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带和气候型
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划分
陆地主要气候带和气候型
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气 候 分 异 规 律
? 气温分异,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
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
地形及海拔高度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湿度和降水的分异,海洋上空水汽充沛, 湿度大, 而陆地上
空相对缺乏, 湿度较小 。 沿海地区, 随着向陆地内部的逐渐过渡, 湿度
也逐渐减小 。
气候分异, 纬度地带性, 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
表的加热不均, 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导致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沿纬度更替的趋向 。
湿度分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同, 引起了海陆间
气温, 气压, 风向, 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季节的变化, 使得同一纬度带内
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异:
垂直带性, 高大山体本身在不同高度上, 气温和降
水组合不同, 形成不同的水热特征, 导致山地气候呈垂直方向的变化 。
化分
? 实验分类 (物理 ):柯本 -大量长期观测数据的
统计 (气候要素 )
? 成因分类 (动力 ):斯查勒 -气候形成要素,带 -辐
射环流,型 -位置,海陆,地形,什麽是气候型和
气候付型
? 理论分类 (水热平衡计算 )
? 本书分类 (综合 ):基础 -斯查勒,原则 -环境地学
(人类与生产 ),化分了季风气候,208图
柯本气候分类
? 200-201
斯查勒气候分类
? 201-206
评价
? 柯本气候分类优缺点,优,系统分明,指标界限
明确 ;符号简单,便于地图应用和自动检索 ;与
自然景观符合 ;数据来源长时广泛,便于应用
比较,缺,干燥带与蒸发量的关系未考虑,干燥
气候应为气候带下的气候型 ;未考虑地形影
响,(忽略了气候发生过程 )
? 斯查勒气候分类优缺点,优,重视气候成因 ;考
虑了地形影响 ;界限较为明确 ;考虑了蒸发,利
于生产,缺,未化分季风气候,
陆地主要气候带和气候型
? 注意各气候类型的化分,特征,分布,典型区域,
成因
热带 (最冷月均温大于 18° )
? 赤道多雨,月均温 25° -28°,年降水量大于
2000mm,全年高温多雨
? 热带干湿季,年降水量 750-1000mm,干湿季明显
? 热带季风,年降水量 1500-2000mm,干湿热季明显
? 热带海洋,年降水量大于 2000mm,降水分配比 赤道
多雨均匀,最冷月均温小于 25°
? 热带干旱半干旱,年降水量 小于 250和 250-750mm,
多雾型年日较差较小
温带 (最热月均温大于 10° )
? 亚热带季风,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1000-
1500mm,降水集中夏季
? 亚热带湿润,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1000-
1500mm,降水分配均匀,40° N以南东岸
? 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小于 250mm和 250mm-750mm
? 亚热带夏干,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300-
1000mm(注意南北半球差异 )
? 温带海洋性,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1000mm,降水分配均匀,40° N以北西岸
? 温带干旱半干旱,最冷月均温小于 0°,年降水量小
于 250mm和 250mm-500mm,降水集中变率大
? 温带季风,最冷月均温小于 0°,年降水量 500-
1000mm,降水集中夏季
? 温带大陆性湿润,最冷月均温小于 0°,年降水量
500-1000mm,降水集中夏季但较季风均匀
? 副极地大陆性,最冷月均温小于 0°,小于 0° 月份
占全年一半,年较差大,年降水量 300-600mm(针叶
林 )
? 亚欧大陆东西岸 温带气候的区别?
寒带 (最热月均温小于 10° )
? 极地长寒,年降水量 200-300mm
? 极地冰原,各月均温小于 0°,年降水量 小于
250mm
热带雨林气候
1 伊 基 托 斯
气
温
(
摄
氏
度
)
赤
道
地
区
气
流
以
辐
合
上
升
为
主
,
全
年
雨
量
充
沛
,
如
南北回归线
至 南北纬
30° 之间,
在 副热带高
压 或 信风 带
控制下,常
年干旱少雨,
如
夏季受 副热
带高压 控制,
干燥少雨 ;
冬季受 西风
带 控制,暖
湿多雨 。
气
温
(
摄
氏
度
)
地中海气候
6 罗马
终年盛
行 西风,
各月降
水均匀
成因,主
要是 气压
带和风带
的 南北 移
动。
特点: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寒冷少
雨。
成因,主要
是 海陆热
力差异。
特点: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寒冷少
雨。
成因,主
要是 海陆
热力差异。
大陆的内部,
终年受 大陆
气团 控制,
降水较少,
如:
两极地区以
辐合下沉气
流 为主,
全年降水稀
少,
如: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雨林气
候)
赤道及其南、北 5 ° ~10
°以内,扎伊尔流域、
亚马逊河流域、亚洲与
大洋洲间的苏门答腊岛
到伊里安岛。
受赤道辐合带
盛行赤道气团
的影响。
① 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 26
℃;
② 年温差小于 3 ℃,日温差约
等 6~12 ℃
③ 森林高大茂密,品种繁多。
热带草原气候 位 于 南 北 纬 10~23,5
°,非洲中部大部分地
区,澳大利亚北部、东
部;南美的巴西等地。
受副高和赤道
低 压 交 替 控
制。
① 有干、热、湿季,最热月
出现在干季之末,
② 全 年 降 水 量 在 750-
1000 mm 之间,有 1~2 个
月滴水不降;
③ 全所高温,最冷月气温大
于 16~18 ℃,年温差大
④ 植被以高草为主,并有耐
旱的乔木。
一、低纬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位于南北纬 10~ 23,5 °
东岸,我国的台湾南
部、雷洲半岛、海南
岛、,亚洲的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菲律宾群
岛,澳大利亚北部沿海
地带。
海陆热力因素
及行星风系的
影响。
① 全年高温。平均气温大于
20 ℃,最冷月大于 18 ℃
② 降水量集中夏季,年降水
量在 150 0- 200 0 m m 以
上,8 月降水量是 12- 2 月
的 8 倍,有干、湿季;
③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 23, 5- 30 °大陆
内部和西岸地带,如撒
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
漠,阿拉伯大沙漠,澳
大利亚西部、中部沙
漠,南美的阿塔止马沙
漠
终年受副高或
信风的控制。
① 气温年较差大,在 10- 20
℃,气温日较差也大,在
15- 30 ℃,最热月在 30- 35 ℃,
② 云量少,日照强,风沙大,
③ 年降雨稀少,不足 125 mm 变
率大,
④ 受寒流影响的地区,多雾,
⑤ 植被少。
一、低纬地区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副热带季风
气候 ( 30- 40
°之间)℃
南北 25- 35 °大陆东岸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日本南部、朝鲜南部
T m 与 P c 交
绥角逐形成
① 夏热冬温,最热月平均温度大于 22
℃,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0- 15 ℃,
② 年温差在 15- 25 ℃之间,降水集中
于夏季,
副热带湿润
气候 ( 30- 40
°之间)
南北 25- 35 °大陆东岸
如南北美大陆、澳大利
亚东南部
T m 与 P c 交
绥角逐形成
因处所处大陆面积小,季风不
明显,冬夏温差比季风小,降
水分配比季风均匀。
地中海式气
候 (副热带
夏干气候)
南北纬 30- 40 °大陆西
岸,如地中海沿岸,美
国加利福尼亚州,南美
智利中部沿岸,南非的
南端和澳大利亚南部
夏季受副高
控制,气流
下沉,冬季
受西风带控
制,气旋活
动频繁。
① 全年降水量适中,雨量集中于冬
季,夏季干燥,年降水量为 300-
1000 m m,
② 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4- 10 ℃
③ 以硬叶常绿灌木林为主。
二、中纬度地区气候类型
二、中纬度地区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地中海式气
候 (副热带
夏干气候)
南北纬 3 0 - 4 0 °大陆西
岸,如地中海沿岸,美
国加利福尼亚州,南美
智利中部沿岸,南非的
南端和澳大利亚南部
夏季受副高
控制,气流
下沉,冬季
受西风带控
制,气旋活
动频繁。
① 全年降水量适中,雨量集中于冬
季,夏季干燥,年降水量为 300-
1000 m m,
② 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4 - 1 0 ℃
③ 以硬叶常绿灌木林为主。
温带季风气
候
分布在 35 ° N - 5 5 ° N
亚欧大陆东岸,我国东
北、华北、朝鲜的大部
分,以及前苏联以东地
区,
海陆热力差
异影响。
① 冬寒冷干燥,夏暖热多雨;最冷
平均温度小于 0 ℃,最热月大于 22
℃;
② 季节变化明显
③ 降水集中夏季,年降水量为 500-
600 mm
二、中纬度地区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分布在 40- 60 °大陆西
岸,西欧、北欧各国、
阿拉斯加南部,加拿大
的不列颠、哥伦比亚,
美国的的华盛顿、澳大
利亚的东南角
终年受西风
控制
① 冬暖夏凉,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 0
℃,
② 终年有雨,冬季略多,年降水量
为 700 - 100 0 mm
温带大陆性
气候 (湿润
气候)
欧亚大陆温带海洋气候
区的东侧,北美大陆西
径 100 °以东
受变性的温
带海洋气团
影响
降水多为锋面雨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干旱
气候)
35- 50 ° N,北美、亚洲
大陆中心地带
受大陆气团
控制
夏季是 TC 的源地,冬季是 PC 的源地,
年温差大。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 (副
极地大陆性
气候)
50 ° N 或 55 ° - 6 5 ° N, 是 PC 的源
地,冬季北
极气团入侵
① 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
年较差大;
② 气温低,蒸发小,相对湿度大。
③ 土壤冻结严重。
极地苔原气
候
北美洲、亚欧大陆北部
边缘
① 一年中只有 1 - 4 个月的平均气
温 =0~ 1 0 ℃
② 降水量少,只有 2 0 0 - 3 0 0 mm
③ 有地衣、苔鲜
极地冰原气
候
格陵兰岛、南极大陆和
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
①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小于 0 ℃
三、高纬地带气候类型
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
成了自然景观带。
地中海气候景观
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
成了自然景观带。
温带沙漠景观
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
成了自然景观带,例如和寒温带相适应的就有针叶
林植物群落和灰化土。
高纬度地区 寒温带针叶林
寒带苔原 —— 冻土景观带
寒带苔原 —— 冻土景观带
寒带苔原 —— 冻土景观带
温带针叶林、阔叶林景观带
温带针叶林、阔叶林景观带
温带针叶林、阔叶林景观带
热带雨林
青城山亚热带针叶林
热带季风雨林
热带季雨林中的孟加拉虎
热带雨林
热
带
草
原
中
的
角
马
非洲萨瓦纳景观
斑马
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 地带性的认识,广义,狭义
? 纬向地带性
? 非纬向地带性
? 垂直地带性
? 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
由于海洋和山川的影响造成温度与雨量的
差异,破坏了理想的地带性。
非地带性景观
由于海洋和山川的影响造成温度与雨量的
差异,破坏了理想的地带性。
非
地
带
性
景
观
由于海洋和山川的影响造成温度与雨量的
差异,破坏了理想的地带性。
非
地
带
性
景
观
长白山北坡的垂直气候带和自然
带
高耸庞大的山地对气
候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
高大的山地阻碍了气流的运
动,成为气流运动的屏障,
出现一山之隔气候迥异的情
况,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
地周围地区气候的纬度地带
性;另一方面,高大山体本
身在不同高度上,气温和降
水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水
热特征,导致山地气候呈垂
直方向的变化,即气候的垂
直带性,形成特殊的气候类
型 -高山气候。
四、高地气候
? 1,山地垂直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
地本身的高差而异 。 在低纬山地, 山麓为赤道或
热带气候, 随着海拔的增加, 地表热量和水分条
件逐渐变化, 垂直气候带依次发生 。 山地的纬度
较高, 气候垂直带的分异就减少, 如果山地高差
较小, 气候垂直的分异也就小 。
? 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
,烙印, 。 如珠穆朗玛峰和长白山都具有季风气
候的特色;
四、高地气候
? 3,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
量条件为垂直差异的决定因素, 而干旱, 半干
旱气候区, 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 与热量和湿
润状况都有密切关系 。
? 4,同一山地还因坡向, 坡度及地形起伏, 凹
凸, 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 气候的垂直变化各
不相同 。
? 5,山地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
带在成因和特征上都有有所不同 。 不能把两者
等同起来 。
思考题
? 1.气候分类法有几种?各自依据和优缺点怎样?
? 2.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何差异,为什麽?是否所有大
陆东西岸气候都有明显差异?
? 3.比较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干旱气候特征,
? 4.何为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差异怎样?
? 5.比较热带海洋性和赤道多雨气候的异同,
? 6.副热带夏干气候中,凉夏型和暖夏型特点怎样?
? 7.温带半干旱气候的两个类型有何特点?经济价值
怎样?
? 8.副极地大陆性 气候降水不多,为什麽却属于湿润
气候?
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划分
陆地主要气候带和气候型
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气 候 分 异 规 律
? 气温分异,气温的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
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
地形及海拔高度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湿度和降水的分异,海洋上空水汽充沛, 湿度大, 而陆地上
空相对缺乏, 湿度较小 。 沿海地区, 随着向陆地内部的逐渐过渡, 湿度
也逐渐减小 。
气候分异, 纬度地带性, 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
表的加热不均, 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导致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沿纬度更替的趋向 。
湿度分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同, 引起了海陆间
气温, 气压, 风向, 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季节的变化, 使得同一纬度带内
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异:
垂直带性, 高大山体本身在不同高度上, 气温和降
水组合不同, 形成不同的水热特征, 导致山地气候呈垂直方向的变化 。
化分
? 实验分类 (物理 ):柯本 -大量长期观测数据的
统计 (气候要素 )
? 成因分类 (动力 ):斯查勒 -气候形成要素,带 -辐
射环流,型 -位置,海陆,地形,什麽是气候型和
气候付型
? 理论分类 (水热平衡计算 )
? 本书分类 (综合 ):基础 -斯查勒,原则 -环境地学
(人类与生产 ),化分了季风气候,208图
柯本气候分类
? 200-201
斯查勒气候分类
? 201-206
评价
? 柯本气候分类优缺点,优,系统分明,指标界限
明确 ;符号简单,便于地图应用和自动检索 ;与
自然景观符合 ;数据来源长时广泛,便于应用
比较,缺,干燥带与蒸发量的关系未考虑,干燥
气候应为气候带下的气候型 ;未考虑地形影
响,(忽略了气候发生过程 )
? 斯查勒气候分类优缺点,优,重视气候成因 ;考
虑了地形影响 ;界限较为明确 ;考虑了蒸发,利
于生产,缺,未化分季风气候,
陆地主要气候带和气候型
? 注意各气候类型的化分,特征,分布,典型区域,
成因
热带 (最冷月均温大于 18° )
? 赤道多雨,月均温 25° -28°,年降水量大于
2000mm,全年高温多雨
? 热带干湿季,年降水量 750-1000mm,干湿季明显
? 热带季风,年降水量 1500-2000mm,干湿热季明显
? 热带海洋,年降水量大于 2000mm,降水分配比 赤道
多雨均匀,最冷月均温小于 25°
? 热带干旱半干旱,年降水量 小于 250和 250-750mm,
多雾型年日较差较小
温带 (最热月均温大于 10° )
? 亚热带季风,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1000-
1500mm,降水集中夏季
? 亚热带湿润,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1000-
1500mm,降水分配均匀,40° N以南东岸
? 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小于 250mm和 250mm-750mm
? 亚热带夏干,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300-
1000mm(注意南北半球差异 )
? 温带海洋性,最冷月均温大于 0°,年降水量
1000mm,降水分配均匀,40° N以北西岸
? 温带干旱半干旱,最冷月均温小于 0°,年降水量小
于 250mm和 250mm-500mm,降水集中变率大
? 温带季风,最冷月均温小于 0°,年降水量 500-
1000mm,降水集中夏季
? 温带大陆性湿润,最冷月均温小于 0°,年降水量
500-1000mm,降水集中夏季但较季风均匀
? 副极地大陆性,最冷月均温小于 0°,小于 0° 月份
占全年一半,年较差大,年降水量 300-600mm(针叶
林 )
? 亚欧大陆东西岸 温带气候的区别?
寒带 (最热月均温小于 10° )
? 极地长寒,年降水量 200-300mm
? 极地冰原,各月均温小于 0°,年降水量 小于
250mm
热带雨林气候
1 伊 基 托 斯
气
温
(
摄
氏
度
)
赤
道
地
区
气
流
以
辐
合
上
升
为
主
,
全
年
雨
量
充
沛
,
如
南北回归线
至 南北纬
30° 之间,
在 副热带高
压 或 信风 带
控制下,常
年干旱少雨,
如
夏季受 副热
带高压 控制,
干燥少雨 ;
冬季受 西风
带 控制,暖
湿多雨 。
气
温
(
摄
氏
度
)
地中海气候
6 罗马
终年盛
行 西风,
各月降
水均匀
成因,主
要是 气压
带和风带
的 南北 移
动。
特点: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寒冷少
雨。
成因,主要
是 海陆热
力差异。
特点: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寒冷少
雨。
成因,主
要是 海陆
热力差异。
大陆的内部,
终年受 大陆
气团 控制,
降水较少,
如:
两极地区以
辐合下沉气
流 为主,
全年降水稀
少,
如: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赤道多雨气候
(热带雨林气
候)
赤道及其南、北 5 ° ~10
°以内,扎伊尔流域、
亚马逊河流域、亚洲与
大洋洲间的苏门答腊岛
到伊里安岛。
受赤道辐合带
盛行赤道气团
的影响。
① 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 26
℃;
② 年温差小于 3 ℃,日温差约
等 6~12 ℃
③ 森林高大茂密,品种繁多。
热带草原气候 位 于 南 北 纬 10~23,5
°,非洲中部大部分地
区,澳大利亚北部、东
部;南美的巴西等地。
受副高和赤道
低 压 交 替 控
制。
① 有干、热、湿季,最热月
出现在干季之末,
② 全 年 降 水 量 在 750-
1000 mm 之间,有 1~2 个
月滴水不降;
③ 全所高温,最冷月气温大
于 16~18 ℃,年温差大
④ 植被以高草为主,并有耐
旱的乔木。
一、低纬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位于南北纬 10~ 23,5 °
东岸,我国的台湾南
部、雷洲半岛、海南
岛、,亚洲的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菲律宾群
岛,澳大利亚北部沿海
地带。
海陆热力因素
及行星风系的
影响。
① 全年高温。平均气温大于
20 ℃,最冷月大于 18 ℃
② 降水量集中夏季,年降水
量在 150 0- 200 0 m m 以
上,8 月降水量是 12- 2 月
的 8 倍,有干、湿季;
③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 23, 5- 30 °大陆
内部和西岸地带,如撒
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
漠,阿拉伯大沙漠,澳
大利亚西部、中部沙
漠,南美的阿塔止马沙
漠
终年受副高或
信风的控制。
① 气温年较差大,在 10- 20
℃,气温日较差也大,在
15- 30 ℃,最热月在 30- 35 ℃,
② 云量少,日照强,风沙大,
③ 年降雨稀少,不足 125 mm 变
率大,
④ 受寒流影响的地区,多雾,
⑤ 植被少。
一、低纬地区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副热带季风
气候 ( 30- 40
°之间)℃
南北 25- 35 °大陆东岸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日本南部、朝鲜南部
T m 与 P c 交
绥角逐形成
① 夏热冬温,最热月平均温度大于 22
℃,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0- 15 ℃,
② 年温差在 15- 25 ℃之间,降水集中
于夏季,
副热带湿润
气候 ( 30- 40
°之间)
南北 25- 35 °大陆东岸
如南北美大陆、澳大利
亚东南部
T m 与 P c 交
绥角逐形成
因处所处大陆面积小,季风不
明显,冬夏温差比季风小,降
水分配比季风均匀。
地中海式气
候 (副热带
夏干气候)
南北纬 30- 40 °大陆西
岸,如地中海沿岸,美
国加利福尼亚州,南美
智利中部沿岸,南非的
南端和澳大利亚南部
夏季受副高
控制,气流
下沉,冬季
受西风带控
制,气旋活
动频繁。
① 全年降水量适中,雨量集中于冬
季,夏季干燥,年降水量为 300-
1000 m m,
② 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4- 10 ℃
③ 以硬叶常绿灌木林为主。
二、中纬度地区气候类型
二、中纬度地区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地中海式气
候 (副热带
夏干气候)
南北纬 3 0 - 4 0 °大陆西
岸,如地中海沿岸,美
国加利福尼亚州,南美
智利中部沿岸,南非的
南端和澳大利亚南部
夏季受副高
控制,气流
下沉,冬季
受西风带控
制,气旋活
动频繁。
① 全年降水量适中,雨量集中于冬
季,夏季干燥,年降水量为 300-
1000 m m,
② 最冷月平均温度为 4 - 1 0 ℃
③ 以硬叶常绿灌木林为主。
温带季风气
候
分布在 35 ° N - 5 5 ° N
亚欧大陆东岸,我国东
北、华北、朝鲜的大部
分,以及前苏联以东地
区,
海陆热力差
异影响。
① 冬寒冷干燥,夏暖热多雨;最冷
平均温度小于 0 ℃,最热月大于 22
℃;
② 季节变化明显
③ 降水集中夏季,年降水量为 500-
600 mm
二、中纬度地区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温带海洋性
气候
分布在 40- 60 °大陆西
岸,西欧、北欧各国、
阿拉斯加南部,加拿大
的不列颠、哥伦比亚,
美国的的华盛顿、澳大
利亚的东南角
终年受西风
控制
① 冬暖夏凉,最冷月平均温度大于 0
℃,
② 终年有雨,冬季略多,年降水量
为 700 - 100 0 mm
温带大陆性
气候 (湿润
气候)
欧亚大陆温带海洋气候
区的东侧,北美大陆西
径 100 °以东
受变性的温
带海洋气团
影响
降水多为锋面雨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干旱
气候)
35- 50 ° N,北美、亚洲
大陆中心地带
受大陆气团
控制
夏季是 TC 的源地,冬季是 PC 的源地,
年温差大。
气候类型 分布位置 成因 特征
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 (副
极地大陆性
气候)
50 ° N 或 55 ° - 6 5 ° N, 是 PC 的源
地,冬季北
极气团入侵
① 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
年较差大;
② 气温低,蒸发小,相对湿度大。
③ 土壤冻结严重。
极地苔原气
候
北美洲、亚欧大陆北部
边缘
① 一年中只有 1 - 4 个月的平均气
温 =0~ 1 0 ℃
② 降水量少,只有 2 0 0 - 3 0 0 mm
③ 有地衣、苔鲜
极地冰原气
候
格陵兰岛、南极大陆和
北冰洋的若干岛屿上
①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小于 0 ℃
三、高纬地带气候类型
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
成了自然景观带。
地中海气候景观
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
成了自然景观带。
温带沙漠景观
自然界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
成了自然景观带,例如和寒温带相适应的就有针叶
林植物群落和灰化土。
高纬度地区 寒温带针叶林
寒带苔原 —— 冻土景观带
寒带苔原 —— 冻土景观带
寒带苔原 —— 冻土景观带
温带针叶林、阔叶林景观带
温带针叶林、阔叶林景观带
温带针叶林、阔叶林景观带
热带雨林
青城山亚热带针叶林
热带季风雨林
热带季雨林中的孟加拉虎
热带雨林
热
带
草
原
中
的
角
马
非洲萨瓦纳景观
斑马
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 地带性的认识,广义,狭义
? 纬向地带性
? 非纬向地带性
? 垂直地带性
? 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
由于海洋和山川的影响造成温度与雨量的
差异,破坏了理想的地带性。
非地带性景观
由于海洋和山川的影响造成温度与雨量的
差异,破坏了理想的地带性。
非
地
带
性
景
观
由于海洋和山川的影响造成温度与雨量的
差异,破坏了理想的地带性。
非
地
带
性
景
观
长白山北坡的垂直气候带和自然
带
高耸庞大的山地对气
候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
高大的山地阻碍了气流的运
动,成为气流运动的屏障,
出现一山之隔气候迥异的情
况,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
地周围地区气候的纬度地带
性;另一方面,高大山体本
身在不同高度上,气温和降
水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水
热特征,导致山地气候呈垂
直方向的变化,即气候的垂
直带性,形成特殊的气候类
型 -高山气候。
四、高地气候
? 1,山地垂直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
地本身的高差而异 。 在低纬山地, 山麓为赤道或
热带气候, 随着海拔的增加, 地表热量和水分条
件逐渐变化, 垂直气候带依次发生 。 山地的纬度
较高, 气候垂直带的分异就减少, 如果山地高差
较小, 气候垂直的分异也就小 。
? 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
,烙印, 。 如珠穆朗玛峰和长白山都具有季风气
候的特色;
四、高地气候
? 3,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
量条件为垂直差异的决定因素, 而干旱, 半干
旱气候区, 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 与热量和湿
润状况都有密切关系 。
? 4,同一山地还因坡向, 坡度及地形起伏, 凹
凸, 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 气候的垂直变化各
不相同 。
? 5,山地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
带在成因和特征上都有有所不同 。 不能把两者
等同起来 。
思考题
? 1.气候分类法有几种?各自依据和优缺点怎样?
? 2.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何差异,为什麽?是否所有大
陆东西岸气候都有明显差异?
? 3.比较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干旱气候特征,
? 4.何为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差异怎样?
? 5.比较热带海洋性和赤道多雨气候的异同,
? 6.副热带夏干气候中,凉夏型和暖夏型特点怎样?
? 7.温带半干旱气候的两个类型有何特点?经济价值
怎样?
? 8.副极地大陆性 气候降水不多,为什麽却属于湿润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