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下)
第十二章 巴 金
巴金是一个充满了慈爱之心的、爱人类的中国伟
大作家。他给中国现代文学增加了一种热度,也增
加了一种纯度。这种热度就是那种青春的放歌和赞歌;这种纯度是
以一个青年人的视角来看世界,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纯而又纯的
激情。
巴金的创作是属于青春的艺术。巴金所创造的文学世界,是一个
令人心动的、令人震撼的青春的世界。它充满了一种青春的活力,
表现出青春的赞歌和青春的悲歌。和茅盾、老舍的作品一起,构成
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一个艺术高峰。对中国现代小说
艺术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
第一节 巴金的创作道路( 1)
? 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五四运动后受新思潮影
响参加社会活动。接受克鲁泡特金, 告少年,,廖抗夫, 夜未央, 。
被 无政府主义 激进的思想吸引,成为其最初的人生信仰。 1923年到
上海、南京求学。 1927年赴法国留学。参加无政府主义活动,成为
真诚的理想主义者。但政治活动失败使之陷入矛盾和痛苦中,转向
文学来宣泄自己的感情,1928年处女作, 灭亡, 。
? 1928年底回到上海,开始了他职业的创作和编辑生活。
第一节 巴金的创作道路( 2)
1,1928年创作发表处女作, 灭亡,,标志着巴
金作家生涯的正式开始。 小说真切地反映出某些
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 ( 杜大心 )。
2,,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是巴金自己早期比较喜爱的作
品。(主要人物:周如水、张若兰、吴仁民、敏、李佩珠)
3,1930— 1933年,是巴金创作的高峰。 五个短篇小说集,两个长
篇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革命三部曲, (灭
亡、新生、死去的太阳)。, 激流三部曲, 第一部, 家, 。中篇小
说, 海的梦,,砂丁,,雪,,春天里的秋天, 等。
4、抗战期间创作长篇, 火, 三部曲。完成, 春,,秋, 。, 第四
病室, 。 40年代最有影响的是, 憩园, 和, 寒夜, 。
巴金早期革命小说的特点
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道路的代表作品有, 灭亡,
,新生,,爱情三部曲, 等,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
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 灭亡, 中的杜大心,,电, 中
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 革命, 行动绝对自
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
内心苦恼而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
第一节 巴金的创作道路( 3)
? 到 1949年,巴金一共创作了 18部中长篇小说,
12本短篇小说集,16部散文随笔集,还有大量的
翻译作品。其中,中长篇小说代表着巴金建国前创作的主要成绩。
巴金在 1949年以前的小说创作,有两个比较著名的系列,一个是
,革命系列,, 从, 灭亡,,新生, 开始,到, 爱情三部曲, 。

另一个 是, 家庭系列,,从, 家,,春,,秋, 到, 憩园,,寒
夜,
? 1978年以后创作散文集, 随想录,
巴金短篇小说的分类
第一类,数量较多又具特色,以反映外国人民的生活为主。这
是巴金的一个独特贡献。主要小在, 复仇集,,电椅集, 等。
主要是在法国和日本见闻。
第二类,反映国内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将军集,,抹布集,
第三类,童话。收在, 长生塔, 中。有些童话没有儿童文学的
特点,只是表达他的政治目的。
第四类,反映法国大革命。, 沉默集(二), 共 3篇:, 马拉的
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庇尔的秘密,
巴金的创作风格
1、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三部曲数量最多。
2、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 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
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
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 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趋于冷静,甚至呈
现出冷竣的色彩。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 。
3、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关于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一)无政府主义是巴金最初的人生信仰。巴金早期接受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
基础是反封建的人道主义。 16岁时加入了无政府组织, 适社,,接受克鲁泡特

,告少年,,廖抗夫, 夜未央, 。 1923年到上海与世界无政府主义者高德曼通
信,,精神母亲, 。 1927年去巴黎,写,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 长篇论文,
形成自己人生信仰:人道主义和人类意识。
(二)无政府主义在 20世纪初的中国和世界,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特别是在
中国,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力量,是受广大青年人所景仰的新思想。 无政府主
义在当时中国的作用是反封建的一种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它构成对封建主义的
最彻底的一种扫荡打击。无政府主义在当时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同样大的影响
力,甚至比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力还大。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推翻封建制度。
巴金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他完全是以一个战士的姿态走上
创作之路的。前期的创作是歌颂性的,被称为, 青春的赞歌, ;后期的创作被

为是, 人生的悲歌, 。
第二节, 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是巴金代表作。特别是, 家, 具有永恒的艺
术价值。以 1919—1924年动荡的中国内地成都为背景,写大家族的衰落。
,家, 集中 控诉、暴露,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反映了 年轻一代对封建
家族制度的反抗。颂扬了人的觉醒。
,春, 描写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蕙表妹的悲剧事件。表现了不合理的婚
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对封建专制婚姻制度控诉与批判。
,秋, 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析的结局。通过高家第二代、第三代的堕落与腐
化揭示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支柱的崩溃。
现代家族小说的鼻祖 ——, 家,
,家, 是, 激流三部曲, 的第一部,最初叫, 春梦,, 1931年完成
并在上海, 时报, 上连载时改为, 激流,, 1933年改题为, 家, 以
单行本出版。
,家, 的思想内容
控诉, 暴露与反抗 。 抨击大家庭的罪恶, 颂扬人的觉醒 。
1,对家族制度罪恶的控诉, 是, 家, 中最具有感染力和批判力量 。
这里主要是三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 钱梅芬, 李瑞珏, 鸣凤, 她们都
是封建礼教制度的牺牲品, 她们的悲剧命运, 最有力地揭示了家族
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性质 。 梅 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封建婚姻给
她带来的是不幸, 痛苦和死亡 。 瑞珏 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 。
鸣凤 是封建家奴制的牺牲品 。
2,暴露家族制度的腐败是, 家, 中的重要内容 。 主要集中在对家
长生活的描写上 。
3,年轻一代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抗, 是作品最重要的内容 。 反抗
性体现在觉民, 觉慧和琴等青年身上 。 颂扬了人的觉醒 。
觉慧形象及其意义
觉慧是一个新人的典型,时代的先进青年。“大胆”和“幼稚”
是其叛逆性格的主要特征。“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是高家
所有人中最为清醒的一个,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站在最前列,蔑视以高老
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参加学生运动,
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驱鬼,与丫鬟鸣凤恋爱 。性格中还存在着“幼稚,:
表现在行动上是犹豫和不够果断;表现在感情上是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
觉慧的意义在于:首先他揭示了主题,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出路。其次,
他作为高家第一个掘墓人,以后在, 春,,秋, 中仍不断地给这个家庭以巨大
影响,他成为高公馆“激流”的原动力。
被戕害的病态灵魂 ——高觉新
1、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
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
他的主导性格是怯弱和忍让。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从他身上,作者控诉了残酷无
情黑暗的封建专制社会和家庭。
2、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使他确认了作为长房长孙的身份,也养成了他
认同这种身份的性格。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根源,却怯于反抗的行动。
在他身上,更深刻地体现出封建文化对人摧残和扼杀。
3,高觉新的性格在本质上是生命意志、生命力量的匮乏。他的生命始终是处于
压抑的状态。从高觉新的性格中,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是怎样在骨子里剥夺了人
的自我的。
4、高觉新性格的复杂性,体现出民族文化心理和 西方民主思想的冲突。, 一半

圣徒,一半是帮凶, 。半新半旧的人物。读过新书却过着旧生活。既为旧道德牺
牲,又为新道德殉葬。他又富有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品质。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家, 的艺术成就
1、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
渗透着作家强烈的爱憎之情,寄托着作家的美学理想。觉新、觉
慧、梅、瑞珏、鸣凤、高老太爷等艺术典型。
2、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通过心理描写介绍人物的
行状;通过心理描写达到性格描写的作用。通过写人物的, 想,

,做, 完成人物塑造。
3、蕴涵着丰富、热烈的情感,具有一种青春的抒情性。, 激情,

是巴金艺术风格的特点,也是他艺术魅力之所在。
4、语言清丽、流畅、明朗、自然。
,激流三部曲, 的艺术成就及地位
艺术成就:
一、受中外文学艺术的影响。, 红
楼梦, 式的家族小说。外国作家
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克鲁泡特
金与廖抗夫。
二,,家即社会, 的情节典型化。
三、注重发掘人情美与抒情化人物
塑造方法。
四、以事件为主线索,以场面串连
故事的结构特点。
地位:
一、是反映五四运动的长篇小说。
不直接描写五四却表达了五四
精神。是现代文学中描绘五四
时代的一个杰出的作品。
二、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庭
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制
度的小说。一座丰碑。
三、对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具有重
大的作用,是现代长篇小说创
作的一个蓝本。
圆熟的艺术精品 —, 寒夜,
巴金后期( 40年代)作品,要比三十年代更成熟。就艺术水平而言,超过
了早期的作品。在风格上变得深沉。作品内涵复杂丰富。, 寒夜, 是意蕴丰富、
技巧精湛的作品。可以说是巴金的最圆熟的艺术精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出色的现实主义成就 ——缜密冷静的写实风格
1,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揭示重大主题 。 作品写一个小家庭的悲剧 。 把
家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 进行社会批判 。 详尽地写了一个小人物的屈
辱心理 。
2,对人物内心尤其是病态心理的挖掘和刻画异常细腻深刻 。, 寒夜, 主要是
靠细节和心理开掘的深度来写人物的 。 作品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把人物复杂
心理揭示出来 。 例如, 作品开头对汪文宣的内心世界的描写 。
二,,寒夜, 具有多重意蕴
1,社会现实批判 。 巴金把家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 。 国统
区的黑暗腐败的现实造成了家破人亡的悲剧 。
2,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 婆媳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传统文化
和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 。
3,人生思考与人性探索 。 汪文宣与曾树生之间的冲突 最深层根源
是生命冲突 。 汪文宣与曾树生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 。
,家, 和, 寒夜, ——
在现实主义风格上的不同
1,由, 热, 到, 冷,,由热情的抒写到冷
静的写实。
2、作品的主题和题材发生变化。
3、刻画的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向内心世界。
4、在心理刻画上,改变了, 家, 中直抒胸臆的写法,
而是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示其内心矛盾为主。
关于, 憩园,
,憩园, 是巴金在 40年代中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其情节与 30年代
创作的“激流三部曲”有连续性。通过写一个没落贵族的彻底堕
落揭示一个道理:与其留给 子孙财富,不如留给子孙道德,财
富不重要,道德才是最重要的。 主要人物叫杨梦痴(杨孟迟、杨
老三),他的生活原型是作者的五叔,也就是, 家, 中的克定。
“憩园”是一幢老房子的名字,小说写的是憩园新旧主人的故事。
,憩园, 新主人姚国栋。旧主人杨梦痴。
第十三章 沈 从 文
? 在景象万千的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是
一个相当独特的文人。 他善于叙述故乡湘西
农村特异的风俗人情,并从中提升出自己的
文化理念。 是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
? 沈从文主要的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构筑起他特异的
,湘西世界, 。他的一生都在执着地歌哭着这个世界的悲
欢离合、哀怨忧愁。
沈从文创作历程
? 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1917年小学毕业,参加当地的土著军
队。 20岁时只身一人闯到了北京 。 考燕京大学名落孙山。后来到北京大学当
过一段旁听生。求学艰难,谋职不成,生活陷入困窘中。郁达夫 1923年 救助
沈从文 。 第一篇作品,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1924年在, 晨报副刊, 上发表,
步入文坛。 1928年任中国公学讲师。 1933年编辑, 大公报 ·文艺副刊, 。次年
创作著名中篇小说, 边城,,成为 京派 小说家的代表。 抗战爆发以后,在昆
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离开文坛,基本停
止创作。 1964年完成文化研究专著, 古代服饰研究, 。 1980年曾赴美讲学。
1988年逝世于北京。
? 沈从文是一位多产作家,30年代是创作最丰时期,30多个集子都出于此时。
1934年创作, 边城,, 1938年, 长河, 第一卷,众多优秀短篇。
京派与海派( 1)
一、名称的由来:
跟 30年代发生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直接
相关。 1933年 10月沈从文发表, 文学者的态度,,批评那些主要
在上海的新派作家,指责他们对创作缺乏严肃性。稍后又写了
,论海派, 一文,对上海某些文人作风提出更为尖锐的批评,指
责他们是“名士才情”加上“商业竞卖”,命名他们为“海派”。
而对北京等北方城市的作家则标榜为“诚实与质朴”。苏汶写了
,文人在上海, 进行反击 。 鲁迅曾写了,, 京派, 与, 海派,,
一文,说, 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 京派是官的帮
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这实质上是指出了两派的弊病。
京派与海派( 2)
二、概念
指 20年代末到 30年代中国的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
动于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又称北方作家群。
他们在文化观及审美观上具有明显的传统意识和平民色彩,追求
古朴、纯真的人性,描写清新美丽的自然,具有写实主义的抒情
风格。该派的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乾、
芦焚、李健吾等。强大的刊物阵地:, 大公报, 文艺副刊,,国
闻报,,, 文学月刊,,, 水星,,, 骆驼草, 等。
京派与海派( 3)
主要的京派小说家,
? 废名:京派小说的鼻祖, 周作人的得意门生 。 小说集, 竹林的故事,,桃
园,,枣,,菱荡, 和长篇, 桥,, 莫须有先生传, 。作品不易读,既有玄
学意味,又有, 理趣, 和, 禅趣,,是一种有意为之的, 涩味, 境界。
? 萧乾, 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 1933年第一篇小说, 蚕, 得
到沈从文的赏识后进入京派文学圈。 短篇集, 篱下集,,栗子,,落日,
,矮檐, 以及自叙传长篇小说, 梦之谷, 。
? 芦焚, 1946年后用笔名师陀。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 谷, 1937年因艺术
风格独特与曹禺的戏剧, 日出,,何其芳的散文, 画梦录, 一起而获, 大公
报, 文艺奖金。他的创作基本倾向于京派,写有短篇小说集, 谷,,门里拾
记,,落日光,,野鸟集, 等。作品多写故乡河南果园城的风物人情,
? 李健吾(刘西渭)在现代文学史上,李健吾出手多面,文备众体。 30年
代的京派风格小说是, 陷阱,,坛子,,
沈从文作品的风格
在 30年代文坛上,沈从文最独特的文学贡献是田园小说。他是现
代文学田园小说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数量比较多,是现代作家
中成书最多的作家。从题材上看,这些作品可以分为二类:
1、都市小说。批判、嘲讽都市文明
2、乡土小说。描写湘西风俗人情
田园小说是沈从文的精品。沈从文把传统田园感情进行了现代
的改造和升华,创作出的是熔铸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文化追求的
田园小说。
沈从文建造的文学世界
沈从文创作宏富, 作品的数量很大, 最有影响也最有成就的是城乡两个作品
系列, 即, 湘西世界, 和, 现代都市世界, 。 他用多种笔墨一面描画着都市堕
落的
面影, 一面礼赞着湘西世界的人情与人性 。 在这两个世界中, 表现出两种不同
的态度:
1,对现代都市世界, 作家忘不了自己, 乡下人, 身份, 总是冷嘲热讽甚至鄙
视 。
2,对湘西世界, 作家以主人翁的身份回忆和憧憬, 充满热情和理想 。
他的湘西世界中, 也有两种不同的题材 。 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色彩:
1,现实题材中, 大多表现出一种, 冷色, 。, 柏子,, 萧萧,, 丈夫, 等
2,怀旧的, 理想的人生形式, 大多表现出一种, 暖色, 。, 边城,, 龙朱,
,月下小景, 等
沈从文小说的两个世界:湘西和都市( 1)
沈从文的小说蕴涵着独特人性理想和文化追求 。可 以概括 为,非
都市而颂乡野,扬卑贱而抑豪绅。
都市世界
沈从文的都市小说,都是以自然文化的价值尺度对都市文明进行
嘲讽和批判。在沈从文笔下,都市环境是肮脏的,嘈杂的,拥挤的。
上流社会生活堕落腐败,如, 绅士的太太, ; 知识分子则卑琐虚伪,
如, 八骏图,,大小阮, 。 底层人为沉重的生活扭曲了灵魂 。 都
市社会既缺乏道德感,也缺乏生命力量, 人性的灵光全部沦丧, 人
成为生命的空壳 。表现上流社会一部分人不甘沉落的挣扎, 如蕤, 。
,八骏图,,
写八位到青岛做暑假演讲的大学教授,他们都是来自千里之外的
名学者,被校长称为千里马。但这一匹匹千里马却是被现代文明
和学识堵塞了正常心灵的衣冠俗物。他们或者标榜清心寡欲,或
信奉独身主义,然而这只是道貌岸然的衣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
却时时流露出爱欲的冲动。小说是由其中一名姓周名达士的先生
写给自己的未婚妻的信件而构成的,他报告未婚妻自己的生活状
况以及与他相处的七个教授对待男女问题上的种种心态。结果
自己也陷入了一个女人的情欲之中。
作品揭示了在老成庄严的学者徽号下所掩藏的虚伪和病态。
沈从文小说的两个世界:湘西和都市( 2)
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小说在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
1、现实人生形式的作品,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
乐天知命的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 柏子,,, 萧萧,, 丈夫,,, 会明,,
,贵生, 等作品构成了一个系列,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再现了 20年代至 30年
代湘西山村儿女的苦乐人生。 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笔端既洋溢着热情,又
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悲凉与惆怅。
2、理想人生形式是沈从文出于对现实人生形式的不满与厌倦而创造 出的。在
这里时间的概念和社会的矛盾被有意地模糊了,呈现出牧歌式的, 边城, 世
界。
,龙朱,,媚金、豹子和那羊,,月下小景, 等篇。代表作, 边城, 。
,柏子, 梗概
柏子是沈从文家乡河船上的众多水手之一。他们吃的是水上饭,在恶浪急流的
险滩上,无论寒暑辛勤劳作,收入菲薄,命悬一线。在沿河的吊脚楼上也有众多
的谋生的妓女,她们的年纪从十三四岁到五十以上不等。虽然她们养身靠四川商
人,但是却与那些河上的水手结情。虽然四、五十天才见一面,但他们却情深义
重,互相牵挂。每当船一靠岸,这些敏捷的水手就在桅杆上如同儿戏一般,一边
整理绳索一边唱着歌,而住在吊角楼里的女人却能准确地从嘈杂声中听出情人的
声音。柏子就是这些年轻水手中的一个。他腰里塞满了铜钱,走上河街那亮着红
灯的吊脚小楼,把自己沉浸在欢乐的空气中,虽然这里旧是劣质酒,烟也是平常
的烟,女人更非国色天香,但他们的并不缺少欢乐。四十几天的艰苦劳作赚来的
钱,全部花在了女人身上。这种花费在柏子这些水手来讲,是一种最好的花费。
这一次欢乐能抵得过一个月的辛劳,柏子们明天又会充满希望地出去工作,不到
两个月就又回来了。
水手的生活是危险而辛苦的,妓女也是最为卑贱的生活状态,但是,揭示这些
下层人的苦难,不是沈从文小说的目的,这只是一个背景,沈从文透过这些所要
表达的是湘西下层人民自然而热烈、毫不矫揉造作的生命状态和生命形式。
,萧萧,,
萧萧从小失去了母亲,寄养在大伯家。十二岁嫁到了婆婆家做童养媳。她的小
丈夫还不到三岁,还没有断奶。按地方规矩过了门先喊他弟弟,每天做的事就是
抱着弟弟到村前的柳树下去玩,白天照看他,夜里哄他睡觉。在婆家的日子一天
天过去,萧萧长到了十五六岁,家人们讲述的关于女学生的事情听起来象另一个
世界的事情。萧萧在绩麻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花狗的工人,他唱情歌引诱了萧萧,
萧萧怀了孕,而胆小怕事的花狗却悄悄地离开了。事情败露后,婆家找来了萧萧
的伯父,按族规或沉塘或卖掉。伯父不忍将萧萧沉塘,而主张卖掉。婆家也同意。
可是一时又没有人家来要萧萧,因此还暂住婆家。萧萧和小丈夫依然有说有笑,
小丈夫已然离不开萧萧,萧萧也不愿意走。等到第二年春,萧萧生了个团头大眼
的儿子,大家都把母子俩照顾的好好的,也都喜欢这个孩子。生下的既然是儿子,
萧萧也就自然不用嫁到别处了。到萧萧和自己的丈夫正式拜堂成亲时,大儿子已
经有十岁了,能看牛割草成了家里的半个劳力。到了儿子十二岁的时候,萧萧也
为他接了亲,媳妇大六岁,唢呐吹到门前时,忙坏了祖父和曾祖父,而萧萧自己
则抱着新生的小儿子毛毛,在树下看热闹,同十年前抱着自己的丈夫一样。
这里有命运的变故,却没有命运的压迫和悲剧。沈从文不是写萧萧没有实现女
学生的梦想,也不是写她被花狗引诱又抛弃的悲剧,而是写一种出自自然和生命
的生活形式。他们以一种自在的方式存在着。
充满, 神性, 的理想人生形式
沈从文把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看做是理想人生形
式,其极致就是, 爱, 和, 美, 结合的, 神性, 。那种真挚、大
胆、热
烈的生命状态是最高的人性,也是最高的神性。作者从民间故事、
苗族传说和佛经故事中汲取营养,在浪漫主义的格调中回荡着历
史的悠长的余音。, 龙朱,,媚金 ?豹子 ?与那羊,,月下小景, 。
最典型的是他的代表作, 边城,,不仅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生
形式以及社会理想,更以其浑圆完整、凝练畅达的结构形式和独
特的审美品格,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境界。
沈从文小说创作特征
一、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表现人生之, 常, 的独立自足的 艺术系统 。
其文学理想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去探索社会进步的道路,而是从
人性的角度去寻求重造民族品德的门径。
二、广泛吸收 外国文学 汁液,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受契诃夫
影响对小人物、平民众生关注;受屠格涅夫影响小说抒情性自然性
强。小说呈现出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
三、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追求小说的 抒情性 。浪漫性。
四、丰富多样的 结构体式,古朴俭约的 语言风格 。有, 文体作家,
之称。
梦幻般的边城
沈从文的代表作, 边城,
一, 情节单纯自然 ——乡土风俗与少女爱情
1、乡土风俗
作品创造了一个封闭的田园环境 ——偏远的小城, 茶峒, 。 原始性的自然状态

生活方式 。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人善良、淳朴,古道热肠,自足快乐,
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2,爱情故事
作品以湘西小山城茶峒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翠翠。天保。
傩送。 通过爱情的悲剧反映了一种美好的人性。造成爱情悲剧的既不是社会环境,
也不是文化,更不是人性恶,而是人性善。这里的悲剧之所以发生,最主要的原
因是翠翠的天真、纯洁。, 边城, 以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特异的乡土习俗,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渴望,体现了沈从文的自然文化理想。
沈从文的代表作, 边城,
二、浓郁的抒情气氛和乡土气息 ——田园抒情风格
把乡土日常生活进行诗化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的感情。
1、环境描写处于重要位置。 2、情节淡化。 3、人物性格单纯。
三、含蓄简约的描写 ——古老而常新的梦幻世界
沈从文所描写的湘西社会,不是真实历史,而是梦幻世界,是沈
从文人性理想和文化理想的象征。 沈从文说, 边城, 追求的不是生
活真实,而 是 感情真实,,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 ‘ 人生形式 ’, 一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表达的是 对美
好人性的渴望。
四、质朴清新、含蓄自然的语言。
第十四章 30年代诗歌
一、中国诗歌会
1932年 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有组织、有
纲领的群众性诗歌团体,主要的发起人是穆木天、杨骚、
蒲风等。创作直接承续了上一个十年里蒋光慈等早期无
产阶级诗歌的传统,又是本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
部分。 1933年 2月创办, 新诗歌, 旬刊。该会还在北平、
广州、青岛、天津等地成立分会,各地成员达 200余人。
到 1937年抗战爆发后诗歌会大多数人参加到了中国诗歌
协会中,投身救亡运动,中国诗歌会解体。
二、中国诗歌会的前驱诗人 —殷夫
原名徐柏庭,笔名除殷夫外,还有白莽、任夫等。 诗人,
革命家,,左联, 五烈士之一 。 以 1929年为界,早期诗歌

作主要是歌咏爱情和故乡,带着淡淡的忧郁和惆怅。后期
诗歌创作发生变化, 写了大量的, 红色鼓动诗,,富于政

抒情性,表现了无产阶级的斗争意志、牺牲精神、革命理
想和坚定的信念。 1929年 4月 12日写, 别了,哥哥,,写
得很动人。, 1929年的 5月 1日, 正面反映工人阶级自觉斗
争的最初尝试 。 诗集, 孩儿塔, 收集了他 1929年以前的诗
作, 鲁迅 为之 写序, 作高度评价 。
三、中国诗歌会诗人的诗歌
反映农村的苦难与觉醒是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共同主题。
1,蒲风 的诗歌刚健质朴,代表作, 茫茫夜, 。 长篇叙事
诗, 六月流火, 等。 他的诗以题材的尖锐性、重要性、及
时性取胜,善于渲染革命情绪,铺写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场
面,气魄雄壮,情调高昂 。
2,杨骚 的, 乡曲, 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此外还有 穆木天
的, 在喀林巴岭上,,温流的, 青纱帐,,柳倩的, 震撼
大地的一月间, 等等。
四、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特点
1、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
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2,强调, 诗的意识形态化,,大大地加强了诗的理性

彩与主观性,奉行战斗集体主义的群体,没有, 个
人,,
只有, 集体,,没有, 小我,,只有, 大我, 。
3,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 。
五、与中国诗歌会同时的诗人们
1、艾青 1936年出版诗集, 大堰河,,产生巨大反响。
2、田间 受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影响,带来特异风
格。先后出版, 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
故事, 。诗歌充满激情节奏短促。
3、臧克家 1932年开始在, 新月, 月刊上发
表新诗,1933年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 烙印,
引起文坛的注目,又出版了, 罪恶的黑手,
,自己的写照, 等集 。被称为, 农民诗人, 。
六、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后期新月派从 1928年, 新月, 月刊和 1930年
,诗刊, 创刊开始。基本成员除了前期的徐志摩、
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之外,主要有陈梦家、
方纬德等南京中央大学的青年诗人群。 后期新月
派诗人不像中国诗歌会诗人投身到现实反抗的斗
争中,而是逃离社会,回到自我内心世界,回到
诗的艺术世界中,写出了抒情性的作品
七,现代诗派
30年代初,出现了对新诗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现代
诗派。现代诗派得名于, 现代, 杂志。, 现代, 杂志是
1932年 5月施蛰存受现代书局委托而创办的纯文艺刊物,
围绕, 现代, 发表诗作的诗人群,大都倾向于象征派诗
风。主要诗人是戴望舒、施蛰存、南星、金 克木、何其
方、徐迟等。
诗歌创作的基本走向是:公众主题的疏离,聚焦于内
心世界,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寻梦者形象,,荒原意
识,,倦行人的心态。
八,,汉园三诗人,
1936年,何其方、卞之琳、李广田三人出
版诗歌合集, 汉园集, 。这三个人被称为
,汉园三诗人,,或者, 汉园三杰, 。
,汉园三
诗人, 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卞之琳。
雨巷诗人 ——戴望舒
一, 戴望舒简介 (1905——1950)
戴望舒是 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也是 20世
纪著名诗人。 1929年第一本诗集, 我的记忆, 出版
其中, 雨巷, 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被称为, 雨巷
诗人, 。戴望舒一生有四本诗集:, 我底记忆,,望舒草,,望
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
他的诗歌的魅力不在于博大浑厚,而在于内在的细微真诚。
徐志摩的诗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的诗是凝重激越的美。戴
望舒的诗是一种忧郁凄凉的美。
雨巷诗人 ---戴望舒
二, 戴望舒诗歌
( 一 ) 内容上 从忧郁凄凉的呻吟到民族苦难的悲愤 。 以抗战爆
发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 前期内容比较狭窄, 主要是述说个人的
悲剧人生体验, 呈现出浓郁的忧郁凄凉的情感特征 。, 夕阳下,
,寒风中闻雀声,, 烦忧,, 寻梦者,, 雨巷, 等 。 后期内涵扩
大, 一些作品抒发了民族苦难, 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 。, 我
用残损的手掌,, 狱中题壁,, 萧红墓畔口占,, 白蝴蝶, 等 。
( 二 ) 风格上 民族化的象征主义 。 1,古典韵味与现代情绪 。
2,追求意象 。 最典型的意象是枯枝, 落叶, 暗夜, 黄昏, 夕阳,
荒坟, 眼泪, 雨巷等, 构成一种凄凉的意境;语调往往都是低调
的, 压抑的, 哀怨的 。 3,从音乐性到非音乐
“新纪元, 的, 雨巷,
,雨巷, 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
写于 1927年夏天。
1,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 中 的 雨巷, 徘徊的 独行
者,结着愁怨的 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
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 既 迷惘感
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富于音乐性 。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
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 悦耳 的乐感。叶圣陶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
音节开了一个, 新纪元, 。
3,受古代诗词作品的启发。李商隐, 李璟 等影响 。 在构成, 雨巷,
的意境和形象时,诗人既吸取了前人的 成果,又有了自己的创造。
卞之琳( 1910——2000)
现代著名诗人,杰出的翻译家 。 中国莎士
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卞之琳的诗以 1938年
为界,分作前后两期。
第一本诗集, 三秋草, 由新月书店出版,
30年代诗作除了, 汉园集, 中的, 数行集, 外,还有, 音
尘集,,鱼目集, 等。代表诗有, 组织的距离,,尺八,
,白螺壳,,断章, 等,是卞之琳诗作成就的顶峰。在三、
四十年代现代诗歌上的桥梁地位。
卞之琳独特的诗歌风格
1、诗作由, 主情, 向, 主智, 转变。他善于对
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思考与开掘,,于
平淡中出奇, 。最具代表性的、甚至成为他
诗歌名片的是那首著名的, 断章, 。深沉隽
永,可以有多种理解,并含有一定的哲理。
2,,诗的非个人化, 风格。这时期大多数的诗作里的
,我,
也可以和, 你,,, 我, 互换。
30年代戏剧概述
一, 无产阶级戏剧运动
1,上海艺术剧社 1929年秋, 郑伯奇, 沈端先 ( 夏衍 ) 等在上海
组织了上海艺术剧社 。 是我国最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戏剧
团体 。
2,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 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中心, 联合辛
酉, 摩登, 南国等剧社成立 。 1931年 1月改组为, 中国左翼戏剧家

盟, 。 继左联后又一左翼文艺组织 。
3,国防戏剧 1936年初, 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 制定了, 国防戏剧
纲领,, 提出, 国防戏剧, 的口号以代替, 无产阶级戏剧, 的口号 。
二、主要剧作家及创作
?,国防戏剧,,新人新作 。, 好一记鞭子, (, 三江好,
,最后一计,, 放下你的鞭子, ) 。 夏衍创作了多幕剧
,赛金花,, 自由魂, (, 秋瑾传, ), 上海屋檐下, 。
其中历史剧, 赛金花, 被誉为, 国防戏剧的力作, 。
? 本时期的主要剧作家有田汉, 洪深, 曹禺, 熊佛西,
李健吾, 袁牧之, 宋之的等 。
? 洪深, 欧阳予倩, 田汉被称为, 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洪深的戏剧创作
? 1922年创作了话剧, 赵阎王, 。 袭用美国剧作
家奥尼尔, 琼斯王, 的艺术手法。
? 1924年把英国王尔德的名剧, 温德米尔夫人的
扇子, 改译为中国化了的, 少奶奶的扇子,,在
中国话剧界建立起正规的话剧表演和导演体系。
? 30年代参加左翼剧联,创作左翼剧作, 农村三
部曲,,, 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李健吾的话剧创作
? 30年代的戏剧创作基于人性,刻画人物重在挖
掘人性中, 善恶并存, 的复杂性。 30年代著名
的剧作是, 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等。
? 40年代创作多幕剧, 黄花,,青春,,贩马记,
曹禺 —为剧而生的时代娇子
? 原名万家宝, 从在母亲怀里时就开始受
到戏曲的熏陶,给了他最初的对戏剧直观
的感受。
? 南开中学开始了演剧生涯,舞台演出的经验,使他懂
得了舞台,有了实践的经验。
? 在清华大学的系统学习使曹禺的戏剧有了一个理论上
的质的提升。 1933年写成, 雷雨, 。
? 曹禺一生共创作了 14个话剧剧本(包括合著的)其中,
,雷雨,,日出, 和, 原野, 被称为曹禺的, 三大杰
作, 。
曹禺创作的三个阶段
? 从, 雷雨,,日出, 到, 原野, 是第一
阶段。 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在三个剧
作中不断发展和深化。三部作品都是悲剧, 共同

主 题是 揭露中国社会的封建性和黑暗性 。
? 从, 全民总动员, 到, 桥, 是 第二阶段。现实性
明显加强 。, 蜕变,,北京人,,家, 等。
? 从, 明朗的天, 到, 王昭君, 是第三个阶段。 都
没能超过他以前几部优秀作品的水平
一鸣惊人的, 雷雨,
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许多的巧合但却透
露着必然的悲剧。
蕴含着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令人惊
心动魄的艺术震
撼力 。
,雷雨, 主要人物
? 周朴园是, 雷雨, 的中心人物。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
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性格冷
酷、自私、虚伪。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
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我独尊。周朴园的形象
意义在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着一种可怕的力
量,在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成长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
级有着深刻的经济上和思想上的血肉联系。周代表的中
国资产阶级具有顽固腐朽的封建性。
,雷雨, 主要人物
? 蘩漪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 。 她聪明、美丽、
热情,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强烈愿望,有, 蛮性,
的原始力量,又是封建家庭中的受害者。蘩漪是
一个具有, 雷雨, 性格,,最使人怜悯的女人, 。

身上交织着,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
蘩漪的悲剧有较深刻的意义,这个复杂性格人物
的反抗,既有反对封建压迫争取民主的进步性,
也带有自身的局限性。
,雷雨, 的艺术成就
? 精湛巧妙的戏剧结构 ——集中
? 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
? 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
? 简练精确的个性化语言
,雷雨, 等在创作中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 古希腊悲剧的影响。
? 莎士比亚的影响。
? 易卜生的影响。
? 奥尼尔的影响。
名震剧坛的, 日出,
?, 雷雨, 与, 日出, 比较:, 雷雨, 是, 回溯式,
结构,纵向描写,写的是封建专制对人的压抑造
成的家庭悲剧,而, 日出, 是, 横断面, 的戏剧

构,写的金钱社会对人的毒化造成的社会悲剧。
?, 日出, 的内容。, 日出, 对于, 损不足以奉有
余, 的社会的揭露,主要是通过, 不足, 与, 有
余, 两
个社会阶层的对比来实现的。
,日出, 人物
,日出, 剧本人物众多,但全剧十五个
人物中却没有一个可以统帅全剧矛盾的
主角。陈白露虽是全剧的主人公,但她只是一个贯串
人物。作为一个处于舞台中心的贯穿人物,她的悲剧
形象展示了剧本的灵魂。 一方面,她清醒,有正义感,
仍保留着对生活的一丝热情 ; 另一方面,她沉沦、堕
落,
无力摆脱资产阶级腐朽的享乐生活和对金钱的依赖。
别具一格的, 原野,
? 一改曹禺以往所擅长表现的
都市生活,而去写一个发生在
旧中国农村中的复仇故事。
?, 原野, 是曹禺写的最深、
最富争议,也是最好的一部戏
其思想深度、艺术成就远远超出, 雷雨,,日出, 。
别具一格的, 原野,
1,,原野, 是曹禺在戏剧创作上的一次新开拓。用浪漫
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表现了这个传奇故事。
2、一部悲剧却写得像散文诗般凄美、悲壮、浪漫。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 仇虎的形象中有一股, 原始的力,,剧

通过内外两种冲突来塑造仇虎的形象。在他身上交织成
两种戏剧冲突:一是复仇杀人,一是杀人后的自责负罪
感。花金子是一个满怀着狂热的青春激情,而又风流、
泼野的女性,她的性格是在与仇虎的激情的呼应中得以
展示的
曹禺戏剧的最高成就 —,北京人,
三幕剧。以曾家的经济衰落为线索,串连起全剧的矛
盾冲突,展示了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
与黑暗的冲突。通过这些冲突反映了封建主义精神统治
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
这种精神统治的破产 。
,北京人, 戏剧情节
,北京人, 的形象
,北京人, 的形象
出色的创造 —,家,
? 既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又有独特的创造性。以觉新、瑞
珏、梅小姐三个人物的关系作为剧本的主要线索。 以扣
人心弦的沉挚的控诉见长。
? 剧本着力塑造了觉新的形象以及瑞珏、梅、鸣凤这些
优美的女性形象。而瑞珏是最富魅力的主角 。
? 抒情风格情思凄婉、缠绵悱恻,又潜动着一脉春温。
曹禺悲剧的艺术风格
? 不断发展的悲剧观 。
? 从自己的创作个性出发,有机地吸收西方戏剧
艺术与民族古典文学营养,形成了个人的创作风
格。
? 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浓郁抒情性的悲剧形象 。
? 处理戏剧冲突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 。
? 戏剧语言富有心灵动作性和抒情性 。
曹禺戏剧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 集中深刻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 人, 的主题。
? 发展了我国戏剧的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
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
? 曹禺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
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话剧这一新的艺
术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鲁迅和 30年代杂文
一生写下了大量杂文,编辑成集的杂文共有 16部。其杂
文创作以 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从 1918年到 1926年,杂文集有, 坟,,热风,,华
盖集,,华盖集续编, 。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
评和文化批评 。
后期杂文创作从 1927年到 1936年,杂文集有, 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
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此时期
杂文内容更为丰富。
后期杂文的内容
? 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 社会批评,解剖中国社会思
想 。 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弊病和
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综合
解剖。
? 以杂文形式扶正祛邪,坚持
文化战线上的思想理论斗争。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
? 鲁迅杂文是诗化的政论, 是政论化的诗, 做到了
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高度的统一, 思想家的
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的高度统一 。
? 从, 砭锢蔽, 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类
型形象体系。这些形象都成了经典性的形象。
? 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他的杂文好用反语、
夸张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往
往三言两语就能画出论敌的, 鬼脸,,语言简洁
峭拔,充满幽默感。
瞿秋白 杂文
? 杂文以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为主 。 在艺术上富
有创新精神,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和事物的特
征,用比喻、象征等手段创造出社会形象;艺
术形式丰富多样。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方面取
得了较高的成就。
? 对杂文理论的建设也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 鲁迅杂感选集 〉 序言, 对鲁迅的杂文作了
深刻的概括和高度评价。
林语堂 与小品文
? 20年代林语堂是, 语丝, 杂志的主要撰稿
人,与周作人风格较为接近,此时期的散文主要
收入散文集, 剪拂集, 。 斥国粹、张民主、倡欧
化,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多有讥讽,显
得慷慨激昂、浮躁凌厉。
? 30年代是林语堂幽默理论成熟期,也是他小品散
文丰收时期 。 1932年创办, 论语, 半月刊,后又
创办, 人间世,,宇宙风, 两个刊物,都以发表
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
林语堂 与小品文
? 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
心评宇宙文章, 。
? 小品文题材繁丰,大至宇宙之巨,小至苍蝇之
微,无所不包。
? 1935年英文著作, 吾国与吾民, 在美国出版,
开始比较系统地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
的生活。
诺贝尔提名奖的, 京华烟云,
? 以 1900年义和团起义到抗战爆发
为背景,写北京几家人的悲欢离合
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奖。
? 林语堂为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为中
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当代人演绎的, 京华烟云,
30年代的散文创作
? 李广田 30年代所作代表散文是, 画廊集,,银狐集,
,雀蓑集, 。散文多叙写乡土人生和受折磨的人,叙述亲
切,人物个性鲜明,其中蕴涵着对小人物的同情和对旧世
界的愤懑。善于把抒情、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风格平实
浑厚,感情沉郁而略带苍凉。
? 何其芳追求散文的精致秾丽之美。早期散文, 画梦录,
,刻意集, 。 1936年后的散文有, 还乡杂记,,星火集,
等 。以朴实的笔触和高昂的格调抒写现实人生,从刻意画
梦而到质朴写实。
30年代的散文创作
? 丽尼 散文经历了一个从低吟, 悲风曲, 到高歌, 抗争
曲,
的嬗变。第一个散文集, 黄昏之献, 是, 漂流曲、悲风

无言之曲, 。第三个散文集, 白夜, 以开阔的视野和叙

写实的笔调,描写社会上小人物的坎坷遭遇。散文注重
抒情,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显得率真热烈。
? 陆蠡著 有, 海星,,竹刀, 和, 囚绿记, 。, 囚绿记,
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
? 缪崇群 呕心沥血地从事散文创作。早期作品辑为, 晞
露集,,寄健康人, 等。 擅写儿女之情,表现多是孤寂、
哀怨、感伤的情愫 。 巴金称他的散文是, 有血有泪、有
骨有肉、亲切而朴实的文章,,是, 心血的结晶, 。
30年代叙事散文
? 丰子恺的散文为, 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
,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 等。散文内容丰富
驳杂,以一种缘自佛理的眼光观察生活,将琐碎
的事物叙说的娓娓动听,落笔平易朴实,有赤子
之心。散文有两类:一类是探究人生、自然的奥
秘,其中浸润着佛理玄思,如, 渐,,秋, 。一
类描绘直率无邪的儿童生活,神往于儿童纯洁的
情趣之中,如, 儿女,,给我的孩子们,
? 丰子恺的散文具有漫画式的独特视角和幽默的表
述法。
丰子恺漫画
30年代叙事散文
夏丏尊 散文不多,结集出版的只有一
本, 平屋杂文,,其中的, 白马湖之冬,
是一篇著名的篇章,被台湾散文家杨牧评为五四
,白话记述文的模范, 。其散文构思谨严,含义

远,笔法老到。他是现代散文创作中有数的散文
文体家之一,对巴金、丰子恺等人的散文产生过
影响。
“白马湖作家群,
? 指 20年代在浙江白马湖地区 ( 春晖中学 ), 夏
丏尊, 丰子恺, 朱自清, 朱光潜, 刘大白, 叶
圣陶, 俞平伯与李叔同等, 由于人生追求与艺
术旨趣相近, 在散文创作中所形成的作家群 。
,白马湖作家群, 的散文风格同白马湖的青山
绿水相呼应, 朴素清新, 淡雅隽永, 满贮温馨
与韵味 。 他们都推崇日本自然主义作家夏目漱
石并模仿他 。 夏丏尊是, 白马湖作家群, 的代
表 。
30年代报告文学
? 3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成熟和繁荣起来。原因:一是急
剧变动的社会生活需要具有很强新闻性和纪实性的文
学样式作出迅速的反映。二是, 左联, 的积极倡导和
组织。三是外国报告文学理论和作品的翻译,为中国
报告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范式和推动力。
? 30年代的报告文学集有,1932年阿英编纂的, 上海事
变与报告文学,, 是 我国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
的报告文学集。 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 世界一
日, 而编了, 中国一日, 的大型报告文学集。
30年代报告文学
? 本时期报告文学成就最大的是夏衍和宋之的。
夏衍的, 包身工, 被称为, 在中国的报告文学
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宋之的的, 一九三六年
春在太原, 逼真地写出了山西军阀不抗日、专
防共的情景。这两个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
代报告文学的成熟。
40年代文学思潮
? 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 40年代的
文学形成了不同于 二三十 年代文学的文学景观 。 文学最
显著的特征就是和战争与救亡发生密切的关系 。
? 划分为国统区文学, 解放区文学, 上海, 孤岛, 文学

沦陷区文学 。
? 国统区在全国所占的面积最大, 拥有作家最多, 有不
同流派倾向, 文学思潮与创作都比较活跃, 所以比起其
他区域文学来, 也更能代表, 40年代文学, 的主潮 。
国统区文学进程
沦陷区的文学
1、上海方面, 以戏剧创作为主 。 杂文也风行一
时。, 万象, 被接编改造。女作家张爱玲、苏青
取得优异成绩,在沦陷区产生巨大影响。
2,东北方面, 出现了两派作家 。
3、华北方面,也分为两个方面 。
国统区文学的三个时期( 1)
? 抗战初期,即从 1937年 7月 7日芦沟桥事变到 1938年 10月武汉失守。
整个国统区文学的基调表现为昂扬激奋的英雄主义。救亡压倒了一
切,文学活动也转向以救亡的宣传动员为轴心。各派作家在民族解
放的旗帜下实现了统一。
?, 文协,, 1938年 3月 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
协)
在武汉成立,发起人包括各方面的代表 97人,老舍主持文协日常工
作。, 文协, 的成立标志着 3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自由主义文
学、
民主主义文艺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
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
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 文协, 提出了, 文章下
乡,
文章入伍, 的口号,得到作家们的积极响应。
国统区文学的三个时期( 2)
? 抗战中期,从 1938年 10月武汉失守到 1944年 9月。 作家在苦闷和
沉郁中开始了更加深刻的思索。文学在表达人民坚持抗战、反对
分裂的呼声之外,显著地加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沉思。
1、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和深入。历史剧创作高潮;知识分子题材。
2、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多为具有宏大历史感的史诗性作品 —长篇小
说、多幕剧与长篇叙事诗、抒情诗。
3,文学在审美风格上具有沉郁、凝重、博大的风采。
国统区文学的三个时期( 3)
?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从 1944年 9月到 1949年 9月。
文学的主题与题材大体上是沿着前一时期的开拓继续发展,
而又更集中于两个领域:对黑暗的诅咒与对腐朽的现实政
治的否定;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内省与历史
总结。讽刺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调:讽刺暴露性喜剧,
小说,诗歌,杂文。
文学论争
? 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
概念化问题的论争。
? 对, 战国策, 派的批判。
? 关于, 民族形式, 问题的论争。论争一方是向林冰,
另一方的代表是葛一虹。
?, 唯政治倾向, 和, 非政治倾向, 的讨论
?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长期论争
? 1938年关于张天翼, 华威先生, 引起的关于抗战文学
要不要暴露的问题的讨论。
40年代小说概述
? 抗战题材小说。直接反映抗战现实,富有战地实感,留下了时
代的剪影。丘东平。姚雪垠。
? 以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张天翼。沙汀。
? 注重文化分析的小说。是作家对民族历史与现实进行文化探询
与反省的结晶。废名。沈从文。巴金。老舍。师陀。萧红。
? 侧重人生探索的小说。主要表现知识者对人生与生存意义的求
索追寻。钱钟书。路翎。上海文坛一批女作家引人注目,张爱
玲、苏青等。
40年代天才的小说家 —路翎( 1)
? 1943年发表中篇, 饥饿的郭素娥,, 1945年写长篇
,财主底儿女们, (第一部),1948年完成, 财主底
儿女们, (第二部)。
?, 饥饿的郭素娥, 是标志着路翎向地层社会发掘原始
强力的艺术探索成功的代表作。, 饥饿, 道出了女主
人公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郭素娥的性格是异常强
悍、执著的。不止于来自生命本能,更带有个性解放
的色彩。
40年代天才的小说家 —路翎( 2)
?, 财主的儿女们, 是路翎最重要的作品,胡风曾对这部
小说作了高度评价。作品以, 一 ?二八, 上海抗战到苏
德战争爆发的十年间我国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苏州
首富、封建大家族蒋捷三一家的分崩离析,集中写了财
主的儿女们在大时代浪潮冲击下的苦难心灵历程。
? 主要人物 长子蒋蔚祖、次子蒋少祖、三子蒋纯祖,长子
媳 金素痕 。
? 作品第一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蒋氏家族生活上的豪华奢
侈,夫妇、兄弟、翁媳、亲家之间的人情淡薄、关系的
扭曲,以及围绕着家产的争夺而展开的角逐。
40年代天才的小说家 —路翎( 3)
? 作品第二部从抗战写到苏德战争爆发,主要写蒋家小
儿子蒋纯祖在大动乱中的曲折生活道路和痛苦的心灵
历程,其间也穿插描写了蒋家其他儿女在大后方的平
庸麻木的生活。
?, 财主的儿女们, 以将近八十万字的巨幅画面,对现
代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与心灵历程做了广阔而深刻的
描写,其容量与力度在现代文学史上十分突出。
沙 汀
? 沙汀 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 法律外的航线, 。, 法, 是沙汀 30
年代的成名作。
? 30年代小说有两类:一是对四川农村基层政权腐败性的描写,一
是对四川地方军阀罪恶的揭露。前者如, 丁跛公,,代理县长,
等。后者如, 兽道,,凶手,,在祠堂里, 等。
?, 防空 —勘察加的一角, 是一篇抗战较早讽刺大后方的作品。
? 1940年发表的, 在其乡居茶馆里, 历来为人称道。暴露当时, 大
后方, 黑暗现实的讽刺小说。 塑造了方治国、邢幺吵吵这样的地
方恶人,写活了四川特色的地方黑势力代表,哥老会、袍哥、地
痞、视学等。
沙 汀
? 1941年到 1949年间,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 淘金记,
,困兽记,,还乡记,,合称, 三记, 。其中, 淘金
记, 影响最大,被卞之琳誉为, 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
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 淘金记,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四川安县北斗镇。
小说以开采烧箕背金矿的事件作为线索,写地主劣绅
为发国难财而掀起的内讧,刻划和展示了各有性格特
色的群丑 形象 。女地主何寡妇, 开金厂的林幺长子,
恶棍地痞白酱丹 。
沙汀, 淘金记,
?, 淘金记, 是沙汀所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充分
显示出作者生活积累的丰富和艺术技巧的圆熟。
1,绘制出一幅幅乡土气息十分浓郁的四川农村风俗画。
2,人物性格更为完整鲜明 。
3,情节单纯集中 而又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
4,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 。以 人物自身的言行,完成各
自的性格塑造 。
,困兽记, 和, 还乡记,
?, 困兽记, 写于 1943年至 1944年 。 表现的是四川某小
城镇中一群知识分子在时局逆转后陷于无法自拔的苦
闷生活。主要写了两个家庭,吴媚 和 李守谦, 田畴 和
孟瑜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苦闷,整个作品笼罩着抗战
后期国统区知识界沉重苦闷的气氛,艺术描写上有繁
琐拖沓的缺点。
?, 还乡记, 写于 1946年 。 作品重点写贫苦农民冯大生,
的遭遇。作品 细致深刻地揭示了冯大生由个人反抗战
投入集体斗争的思想发展历程 。
钱钟书与, 围城,
? 钱钟书及其文学风格
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才华出众。 1929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成
绩非常特殊。 1935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 1937年获得副博士学
位,被清华大学聘为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年仅 28岁。学者风度非
常典雅,又不乏机智和锐利。
? 在文学创作的数量不多,1941年出版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 人 ·兽 ·鬼, 。长篇小说, 围城, ( 1947年
单行本)。, 围城, 奠定钱钟书在现代文学上的地位。 建国以后,
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
? 学术成就很高,他的两部学术著作, 谈艺录, ( 1948), 管锥
篇,,显示了他渊博学识。
钱钟书的文学风格
? 远离文学主流, 凭借着纯粹的个人化的人生体验和文
学理念进行创作, 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讽刺性文学风
格 。
? 40年代的讽刺最后是由钱钟书收束的 。 是具有现代主
义意味的人生讽刺 。 学者型的讽刺小说家 。 钱钟书很
幽默, 尖刻 。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或者事情, 他都能够
看出可笑, 可卑的地方 。
? 他短篇小说集, 人 ?兽 ?鬼, 包括, 上帝的梦,, 猫,
,灵感, 与, 纪念,, 在这些小说里显示出作者讽刺文
化人和进行心理描写的才能 。
钱钟书的文学风格
? 他似乎洞察了人生的虚无, 荒谬, 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
度, 俯视人生, 对芸芸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
? 钱钟书的学识, 对他的小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 在现代
文学中, 学者型作家并不少见, 但是, 惟独钱钟书把学
者的知识熔铸在小说中 。 他把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 与
小说叙述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自然贴切 。 在现代文学
史上, 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
,围城,
? 海外对, 围城, 的高度评价 。
?, 围城, 的情节、主题。
中心主题是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个人戏剧般的经历表现
出来的。方鸿渐的人生旅途是一个逐渐失败以至于全部人
生价值彻底破坏的过程 ——不仅人身体上的失败,而且更
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彻底萎缩和人生信念的空无。
?, 围城, 一般性解读
1,,围城, 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
2,,围城, 是一部新, 儒林外史, 小说。
3、方鸿渐的旅途也是一个精神追寻的历程。
,围城, 的三重意蕴
? 社会批判层面 。 通过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地触及
了三四十年代的社会面和众生相,尖锐地揭露和讽刺
了当时的种种人生病态和社会弊端。
? 文化批判层面 。 诸如高等学府中的勾心斗角,反动政
府的思想文化控制,,新式, 文人(新儒林)的种种
心态等等。
? 哲理思考层面 。这个层面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层面,
隐含着类似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普遍出现的那种人生
感受和宇宙意识,那种莫名的失望感与孤独感,有看
破红尘的味道,也有人生虚无的感觉。
“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的方鸿渐
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反
英雄人物。 他的性格的最
大弱点是面对社会缺乏应
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
力量,因而常常不由自主
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
迷惘和盲动。他的性格和顺,有天赋的想象力,看穿恶劣
环境却不能自拔。思想大于行动,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无
能。时常卖弄个小聪明,滑稽玩世。
“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的方鸿渐
1、他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断,既
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情世态的炎凉。所
以他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常常陷入尴尬境地。
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 围城, 走进另一座
,围
城,,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永远苦恼。
2、他的思想性格,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
精神面貌,方鸿渐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
识分子的遭遇与困厄。他看到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既
无力改变它,又不愿同流合污,便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
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处于彷徨、苦闷的境地。
,围城, 的深度讽刺
——人生与人性的双重嘲讽
,围城, 以抗战为背景,却与抗战没有直接意义
上的关系。作品以知识分子为表现对象,以方鸿
渐为中心,在其生活与追求中,串联起众多的知识
分子。实际上, 围城, 不仅是对知识分子的精神、
道德的批判;更是对人生和人性进行的思考和嘲讽。
,围城, 的深度讽刺
——人生与人性的双重嘲讽
1、人生嘲讽。他把人生理解为一种盲目的过程,人不断
追求,又不断的落空,最后总是一无所有,无法获得自己
渴望的东西。
2、人性嘲讽。在作品中,所有的人都被个人化欲望所支
配。, 围城, 中的欲望,不是那种极端的欲望,而是那种
普遍的世俗性欲望。自私、虚荣心,嫉妒心理,权利欲望,
以及微妙的心理需求等等。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都是这
些欲望的碰撞。
钱钟书独特的幽默讽刺与心理深度
1、从讽刺广度看,不是只讽刺某一种人,或者某
种社会现象,而是什么都讽刺,一切在讽刺之内 。
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形形色色的人
物,不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大学教授、官员等等,
凡是涉及到的都无不讽刺。
2、从讽刺深度上看,善于发掘人的心理。这部小
说善于进行心理剖析,对人的心理进行讽刺。
“学人小说” ——丰富的文化知识
1、把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化典故、知识都写进小说。
作品涉及到众多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典故、知识、
生活习俗等。
2、把知识写进小说,知识变成了一种表现手段,
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力,使小说具有了独特的美感。
作品在描写、叙述、比喻等方面都巧妙地融入知
识、典故。
鲁迅、钱钟书、老舍幽默之不同:
鲁迅幽默 的特点是老辣深刻,入木三分。像庖
丁解牛一样,拿着一把短刀,一刀刺进去正是要
害,这是鲁迅了不得的地方。
钱钟书幽默 的特色在于机智、非常灵动、迅捷。
他的幽默是一种学者型的智慧型的幽默,而后面
透露的是一种学问。
老舍的幽默 是温和的,是随和的,是让人开心
的,是比较市民化的。
愁城泪眼 ——,四世同堂,
一,, 四世同堂, 的成书
创作历时五年, 规模最大的长篇巨著, 约百万字 。 包括
,惶惑,,偷生,,饥荒, 三部。
二,,四世同堂, 的内容
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主要写三家人家。以祁家为中心,
以钱冠两家为对比,以许多贫民家庭为烘托,写的虽是一
条胡同里的事,却是北京沦陷区生活的缩影。
三,,四世同堂, 的主题
文化反思的巨著
——,四世同堂, 的文化批判
小说表现的是救亡主题, 但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轰轰烈
烈的抗日斗争,剖析的重点在文化层面。描写重心与其说
是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史与反抗史,毋宁说是北平市民的磨
难史与觉醒史,作者所选取的是文化心理视角,主旨是在
战争的特定背景下,审视并鞭挞传统文化的负面性,揭示
中国文化精神更新的趋势与前景。
,四世同堂, 的市民形象
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
1,老派市民形象, 写得最为出色和成功, 以祁老
人为代表 。
2、新派市民形象(洋场阔少和官场恶少),官场
恶少型的,以冠晓菏和祁瑞丰为代表。
3、正派市民形象,是正派或理想的市民形象,以
钱默吟为代表。
4、城市贫民形象,是小说写得最丰满、最有抒情
气息的部分。 这类人物形象显得生动感人。
,四世同堂, 的艺术成就
1、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
2、人物关系设置上,以祁家四代人为中心,呈辐
射型、网络状展开 。
3、用对比法突出人物性格。
4、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
5,洋溢着作者强烈感情倾向 。
6、辛辣的讽刺和漫画式的夸张。
老舍小说的艺术追求:京味与幽默
一,,京味,, 语言、民俗与文化心理上的。
语言上 的京味主要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化。 包括人物
语言的口语化和 叙述语言 的 口语化。
民俗上 的京味就是地方化特征 。 丰富多彩的 北京 风俗画 。
文化心理上 的京味 就是, 官样, 的 皇城根文化 。
1、讲究体面,讲究排场,讲究气派。
2、讲究礼仪,讲究秩序。
3、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安,谦和,温厚而怯懦。
老舍小说的艺术追求:京味与幽默
二、幽默
1、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
同时也深深地打上, 北京市民文化, 的烙印,形成了更

蕴的, 京味, 。 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 打哈哈, 性质,
既是
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 笑, 代, 愤, 的发泄,又是对自
身不
满的一种自我解嘲,总之,是借笑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
得好过一些。
2,在, 四世同堂, 中幽默没有成为主调,而是辛辣的讽
刺和漫画式的夸张。
张爱玲 及其小说
张爱玲的, 传奇, 人生
苍凉之美的文学风格
一、虚无的末世情绪。小说具有很深切的
人生悲剧感。, 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是
一种颓败、衰朽、毁灭、悲凉的末世情绪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个残缺不全的世界
中,极力想要抓住点什么。
二、世俗欲望的挣扎。用一种开阔的人生悲剧感笼罩大都
市的男欢女爱。其小说的世俗魅力一方面是世俗欲望,可
以引起都市社会的广泛共鸣,另一方面是开阔人生的悲剧
感,可以引发知识分子的人生思考。
女性情欲的研究 ——,金锁记,
,金锁记, 写的是没落的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女性生活,是张爱玲
最擅长的题材,无论是语言,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达到相当高的
艺术境界。
一,心理深度
作品描写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
和情欲的心理传奇。曹七巧一生都被金钱、情欲所支配。在金钱与
情欲的双重压力之下,心理极度扭曲、变态。作品写出了她心灵扭
曲的整个过程。
她的欲望包括 性压抑, 金钱战胜情欲, 心理变态 。
她的三种变态性心理:财产危机症, 虐待狂, 性变态 。
女性情欲的研究 ——,金锁记,
二,,红楼梦, 的笔法
1、对大家族生活及其人物的描写。
2、叙述方式具有, 红楼梦, 风格。
三,,金锁记, 中的月亮
,金锁记, 对月亮的描写, 就是那种带有很强的感情
色彩的感悟, 作品中的月亮意象多次出现 。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
1、精细地描写人物的衣饰及环境。将时代社会的变化
在物和空间的描写上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
2、雅俗融合的特征。中国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的熏染
以及西方现代文化的教育,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素养。小
说既有传统小说的叙事套路,又有, 现代派, 的味道。
3、繁复、丰富的意象。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独
特的意象又带来小说独特的风貌。
“现代罗曼司”的徐訏和无名氏
“现代罗曼司, 是指 40年代出现的以徐訏和无名氏为代表
的都市大众传奇小说, 这类小说往往以时髦趣味和媚俗效
果为目的, 在大众化中又见现代色彩, 以传奇化情节, 男
女情结和异域情调见长 。
一, 徐訏:中国现代小说界最善于编织故事的人 。 有, 鬼
恋,, 吉普赛的诱惑,, 精神病患者的悲歌, 等,, 风萧
萧, 在 1943年连载于, 扫荡报,, 很快风靡大后方, 1943
年被称为, 徐訏年, 。 故事富有生动性和传奇性 。
“现代罗曼司”的徐訏和无名氏
二、无名氏:真实姓名是卜乃夫。 1943年底,无名氏在
报纸上连载长篇小说, 北极艳遇, (单行本改名为, 北极
风情画, ),1944年浪漫长篇, 塔里的女人, 问世。 无名
氏后来又以十五年时间完成了大型系列作品, 无名书稿,,
其中包括, 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
等。, 无名书稿, 塑造了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 ——印蒂,
为 20世纪中国文学提纲了一个新的主题和人物。
第七节 现代通俗小说与张恨水
一, 通俗小说概说
通俗文学是适合群众(普通读者)的水平和需要的、大多数读者
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文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二、关于, 星社, ( P280)
三, 几种代表性的通俗小说
1,两个概念: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
2,通俗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 P281-282)
3,几个著名的通俗小说,徐 枕亚 言情小说, 玉梨魂, 。 李涵秋的
社会小说, 广陵潮, 。 平江不肖生的 武侠小说, 江湖奇侠传, 。 侦
探小说 。
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 —张恨水
一、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章回小说大师,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
生涯中,为读者创作了 100多部中长篇小说,其中大多为章回小说,
总字数在 2000万言。加上他的散文、诗歌和少量的戏剧电影剧本,
全部总创作在 3000万言以上。从事新闻工作 40余年,是新闻战线上
的, 全手匠人, 。如此多才多艺多产的作家,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

见的。
二,张恨水在 20世纪 20,3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他能同时创作 7部
连载小说,在同行中创最高记录。他的小说连载后大多都出了单行
本而且十分畅销,很多被改编成电影、话剧、地方剧以及评弹等形
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拥有庞大的读者群。
老舍曾称他为, 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
张恨水的作品
成名作品是, 春明外史,,代表作是, 金粉世家,
,春明外史, 使他一举成名。写报人杨杏园和青楼女子
梨云、才女李冬青的故事,由此展开了当时社会上下层各
种纷繁的生活画卷。 以报人的眼光,揭示了 20年代中国社
会政界、军界、学界以至娱乐圈等社会各阶层的种种丑恶
污浊的怪现状。在言情的同时,也渗透着社会讽刺的特点。
张恨水的作品, 金粉世家,
一,以, 红楼梦, 为蓝本,描写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金铨
的儿子金燕西与普通人家姑娘冷清秋由恋爱、结婚到反目、离散的
故事。
二,在结构上有完整的故事框架,人物塑造也很丰满。这部小说在
张恨水的小说艺术创作之中有重要的意义。
1,,金粉世家, 是一首金粉飘零、世家没落的挽歌。
2,较好地塑造了冷清秋这个充满矛盾的悲剧形象。
3、是一部在艺术上模仿, 红楼梦, 之作。
4,大胆借鉴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 。
张恨水的作品, 啼笑因缘,
在素材的选择和处理上,把视线转向城市的下
层社会,对社会生活的多方面进行了描绘,对小
市民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剖,对下层人民的
疾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能够引起读者尤其是市民阶层读
者的共鸣。成功地塑造了樊家树、沈凤喜、何丽娜、刘德
柱、关秀姑等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樊家树这个理想化
的人物。情节生动,曲折有致,引人入胜。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和市井风味。多角度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艺术
魅力 。 语言具有个性化
抗战时期的作品, 八十一梦,
一, 小说虽然号称, 八十一梦,, 实际上除了, 楔子,
,尾
声, 外, 作者只写了十四个梦 。
二, 小说以犀利的锋芒批判了社会的黑暗, 作者以梦的形
式来构建小说 。 在当时此小说曾被人誉为, 一切杰作中的
杰作, 。
三, 其实对, 八十一梦, 的评价是过誉的, 它在技巧华丽
的外表下, 更多的是故事与人物简单的排列组合, 浮光掠
影, 而缺少精心的小说结构 。
第十九章 40年代诗歌
第一节 40年代新诗概述
一, 抗战初期的时代战声
30年代各诗歌流派对峙的局面,在民族救亡的大旗下,
找到了共同的目标,为民族解放而歌几乎成所有诗人的共
同信念。诗歌形式:以短诗为主。, 朗诵诗运动, 和, 街

诗运动, 。
二,,时代的鼓手, 田间。其诗善于以精短有力的诗句

表现战斗的激情。鼓点式的节奏,雄壮的声势,与抗战前
期的时代精神相契合,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义
勇军,, 给战斗者,,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
第一节 40年代新诗概述
二, 抗战相持期的诗歌
生活在国统区的诗人, 面对苦闷, 抑郁的社会环境, 表
现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愤怒和对民族新生的执着追求 。
在诗歌中呈现出一种沉思的风格 。
冯至的, 十四行集,
诗歌采取了十四行的形式, 却没有严格遵守这种诗体的
传统格律, 他受德国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而采用了, 变
体,,
利用十四行结构上的特点保持了语调的自然 。
第一节 40年代新诗概述
三, 抗战胜利前夕到新中国成立
这一时期主要为政治讽刺诗 。 不同风格流派的进步诗人
都写作了政治讽刺诗 。 袁水拍的, 马凡陀的山歌, 是这
个时期影响最大的政治讽刺诗 。
第一节 40年代新诗概述 ——七月诗派
1、概念: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 七月, 和, 希望,
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它
因, 七月, 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阿
垅、曾卓、芦甸、孙钿、化铁、方然和牛汉等。
第一节 40年代新诗概述 ——七月诗派
2、特征:七月诗派诞生和成长在灾难深重的时代,因此
在诗人们的情感世界和艺术世界里充满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和浓烈的郁愤情绪,在他们的诗中都流贯着一股苍凉悲壮
的气息。同时,又因为七月诗人又是诞生在一个民族意识
与群体意识觉醒的时代,所以他们的诗又凸现出一种强劲
的生命感和力度,有鲜明的个性。
整体上呈现出斑斓浓烈的美感特征。
第一节 40年代新诗概述 ——七月诗派
3,风格:整体上呈现出斑斓浓烈的美感特征 。
( 1) 普遍采用的是一种喷发式的抒情手段, 注重主观
感情的直接宣泄和抒发 。
( 2) 重视抒情的形象化, 意象新颖明确, 想象丰富奇丽,
象征确切深刻 。
( 3), 诗的形式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特征 。
( 4), 语言上重视运用灵活自然, 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
简洁有力, 色彩强烈 。
第二节 苦难大地的赤子 —艾青
一, 关于艾青
原名蒋海澄 。 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 。 被寄养
在贫苦农妇大叶荷(大堰河)家里。 1929年赴
法国留学专攻绘画艺术。 1932年被投进监狱。 1933年写下
成名作, 大堰河 ——我的保姆, 。 1941年抵达延安,创作
上呈现出亮色,写下了如, 黎明的通知, 等诗篇。
艾青解放前的诗歌创作留给人们的更多的是“忧郁”的

地赤子的形象 。
二、艾青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
1,1932年至 1937年上半年为准备期,也是成名期。从欧
罗巴带回芦笛和歌唱, 大堰河,,代表诗作有, 大堰
河 —
我的保姆, 。
2,1937年至 1941年抗战初期,是其诗歌创作的爆发期和
诗歌美学风格的成熟期,从, 吹芦笛, 转为, 吹号角, 。

达出对笼罩在黑暗和痛苦之中的, 土地, 及人民的深切

情,代表诗作有, 北方,,向太阳, 等。
3,1941年至 1948年为延安时期,创作上呈现出亮色,代
表诗作有, 黎明的通知, 等。
三、艾青诗歌的独特贡献和地位
1,贡献:艾青在中国新诗史上有着独特的贡献,他
把新诗创作已形成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与西
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相结合,创造性地使中国新诗达
到成熟 (P296).
2、地位,(P300)
四、艾青的诗歌理论 (P296)
主要体现在, 诗论, 等论文中。
1,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
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鲜
明地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
2,,土地, 和, 太阳, 以及与此相关的意象,是艾
青诗
的主导意象,在这些意象中,诗人最关心的主题得到
了充分而深切的表达。他终生都在为, 土地, 深沉地

唱,同时也对, 太阳, 热情地礼赞。, 我爱这土地,
六、艾青诗歌的艺术风格 ( P298-300)
1、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农民的忧郁,,, 流
浪汉
的心态, 是他情感世界的主要特征。
2、独特的创作风格: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
统一。
3、追求感受力的统一,即感觉、情绪、想象和思想
(理性)的综合。
4、在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和诗歌的规范约束之间保持恰
当的平衡,将绘画的光彩和音乐的律动融汇到诗歌语言
中。
第三节 九叶诗派
一、概念:是在 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
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 诗创造, 和, 中国
新诗, 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一群以辛笛、陈敬容、
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
嘉、穆旦为代表的, 自觉的现代主义者, 。这个诗派过

被称为, 现代诗派, 或, 新现代诗派,, 1981年江苏人
民出
版社出版了 40年代九人诗选, 九叶集, 后,他们就被称
为, 九叶诗派, 。
二,九叶诗派的特点 ( P301)
艾青概括为, 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取欧美现代派的

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
1、扎根现实忠实地传达时代情绪,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传统,
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企图
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
2、九叶诗人与西方现代主义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联系,是对人
的精神世界的关注。
3、九叶诗人在艺术上致力于新诗的, 现代化, 建设和, 感受力
的革
命,,在吸收和运用西方象征派、现代派技巧,使之具有中国特
色方面,超过了 30年代的现代诗派,更超过了 20年代的象征诗派。
三、九叶诗派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
1、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甚至政治内容,又富
于超越性的形而上沉思。
2,在艺术表现上:
⑴诗歌既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
⑵诗中的许多意象都是具有深邃意蕴的象征体。 象征功
能的开发使诗人的情感得到升华,也使意象的内涵面进
一步扩大。
⑶语言清晰准确,而诗意朦胧含蓄。
四、穆旦的诗歌
一、生平: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从小就表现出早慧早熟的特点。
40年代穆旦与郑敏、杜运燮并称西南联大, 三星, 。 3部诗集:
,探
险队,,穆旦诗集,,旗, 。其中, 穆旦诗集, 是他创作成熟期最
具代表性的作品集。著名的文学翻译家。
二、穆旦诗的主题
可分为三个:
1,,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赞美, )
2,,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 出发, )
3,,残缺的我, (, 我, )
第二十章 40年代戏剧 ---概述
一,戏剧形式:
1、初期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 。 街头剧、活报
剧、茶馆剧、朗诵剧 等。 短剧, 三江好,,最后一计,
和, 放下你的鞭子, 被戏剧界称为, 好一计鞭子, 。 这

小型剧通俗活泼,富有战斗性,使话剧向群众化迈出了
可喜的一步。 不免 粗糙, 且公式化和概念化。
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戏剧活动转移向大后方的城市
剧场,多幕剧产生。
二,40年代剧作家及作品
(一)现实题材的剧作
1,夏衍, 上海屋檐下,,一年间,,心防,, 法西斯细菌,,芳
草天涯, 等。
2,田汉 剧作表现了抗日和民主两大主题。主要剧本有, 秋声赋,
,丽人行, 。
3,宋之的, 雾重庆,,祖国在呼喊, 是 40年代较有影响的作品。
4,于伶(尤兢)的剧作大都以上海的现实生活为题材,, 夜上海,
,长夜行, 等。
5、张骏祥(袁俊 ), 万世师表, 是其代表剧作。
6、陈白尘 戏剧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讽刺喜剧,著名的, 升官
图, 。另一类是, 正剧,,, 岁寒图, 。
7、吴祖光 抗战期间创作代表作, 风雪夜归人,
40年代戏剧 ---概述
(二)历史题材剧作
1、郭沫若, 屈原, 等六部历史剧。
2、欧阳予倩 创作历史剧, 忠王李秀成, 。
3、阳翰笙 历史剧, 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 和, 草
莽英雄, 。
4、阿英, 孤岛, 时期创作的, 南明史剧,,, 碧血花,
,海国英雄,, 杨娥传,
第二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
一、抗战时期 的历史剧
从 1941年 12月到 1943年春,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
间里,先后创作了,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等六部大型历
史剧。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屈原, 。
二、最有影响的剧作, 屈原,
,屈原, 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
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
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剧作。
1、屈原 爱国的政治家和诗人 。
有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崇高品质 。
2,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婵娟、南后。
其他几个历史剧
A,棠棣之花, 取材于, 史记 ?刺客列传, 。在 20年代诗剧, 棠棣
之花, 和史剧, 聂嫈, 的基础上整理和创作的第一部大型五幕历
史剧。歌颂聂氏姐弟的爱国和自我牺牲精神。
B,虎符, 取材于战国时期信陵君, 窃符救赵, 的故事。塑造如姬

信陵君形象。
C,高渐离, 写 荆轲好友 高渐离忍辱含垢多年,等待时机以筑击杀
秦王未遂身死的悲壮故事。
D,孔雀胆, 是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 指出了导致爱情悲剧的
妥协主义的危害。贯穿着诅咒邪恶、歌颂正义的精神。
E,南冠草, 写明朝末年少年民族英雄夏完淳,推戴鲁王,起兵
复明,为汉奸所陷,被捕殉国的故事。
三、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征
1、创作主体介入古人古事,透过古人古事与现实对话
交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2,,失事求似, 的艺术虚构。 遵循此 创作原则,适当

动历史事实,虚构人物和事件。
3,主观写意的诗化品格。 剧中 抒情主体凸现,具有浓
烈的诗意与优美的抒情 。 是悲壮激越优美的抒情诗,富
有浪漫主义色彩。 屈原的, 雷电颂, 。
4,,崇高, 的悲剧艺术追求 。 其悲剧人物都是, 杀身
成仁,
舍生取义, 的英雄人物和志士仁人。
第三节 夏 衍
一,夏衍简况
二、夏衍的剧作
(一)历史剧 最初两个剧本, 赛金花, 和, 自由魂,
(二) 现实题材剧本, 上海屋檐下,,一年间,,心防,
,愁城记,,水乡记,,法西斯细菌,,离离草, 和, 芳
草天涯, 。其中, 上海屋檐下, 是代表作,体现了现实主
义特色。
夏衍的剧作
1,赛金花, 以, 庚子事变, 为背景,写清末一个微不足

的妓女赛金花,凭借姿色与机智替清朝同八国联军交涉,
减轻了侵略者对京师百姓、官吏的欺凌。暴露清朝政府
的腐朽无能。讽刺国民党当局的腐朽无能。
2,一年间, 四幕剧。写乡绅刘爱庐一家逃难中的悲欢离
合。其子空军少尉刘瑞春。剧本表现战争年代普通人心
灵变化。
3,法西斯细菌, 表现的主题是, 法西斯与科学不两立, 。
细菌学家俞实夫。
成熟的代表作, 上海屋檐下,
截取上海一幢普通弄堂里一天的生活,共时地展开了五
个家庭的灰暗生活场景。
戏剧的重心是 杨彩玉与林志成、匡复之间 的戏剧关系。
小学教员 赵振宇 一家 。 大学毕业生 黄家楣 夫妇 。 海员的
妻子 施小宝 。 老报贩 李陵碑 。
匡复、林志成、杨彩玉三人的爱情纠葛为结构主线,另
外四条线索交错相辅。
夏衍剧作的艺术特征 (见 317页)
1、真实性是夏衍现实主义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选取
平凡的人物和普通的日常生活,来展示时代的风貌。
2、善于创造和人物心境相契合的氛围,这种氛围带有
明显的象征性, 上海屋檐下, 的黄梅时节。
3、夏衍戏剧讲究结构艺术,与淡化情节相一致,其戏
剧结构往往呈现出散文化的特征。五户人家故事同时
展开,五线并进,纵横连接,主次分明。
夏衍知识分子题材剧作
40年代创作, 心防,, 法西斯细菌, 和, 芳草天涯,
都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正剧 。
,法西斯细菌, 塑造了一位细菌学家 俞实夫 的形象 。
第二十一章 解放区文学思潮
一,座谈会召开前解放区文学运动情况
1、创作基调明朗、朴素,一些文艺文学组织协会
建立起来。
2、知识分子奔赴延安,为解放区的文艺发展准备
作家队伍。陕甘宁边区创办文艺刊物和报纸。小
型文艺活动成绩突出。
二、座谈会召开的背景
1、解放区政党对文学作品的要求与作家创作的作品所反
映的实际内容存在着差距。
2、大批文艺工作者来自城市,文化背景与解放区文化背
景有很大的差异和隔膜。如果不消除隔膜,文艺工作者
就不能创作出反映解放区军民革命工作和人生的作品。
3、解放区的作家、艺术家趋向于高雅艺术,不能及时去
做文艺的普及和宣传。
4、来自于国统区的文艺家们习惯于用暴露和讽刺的手法
进行创作和抨击时政。
三、座谈会召开前解放区的文艺论争
一,1942年延安整风初期对王实味等人的政治性批判。王
的两篇杂文, 政治家 ?艺术家,,野百合花, 引起了极大
反响。
二、毛泽东作为当时解放区根据地最高领导者,有自己战
时的文艺主张和对文化的一种构想,他认为知识分子必须
经过改造才能成为与工农一样的人。
三、建国前夕对萧军的批判。
四、延安文艺座谈会及, 讲话, 的主要内容
一,1942年 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讲话, 在次年公开发表。
二,,讲话, 的主要内容
,讲话, 中心是解决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目的在求
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
1、提出了文艺的服务方向,即, 为工农兵, 服务的方向。
2、指出了如何为群众服务的问题,即, 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问题。
3、解决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作家和艺术家必须深入工农兵
生活。
4、阐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政治标
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五、解放区文学社团的三种形式
A第一种形式,全国性文艺团体的分支机构。如,中华全
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等。
B第二种形式,解放区自己建立的文化或文学团体,它们
以开展农村戏剧运动为主要任务。
C第三种形式,解放区作家自由结社建立的团体,这些团
体主要以自己的创作成就展示不同的艺术风格。
六、解放区文学社团的共同任务
1、组织作家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前线,为抗日民族
解放战争服务。
2、创办刊物,繁荣创作,培养青年作者。
3、通过文艺评奖活动推动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
4、由这些文学社团的活动促成的风格流派初步形成。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概述
一、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新面貌
1、题材、主题新。出现了新的题材与主题,而且有比较
成功的作品。
2、人物新。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取得了主人公地位。
3、形式新。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众化语言与民
族、民间文艺保持联系。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概述
二、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1、体现了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的功利性。
2、体现了艺术追求的乡村化。
3、体现了作家心态的, 工农兵, 化。
丁玲是个性文学向革命文学转变的典型。 1928年写的
,莎菲女士的日记, 充满了强烈的个性色彩,写出了灵与
肉、理性与情欲、生命与文化的冲突,塑造了莎菲孤独的
灵魂。 1936年进入解放区后,创作发生了变化,从,一
颗未出膛的枪弹》到, 我在霞村的时候, 和, 在医院中, 。
直到 1948年写出反映土改的长篇小说, 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 。风格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概述
三、解放区文学创作概况
(一)小说方面:成就最大,反映解放区各方面生活。
形成了农村和战争两大题材。农村题材以赵树理和丁玲
为代表,战争题材则以孙犁和马烽、西戎为代表。
1942年以后,解放区的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朗
纯净的总体风格,在表现形式上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
型:一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 写实型,,一是以孙犁为

表的, 抒情型, 。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概述
(二)戏剧创作,
A、新歌剧, 白毛女, 等。
B、传统旧戏剧的改造。
C、话剧创作。
(三)诗歌创作:成就最大的是, 民歌体, 长篇叙事诗。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 漳河水,
(四)散文方面:主要集中在报告文学、速写和文艺通
讯方面。刘白羽、孙犁、周而复。吴伯箫散文, 记一辆
纺车,
新歌剧, 白毛女,
一、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 白毛仙姑, 传说改编而成 。
鲁艺师生 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二,剧本摒除了原故事中的传奇色彩和迷信色彩,融进了
阶级斗争的思想内容。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
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
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形象
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
人”的
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塑造了杨白劳、
喜儿等农民形象。
新歌剧, 白毛女,
三、人物形象
1、杨白劳是旧社会老一辈农民的形象。他忠厚、勤劳、
善良,但软弱。
2、喜儿是与她父亲有着不同性格的另一种农民形象。她
天真活泼,勤劳善良,有顽强的反抗和复仇精神。
新歌剧, 白毛女,
四,,白毛女, 的艺术手法:是诗、歌、舞三者结合的
民族新歌剧。在创作上融合了多种艺术样式的长处。
1,,白毛女, 是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新歌剧。
2,,白毛女, 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
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相结合的传统,
还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为新
歌剧确定了模式。
,王贵与李香香,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才长得好 。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露水珠在草上躺 。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









一、关于赵树理
在现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
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
他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
土生土长的作家,有着地道的农民气质,
能自然自在地写出真正为农民所欢迎的通
俗乡土小说,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
作风尚,代表了 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
最高成就。
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民间曲艺、
戏剧、民歌、民谣、鼓板等民
间艺术,受民间艺术和农民语
言的熏陶,并醉心于此,直到
终生。
1943年,写, 小二黑结婚,
和, 李有才板话, 一举成名 。


















40年代后期 被解放区文学界树为, 赵树

方向,, 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前进的旗帜,
赵树理因此确立并巩固了自己在现代文学
史上的历史地位 。 新中国成立 后 担任一些
行政职务, 主编, 说说唱唱, 。 1955年 创
作长篇小说, 三里湾, 。 后来又写了短篇
小说, 登记,, 锻炼锻炼, 等, 长篇评书
体小说, 灵泉洞, (上 )。 1966年 被批斗 。
1970年 9月 23日 被批斗 致 死 。









从 40年代开始,他的小说
和文学观就一直是评论界言
说的对象。 40年代后期,他
被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
的 ? 方向 ? 而获得很高的赞
誉。 建国前 他的小说, 邪不
压正, 引起争论。, 三里湾,
在 50年代 也受到批评。此后
直至文革,对他的评价褒褒
贬贬,时起时伏。 70年代末
80年代初,他的价值重新得
到肯定,作品被关注 。









二,,小二黑结婚,
1943年 5月,赵树理写, 小二黑结婚,
一举成名。农村青年小二黑与小芹自
由恋爱,却遭到双方父母 ? 二诸葛 ?,
? 三仙姑 ? 和掌握村政权的地头蛇的
刁难和迫害,最后在民主政府支持下
终成眷属 。
,小二黑, 是 ? 赵树理方向 ? 的奠基
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
构和语言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
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
术世界。









1,,小二黑结婚, 的创作过程
真实的案件 。 岳冬至和智英祥 。 把原本是
悲剧性的事件写成大团圆的小说 。 小说抨击
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势力, 批判封建思想, 歌
颂新人物新时尚 。
2,,小二黑结婚, 解读
作品生动地塑造了农村中落后人物二诸葛,
三仙姑的形象 。
另外角度的解读 。 ( 仅做参考 )









3,人物
非常鲜明的六个人的三组人物:
小二黑, 小芹 是根据地新生民主力量的代表 。
二诸葛, 三仙姑 是当时农村封建意识的体现者 。
金旺, 兴旺兄弟 俩是当时混进乡村政权里的坏
分子 。
4,,小二黑结婚, 的艺术成就
首先, 作品表现了新的生活和主题 。
其次, 塑造了解放区农村的新人形象 。
第三,, 评书体, 的小说样式 。
第四, 作品的语言通俗化 。









扩展阅读:
孟繁华, 反城市文化的现代化悖论,
“在细致地阅读这类作品后我们发现, 在艺术表
现上, 它们都沿袭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才子佳人的
结构模式, 不同的是豪门贵族或书香门第的情节
背景代之以普通的农家小院, 小姐相公代之以活
泼朗健的乡村青年 。 …… 这是新时代的才子佳
人, …… 一曲 ‘ 清粼粼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 ’,
将佳人对才子的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 一对恋人
终成眷属, 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员结局 。 ?









三,,李有才板话,
1、内容
描写阎家山农民与地主阎
恒元及其爪牙之间围绕着村
政权的改造和减租减息而展
开的斗争。此小说得到更高
评价,被誉为 ? 解放区文艺
代表之作 ? 。被指定为整风
学习、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
的干部必读材料。









2,小说主要有三类人物:
主人公李有才;地主阎恒元和他的亲族爪牙;
? 小 ? 字辈人物 。
3、小说的特色:
与, 小二黑结婚, 相比,这部作品少了一
些幽默式的喜剧色彩,多了一些冲突的复杂
和严峻。人物关系、冲突样式也大大复杂化
了。不但类型多而且同类人物也不相同 。
李有才是最具有特色的人物。









其他作品
1,,李家庄的变迁,
赵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结构庞大。通过一个村庄从大
革命失败到抗战胜利 20多年的变
迁,表现农民命运的变化。
2,,三里湾, ( 1955)
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
说,后被改编成电影, 花好月圆, 和各种舞台
剧。









四、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贡献
1、以新生活和新主题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小说反映根解放区农村的巨大历史性变化。为新
文学小说人物系列增添了翻身农民的新形象。
2、在艺术的通俗化、大众化方面为中国现代小
说提供了艺术经验。小说汲取传统和民间艺术中
有生命力的因素,融合新小说的长处,形成雅俗
共赏的评书体小说样式。
3、在语言上,他把北方农民的口语融汇在人物
对话和叙述过程中,通俗而不庸俗,口语化而又
有艺术感染力,









五、山药蛋派 (山药蛋是山西对于马铃薯的俗称)
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还包括马烽、西戎、
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生活在山西农村的作家。
在 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作品
以当地的农村生活为创作的主要内容,具有新鲜
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
郁的乡土气息,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是一个
具有突出地域特点的创作流派,史称 ? 山药蛋派 ?
或 ? 山西派 ?, ? 火花派 ? 。
(注:, 火花, 是五十至六十年代山西的文艺刊
物。)
第三节 孙犁等小说
? 孙犁及其, 荷花淀,
一、孙犁概述
孙犁长期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从 1930年起开始发表
小说、散文作品,到 1949年创作了三十多篇小说,结集
出版, 荷花淀,,芦花荡,,嘱咐, 和, 采蒲台, 等。
作品数量不算多,但风格独特,在文体上久负盛名。
第三节 孙犁等小说
二、孙犁小说的创作风格
1、作品从所熟悉、所感动的生活出发,真实地反映了冀
中、冀西和雁北一带人民的生活斗争和精神风貌,现实
性、客观性和时代性鲜明,现实主义精神品格突出。
2、善于从日常的生活现象中透视和捕捉新生活的美质,
把平凡和伟大、真实与典型、个别与一般有机地统一起
来,把写实与抒情、单纯与丰富、朴素与绚丽完美地融
为一体,写出真善美的极致。
其小说虽然高扬着现实主义的旗臶,但却洋溢着浪漫
主义的诗情画意。
第三节 孙犁等小说
三,代表作, 荷花淀,
标志着孙犁短篇小说创作的成熟。 1945年 5月 15日, 解
放日报, 副刊发表。
四、孙犁小说特点
1、通过日常生活画面显示时代风貌。侧重于从人的心灵、
情感和生活诗意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优美。
2、善于以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尤其是在小说中塑造了
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3、写实和抒情的完美结合。孙犁常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
表现场景氛围,寄寓自己的深厚情思。
第三节 孙犁等小说
?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一、成书
是丁玲在解放区深入农村生活后,以反映土改为内容创
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1948年 9月初版,1952年获苏联斯大
林文学二等奖。
二、文本内容
通过对华北桑干河畔暖水屯土改运动曲折过程的描写,
真实而深刻地映现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的
生活图画。作品的内容丰富,但始终围绕着农民推翻封
建土地制度而获得解放这一中心。
第三节 孙犁等小说
三、主要人物
狡猾阴险的 地主钱文贵 。暖水屯的第一个 共产党员张裕
民 。受地主剥削的 长工程仁 。
四、小说特点
1、围绕主要矛盾和主要线索,小说设臵了多种矛盾和多
个人物,出场的人物有四十多个。主要人物有张裕民、
程仁、钱文贵等。
2、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刻画有相当的层次,写出了农村
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多层次性。显示出了小
说的现实主义水平。
第三节 孙犁等小说
? 周立波, 暴风骤雨,
1948年创作,分为两部。 1952年获斯大林文学三等奖。
是反映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又一部力作。它通过展现
位于松花江畔的山村元茂屯土改斗争的整个过程,反映
了中国农村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
一、基本主题:土地改革不仅推翻了地主封建统治,而
且更重要的是有力地启发和提高了农村各阶层农民的阶
级觉悟。
第三节 孙犁等小说
二,,暴风骤雨, 人物
主要人物:贫苦农民赵玉林、郭全海。凶恶地主韩老六。
次要人物:白玉山、白大嫂、李常有、老田头等人。
三,,暴风骤雨, 特点:
在叙述上吸纳传统小说和民间艺术的特点,在语言上运
用东北农民的口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重现真实生动
的生活场景。长于描绘日常生活,突出了浓郁的地方色
彩和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