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有害生物生物控制
梁光红
林学院 森林保护学科
主要内容
? 概论
? 生物防治
? 害虫防治历史及现状
? 理论基础
? 天敌昆虫的应用
?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
? 杂草生物防治
? 专题讨论( 每人一次 )
第 1章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概论
? 一、狭窄定义 (早期)( Debach,60年代)
? 应用寄生物、捕食者、病原物使另外一种生物的平均密度维
持在它们不存在时的 较低的水平 。
? 二,经济学观点 —— 生态学观点 ( Huffaker,70年
代)
? 应用生物有机体或者其自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的科学。
? 三,当前对生防的定义
? 应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使有害生物 种群 减少到 经济阈值 。
?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寄主专一性强的天敌 (natural enemy)将有
害的病、虫、草控制在经济、生态或美学可以容许的水平之
下。
第一节 生物防治概论
生物防治作用物的来源
? 生物防治所利用的天敌也称生防作用物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是指捕食性和寄生性节肢动物、病
原线虫、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广泛存在
于多样化的自然界和农田生态系统中。
? 天敌
– 病原生物
? 病毒 昆虫病毒多为核多角体病毒
? 立克次体
? 细菌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enis (BT)
? 真菌 白僵菌、绿僵菌
? 原生动物 微孢子虫
? 线虫
生物防治作用物的来源
– 天敌昆虫
? 捕食性天敌 分属于 18个目、近 200个科内。
? 寄生性天敌 单寄生、多寄生、重寄生
? 天敌种群对害虫的跟随现象
? 应用:引进、扩繁和保护
– 其它捕食动物
? 蜘蛛、青蛙,鸟类,鱼类、兽类
生物防治的类型
? (1)本地天敌的助增释放 (augmentation),
即利用本地天敌防治有害生物;
? (2)从原产地引进天敌防治外来有害生
物;
? (3)天敌的淹没释放 (inundation),指田
间大规模施用生物农药或大量释放工厂
化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 很多危险性害虫、病菌或杂草往往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巨
大威胁,而利用这些有害生物的天敌控制其危害,往往可以
达到持续、高效、对环境安全的防治效果。因而生物防治和
生物多样性是密切相关。
? ( 1)多样化的自然界和森林生物群落为生物防治
提供了必须的天敌来源;
? ( 2)生物防治的实施结果又保护了自然界和森林
中物种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 因而研究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 (1)自然界和农田生物群落中天敌的多样性;
? (2)生物防治对于控制外来种的入侵、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栖境的作用;
? (3)如何健全生物防治法规、加强国际间天敌的交流,使之服务于保护
生物多样性这一全球性的战略任务。
广西地区, 海上森林, 正遭受, 广州小斑螟, 危害
? 自然防治到综合防治
– 公元 304年记载广东用 黄猄蚁 防柑橘害虫。
– 至 19世纪初,防治的 5个主要措施 如生物、机械和物理、农
业、化学和遗传等 已基本形成 。
? 片面依赖化学防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一系列有机氯杀虫剂( 1939年滴滴涕),
人们认为只要应用这类杀虫剂,害虫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 长期滥用化学杀虫剂,导致,
? 害虫产生 抗性 Resistance
? 杀伤天敌、次要害虫爆发、引起 再增猖撅 Resurgence
? 污染环境(残留 Residue)
1962,Carson,Silent Spring
害虫防治简史
?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 40~50年代就提出,
? 防治害虫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
? 要注意天敌及其它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 防治要取决于经济阈限
? 要重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协调,不要按死规定的喷药
历施药等。
由于, 药剂万能, 的泛滥而被忽略
– 60年代末至 70年代初,提出 3种新 策略,
①害虫综合管理( IPM);
②全部种群管理( TPM);
③大面积种群管理( APM)
害虫防治简史
全部种群治理
Total Popu1ation Management,TPM
? 真正的害虫(如蚊蝇等)不应与人共存,
应予彻底消灭;
? 杀虫剂是消灭害虫的主要手段,要努力
追求技术上的进步。
? 尽管在短期内需要很大的投入,但从长
远看,收益远大于投入。
害虫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 1966年 FAO及生物防治国际组织
( IOBC)在罗马联合召开的会议正式
提出 IPM概念。定义为,
?害虫综合管理 IPM是一套 害虫管理
系统,它按照害虫的种群动态及与
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 协调地
运用 适宜的技术和方法,把害虫种
群控制在 经济损失水平之下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1975年我国农业部召开了全国植物保护
会议,确定,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为
我国的 植保方针 。
? 并作出如下解释:, 把 防 作为植保工作
的指导思想,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
防治为 基础,因地制宜地合理应用化学、
生物、物理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
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害虫综合治理( IPM)
? 马世骏 ( 1979)对 IPM作如下说明,
– 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 整体观念 出发,
本着, 预防为主, 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
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
运用 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
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
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
加生产的目的。
概念、哲学和方法论,不断发展和丰富。要点,
? 农林多数害虫只有其种群大到足以引起值得重
视的经济损失时才造成损害。不必根本消灭某
种害虫,只要采取相应措施,把害虫种群维持
在或降低到引起经济损失水平之下即可;
? 残留的害虫还可供天敌利用,更有利于生态系
统的自然调节。
? 总之,IPM重视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要求在
不破坏生态系统自然调节机制的前提下治理害
虫,因此,IPM高度重视生态学、昆虫(病理)
学和林学的结合。
害虫综合治理( IPM)
全部种群管理
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
? 彻底 消灭 害虫
? 释放射线不育雄虫,完全消灭加勒比海库拉索
Curacal岛(约 440km2)上的 螺旋蝇 Cochliamyia
hominivoax是 TPM首次成功的事例。
? 意大利 Knippling从简单模型导出有趣结论,
– 化学防治对控制高密度种群最为有效,在低密度情
况下则相反;
– 而不育技术,则以低密度种群下应用最为有效;
– 两者结合可以达到全部种群控制的最佳效果。
IPM和 TPM比较
张宗炳( 1988)
IPM TPM
针对 农林 害虫,因目前尚无可行
的消灭措施
针对 卫生 害虫
反对单纯依赖杀虫剂,考虑尽量
避免使用
主张将杀虫剂作为消灭害虫的一
种主要手段,因不育释放技
术一般必须有化学防治配合
先行压低虫口
强调自然控制,生物防治则是助
增自然控制
不反对生物防治,却持怀疑态度
多考虑短期收益 注重长期效益
着重于生态学原则 注重消灭技术
害虫防治可分为 3个阶段,
? 低级阶段, 是局部种群管理 IPM,以取得小面
积上减轻受害程度为目的;
? 过渡阶段, 是 APM,是 IPM和 TPM的结合,目
标是控制大面积内的害虫种群,使之在一个较
长时期内保持在经济阈值之下,并尽可能设法
使之继续降低。在技术措施上采用所有的防治方法,特别是 TPM的方法,理论上采用 IPM理
论的生态系统和经济阈值的概念,但在经济上
着重长期效益,面向整个社会;
? 高级阶段,是 TPM,其目标是害虫种群 灭绝,
可取得长远的效果。
大面积种群管理
Area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APM
第二节 生物防治研究的范围、对象
? 一、研究生物及其产物
? 1、研究生物的天敌
? 寄生性天敌:寄生性昆虫约 20-30万种(假如昆虫有
100万种),12个目昆虫有寄生性昆虫,最多的是膜
翅目。
? 捕食性天敌:约 25-30万种,研究水平、范围不及寄生
性天敌。如步甲、虎甲、食蚜蝇、草蛉等。约 10个目。
此外,捕食性螨类、蜱螨、蜘蛛等(约 1万种)。
? 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
? 脊椎动物:禽类、哺乳类、鱼类、蛙类
? 杂草生防:主要用种群结构、种群压制。国内不多。
二、生物的代谢产物
? 激素, 信息素 性外激素
内激素 脱皮激素、生长调节激素、几丁质素
? 昆虫不育技术,SIT ( Sterile Insect Technology)
? ( 1)辐射不育,钴 60,破坏雄性生殖系细胞,但虫体不死,
促使虫体更活跃,交配竞争力更强。例美国牛皮蝇的 SIT。
原理:掌握一定剂量,只破坏生殖系统。
? ( 2)化学不育:大多用在雌性,如噻地哌,
? ( 3)遗传不育:杂交原理、培养单倍体个体(夜蛾类),昆
虫育种技术
三、杂草生物防治
利用植食性昆虫,如紫茎泽兰( 1/16)( 食蝇,泽兰尾孢菌 )、水葫芦
( 水葫芦象甲 )、蓼科杂草( 褐背小萤叶甲 )
水葫芦
2004年 5月福建古田水口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 三个问题,
? 生物防治是现代林业的要求
? 森保防治存在的最大问题
? 当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
? 现代农业的要求
? 1、生物防治是防止目前农药污染的重要措施
? ( 1)空气污染
? ( 2)水体污染
? ( 3)生态平衡被破坏
? ( 4)农药污染造成食品污染
? 2、化学农药对人体的影响
? 3、采取非化学的措施是当前森保学科的需要,也适合现
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
? 一、与生物防治有关的生态因子
? 1、温度 生长发育与生存(有效积温、总积温) ;高温;低温;温度对昆虫繁
殖有影响。
? 2、湿度 水分(昆虫体内含水 45-92%) — 吸引与排泄;湿度 — 影响生长、发育、
繁殖;降雨 — 影响生长、发育、繁殖、冲刷、粘着
? 3、光照 不是生存条件,但与趋性、活动行为、生活方式直或间接关系
此外还有光照周期与昆虫生活有关。
? 4、营养
? 5、土壤 (温度、水分、空气、理化性状)
? 二、天敌的种群和群落
? 1、种群 定义和特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型)、种间关系(种间竞争和种内
竞争)、种群增长、生命表、生态对策
? 2、群落 定义和特征
? ( 1)群落是动态的
? ( 2)衡量标准:丰富度、均匀度
? ( 3)群落的类型即群落之间的关系
? ( 4)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生物
防治
的原
理和
方法
增加自然界
天敌数量
改变本地昆
虫种群结构
创造天敌的野
外繁殖条件
人工大量繁殖
天敌
从国外引进
从国内移植
直接保护天敌
增加自然界天敌食料
应用林业技术增加天
敌数量和增强效能
配合其他 IPM法增加
天敌数量和增强效能
天敌昆虫
昆虫病原微生物
昆虫不育技术,SIT
化学不育
射线处理不育
遗传不育
第五节 生物防治的评价
? 一、比率依存的理论
? 1、比率依存:生态系统中的种群的密度(害虫、天敌)是相互依存的。
即密度制约关系。
? 2、比率依存是变动的(波动的、非线性关系) —— 自然平衡,即时间上
是稳定的、数量上是要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内的平衡。
? 生物潜能:包括生殖潜能和生活潜能。
? 二、生物防治对群落稳定性的评价 —— 种群的稳定性、均匀性
? 在不同密度条件(低、中、高)怎样选择和利用天敌?
? 三、优良天敌的评价标准
? 1、天敌的食性
? 2、生活史的同步性
? 3、生殖潜能较大
? 4、搜索能力强的天敌
? 5、针对害虫未成熟种群的天敌为优势天敌
? 6、天敌的食量少、中间寄主多
四、类别评价
? 1、短暂、长效性的生物防治
? 短暂性:人工大量繁殖,淹没式的释放天敌
? 长效性:除淹没式释放还有多种释放方式,长期释放,考虑延续性的
问题。
? 2、本地天敌与外地天敌的评价 (引进移植,保护本地)
? 一般来讲,保护本地天敌,适当引进移植天敌。
? 对外来害虫来说,引进移植天敌。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 一、保护利用本地天敌
? (一)直接保护天敌:人工挂放巢箱,禁止捕捉天敌
? (二)应用农业技术增加天敌数量,
? (三)增加天敌的食料:补充营养
? (四)配合其它防治方法增加天敌数量:合理施用农药
? 二、输引外地天敌 —— 改变当地昆虫群落的结构
? 从国外引进天敌,近 80多年以来国外生防重点是引进害虫天敌的试验研究
方面。
? 成功率偏低:美国 390/95,24.36%;夏威夷 300/80,26.66%;斐济 50%;
加拿大 21.15%。
? 原因:引种盲目性 —— 天敌昆虫的生态要求、对其所在地和引进地之间生态
环境的差异性了解不够;此外,引进天敌昆虫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尚
有很多争论。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 一、定义
? 既要考虑保护作物不爱虫害损失,又要考虑不大量杀伤天敌以
达到保护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目的。
? (一)准确掌握虫情,寻求每种害虫科学的经济允许水平;
? (二)逐田了解虫情,以便只在局部施药或进行挑治,避免同期全面
施药;
? (三)合理选用农药品种、剂型、用量和施用次数等,选用对害虫高
效对天敌低毒的品种和剂型,控制农药用量、次数和作用范围;
? (四)施药方法合理:内吸性、残效期短,如敌百虫、乐果等。
? 杀虫剂用于种子处理、土壤灌注、植株涂扎、毒饵等,对天敌
影响可减轻或避免,泼浇或喷雾则杀伤力大。
? 总之,避免在大量施放天敌时期前后施药,选择天敌昆虫抗药
性强的虫期施药,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害虫越冬场所、
隐藏场所或补充营养场所施药,适当降低用药浓度。所谓化学
防治和生物防治相协调作用。
引进天敌昆虫的理论争论(一)
? 1、天敌引种在岛屿上比在大陆上易成功,Sweetman(1936)分析了
26次成功例子,其中有 21次在岛屿上。但 DeBach(1964)分析了解 113次
( 55%)发生在大陆上,认为是由于地处大陆生态岛屿状态。
? 2、热带地区比温带地区易获成功。 热带植物区系丰富,昆虫终年繁
殖,不经种群调落季节。但 DeBach反对这一观念。 现代生物地理学解释并
评价天敌的作用。
? 3、静止的害虫比活动的害虫易被控制。 Sweetman和 DeBach都同
意该观点。但更多生物学家认为生防成功取决于更多的因素。
? 4、寄生性天敌比捕食天敌更易成功。 DeBach说寄生性天敌的控制
作用约为捕食天敌的 4倍。专一性 +复合性
? 5、多年生植物害虫比大田作物害虫易于控制。果园、森林和
观赏树木( 33%) —— 大田作物( 5%)
引进天敌昆虫的理论争论(二)
? 6、单种引进和复合引种,哪一类方式比较理想?
? Turnell和 Chant( 1961)主张单种引进并反对多种天敌复合引进,认为单种
便于测定效果,而复合种会引起天敌昆虫的种间竞争; Doutt和 DeBach
(1964)支持 Smith 的观点,认为昆虫学家输引某种害虫的全部有效天敌的方
针是正确的。
? 7、外来种害虫是否比本地种害虫更易被天敌所控制?
? Van den Bosch(1968)认为外来种害虫较易受生防的抑制而获得成功;
Turnbull认为本地种害虫与天敌昆虫的群落近乎饱和,因此引进天敌容易遭致
失败。
? 8、应该采用 r选择天敌还是采用 K选择天敌?
? r选择:生殖力较高,扩散力较强,世代期短,食性较广泛; K选择则相反。
? 农业区:环境混乱,应当采用 r选择天敌。
? 9、引进天敌施放后要经多久才发生效果?
? 一般认为在寄主经过三个世代以内就可决定是否生效,或在施放后 3年内能否
定居下来,就可判断它是否有效。但澳洲瓢虫则很快,红圆蚧小蜂则 10年。
天敌引进注意事项
? 找出一种值得引进的天敌,要耗费较大的人
力和经费;
? 引进天敌的成功百分率不高(只有 10%)左
右;
? 引进天敌由于自然竞争,往往引起本地天敌
质量降低;
? 引进的天敌可能成为某种放养的益虫的天敌,
有碍益虫的生产。
三、人工大量繁殖害虫天敌
是否值得人工大量繁殖?
? ( 1)明确该天敌在当地能否适应:即对害虫
有无控制为害能力,能否适应当地生态环境;
? ( 2)明确该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其寄主范围、
生活历期、对湿温条件的要求、繁殖能力等;
? ( 3)明确人工繁殖的条件,尤其是明确中间
寄主的选择、或人工饲料的配制和效能等。
较理想的中间寄主应具备的条件
? ( 1)该寄主是天敌所喜寄生或捕食的;
? ( 2)天敌通过寄主能够顺利完成生长发育;
? ( 3)寄主所含营养物质较为丰富;
? ( 4)寄主较易获得,花费较少;
? ( 5)寄主繁殖量大、世代数多;
? ( 6)易于饲养管理;
? ( 7)易于工厂化生产。
天敌的跟随效应
? 从发生时间来看,天敌侵入农田,是在
害虫建立群落之后;
? 从发生数量来看,在天敌与害虫发生联
系的初期,天敌的种群数量很少,随害
虫种群数量的逐渐增加,天敌增长的速
度加快,害虫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
天敌种群随之也下降。
第一部分 寄生性天敌
? 什么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一个时期或终身附着在其他动物
(寄主)的体内或体外,并以摄食寄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
存,具这种习性的昆虫即 Parastite,Wasp,Parasitoid。
? 与脊椎动物的寄生虫区别,
? 个体发育的结果不同;
? 在分类学上地位不同;
? 仅在幼虫期会着于寄主上营寄生生活,成虫期一般独立
? 个体大小与其寄主比较接近。
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的区别,
寄生性 捕食性
食性 1、在 1头寄主上可育 1或多头
2、成虫和幼虫食性不同,幼
虫常肉食性
3、寄主被破坏一般较慢
1、每一捕食虫期发育,需多数猎物
2、成虫和幼虫同为肉食性,甚至同
一猎物。
3、猎物被破坏一般较快
习性 4、与寄主关系, 密切, 。至
少幼虫生长发育阶段在寄主体
内或体外,不离开寄主独立生
活。
5、成虫搜索寄主,主要为了
产卵,一般不杀死寄主。
6、限于一定寄主范围,同时
与寄主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适
应性强。
7、个体一般小于寄主
8、幼虫期因无需寻找食物,
足和腿都退化,形态上变化多
4、与寄主关系不, 密切, 。吃过就
离开,在猎物体外活动。
5、成虫、幼虫搜索寄主为了取食。
6、多为多食性种类,对某一种猎物
的依赖程度低。
7、个体一般大于猎物
8、除捕捉及取食的特殊需要,形态
上其他变化较少。
寄生性天敌的类型
? 单期寄生,只寄生在其寄主的某一虫期并能完成发育。
? 1、卵寄生,
? 2、幼虫寄生,
? 3、蛹寄生,
? 4、成虫寄生,
? 跨期寄生,寄生昆虫需经过寄主的两个或三个虫期,
才能完成发育。
? 1、卵 -幼虫寄生,Biosteres arisanus
? 2、卵 -幼虫 -蛹寄生,
? 3、幼虫 -蛹寄生,Psyttalia incisi,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
? 4、蛹 -成虫寄生,东方实蝇蛹俑小蜂
寄生现象
? 寄生部位,
? 1、外寄生,
? 2、内寄生,
? 根据寄主身上寄生昆虫的种类,
? 1、独寄生,
? 2、共寄生,
第一部分 寄生性天敌
? 估计膜翅目占 100万种昆虫的 24%,寄生蜂占其中 10%。多数为细腰亚
目(个体大、飞行力强,多寄生鳞翅目,极少数寄生昆虫纲以外的蜘
蛛),广腰亚目中的有树蜂(自然保护用)。
? 姬蜂科, 5万种左右,定名的只有 8000种(全球)。阴湿高海拔地区生
长,果园、森林中较多。人工繁殖大量应用的少,单主寄生,故应用少。
? 茧蜂科, 4万种,定名的有 1万种(全球),实际应用最多。美国有
2000种定名;中国有 2200种( 1000种为世界新种)。个体小,适用人
工繁殖;寡主寄主,故培养时可以用替代寄主,种群比较稳定。目前多
集中寄生在鳞翅目上,双、膜翅目也有。且有 80种寄生蜂应用成功,有
51种为茧蜂。
? 小蜂科,种类数未知。约 1万种。但研究较少,分类系统还未定。寄生
12个目,昆虫纲外有蜘蛛纲可被寄生。单期寄生,多胚生殖,寄生卵。
有不少种类为重寄生。
? 细蜂科,也称卵蜂科。多寄生卵,少数寄生幼虫。个体很小,多为单主
寄主。中国 3科 5种,多数集中在缘腹细蜂,多寄生卵,无重寄生,应用
不多,多用来保护。
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成效
? 天敌昆虫是一类寄生或捕食其它昆虫的昆虫它们长期在农田、
林区和牧场中控制着害虫的发展和蔓延。利用天敌昆虫防治
害虫是一项特殊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
平衡,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从国外引进的防治 苹果绵蚜虫 的 日光蜂,防治 吹绵蚧 的 澳洲
瓢虫, 孟氏隐唇瓢虫,防治 温室白粉虱 的 丽蚜小蜂,防治 李
始叶螨 的 西方盲走螨,防治 二斑叶螨 的 智利小植绥螨,防治
松突圆蚧 的 花角蚜小蜂,防治 天牛 的 管氏肿腿蜂 和 川硬皮肿
腿蜂 等。
? 7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地人 工 大量饲养 赤眼蜂, 平腹小 蜂,
草蛉, 七星瓢虫, 丽蚜小蜂, 食蚜瘿蚊, 小花蝽, 智利小植
绥螨, 西方盲走螨, 侧沟茧蜂 等捕食或寄生性天敌昆虫。也
已有许多研究工作的基础,但目前真正投入大规模生产的仅
赤眼蜂、平腹小蜂。
寄生蜂类天敌(仅枣类)主要有哪几种?
关于寄生蜂类天敌,目前已掌握的有以下几类,
? (1)姬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 枣尺蠖轭姬蜂, 刺蛾紫姬蜂, 紫瘦
姬蜂 和 蓑蛾瘤姬蜂
? (2)茧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 天牛寄蜂, 桃小甲腹寄蜂
? (3)金小蜂科寄生蜂类有 龟蜡蚧长盾金小蜂, 凤蝶金小蜂 等。
? (4)纹翅卵蜂(赤眼蜂)科寄生蜂类有 拟澳洲赤眼蜂, 松毛虫
赤眼蜂
? (5)旋小蜂科的麻皮椿卵 平腹小蜂
? (6)土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 白毛长服土蜂, 金毛长服土蜂, 大
斑土蜂
? (7)青蜂科的 上海青蜂 等。
几种寄生蜂的应用
? 赤眼蜂可寄生于二百多种昆虫卵内,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平
腹小蜂可寄生于荔枝蝽蟓卵中,他们都是消灭害虫于卵期的寄
生蜂,其防治效果都很理想。用昆虫寄主卵繁殖赤眼蜂或平腹
小蜂,往往受寄主卵供应期和供应量所限而影响防治效果。用
人造假卵 (人工卵 )代替自然卵繁殖赤眼蜂和平腹小蜂,是近年
来国内外昆虫学者研究主攻项目之一。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984年已成功地用人工卵繁
殖螟黄赤眼蜂和平腹小蜂防治甘蔗螟虫和荔枝蝽蟓。但由于手
? 广东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广州市华成工贸实业公司合作,经八年
努力,于 1993年研制成功机电一体化微电脑自动控制生产人工
寄主卵卡样机 —— GD-5型寄生蜂人工寄主卵卡机。
赤眼蜂和平腹小蜂
(一 )赤眼蜂
? 赤眼蜂在昆虫卵上产卵
? 赤眼蜂的身体很小,还不足 1厘
米长。它虽然不能捕食其他昆
虫,却是玉米螟、棉铃虫、松
毛虫等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
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
日前,3000万头赤眼蜂和 10万头肿腿蜂被
投放在北戴河联峰山麓,这是秦皇岛市北
戴河区又一次实施大规模的生态防治森林
病虫害活动。
(二 )平腹小蜂
柞蚕雌茧是繁殖平腹小蜂、白蛾周氏啮小
蜂、赤眼蜂的最佳中间寄主。
应用荔枝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防
治荔蝽是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每年春季荔蝽产卵初期开始放蜂,以后每隔 10天放 1
批,共放 3批。每次放蜂量视害虫密度而定:每株树
有荔蝽 100头左右的,可放蜂 500头;如果虫口密度
过高,则应先用敌百虫液喷射,压低虫口密度后,
隔 7天再行放蜂。放蜂时间要避开低温和雨天,并设
法预防蚂蚁取食蜂箔。
(三 )肿腿蜂
DB14/T100-2003,管氏肿腿蜂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 山西省林业厅
http://www.sxforest.gov.cn/login/news4.jsp?news_id=208&function_i
d=000010&function_id1=001005
室内饲养的管氏肿腿蜂,可直接用
于林木病虫害防治
松褐天牛、双条杉天牛等
(四 )白蛾周氏啮小蜂
? 美国白蛾是林业生产的最重要检疫害虫,
美国白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昆虫,它专门
取食植物叶片,食性很杂,能危害包括农作
物、果树、林木、花卉、蔬菜等在内的 300
多种植物。美国白蛾在我国是 1979年首次在
辽宁省丹东发现,随后又相继在山东、陕西、
河北、上海等地发现。
? 20年来,美国白蛾给这些地区造成及其严重
的危害,成灾时几乎所有的树木叶子都被吃
光。虽然我国植保科技人员采用了多种控制
措施,但美国白蛾危害林区的面积仍日益扩
大。
?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
它是将野生白蛾周氏啮小蜂接种到柞蚕
蛹体内人工培育而成,在美国白蛾五龄
期,释放林间,从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利用它,不仅防治成本低,操作方便,而
且对防止农药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实现
生物防治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
? 为从根本上控制美国白蛾,
科研人员在众多对美国白
蛾的寄生性天敌蜂中,养
殖筛选出一种体长仅1毫
米,寄生能力强,繁殖量
大,喜集群寄生于美国白
蛾蛹并将寄生蛹中的营养
全部吸尽的优质寄生蜂-
- 白蛾周氏啮小蜂,为
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
探索出一种新方法。
周氏啮小蜂 能在瞬间咬破美国白
蛾蛹并将卵寄生其中
切割潜茧蜂 P,incisi 生活史
Egg Stage
Eggs are layed by
the adult into the
larvae of oriental
fruit fly at 25 C,
Larvae Stage
Larvae attack larvae
through feeding in the
body,
Pupae Stage
Larvae form a puparium
that allow the insect to
develop into an adult,
Adult Stage
Parasitoid emerge
from the puparium,
Female is1~2 days
later than male,
2.2.2 东方实蝇蛹俑小蜂 Spalangia endius 生活史
Egg Stage
Eggs are layed by
the adult into the
pupae of oriental
fruit fly at 25 C,
Larvae Stage
Larvae attack pupae
through feeding in the
body,
Pupae Stage
Larvae form a puparium
that allow the insect to
develop into an adult,
Adult Stage
Parasitoid emerge
from the puparium,
Female is1~2 days
later than male,
梁光红
林学院 森林保护学科
主要内容
? 概论
? 生物防治
? 害虫防治历史及现状
? 理论基础
? 天敌昆虫的应用
?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
? 杂草生物防治
? 专题讨论( 每人一次 )
第 1章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概论
? 一、狭窄定义 (早期)( Debach,60年代)
? 应用寄生物、捕食者、病原物使另外一种生物的平均密度维
持在它们不存在时的 较低的水平 。
? 二,经济学观点 —— 生态学观点 ( Huffaker,70年
代)
? 应用生物有机体或者其自然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的科学。
? 三,当前对生防的定义
? 应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使有害生物 种群 减少到 经济阈值 。
?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寄主专一性强的天敌 (natural enemy)将有
害的病、虫、草控制在经济、生态或美学可以容许的水平之
下。
第一节 生物防治概论
生物防治作用物的来源
? 生物防治所利用的天敌也称生防作用物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是指捕食性和寄生性节肢动物、病
原线虫、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广泛存在
于多样化的自然界和农田生态系统中。
? 天敌
– 病原生物
? 病毒 昆虫病毒多为核多角体病毒
? 立克次体
? 细菌 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enis (BT)
? 真菌 白僵菌、绿僵菌
? 原生动物 微孢子虫
? 线虫
生物防治作用物的来源
– 天敌昆虫
? 捕食性天敌 分属于 18个目、近 200个科内。
? 寄生性天敌 单寄生、多寄生、重寄生
? 天敌种群对害虫的跟随现象
? 应用:引进、扩繁和保护
– 其它捕食动物
? 蜘蛛、青蛙,鸟类,鱼类、兽类
生物防治的类型
? (1)本地天敌的助增释放 (augmentation),
即利用本地天敌防治有害生物;
? (2)从原产地引进天敌防治外来有害生
物;
? (3)天敌的淹没释放 (inundation),指田
间大规模施用生物农药或大量释放工厂
化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 很多危险性害虫、病菌或杂草往往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巨
大威胁,而利用这些有害生物的天敌控制其危害,往往可以
达到持续、高效、对环境安全的防治效果。因而生物防治和
生物多样性是密切相关。
? ( 1)多样化的自然界和森林生物群落为生物防治
提供了必须的天敌来源;
? ( 2)生物防治的实施结果又保护了自然界和森林
中物种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 因而研究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 (1)自然界和农田生物群落中天敌的多样性;
? (2)生物防治对于控制外来种的入侵、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栖境的作用;
? (3)如何健全生物防治法规、加强国际间天敌的交流,使之服务于保护
生物多样性这一全球性的战略任务。
广西地区, 海上森林, 正遭受, 广州小斑螟, 危害
? 自然防治到综合防治
– 公元 304年记载广东用 黄猄蚁 防柑橘害虫。
– 至 19世纪初,防治的 5个主要措施 如生物、机械和物理、农
业、化学和遗传等 已基本形成 。
? 片面依赖化学防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一系列有机氯杀虫剂( 1939年滴滴涕),
人们认为只要应用这类杀虫剂,害虫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 长期滥用化学杀虫剂,导致,
? 害虫产生 抗性 Resistance
? 杀伤天敌、次要害虫爆发、引起 再增猖撅 Resurgence
? 污染环境(残留 Residue)
1962,Carson,Silent Spring
害虫防治简史
?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 40~50年代就提出,
? 防治害虫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
? 要注意天敌及其它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 防治要取决于经济阈限
? 要重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协调,不要按死规定的喷药
历施药等。
由于, 药剂万能, 的泛滥而被忽略
– 60年代末至 70年代初,提出 3种新 策略,
①害虫综合管理( IPM);
②全部种群管理( TPM);
③大面积种群管理( APM)
害虫防治简史
全部种群治理
Total Popu1ation Management,TPM
? 真正的害虫(如蚊蝇等)不应与人共存,
应予彻底消灭;
? 杀虫剂是消灭害虫的主要手段,要努力
追求技术上的进步。
? 尽管在短期内需要很大的投入,但从长
远看,收益远大于投入。
害虫综合治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 1966年 FAO及生物防治国际组织
( IOBC)在罗马联合召开的会议正式
提出 IPM概念。定义为,
?害虫综合管理 IPM是一套 害虫管理
系统,它按照害虫的种群动态及与
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 协调地
运用 适宜的技术和方法,把害虫种
群控制在 经济损失水平之下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1975年我国农业部召开了全国植物保护
会议,确定,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为
我国的 植保方针 。
? 并作出如下解释:, 把 防 作为植保工作
的指导思想,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
防治为 基础,因地制宜地合理应用化学、
生物、物理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
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害虫综合治理( IPM)
? 马世骏 ( 1979)对 IPM作如下说明,
– 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 整体观念 出发,
本着, 预防为主, 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
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
运用 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
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
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
加生产的目的。
概念、哲学和方法论,不断发展和丰富。要点,
? 农林多数害虫只有其种群大到足以引起值得重
视的经济损失时才造成损害。不必根本消灭某
种害虫,只要采取相应措施,把害虫种群维持
在或降低到引起经济损失水平之下即可;
? 残留的害虫还可供天敌利用,更有利于生态系
统的自然调节。
? 总之,IPM重视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要求在
不破坏生态系统自然调节机制的前提下治理害
虫,因此,IPM高度重视生态学、昆虫(病理)
学和林学的结合。
害虫综合治理( IPM)
全部种群管理
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
? 彻底 消灭 害虫
? 释放射线不育雄虫,完全消灭加勒比海库拉索
Curacal岛(约 440km2)上的 螺旋蝇 Cochliamyia
hominivoax是 TPM首次成功的事例。
? 意大利 Knippling从简单模型导出有趣结论,
– 化学防治对控制高密度种群最为有效,在低密度情
况下则相反;
– 而不育技术,则以低密度种群下应用最为有效;
– 两者结合可以达到全部种群控制的最佳效果。
IPM和 TPM比较
张宗炳( 1988)
IPM TPM
针对 农林 害虫,因目前尚无可行
的消灭措施
针对 卫生 害虫
反对单纯依赖杀虫剂,考虑尽量
避免使用
主张将杀虫剂作为消灭害虫的一
种主要手段,因不育释放技
术一般必须有化学防治配合
先行压低虫口
强调自然控制,生物防治则是助
增自然控制
不反对生物防治,却持怀疑态度
多考虑短期收益 注重长期效益
着重于生态学原则 注重消灭技术
害虫防治可分为 3个阶段,
? 低级阶段, 是局部种群管理 IPM,以取得小面
积上减轻受害程度为目的;
? 过渡阶段, 是 APM,是 IPM和 TPM的结合,目
标是控制大面积内的害虫种群,使之在一个较
长时期内保持在经济阈值之下,并尽可能设法
使之继续降低。在技术措施上采用所有的防治方法,特别是 TPM的方法,理论上采用 IPM理
论的生态系统和经济阈值的概念,但在经济上
着重长期效益,面向整个社会;
? 高级阶段,是 TPM,其目标是害虫种群 灭绝,
可取得长远的效果。
大面积种群管理
Area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APM
第二节 生物防治研究的范围、对象
? 一、研究生物及其产物
? 1、研究生物的天敌
? 寄生性天敌:寄生性昆虫约 20-30万种(假如昆虫有
100万种),12个目昆虫有寄生性昆虫,最多的是膜
翅目。
? 捕食性天敌:约 25-30万种,研究水平、范围不及寄生
性天敌。如步甲、虎甲、食蚜蝇、草蛉等。约 10个目。
此外,捕食性螨类、蜱螨、蜘蛛等(约 1万种)。
? 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
? 脊椎动物:禽类、哺乳类、鱼类、蛙类
? 杂草生防:主要用种群结构、种群压制。国内不多。
二、生物的代谢产物
? 激素, 信息素 性外激素
内激素 脱皮激素、生长调节激素、几丁质素
? 昆虫不育技术,SIT ( Sterile Insect Technology)
? ( 1)辐射不育,钴 60,破坏雄性生殖系细胞,但虫体不死,
促使虫体更活跃,交配竞争力更强。例美国牛皮蝇的 SIT。
原理:掌握一定剂量,只破坏生殖系统。
? ( 2)化学不育:大多用在雌性,如噻地哌,
? ( 3)遗传不育:杂交原理、培养单倍体个体(夜蛾类),昆
虫育种技术
三、杂草生物防治
利用植食性昆虫,如紫茎泽兰( 1/16)( 食蝇,泽兰尾孢菌 )、水葫芦
( 水葫芦象甲 )、蓼科杂草( 褐背小萤叶甲 )
水葫芦
2004年 5月福建古田水口
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 三个问题,
? 生物防治是现代林业的要求
? 森保防治存在的最大问题
? 当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要求
? 现代农业的要求
? 1、生物防治是防止目前农药污染的重要措施
? ( 1)空气污染
? ( 2)水体污染
? ( 3)生态平衡被破坏
? ( 4)农药污染造成食品污染
? 2、化学农药对人体的影响
? 3、采取非化学的措施是当前森保学科的需要,也适合现
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
? 一、与生物防治有关的生态因子
? 1、温度 生长发育与生存(有效积温、总积温) ;高温;低温;温度对昆虫繁
殖有影响。
? 2、湿度 水分(昆虫体内含水 45-92%) — 吸引与排泄;湿度 — 影响生长、发育、
繁殖;降雨 — 影响生长、发育、繁殖、冲刷、粘着
? 3、光照 不是生存条件,但与趋性、活动行为、生活方式直或间接关系
此外还有光照周期与昆虫生活有关。
? 4、营养
? 5、土壤 (温度、水分、空气、理化性状)
? 二、天敌的种群和群落
? 1、种群 定义和特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型)、种间关系(种间竞争和种内
竞争)、种群增长、生命表、生态对策
? 2、群落 定义和特征
? ( 1)群落是动态的
? ( 2)衡量标准:丰富度、均匀度
? ( 3)群落的类型即群落之间的关系
? ( 4)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生物
防治
的原
理和
方法
增加自然界
天敌数量
改变本地昆
虫种群结构
创造天敌的野
外繁殖条件
人工大量繁殖
天敌
从国外引进
从国内移植
直接保护天敌
增加自然界天敌食料
应用林业技术增加天
敌数量和增强效能
配合其他 IPM法增加
天敌数量和增强效能
天敌昆虫
昆虫病原微生物
昆虫不育技术,SIT
化学不育
射线处理不育
遗传不育
第五节 生物防治的评价
? 一、比率依存的理论
? 1、比率依存:生态系统中的种群的密度(害虫、天敌)是相互依存的。
即密度制约关系。
? 2、比率依存是变动的(波动的、非线性关系) —— 自然平衡,即时间上
是稳定的、数量上是要控制在经济阈值允许内的平衡。
? 生物潜能:包括生殖潜能和生活潜能。
? 二、生物防治对群落稳定性的评价 —— 种群的稳定性、均匀性
? 在不同密度条件(低、中、高)怎样选择和利用天敌?
? 三、优良天敌的评价标准
? 1、天敌的食性
? 2、生活史的同步性
? 3、生殖潜能较大
? 4、搜索能力强的天敌
? 5、针对害虫未成熟种群的天敌为优势天敌
? 6、天敌的食量少、中间寄主多
四、类别评价
? 1、短暂、长效性的生物防治
? 短暂性:人工大量繁殖,淹没式的释放天敌
? 长效性:除淹没式释放还有多种释放方式,长期释放,考虑延续性的
问题。
? 2、本地天敌与外地天敌的评价 (引进移植,保护本地)
? 一般来讲,保护本地天敌,适当引进移植天敌。
? 对外来害虫来说,引进移植天敌。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 一、保护利用本地天敌
? (一)直接保护天敌:人工挂放巢箱,禁止捕捉天敌
? (二)应用农业技术增加天敌数量,
? (三)增加天敌的食料:补充营养
? (四)配合其它防治方法增加天敌数量:合理施用农药
? 二、输引外地天敌 —— 改变当地昆虫群落的结构
? 从国外引进天敌,近 80多年以来国外生防重点是引进害虫天敌的试验研究
方面。
? 成功率偏低:美国 390/95,24.36%;夏威夷 300/80,26.66%;斐济 50%;
加拿大 21.15%。
? 原因:引种盲目性 —— 天敌昆虫的生态要求、对其所在地和引进地之间生态
环境的差异性了解不够;此外,引进天敌昆虫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尚
有很多争论。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 一、定义
? 既要考虑保护作物不爱虫害损失,又要考虑不大量杀伤天敌以
达到保护天敌,又不污染环境的目的。
? (一)准确掌握虫情,寻求每种害虫科学的经济允许水平;
? (二)逐田了解虫情,以便只在局部施药或进行挑治,避免同期全面
施药;
? (三)合理选用农药品种、剂型、用量和施用次数等,选用对害虫高
效对天敌低毒的品种和剂型,控制农药用量、次数和作用范围;
? (四)施药方法合理:内吸性、残效期短,如敌百虫、乐果等。
? 杀虫剂用于种子处理、土壤灌注、植株涂扎、毒饵等,对天敌
影响可减轻或避免,泼浇或喷雾则杀伤力大。
? 总之,避免在大量施放天敌时期前后施药,选择天敌昆虫抗药
性强的虫期施药,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害虫越冬场所、
隐藏场所或补充营养场所施药,适当降低用药浓度。所谓化学
防治和生物防治相协调作用。
引进天敌昆虫的理论争论(一)
? 1、天敌引种在岛屿上比在大陆上易成功,Sweetman(1936)分析了
26次成功例子,其中有 21次在岛屿上。但 DeBach(1964)分析了解 113次
( 55%)发生在大陆上,认为是由于地处大陆生态岛屿状态。
? 2、热带地区比温带地区易获成功。 热带植物区系丰富,昆虫终年繁
殖,不经种群调落季节。但 DeBach反对这一观念。 现代生物地理学解释并
评价天敌的作用。
? 3、静止的害虫比活动的害虫易被控制。 Sweetman和 DeBach都同
意该观点。但更多生物学家认为生防成功取决于更多的因素。
? 4、寄生性天敌比捕食天敌更易成功。 DeBach说寄生性天敌的控制
作用约为捕食天敌的 4倍。专一性 +复合性
? 5、多年生植物害虫比大田作物害虫易于控制。果园、森林和
观赏树木( 33%) —— 大田作物( 5%)
引进天敌昆虫的理论争论(二)
? 6、单种引进和复合引种,哪一类方式比较理想?
? Turnell和 Chant( 1961)主张单种引进并反对多种天敌复合引进,认为单种
便于测定效果,而复合种会引起天敌昆虫的种间竞争; Doutt和 DeBach
(1964)支持 Smith 的观点,认为昆虫学家输引某种害虫的全部有效天敌的方
针是正确的。
? 7、外来种害虫是否比本地种害虫更易被天敌所控制?
? Van den Bosch(1968)认为外来种害虫较易受生防的抑制而获得成功;
Turnbull认为本地种害虫与天敌昆虫的群落近乎饱和,因此引进天敌容易遭致
失败。
? 8、应该采用 r选择天敌还是采用 K选择天敌?
? r选择:生殖力较高,扩散力较强,世代期短,食性较广泛; K选择则相反。
? 农业区:环境混乱,应当采用 r选择天敌。
? 9、引进天敌施放后要经多久才发生效果?
? 一般认为在寄主经过三个世代以内就可决定是否生效,或在施放后 3年内能否
定居下来,就可判断它是否有效。但澳洲瓢虫则很快,红圆蚧小蜂则 10年。
天敌引进注意事项
? 找出一种值得引进的天敌,要耗费较大的人
力和经费;
? 引进天敌的成功百分率不高(只有 10%)左
右;
? 引进天敌由于自然竞争,往往引起本地天敌
质量降低;
? 引进的天敌可能成为某种放养的益虫的天敌,
有碍益虫的生产。
三、人工大量繁殖害虫天敌
是否值得人工大量繁殖?
? ( 1)明确该天敌在当地能否适应:即对害虫
有无控制为害能力,能否适应当地生态环境;
? ( 2)明确该天敌的生物学特性:其寄主范围、
生活历期、对湿温条件的要求、繁殖能力等;
? ( 3)明确人工繁殖的条件,尤其是明确中间
寄主的选择、或人工饲料的配制和效能等。
较理想的中间寄主应具备的条件
? ( 1)该寄主是天敌所喜寄生或捕食的;
? ( 2)天敌通过寄主能够顺利完成生长发育;
? ( 3)寄主所含营养物质较为丰富;
? ( 4)寄主较易获得,花费较少;
? ( 5)寄主繁殖量大、世代数多;
? ( 6)易于饲养管理;
? ( 7)易于工厂化生产。
天敌的跟随效应
? 从发生时间来看,天敌侵入农田,是在
害虫建立群落之后;
? 从发生数量来看,在天敌与害虫发生联
系的初期,天敌的种群数量很少,随害
虫种群数量的逐渐增加,天敌增长的速
度加快,害虫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
天敌种群随之也下降。
第一部分 寄生性天敌
? 什么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一个时期或终身附着在其他动物
(寄主)的体内或体外,并以摄食寄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
存,具这种习性的昆虫即 Parastite,Wasp,Parasitoid。
? 与脊椎动物的寄生虫区别,
? 个体发育的结果不同;
? 在分类学上地位不同;
? 仅在幼虫期会着于寄主上营寄生生活,成虫期一般独立
? 个体大小与其寄主比较接近。
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的区别,
寄生性 捕食性
食性 1、在 1头寄主上可育 1或多头
2、成虫和幼虫食性不同,幼
虫常肉食性
3、寄主被破坏一般较慢
1、每一捕食虫期发育,需多数猎物
2、成虫和幼虫同为肉食性,甚至同
一猎物。
3、猎物被破坏一般较快
习性 4、与寄主关系, 密切, 。至
少幼虫生长发育阶段在寄主体
内或体外,不离开寄主独立生
活。
5、成虫搜索寄主,主要为了
产卵,一般不杀死寄主。
6、限于一定寄主范围,同时
与寄主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适
应性强。
7、个体一般小于寄主
8、幼虫期因无需寻找食物,
足和腿都退化,形态上变化多
4、与寄主关系不, 密切, 。吃过就
离开,在猎物体外活动。
5、成虫、幼虫搜索寄主为了取食。
6、多为多食性种类,对某一种猎物
的依赖程度低。
7、个体一般大于猎物
8、除捕捉及取食的特殊需要,形态
上其他变化较少。
寄生性天敌的类型
? 单期寄生,只寄生在其寄主的某一虫期并能完成发育。
? 1、卵寄生,
? 2、幼虫寄生,
? 3、蛹寄生,
? 4、成虫寄生,
? 跨期寄生,寄生昆虫需经过寄主的两个或三个虫期,
才能完成发育。
? 1、卵 -幼虫寄生,Biosteres arisanus
? 2、卵 -幼虫 -蛹寄生,
? 3、幼虫 -蛹寄生,Psyttalia incisi,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
? 4、蛹 -成虫寄生,东方实蝇蛹俑小蜂
寄生现象
? 寄生部位,
? 1、外寄生,
? 2、内寄生,
? 根据寄主身上寄生昆虫的种类,
? 1、独寄生,
? 2、共寄生,
第一部分 寄生性天敌
? 估计膜翅目占 100万种昆虫的 24%,寄生蜂占其中 10%。多数为细腰亚
目(个体大、飞行力强,多寄生鳞翅目,极少数寄生昆虫纲以外的蜘
蛛),广腰亚目中的有树蜂(自然保护用)。
? 姬蜂科, 5万种左右,定名的只有 8000种(全球)。阴湿高海拔地区生
长,果园、森林中较多。人工繁殖大量应用的少,单主寄生,故应用少。
? 茧蜂科, 4万种,定名的有 1万种(全球),实际应用最多。美国有
2000种定名;中国有 2200种( 1000种为世界新种)。个体小,适用人
工繁殖;寡主寄主,故培养时可以用替代寄主,种群比较稳定。目前多
集中寄生在鳞翅目上,双、膜翅目也有。且有 80种寄生蜂应用成功,有
51种为茧蜂。
? 小蜂科,种类数未知。约 1万种。但研究较少,分类系统还未定。寄生
12个目,昆虫纲外有蜘蛛纲可被寄生。单期寄生,多胚生殖,寄生卵。
有不少种类为重寄生。
? 细蜂科,也称卵蜂科。多寄生卵,少数寄生幼虫。个体很小,多为单主
寄主。中国 3科 5种,多数集中在缘腹细蜂,多寄生卵,无重寄生,应用
不多,多用来保护。
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成效
? 天敌昆虫是一类寄生或捕食其它昆虫的昆虫它们长期在农田、
林区和牧场中控制着害虫的发展和蔓延。利用天敌昆虫防治
害虫是一项特殊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
平衡,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从国外引进的防治 苹果绵蚜虫 的 日光蜂,防治 吹绵蚧 的 澳洲
瓢虫, 孟氏隐唇瓢虫,防治 温室白粉虱 的 丽蚜小蜂,防治 李
始叶螨 的 西方盲走螨,防治 二斑叶螨 的 智利小植绥螨,防治
松突圆蚧 的 花角蚜小蜂,防治 天牛 的 管氏肿腿蜂 和 川硬皮肿
腿蜂 等。
? 70年代以来,我国已成功地人 工 大量饲养 赤眼蜂, 平腹小 蜂,
草蛉, 七星瓢虫, 丽蚜小蜂, 食蚜瘿蚊, 小花蝽, 智利小植
绥螨, 西方盲走螨, 侧沟茧蜂 等捕食或寄生性天敌昆虫。也
已有许多研究工作的基础,但目前真正投入大规模生产的仅
赤眼蜂、平腹小蜂。
寄生蜂类天敌(仅枣类)主要有哪几种?
关于寄生蜂类天敌,目前已掌握的有以下几类,
? (1)姬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 枣尺蠖轭姬蜂, 刺蛾紫姬蜂, 紫瘦
姬蜂 和 蓑蛾瘤姬蜂
? (2)茧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 天牛寄蜂, 桃小甲腹寄蜂
? (3)金小蜂科寄生蜂类有 龟蜡蚧长盾金小蜂, 凤蝶金小蜂 等。
? (4)纹翅卵蜂(赤眼蜂)科寄生蜂类有 拟澳洲赤眼蜂, 松毛虫
赤眼蜂
? (5)旋小蜂科的麻皮椿卵 平腹小蜂
? (6)土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 白毛长服土蜂, 金毛长服土蜂, 大
斑土蜂
? (7)青蜂科的 上海青蜂 等。
几种寄生蜂的应用
? 赤眼蜂可寄生于二百多种昆虫卵内,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平
腹小蜂可寄生于荔枝蝽蟓卵中,他们都是消灭害虫于卵期的寄
生蜂,其防治效果都很理想。用昆虫寄主卵繁殖赤眼蜂或平腹
小蜂,往往受寄主卵供应期和供应量所限而影响防治效果。用
人造假卵 (人工卵 )代替自然卵繁殖赤眼蜂和平腹小蜂,是近年
来国内外昆虫学者研究主攻项目之一。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984年已成功地用人工卵繁
殖螟黄赤眼蜂和平腹小蜂防治甘蔗螟虫和荔枝蝽蟓。但由于手
? 广东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广州市华成工贸实业公司合作,经八年
努力,于 1993年研制成功机电一体化微电脑自动控制生产人工
寄主卵卡样机 —— GD-5型寄生蜂人工寄主卵卡机。
赤眼蜂和平腹小蜂
(一 )赤眼蜂
? 赤眼蜂在昆虫卵上产卵
? 赤眼蜂的身体很小,还不足 1厘
米长。它虽然不能捕食其他昆
虫,却是玉米螟、棉铃虫、松
毛虫等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
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
日前,3000万头赤眼蜂和 10万头肿腿蜂被
投放在北戴河联峰山麓,这是秦皇岛市北
戴河区又一次实施大规模的生态防治森林
病虫害活动。
(二 )平腹小蜂
柞蚕雌茧是繁殖平腹小蜂、白蛾周氏啮小
蜂、赤眼蜂的最佳中间寄主。
应用荔枝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防
治荔蝽是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每年春季荔蝽产卵初期开始放蜂,以后每隔 10天放 1
批,共放 3批。每次放蜂量视害虫密度而定:每株树
有荔蝽 100头左右的,可放蜂 500头;如果虫口密度
过高,则应先用敌百虫液喷射,压低虫口密度后,
隔 7天再行放蜂。放蜂时间要避开低温和雨天,并设
法预防蚂蚁取食蜂箔。
(三 )肿腿蜂
DB14/T100-2003,管氏肿腿蜂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
? 山西省林业厅
http://www.sxforest.gov.cn/login/news4.jsp?news_id=208&function_i
d=000010&function_id1=001005
室内饲养的管氏肿腿蜂,可直接用
于林木病虫害防治
松褐天牛、双条杉天牛等
(四 )白蛾周氏啮小蜂
? 美国白蛾是林业生产的最重要检疫害虫,
美国白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昆虫,它专门
取食植物叶片,食性很杂,能危害包括农作
物、果树、林木、花卉、蔬菜等在内的 300
多种植物。美国白蛾在我国是 1979年首次在
辽宁省丹东发现,随后又相继在山东、陕西、
河北、上海等地发现。
? 20年来,美国白蛾给这些地区造成及其严重
的危害,成灾时几乎所有的树木叶子都被吃
光。虽然我国植保科技人员采用了多种控制
措施,但美国白蛾危害林区的面积仍日益扩
大。
?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
它是将野生白蛾周氏啮小蜂接种到柞蚕
蛹体内人工培育而成,在美国白蛾五龄
期,释放林间,从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利用它,不仅防治成本低,操作方便,而
且对防止农药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实现
生物防治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
? 为从根本上控制美国白蛾,
科研人员在众多对美国白
蛾的寄生性天敌蜂中,养
殖筛选出一种体长仅1毫
米,寄生能力强,繁殖量
大,喜集群寄生于美国白
蛾蛹并将寄生蛹中的营养
全部吸尽的优质寄生蜂-
- 白蛾周氏啮小蜂,为
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
探索出一种新方法。
周氏啮小蜂 能在瞬间咬破美国白
蛾蛹并将卵寄生其中
切割潜茧蜂 P,incisi 生活史
Egg Stage
Eggs are layed by
the adult into the
larvae of oriental
fruit fly at 25 C,
Larvae Stage
Larvae attack larvae
through feeding in the
body,
Pupae Stage
Larvae form a puparium
that allow the insect to
develop into an adult,
Adult Stage
Parasitoid emerge
from the puparium,
Female is1~2 days
later than male,
2.2.2 东方实蝇蛹俑小蜂 Spalangia endius 生活史
Egg Stage
Eggs are layed by
the adult into the
pupae of oriental
fruit fly at 25 C,
Larvae Stage
Larvae attack pupae
through feeding in the
body,
Pupae Stage
Larvae form a puparium
that allow the insect to
develop into an adult,
Adult Stage
Parasitoid emerge
from the puparium,
Female is1~2 days
later than m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