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方法
精品课程课件
第十七章 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
第十七章采区车场轨道线路设计
本章要点
1.轨道线路设计基础
知识
(轨道、道岔、曲线、
线路施工、线路联接
点)
2.采区车场轨道
线路设计
(采区下部、中部、
上部车场)
2
4
5
76
3
1
第一节 轨道线路设计基础
? 一, 轨道线路设计基本知识
? (一)采区轨道线路分类
? 1、线路位置与作用
? ( 1)轨道上山
? ( 2)采区车场
? ( 3)工作面轨道平巷
? 2、线路空间状态
? ( 1)水平,
? 下部车场:大巷装车站、区段轨道
平巷
? ( 2)倾斜:上山 中部车场 斜面
线路。
2
4
5
76
3
1
?(二)采区车场线路设计步骤
?(进行采区车场施工设计,必须进行线路设计,
为巷道线路施工提供准确数据。)
?( 1)确定车场形式
?( 2)绘制车场平面布置草图
?( 3)进行线路连接点、线路参数设计计算
?( 4)计算线路平面布置总尺寸
?( 5)绘制线路布置图
?1.轨道
在巷道底板
铺设道床
(道砟)、
轨枕、钢轨
和联结件等
组成。
(三)矿井轨道
?1)轨型:以单位长度质量表示,
? /kg·m-1,( kg/m)
?矿井使用的轨型系列值,
? 现采用标准轨型,
? 15,22,30,38,43( 新设计矿井使用)
? 原使用的轨型,
? 11,15,18,24 (生产矿井使用 )
新设计矿井 轨型 选用要求
使用地点 运输设备 轨型( kg / m)
运输大巷
10t,14t电机车
7t,8t电机车
30~38( 24)
22~30( 18~24)
上下山
3 t矿车
1t,1.5t矿车
22~30( 18)
15~ 22( 11~15)
区段平巷
3t,矿车
1.5t矿车
22~30( 18)
15( 11)
2)轨距
( 1)轨距:单轨线路是有两根轨道组成,
两根轨道上轨头内缘的距离为轨距。
矿用标准轨距,600mm; 900mm (762mm)
轨距及选用
( 2) 轨距选用,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大小和矿井运输方式选用 。
大型矿井,一般选用 — 900mm轨距
使用 3t,5t矿车 (辅运和主运)
中、小型矿井,多选用 — 600mm轨距
使用 1t,3t矿车 ( 辅运和主运 )
3) 轨道线路中心距,
双轨线路中心线间距 S
( 1) 直线段,S ? B ? ?,mm。
式中,B — 机车宽度, mm;
?— 两列车对
开时最突出部
分之间的距
离, /mm,
? ? 200mm。
轨道线路中心距
( 3) 轨中心距选用,
线路中心距一般取 100mm为单位的整数 。
例:使用 3t矿车, 机车运输, 机车宽度 1360mm,
轨距 900 mm,
直线段,S = B+ ? =1360+200=1560mm
1560 ?1600
曲线段,S1 =S+ ?S = 1600 + 300 = 1900mm。
矿井轨道轨中心距系列值,
600mm轨距 (1300,1400,1600,1700,1900)
900mm轨距 (1600,1800,1900,2200,2500)
?( 2)弯曲段,S 1? B ? ? + ?S
? ?S— 曲线巷道线路,由于车辆的外伸和内
伸轨道中心线必须加宽
? 机车运输,?S = 300mm
? 其它运输,?S = 200mm
?, 煤矿安全规程, 23条规定,
? 装 车 点,? ? 700mm,
? 摘挂钩点,? ? 1000mm
4)线路表示方法,
两根轨道以中心线作为线路的标志,
( 进行线路施工设计时 。 图中采用单线表示 )
单轨线路 — 单线 ( 细实线 ) ;
双轨线路 — 双线(细实线)。
? 2.道岔
? 道岔:使车辆由一线路转运到另一线路的装置
? 煤矿常用道岔( 新的标准,MT/T2--95)
? ( 1) 单开 ZDK
? ( 2) 对称 ZDC
? ( 3) 渡线 ZDX
? (增加 Z 代表窄轨道岔)
?标准道岔共有七个系列
? 600轨距,615,622,630,643,
? 900轨距,915,930,938
?
1)单开道岔基本结构
道岔特征:道岔是一个刚性整体装置
1 — 尖轨;
2 — 辙叉;
3 — 转辙器;
4 — 曲轨;
5 — 护轮轨;
6 — 基本轨 。
2)道岔类别及参数
( 1) ZDK--单开道岔
在线路图中, 道岔
以单线表示 。
道岔主线与岔线用
粗实线绘出
主要参数,
a,b — 外形尺寸,
? — 辙叉角。
( M,2,3,
4,5,6)
( 2) ZDC--
对称道岔
道岔参数,
a,b — 外
形尺寸,
? — 辙叉角。
( M,2,3
4)
( 3) ZDX—
渡线道岔
道岔参数,
a,b — 外形尺寸
S1 — 线路中心距
L — 道岔总长度
? — 辙叉角
( 4,5,6)
ba
ab
s 1
α
L x
b
α
b a
a
s 1
L
? 3)道岔辙岔号 与辙岔角关系
?
? 新计算方法 原计算方法
BC
ACM= = tanα-1
α= tan-1
M
1
M= = tan -1
α= 2tan-1
OB
AO
2
1
2
?
M2
1
道岔角度对照表
M 新标准角度值 α
2 26° 33′54″ 26.565°
3 18° 26′06″ 18.435°
4 14° 02′10″ 14.036°
5 11° 18′36″ 11.310°
6 9° 27′44″ 9.462°
M 原标准角度值 α
2 28° 04′38″ 28.077°
3 18° 55′30″ 18.925°
4 14° 15′ 14.25°
5 11° 25′16″ 11.421°
6 9° 31′38″ 9.527°
4)道岔型号含义
(单开、对称道岔)
道岔类别代号 辙叉号
曲率半径
ZDK (ZDC)9 22 / 3/ 15
轨距 轨型
道岔曲轨的曲线半径,单位为,/m。
(曲率系列值)
( 6,9,12,15,20,25,30,40) /m。
(渡 线 道 岔)
道岔类别代号 辙叉号
轨中心距
ZDX 9 30/ 5 /20 19
轨距 轨型 曲率半径
轨中心距, 单位为,dm。
16表 示 1600mm ; 19表 示 1900mm。
ZDK,ZDX道岔的方向性 — 分左向, 右向 。
道岔手册中所列型号均为右向道岔 。
如,ZDK622/4/12未注明
左, 右, 均为右向道岔 。
右向道岔 — 岔线在行进
方向 ( 由 a ? b) 的右侧 。
左向道岔:必须在尾数后注上 ( 左 ) 字 。
如,ZDK622/ 4 / 12( 左 )
岔线在行进方向
(由 a ? b) 的左侧。
?新型道岔型号与参数值( MT/T2— 95)
型号 α a b L T L
0
ZDK615/
2/4 26° 33′54″ 1678 1922 3600
ZDK930/
4/15 14° 02′10″ 3942 4858 8800
ZDC622/
3/9 18° 26′06″ 2200 2800 4964
ZDC930/
4/20 14° 02′10″ 2300 4858 7122
ZDX622/
5/1516 11° 18′36″ 3768 4232 15537 1600 8000
ZDX938/
5/2019 11° 18′36″ 4551 6049 18602 1900 9500
?5)道岔选择基本原则
?( 1)轨距一致
?( 2)轨型相符
?( 3)与行驶车辆相适应
?( 4)符合行驶车辆速度要求
?( 5)和线路要求相符
( 1) 与基本轨距一致 。
如 ZDK622 /4 /12,只用于 600mm轨距 。
( 2) 与基本轨相符, 可相同或高一级, 不能低一级 。
如基本轨型是 22 k g /m,
道岔轨型选 22kg /m或者 30kg /m。
( 3) 与行驶车辆相适应
ZDK:通过机车,M必须大于 3号道岔,
ZDC:通过机车,M必须大于 2号道岔 。
R ? 9m,? ? 18?26?06?的道岔只允许通过矿车 。
( 4) 与行驶车辆速度相适应
通过矿车的道岔, 其行车 v ? 1.5m / 秒,
可选 2,3号道岔 。 ( R小, ? 大, 行车 v 低 ) 。
通过机车道岔必须在 4号以上, v较大 。
( 5) 道岔要和线路要求相符,
要注意道岔左向, 右向和线路一致性 。
合理选用单开和对称道岔。
渡线道岔要和轨中心距一致 。
提示,
(道岔辙岔尖和线路岔心是不同的)
二、平面线路联接
? 线路联接基本类型
? 1.巷道转弯,
? 直线 —— 曲线 —— 直
线
? 2.巷道平移 ( 线路平移)
? 直线 — 曲线 — 直线 —
曲线 — 直线
? 3.巷道分岔,
? 直线 —— 道岔 —— 曲
线 —— 直线
B
c
T
S
L
T
O
?
?
c
O
F D
R
A E
?
m
t p k c1 4 1 0
点
起
轨
本
基
M
a
?
?
?
?
2
1 O
d
b
m
T
n
H
?
4
3
R
K
O
f
b
?1、单轨曲线
?巷道转弯中间必须加入曲线段;
?1)曲线参数
?已知,巷道转角 ?
选用,曲线半径 R
计算,切线长 T,
圆弧长 K,
? ?mmRT 2t a n ??
? ?mmRRK 3.571 8 0 ??? ??
2) 曲线半径确定,
车辆进入曲线后,
前轴外轨轮,后轴
内轨轮碰撞轨道。
根据行车速度,限
定碰撞冲击角,确
定曲线半径。
B
B
R
A C
D
E
O
行车方向
S
Φ
Φ
? φ:曲线冲击角 和行车速度有关
? V< 1.5m/s φ≤4° c ≤ 7 人力推车
? V> 1.5m/s φ≤3° c ≤ 10
? V> 3.5m/s φ≤2° c ≤ 15 机车牵引
? SB:轴距,1t 矿车 SB =880 mm
? 3t 矿车 SB=1100 mm
? 煤矿轨道曲线系列值,
? 4,6,9,12,15,20,25,30,40 /m
?
? 举例,3t矿车,列车运行速度 18Km/h;
? δ= 40° 计算曲线半径及参数。
? V=5m/s 取 C= 20
? Rmin=CSB
? =20× 1100
? =22000 mm
? 选 R=25 m
? 例,计算曲线参数
? 单轨曲线
? δ= 40°
? R=25000 (mm)
? K,T参数计算,
? K= 17452 (mm)
? T= 9099 (mm)
? 注:曲线半径是轨
中心距的半径。
? 3)曲线线路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
? 轨道线路进入曲线线段后,为保证车辆安全
运行,必须进行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
? (也为施工参数,现场施工人员需要掌握)
? ( 1)外轨抬高
? 和轨中心距大小、曲率半径与车辆运行速度
有关。
? 计算原理分析
? △ abo∽ △ OBA
? ( △ ACO)
? ab/OB=ob/G
? 实际施工中外轨抬高值,
? 900轨距,一般取值
Δh=10~35mm;
? 600轨距,一般取值
? Δh=5~25mm
S
g
A C
a
O
h
G
OB
Gv
gR
2
b
β
β
? 进入曲线如不加宽,
车辆将无法通行。
? 加宽值与曲率半径和
轴距有关
? Δs:取值 10~20mm
? 加宽方法,外轨不动,
内轨向内移动。
? 要求:线路在进入曲
线段以前,进行外轨
的抬高和轨距加宽。
? 超前距离 X`计算
? X`=(100~300) Δh
? = X104 / mm
R
SgV2
?( 2)曲线轨距加宽 ΔSg
2
1
?
S B
B
?
2
L
L
1
C
2
L
2
R
R
1
1D
A
1
C
B
1
2
C
D 2
A
C
2
(3)曲线处巷道加宽
车辆进入曲线由于车辆内伸和外伸,
(巷道必须加宽 )
车辆外伸
Δ1=c1-c2
车辆内伸
Δ2 =c2
? 单轨巷道曲线段要确保人行道符合安全规程
的规定值,巷道需要加宽。
? 巷道采用机车运输,曲线段巷道加宽
? ?S = ?1 + ?2
? 外伸 ?1= 200mm,
内伸 ?2= 100mm。
4)线路的平行移动
( 1)特点,单轨线路
异向曲线联接,即在两
个反向曲线之间加一缓
和直线 C,将轨道平移
一定距离。
C = SB + 2 X?
( 2)确定 C值考虑的原则,
a.线路外轨 ? 内轨,内轨 ? 外轨,车辆不能同时
受异向曲线两根轨道外轨抬高的影响。
b.车辆离开第一个曲线的 X?之后,经过一个 SB直线
段后再进入第二曲线的 X?。
C = SB + 2 X?
L= 2Rsin?+C?cos?
m = S /sin?
?
?
??
?
??? ??? c o sa r c s in
C
P
SB— 轴距
X? — 外轨抬高递增
递减直线段长度
? 一般 取整数值
实际中多选 30?、
45?,60? 整角度
β— 导入的辅助角
tan β=
C
R2
( 3)曲线转角理论计算
?2.双轨巷道
1)轨中心距加宽,
? 车辆相对运行,考虑车辆外伸、内伸,
轨中心距需加宽
加宽值,?S = ?1 + ?2
轨中心加宽一般取值,
通过机车,?S = 300 mm,
其他车辆,?S = 200mm。
(如巷道断面较大,轨中心距已经考虑加宽
值的要求,轨中心距则不需进行加宽)
?2) 轨中心距加宽方法及范围
( 1) 内侧轨道不动, 将外轨线路 向外 平移 ?S距离
使用异向曲线联接方法 ( 平移外轨 ) 。
( 2) 加宽范围 L0
双轨线路中心距加宽必须在直线段进行 。
在直线段 L0 长度内加宽,轨中心距由 S ? S?。
?在加宽轨距同时,还要进行外轨抬高
?抵消离心力的影响,避免挤压外轨
900mm轨距时,?h =10 ? 35mm
600mm轨距时, ?h = 5 ? 25mm
双轨巷道轨中心距加宽 L 0
R
R
1
2
?
1
S
S
?
2
?
S
s
内侧轨道
正常
外侧轨道
外移 ?S
巷道需加
宽 2 ?S
L0值选取
( 提前加宽, 抬高长度 )
机车运输,L0 ? 5m
3t矿车,L0 =2.5~??0m
1t矿车,L0 = 2 ? ??5m
L 0
R
R
1
2
?
1
S
S
?
2
?
S
s
轨中心距加宽设计与施工的要求
线路设计时, 作图 S?S?,两点用直线相联 。
施工时, 必须利用异向曲线联接, 使之两端曲 线相
切, 以利于行车 。
三、轨道线路联接点计算
轨道线路联接基本方式
平面线路联接 — 道岔曲线联接
纵面线路联接 — 竖曲线联接
(一)平面线路联接
1,ZDK道岔非平行线路联接
1)特点,
( 1)用 ZDK道岔 — 曲线联接系统变单巷为双
巷,联结两条不同巷道。
( 2)道岔是一刚性结构,本身既不能抬高外
轨,也不能加宽轨距;
( ( 3)采用道岔岔线与弯道曲线直接相连,(取消了缓和直线 C; )
( 4)曲线转角 β等于巷道转角 ? -α。
M
基
本
轨
起
点
?
b
m
b
d
O
1
2
?
?
?
a
K
R
3
4
?
H
n
T
f
O
? ? ? ? ?
? ? ??? s i ns i n,2 TbamtgRT ?????
??? co sco ss i n ??????? RMHRdMbd
n = H/sin?,f = a + b?cos??R?sin?
( 1) 道岔基本参数,
a,b,?( 选定 ) ;
( 2) 曲线线路参数
及计算方法,
点
起
轨
本
基
M
a
?
?
?
?
2
1
O
d
b
m
T
n
H
?
4
3
R
K
O
f
b
2,ZDK道岔平行线路联接
1) 线路联结接特点,
( 1) 在同一巷道中, 用 ZDK道岔和一段曲
线变单轨为双轨;
( 2) 线路参数主要受轨中心距影响 。
m
n
b
?
a B
L
T
T
c
S
K
?
m
n
b
?
a B
L
T
T
c
S
K
?2)联结参数计算,
已知:道岔参数 a,b、
?;联接曲线参数,R、
?,轨中心距 S。
计算联接系统的轮廓尺
寸,
m = S?csc ?;
B = S ?tan ?-1,
n = m ?T,
c = n ? b
L=a+B+T
2t a n
??? RT
3、在 ZDC道岔平行线路联接
1) 特点:用 ZDC
道岔和两段曲线变
单轨为双轨;
2) 参数:已知:
道岔 a,b,(b1的
水平投影 )? ;
3)曲线,R,S,转
角 ? / 2
?
?
?
?
??
??
??
? ??
a B
b
b
1
T
T
c
b 1
c
T
n
m
K
S
K
S
S
??
??
L
R
?
?
?
?
??
??
??
? ??
a B
b
b
1
T
T
c
b 1
c
T
n
m
K
S
K
S
S
??
??
L
R
4,22
?? tgRTc t gSB ??
??
TmnSm ???? 2c s c2 ?
bb nCb 11,
2c o s
??? ?
L=a+B+T
C ≮ 0
ZDC道岔平行线路参数计算
bb nCb 11,
2c o s
??? ?
(二)纵面线路的竖曲线联接和坡度
A
B
T
K
C
R 1
'
'
β '
β '
1、纵面线路的竖曲线联接
1)竖曲线 — 在斜面线路与平面线路
相交时,为保证车辆平缓运行,设置
的过渡曲线。
A — 竖曲线上端;
C — 竖曲线下端, — 起坡点 ( 落平
点 ) ;
B — 斜面线路与水平面夹角;
?? — 平面线路与斜面线路的夹角,即
竖曲线转角(已知)
R1 — 竖曲线半径,
竖曲线切线 T?,
圆弧长 K?
竖曲线半径选择的原则,
1.串车提升时, 相邻两车
上沿不碰撞;
2.提升长材料时, 材料两
端不触地 。
在线路设计时 R1 取值,
R1 =( 12 ? 13) SB
1.0t,1.5t矿车
R1,9,12,15m;
3t 矿车,
R1,12,15,20m。
A
B
T
K
C
R 1
'
'
β '
β '
2、线路纵断面坡度,
线路坡度,
γ 很小, cos? = 1
γ HB HA
L
‰1000
c o s
??
?
?
? ?
?
tgi L HH
AB
AB
‰1 0 0 0??? Lhi
1)线路坡度的确定
( 1) 线路等阻力坡度设计, 即,
重列车 ( 3 ? 5‰ ) 下行;
空列车( 3 ? 5‰ )上行。
( 2)矿车自动滚行
特点, i大, 单向运行 。
3吨空矿车 9‰
3吨重矿车 7‰
1吨空矿车 11‰
1吨重矿车 9‰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采区下部车场由装车站、绕道、轨道、上山
下部平车场和煤仓等硐事组成
?一、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
?(一)装车站线路设计
?与调车方法有关,
?( 1)调度绞车调车
?( 2)矿车自动滚动调车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1.调度绞车调车时的装车站线路
? ( 1)线路布置及调车方法
图 17-21 调度绞车调车时装煤车场线路布置
( a)通过式;( b)尽头式
1-机车; 2-调度绞车; 3-煤仓; 4-空车储车线;
5-重车储车线; 6-装车点道岔; 7,8-渡线道岔; 9-通过线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 2)装车站线路参数的确定。装车线路总长度 LD
? 通过式,LD=2LH+3 LX+ L1
? 尽头式,LD=2LH+ LK+ L1
? 式中,LH—— 空、重车线长度,各不小于 1.25列
车长度,m
? LX—— 渡线道岔线路联接点长度,m;
? LK—— 单开道岔线路联接点长度,m;
? L1—— 机车加半个矿车长度,m。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2.自动滚动行调车时装车站线路
? ( 1)调车方法
图 17-22 自动滚行调车时装煤车场线路
1-通过线; 2-阻车器; 3-煤仓; 4-空车储车线;
5-重车储车线; 6,7-渡线道岔; 8-调车线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 2)装车站线路参数
? 空车存车线分为两段,LH1段长度为 0.5列车
长,线路坡度 i1,目的是把线路上抬到一定
高度,,造成空列车能自动滚行的条件。
一般取 18‰ ~ 23‰ ; i2为空列车自行滚行的
坡度,一般取 9‰ ~ 11‰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装车点中心线至阻车器的距离 l1,如图 17-
23( a)所示。
图 17-23 装车点与阻车器相对位置
( a) 1t矿车时(一次装载);( b) 3t矿车时(二次装载)
1-阻车器; 2-溜口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为避免列车对阻车器冲撞,此段坡度 i0=0(平坡)
? 重车存车线分为两段,LH3与 LH4。 LH3线段长度为 1
列车长,i3为重列车自动滚行的坡度,一般取
7‰ ~ 9‰ 。 LH4不宜超过 0.5列车长,i4为重列车上
坡段坡度,用它来补偿高差,并防止列车冲过储
车线终点,一般不超过 5‰ 。装车站线路总长度为
LD。
143212 lLLLLLLL HHHHXdD ???????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一)绕道线路设计
? 主要运输大巷与轨道上山下部平车场想连接的水平巷道称
为采区下部车场的绕道
? 1.绕道位置及与装车站线路的关系,
? 绕道 2位于大巷 1的顶板,称为顶板绕道,如图 17-24( a)
? ( 1)当轨道上山倾角为 20° ~ 25° 不需变坡,直接设竖
曲线落平。
? ( 2)当倾角> 25° 时,可使上山上抬△ β 角,使起坡角
达到 25° 左右,如图 17-24( b)
? ( 3)上山角度较小,可以下扎△ β 角,使起坡角达到
25° 左右,如图 17-24( c)
? 绕道位于大巷底板称为底板绕道,如图 17-24( d),它适
用在煤层倾角小于 10° 左右的情况。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图 17-24 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绕道的位置
( a)( b)( c)顶板绕道;( d)底板绕道
1-大巷; 2-绕道; 3-绕道上山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采用顶板绕道时,为了不影响上山的运输,绕道线路应与
装车站下帮一侧的通过线相联接,装车站储车线,煤仓放
煤口应设在大巷上帮一侧,如图 17-25所示。
图 17-25 绕道布置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采用底板绕道时,储车线、煤仓放煤口与
通过线的相对位置与上述相反。装车站中
各渡线道岔的方向也恰好相反,如图 17-26
所示。
图 17-26 绕道布置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2、绕道方向
? 绕道方向是指绕道出口朝向井底车场还是背向井
底车场。
? 设计中一般采用绕道朝向井底车场方向布置。
? 3、绕道线路布置
? ( 1)立式布置
? 图 17-27( a)、( c)所示。
? 特点是储车线直线与大巷线路相垂直。
? ( 2)斜式布置,如图 17-27( b)、( d)所示,
这种布置的储车线路与大巷线路夹角一般可在
45° ~ 90° 。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17-27 绕道线路立式和斜式布置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 3)卧式绕道,图 17-28
图 17-28 顶板绕道线路布置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设绕道交岔点道岔始端至煤仓中心线的距
离为 X,则
SkpHG LmRCLCKLR
SX ?????????? )(
2 1
1
如图 17-29所
示,设底道起
坡点至大巷通
过线的垂直距
离为 y,y值可近
似按下式计算。 图 17-29 顶板绕道起坡点位置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DTe
hhy ?????
?
?
s in
c o s 21
通过线与轨道上山下部平车场储车线内侧
线路的距离,
RCyS ??? 1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底板绕道卧式布置(图 17-30),X和 Y值按
下式计算,
LmnCTTCLCKLRSX KPHG ????????????? ?c o s)()(2 211
图 17-30 顶板绕道线路布置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由于 S值较小,绕道转角一般可取 45° 。
? 当 S及 δ 确定后,便可进行下列计算,
nTSC ???
?s i n
1CRSy ???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三)辅助提升车场线路设计
图 17-31 线路坡度示意图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1、斜面线路,3号对称道岔
? 2、储车线线路
? ( 1)储车线线路平面布置。
? ( 2)储车线线路纵断面坡度。
? 高道线路坡度 iG为,
? 底道线路坡度 iD为,
? 高道线路坡度角 为,
? 底道线路坡度角 为,
ziG /??
KiD /??
Gr GG ir ar ct an?
Dr DD ir a r c t a n?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 3)高低道线路的有关参数
? ①高低道起坡点的合理位置。高低道起坡
点超前低道起坡点的水平距离为 。
? 一般 。
? ②高低道的最大高低差。两起坡点的垂直
高差 H称为最大高低差。
? ③高低道线路中心距
2L
mL 0.2~5.1?
DHDGHG iLiLH ??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3、竖曲线参数及相对位置的确定
? ( 1)竖曲线参数。
? ①竖曲线半径。一般取 9m,12m,15m,20m。
? ②竖曲线线路转角。(图 17-32)
? 高道竖曲线线路转角
? 低道竖曲线线路转角
GG r?? ??
DD r?? ??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图 17-32 下部车场高低道起坡点间距的
限定办法
( a)同半径一次变坡法;
( b)变半径一次变坡法;
( c)同半径甩车线上抬法;
( d)同半径提车线下扎法;
( e)同半径提车线下扎甩车线上抬法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③ 高低道竖曲线两端点高差 及
? 高道竖曲线两端点高差
? 低道竖曲线两端点高差
Gh Dh
)co s( co s ??? GGG rRh
)co s( co s ??? DDD rRh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④ 高低道竖曲线水平投影长度
DG ll 和
图 17-33 竖直线两端点高差及水平段投影长
( a)高道;( b)低道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高道竖曲线水平投影长度,
? 低道竖曲线水平投影长度,
)s i n( s i n GGG rRl ?? ?
)s i n( s i n DDD rRl ?? ?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 2)高低道竖曲线相对位置的确定。
图 17-34 竖曲线及平车场线路各参数剖面示意图
?s in1
HhhL DG ???
GD LLLL ??? ?co s12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二、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
图 17-35 石门装车站线路布置
( a)一个装车点;( b)两个装车点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 1)双向绕道机车顶推调车。
7-36 双向绕道机车顶推调车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 2)单向绕道机车牵引调车
图 17-37 单向绕道机车牵引调车
第二节 采区下部车场线路设计
? ( 3)环形绕道环形运行调车。
图 17-38 环形绕道环形运行调车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一、单道起坡甩车式车场
? (一)甩入平巷的单道起坡甩车场
图 17-39 甩入平巷的单道起坡甩车场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1、斜面线路
? ( 1)斜面线路的布置方式。
图 17-40 斜面线路回
转方式
( a)一次回转;
( b)二次回转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 2)斜面线路联接系统参数。
图 17-42 回转角及伪倾角的计算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2、竖曲线
图17
-43
竖
曲
线
参
数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3、平面线路
? 当线路转入平巷后,平行移动了 S距离
? 平移距为 S时,异向曲线中缓和直线段 为
eTCTS ???? ? )90s i n ()( /11/ ?-
2C
2//2 2s i n T
S
C ??
?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4、平面线路的平面图及坡度图
? 各点标高分别为,
? ○点相对标高为 ± 0
? D点,
? A点,
? C点,
DD hh ??? 0
)( 0 ADDA hhh ?? ???
)( 0 CAADDC hhhh ??? ????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图 17-45 线路坡度图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二)甩入绕道的单道起坡甩车场
图 17-46 甩入绕道
式中部车场
( a)平面图
( b)绕道底板至轨
道机上山底板高度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三)甩入石门的单道起坡甩车场
图
17-
47
甩
入
石
门
的
单
道
起
坡
甩
车
场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二、双道起坡甩车式车场
? 在斜面上设两个道岔(甩车道岔和分车道岔),
使线路在斜面上变为双轨,空重车线分别设置竖
曲线起坡。
? 1、斜面线路
? 道岔-曲线-道岔系统
? 优点:由于道岔间设有斜面曲线,回转角较大,
故甩车场斜面交叉点的长度和坡度均较小,易于
开掘和维护,也便于设置简易交岔点。
? 道岔-道岔系统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图17 -49 斜面线路布置方式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2、平面线路储车线高、低道线路
? 3、竖曲线
图 17-50 斜面线路二次回转方式竖曲线位置的确定
第三节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 斜面线路布置的特点:低道竖曲线紧接在
联接点曲线之后布置,但高道竖曲线上端
点不能进入第二道岔。
? 将提、甩车线向垂直轴上投影,可得,
? 将提、甩车线向水平面上投影,得
//
///
1
1 s i n
s i ns i n)(
?
?? HhhmTLL DG ???????
)c o sc o sc o sc o s(c o s 2///2//12 ????? ????????? mmllLL GD
GD llLL ??? //12 c o s ?
第三节 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
? 一、单道起坡上部顺向平车场
? 1、特点:车辆由斜面进入平台后,车辆进
入,储车线方向与提车线方向一致。
? 2、布置方式,
? 1)顺向单道
? ( 1)线路布置:上山经反向竖曲线之后,
平台上设单轨线路
? ( 2)坡度,i = 3 ? 4?(向绞车房方向)
( 3)调车:由上山变平后,即关阻车器
第三节 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
? 采用这种布置的条件是,
dg LLABL ????
图 17-52 单道起坡上部顺向车场
第三节 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
? (二)单道起坡上部逆向平车场
? 1、特点:车辆进入储车线方向与提车线方
向相反。
? 2、线路布置,
? 单道逆向平车场;双道逆向平车场。
? 通过能力小
? 图 17-53
第三节 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
图 17-53 单道起坡上部逆向平车场
第三节 采区上部车场线路设计
? 二、双道起坡上部平
车场
? 令低道竖曲线与斜面
平行线路联接点终点
相联,竖曲线起点距
离 L1,
? 竖曲线终点水平距离
L2,
?s in1
HhhL GD ???
DG llLL ???? ?c o s12
?习题,
?1、试述车场线路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2、试述道岔的选择。
?3、绘图说明单轨线路曲线半径的选择。
?4、说明外轨抬高和轨距加宽的原因和方法。
?5、绘出主线为单轨的单开道岔非平行线路联接图,并写出相关的计算公式。
?6、绘图说明单开道岔平行线路联接。
?7、绘图说明分岔平移线路联接。
?8、线路坡度的确定方法是什么?
?9、采区下部车场的形式有哪些?
?10、辅助提升车场线路坡度及最大高低差的计算。
?11、采区中部车场有哪些类型?
?12、绘图说明单道起坡斜面线路回转方式的特点,
?布置斜面线路的目的及回转方式选择。
?13、采区上部车场有哪些类型?
?14、绘图说明单道起坡上部顺向平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