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
李先庭
建 筑 设 备
暖通空调部分
第七章 通风与防火排烟
通风方式
通风的目的
? 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
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
而保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 通风分为正常通风和事故通风
– 正常通风主要解决换气问题
– 事故通风主要解决污染物的排除或高温空气
的排除
通风方式
? 按推动空气流动的方式分为:自然通风
和机械通风
– 自然通风:风压、热压、风压+热压。不消
耗电能,经济,管理简单;但可靠性差。普
通民用建筑的居住、办公用房等,宜采用自
然通风。
– 机械通风:依靠风机提供动力,分为局部通
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可靠性高。当自然通风
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 联合通风: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的原理
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建筑门窗)
? 柳孝图《建筑物理》
? 89页图 5- 9 开口位置对
室内空气流
动的影响
开口高低对室内空气流动的影响
? 柳孝图《建筑物理》
? 90页图 5- 10
水平遮阳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 柳孝图《建筑物理》
? 90页图 5- 12
不同窗户形式对室内气流的影响
? 柳孝图《建筑物理》
? 90页图 5- 14
室内气流的调节
? 四大学《建筑物理,104页图 5- 44
绿化的导风作用
? 四大学《建筑物理,105页图 5- 48
机械通风示例
机械通风示例
室外新风进风装置
排风装置与排风竖井
设在屋顶上的室外进、排风装置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
防火排烟的重要性
? 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并释放
出大量的热,并消耗大量的氧气
? 火灾死亡人数的 50%以上是由烟气熏死
的,烟气中含有 CO,CO2,HCl等
? 烟气有遮光作用,能见度下降
? 为保障建筑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并有利于
消防扑救工作,要设置防烟、排烟装置
防排烟设置范围
? 凡建筑高度超过 24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及
其相连的且高度不超过 24米的裙房设有
防烟楼梯及消防电梯,均应进行防烟、
排烟设计。
–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
前室、封闭避难层设置防烟设施
– 走廊、房间及室内中庭等设置排烟设施
自然排烟
? 利用开启的外窗或利用室外阳台或凹廊
进行排烟的方式,经济、简单、易操作,
不需要使用动力及专用设备
– 对建筑设计的制约:排烟房间必须面对室外,
进深不能太大。
– 火热蔓延到上层的危险性
– 排烟效果不稳定:室外风力、局地微气候
自然排烟示例
自然排烟示例
机械排烟
? 机械排烟的范围
– 长度超过 20米,且无直接天然采光或设固定窗的内
走道;
– 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 60米的内走
道;
– 面积超过 100m2及高度在 12米以下,并且不具备自
然排烟条件的室内中庭;
– 地下室各房间总面积超过 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
过 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 机械排烟通常采用集中排烟,即将建筑物划分
成若干区,每个区设置排烟风机,通过排烟风
道排烟
防烟分区
? 主要采用挡烟垂壁、挡烟梁或者挡烟隔
墙等措施实现
– 需要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房间,应采用挡
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 50cm的
梁划分防烟分区
– 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 500m2,且防
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机械排烟系统
? 走道与房间的排烟系统宜分开设置,走道的排烟系统宜
竖向布置,房间的宜按防烟分区布置;
? 排烟气流应合理组织,并尽量考虑与疏散人流方向相反;
? 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和空调系统宜分开独立设置。当二
者合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独立设置的
机械排烟系统可兼作平时通风排气使用;
? 排烟系统竖直方向可分成数个系统,但不能采用将上层
烟气引向下层风道的布置方式;
? 每个排烟系统设有排烟口的数量不宜超过 30个;
? 地下室应设有进风系统,进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 50%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 加压送风防排烟,是为火灾时提供不受
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加压
部位必须使关闭的门对着火楼层保持一
定的压力差,同时应保证在打开加压部
位的门时,在门洞断面处有足够大的气
流速度,有效阻止烟气入侵。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部位
机械加压送风示意
李先庭
建 筑 设 备
暖通空调部分
第七章 通风与防火排烟
通风方式
通风的目的
? 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
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
而保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 通风分为正常通风和事故通风
– 正常通风主要解决换气问题
– 事故通风主要解决污染物的排除或高温空气
的排除
通风方式
? 按推动空气流动的方式分为:自然通风
和机械通风
– 自然通风:风压、热压、风压+热压。不消
耗电能,经济,管理简单;但可靠性差。普
通民用建筑的居住、办公用房等,宜采用自
然通风。
– 机械通风:依靠风机提供动力,分为局部通
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可靠性高。当自然通风
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 联合通风: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的原理
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建筑门窗)
? 柳孝图《建筑物理》
? 89页图 5- 9 开口位置对
室内空气流
动的影响
开口高低对室内空气流动的影响
? 柳孝图《建筑物理》
? 90页图 5- 10
水平遮阳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 柳孝图《建筑物理》
? 90页图 5- 12
不同窗户形式对室内气流的影响
? 柳孝图《建筑物理》
? 90页图 5- 14
室内气流的调节
? 四大学《建筑物理,104页图 5- 44
绿化的导风作用
? 四大学《建筑物理,105页图 5- 48
机械通风示例
机械通风示例
室外新风进风装置
排风装置与排风竖井
设在屋顶上的室外进、排风装置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
防火排烟的重要性
? 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并释放
出大量的热,并消耗大量的氧气
? 火灾死亡人数的 50%以上是由烟气熏死
的,烟气中含有 CO,CO2,HCl等
? 烟气有遮光作用,能见度下降
? 为保障建筑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并有利于
消防扑救工作,要设置防烟、排烟装置
防排烟设置范围
? 凡建筑高度超过 24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及
其相连的且高度不超过 24米的裙房设有
防烟楼梯及消防电梯,均应进行防烟、
排烟设计。
–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
前室、封闭避难层设置防烟设施
– 走廊、房间及室内中庭等设置排烟设施
自然排烟
? 利用开启的外窗或利用室外阳台或凹廊
进行排烟的方式,经济、简单、易操作,
不需要使用动力及专用设备
– 对建筑设计的制约:排烟房间必须面对室外,
进深不能太大。
– 火热蔓延到上层的危险性
– 排烟效果不稳定:室外风力、局地微气候
自然排烟示例
自然排烟示例
机械排烟
? 机械排烟的范围
– 长度超过 20米,且无直接天然采光或设固定窗的内
走道;
– 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 60米的内走
道;
– 面积超过 100m2及高度在 12米以下,并且不具备自
然排烟条件的室内中庭;
– 地下室各房间总面积超过 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
过 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 机械排烟通常采用集中排烟,即将建筑物划分
成若干区,每个区设置排烟风机,通过排烟风
道排烟
防烟分区
? 主要采用挡烟垂壁、挡烟梁或者挡烟隔
墙等措施实现
– 需要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房间,应采用挡
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 50cm的
梁划分防烟分区
– 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 500m2,且防
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机械排烟系统
? 走道与房间的排烟系统宜分开设置,走道的排烟系统宜
竖向布置,房间的宜按防烟分区布置;
? 排烟气流应合理组织,并尽量考虑与疏散人流方向相反;
? 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和空调系统宜分开独立设置。当二
者合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独立设置的
机械排烟系统可兼作平时通风排气使用;
? 排烟系统竖直方向可分成数个系统,但不能采用将上层
烟气引向下层风道的布置方式;
? 每个排烟系统设有排烟口的数量不宜超过 30个;
? 地下室应设有进风系统,进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 50%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 加压送风防排烟,是为火灾时提供不受
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加压
部位必须使关闭的门对着火楼层保持一
定的压力差,同时应保证在打开加压部
位的门时,在门洞断面处有足够大的气
流速度,有效阻止烟气入侵。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部位
机械加压送风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