉铃内的棉絮上有无同样的霉层?
2.病原鉴定:挑取少量病铃上的粉红色霉制片镜检(刚产生的霉更好观察)。分生孢子梗什么形状?是长还是短?有分隔否?分生孢子如何着生?呈何形状?何颜色?单孢还是双孢?
(十二)棉曲霉病
病原:Asperillus spp.
1.症状观察:注意铃壳上病菌霉层产生的部位、颜色和状态。(病菌霉层多产生于铃壳缝隙处或虫孔处及其周围。其颜色多为黄绿色或黄褐色。略为粉状)。
2.病原观察:挑取铃壳上的黄绿色霉制片镜检,可见到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无色。顶部的顶囊球形,上生许多小梗,小梗上串生分生孢子(通过制片,分生孢子多已脱落)。分生孢子圆形,黄褐色,表面粗糙。
实验七、棉花铃期病害调查
一、目的
通过棉花铃期病害的田间调查,识别常见棉花铃期病害的症状。了解本地棉花铃期病害的种类。同时了解棉花铃病的发生与气候、栽培措施、植株茂密程度、钻蛀性害虫的为害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巩固和加深课堂学习的理性知识。
二、调查用具
手持扩大镜、计算器、记录本、标本采集用具。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选择地势低洼和地势高燥、生长茂密和生长较差的棉田各一块,每块田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成铃(包括已开裂吐絮的棉铃)20—40个,分别记载各种铃病的个数。统计各种铃病的发病率(采集症状较典型的病铃带回作室内鉴定用)。同时还调查记载在所有病棉铃中被钻蛀性害虫为害过的棉铃所占的百分率。将上述调查、统计数据填入表一、表二。
表一 棉花铃期病害田间调查统计表
铃病情况棉田情况
炭疽(%)
角斑(%)
黑果(%)
红腐(%)
红粉(%)
曲霉(%)
……
备注
地势低
 
 
 
 
 
 
 
(注明调查前一段时间的降雨情况,各田块的治虫情况)
地势高
 
 
 
 
 
 
 
生长茂密
 
 
 
 
 
 
 
生长稀疏
 
 
 
 
 
 
 
表二 钻蛀性害虫危害与铃病发生的关系田块号
调查棉铃总数
病铃数
病铃中受钻蛀性害虫为害
备注
铃数(个)
所占百分率(%)
①
 
 
 
 
 
②
 
 
 
 
 
③
 
 
 
 
 
④
 
 
 
 
 
实验八、油料作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能对下述油料作物上的重要病害识别其症状。对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花生黑斑病、褐斑病、锈病、芝麻茎点枯病等能鉴别其病原菌。并根据症状、病原能独立正确诊断。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油菜菌核病
病原: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1.症状观察:主要观察叶部和茎部症状
叶部症状:注意病斑形状、颜色、病组织腐败情况,有无水渍状?其上有无白色霉层?病斑破裂否?腐败否?
茎部症状:褐斑发生在茎杆的中下部多还是上部多?注意病斑大小、颜色。初期病斑与后期褐斑有何区别?湿度大发生的褐斑和后期湿度较小时的褐斑有何不同?病斑表面有无黄白色嫩菌核和黑色菌核?剥开病茎杆内部,见到黑色菌核否?呈何形状?
2.病原鉴定:
(1)先观察菌核的形状、大小,再切开菌核观察内部颜色,呈何颜色?
(2)先观察菌核的形状、大小,再用徒手切片纵切子囊盘,制片镜检,观察子囊和侧丝的排列情况。子囊排列整齐否?每个子囊内有几个子囊孢子?子囊和子囊孢子呈何形状?
(3)如果徒手切片未切好,也可镜检子囊盘的永久玻片,对以上项目会观察得更清楚。

(二)油菜霜霉病
病原:Peronospora parasitica
1.症状观察:
(1)叶部症状:观察病叶上的病斑大小、颜色、形状。形状有无受叶脉限制的情况?病斑的叶背有无霜霉状物?病叶有无干枯现象?
(2)花轴症状:有病花轴呈何形状?肿胀否?病花轴上有无霜霉状物?
(3)花器症状:病花器呈何形状?花瓣呈何形状、颜色?其上有无霜霉状物?
(4)全株症状:特别严重的病株,全株呈何状态?是否周身有霜霉状物?是否干枯?
2.病原鉴定:用镊子小心撕下病叶背带霜霉的叶表皮一小块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盖玻片镜检。观察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状。注意孢子囊梗的分枝方式,有几回分枝?顶端小梗呈何状态?孢子囊呈何形状?有无颜色?有无乳突?

(三)油菜病毒病
病原:由病毒引起,已知包括芫菁花叶病毒(TvMV)。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三个类群,以芫菁花叶病毒为主。
症状观察:注意观察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之间症状的差别:
(1)甘蓝型油菜上的症状:产生系统性的黄斑和枯斑型症状。
黄斑型症状:发病初期叶上出现系统性分散的绿色斑点。扩大后直径可达2—4mm,病斑中心出现直径1mm左右的褐色斑点,其后生长的新叶上,先形成密集的直径1mm左右的小褪绿斑点,这些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形成明显的黄斑,并在病斑正面也出现枯点。此外,在病株的花梗上有长形的褪绿斑块。
枯斑型症状:病叶上出现深褐色枯斑,斑点正面组织枯死。有的叶脉、叶柄也产生褐色枯死条斑。花梗上有深褐色长形的枯死斑块。重病株花期茎杆上花梗和种荚上都可产生黑褐色油渍状的枯死条斑。
有些病株可呈现两种症状混合型,发病早的植株明显矮化。
(2)白菜型油菜上的症状:病叶表现为花叶、皱缩、叶脉褪色,呈半透明状(所谓“明脉“)。重病株全株矮缩,往往在抽苔前枯死。可抽苔开花者,也表现花梗缩短歪曲。花和荚果密集着生,花色加深。荚果僵硬缩弯曲呈鸡爪状,种子皱瘪。最后花序萎黄,提早枯死。

(四)油菜白锈病
病原:Albugo condida
1.症状观察:叶上症状:注意观察白色、微隆起的病斑,破裂否?有无白色粉末散出?花轴上的症状:所引起的“龙头”状花轴与霜霉病有何区别?花器上的症状同霜霉病又有什么不同?
2.病原鉴定:挑取白色病斑内的粉末制片镜检,观察孢囊梗及孢子囊的形态(或镜检永久玻片)。在“龙头”上或病花器的肥厚组织上刮取少量病组织制片镜检。观察卵孢子形态。注意与霜霉病菌的卵孢子比较有何区别?

(五)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
病原:
无性时期:黑斑病病原为Cercospora personata 褐斑病病原为Cercospora arachidicola
有性时期:黑斑病病原为Mycosphaerella berkeleyi 褐斑病病原为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1.症状观察:主要观察病叶的症状,注意二病病斑的大小、颜色、病斑周围的黄色晕圈、病斑上的病症有何区别。
2.病原鉴定:分别刮取二病叶部病斑上的霉层或小黑点制片镜检。观察二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注意二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何异同?
(六)花生青枯病
病原: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症状观察:此病只有新鲜标本才便于观察。注意病株叶片是否凋萎?凋萎的叶片是何颜色?剖视病株茎杆和根茎部维管束变色否?呈何颜色?检查根部,主根尖端和根瘤有何病变?如有果柄和荚果,呈何状态?

(七)花生锈病
病原:国外和我国原用名为Puccinia arachidis近些年我国南方发生锈病,因只见夏孢子世代,尚未发现冬孢子世代。故广东暂定名为Uredo arachidis
1.症状观察:主要观察叶片上的症状。注意叶片上的夏孢子堆的形状、颜色、表皮破裂否?夏孢子堆多出现在叶的哪一面?夏孢子堆出现的反面相应部位有何变化?
2.病原鉴定:挑取叶片上的夏孢子堆制片镜检,观察夏孢子的形状;夏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大小尺度为15.7—22.0微米×20.0—31.4微米。黄褐色。表面有细刺。中央有两个排列对称的发芽孔。
(八)大豆花叶病
病原: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简称SMV)
1.症状观察:取病株观察,植株是否矮化?叶片(主要是嫩叶)是否皱缩?是否呈浓淡不匀的褪绿花叶?叶脉两侧有无深绿色的泡状突起?再观察病株种子,可否见到种子上的褐色斑纹?斑纹呈何形状?
2.病原鉴定特性
大豆花叶病毒(SMV)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大豆上表现为系统花叶。种子斑驳。在一般品种菜豆上无反应。在Kentucky Wonder品种上表现为局部坏死;在扁豆上表现为局部坏死;在豌豆、普通烟叶上无反应。
传染方式:汁液可以传染;传播介体为蚜虫;种子也可传病。
病毒粒体形态:线状,650—725nm×15—18nm.
稳定性:钝化温度60—80℃,体外存活期4—5天

(九)大豆霜霉病
病原:Peronospora manschnurica
1.症状观察:注意叶部病斑的形状、颜色、叶正面和反面有何区别?有何病症?病种子有何特征?
2.病原观察:挑取病部背面灰白色霉层镜检观察,孢囊梗及孢子囊形态。挑取病斑内或病种子上的菌丝体结块状物镜检,观察卵孢子形态。
(十)芝麻茎点枯病
病原:Macrophomina phaseoli
1.症状观察:观察病茎基部的症状,注意病部表面有无光泽?表皮下是否可见众多的针头大小的小黑点。病株茎杆内荚果内和种子上有无细小黑点状的微菌核?
2.病原观察:挑取病茎表皮下的小黑点。制片镜检。观察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分生孢子器扁球形、黑色、有孔口。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无色。挑取病部微菌核镜检其形态:近球形、黑色、表面光滑。
(十一)芝麻疫病
病原:Phytophthora nicotiana Var,sesami
症状观察:茎部产生墨绿色水浸状病斑,潮湿时,上有白色绵毛状菌丝。茎基受害后,全株枯死。叶上病斑呈边缘不明显的黑褐色枯斑。发展中的病斑呈水渍状,扩展迅速。
实验九、果树病害的识别和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对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痂病、柑橘炭疽病;苹果树腐烂病、苹果炭疽病、褐斑病;梨锈病、梨轮纹病、黑星病;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桃细菌性穿孔病、桃褐腐病能独立诊断鉴别,对其他病害能识别其典型症状。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 柑桔溃疡病
病原: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 (原名:Xanthomonas citri)
1.症状观察:观察柑桔叶片,枝梢及果实标本,注意不同器官上病斑形状,颜色,是否隆起,病斑周围有无晕圈。
2.病原鉴定:初步诊断可切取病斑,制成切片,检查病斑组织内有无细菌溢出。挑取细菌纯培养物,固定染色,用油镜检视细菌形状,是否成短链状。

(二)柑桔疮痂病
病原:Sphaceloma fewcetti
分类地位:无性时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痂园孢属。
有性时期我国未发现。
1.症状观察:观察柑桔叶片,新梢及果实标本,注意叶部病斑颜色,表面特征,病斑多向叶的哪一面突起(与溃疡病有何不同)中央是否凹陷,病叶是否变形,枝梢病斑与叶上病斑有无区别,果实上病斑特点。
2.病原鉴定:取病菌玻片标本(或自己徒手切片)镜检,注意分生孢子盘的特点.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单或双胞,有无油球。

(三)柑桔树脂病(沙皮病)
病原:Diaporthe medusaea(有性时期)Phomopsis cytosporella(无性时期)
分类地位:无性时期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 孢目,球壳孢科,拟茎点属。
有性时期属于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间座壳菌科,间座壳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柑桔枝干标本,注意表面有无小粒点,什么颜色,观察衰弱果枝或受冻枝条,注意病部色泽,病健分界处有无胶液流出。有几种症状类型不同症状类型的主要特点。观察成熟果实标本,注意病斑发生位置,病斑颜色,果皮是否有柔韧感。果实表面及剖面有无菌丝体及黑粒点。
2.病原鉴定:镜检病菌切片,注意病菌分生孢子器的形状,有无孔口?分生孢子有几种类型,单胞或双胞,有无颜色,孢子形态有何不同。
(提示:柑桔树脂病分生孢子器为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瘤状孔口,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一种卵形,无色,单孢,通常有两个油球,另一种丝状或钩状,无色,单孢。)
(四)柑桔青霉病和绿霉病
病原:青霉病 Penicillium italicum,绿霉病 Penicillium digitatum
1.症状观察:观察柑桔病果标本,注意病斑形状颜色。表面特征,病组织的腐烂情况,表面霉状物的颜色,两种病有何不同,病部与健部交界处特点。
2.病原鉴定:用解剖针挑取两种病原纯培养物(或从标本上刮取霉层)制片镜捡,注意分生孢子梗分枝情况,分生孢子着生情况,形状,是否单孢,注意两种病原菌形态有无区别。

(五)苹果树腐烂病
病原:Valsa mali(有性时期) Cytospora sp.(无性时期)
分类地位:有性时期: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间壳菌科,腐皮壳菌属。
无性时期: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菌目,球壳孢目,壳囊孢属。
1.症状观察:观察病树主干,大枝及分叉处注意溃疡性病斑与枝枯性病斑有何不同。
2.病原鉴定:观察苹果树腐烂病菌玻片标本,注意外子座内分生孢子器是否多腔室,各腔室是否相通,注意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内子座每个子座内有几个子囊壳,子囊孢子形状,单或双孢。

(六)苹果炭疽病(苦腐病)
病原: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无性时期)Glomerella cingulata(有性时期)
1.症状观察:观察病果病斑,注意病斑形状,颜色有无同心轮纹,注意果肉腐烂情况,有无苦味,病斑有无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及粉红粘质物。
2.病原鉴定:镜检病菌玻片标本,注意分生孢子盘形状,有无刚毛,分生孢子形状,有无颜色,单或双孢。

(七)苹果褐斑病
病原:Marssonina mali
1.症状观察:观察叶片标本,注意有几种症状类型,每种症状类型病斑有什么特点。
2.病原鉴定:取病菌玻片镜检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注意分生孢子形状,有无颜色,单或双孢。
(八)苹果银叶病
病原:Stereum purpureum
1.症状观察:观察苹果银叶病病叶标本。注意叶片是否成银灰色,主脉和侧脉两侧的颜色,枝干的木质部及根部有何特征,是否变色。
2.病原鉴定:取病菌子实体标本,注意病菌子实体质地,形态特征等。

(九)梨锈病
病原: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1.症状观察:观察病叶标本,注意病斑特征,有无小粒点,病斑背面锈子堆特征。观察幼果,新梢病部有何特征与叶部进行比较。观察转主桧柏针叶,小枝上有无圆锥形角状物。
2.病原鉴定:注意叶正面表皮下性子器的形状,有无颜色,单胞或双胞,再观察下表皮部分,注意锈子器形状,护膜细胞形状,锈子器类型,锈孢子形状,有无颜色,表面有无疣状细点。

(十)梨轮纹病
病原:Physalospora piricola
1.症状观察:注意枝干病斑是否隆起,在隆起周围是否凹陷,有何特点,病斑上有无黑色小斑点。果实病斑和叶上病斑有何不同。
2.病原鉴定:观察轮纹病菌。切片(或徒手切片)。注意分生孢子器形状,颜色;分生孢子形态。有无颜色,单或双胞。

(十一)梨黑星病
病原:Venturia pirina
1.症状观察:观察病果,注意果面病斑特点。病果是否畸形。观察叶片,新梢,果梗。病部有何异同特点。
2.病原鉴定:观察病菌玻片,注意分生孢子梗有无颜色,孢子梗壁上有无瘤状突起。分生孢子形状,单或双胞。观察子囊切片。注意子囊壳形状,颜色。孔口有无刚毛,注意子囊形状,有无颜色,是否双胞。两个细胞大小有无不同。

(十二).梨黑斑病
病原:Alternaria kikuchiana
1.症状观察:观察果实标本,注意果面病斑形状,颜色,果面是否凹陷,有无霉层果面,有无龟裂。观察叶片,病斑形状,颜色,有无轮纹,病斑上有无霉层。新梢上症状有何特点。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尖刮取黑霉(或撕下病部表皮)镜检。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注意分生孢子梗是否分隔。分生孢子形状,有无纵横分隔。咀孢情况,孢子有无颜色。

(十三)葡萄黑痘病
病原:Sphaceloma ampelimum
1.症状观察:观察葡萄果实标本,注意病斑形状,颜色,中央是否凹陷,病斑是否龟裂。观察叶片标本,注意叶部病斑与果实上的病斑有何不同。观察新梢枝蔓注意病斑特点,是否开裂。
2.病原鉴定:取病菌切片镜检,注意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单或双胞,有无油球。

(十四)葡萄白腐病
病原:Coniella diploiella
1.症状观察:观察葡萄病果实标本,病果为何颜色,有无突起,小粒点。观察枝蔓标本,病蔓皮层有无小粒点,皮层与木质部是否分离。观察病叶标本。
(注意:病斑形状,颜色,有无同心轮纹。病斑上有无灰白色小粒点。)
2.病原鉴定:取葡萄白腐病菌组织切片,镜检病菌分生孢子器。注意分生孢子器形状。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单或双胞,有无油球。
(十五)葡萄霜霉病
病原:Plasmopara viticola
1.症状观察:观察葡萄叶片标本,注意叶片正面病斑形状,颜色,病斑近缘特征。病斑反面有无霉层。注意枝梢,幼果被害情况。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尖刮取病部白色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孢子梗分枝特点,孢子囊形状。有无颜色,单胞或双胞。

(十六)葡萄炭疽病
病原:Glomerella singulata
1.症状观察:观察炭疽病病果,注意病斑形状,颜色,病斑是否凹陷,病斑上小黑点排列情况,果梗及穗轴病斑特点。
2.病原鉴定:取葡萄炭疽病菌无性时期切片镜检。注意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形状,颜色,是单或双胞。
(十七)桃炭疽病
病原:Gloeosprium laeticolor
1.症状观察:观察被害果实标本,注意果实病斑形状,颜色,有无同心纹,病斑是否凹陷,有无小粒点。叶、枝梢病斑与果实上有何不同。
2.病原鉴定:取病菌切叶镜检,注意分生孢子形状,有无油球。

(十八)桃褐腐病
病原:Monilinia laxa(有性时期)Monilina cinerea(无性时期)
1.症状观察:观察初发病及严重发病的病果,注意病斑形状,颜色,病果表面有无灰褐色霉层,病果失水干缩情况。观察嫩枝条病斑,有何特点。
2.病原鉴定:观察僵果及僵果萌发的子囊盘,注意子囊盘的形状,子囊盘大小,柄长度。取病菌切片镜检子囊盘,注意子囊,子囊孢子形态,子囊间有无侧丝。另取无性时期玻片标本,镜检、观察分生孢子形状,排列情况,注意孢子单或双孢。

(十九)桃缩叶病
病原:Taphrina deformans
1.症状观察:观察病叶,注意病叶是否卷曲,皱缩成畸形,病叶色泽,有无灰白色粉状物,病枝梢症状特点。
2.病原鉴定:取病菌切片镜检,注意病叶切面子囊层着生情况,子囊形状,有无足胞,子囊内孢子数目及子囊孢子形状等。

(二十)桃根癌病
根癌病除危害桃外,可分为梨、苹果、葡萄及其他许多核果类作物,以根颈部形成癌瘤为多,也发生于侧根和支根,苗木多发生于接穗和砧木处,瘤的形状通常为球形或扁球形,也可相互愈合成不定形。瘤的大小,小的如豆粒,大的如核桃、拳头、最大的可达数寸乃至一尺左右,成熟病瘤褐至深褐色,木质化,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根瘤的数量少的为1-2个,多的达10多个不等。
病原为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三、作业:
1.绘柑桔疮痂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图。
2.绘苹果树腐烂病菌子囊壳及子囊孢子,梨锈病菌性子器,锈子腔,梨黑心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图。
四、思考题
1.柑桔溃疡病和柑桔疮痂病症状有何不同?
2.梨锈病菌的生活史有何特点,与小麦锈病菌比较有何不同?
实验十、蔬菜病害的识别与诊断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对番茄青枯病、病毒病、早疫病、茄褐纹病、绵疫病、辣椒白绢病、黄瓜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菜软腐病、蚕豆赤斑病、豇豆煤霉病等能独立诊断鉴定,对下述其他病害能识别典型症状。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 番茄青枯病
病原: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l 症状观察:首先观察病株的整株成何形状?叶片萎焉否?再看有何特点?切断病茎,用手挤压,从切口处挤出的汁液呈何状态和颜色?剖视茎部,髓部和木质部看有何病变表现?
2.病原鉴定:本实验只观察青枯病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形态和色泽等特征。

(二)番茄病毒病
病原:ToMV、CMV等。
症状观察:观察花叶病病株(参看彩色图片)。注意植株高度,叶片有无花叶病状以及叶片变形情况。观察蕨叶病株(参看彩色图片),注意病株是否矮化。叶片各部位症状特点。特别注意上部叶片及侧枝叶变病状。观察条纹病株茎杆上中部叶脉叶柄病状,注意果实是否变形,有无坏死斑,叶片症状特点。

(三)番茄早疫病
病原:Alternaria solani
1.症状观察:观察病叶,注意病斑形状,颜色,有无轮纹病斑,上有无霉层,霉层颜色。观察果实及茎部病斑,注意与叶片上病斑有何不同。
2.病原鉴定:用镊子撕取病斑处表皮制片镜检。注意分生孢子梗颜色,有无隔膜,分生孢子形状,颜色,隔膜特点。
(四)番茄枯萎病
病原:Fusarium oxysporumf,splycopersici
1.症状观察:观察病株外部症状,注意病株枯萎情况。病株近地面茎部以及叶柄,果梗是否变色。茎基有无菌丝缠结及粉红色孢子堆。切断病茎,注意维管束是否变色,有无白色汁液溢出(注意与青枯病的区别)。
2.病原鉴定:挑取少许病菌培养物或病株、消毒保湿培养的材料(粉红霉状物)镜检,注意病菌孢子形态颜色。
(五)茄褐纹病
病原:Phomopsis vexans
1.症状观察:观察叶片症状,注意病斑形状,颜色,中央颜色与边缘有何不同,有无小黑点,病斑是否有穿孔现象,观察茎杆,果实病斑,注意其症状特点。
2.病原鉴定:取病菌切片镜检,注意分生孢子器的形状。分生孢子有几种类型,形状有何不同。

(六)茄绵疫病
病原:Phytophthora melongenea
1.症状观察:观察病果,注意腐烂情况,叶片病斑特点。
2.病原鉴定:取病菌玻片镜检,注意孢囊梗是否有分枝,孢囊梗形态,取有性时期玻片,检视卵孢子,注意形态颜色等。
(七)茄科蔬菜白绢病
病原:Sclerotium rolfsii
症状观察:观察病茎基部标本(或照片)。注意病部颜色,有无白色菌丝,菌丝着生处有无菌核,菌核形态等。同时观察此菌培养物。注意菌丝及菌核生长情况。
(八)茄科蔬菜幼苗猝倒病
病原:Pythium aphanidermatum
症状观察:观察幼苗茎基部。注意是否缢缩,是否变色。
(九)茄科蔬菜立枯病
此病可危害多种作物。在蔬菜上可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菜豆、莴苣、洋葱、甘蓝等作物。幼苗茎基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扩大后凹陷,绕茎一周,以后病部缢缩。病部有淡褐色蛛丝状霉,但不显著。病部无白色棉絮状菌丝。这一点可与猝倒病区别。
病菌为 Rhizoctonia solani
(十)黄瓜霜霉病
病原: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1.症状观察:观察病叶,注意病叶正面病斑特点,背面霉层特点。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刀尖刮取病斑反面的紫灰色霉状物镜检。注意孢囊梗的分枝情况。有无颜色,孢囊梗着生位置,形状颜色,有无乳突,单或双胞。
(十一)黄瓜枯萎病
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
1.症状观察:观察黄瓜病蔓标本(或彩色照片)。注意病蔓纵切面维管束是否变色,并注意病蔓叶部萎焉情况,枯萎病蔓茎基部是否缢缩。
2.病原鉴定:从培养的黄瓜枯萎病菌菌落上挑取少数分生孢子镜检,注意大小型分生孢子形态,同时注意菌落的特征。

(十二)黄瓜疫病
病原:Phytophthora melonis
1.症状观察:观察病菌(或照片)。注意近地面茎基部,节部的症状特点。病叶萎焉情况。注意叶片及果实病斑特点。
2.病原鉴定:取病菌玻片镜检,注意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形态。
(十三)瓜类白粉病
病原:Erysiphe cichoracearum, Sphaerotheca fuliginea
1.症状观察:观察黄瓜,南瓜的病叶。注意白色粉斑在叶面的发生情况。
2.病原鉴定:挑取病叶上的小黑粒点镜检,注意病菌闭囊壳外面附属丝形状。轻压盖玻片。可看到子囊从破裂的闭囊壳压出,注意病菌两个种闭囊壳内子囊数目,子囊内孢子数目。
(十四)黄瓜炭疽病
病原:Colletocrichum lagenarium
1.症状观察:观察病叶。注意病斑形状,颜色,外围有晕圈否?病斑内有无小黑点,小黑点为何物?观察病果。病部呈何颜色?凹陷否?其上有无小黑点?病果变形否?
2.病原鉴定:挑取病部小黑点镜检,注意分生孢子盘有无刚毛?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呈何形状颜色?
(十五)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
病原: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原名,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
症状观察:观察大白菜、萝卜等病株。注意其腐烂部位症状特点。
(十六)白菜白斑病
病原:Cercosporella albo-maculans
1.症状观察:观察叶片。注意病斑形状颜色。
2.病原鉴定:分生孢子梗数根或数十根成簇,从叶背气孔伸出,短小,正直或稍弯曲。分生孢子无色,线形或鞭状,正直或稍弯曲,有三到四个横隔。
(十七)白菜黑斑病
病原:Alternaria brassicae
1.症状观察:观察叶片、叶柄。注意病斑形状颜色,病斑周缘有无晕圈。
2.病原鉴定:从叶片病斑挑出少量霉状物制片镜检。注意病菌孢子形态。
(十八)豆类锈病
病原:Uromyces vignae
1.症状观察:观察叶片。注意夏孢子堆及冬孢子的特征,颜色。
2.病原鉴定:用解剖刀刮取少许夏孢子及冬孢子制片;注意夏孢子与冬孢子有何区别。
(十九)菜豆炭疽病
病原: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
症状观察:注意叶片病斑发生部位,病斑特征。观察未成熟豆荚,注意病斑形状颜色。
(二十)豇豆煤霉病
病原:Cercospora cruenta
1.症状观察:观察叶片症状。注意叶片正反面是否都产生病斑,病斑上有无霉状物。
2.病原鉴定:从病斑表面刮取少量煤烟状霉镜检。注意分生孢子的形状颜色。
(二十一)蚕豆赤斑病
病原:Botrytis fabae
1.症状观察:观察蚕豆病叶标本,注意病斑形状,颜色。病斑边缘特征。观察茎和叶柄病斑。注意病斑形状,病部有无裂缝。观察病荚病斑可否穿透豆荚,侵入种子。病死植株呈何颜色?剖视病死植株茎杆内部,内壁可见小菌核否?呈何形状和颜色?
2.病原鉴定:从有灰色霉层的病斑上用镊子撕取表皮制片镜检。注意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分枝末端是否膨胀,膨大处是否着生小梗。并注意分生孢子形态颜色,单胞或双胞。在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情况。取小菌核切片。观察内外有何不同?
三、作业:
1.绘番茄早疫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茄褐纹病菌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3.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梗及孢子囊
4.黄瓜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豇豆煤霉病菌分生孢子
5.蚕豆赤斑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