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介绍
美学 —— 简单地说,就是人类思索美的理
论体系。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
既古老,又年轻。因为人类的审美活动,审美观
念和最初的美学思想,几乎与人类的起源一样古
老,这门学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奴隶社
会。但,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 美学,
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只
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 美学概论, 在汉语言文学本科段属于选修
课,通过学习这门课,要求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
原理和观点,了解美学史和美学在艺术等门类中
的扩展。
本课程以董学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 美学概论, (第一版)为教材。
美无处不在,因人而异,美学的许多问题
有着不同的看法,尚无定论,美学的研究也有待
开拓和发挖。
本课程学习安排
第一讲 导学、导论
第二讲 余论、第一章
第三讲 第二章
第四讲 第三章,第四章
第五讲 第五章,第六章
第六讲 复习
二、课程辅导
(一)如何学好美学
1、从宏观上把握美学学科
美学的内容,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
和门类美学。
美学理论是美学的基本原理部分,是美学的
核心。教材, 美学概论, 以美学理论为主要内容。
美学史是美学思想理论发展历程,是学习美
学的背景,它对学好基本原理有很大帮助。教材
对中、外美学史有粗线条的罗列。
门类美学是各类艺术美学特征和其他新领域
的拓展。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建筑、雕
塑、影视、商品、环境、科技、饮食等美学。教
材中各类艺术美学特征的内容较集中,其余较少。
2、了解美学基本理论部分的整体构架
(也即教材的构架)
1) 审美客体研究 。审美客体指能引起审美主体
的审美感受的事物。
包括:美的产生、本质、审美关系、美的形
态等 。 教材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 。
2) 审美主体研究 。审美主体指具有审美能力,
欣赏和创造美的人。
包括:美感的生成, 心理结构, 特征, 要素
等;审美的过程, 特征, 批评等 。 教材第二章,
第五章 。
3)美学实践。指审美主体的提高和美的创造。
包括:美育、美的创造。教材第六章主要
谈了美育。
4) 以上内容以美学简史为背景。
教材比较集中地方有导论、第一章第一节、
余论等。
5)把教材内容在纵横方向上锁定,在此之下
支解成大原理、观点、小要点、概念、知识
点。
3、力求几个结合
1)把原理学习和美学史相结合。
2)把美学学习与审美实践相结合。
3)把全面了解和专题学习相结合。
4)把方法论原则与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社
会学、伦理学乃至物理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知
识的积累结合起来 。
4、学习, 美学概论, 的具体要求
1) 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力求结合实际分析 。
包括重要的原理, 观点和著名的论断的理解 。
就考试而言, 一般对应综合题:论述题 ( 问答
题 ), 简答题, 判断分析题 。
2)理解、识记重要的名词概念 。就考试而言,
一般对应名词解释题。(教材中有些名词需要适
当的概括)
3)掌握常识性、分散的小问题 ——知识点 。就
考试而言,一般对应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改
错题 。
(二) 教材各章节重点、难点提示
几 点 说 明
1) 按教材的顺序逐章提示 。
2)每章以思考题的形式进行,把内容分解成有针
对性的问题,避免泛泛而谈,也利于复习。
3)如果教材对某一问题论述集中、明了的,一般
不列具体提要,提要也仅是思考的角度和方向。
4)不要把提示的问题当考试题,学习不要仅局限
于提示的内容,提示应在全面学习教材的背景下
思考。
5)问题的解答以教材的观点为依据。
1、导 论
1) 美的产生和发展。
提要:(要求理清粗线条)
( 1)美学思想的积累是美学学科发
展的基础。
( 2) 18世纪后,近代欧洲科学的各
个学科逐渐现成,并全面发展,
为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 3) 1750年,鲍姆嘉通的, 美学, 正式
出版,标志着美学独立学科的确立。
( 4)德国古典美学、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
学的发展。
( 5)马克思主义产生对美学研究的意义。
( 6)现代西方美学的特点。
( 7)我国美学几代人努力后的现状。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对美学研究领域 的革
命性意义。
三个要点。(教材论述比较集中)
3) 美学的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提要,
( 1) 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原因 。
( 2) 西方传统美学的两大流向 。
( 3) 西方现代美学转变 。
( 4) 我国美学界的探讨 。
( 5) 教材的观点, 归纳 。
2、第一章 美 论
1) 西方美学史上在美的本质探索中著名
人物 著名论断的理解 。
主要理解康德, 黑格尔, 车尔尼雪夫斯基
的论断 。
2) 三种美的理论模式 。
三个范式, 要求适当的分析 。
3) 怎样理解美的劳动本质论 。
提要,( 1) 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 ( 要求
从客体, 人化自然, 角度分析 )
( 2)劳动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人。(要
求从主体自身的自然, 人化, 分析)
( 3)总结。
4) 人类按“美的规律”创造的含义。
两个层次。(教材论述较集中)
5) 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
两个要点、适当分析、总结。
6) 审美关系中的美的属性的理解。
提要:(要求举例分析)
( 1)个体性和集体性。
( 2)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
7) 名词概念, 人化自然、审美关系 。
3、第二章 美感论
1) 美感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
提要,
( 1) 差异性:时代性, 民族性, 个体性 。
( 2) 共同性 。 ( 原因 )
2) 美感的心理结构 。
提要,
( 1) 双重的心理结构 。
( 2) 不仅共时, 而且历时 。
3) 美感的主要特征 。
三个要点。(要求分析)
4) 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有哪些。
要求能列举、知其含义。
5) 想象在人的审美过程中的作用。
提要,
( 1)想象的含义和在审美活动中的地位。
( 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在审美中的分析。
( 3)总结。
6) 名词概念, 美感、感觉、知觉、联想、
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审美理解、通感。
4、第三章 美的形态论
1) 如何认识形象美 。
提要,( 1) 人的形象美是人类本身最直接的
审 美对象 。
( 2) 形象美存在领域分析 。
2) 比较优美与崇高 。
提要,( 1) 两者的含义 。
( 2) 区别:表现形态的不同;感官享
受的不同 。
( 3) 本质上的共同点 。 ( 原因 )
3) 艺术中的丑及其审美价值,如何审丑 。
提要,
( 1)丑的含义。
( 2)艺术中丑的审美价值的三种情况。
( 3)审丑的 五 个要点。
4) 悲剧性美感的类型及实质。
提要,
( 1)三种类型。
( 2)实质在于唤起人的崇高感。(要求分
析 特点)
5) 喜剧性美感的来源及类型 。
提要,
( 1)重要美感特征:笑,基本特征:对丑
的否定。
( 2)特征的三个方面。
( 3)类型列举及含义。
6) 名词概念, 自然美、社会美、内在美、
生产劳动美、科学美、技术美、崇高、
优美、丑、悲剧性、喜剧性。
5、第四章 艺术美论
1) 艺术本质主要观点有哪些 。
提要,
( 1) 传统艺术理论的再现说与表现说 。
( 2) 列举现代关于艺术本质问题多元化
的 代表观点和代表人物 。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艺术本质论 。
提要,
( 1), 凝结点, 和三个层次 。
( 2)三个层次的分析。
( 3)结语。
3) 艺术的基本风格类型。
提要,
六对基本风格类型的划分、主要表现、要
求举例说明。
4) 名词概念, 艺术、艺术风格、造型艺术、
演出艺术、语言艺术、网络文学、影像艺术。
6、第五章 审美论
1) 审美活动的意义 。
教材有四个要点 。 ( 分析 )
2) 审美过程 。
提要,
( 1) 哪五个阶段 。
( 2) 每个阶段的含义, 特点, 作用 。
3) 审美欣赏的特点 。
教材中四个要点, 每个特点的功能的理解
或基本作用或意义 。
4) 审美批评的特征、种类和过程 。
主要能列举,知其含义。
5) 名词概念, 审美、鉴赏式审美、审美注
意、审美体验、审美品味、审美领悟、审美净
化、审美批评。
7、第六章 美育论
1) 何谓美育的代表观点 。
提要,
完人教育
艺术教育
美学理论教育
情感教育
2) 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
能列举, 知其含义 。
3) 美育在当代的功能与使命 。
提要,
( 1)“技术关联”时代非人化的现代病。
( 2)美育精神良药的作用。(教材三个
观点)
( 3)结语
4) 美育的实施途径 。
三个方面的特点、作用及具体途径 。
5) 名词概念, 美育、审美能力。
8,余 论(此章内容涉及面广,注意抓住“点”)
1) 老子美学思想的贡献 。
先秦美学的历史起点, 三个方面贡献 。
( 教 材论述较集中 )
2) 试述刘勰对, 神思, 美学范畴的论述 。
四个要点 。 ( 教材论述较集中 )
3) 王国维对中国现代美学形成的贡献 。
提要,
( 1)开时代风气之先,大量译介西方现代
美学。
( 2)王国维的美学是渴望把中西美学
思 想溶为一炉的艰难尝试。
( 3)王国维美学思想极为丰富,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境界说”。
4) 朱光潜的美学成就。
提要,
( 1)他融会贯通古今中西思想,初步建
立了以审美心理为核心的美学体系,许多方
面都是填补空白的开拓性贡献。
( 2)他先后写作并出版了一系列的心理
学美学著作。
( 3)他开创了美学史学科的研究。
( 4)他还是美学思想的积极宣传者、普
及者。
导 论
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美学思想的积累是美学学科发展的基础
审美思想:是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
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
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
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
等著作中。但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不是独
立学科的美学。
2、中外审美思想举要
1)中,
, 国语, 五举论美:上下、内外、大小皆
无害,曰美。
孔子:“尽善尽美”
孟子:“充实之为美”
, 乐记, 第一部美学专著及大量的诗论、
画论和书论。
2)外,
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
苏格拉底:论美和善的关系
柏拉图:“美是理念”
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说”
3、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 18世纪后,近代欧洲科学的各个学科逐渐现
成,并全面发展,为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动
力。
2)鲍姆嘉通
1750年,,美学, 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美
学的正式形成。
3)美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德国古典美学
康德, 判断力批判,
歌德, 歌德谈话录,
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
黑格尔, 美学,
4)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
别林斯基, 一八四八年俄国文学一瞥,
车尔尼雪夫斯基,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杜勃罗留波夫, 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
4、现代西方美学的特点
研究越来越细、专业化;
美学流派众多;
部门美学空前发展;
哲学探讨向心理的研究。
5、马克思主义产生对美学研究产生的革
命性意义。
三个要点 ( P4~5)
6、在中国学科意义上的美学研究的开端和现状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美学的研究对象
1)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原因:客体方面,审美对象无处不在;
主体方面,审美判断因人而异。
2)西方传统美学的两大流向
以美(美感)或艺术为美学研究对象。
3)西方现代美学,以美的本质为中心转变到以
审美经验探讨为中心。
4)我国美学界的探讨
以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美学的研究对象。
5)教材的观点
以“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全面研究美的本
质、美感、美的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和审
美教育等。
2、美学的研究方法
1)方法论原则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2)具体方法
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
科学实证方法;
其他:语言学、现象学、解释学;系统论、
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类型学、协同论
等。
余 论
历史中的中国美学
现代中国美学的生成
一、历史中的中国美学
1、中国美学的发端 —— 先秦时期
1)先秦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美学范畴和命
题。
2)老子美学思想的贡献( P280-281)
3)儒家美学
孔子:儒家美学的创始人;
孟子:儒家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4)其他先秦诸子
5), 乐记, 关于美和艺术本质的深层思考
2、中国美学的发展和繁荣 汉 —— 明清
1)汉代美学
( 1)过渡性特征;( 2)三大潮流
,淮南子, 为代表的道家美学
司马迁为代表的楚骚美学
董仲舒、杨雄、王充,,毛诗序, 为代表的
儒家美学
崔瑗、蔡邕为代表的书法美学
2)中国美学的巨大勃兴 ——魏晋南北朝
( 1)产生了一大批很有美学价值的美学著作
文论:, 典论 ·论文,,, 文赋,,, 文心雕
龙,,, 诗品,
乐论:, 声无哀乐论,,, 乐论,
画论:, 画论,,, 画山小序,,, 叙画,,
, 画品,
( 2)刘勰对“神思”美学范畴的论述 (P290-
291)
3)发展 ——隋唐
( 1)各种部门美学如诗文美学、乐舞美学、
书画美学、绘画美学等都取得了骄人成就,开
辟了美学研究的新领域,拓展了美学的空间。
书画美学方面:孙过庭, 书谱,,荆浩, 闭
发记,,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张怀灌, 书
断,
诗歌美学方面:刘知几, 史通,,孔颖达
,五经正义,,李白, 古风,,杜甫, 戏为六
绝句,,白居易, 与元九书,,韩愈, 送孟东
野序,
( 2)中国古典美学的最基本范畴“意境”的
诞生
老庄美学及佛学美学
王昌龄, 诗格,,诗有三境”
刘禹锡“境生于象外”
皎然“缘境不尽曰情”、“诗缘情境发”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4)继续发展 ——宋元
美学理论突破与创造,稍逊于前代。
诗歌美学主要表现在大量的诗话、词话之中。
书画美学中比较重要的是郭熙、苏轼和黄休
复等人。
5)转折 ——明清
( 1)诗文美学
王夫之“情景融合”论、叶燮, 原诗, 对古
典美学的总结
( 2)书画美学
,书法雅言,,, 艺舟双楫,,, 艺概,,
,华山画序,,, 画旨,,, 画鉴,,, 画
品录,
( 3)小说美学
叶昼、毛宗岗、脂砚斋、金圣叹、张竹波
( 4)戏剧美学
李渔, 闲情偶寄,
二、现代中国美学的生成
1、美学变革的开拓者
梁启超的“三界”革命,
诗界革命, 饮冰室诗话,
文界革命, 汗漫录,
小说界革命,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2、树立现代美学的界碑 —— 王国维的贡献
( 1)开时代风气之先,大量译介西方现代美学。
( 2)王国维的美学是渴望把中西美学思想溶为
一炉的艰难尝试。, 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
话,,, 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文学小
言,
( 3)王国维美学思想极为丰富,其中影响最大
的是他的“境界说”。
3、美学的普及 —— 蔡元培
美学教育,,美学通论,,, 美学趋向,,
,美学的对象,
4、传统美学的冲破 —— 鲁迅、李大钊、陈
独秀
鲁迅, 摩罗诗力说,
5、马克思主义美学 —— 毛泽东、蔡仪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蔡仪, 新艺术论,,, 新美学,
6、现代中国美学理论体系
1)朱光潜的美学贡献
( 1)他融会贯通古今中西思想,初步建
立了以审美心理为核心的美学体系,许多方
面都是填补空白的开拓性贡献。
( 2)他先后写作并出版了一系列的心理
学美学著作。, 文艺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
( 3)他开创了美学史学科的研究。, 西方美
学史,
( 4)他还是美学思想的积极宣传者、普及者。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谈美,
2)其他人
吕徵、黄忏华、范寿康、陈望道、宗白华、邓
以蜇
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导 —— 新中国成立
至“文革”
8、新时期美学的成绩 (p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