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貌发育
第二节 内动力作用
第二节 外动力作用
第三节 人类作用
第四节 内外动力相互作用
第五节 地貌发育基本理论
第六节 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1 内动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地球旋
转能所产生的对固体地球表面物质有直接
影响的构造运动,及其产生的构造形迹、
构造类型、构造地质体、。
1,规模
2,速度, 慢速;快速
3,方向,上升;下降;平移;旋钮
4,持续时间:长;短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2 外动力作用
太阳辐射、重力能、日月引力能等通过
大气、水、生物与固体表面发生作用,使
得地貌形体组成物质发生位移运动 。
1 作用类型
? 风化作用
? 冰雪作用
? 水的作用
? 风的作用
? 生物作用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2 外动力作用
2 风化作用
①物理风化
? 重力减荷
减荷破裂越密集
? 温差变化 冰楔作用
? 吸水与结晶胀裂
钠蒙脱石的充分吸水膨胀体积
可达 1400-1600%,钙蒙脱石为
45-145%,伊利石为 5-120%,
高岭石为 5-60%,水结冰体积
增大约 9%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2 外动力作用
2 风化作用
①物理风化
重力减荷
温差变化
吸水与结晶胀裂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2 外动力作用
? 2 风化作用
? ①物理风化
? 重力减荷
? 温差变化
? 吸水与结晶胀裂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2 外动力作用
2,风化作用
②化学
? 溶解作用
? 水化合作用 CaSO4+2H2O CaSO4 ·2H2O
? 硬石膏,斜方晶系 石膏,单斜晶系
? 水离解作用 K2O·Al2O32·6SiO2+nH2O Al2O3·2SiO2·2H2O+4SiO2·nH2O+2KOH
? 正长石 高岭土 蛋白
? Al2O3·2SiO2·2H2O Al2O3·nH2O + 2SiO2·2H2O
? 高岭土 铝土矿
? 碳酸化作用 HCO3- + CaCO3 Ca2+ +2(HCO3)- Ca(HCO3)2
? 氧化作用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2 外动力作用
2,风化作用
③ 生物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2 外动力作用
2,风化作用
④风化速度
? 在自然状况下,裸露岩石的物理、化学、生物风化几乎是同时
进行的。
? 影响:水 --热环境条件;岩石本身的成分和结构构造特点
⑤风化壳
? 近地面基岩(或堆积物)经受风化残存于原地的产物称残积物,
? 风化壳覆盖了原组成物质,构成了此时此地的新的地貌组成物
质,有不同的地貌形体表现
? 风化深度与基岩的不均匀构造破裂以及地面的地貌发育等因素
有关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2 外动力作用
3,剥蚀作用
,地表岩石矿物质移离原地。多是地表岩石风化的产物,
,地表岩石风化产物被剥离之后原来处下层的岩石又遭风化,
,…… 风化 ----剥蚀 ----风化 …… 的过程概称风化剥蚀
4.搬运作用(运移)
物理(悬 滚 跃 滑)
化学
5。沉积作用(堆积)
物理(分选性,大,下,中,小)
化学 ( CaCO3 )
生物(海洋,湖泊)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3 人类地貌动力
1,特征
? 人工地貌动力加速地增加,增加的指数与人类人口的
增长指数基本一致。
? 人类活动地貌规模,全球性的、区域性的,自然地貌制约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改变或者影响局地性的、微域性的地貌
演化。 在诸如矿山、城市、水工设施等小局域范围内,人类
活动可以使地表侵蚀增大 2000倍以上 。
? 人工地貌营力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集中分布于现代。
与古代相比,可以说现代人工地貌营力是强大而无限的
? 空间分布不连续,呈星点状、条带状、面片状分布。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3 人类地貌动力
2,人工地貌营力类型,分为 6种:
( 1)清除森林。 泥石流、滑坡等地貌灾害
( 2)草场过度放牧。 径流加大,表土结构发生变化,年侵蚀
量达 7500百万吨 /年 。
( 3)农业耕作、灌溉。 耕作侵蚀与作物种类与面积有关,
小至 30吨 /公顷,年(小麦、大麦),大到 180吨 /公顷,年
( 4)采矿,包括露天矿、沉积金矿和废物挖捞、地下
开采等。 采矿常产生地面沉陷、废物堆积体及人工坑穴,例
如湖北省大冶市自公元 221年三国东吴时期开始采掘铁矿至今,
形成一个深达 408米,直径 1000余米的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椭
圆形天坑。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3 人类地貌动力
1。人工地貌营力类型,分为 6种:
( 5)修筑公路和铁路。 常引起水土流失、“跌水效应”、
块体运动等。
( 6)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频繁、最强烈的地区,
旧城再改造,新区在开发,空间在拓展
还有拦河筑坝、修建水库、围湖垦殖、填海造陆等
等。 20世纪 70年代中期,人工地貌活动量为 172亿吨 /年,
全球每人每年人均地貌活动量 42吨 /年。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3 人类地貌动力
人工地貌营力对自然环境的干预,概括为 4个方面:
( 1)人类对重力的逆向干预。
能将巨量土体、沙粒、岩石从一处运移到另一处,能
使水往高处流,这是自然过程不能胜任的;
( 2)延缓或者加速自然地貌作用过程
人类的坡改梯,‘ 沿等高线耕犁 ’ 可以减少侵蚀,不
合理的开垦又可能导致水土流失;
( 3)小区域人类活动完全改变局部地貌形体。
例如,公路、水坝、矿厂等在小范围内进行,单位面
积强度高于自然地貌过程许多倍;
( 4)破坏地貌动态平衡系统。
陡坡开垦,加剧水土流失,引起土层变薄,肥力降低,
又造成淤积库塘、抬高河床,加剧洪水、滑坡、泥石
流灾害等等。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4 内外力相互作用
( 1) 内动力作用与外动力作用只有作用方式与作用强
度的差别, 在作用对象与作用时间方面两者是不
可分离的
( 2) 内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加大地表起伏形成地球表
面基本起伏形态, 地貌分布和组合的基本格局 。
外动力则同时对地表形态进行剥蚀塑造, 削高填
低力图减小地表的起伏 。
( 3) 地壳上升, 引起外力剥蚀作用加强, 剥蚀速度加
快, 地球内动力作用下微弱上升的地区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4 内外力相互作用
? 地貌形态并非瞬间形成,也不可能立刻消
失,在内动力或外动力作用发生变化后,
原来地貌形态会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后来
的动力作用形成的新地貌形成?叠加?在
旧的地貌形态之上,在一个地貌体上,共
存不同动力时期形成的地貌形态遗迹,这
就是地貌的 多代性 。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5 地貌发育基本理论
W.M.台维斯( Williamu Morrisu Davis,1850-1934年)
和 W.彭克 (Waltyeru Pencd,1888-1923年 )
? 美国学者 W.M.台维斯在对美国大部分地区做过考察之
后,应用 ? 解释性的地貌描述法 ?,于 1899年提出了
地貌发育的 ? 地理循环 ? (或称 ? 侵蚀循环 ? )理论
可变因素,构造 动力 时间
侵蚀循环 (地理循环):
幼年 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风蚀循环 水蚀循环(物理,化学)
海蚀循环 冰蚀循环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5 地貌发育基本理论
? Penk(德国)
? 坡面发育 平行后退
?
? 其他学者
? 坡度发育 变小变缓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6 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
? 2.6.1 气候与地貌发育 气候与地貌发育
? 在寒冷气候区,冰川作用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冻
融风化
? 在温湿气候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导,化学风化作
用、块体运动也较普遍
? 在湿热气候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导外动力
? 在干旱气候区,以风和间歇性洪流作用为主要外
动力
气候地貌的垂直地带性和气候的垂直带性基
本一致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6 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
2.6.2 构造运动和地
质构造与地貌发育
? 全球性
大陆与海洋:形状 面积
分布
? 陆块性
? 山地与平原 山地与高原
? 山地与盆地 丘陵与平原
? 局部性
? 山岭与谷地 山岭与洼地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2.6 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
2.6.3 地表组成物质与地貌发育
? 岩石的抗蚀性 坚硬岩石 软弱岩石
1,矿物成分
2,胶结物质与胶结程度
3,透水性(节理与层理)
4,可溶性
5,产状
6,结构 构造
第二章 地貌发育
? 内动力使地壳的隆起和外动力的剥蚀,
内动力使地壳下沉和外动力的堆积,
彼此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即相
互斗争又协调发展的。
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的时空结构层次中,
各种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组合,配合形式各不相同。
因而地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向、规模和表现形
式等也不一样。这便导致了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和
地貌区域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