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三节 工艺路线的拟定
第四节 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的确定
第五节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第六节 时间定额及劳动生产率
第七节 典型零件工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产过程,
将原材料转变成机械产品的全部劳动过程
直接生产过程: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或性能
产生一定的变化。如: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
装配等。
间接生产过程:不使加工对象产生直接变化。如:
工装夹具的制造、工件的运输、设备的维护等。
二、工艺过程,
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 尺寸, 相互位置和性质, 使
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
?毛坯制造工艺过程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 改变
毛坯的形状, 尺寸, 表面
质量, 使其成为合格品的
过程 。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器装配工艺过程 将合格的机器零件和外购
件, 标准件装配成组件,
部件和机器的过程 。
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 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
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
划分工序的要点是工人, 工作地点及工件三不变并加
上连续作业 。 只要工人, 工作地点及工件这三者中改
变了一个或不是连续完成的, 则构成下一个工序 。
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工步,
以同样的工具, 同样的切削用量加工同一个或同一组
表面的那部分工作称一个工步 。
构成工步的要素:
加工面, 刀具, 切
削用量 ( 不包括切
深 ap) 均不变 。
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3,安装,
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一次安装。
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4,工位,
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
分, 一次装夹后, 工件与
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
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
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
1,工件的装夹,
直接找正装夹
划线找正装夹
夹具装夹
四、获得加工尺寸的方法,
单件、小批量
2.获得加工尺寸的方法,
试切法,
调整法,
定尺寸刀具法,
自动获得法:(主动测量法)
静调整法:用对刀块, 样件
来调整刀具位置, 精度低 。
动调整法,(尺寸调整法 )按
试切零件进行调整, 精度高 。
五、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1.生产纲领,(N)
某种零件的年产量称为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N=Qn(1+α+β)
Q:产品的年产量(台 /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 /台)
α:备品百分率
β,废品百分率
五、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2.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
单件、小批量生产
成批生产
大批大量生产

























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
工艺特征 单件小批量 成批生产 大批大量
毛坯 自由锻, 木模手工造型;精度低, 余量大 模锻、金属模 精度和余量中等 模锻、机器造型 精度高,余量小
机床 通用机床 机群式布置 通用机床、部分专机 按零件类别分工段排列 自动机床,专用机床 生产流水线排列
工装 通用工装 专用工装 高效专用工装
工艺文件 简单工艺过程卡 详细工艺过程卡 详细工艺过程卡 工序卡、调整卡
发展趋势 成组技术、数控技术 加工中心 柔性制造系统 ( F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CIMS)
六、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规定产品或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1,制订工艺规程的意义与作用
① 工艺规程的作用,
?指导、组织生产;
?生产准备、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
?车间设计、布置的依据。
② 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毛坯的选择;
?拟订工艺路线;
?计算切削用量、加工余量及工时定额。
2,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① 分析研究零件图纸;
② 选择毛坯;
③ 选择定位基准;
④ 拟订工艺流程;
⑤ 工序设计;(选择机床,工艺装备,工序余量,
工序尺寸,切削用量,工时定额等)
⑥ 填写工艺文件。
第二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基准,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在工序图上用以指定加工表面位置的基准
在加工中用做定位的基准
在工件上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位置的基准
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产品中位置的基准
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般性原则,
?选择最大尺寸的表面为安装
面, 选择最长距离的表面为导
向面, 选择最小尺寸的表面为
支承面;
?首先考虑保证位置精度,再
考虑保证尺寸精度;
?应尽量选择零件的主要表面
为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应便于夹紧,在加
工中稳定可靠。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
① 以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当零件存在多个不加工表面时, 应选择与加工表面相互
位置要求高的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② 选择毛坯上余量最小表面为粗基准
③ 选择零件上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④ 粗基准应平整,无浇冒口、飞边等,以使定位可靠
⑤ 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2,精基准的选择,
① 基准重合的原则:即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
② 基准统一的原则:应选择尽可能多的表面加工时都
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作为精基准 。
③ 互为基准的原则,
④ 自为基准的原则,
⑤ 精基准的选择应使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第三节 工艺路线的拟定
一,加工方法的选择,
1,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 要求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
? 工件所用材料的性质和毛坯的质量及硬度;
? 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加工表面的尺寸;
? 热处理情况;
? 生产类型;
? 现有设备的情况;
一,加工方法的选择,
2,经济精度,
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 以最有利的时间, 消耗所
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同一种加工方法,精度越高,加工成
本越大
?精度有一定极限,过 A点后,即使再
增加成本,精度提高也很少。
?成本也有一定极限,过 B点后,成本
基本不变。
经济精度
3,典型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①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
粗车
IT13~11
Ra25~12.5
半精车
IT10~9
Ra6.3~3.2
精车
IT8~7
Ra1.6~0.8
粗磨
IT8~7
Ra0.8~0.4
精磨
IT6~5
Ra0.4~0.2
金刚石车
IT6~5
Ra0.8~0.02
滚压
IT7~6
Ra0.2~0.1
研磨
IT5~4
Ra0.1~0.01
精密磨削
IT5
Ra0.1~0.012
超精加工
IT5
Ra0.1~0.01
沙带磨削
IT6~5
Ra0.2~0.012
抛光
Ra0.2~0.025
3,典型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② 内圆表面的加工方法
钻孔
IT13~11
Ra25~12.5
粗镗
IT13~11
Ra25~12.5
扩孔
IT10~9
Ra6.3~3.2
半精镗
IT10~9
Ra6.3~3.2
粗拉
IT8~7
Ra1.6~0.8
精拉
IT7~6
Ra0.8~0.4
粗铰
IT8~7
Ra3.2~1.6
精铰
IT7~6
Ra0.8~0.4
手铰
IT7~6
Ra0.4~0.2
精镗
IT8~7
Ra1.6~0.8
粗磨
IT8~7
Ra1.6~0.8
精磨
IT7~6
Ra0.4~0.2
金刚镗
IT7~6
Ra0.8~0.2
珩磨
IT6~4
Ra0.4~0.05
精密磨削
IT5
Ra0.2~0.025
研磨
IT6~5
Ra0.1~0.01
滚压
IT7~6
Ra0.2~0.1
3,典型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③ 平面加工方法,
粗铣
IT13~11
Ra25~12.5
半精铣
IT10~9
Ra6.3~3.2
粗刨
IT13~11
Ra25~12.5
粗车
IT13~11
Ra25~12.5
粗拉
IT11~10
Ra6.3~3.2
精铣
IT8~7
Ra3.2~1.6
半精刨
IT10~9
Ra6.3~3.2
精刨
IT8~7
Ra3.2~1.6
半精车
IT10~9
Ra6.3~3.2
精车
IT8~7
Ra3.2~1.6
精拉
IT9~6
Ra1.6~0.4
粗磨
IT8~7
Ra1.6~0.4
精磨
IT7~6
Ra0.4~0.2
抛光
Ra0.2~0.1
研磨
IT6~5
Ra0.1~0.01
导轨磨
IT6
Ra0.8~0.2
沙带磨
IT6~5
Ra0.4~0.01
金刚石车
IT6
Ra0.8~0.02
精密磨
IT6~5
Ra0.2~0.01
宽刀精刨
IT6
Ra0.8~0.4
刮研
Ra0.8~0.4
高速精铣
IT7~6
Ra0.8~0.2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粗加工阶段
?半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阶段
?光整加工阶段
目的,
?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便于保证加工质量
?合理使用设备
?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三、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工序集中程度:指在一个工序中所完成的工作内容的多少。
在每道工序中所安排的加工内容多, 一个零件的加工只集中在
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 则称工序集中 。 反之, 称工序分散 。
工序集中的特点,
① 有利于保证加工表面间相互位
置精度;
② 有利于采用高生产率的机床;
③ 工序数目少, 设备数量少;
④ 专用设备多, 调整维修困难;
工序分散的特点,
① 机床和工装简单,易调整;
② 有利于采用合理的切削用量 ;
③ 工序数目多,设备数量大,
生产组织工作较复杂;
④ 生产适应性好,转产容易;
① 工艺上可行;
② 生产节拍允许;
③ 调整能够实现; 采用工序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工序的安排,
1.加工顺序的安排,
① 先加工基准面,后加工功能表面;
② 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内孔;
③ 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
④ 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时效、调质
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渗碳、渗氮、表面处理
第四节 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的确定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使加工表面达到所需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而应切除的金属层
1,总余量和工序余量,
零件上表面的毛坯尺寸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称为工序余量
??????
?
n
1i
in21 ZZZZZ ??总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2,单边余量与双边余量
)(baZ b 外表面加工?? )(abZ b 内表面加工??
)(ddZ2 bab 轴?? )(ddZ2 abb 孔??
二,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关系,
对于被包容面,
Z=上工序基本尺寸 -本工序基本尺寸
对于包容面,
Z=本 工序基本尺寸 -上工序基本尺寸
bam i nbm a x
am i n
TTZTZZ
TZZ
?????
??
二,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关系,
三,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上道工序加工表面的表面质量
2.上道工序的尺寸公差 Ta
3.上道工序的位置误差 ρ a
4.本道工序的安装误差 ε b
四,加工余量的确定,
1.分析计算法,
baaaab RHTZ ?? ????? 2)(2
baaaab RHTZ ?? ?????
对双边余量,
对单边余量,
2.查表法,
3.经验法,
五,工序间尺寸公差的确定
1.拟定加工路线,
粗车 半精车 淬火 粗磨 精磨 研磨
2.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
查表法,
研磨,0.01mm,粗磨,0.3mm,精磨,0.1mm
半精车,1.1mm,粗车,4.5mm
可得,Z总 =6.01mm
圆整取,Z总 = 6 mm
则取粗车余量,4.49 mm
五,工序间尺寸公差的确定
3,确定各工序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按“入体原则”分配偏差
查表,
研磨,m.Ra)h(IT
,?? 04055 0 0 1 10
m.Ra)h(IT, ?? 2066 0 0 1 60
m.Ra)h(IT, ?? 8088 0 0 3 90
m.Ra)h(IT, ?? 361111 0 160
m.Ra)h(IT, ?? 5121313 0 390
精磨,
粗磨,
半精车,
粗车,
毛坯,± 2mm
五,工序间尺寸公差的确定
4,计算工序间尺寸、公差
研磨,50
精磨,50+0.01=50.01
粗磨,50.01+0.1=50.11
半精车,50.11+0.3=50.41
粗车,50.41+1.1=51.51
锻造毛坯,51.51+4.49=56
0 011050,??
0 01600150,,??
0 03901150,,??
0 1604150,,??
0 39.051.51 ??
256 ??
第五节 工艺尺寸链计算
一,尺寸链的概念,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和机械装配过程中, 常常遇到
彼此互相连接并构成封闭图形的一组尺寸, 其中有一
个尺寸的精度决定于其他所有尺寸的精度 。 这样的一
组尺寸构成所谓的尺寸链 。
工艺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
二、工艺尺寸链的组成,
工艺尺寸链由一个封闭环和若干个组成环构成
1.封闭环,
在加工过程中最后形成(间接获得)的尺寸。记为,A0
注意,
? 一个尺寸链中只能有一个封闭环;
? 封闭环的精度决定于其他环的精度;
? 要求保证的尺寸 (设计尺寸 )为封闭环或不要求保证
的尺寸 (非设计尺寸 )为封闭环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设计尺寸
封闭环
设计尺寸 封闭环
二、工艺尺寸链的组成,
2,组成环,在加工过程中直接获得的尺寸。记为,Ai
① 增环,
在组成环中,当某组成环的尺寸增加,使得封闭环的
尺寸增加,则该环为增环。记为,
iA
② 减环,
在组成环中,当某组成环的尺寸增加,使得封闭环的
尺寸减少,则该环为减环。记为,
iA
判别方法:在尺寸链图上, 按连续的单箭头来表示,
箭头方向与封闭环相同则为减环, 相反则为增环 。
A0 A2
A1
举例,
L2’
L2 Zb
Zb
L1
L1’
封闭环
封闭环
三、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1,极值法,
???? ?
???
1n
1mi
i
m
1i
i0 AAA
????
?
???
1n
1mi
m ini
m
1i
m a xim a x0 AAA ????
?
???
1n
1mi
m a xi
m
1i
m inim in0 AAA
????
?
???
1n
1mi
i
m
1i
i0 AEIAESE S A ????
?
???
1n
1mi
i
m
1i
i0 AESAEIE I A
?? ?
?
1n
1i i0
TATA
m:增环数,n:尺寸链总环数
三、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 如用平均尺寸标注,
组成环的平均尺寸,
封闭环的平均尺寸,
2
E I AE S AA
2
AAA ii
iminim a xiiM
?????
2
E I AE S AA
2
AAA 00
0m in0m a x0M0
?????
2
TA
AA
2
TA
AA
AAA
i
iMi
0
M00
1n
1mi
iM
m
1i
iM
M0
??
??
?? ??
?
???
三、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2,概率法,
???? ?
???
1n
1mi
i
m
1i
i0 AAA
正态分布,
??
?
?
1n
1i
2
i0 TATA
非正态分布,
? ??
?
?
1n
1i
2
i
2
i0 TAkTA
ki=1.2~1.7
Amax
Amin

A
四、计算举例,
1,正计算:已知各组成环的尺寸 Ai,求 A0
2,反计算:已知 A0,求各组成环尺寸 Ai
3,中间计算:已知 A0 及部分 Ai,求其余的组成环
四、计算举例,
例 1
设计尺寸如图所示,加
工过程如下,
① 以 A为基准铣 B面,达
到工序尺寸,
② 以 A为基准铣 C面,达
到工序尺寸,
20.001 60A ??
0 20.02 35A ??
验证:能否满足设计尺
寸的要求 。
正计算,
253560AAAAA 211n
1mi
i
m
1i
i0 ?????????
?
???
4.0)2.0(2.0AEIAESE S A 1n
1mi
i
m
1i
i0 ????????
?
???
000AESAEIEIA 1n
1mi
i
m
1i
i0 ???????
?
???
4.0TA25A 040.000 ?? ?
四、计算举例,
反计算,
已知,
35.0TA25A 040.0 05.00 ?? ??
求,A1,A2的尺寸
① 求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175.0
13
35.0
1n
TATA 0 ?
????平均
② 根据平均公差和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
取,TA1=0.2,TA2=0.15
③ 按入体原则分配各组成环的偏差,0
15.022.001 35A60A ?? ??
验算,ESA0=0.2-(-0.15)=0.35,EIA0=0-0=0
仍不满足要求35.000 25A ???
④ 取其中一个组成环为协调环,按尺寸链的关系式计算,
2.0TA60A
05.0EIA0EIA05.0
E S AEIAEIA
25.0E S A)15.0(E S A4.0
EIAE S AE S A
A
1
25.0
05.01
11
210
11
210
1
??
????
??
?????
??
?
?
得:
得:
为协调环取
?
?
⑤ 验算,
满足设计要求40.0 05.00
210
210
25A
05.0005.0E S AE I AE I A
40.0)15.0(25.0E I AE S AE S A
?
??
?????
??????
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
1.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的工序尺寸计算,
增环 封闭环 减环 根据极值解法公式,L
0=L1+L2-L3
10=L1+30-60
L1=40
ESL0=ESL1+ESL2-EIL3
0.18=ESL1+0.04-(-0.05)
ESL1=+0.09
EIL0=EIL1+EIL2-ESL3
0=EIL1+0-0.05
EIL1=+0.05
mm40L 09.0 05.01 ????
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
1.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工序尺寸计算,
0 3.010? 0 16.040?如图所示设计尺寸,
加工时通过测量 L1尺寸控制台肩位
置。求,L1=?
封闭环
减环
增环
根据极值解法公式,
L1=40-10=30 mm
ESL1=EIL2-EIL0=-0.16-(-0.3)=0.14 mm
EIL1=ESL2-ESL0=0-0=0 mm
mm30L 14.001 ???
注意假废品问题,
L1MAX=30.14mm,L1MIN=30mm
当测得,L1=30.3 mm时,
如果,L2=40 mm,则,L0=9.7 m
仍然是合格品。
工序间尺寸和公差的计算,
1,工序基准是尚待继续加工的设计基准时的中间工序尺寸计算,
如图所示加工过程如下,
① 镗孔至
② 插键槽,工序尺寸 A1
③ 热处理
④ 磨内孔至,同时保证
设计尺寸 。
10.006.39 ??
05.0040??
34.006.43 ??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A0=A1+A3-A2
A1=A0+A2-A3=43.6+19.8-20=43.4
ESA0=ESA1+ESA3-EIA2
ESA1=0.315
EIA0=EIA1+EIA3-ESA2
EIA1=0.05
315.0 05.01 4.43A ????
解法 2,
在尺寸链( 1)中,
Z为封闭环。
Z=20-19.8=0.2
ESZ=0.025-0=0.025
EIZ=0-0.05=-0.05
025.0 05.02.0Z ????
在尺寸链( 2)中,
43.6尺寸为封闭环,A1,Z为增环
依据尺寸链计算式可求出,
315.0 05.01 4.43A ????
封闭环
封闭环
工序间尺寸和公差的计算,
2,为了保证应有的渗碳或渗氮层深度的工序尺寸计算,
图示零件:内孔表面 F要求渗碳,渗
碳层厚度为 0.3~ 0.5mm。加工过程
如下,
① 磨内孔至
② 渗碳,厚度为 δ 。
③ 磨内孔至尺寸 并保证渗
碳层厚度 0.3~ 0.5mm。
04.0076.1 4 4 ??
04.00145 ??
求,δ =?
72.39± 0.01
72.51± 0.01
δ
0.4± 0.1 δ =0.52± 0.08=
0.6
0.44
工序间尺寸和公差的计算,
3,电镀零件的工序尺寸计算,
图示零件 F表面要求镀银, 镀层厚度为 0.2~ 0.3mm,F表
面的最终尺寸为,求镀前工序尺寸 。 03.0063??
0 8 5.001 7 1 5.31A ?? 17.0043.63 ??
A
C B
D
综合举例,
图示零件, 轴向设计尺寸分别
为 A1=50,A2=20,A3=10,加工
过程如下,
1.以 C面为基准车 A面, D面, 余
量分别为 Z1=3mm,Z2=5mm。
2.以 A为基准车 C,B面, 余量为
Z3=Z4=3mm。
3.以 B为基准磨 A面, 余量为
Z5=0.2mm,保证 A1,A2,A3三个
尺寸 。
求解各工序尺寸 。
A12
A13
A31 A30
A21
A12
A13
A20
A22
综合举例,
A12
A13
A31 A30
A21
已知,A20=A2=,
A30=A3= 求各组成环尺
寸。属反计算问题。
0 13.020?
0 15.010?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 TA 13=0.25 > TA30=0.15
∴ 需修改组成环尺寸。
0 25.0113 50AA ???
① 求基本尺寸,A12=A13+Z5=50+0.2=50.2mm
A30=A3=10mm,A21=A22+Z3=A20+Z5+Z3=23.2mm
∵ A30=A13+A21-A12-A31,求出,A31=13 mm
② 求平均公差,0375.0
15 15.01nTATA 30M ?????
取:
TA13=TA12=TA31=0.04,TA21=0.03
③ 按入体原则分配偏差,
取,A12为协调环。
04.00310 03.0210 04.013 13A,2.23A,50A ??? ???
综合举例,
A12
A13
A31 A30
A21
由式,ESA30=ESA13+ESA21-EIA12-EIA31
求出,EIA12=0
由式,EIA30=EIA13+EIA21-ESA12-ESA31
求出,ESA12=+0.04
04.0
012 2.50A
???
A12
A13
A20
A22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由式,A20=A22+A13-A12,求出:A
22=20.2
由式,ESA20=ESA22+ESA13-EIA12
求出,ESA22=0
由式,EIA20=EIA22+EIA13-ESA12
求出,EIA22=-0.05
0 05.022 2.20A ???
综合举例,
核算加工余量,
Z5 A20
A22
Z5 A30
A21
A31
由以上两个尺寸链求出,
08.005 2.0Z ??
显然不会发生余量不够的现象
封闭环
封闭环
第六节 时间定额及劳动生产率
1,时间定额,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
时间。
n/TTTTTT zzxbfjd ?????
式中,Td:完成一个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
Tj:基本切削时间;
Tf:辅助时间;
Tb:布置工作地时间;
Tx:休息时间;
Tzz:准备终结时间;
nf
lllT 21
j ?
???
2,劳动生产率,
指一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合格品的数量。记为,Q
dT
1Q ?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① 减少基本时间,
a,提高切削用量;
b,多件加工;
c,合并工步 ;
d,减少工作行程;
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② 减少辅助时间,
a.采用先进的夹具;
b.连续加工 ;
c.多工位加工;
d.自动化加工;
e.采用主动测量或数字显示自动测量装置
③ 减少服务时间,
a.减少对刀、换刀时间;
b.加强管理及时供应毛坯、工具等;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④ 减少准备终结时间,
a,夹具、刀具调整通用化;
b,采用成组工艺技术;
⑤ 多机床操作,
注意几点,
a.单件时间 Td不能太短;
b.某机床,
c.有自动停车装置;
d.机床的利用率不低于单机作业时的负荷率;
?? ?? 1n 1i fj TT
3.工艺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工艺成本
( E)
可变费用
( V)
不变费用
( S)
SNVE ???
N/SVE d ??
材料费、机床工人工资、通用
机床维修费用、通用机床折旧
费、刀具费用、通用夹具费用
等。
专用机床维修费用、专用机床
折旧费、专用夹具费用、调整
费用等。
方案比较,
111 SNVE ???
222 SNVE ???
NC为临界纲领
当,N< NC 时,E1较好
当,N> NC 时,E2较好
21
12
C VV
SS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