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
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
TAIYANG,BL
足太阳膀胱经
?教学要求
?授课内容
概述
常用穴位
小结
?习题与参考资料
?常用穴位
承山至阴申脉
昆仑秩边志室膏肓委中
承扶次 髎膀胱俞大肠俞肾俞
胃俞脾俞肝俞膈俞心俞
肺俞风门天柱攒竹睛明
教学要求
?熟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及其与脏腑器官的
联系;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主治概要;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取穴要点;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特殊腧穴刺灸要点;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及腧穴定位;
?掌握重点穴位:定位、功效、主治。

述--




起于目内眦 (睛明 ),上额,交于巅顶 (百会 )。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列颞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络于脑,回出分开
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
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 腘 窝户。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
(环跳 )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
脉会合于 腘 窝中,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
外踝的后面、沿着第 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
(至阴 ),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联系脏腑:膀胱、肾;
经过器官:膀胱、肾、眼、耳、脑。

述--




概述 --主治概要
?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
?神志病症;
?相关脏腑病症;
?相关组织、器官病症;
?穴名:
睛明, 攒竹
?定位关键词:
目内眦;眉头
?主治:
头面疾病;急性腰痛
概述 —头面
部穴位
概述 —头部穴位
?穴名:
眉冲,曲差,五处,承
光, 通天, 络却,玉
枕,天柱
?定位关键词:
前、后发际
?主治:
头面部疾病;本经脉所经过
部位的病症
概述 —肩背腰 部穴位
?穴名: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
元俞
?定位关键词:
第一胸椎到第五腰椎棘突下,
旁开 1.5寸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
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局
概述 —腰部穴位
?穴名:
附分, 魄户、膏肓, 神
堂, 譩譆,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肓
门、志室
?定位关键词:
第二胸椎到第二腰椎棘
突下,旁开 3寸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
神方面、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
和热性病,局部病证
概述 —臀部穴位
?穴名: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 髎, 次 髎, 中
髎, 下 髎, 会阳, 胞肓、
秩边
?定位关键词:
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 1.5、
3寸;尾骨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局部
病证
概述 —腿部
穴位
?穴名: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
阳, 委中, 合阳, 承筋,
承山,
?定位关键词:
臀沟; 腘 横纹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下
肢疾病
?穴名:
飞扬、跗阳、昆仑、仆
参申脉、金门,京骨、
束骨、足通骨、至阴
?定位关键词:
腓肠肌肌腹;外踝尖;
跟腱
?主治:
腰腿疾病;泌尿生殖系
统、神经精神方面疾病
概述 —足部穴位
睛明 ( Jingming,BL1)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
阳跷五脉交会穴
?定位:
目内眦旁 0.1寸。
?刺灸:
左手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
沿眶缘缓慢进针,直刺 0.5-1
寸,不提插、不捻转,出针后
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
灸。
睛明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眼轮匝
肌 -->眶脂体一内直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和内眦动
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
经颈支和动眼神经分布,并
有滑车上、下神经和动脉经
过。
睛明 ( Jingming,BL1) 手足太阳、足阳明、
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主治:
( 1)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
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
( 2)急性腰痛。
?配伍:
配合承泣治疗青少年近视;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攒竹( Cuanzhu,BL2)
定位,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
主治:
( 1)头痛,眉棱骨痛;
( 2)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 瞤 动,眼睑
下垂,迎风流泪。
操作:
( 1)治眼病可向下斜刺 0.3-0.5寸透睛明,禁灸。
( 2)治头面病可向上平刺或透鱼腰。
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 喎 斜、眼睑下垂。
攒竹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下组织 -->眼轮
匝肌 -->皱眉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和动
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
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
支分布。
天柱( Tianzhu,BL10)
定位,
后发际直上 0.5寸,旁开 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
( 1)头痛,眩晕;
( 2)项强,肩背痛。 现多用于落枕,肩背痛,颈椎病,鼻
塞;咽喉炎,癔病,神经衰弱等。
刺灸:
直刺或斜刺 0.5- 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配伍:
配大椎治头痛项强。
天柱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斜
方肌 -->头半棘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 3颈神经后支和
枕动脉的分支分布;深
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
本干经过。
?定位:
风门 (Fengmen,BL12) 足太阳经与督
脉交会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肺俞( Feishu,BL13) 肺的背俞穴: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心俞 (X inshu,BL15) 心的背俞穴,第
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刺灸:
斜刺 0.5~ 0.8寸;可灸。
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
部重要脏器。
风门,肺俞,心俞
风门,肺俞,心俞 —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
斜方肌 -->菱形肌 -->
上后锯肌 -->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
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
经,
第 2和第 3风门
第 4和第 5肺俞
第 6和第 7心俞
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
行动、静脉分布;
第 2和第 3风门
第 4和第 5肺俞
第 6和第 7心俞
胸神经后支及肩胛背动脉
分支分布。
风门,肺俞,心俞 — 解剖
?风门
( 1)伤风,咳嗽;
( 2)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现多用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等。
?肺俞
( 1)咳嗽,气喘,咳血,鼻塞;
( 2)骨蒸潮热,盗汗;
( 3)皮肤瘙痒,瘾疹。
?心俞
( 1)心痛,惊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狂痫;
( 2)咳嗽,吐血,盗汗。
风门,肺俞,心俞 — 主治
风门,肺俞,心俞 — 配伍
?风门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
谷治伤风咳嗽。
?肺俞
配合谷,迎香治鼻疾 ;配风门治咳
嗽喘。
?心俞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 ;配内
关、神门 治失眠、健忘。
肺俞,心俞 — 研究进展
?肺俞
( 1)针刺可增强呼吸机能,使肺活量、通气量及耗氧量增加。对哮喘发
作期患者,可使呼气时气道阻力明显减低。
( 2)针刺对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3)三伏灸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使热带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的白
细胞数减少。
?心俞
( 1)针刺此穴和厥阴俞可使心率减慢;
( 2)温灸两穴对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图、
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3)针刺对心房颤动有控制心率作用。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
1.膈俞( Geshu,BL17) 八会穴血会膈俞,
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2.肝俞( Ganshu,BL18)肝的背俞穴:
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3.胆俞 Danshu(BL19) 胆的背俞穴:
在背部,当第 10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4.脾俞( Pishu,BL20)脾的背俞穴: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5.胃俞( Weishu,BL21)胃的背俞穴: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刺灸
向内斜刺 0.5-1寸。
不可深刺,注意
针刺方向、角度
和深度,以防气
胸。
?定位
?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
组织 -->斜方
肌 -->背阔肌 --
>竖脊肌。
膈俞, 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 解剖
穴区浅层神经、血管
膈俞 第 7、第 8胸神经 后支的
皮支及
其伴行
动、静
脉分布
肝俞 第 9、第 10胸神经
胆俞 第 10、第 11胸神经
脾俞 第 11、第 12胸神经
胃俞 第 12、第 1腰神经
穴区深层神经、血管
膈俞 副







第 7、第 8胸神

的肌
支及
肩胛
背动
脉分
支分
布。
肝俞 第 9、第 10胸神

胆俞 第 10、第 11胸
神经
脾俞 第 11、第 12胸神

胃俞 第 12、第 1腰神

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
解剖
主治
?膈俞
( 1)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
( 2)血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便血,瘾疹
( 3)肺痨(加胆俞为四花穴)
?肝俞
( 1)黄疸,胁痛,脊背痛;
( 2)目赤肿痛,目视不明,夜盲;
( 3)吐血,衄血;
( 4)眩晕,癫狂痫;
?胆俞
( 1)黄疸,口苦,胁痛,呕吐、食不化;
( 2)肺痨,潮热。
主治
?脾俞
( 1)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
纳呆,食不化;
( 2)水肿,黄疸;
( 3)背痛。
?胃俞
( 1)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 2)胸胁痛。
配伍
?膈俞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 配足三 里、血海、
肓膏治贫血。
?肝俞
配脾俞治疗眼睑下垂; 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
太冲治目眩;
?胆俞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
?脾俞
合心俞治疗嗜睡; 配足三里治腹脱,便秘。
?胃俞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肾俞 ( Shenshu,BL23) 肾背俞穴
?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刺灸:
直刺 0.5~ 1寸;可灸。
?主治
( 1)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小便不利,水
肿;
( 2)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
( 3)气喘(肾主纳气)
( 4)腰痛(腰为肾之府) 。
?配伍
配太溪,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肾俞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胸腰
筋膜浅层 -->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 2、第 3腰神经
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
行动、静脉分布;深层
有第 2、第 3腰神经后支
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
侧支分支分布。
大肠俞 ( Dachangshu,BL25) 大肠背俞穴:
?定位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
( 1)腰痛;
( 2) 腹胀,泄泻,便秘, 痢疾,痔疮(挑刺);
( 3)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刺灸::
直刺或斜刺 0.8-1寸;灸 3-7壮。
?配伍
大肠俞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
大肠俞 —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胸腰
筋膜浅层 -->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 4、第 5腰神经
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
行动、静脉分布;深层
有第 4、第 5腰神经后支
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
侧支分支分布。
膀胱俞 Pangguangshu( BL28)
膀胱背俞穴:
?定位:
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刺灸:
直刺或斜刺 0.8~ l.2寸;可灸 。
?主治
( 1)小便不利,小儿遗尿,尿频,遗精;
( 2)泄泻,便秘;
( 3)腰脊强痛。
?配伍:
膀胱俞 配肾俞治小便不利。
膀胱俞 —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臀大
肌 -->竖脊肌 。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
深层有第 2骶神经后支的
肌支、臀下神经分支和
臀上动脉分支分布。
次髎 ( Ciliao,BL32)
?定位:
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的中点。
?主治:
( 1)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
( 2)腰痛,下肢痿痹
?刺灸:
直刺 1~ 1.5寸;可灸。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
配血海治 痛经。
次髎 —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胸腰
筋膜浅层 -->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
深层有骶外侧动脉分支
和第 2骶神经后支的肌支
分布。
委中( Weizhong,BL40)合穴
?定位:
腘 横纹中央。
?刺灸:
直刺 0.5-1寸或点刺放血。
静脉放血时防刺入太深而
刺穿血管;不宜疤痕灸。
委中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腓肠肌
内、外侧头之间 -->腘 窝内
脂肪。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股后皮神经分布;
深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起
始端、胫神经干和 腘 动、
静脉经过。
委中( Weizhong,BL40)合穴
?主治:
( 1)腰痛(腰背委中求),下肢痿痹;
( 2)腹痛,吐泻,中暑(合穴可泻热);
( 3)小便不利,遗尿(合治内腑)
( 4)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疔疮。
?研究进展:
针刺细菌性腹膜炎家兔,可使白细胞总数下
降并趋正常,腹膜粘连减轻。
膏肓( Gaohuang,BL43):
?定位:
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3寸。
?主治:一切虚劳病,防病保健。
( 1)咳嗽,气喘,盗汗,肺痨;
( 2)遗精,健忘;
( 3)羸瘦,虚劳。
?刺灸:
向外斜刺 0.5-1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配伍:
配尺泽、肺俞治咳喘。
膏肓 — 解剖
⑴ 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
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
肌。
( 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 3、第 4胸神经后支
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
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
背神经和第 3、第 4胸神经后
支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
布,并有肩胛背神经、动脉
经过。
志室( Zhishi,BL52)
?定位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3寸。
?主治:
( 1) 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
( 2) 腰脊强痛。 现多用于肾下垂,前列腺炎,阴囊湿疹,
下肢瘫痪等。
刺灸:
斜刺 0.5~ 0.8寸;可灸。
?配伍:
志室 配命门治遗精。
志室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背阔
肌 -->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 1、第 2腰神经
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
动、静脉分布;深层有
第 1、第 2腰神经后支的
肌支和第 1、第 2腰背动
脉分支分布。
秩边( Zhibian,BL54)
?定位
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 3寸。
?主治:
( 1)腰腿痛,下肢痿痹;
( 2)痔疾,便秘,小便不利,阴痛 。
( 3)现多用于腰部软组织损伤,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膀胱炎,睾丸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
?刺灸:
直刺 0.8~ 1.2寸;可灸。
?配伍:
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
秩边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臀大
肌 -->梨状肌下缘。
(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
深层有臀下神经和动脉
分支分布。
承山( Cengshan,BL57)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顶
?主治:
( 1)痔疾(经别别入肛),脚气,便秘;
( 2)腰腿拘急疼痛。
( 3)现多用于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
下肢瘫痪等。
?刺灸,直刺 1—2寸。
?配伍, 配大肠俞治痔疾 。
承山 —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腓肠
肌 -->比目鱼肌。
(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分支分
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
分支分布,并有腓肠内侧神经
本干、小隐静脉、胫神经干和
胫后动脉本干经过。
飞扬 Feiyang(BL58) 络穴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直上 7寸,
承山外下方 1寸处。
主治:
( 1)头痛,目眩,鼻塞,鼻衄;
( 2)腰背痛,腿软无力;
( 3)痔疾,癫狂。
操作,直刺 1~ 1.5寸;可灸 。
配伍,配委中治腿痛。
飞扬 --解剖
⑴ 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腓
肠肌-比目鱼
肌。
⑵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
经分支和小隐静脉属
支分布;深 层有胫
神经和腓动脉分支分
布。
昆仑( Kunlun,BL60)经穴
?定位:
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
( 1)头痛,项强,目眩,鼻衄;
( 2)腰骶痛,足跟痛; 难产,癫痫。
?刺灸:
直刺 0.5-0.8寸。
? 配伍
合悬钟治疗急性腰扭伤。
?临床研究:
针刺可使蠕动很弱或不蠕动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
的蠕动增强,并有便意。
昆仑 —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腓骨短
肌腱与跟腱之间。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神经分支和小
隐静脉属支分布,并有腓
肠神经本干和小隐静脉本
干经过,深层有外踝后动
脉 (发自腓动脉 )分支分布。
申脉( Shenmai,BL62)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定位,
外踝下缘凹陷中 。
?主治:
( 1)头痛,眩晕,失眠,嗜卧,癫狂痫(十三鬼穴
之一);
( 2)目赤痛,眼睑下垂;
( 3)腰腿痛,项强,足外翻,外踝扭伤。
?操作:
直刺 0.3~ 0.5寸;可灸。
?配伍:
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
申脉 --解剖
⑴ 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伸肌下
支持带一趾短伸肌。
⑵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足背外侧皮神经分
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布;
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腓
动脉跟外侧支分布。
京骨 Jinggu(BL64) 原穴
?定位:
在足外侧,第 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处。
?主治:
( 1)头痛,项强,目翳,癫痫;
( 2)腰腿痛。
?刺灸:
直刺 0.3~ 0.5寸;可灸。
?配伍,
配百会、太冲治头痛。
京骨 --解剖:
⑴ 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小趾
展肌。
⑵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足背外侧皮神经
分支和小隐静脉属支分
布;深层有足底外侧神
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
至阴( Zhiyin,BL67)井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 0.1寸。
主治:
( 1)胎位不正胞衣不下,难产 ;
( 2)头痛,鼻塞,鼻衄,目痛。
刺灸:
浅刺 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配伍:
配太冲、百会治头痛。
研究进展:
刺激此穴可引起子宫活动增加,腹肌松弛,
胎动活跃,促使胎位转正。
至阴 --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 -->皮下组织。
(2)穴区神经、血管:
有趾背神经和动脉的分
支分布 。
小结
取穴要点:
本经一侧67穴 (左右两侧共134
穴 ),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
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
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
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
阴。 应掌握:目内眦、眉头、发际、
脊椎棘突、臀沟、大腿后面正中线、
腘 横纹、腓肠肌、外踝、趾跖关节
等解剖标志。
小结
刺灸要点,
睛明穴进针时,先应以押手向外轻推
眼球固定,进针要缓慢,刺一定深度
后,可轻微捻转,不宜提插以免伤及
眼动静脉引起出血,出针及时以干棉
球按压,如有出血,应及时压迫冷敷
止血,待血止后再用热敷消肿。背部
穴位针刺不宜过深,以防伤及内脏。
委中穴针刺不宜过深,避免损伤 腘 动
脉引起出血,也不宜应用直接灸。至
阴穴治疗胎位不正用灸法。
经穴歌,
膀胱经起睛明,竹眉曲差五处。
承光穴后通天,络却玉枕天柱。
大抒风门肺俞,厥阴心俞督俞。
膈肝胆脾胃三,肾气大肠关元。
小肠俞连膀胱,中膂俞接白环。
上次中 髎 下 髎,会阳承扶殷门。
浮郄下一委阳,委中附魄膏肓。
神堂噫嘻膈关,魂门下接阳纲。
意舍胃仓肓门,志室直下胞肓。
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
昆仑仆申金门,京束通骨至阴。
主病歌:
膀胱经治循经病,
头颈项背腰腿病。
精神病与癫痫病,
俞穴主治相关病。
循经歌:
膀胱经脉循行,内眦上交巅顶。
支脉顶入耳角,直行入颅联脑。
回出下项脊旁,达腰络肾属膀。
分支腰下旋臀,进入 腘 窝中心。
项部分支过肩,肩胛内下达髋。
大腿外后下沿,两支 腘 窝相衔。
过腓肠肌踝后,至小趾外经收。
膀胱经主要穴位表
穴位 定位 主治
睛明 目内眦旁 0,1寸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夜盲,色盲等
攒竹 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下明,眼睑 瞤 动,眉棱骨痛及
眼睑下垂等
天柱 后发际正中直上 0.5寸,旁
开 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
陷中
头痛,项强,眩晕,鼻塞,肩背痛,热病,小儿麻痹症,
高位截瘫等
风门 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
肺俞(背
俞穴)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咳嗽,气喘,潮热盗汗,鼻塞
心俞(背
俞穴)
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心悸,心痛,失眠,健忘,梦遗,癫狂,痫症等
膈俞(八会
穴之血会) 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呕吐,呕逆,吐血等
穴位 定位 主治
肝俞
(背俞
穴)
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雀目,癫狂,痫症

脾俞 (背
俞穴)
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寸
腹胀,黄疸,泄泻,胃痛,水肿等一切中医脾
脏功能障碍的疾病
胃俞
(背俞
穴)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
开 1.5寸
胃脘痛,呕吐,腹胀及肠鸣等一切胃腑功能失
常的疾病
肾俞
(背俞
穴)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遗精,月经不调,水肿,耳鸣耳聋,腰痛一切
肾脏功能失常的疾病等
大肠俞
(背俞
穴)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等大肠腑功能失常的
一切疾病
膀胱俞
(背俞
穴)
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小便不利,腰脊强痛等一切膀胱腑功能失常的
疾病
膀胱经主要穴位表
膀胱经主要穴位表
穴位 定位 主治
次 髎 第二骶后孔处 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遗精,遗尿,腰痛,下肢痿
痹等局部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表现以湿热下注或气滞
血瘀等症候。本穴是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承扶 臀横纹中点 腰骶臀股部疼痛(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股关
节扭伤,中风偏瘫,小儿麻痹症等),痔疾
委中(合
穴)
腘 横纹中央,腰背委中求,,腰痛;, 合治内腑, 主治泌尿系统疾病;
以及局部和邻近部位疾患;, 血之穴, 有清血热的作用,
主治丹毒,瘾疹等。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及
丹毒等
膏肓 第四胸椎棘突下,
旁开 3寸
咳嗽,气喘,健忘,遗精及肩胛背痛等
志室(肾藏
志)
第二腰椎棘突下,
旁开 3寸
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及腰脊强痛等肾气、
肾精不足等症候
膀胱经主要穴位表
穴位 定位 主治
秩边 第四骶椎棘突下,
平第四骶后孔,
旁开 3寸
阴痛,痔疾,腰腿痛及下肢痿痹等
昆仑(经
穴)
外踝高点与跟
腱之间凹陷中
头面五官颈项等疾病,头痛,项强,鼻衄,小儿痫症等;有
催产通经的作用,难产(第二产程延长);替代, 委中穴治
疗腰背臀股痹痛,下肢疾病,,腰骰疼痛及脚跟肿痛等
申脉(八脉交
会穴,通阳 蹻
脉,与后溪穴
是一对)
外踝下缘凹陷

人体运动、神志、眼睑开合有关的疾病,如头痛,眩
晕,癫狂,痫症,腰腿酸痛,失眠等
至阴(井
穴)
足小趾外侧趾甲
角旁约 0.1寸
头痛,鼻塞,鼻衄,妇产科疾病,如胎位不正(妊娠 30周后,
诊断为枕后位、臀位、横位胎),难产,胞衣不下等
承山 非常肌肌腹下
凹陷的顶端
痔疾,便秘,腰腿拘急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