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七 章
爬行纲
(Reptilia)
一,喙头蜥目
二,龟鳖目
三,蜥蜴目
四,蛇目
爬行纲





密河鳄
爬行纲分类
(现存爬行纲分类 )
现存的爬行动物,全世界有 6 500余种,分
属于五个目:喙头蜥目、龟鳖目、鳄目、蜥
蜴目、蛇目。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温
带较少,寒带更少。
当前在世界上约有 8051种的爬虫类,分属四
个目:包含 2种喙头蜥目,23种鳄目,300种
龟鳖目
和 7726种有鳞目。其中有鳞目又分为蜥蜴亚
目 4796种和蛇亚目 2930种。
一,喙头蜥目
喙头蜥目 喙头蜥目是爬行纲中最古老的类群
之一,大多生存在中生代,现今仅残留一种
喙头蜥 (楔齿蜥 )。它的外形和大蜥蜴相似,
长可达 75 cm,头部和躯干的表面被覆着颗粒
状细小的角质鳞片,背中线生有一条由棘状
鳞片组成的脊棱。它栖居于洞穴中,性活泼,
动作敏捷。卵生,每年产卵一次,可产卵
10~ 15枚,卵具坚硬的卵壳。寿命可长达百
年。以昆虫和蠕虫等为食。喙头蜥还保留着
古代爬行类的特点,如顶眼发达,无鼓膜和
鼓室,雄性无交配器等。其分布只限于新西
兰东北部一些小岛上,被喻为“活化石,。
喙头目,
是原始的
陆栖种类。
体外被覆
细鳞,嘴
长似鸟喙,
因而称喙
头蜥。本
目仅存一
种,产于
新西兰。
喙头蜥
二,龟鳖目
龟鳖目 龟鳖目是爬行纲中最为特化的
一类,它的身体宽短,以硬壳保护身
体。壳的内层为骨质板,外层或为角
质甲 (如龟 )或为软的表皮 (如鳖 )。一般
营水栖生活 (淡水或海水 ),少数营陆地
生活,但产卵都在陆上。常见的种类
如龟、鳖 (图 6)、海龟 (图 7)。海龟生活
于海中,但在每年的产卵季节,它们
便成群结队地回去到海边沙滩上产卵,
受精卵掩埋在沙土中,靠日光照射的
热量孵化,幼体又回到海中。
鳖 别名,甲鱼、团鱼


原颚龟
Proganochelys
玛塔龟
玛塔龟
兰,坎皮海龟 1
兰,坎皮海龟 2
三,蜥蜴目
蜥蜴目 蜥蜴目是现代爬行动
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目。大多
数种类的前后肢都发达。例如
石龙子、壁虎、麻蜥、草蜥等。
还有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产的
避役,它的皮肤能随环境的变
化而变色,俗称变色龙。
蚓蜥,体呈圆
柱形,无前后
肢或只具前肢,
眼隐与皮下,
外耳退化,营
地下生活,分
布于美洲,非
洲及南亚




澳洲的
伞蜥
亚洲
飞蜥
点斑健肢蜥



蟾头蜥
(飞蜥科 )
蟾头蜥 (飞蜥科 )
蟾头蜥 (飞蜥科 )
四,蛇目
蛇目 是较为特化的一支,适于以腹部擦
地爬行,体呈圆筒形,无四肢和胸骨 (仅蟒蛇
有后肢的残余 ),腰带可能存留,但肩带不一
定存在。蛇能吞食比它自己身体还要粗的大
型食物,其原因是构成上下颌的骨块间,都
是能动的关节,这是蛇类具有的结构特点。
肋骨的腹端支持腹鳞,当靠脊柱的左右弯曲
和皮下肌的作用而使肋骨移动时,腹鳞也随
之运动,蛇体就能以腹部贴地面而爬行了。
据推测,在距今 1.5亿年前的侏罗
纪,大概就已经有蛇了。毒蛇的
出现要晚得多,它是从无毒蛇进
化而成的,出现的时间不会早于
2700年。如果地球的历史像一部
放映 2小时的电影,那么,要到末
了 5分钟,银幕上才出现蛇,最后
1分钟才能看到毒蛇。
可以推测,人类的祖先古猿还在树上生活的时
候,是有机会遇到树栖的蛇的。后来森林逐渐稀
疏衰落,古猿被迫下地,遇到蛇或接触蛇的机会
就更多了。原始人类在与各种动物的斗争中,蛇
必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对手。他们捕捉蛇作为食物
,或者被蛇咬而发生伤亡。后一情况,在, 韩非
子, 五蠹篇中就有所记述,认为“上古之世,人
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中国猿
人化石的产地,曾经发现了蛇的遗骸,这也表明
当时猿人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生活和生产
斗争的实践,势必会在原始人类的头脑中留下深
刻的印象,很可能由此产生对蛇的畏惧和崇敬的
心情。
当原始人类从古人进化为新人的时期,便脱离
了原始群居的乱婚状态,进人血族群婚的阶段,
这就产生了初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是人类最
早的、也是流行最广的组织。无论是在亚洲、欧
洲,还是在美洲、澳洲,其古代社会几乎都曾有
过这种制度。氏族是原始共产社会的基本单位。
氏族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种和它最有
利害关系的自然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或标志,这
就是图腾。图腾观念的产生,往往和生产方式有
着一定的联系。例如美洲海湾部落中的契卡萨人
,以渔猎为生,就有野猪氏族、鸟氏族、鱼氏族
及鹿氏族;摩基人部落中,有以农业为生的,就
有烟草氏族和芦苇氏族
图腾不仅是氏族的徽号,也包含着原始
宗教的内容。氏族成员甚至认为他们的祖先
就是从图腾的那种自然物变来的,因而把这
种自然物看做是保护本氏族的神灵,是神圣
不可侵犯的,这就形成了图腾崇拜。图腾起
着维护氏族内部团结统一的作用。在新墨西
哥的鄂吉布瓦部落,其鹤氏族的成员声称他
们就是鹤的子孙,是大神把他们的老祖宗由
鹤变成了人的。在某些部落中,氏族成员坚
决不吃作为本氏族图腾的那种动物,其所以
如此,显然也是受到图腾崇拜观念的影响。
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为图腾的氏族也很普遍
。据摩尔根, 古代社会, 中的记载,在美洲印第
安人里面,就有 9个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
响尾蛇作为氏族的图腾。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
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华伦姆格人,还要举行一种
蛇图腾崇拜的仪式。参加这种仪式的人,用各种
颜料涂抹全身,打扮成蛇的样子,模仿蛇的活动
姿态扭动身体,且歌且舞,歌唱蛇的历史和威力
,以祈求蛇神赐福保佑。可以说,在一切动物崇
拜里面,对蛇的崇拜是最广泛的,在大多数原始
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经占据一个突出的地位

图腾崇拜在我国原始社会中也同样存在。在马家窑文化的
彩陶上发现有蛙、鸟的图像;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还有蛇
的图像;从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也看到有人头、鸟兽的
图像,这些图像有些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有趣的是
,传说中的汉族祖先,亦有不少是蛇的化身。据, 列子,
中记载:“疱牺氏、女蜗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
身人面,牛首虎鼻”。, 山海经, 里有“共工氏蛇身朱发
”之说。在伏羲部落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
氏、土龙氏、水龙氏、赤龙氏、青龙氏、白龙氏、黑龙氏
、黄龙氏等 11个氏族,它们可能是以各种蛇为其图腾的氏
族。我国传说中的龙,恐怕就是蛇的神化,例如古代居住
于东方的夷族,他们的一个著名酋长叫做太暤。据说他是
人头蛇身,又说是龙身。
原始社会解体以后,图腾制也随之逐渐消失,
但图腾崇拜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尤其是崇拜蛇的
风俗在许多民族中仍旧相当普遍。马达加斯加岛
上的土著萨克拉瓦族,把蛇看做是具有神秘力量
的动物,认为人是蛇的化身,对蛇非常崇敬。在
阿尔及利亚,水蛇被奉为家的保护者,往往被供
养起来。非洲的土著直到现在,在他们的盾上还
画着蛇的图形,相信它有特殊的魔力。我国台湾
省的少数民族派花族在刀鞘上、食具上都刻上蛇
的花纹,他们对一种叫做“龟壳花蛇”的毒蛇极
其崇敬,不敢杀害,甚至在房子里另辟小室给它
居住,小室内外的装饰及用具都雕刻了蛇样花纹
甚至在房子里另辟小室给它居住,小室内外的
装饰及用具都雕刻了蛇样花纹。北美土著爱斯基
摩人,有在身上黥刻蛇形斑纹的习惯。非洲有些
土著用蛇皮镶在盾上,以为这样就会得到蛇的神
力保护。我国十二生肖中有蛇和其他一些动物,
这也可能与图腾崇拜有关。崇拜蛇图腾的残余观
念,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反映出来。这一类的
故事是很多的,最早见之于文字的,恐怕要算,
圣经, 创世纪中关于亚当、夏娃和蛇的故事了,
这是纪元前 5世纪左右的记载。比这稍晚的是, 伊
索寓言, 中农夫和冻僵的蛇的故事。在我国有关
蛇的故事中,流传得最广的是以白蛇(白娘子)
和许仙为主角的, 白蛇传,,它在宋代已经口头
传述,到了明代嘉靖年间被用文字记录下来。
此外,比较动人的还有北美印第
安人中战士变蛇的故事,蛇创造岛
屿的故事;在西班牙有蛇精的故事;在苏联有巨蛇波洛兹的故事;我
国苗族中有蛇郎和阿宜的故事,等
等。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人类和蛇
的密切关系,而且通过这些故事,
可以看到蛇图腾崇拜的深刻影响。
(本文原载, 人与自然精品文库 ·审
美卷, )
蛇可能是从生活在水里的长形爬行
动物 —— 比如厚针龙 —— 进化来的。



葱绿
树蚺
绿水蟒



金黄珊瑚蛇
五,鳄目
鳄目 鳄目在爬行纲中结构最为高等。我国特产的扬子鳄,是鳄
类中较小型者,体长约 2 m,吻短而钝,属于钝吻鳄。扬子鳄是世界
公认的濒危种和禁运种,为我国的珍贵动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中、
下游地区,但主要产于安徽、江苏和浙江三省毗连的局部低山丘陵
水中。据调查,江苏已绝迹,浙江近于绝迹。在安徽省的分布也仅
局限于皖南山系以北,主要栖息在丘陵地带的山塘里。
鳄类和恐龙有共同的祖先,是恐龙的近亲。但恐龙早在 7 000多万年
之前已经绝灭,而鳄类却经历了大陆的变迁和冰川时期的严峻考验,
生存了下来。因此,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鳄类的形态、生
理和生态特点,在动物进化上有着重要意义。扬子鳄和美国的密西
西比河鳄同归一属,是世界上仅有的在温带生活的两种淡水鳄,这
种情况对动物地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尼罗鳄



扬子鳄
化石
白色美洲鳄鱼
奥瑞纳克鳄鱼 2
生物学家们声称,他们发
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古鳄鱼
化石 —— 比目前最大的鳄
鱼还要庞大 10到 15倍!
鳄鱼的骨骼标本
美洲鳄鱼
共生
头颅像鳄鱼的恐龙
—— 恐龙★
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恐
龙大约有 300属,500多个
种。中国已描述和定名的
约有 100种 。

史前爬行动物
[A]中华龙鸟 (Sinosauropteryx)代表辽西热河群发现的第一种
兽脚类恐龙,是由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季强等命名的 (季强、姬书安,
1996)。尽管季强等在中华龙鸟的分类学研究方面犯了错误,把这
一原始的虚骨龙类归入了鸟纲,但 中华龙鸟是世界上第一个保
存有丝状皮肤衍生物的恐龙,对于研究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生理
和羽毛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它的科学价值极其重要。经过重新
研究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标本,中华龙鸟被
归入了美颌龙科 (Chen et al.,1998)。
[B]1996年,一只奇特的小型兽足类恐龙被发表出来。它浑身
长满绒状细毛(纤维状皮肤衍生物),大大颠覆了过去人们对于恐
龙外貌的传统印象,也为解开鸟类羽毛起源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讯息
,因而震惊了全世界! 这只世界上所发现的第一只长有绒状
细毛的恐龙,被命名为原始中华龙鸟,是一种介于恐龙与
鸟类之间的过渡型生物,可能代表了鸟类起源和演化的祖
先类型。 它拥有一个大头颅,形体大小与鸡相近,前肢短小,后
肢长而粗壮;嘴里的锐利牙齿,说明它是一只活跃的掠食者。除了
长毛以外,它那条由多达 58节尾椎骨所组成的特长尾巴,也是一个
重要的特征。
始祖鸟
[A]相信命名者希望它是始祖鸟 Archaeopteryx的同
系物 ),经国内外古生物家仔细研究之后,都被证明是一种
披有羽毛的小型手盗龙类恐龙
[B]粗壮原始祖鸟是热河生物群所发现的第二只长毛
的兽足类恐龙。它的模样与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伶盗
龙( Velociraptor)相像,但没有伶盗龙的独特尾巴。原
始祖鸟的后肢比前肢长而粗壮,尾部长有真正的羽毛 (? )
,具有细长的羽轴和对称的羽片,长度可达 15公分,是
世界上首度在非鸟生物类群中发现真正典型羽毛结构的纪
录。从整体外观观察,原始祖鸟的演化形态较中华龙鸟更
为「进阶 (advance)」,也就是说它与鸟类的亲缘关系更
为接近。
物种名称
_ 冠恐鸟
拉丁文名 _
Gastornis
geiselensis
英文发音 _
gas-TOR-niss

长,
175厘米高

重,

物,
肉食性
生存年代 _
五千六百万到四千一百万
年前
生存地点 _
巴基斯坦
物种种类 _
鸟类
名称含义 _
贾斯顿之鸟 以第一位发现
者贾斯顿 ·普兰特 -Gaston
Plant
德国一处名为盖塞特的地点保有了几件骨骸,而事实上,同
类的鸟也居住在北美各地,所以有很多证据可以帮助我们重建它的
面貌。唯一的争议是,冠恐鸟是使用它巨大的鸟喙来敲碎坚果,还
是骨头。这种鸟喙的形状对掠食者来说很不寻常,而比较像是草食
动物。但如果只是为了敲碎坚果,这样的大型鸟喙似乎太过有力,
所以看来它很可能是把鸟喙用在较为邪恶的用途。
冠恐鸟的化石在德国的盖塞特很常见,美国也时有所现。冠恐
鸟是当时最大的动物之一。对于它巨大鸟喙的用途,众说纷云,有
的说是为了敲开坚果,另一种论点是说供作击裂骨头之用。就它的
体型看来,冠恐鸟必定是浓密的森林中悄悄埋伏的掠食者。
版权所有 >>
[A]1999年 9月我国学者徐星、汪筱林和吴肖春在, Nature,上报道了发现于辽西的中国
鸟龙 (Sinornithosaurus)(Xu et al.,1999)。从根本上说,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复活很大程度
上是建立在对驰龙类恐龙骨骼形态的研究基础上。然而,由于材料的局限性,过去对于
驰龙类解剖结构实际上存在着很多误解。相应地,这一假说在某些方面遭到了反对派的
攻击。中国鸟龙在分类上属于兽脚亚目的驰龙科,它的发现为详细研究驰龙类恐龙的解
剖结构提供了可能,初步的研究表明驰龙类在形态上已经非常接近早期鸟类。以中国鸟
龙为代表的驰龙类的头后骨骼形态已经与大多数恐龙很不相同,具有许多早期鸟类的特
征,它的肩带结构与世界上最早的鸟类 —— 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几乎没有区别。尽管中
国鸟龙并不能飞行,但是它在结构上产生了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变化,骨骼系统已经完全
具备了拍打式飞行的要求,是一种典型的预进化模式。中国鸟龙的发现为兽脚类恐龙向
鸟类演化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并且为一些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提供了连接的
环节,使得我们对于鸟类起源的理解更加深入。下图为千禧中国鸟龙正模标本。中国鸟
龙的前肢已经不再像多数兽脚类恐龙一样向前腹向伸展,而是像鸟类的翅膀一样向上向
侧面伸展。这一转化为鸟类飞行的起源在骨骼结构上打下了基础。
[B]千禧中国鸟龙是以前肢行走的奔龙类恐龙,皮肤表面也长着丝状衍生物,与鸟类的关
系密切。牠的后头部骨骼型态已经和多数恐龙很不一样,而具有早期鸟类的许多特征,
肩带构造也与始祖鸟类似。尽管不能飞翔,但牠的前肢结构已经产生了一系列适应飞翔
的变化,具备拍翅飞翔的各项必要特征,专家称为典型的「预演化模式」,这是骨骼结
构转化成鸟类飞翔能力的一项大突破!也就是说,牠已经为了日后的腾空而起,预先具
备了衍生的各项特征(非目的论的),只要时机成熟,东风一起,牠的子孙便将迎风展
翅、遨游天际。
新种恐龙,阿根廷鹫龙
(Buitreraptor gonzalezorum)
新种恐龙,阿根廷鹫
龙 (Buitreraptor
gonzalezorum)
飞龙
飞龙
飞龙
(Nurhachius)化石照片
努尔哈赤翼龙 (Nurhachius)化石照片
努尔哈赤
翼龙
努尔哈赤翼龙
(Nurhachius)化
石照片
努尔哈赤翼龙 (Nurhachius)
化石照片
2005年 10月 11日,我国发现的新属新种恐龙被正式
命名为, 兰州龙, 。经甘肃省地矿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的
科研人员共同研究、中国科学院鉴定,,兰州龙, 是目前
世界上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是新发现的新属新种恐龙。
,兰州龙, 的发现,对于研究兰州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古地
理环境与时代层位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科研及科普
价值。
,兰州龙, 最显著的特征是牙齿巨大。单个牙齿最
大的 7.5厘米宽,14厘米长,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龙中
最大的。体态笨重是, 兰州龙, 又一重要特征。根据其粗
壮的下颌和肋骨,估计其生活时的体长约为 10米,高约
为 4.2米,头骨的长度约为体长的 1/10,体重大于 5500公
斤,属四足行走或偶尔两足行走的恐龙。
新种恐龙,
巨齿兰
州龙
(Lanzhousaurus
magniden)
阿马加龙
(Amargasaurus)
dh— mahr-gah-sor-uhs
名称含义;“阿马加爬行
动物”,
以阿根廷拉阿马加河命名
时代,1,15亿年前
化石产地;南美洲
大小:体长 9米
这种奇怪的植食性恐龙的
背部
有两排鬃毛状长棘,这种
骨质
帆状物的用途仍不得而知
粗皮巨型恐龙蛋
头颅像鳄鱼的恐龙
最 大的恐龙 —— 震
龙 它的身长有 39至 52米!身高
可以达到 18米!!体重达到
130吨!!!
无齿
翼龙



恐 龙 到 鸟 的 衍 化








双冠龙
迅 猛 龙
肿 头 龙



副龙栉龙

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