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1.,寂静的春天, —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
早期反思
? R.卡逊 (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 ) 1962年
发表了, 寂静的春天,
? 主要内容:
a.描述了污染物富集、迁移、转化的规律;
b.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
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c.初步揭示了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d.提出了现代生态学研究所面临的“生态污
染”问题
? 主要观点:
a.人类对自然 (环境 )有巨大的改造 (改变、
破坏 )能力 —污染;
b.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难以清除的;
c.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人类错误的选择
了, 行驶的道路, ;
d.“另外的道路”为保护地球提供了最后惟
一机会
? 主要作用:
a.使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是全面
的、长期的、严重的;
b.引发了人类对自身传统行为和观念的系统、
深入的反思;
c.新的, 生态学时代, 的出现;
d.为环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发展奠定
了基础
2.,增长的极限, —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
忧虑”
?罗马俱乐部,1968年成立、非政府间的国际
协会;
工作目标:关注、探讨、研究人类面临的共
同问题,如:社会、经济、环境等
?1972年,以 D.L.米都斯 (Meadows)为首的研究
小组提交了第一份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
? 主要研究内容:
用系统动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口、粮食、工
业化、非再生资源和环境污染等五大问题及
其相互关系。
? 主要观点
a.人类社会的增长是由上述五种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所构成;
b.五种增长都是指数增长特征
c.上述增长将在某个时候 (21世纪 )达到极限,
从而导致全球行危机,即人类社会突然的
无可挽救的互解;
d.社会应向 均衡 的目标前进,而不是增长,
即只有停止地球上 人口 和 经济 发展,才能
维护全球性平衡;
e.在均衡状态下,那些不需大量不可替代
的资源或不产生严重污染的人类活动可以
无限制地继续增长。
? 实质
a.主张, 零增长,,, 停止发展论,
b.是附加了一定约束条件的发展 —公平性问题
? 主要作用
a.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
的反思,促进人们认真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模式;
b.唤醒世人的环境意识;
c.引发了第一次环境管理思想的革命;
d.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
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
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对环境问题
的正式挑战
? 1972.6.5~ 6.16 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13
个国家与会
? 中心议题: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环境宣言,, 7个共同观点和 26项共
同原则
? 地位与作用:
a.唤起世人的环境意识,正式吹响了人类共
同向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
b.指出了环境问题的实源,提出了在发展中
去解决环境问题的原则;
c.明确提出现代环境管理的概念,构筑了环
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是环境管理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4.,我们共同的未来, —环境与发展思想的
重要飞跃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1983年成
立,布伦特兰夫人 (G.H.Brundtland)任主席
?宗旨,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
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发展
?任务,a.制定长期的环境对策;
b.研究使国际社会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
径和方法
? 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研究报告, 我
们共同的未来,
(1)主要内容及观点:
① 论述了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方面存在的
问题:
a.“发展, 的失败: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富
国与贫国之间的鸿沟正在扩大;
b.“人类环境管理”的失败:环境恶化的趋
势已威胁到生物和人类的生存。
② 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是不可分割的
a.许多发展形势损害了环境资源;
b.环境恶化可以破坏经济发展;
c.贫穷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后果;
③ 人类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
道路
(2)主要作用与意义:
① 把人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引导到环境保护
与人类发展切实结合起来;
② 实现了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环境与发展的
里程碑
? 1992年 6.3~ 6.14,在里约热内卢召开,
183个国家与会
? 中心议题,人类生存面临的, 环境与发展,
问题;
? 通过,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又名, 地
球宪章, ) 和, 21世纪议程, 两个纲领性
文件
(1),宣言, 的主要原则
a.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原则;
b.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c.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环境管理的实施原则:
如:预防为主的原则、污染为主的原则、环
境影响评价原则、防治污染转嫁的原则和公
共资源管理原则
(2)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重要意义
a.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
新的阶段;
b.找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 —即在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同时防治环境问题,
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c.明确了责任,开辟了资金渠道
d.是人类的环境与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
程碑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峰会
a.背景情况
根据 2000年 12月第五十五届联大第 55/199号决议,即
将于 2002年 8月 26日至 9月 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是继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 1997年在纽约举行的
第十九届特别联大之后,全面审查和评价, 21世纪议程,
执行情况,重振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会议。
为了筹备这次会议,联合国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并
呼吁各国政府成立国家级筹备委员会,尽早开展有关的
筹备工作,确保对, 21世纪议程, 审评进程做出高质量
的投入。联合国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区域和全球级别的筹
备会。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峰会
b.概况
包括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元
首或政府首脑,2日至4日将在约翰内斯堡开始共商全
球未来可持续发展大计。姆贝基讲话后,安南和第56
届联大主席韩升洙将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深圳实
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廖茗钰,和来自加拿大、厄瓜多尔以
及南非的其他4名孩子,在开幕式上代表全球儿童发言,
阐述下一代人对地球未来的希冀。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峰会
C.成果
会议及政治、经济、环境与社会等广泛的问题,全面审
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里约宣
言,,, 21世纪议程, 等重要文件和其他一些主要环
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的工作形成面
向行动的战略与措施,积极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峰会
C.成果与意义
本世纪迄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
会议及政治、经济、环境与社会等广泛的问题,全面审
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里约宣
言,,, 21世纪议程, 等重要文件和其他一些主要环
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的工作形成面
向行动的战略与措施,积极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两个成果:
,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
(一)对发展和可持续的理解
1.发展的内涵
?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数次跃迁
① 发展 =经济增长
?仅仅是指经济领域的活动
?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
② 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优化
?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
③ 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优化 +环境保
护
④ 发展 =可持续发展
? 发展并非是纯经济性的,是一个广泛的综
合的概念;
? 发展是受限制的
a.经济因素的制约
b.社会因素的制约
c.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
2.可持续性的内涵
? 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
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
的衰减,甚至还有提高。
?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与应用领域有关
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的环境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概念
?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
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1987年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中提出
1989年 UNEP第 15届理事会通过并得到接受
和认同
? 两个根本点
a.人类要发展 —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
b.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 —体现了代际公平
? 该概念是目前最有权威和被引用最广泛的
a.仅强调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未涉
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b.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忽视了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c.基本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如何度量的问题
? 局限性
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 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即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再生能力的发展。
( 2)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在生存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
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 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 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
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 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
尽可能接近 ‘ 零排放 ’ 或 ‘ 密闭式 ’ 的工艺方
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经济可持续发展
? 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 前提 和 保障
a.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持续增长
b.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取消经济增长
c.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就失去
了动力,环境保护也成为消极的行为。
d.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2.生态可持续发展
?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
a.发展必须是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b.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
c.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产 —有限
的 —发展的受限制性
3.社会可持续发展
?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根本目的
a.强调社会公平:社会公平 —社会稳定 —社会
全面发展
b.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寻求总体的最
佳发展
?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图 1: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 发展
社会 经济 生态 过程 目标
增长变化 人类需求支持人类生命的生
态基础
支持人类
生命的经
济基础
支持人类
生命的社
会基础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思想
? 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但要做到
,与自然相和谐, ;
? 应建立环境与经济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
管理机理;
? 环境规划应纳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
2.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思想
?,经济发展, 的概念远比, 经济增长, 的含
义更广泛,意义更深远
3.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思想
? 减少自然资产的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资源再
生速率
4.强调, 综合决策,,, 公众参与, 的发展
思想? 调整国家政策,改革管理机制
? 强化公众参与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 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1.代际公平
? 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应有平等的 发展 机会
? 平等的发展机会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和环境
问题
a.二者是谋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b.应将代际公平视为人类活动的约束条件
2.代内公平
? 指当代人应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表现在:
a.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费的平等
b.公平的发展权
c.公平的资源使用权
?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的占有和消费
上差别极大;污染转移
? 强调代内公平就是在资源分配、消费、收
入分配等方面协调国际关系和区际关系。
(二)持续性原则
?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在生态可
能的范围内来满足,即:
a.必须考虑资源的临界性
b.必须适应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 结论: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需根
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三)共同性原则
?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总目标,因而必
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a.地球具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
b.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大
? 强调在共同性原则前提下的差异性
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a.鼓励经济增长
b.特别贫穷的国家: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摆
脱贫困
c.不要步工业化国家的后尘
2.对发达国家来说
a.抑制消费
b.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c.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主动帮助贫穷国家发展经济
五、有关衡量发展指标的新思路
(一)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新标准
? 用 GDP衡量经济增长的缺陷
a.忽略了收入分配状况;
b.忽略了市场活动;
c.未体现环境退化的状况;
d.不能反映资源消耗的状况
? 世界银行 1995年颁布了衡量国家 (地区 )发
展水平 (财富 )的新标准
? 一个国家的财富由三个主要资本组成:
1.自然资本
? 指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
等自然资源的拥有量。
? 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财富
?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发展对资源的依赖
性,—自然资本是评价, 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
重要指标 ? 很多人造资本是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本换取
来的,—应从中扣除自然资本的价值
2.人造资本(创造性资本)
? 指人工创造的工业生产系统、水利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公共福利系统等的数量及先
进程度。
? 其数量作为资本,可用来提高 GDP;
? 其质量 (先进性 ),可使在相同的产出 (GDP)
下,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较小
3.人力资本
? 指人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体力、受教育
的程度、身体状况、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
? 人力资本可通过投入人造资本获得增长
? 按传统方法衡量,美国、日本居第 1,2位
? 按新的评价标准,加拿大、法国、挪威、美
国为 1~ 4位,日本第 8位,我国第 106位 (1998年
人类发展报告 )
(二)人文发展指数 (HDI)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1990年 5月公布,
用以衡量一个国家的进步程度
? 衡量指标:
a.收入:人均 GDP;
b.寿命:反映营养和环境质量状况;
c.教育:公众受教育的程度,即可持续发展
的潜力
? HDI的有益启示
a.强调了国家发展应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转
向以人为中心;
b.强调了追求合理的生活水平而并非对物质
的无限占有 —向传统的消费观提出了挑战;
c.经济增长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发展
才是正确的目标。
(三)绿色国民账户
? 从环境的角度看,当前的国民核算体系存
在 3个方面的问题:
a.国民账户未能准确反映社会福利状况,没
有考虑资源状态的变化;
b.人类活动所使用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没
有计入常规的国民账户;
c.国民账户未计入环境损失
?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国民账户
体系
? EDP: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 EDI:经过环境调整的净国内收入
? 建立 EDP和 EDI统计体系
? SEEA—经过环境调整的经济账户体系
a.是一个试用性的 UNSO(联合国统计局 )框架
b.尽可能保持现有国民账户体系的概念和原则
c.将环境数据结合到现存的国民账户信息体
系中
d.环境成本、环境收益、自然资产以及环境
保护支出均与以国民账户体系相一致的形式,
作为 附属账户 内容列出
? SEEA寻求在保护现有国民账户体系完整性
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附属账户内容,鼓励收集
和汇入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信息
? 附属账户是实现最终计算 EDP和 EDI的重
大进展
? NDP(国内生产净值 )与 EDP的差别:
NDP=最终消费品 +净资本形成 +(出口 -进口 )
EDP=最终消费品 +(产品资产的净资本积累 +
非产品资产的净资本积累 -环境资产的耗减和
退化 )+(出口 -进口 )
㈣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驱动力指标, 反映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人
类活动、进程和方式,即表明环境问题的原因 。
包括就业率、人口净增长率、成人识字率、安
全饮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运输燃料的人均
消费量、人均实际 GDP增长率、矿产储量的消
耗、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水消费量、排入海
域的氮磷量、土地利用的变化、农药化肥的使
用、人均耕地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等。
状态指标,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
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即描述可持
续发展的状态 。
包括贫困度、人口密度、人均住房面积、
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原材料的使用强度、
水中 BOD,COD含量、土地条件的变化、
植被指数、受荒漠化、盐碱和洪涝灾害影
响的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濒危物质比率、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人均垃圾处理量、
每百人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电话
拥有量等。
响应指标,对可持续发展状况
变化所做的选择和反应。
包括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资占 GDP的比
率、再生能源消费量与非再生能源消费
量的比率、环保投资占 GDP的比率、污
染处理范围、垃圾处理率、科研费占
GDP的比率等。
六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 提高
能源效率是当今能源政策的核心, 节能是
缓和能源供求矛盾, 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
途径 。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就是要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
其再生能力;不可再生性资源需要有高效
率资源配置, 实现最佳社会目标, 是资源
的利用净效率的现值最大化, 并且不至于
过度消耗, 使其能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 。
2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源于环境保护, 搞好环
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环境问
题的产生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
开发利用, 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另
一方面是人类生产社会活动向自然界排放
大量的污染物, 其排放废物的速度大大超
过了自然界的净化能力, 导致了环境质量
恶化 。 因此, 保护环境, 防治污染是可持
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 。
3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
传统的消费模式是一种, 线性过程,, 即:
自然资源 → 产品和货物 → 利用和消费 → 废物
抛弃 。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 消费量日益增大, 废物也在增加 。 这样
就造成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退化 。 线性消
费本质上是一种耗竭性消费 。 如果全球人口
都按照这种方式消费, 那将使地球资源快速
耗竭, 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与消费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关
系,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消
费观 。 可持续的消费 就是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
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 使
服务和产品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
最少, 从而保证当代人的消费不影响后代的需
求 。
可持续消费模式受技术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因素等的影响。不断发
展的高新技术、培育良好的社会心理、健全法
律、经济制度是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重要保障。
4利用科技进步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极希望于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益
提高的同时,起到减轻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
量的作用。首先是依靠科学技术寻求开发新能
源,如提高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等清
洁能源的利用率。其次是依靠科学技术改进生
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对废物的
回收利用和处理率,再次是依靠科学技术生产
出清洁产品和无污染物品。
5公众参与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只有
所有人的环境意识提高, 人人关心和参与有关可持
续发展问题的讨论, 并投身于实践, 才能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
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要比其他活动的公众参与更
深刻、更广泛,它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有关行动和有关项目,更重要的是人
们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去改变和控制自
己的行为方式。公众不仅要珍惜环境资源,还要在
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和废物的循环利用与处置等过程
中合理操作,追求效率和公平。公众参与是可持续
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人类不断的从认识到
实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6.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
环境问题没有国家界限,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都必须靠全人类合作才能解决 。 因
此, 加强国际合作, 并以法律形式规范, 约束各国行
动, 规定应进的职责和义务是十分必要的 。 在联合国
的组织下, 从 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会议的, 人类环
境宣言,, 到 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和发展会议
的, 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 等一系列文
件和,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关于臭氧层的, 蒙
特利尔协定书,, 关于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 诺德
威克宣言,,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 巴
塞尔公约,,,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
公约,,, 森林问题原则声明,,, 沙漠化公约,,
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通过的, 北京宣言,
等都是国际间承诺和应该遵守的法律文书 。 只有加强
国际间的合作和立法, 才是治理全球环境问题, 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1.,寂静的春天, —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
早期反思
? R.卡逊 (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 ) 1962年
发表了, 寂静的春天,
? 主要内容:
a.描述了污染物富集、迁移、转化的规律;
b.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
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c.初步揭示了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d.提出了现代生态学研究所面临的“生态污
染”问题
? 主要观点:
a.人类对自然 (环境 )有巨大的改造 (改变、
破坏 )能力 —污染;
b.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难以清除的;
c.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人类错误的选择
了, 行驶的道路, ;
d.“另外的道路”为保护地球提供了最后惟
一机会
? 主要作用:
a.使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是全面
的、长期的、严重的;
b.引发了人类对自身传统行为和观念的系统、
深入的反思;
c.新的, 生态学时代, 的出现;
d.为环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发展奠定
了基础
2.,增长的极限, —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
忧虑”
?罗马俱乐部,1968年成立、非政府间的国际
协会;
工作目标:关注、探讨、研究人类面临的共
同问题,如:社会、经济、环境等
?1972年,以 D.L.米都斯 (Meadows)为首的研究
小组提交了第一份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
? 主要研究内容:
用系统动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口、粮食、工
业化、非再生资源和环境污染等五大问题及
其相互关系。
? 主要观点
a.人类社会的增长是由上述五种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所构成;
b.五种增长都是指数增长特征
c.上述增长将在某个时候 (21世纪 )达到极限,
从而导致全球行危机,即人类社会突然的
无可挽救的互解;
d.社会应向 均衡 的目标前进,而不是增长,
即只有停止地球上 人口 和 经济 发展,才能
维护全球性平衡;
e.在均衡状态下,那些不需大量不可替代
的资源或不产生严重污染的人类活动可以
无限制地继续增长。
? 实质
a.主张, 零增长,,, 停止发展论,
b.是附加了一定约束条件的发展 —公平性问题
? 主要作用
a.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
的反思,促进人们认真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模式;
b.唤醒世人的环境意识;
c.引发了第一次环境管理思想的革命;
d.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
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
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对环境问题
的正式挑战
? 1972.6.5~ 6.16 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13
个国家与会
? 中心议题: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环境宣言,, 7个共同观点和 26项共
同原则
? 地位与作用:
a.唤起世人的环境意识,正式吹响了人类共
同向环境问题挑战的进军号;
b.指出了环境问题的实源,提出了在发展中
去解决环境问题的原则;
c.明确提出现代环境管理的概念,构筑了环
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是环境管理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4.,我们共同的未来, —环境与发展思想的
重要飞跃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1983年成
立,布伦特兰夫人 (G.H.Brundtland)任主席
?宗旨,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
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发展
?任务,a.制定长期的环境对策;
b.研究使国际社会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
径和方法
? 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研究报告, 我
们共同的未来,
(1)主要内容及观点:
① 论述了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方面存在的
问题:
a.“发展, 的失败: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富
国与贫国之间的鸿沟正在扩大;
b.“人类环境管理”的失败:环境恶化的趋
势已威胁到生物和人类的生存。
② 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是不可分割的
a.许多发展形势损害了环境资源;
b.环境恶化可以破坏经济发展;
c.贫穷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后果;
③ 人类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
道路
(2)主要作用与意义:
① 把人们从单纯考虑环境保护引导到环境保护
与人类发展切实结合起来;
② 实现了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
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环境与发展的
里程碑
? 1992年 6.3~ 6.14,在里约热内卢召开,
183个国家与会
? 中心议题,人类生存面临的, 环境与发展,
问题;
? 通过,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又名, 地
球宪章, ) 和, 21世纪议程, 两个纲领性
文件
(1),宣言, 的主要原则
a.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原则;
b.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c.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环境管理的实施原则:
如:预防为主的原则、污染为主的原则、环
境影响评价原则、防治污染转嫁的原则和公
共资源管理原则
(2)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重要意义
a.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
新的阶段;
b.找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 —即在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同时防治环境问题,
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c.明确了责任,开辟了资金渠道
d.是人类的环境与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
程碑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峰会
a.背景情况
根据 2000年 12月第五十五届联大第 55/199号决议,即
将于 2002年 8月 26日至 9月 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是继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 1997年在纽约举行的
第十九届特别联大之后,全面审查和评价, 21世纪议程,
执行情况,重振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会议。
为了筹备这次会议,联合国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并
呼吁各国政府成立国家级筹备委员会,尽早开展有关的
筹备工作,确保对, 21世纪议程, 审评进程做出高质量
的投入。联合国还安排了一系列的区域和全球级别的筹
备会。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峰会
b.概况
包括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元
首或政府首脑,2日至4日将在约翰内斯堡开始共商全
球未来可持续发展大计。姆贝基讲话后,安南和第56
届联大主席韩升洙将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深圳实
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廖茗钰,和来自加拿大、厄瓜多尔以
及南非的其他4名孩子,在开幕式上代表全球儿童发言,
阐述下一代人对地球未来的希冀。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峰会
C.成果
会议及政治、经济、环境与社会等广泛的问题,全面审
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里约宣
言,,, 21世纪议程, 等重要文件和其他一些主要环
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的工作形成面
向行动的战略与措施,积极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峰会
C.成果与意义
本世纪迄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
会议及政治、经济、环境与社会等广泛的问题,全面审
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 里约宣
言,,, 21世纪议程, 等重要文件和其他一些主要环
境公约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的工作形成面
向行动的战略与措施,积极推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两个成果:
,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
二、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
(一)对发展和可持续的理解
1.发展的内涵
?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数次跃迁
① 发展 =经济增长
?仅仅是指经济领域的活动
?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
② 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优化
?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
③ 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优化 +环境保
护
④ 发展 =可持续发展
? 发展并非是纯经济性的,是一个广泛的综
合的概念;
? 发展是受限制的
a.经济因素的制约
b.社会因素的制约
c.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
2.可持续性的内涵
? 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
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
的衰减,甚至还有提高。
?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与应用领域有关
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的环境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概念
?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
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1987年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中提出
1989年 UNEP第 15届理事会通过并得到接受
和认同
? 两个根本点
a.人类要发展 —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
b.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 —体现了代际公平
? 该概念是目前最有权威和被引用最广泛的
a.仅强调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未涉
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b.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忽视了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c.基本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如何度量的问题
? 局限性
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 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即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再生能力的发展。
( 2)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在生存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
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 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 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
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 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
尽可能接近 ‘ 零排放 ’ 或 ‘ 密闭式 ’ 的工艺方
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经济可持续发展
? 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 前提 和 保障
a.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持续增长
b.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取消经济增长
c.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就失去
了动力,环境保护也成为消极的行为。
d.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2.生态可持续发展
?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
a.发展必须是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b.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
c.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产 —有限
的 —发展的受限制性
3.社会可持续发展
?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根本目的
a.强调社会公平:社会公平 —社会稳定 —社会
全面发展
b.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寻求总体的最
佳发展
?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图 1: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 发展
社会 经济 生态 过程 目标
增长变化 人类需求支持人类生命的生
态基础
支持人类
生命的经
济基础
支持人类
生命的社
会基础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思想
? 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但要做到
,与自然相和谐, ;
? 应建立环境与经济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
管理机理;
? 环境规划应纳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
2.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思想
?,经济发展, 的概念远比, 经济增长, 的含
义更广泛,意义更深远
3.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思想
? 减少自然资产的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资源再
生速率
4.强调, 综合决策,,, 公众参与, 的发展
思想? 调整国家政策,改革管理机制
? 强化公众参与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 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1.代际公平
? 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应有平等的 发展 机会
? 平等的发展机会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和环境
问题
a.二者是谋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b.应将代际公平视为人类活动的约束条件
2.代内公平
? 指当代人应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表现在:
a.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费的平等
b.公平的发展权
c.公平的资源使用权
?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的占有和消费
上差别极大;污染转移
? 强调代内公平就是在资源分配、消费、收
入分配等方面协调国际关系和区际关系。
(二)持续性原则
?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在生态可
能的范围内来满足,即:
a.必须考虑资源的临界性
b.必须适应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 结论: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需根
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三)共同性原则
?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总目标,因而必
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a.地球具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
b.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大
? 强调在共同性原则前提下的差异性
1.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a.鼓励经济增长
b.特别贫穷的国家: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摆
脱贫困
c.不要步工业化国家的后尘
2.对发达国家来说
a.抑制消费
b.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c.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主动帮助贫穷国家发展经济
五、有关衡量发展指标的新思路
(一)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新标准
? 用 GDP衡量经济增长的缺陷
a.忽略了收入分配状况;
b.忽略了市场活动;
c.未体现环境退化的状况;
d.不能反映资源消耗的状况
? 世界银行 1995年颁布了衡量国家 (地区 )发
展水平 (财富 )的新标准
? 一个国家的财富由三个主要资本组成:
1.自然资本
? 指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
等自然资源的拥有量。
? 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财富
?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发展对资源的依赖
性,—自然资本是评价, 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
重要指标 ? 很多人造资本是以消耗大量自然资本换取
来的,—应从中扣除自然资本的价值
2.人造资本(创造性资本)
? 指人工创造的工业生产系统、水利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公共福利系统等的数量及先
进程度。
? 其数量作为资本,可用来提高 GDP;
? 其质量 (先进性 ),可使在相同的产出 (GDP)
下,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较小
3.人力资本
? 指人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体力、受教育
的程度、身体状况、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
? 人力资本可通过投入人造资本获得增长
? 按传统方法衡量,美国、日本居第 1,2位
? 按新的评价标准,加拿大、法国、挪威、美
国为 1~ 4位,日本第 8位,我国第 106位 (1998年
人类发展报告 )
(二)人文发展指数 (HDI)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1990年 5月公布,
用以衡量一个国家的进步程度
? 衡量指标:
a.收入:人均 GDP;
b.寿命:反映营养和环境质量状况;
c.教育:公众受教育的程度,即可持续发展
的潜力
? HDI的有益启示
a.强调了国家发展应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转
向以人为中心;
b.强调了追求合理的生活水平而并非对物质
的无限占有 —向传统的消费观提出了挑战;
c.经济增长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发展
才是正确的目标。
(三)绿色国民账户
? 从环境的角度看,当前的国民核算体系存
在 3个方面的问题:
a.国民账户未能准确反映社会福利状况,没
有考虑资源状态的变化;
b.人类活动所使用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没
有计入常规的国民账户;
c.国民账户未计入环境损失
?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国民账户
体系
? EDP: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 EDI:经过环境调整的净国内收入
? 建立 EDP和 EDI统计体系
? SEEA—经过环境调整的经济账户体系
a.是一个试用性的 UNSO(联合国统计局 )框架
b.尽可能保持现有国民账户体系的概念和原则
c.将环境数据结合到现存的国民账户信息体
系中
d.环境成本、环境收益、自然资产以及环境
保护支出均与以国民账户体系相一致的形式,
作为 附属账户 内容列出
? SEEA寻求在保护现有国民账户体系完整性
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附属账户内容,鼓励收集
和汇入有关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信息
? 附属账户是实现最终计算 EDP和 EDI的重
大进展
? NDP(国内生产净值 )与 EDP的差别:
NDP=最终消费品 +净资本形成 +(出口 -进口 )
EDP=最终消费品 +(产品资产的净资本积累 +
非产品资产的净资本积累 -环境资产的耗减和
退化 )+(出口 -进口 )
㈣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驱动力指标, 反映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人
类活动、进程和方式,即表明环境问题的原因 。
包括就业率、人口净增长率、成人识字率、安
全饮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运输燃料的人均
消费量、人均实际 GDP增长率、矿产储量的消
耗、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水消费量、排入海
域的氮磷量、土地利用的变化、农药化肥的使
用、人均耕地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等。
状态指标,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
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即描述可持
续发展的状态 。
包括贫困度、人口密度、人均住房面积、
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原材料的使用强度、
水中 BOD,COD含量、土地条件的变化、
植被指数、受荒漠化、盐碱和洪涝灾害影
响的土地面积、森林面积濒危物质比率、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人均垃圾处理量、
每百人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电话
拥有量等。
响应指标,对可持续发展状况
变化所做的选择和反应。
包括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资占 GDP的比
率、再生能源消费量与非再生能源消费
量的比率、环保投资占 GDP的比率、污
染处理范围、垃圾处理率、科研费占
GDP的比率等。
六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 提高
能源效率是当今能源政策的核心, 节能是
缓和能源供求矛盾, 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
途径 。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就是要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
其再生能力;不可再生性资源需要有高效
率资源配置, 实现最佳社会目标, 是资源
的利用净效率的现值最大化, 并且不至于
过度消耗, 使其能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 。
2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源于环境保护, 搞好环
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环境问
题的产生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
开发利用, 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另
一方面是人类生产社会活动向自然界排放
大量的污染物, 其排放废物的速度大大超
过了自然界的净化能力, 导致了环境质量
恶化 。 因此, 保护环境, 防治污染是可持
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 。
3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
传统的消费模式是一种, 线性过程,, 即:
自然资源 → 产品和货物 → 利用和消费 → 废物
抛弃 。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 消费量日益增大, 废物也在增加 。 这样
就造成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退化 。 线性消
费本质上是一种耗竭性消费 。 如果全球人口
都按照这种方式消费, 那将使地球资源快速
耗竭, 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与消费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关
系,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消
费观 。 可持续的消费 就是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
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 使
服务和产品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
最少, 从而保证当代人的消费不影响后代的需
求 。
可持续消费模式受技术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因素等的影响。不断发
展的高新技术、培育良好的社会心理、健全法
律、经济制度是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重要保障。
4利用科技进步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极希望于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效益
提高的同时,起到减轻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
量的作用。首先是依靠科学技术寻求开发新能
源,如提高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等清
洁能源的利用率。其次是依靠科学技术改进生
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对废物的
回收利用和处理率,再次是依靠科学技术生产
出清洁产品和无污染物品。
5公众参与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只有
所有人的环境意识提高, 人人关心和参与有关可持
续发展问题的讨论, 并投身于实践, 才能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
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要比其他活动的公众参与更
深刻、更广泛,它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有关行动和有关项目,更重要的是人
们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去改变和控制自
己的行为方式。公众不仅要珍惜环境资源,还要在
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和废物的循环利用与处置等过程
中合理操作,追求效率和公平。公众参与是可持续
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是人类不断的从认识到
实践、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6.法制建设和国际合作
环境问题没有国家界限,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都必须靠全人类合作才能解决 。 因
此, 加强国际合作, 并以法律形式规范, 约束各国行
动, 规定应进的职责和义务是十分必要的 。 在联合国
的组织下, 从 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会议的, 人类环
境宣言,, 到 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和发展会议
的, 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 等一系列文
件和,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关于臭氧层的, 蒙
特利尔协定书,, 关于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 诺德
威克宣言,,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 巴
塞尔公约,,,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
公约,,, 森林问题原则声明,,, 沙漠化公约,,
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通过的, 北京宣言,
等都是国际间承诺和应该遵守的法律文书 。 只有加强
国际间的合作和立法, 才是治理全球环境问题, 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