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系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 掌握:睾丸生精小管,睾丸间质细胞,附睾,
前列腺
? 熟悉:直精小管,睾丸网,睾丸功能的内
分泌调节,输精管,精囊腺,尿道
球腺
组成及功能,
? 生殖腺: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激素
? 生殖管道
附睾
输精管
射精管
精子成熟、贮存和运输
? 附属腺
前列腺
精囊腺
尿道球腺
分泌精浆
? 外生殖器:阴囊,阴茎
睾丸
? 被膜
鞘膜脏层( C.T.+ 间皮)
白膜( D.C.T.)
血管膜
? 实质
生精小管
生精上皮
界 膜:基膜等
生精细胞
支持细胞
直精小管
睾丸网
间质
组成





生精小管上皮和睾丸间质
生精细胞
? 精原细胞,A型
B型
A型
? 初级精母细胞,46,XY
? 次级精母细胞, 23,X/ 23,Y
? 精子细胞, 23,X/ 23,Y
? 精子, 23,X/ 23,Y




精子形成




















睾丸白膜与小隔
生精小管与间质
生精小管与间质细胞
生精上皮
精 子
支持细胞
? 结构,
LM— 轮廓不清,核浅染,核仁明显
EM— 线粒体,S.E.R,Golgi体、溶酶体,
微丝微管、紧密连接
支持和营养生精细胞
吞噬和消化残余体
促进精子的释放和输送
分泌抑制素和雄激素结合蛋白
屏障作用
? 功能,
血 -睾屏障
间质内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
间质结缔组织
生精小管界膜
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
生精小管上皮和睾丸间质
血睾屏障
生精上皮
睾丸
? 被膜
鞘膜脏层( C.T.+ 间皮)
白膜( D.C.T.)
血管膜
? 实质
生精小管
生精上皮
界 膜:基膜等
生精细胞
支持细胞
直精小管
睾丸网
间质
组成
生精小管与直精小管
睾丸间质,L.C.T,
间质细胞
结构,LM— 大,圆;核圆居中;胞质
嗜酸性
EM—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特征
功能:分泌雄激素
生精小管与间质细胞
生精上皮
睾丸间质细胞




















附 睾
头部:输出小管 —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 管腔不规则 )
高柱状纤毛细胞、低柱状无纤毛细胞
体尾部:附睾管 —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管腔规则 )
高柱状细胞(静纤毛)、基底细胞
? 功能,贮存并促进精子成熟
? 结构,














附睾输出小管
输精管
粘膜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
肌层:厚,内纵、中环、外纵三层
平滑肌
外膜,C.T,
输精管
前列腺
被膜,C.T.+ 平滑肌
上皮:多样化(单立、单柱、假
复层)
腔:不规则,皱襞,起伏不平
凝固小体、结石
腺泡
间质,D.C.T., 平滑肌丰富








复习思考题
简答:生精小管,生精细胞,精子形成,
顶体,血睾屏障,睾丸间质细胞
问答,1、试述精子发生过程
2、支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 组成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生殖器
? 特点
1、年龄性变化
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期
2、周期性变化
各生殖器官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变化
概述
卵 巢 (ovary)
一般结构,
? 表面上皮:单立或单扁
? 白膜:薄层 D.C.T,
雄激素 髓质,L.C.T,门细胞
皮质:含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
白体等 ?实质
卵巢
· 卵泡的发育和成熟,
初级卵母细胞:一个,圆形,胞质嗜酸,核大
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
卵泡细胞:一层扁平的细胞,较小,与结缔组
织间有基膜
? 原始卵泡 (primordial follicle)
Primary oocyte
Follicular cell
原始卵泡
? 初级卵母细胞增大,胞质内细胞器增多
? 卵泡细胞增生,为立方形或柱状,单层或多层
? 形成 透明带 (zona pellucida)
? 形成 卵泡膜 (follicular theca)
? 电镜下,卵泡细胞之间以及卵泡细胞与初级卵
母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
? 初级卵泡 (primary follicle)
初级卵泡超微结构模式图
早期的初级卵泡
晚期的初级卵泡
? 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些小腔隙,卵泡腔
? 形成 卵丘 (cumulus oophorus),放射冠 (corona radiata)
? 构成卵泡壁的卵泡细胞称 颗粒细胞,参与合
成雌激素
? 次级卵泡 (secondary follicle)
? 卵泡膜分两层
内膜层,Cap.丰富,内膜细胞
雄激素
外膜层: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
( * 生长卵泡:初级卵泡 + 次级卵泡)
Theca interna
Theca externa







晚期的次级卵泡
卵丘
卵泡膜
? 初级卵母细胞直径增大,卵泡液急剧增多,
卵泡体积显著增大,向卵巢表面突出
? 排卵前 36~ 48h,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

一次减数分裂,形成 次级卵母细胞 和第一极
体,次级卵母细胞迅速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
停滞在分裂中期
? 成熟卵泡 (mature follicle)
经腹腔进
入输卵管 卵泡小斑破裂
排卵 (ovulation),
卵泡小斑处酶活性增强 卵泡小斑形成
卵丘与卵泡壁分离
卵泡膜外层平滑肌纤维收缩
次级卵母细胞
放射冠
透明带
卵泡液
排出





? 黄体 (corpus luteum)的概念
颗粒黄体细胞:颗粒细胞分化而来,分泌孕激

膜黄体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分化而来,与颗粒
黄体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
黄体的形成与退化,
? 月经黄体、白体、妊娠黄体之间的演变
Granular lutein cell
Theca lutein cell
黄体
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


? 晚期生长卵泡:内膜细胞形成 间质腺
闭锁卵泡 (atretic follicle),
包括各种发育阶段的卵泡,是一种细胞凋亡过程。
? 原始卵泡退化:卵母细胞核固缩,卵泡细胞
变小,互相分离,最后均自溶消失
? 早期生长卵泡:卵泡塌陷,透明带呈波浪状
Interstitial gland
间质腺
次级
卵泡
月经
黄体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内膜细胞,雄激素
颗粒细胞,将内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
转变为雌激素
膜黄体细胞,与粒黄体细胞协同分泌雌激素
粒黄体细胞,孕激素
门细胞,雄激素
妊娠黄体,孕激素、雌激素、松弛素
子宫 (uterus)
子宫壁的组织结构,
? 外膜
底、体:浆膜
其余:纤维膜
? 肌层 (myometrium):平滑肌
? 内膜 (endometrium)
组成:单柱 + 固有层( 子宫腺 )
分层 功能层:受 H.调节,周期性变化
基底层:增生、修复功能层
perimetrium



子宫内膜的血液供应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 增生期 (proliferative phase):又称卵泡期
早期-子宫腺短、直、较少
晚期-子宫腺弯曲,腺腔扩大,螺旋
动脉增长、弯曲
? 分泌期 (secretory phase):又称黄体期
子宫腺高度弯曲,腺腔扩大成囊状,
腔内可见分泌物
? 月经期 (menstrual phase):内膜萎缩,坏死,脱落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模式图







增生期子宫腺
分泌期子宫内膜
分泌期子宫腺
卵巢和子
宫内膜周
期性变化
的神经内
分泌调节
输卵管 (oviduct)
管壁
粘膜
上皮:单柱
固有层:薄层结缔组织
纤毛细胞
分泌细胞
肌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浆膜,L.C.T,+ 间皮
受激素调节
输卵管壶腹部
输卵管壶腹部粘膜
乳腺 (mammary gland)
? 一般结构
结缔组织
腺泡:单立 /单柱
导管
小叶内导管,单立 /单柱
小叶间导管:复柱
输乳管:复扁
乳腺小叶
? 静止期乳腺
特点:腺体不发达,脂肪和结缔组织丰富,
排卵后和月经前乳腺稍肿大。
? 活动期乳腺
特点:导管、腺泡迅速增生,腺泡腔扩大,
脂肪和结缔组织减少。


静止期
妊娠期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 掌握,
气管、肺的结构与功能
? 熟悉,
鼻粘膜、肺血液循环
气管和支气管
粘膜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L.C.T.(浆细胞 — SIgA)
粘膜下层:小血管、淋巴管、混合腺
外膜:透明软骨和 L.C.T,
气管
支气管
肺外支气管
肺内支气管
Trachea
Bronchus











气 管


气管粘膜上皮
肺 (Lung)
组成:支气管树 + 肺泡
按功能分
导气部
肺内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 肺内支气管 (小支气管)
? 管壁完整
?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 杯状细胞:多 少
? 混合腺:多 少
? 平滑肌:少 多
? 软骨片:多 少
肺内小支气管
? 细支气管 (bronchiole)
? 管壁完整
? 假复层纤毛柱状
上皮,较薄
? 杯状细胞:少
?混合腺:少
? 平滑肌:相对增多
? 软骨少到无
? 终末性细支气管
(terminal bronchiole)
完整
单层 纤毛柱状上皮


完整一层
软骨 无
* Clara细胞
Clara细胞与
纤毛细胞
B 细支气管
T 终末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 呼吸性细支气管
(respiratory bronchiole)
? 管壁:不完整
? 单柱 单立
? 平滑肌:少
? 肺泡管
(alveolar sac)
? 管壁:间断结节状膨大
? 单层立方上皮
? 平滑肌极少
? 肺泡囊 (alveolar sac)
? 管壁:数个肺泡开口
? 单层扁平上皮
? 平滑肌无
? 肺泡,(pulmonary alveolus)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肺泡囊与肺泡
从终末细支气管到肺泡
肺泡结构,
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扁平
无核部分极薄 立方


占 25%
覆盖 97%
占 75%
覆盖 3%


胞器不发达
吞饮小泡
细胞间紧密连接
嗜锇性板层小体
内含二棕榈酰卵磷脂
( 表面活性物质 )


气体交换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增生修复 I型细胞
? 肺泡上皮
肺 泡
II型肺泡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I型,II型肺泡细胞
? 肺泡隔:肺泡间结缔组织
大量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维持肺泡形状,有利肺泡回缩
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尘细胞:吞噬,防御
(alveolar septum)
(dust cell)
? 肺泡孔 (alveolar pore):平衡气压
肺泡隔与肺泡孔模式图
肺泡隔中弹性纤维
尘细胞
肺泡隔
? 气 -血屏障(呼吸膜)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液体层
I型肺泡上皮
上皮基膜
内皮基膜
内皮细胞


(respiratory membrane)
思考题
简答:气管粘膜细胞、肺的导气部,
肺的呼吸部、气 — 血屏障、终
末性细支气管、尘细胞、肺泡隔
论述:试述肺泡的结构与功能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特点
?发生最早, 胚胎最早建立具有功能的系统
胚外血管发生早于胚内血管
合并
?早期成对出现 不成对
胚体循环
?三套循环通路 卵黄囊循环
脐循环
?均来自 中胚层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 一 ) 血岛和胚内外毛细血管的发生 ( 胚 2周 )
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细胞局部聚集成群
增生 胚 2周末
血岛
周边细胞变扁 中央细胞变圆
游离
原始内皮细胞 造血干细胞
( 原始血细胞 )
原始毛细血管
原始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芽
卵黄囊壁
体蒂 胚外中胚层
绒毛膜 相互
联络
胚外毛细血管网
胚内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内皮
原始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出芽
胚内毛细血管网
(二)心管的发生(胚 3周)
口咽膜头侧脏壁中胚层
(生心区)
出现空隙 间充质增生
( 背侧 ) ( 腹侧 )
心周体腔 生心板 ( 2条)
(围心腔)
心管 ( 2条)
侧褶
心包腔 1条心管
围心腔 ( 背侧 )
心 管 ( 腹侧 )
头褶
心 管 ( 背侧 )
围心腔 ( 腹侧 )
( 三 ) 血管的发生
? 原始动脉
融合
腹主动脉 ( 1对 ) 主动脉囊
弓动脉 ( 6对 )
卵黄动脉
背主动脉 ( 1对 ) 背节间动脉
尿囊动脉 脐动脉
? 原始静脉
卵黄静脉 ( 1对 )
脐静脉 ( 1对 )
前主静脉
总主静脉 ( 1对 )
后主静脉
胚外毛细
血管网 胚 3周末 胚早期 胚体循环
三套 尿囊循环
胚内毛细 相互通连 循环 卵黄囊循环
血管网
二、心脏的发生
(一) 心脏外形的改变
1条心管 心球 ( 头侧延伸 动脉干 )
2个缩窄 心室 左角
3个膨大 心房 尾部 静脉窦 横部
( 头 尾 ) 膨大 右角
3个缩窄 心球
4个膨大 心 室
心 房
静 脉 窦
左角 横部 右角
2个弯曲
第一弯曲,
心球与心室之间, 使心管呈, U”形
( 心室右偏 )
第二弯曲,
心房与心室之间, 使心管呈, S”形
( 心房至心室背上方 )
心房左右扩展, 膨出 左, 右心房
心球近侧段并入原始心室, 扩大 右心室,
原心室 左心室
房室管:心房, 心室间缩窄更明显,
在房室间形成一条狭窄通路
胚 5周, 初具成体心脏外形
(二)心脏内部的分割(胚 4— 5周)
1,房室管的分割,
房室管内壁心内膜增厚
背侧 腹侧
背心内膜垫 腹心内膜垫
融合
心内膜垫
左房室管
房室管
右房室管
左:二尖瓣
左, 右房室口处
心内膜皱褶隆起
右:三尖瓣
2,心房的分割
第一房间隔发生
第一房间孔出现
心房背侧正中的膜性隔膜
第一隔 背侧 腹侧, 头侧 尾侧
( 软 ) 原始心房 左, 右心房
第一孔:第一隔与心内膜垫间的孔
( 后消失 )
第二房间孔出现
第一房间孔消失
第二孔:第一隔上部发生许多小孔
大孔
(不消失)
第二房间隔发生
卵圆孔出现
第二隔 ( 厚, 硬 )
第一隔右侧, 盖住第二孔
心房头端产生新月形不完全隔膜
头侧 尾侧,腹侧 背侧
卵圆孔, 第二隔 与 心内膜垫间的孔
卵圆孔瓣, 第一隔覆盖卵圆孔处, 薄
3,静脉窦的演变
右角 ( 增大 )
总主静脉 + 前主静脉近侧段 上腔静脉
卵黄静脉 下腔静脉终末部
扩大处 右心房,
原始右心房 右心耳
右心房扩大
上, 下腔静脉分别开口
左角 ( 缩小 )
总主静脉 左房斜静脉
左角近端 冠状窦
左角扩大部分 左心房
原始左心房 左心耳
左肺血 左肺静脉 ( 2支 )
左心房
右肺血 右肺静脉 ( 2支 )
左心房扩大
4支肺静脉均
开口于左心房
4,动脉干和心球的分割
局部内膜增厚
位置相对 螺旋状纵嵴
动脉球嵴
向心室延伸
靠拢融合 螺旋状隔膜
主动脉肺动脉隔
动脉干和心球
主动脉肺动脉隔
升主动脉 肺动脉干
左侧 右侧
背侧 腹侧
右边腹侧 左边背侧
5,心室的分割
胚 4周末,
肌性室间隔 —— 心室尖部底壁向心内膜
垫方向生长的半月形肌性纵隔
室间孔 —— 肌性室间隔游离缘的凹陷与
心内膜垫间所留的孔
胚 7周末
心内膜垫结缔组织赠生
左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
右动脉球嵴尾部膜性组织
三者融合 使室间孔关闭
膜性室间隔
( 未融合 室间隔缺损 )
三,弓动脉的发生与演变
弓动脉
腮弓中连接腹主动脉与背主动脉的血管
胚 4周起成对出现 ( 6对 )
胚 6-8周演变为心脏附近的大动脉
第 1对
发生最早, 退化
第 2对
与其相连的部分动脉囊 颈总
近侧端 动脉
第 3对 发出分支 颈外动脉
左右 远侧端 颈内
对称 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头侧 动脉
第 4对
左侧 左第 4对弓动脉
动脉囊左半 主动脉弓
相连的尾侧背主动脉
( 动脉囊右半 无名动脉 )
( 左第 7节间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
右侧 右第 4对弓动脉
右第 7节间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与其相连的背主动脉
第 5对 —— 退化
近侧端 左, 右肺动脉近侧部
( 内侧 )
第 6对 右:退化
远侧端
( 外侧 )
左:动脉导管
( 胎血左肺动脉 主动脉弓的通道 )
出生后未闭锁 动脉导管未闭
四,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1.房间隔缺损
卵圆孔未闭 ( 最常见 ),第二孔过大
第二隔发育不全
心内膜垫缺损
2.室间隔缺损
? 膜性室间隔缺损 左动脉球嵴 任何
( 高位缺损 ) 右动脉球嵴 部分
最常见 心内膜垫 异常
? 肌性室间隔缺损 ( 低位缺损 )
3,动脉干和心球分割异常
肺动脉狭窄 ( *)
? 法洛氏 (Fallot)四联症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大
? 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
主动脉肺动脉隔笔直下降
? 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
动脉干分割不均等
? 动脉导管未闭 ( 常见 )
主动脉和肺动脉相通
四、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及生后改变
出生前 出生后
特点 改变
脐动脉 脐动脉 脐外侧韧带
脐静脉 脐静脉 肝圆韧带
静脉导管 静脉导管 关闭 静脉韧带
卵圆孔分流 卵圆孔关闭 卵圆窝
动脉导管 动脉导管闭锁 动脉韧带
颜面与腭的发生
一、鳃器官的发生
鳃器官
鳃弓 —— 中胚层 间充质增厚 ( 6对 )
鳃沟 —— 外胚层 凹陷 ( 5对 ) 位置
咽囊 —— 内胚层 向外突出 ( 5对 ) 相对
鳃膜 —— 鳃沟的 外胚层
咽囊的 内胚层
二、颜面的发生
1,颜面发生
5个隆起
额鼻隆起
左上颌隆起 右上颌隆起
口凹
左下颌隆起 右下颌隆起
额鼻隆起 的演变
额鼻隆起
左上颌隆起 右上颌隆起
口凹
左下颌隆起 右下颌隆起
额鼻隆起 的演变
额鼻隆起
左上颌隆起 右上颌隆起
口凹
左下颌隆起 右下颌隆起
口凹,5个隆起所围成的中央凹陷部分
口咽膜 口凹底部的 外胚层
前肠头部的 内胚层
鼻板,额鼻隆起下缘双外侧方 外胚层 增厚
鼻窝,鼻板处 外胚层 凹陷
内侧鼻隆起,鼻窝内侧隆起
外侧鼻隆起,鼻窝外侧隆起
2,合并与畸形
两侧内侧鼻隆起 人中, 上唇正中部分
同侧内侧鼻隆起 上唇, 上颌, 部分面颊
上颌隆起 ( 愈合不完全,唇裂 )
两侧外侧鼻隆起 鼻翼, 鼻侧壁
同侧外侧鼻隆起 面颊
上颌隆起 鼻泪沟 ( 不愈合,面斜裂 )
两侧下颌隆起 下唇, 下颌
额鼻隆起 额
额鼻隆起下缘 向表面隆起 鼻梁, 鼻尖
向下垂直生长 鼻中隔
三、腭的发生
两侧上颌隆起内面 两侧内侧鼻隆起
左, 右外侧腭突 左, 右正中腭突
中线处合并
分割 原始鼻腔 (上 )

原始口腔 (下 )
硬腭 (前 ) 软腭 (后 )
腭裂,左, 右外侧腭突未在中线处愈合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的发生
一,原始消化管的形成与分化
共同来源:原始消化管
? 前肠 咽, 食管, 十二指肠前 2/3
肝, 胆道, 胰
甲状腺, 甲状旁腺, 胸腺
喉, 气管, 肺
?中肠 十二指肠后 1/3,空肠, 回肠, 盲肠,
阑尾, 升结肠, 横结肠前 2/3
? 后肠 横结肠后 1/3,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肛管上段
原始消化管
内胚层
消化管, 呼吸道的上皮及腺体
脏壁中胚层
管壁结缔组织, 肌肉, 软骨等
二、咽囊的衍化
第 1对 近端狭长 咽鼓管
(第 1对腮沟 外耳道 )
远端向外膨大 中耳鼓室
(第 1对腮膜 鼓膜 )
第 2对 内侧:腭扁桃体的隐窝与上皮
第 3对 背侧:下一对 甲状旁腺
腹侧:下降到胸腔
左右合并 胸腺
第 4对 背侧:上一对 甲状旁腺
腹侧退化
第 5对 后腮体 甲状腺 滤泡旁细胞
( 神经嵴 外胚层 细胞迁人 )
三、消化系统的发生
( 一 ) 原始咽的演变
1,咽的形成,
为前肠头端膨大部分
胚 4周末口咽膜破裂后
咽前通口腔, 后连食管
2,甲状腺的发生
近端细长 甲状舌管
( 后退化 ) 盲孔
甲状腺 ( 退化不全:甲状舌管囊肿 )
憩室
远端膨大 甲状腺
( 滤泡上皮细胞, 内胚层 )
( 二 ) 食管的发生
心肺下降, 颈部伸长
胚 4周,食管很短 食管迅速增长
迅速增生
食管内胚层细胞 单柱上皮 复层上皮,
过度增生的上皮退化吸收
管腔一度堵塞 管腔重新出现
胚 8周
上皮吸收不完全 食管狭窄
上皮未被吸收 食管闭锁
( 三 ) 胃的发生
胚 4周 胃原基 ( 梭形膨大 )
胚 7周 形态变化 方位变化
食管伸长 肝发育 快固定右侧
胃下降 胃纵轴 900顺时针旋转
胃背侧缘发育快 胃大弯 胃大弯:背侧 左侧
胃背系膜发育快 大网膜 胃小弯:腹侧 右侧
网膜囊
胃腹侧缘发育慢 胃小弯 胃长轴, 垂直
胃腹系膜发育慢 小网膜
胃上部突出 胃底 左上斜向右下
( 四 ) 肠的发生
1,十二指肠的发生
前 2/3:前肠末端 C字形袢
十二指肠 凸向腹侧
后 1/3:中肠头端
胃旋转
右侧
2,十二指肠以下肠的发生
胚 4周 直管
胚 5周, U”字形 头支
中肠袢 尾支 盲肠突
盲肠与阑尾的原基
大肠与小肠的分界
退化不全
袢顶连卵黄管 Meckel憩室
后卵黄管退化 脐粪瘘
不退化
胚 6周 生理性脐疝 ( 肠袢突向脐腔
并作 90度逆时针旋转 )
胚 10周 肠袢退回腹腔 ( 180度逆时针旋转 )
先天性脐疝 肠袢不退回或退回但脐腔不消失
内脏易位 肠袢未旋转或旋转不全或反向转位
头支在左下方 空肠, 回肠
尾支在右上方 横结肠, 降结肠
盲肠突下降, 升结肠形成
乙状结肠形成(降结肠尾端移近中线)
( 五 ) 直肠与肛管的发生 —— 泄殖腔的分割
( 胚 4-7周 )
腹侧:尿生殖窦 膀胱, 尿道
泄殖腔
背侧:原始直肠 直肠, 肛管上段
尿直肠隔 ( 中胚层 )
腹侧:尿生殖膜
泄殖腔膜
背侧:肛膜
破裂, 肠腔与外界相通
( 如不破裂 不通肛 )
内侧 ( 上 2/3)
肛膜 后肠内胚层 分界线
肛管 为肛管
外侧 ( 下 1/3) 齿状线
肛凹外胚层
( 六 ) 肝和胆道系统的发生 肝血窦
胚 4周,头支 ( 大 ), 血管网
肝板, 肝内胆管上皮 间充质,
肝憩室
入原始 尾支 ( 小 ), 被膜
横隔 胆囊, 胆囊管 结缔组织
根部,
胆总管 ( 与十二指肠相通 )
( 七 ) 胰腺的发生
背胰芽 ( 大 ) 背胰
胰头上半部分, 胰体, 胰尾
前肠
内胚层
腹胰芽 ( 小 ) 腹胰
胰头下半部分
转到十二指肠背侧
与背胰合并
( 如不消失 副胰管 )
近侧段 退化消失
背胰管
远侧段 主胰管
胰管 合并
腹胰管
从细胞索分离形成细胞团
部分胰腺内胚层细胞 胰岛
导管退化
( 八 ) 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
1,消化管狭窄或闭锁 —— 过度增生的上皮退化
吸收不完全或未吸收
2,先天性脐疝 —— 肠袢不退回或退回
但脐腔不消失
3,脐瘘 —— 卵黄管未退化
4,回肠憩室 ( Meckel憩室 ) —— 卵黄管近侧段
退化不全
5,不通肛 —— 肛膜未破或直肠与肛管未接通
6,内脏易位 —— 肠袢退回腹腔时未旋转
或旋转不全或反向转位
7,先天性巨结肠 —— 结肠肌间神经丛发育不良
8,直肠瘘 —— 泄殖腔分割不全
四、呼吸系统的发生
1,鼻腔的发生 鼻腔上皮 —— 外胚层
2,喉和气管的发生 喉气管沟
气管食管瘘
喉气管憩室
分隔不完全 ( 呼吸系统发生的原基 )
( 中胚层 ) 气管食管隔
喉气管憩室 ( 腹 ) 食管 ( 背 )
头端 喉
中段 气管
尾端 肺芽
3,肺的发生
生长迅速 胚 5周 左肺芽 肺叶支气管
肺芽 支气管树 ( 2支 ) 胚 7周
不断分支 右肺芽 肺叶支气管
( 3支 )
左肺 呼吸性
肺段 ( 8-9支 ) 胚 6月末 分支达 细支气管
支气管 右肺 17级 肺泡管
( 10支 ) 肺泡囊
分支达 24级
出生后继续分支
支气管树 上皮 —— 内胚层
软骨, 平滑肌, 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
—— 中胚层间充质
I型细胞
胚 7月:肺泡 内胚层 细胞
II型细胞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
气管食管瘘
—— 气管食管隔分隔不完全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的发生
间介中胚层
胚 4周
生肾索
胚 5周
尿生殖嵴
中肾嵴 生殖腺嵴
外侧 内侧
(一)肾脏和输尿管的发生
人类肾脏发生经过三个阶段,
1,前肾,
发生最早, 位置高, 与泄殖腔不通,
无泌尿功能
胚 4周初 前肾小管 退化
颈部生肾索 大部分
前肾管 中肾管
2,中肾,
胚 4周末, 前后出现 80对, 经常保持 30对
前肾尾端生肾索
中肾小管 (,S”形小管 )
内侧端:膨大 外侧端:与前肾相通
背主动脉
分支 改称
毛细血管 肾小囊
肾小体 中肾管,通泄殖腔
中肾嵴
中肾小管 中肾管
退化 男性 完全退化 男性
生殖管道 生殖管道
( 女性 ) ( 男性 ) ( 女性 ) ( 男性 )
3,后肾,
发育为成体的肾脏,有泌尿功能
1) 来源,
输尿管芽 输尿管, 肾盂,
肾大盏, 集合小管
后肾
生后肾原基 肾单位
输尿管
输尿管芽 肾盂、肾大盏、肾小盏
集合小管
后肾 远端小管
细段 肾小管
生后 近端小管 肾单位
肾原基 肾小囊 肾小体
背主动脉 血管球
输尿管
输尿管芽 肾盂、肾大盏、肾小盏
集合小管
后肾 远端小管
细段 肾小管
生后 近端小管 肾单位
肾原基 肾小囊 肾小体
背主动脉 血管球
2) 接通,
来自输尿管芽的集合小管
接通
来自生后肾原基的远端小管
( 如未接通,多囊肾 )
输尿管
输尿管芽 肾盂、肾大盏、肾小盏
集合小管
后肾 远端小管
细段 肾小管
生后 近端小管 肾单位
肾原基 肾小囊 肾小体
背主动脉 血管球
3) 上升,
胚 3月,后肾由盆腔 腹腔
呈腹膜后位
肾门 900 旋转
( 腹侧 内侧 )
上升
(二)膀胱和尿道的发生
背侧:直肠
泄殖腔
腹侧:尿生殖窦
尿直肠隔
尿生殖窦的演变
1,膀胱部 ( 上端 ) 膀胱
膨大
( 顶端尿囊退化, 如不退化,脐尿瘘 )
中肾管 分别
输尿管 开口于此
生长不均 输尿管:外侧上方
开口移位 中肾管:内侧下方
下降到尿道
膀胱扩大
2,尿道部 ( 中端 ),狭窄管状
男性 尿道前列腺部, 膜部
女性 尿道
3,初阴部 ( 末端 ),扁平结构
男性 尿道海绵体部的大部分
女性 阴道前庭
(二)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
1,多囊肾:集合小管与远端小管未接通
2,马蹄肾:两肾下端融合
3,异位肾:肾上升受阻, 如低位肾
4,单侧肾:一侧输尿管芽未发生
或虽发生但早期退化
5,双输尿管:同侧发生两个输尿管芽或
一侧输尿管芽过早分支成两条
6,脐尿瘘:膀胱顶端脐尿管不退化
复习思考
简答:唇裂、面斜裂、腭裂、脐疝,
回肠憩室、多囊肾、脐尿瘘 …
问答:咽囊的演变、泄殖腔的分隔,
后肾的发生与演变
人体胚胎学
掌握:受精, 卵裂和胚泡形成,
植入, 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胎盘, 先天性畸形
熟悉:胎膜、双胎、多胎和联胎
目的 先天性疾病基础
联胎
颜面 唇裂、腭裂
消化 食管狭窄、闭锁
脐疝、脐瘘
不通肛
内脏易位
先天性巨结肠
呼吸 气管食管瘘
循环 房缺、室缺
神经 脑膨出、脊柱裂
泌尿 马蹄肾、多囊肾
生殖 双子宫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
学习方法
动态 受精卵(细胞) 人体
立体 头、尾、背、腹、侧
人胚胎早期发生
人体发生三个阶段
精子 卵子
受精
受精至 胚卵期 卵裂, 分化
第 1周末
早期胚胎发育
第 2周至 胚胎期 器官原基形成
第 8周末 初具人形
第 9周至 胎儿期 器官发育完善
第 38周末 分娩 胎儿生长
新个体
266天
减数分裂与配子发生过程
卵原细胞
46,XX
极体
23,X
第一次减数分裂
初级精母细胞
46,XY 初级卵母细胞
46,XX
精原细胞
46,XY
次级精母细胞
23,X
精子细胞
精子
23,X 23,X 23,Y 23,Y
次 级卵母细胞
23,X
卵子
23,X
第二次减
数分裂
23,Y
极体
23,X
一,受精 (fertilization)
定义 精子和卵子自发融合成为
受 精卵 ( 合子 ) 的过程
地点 输卵管壶腹部
时间 排卵后 24小时内
准备 成熟的精子和卵子
( 条件 ) 精子获能及顶体反应
精子发生 ( 睾丸生精小管 )
精子成熟 ( 附睾 ) 卵子
发育
精子获能 ( 女性生殖道 ) 成熟
精子活化 ( 输卵管 )
受精
过程 精子与卵子识别和接触
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
透明带反应
卵膜阻断现象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
第二次成熟分裂 ( 卵原核 )
两性原核融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过程模式图
( 3)获能精子与透明带结合并发生
顶体反应,释放水解酶溶解透明带。
透明带
卵丘细胞
( 2)获能精子在接触
放射冠后发生顶体反
应,释放水解酶溶解
放射冠细胞间质。
( 1)获能精子接
近卵冠丘复合体
( 5)卵母细胞发生皮质反
应。皮质颗粒胞吐,颗粒
内容物扩散至细胞表面和
透明带,阻止多精受精。
( 4)精子进
入卵周腔与
卵母细胞融
合,精子细
胞核和部分
细胞器进入
卵母细胞。
放射冠
极体
皮质颗粒
卵母细胞
意义
物种延续
合子更富有活力
决定胎儿性别
二, 卵裂和胚泡形成
受精卵
卵裂
卵裂球
2 细胞期 16细胞期 ( 桑椹胚 )
30小时, 输卵管 72小时, 近子宫腔
内细胞群
胚泡 滋养层
第 5天,子宫腔 胚泡腔
卵裂与胚泡形成(第 1周)
内细胞群
2,雌原核与雄原核融合 3,卵裂开始 4,2细胞期
极体
透明带
极体
卵裂球
受精卵
原核
卵周腔
5,4细胞期 6,8细胞期
滋养层
7,桑椹胚
胚泡腔
8,胚泡
1,雌原核与雄原核形成
三,植入 (Implantation)
定义 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
的过程
时间 受精后 6-7天开始,
11-12天完成
部位 子宫体, 子宫底
排卵、早期胚发生及其与女性生殖道关系模式图
子宫 内膜
子宫肌层
子宫外膜 卵巢
发育中的卵泡
阔韧带
①受精
② 受精卵进行
卵裂并逐渐向
子宫运行
④ 胚泡
开始脱
离透明

⑤ 胚泡与子
宫内膜接触准
备植入
③ 桑椹胚
进入子宫
输卵管壶腹部
卵泡破裂排卵
输卵管
子宫
过程
极端滋养层
分泌蛋白水解酶
细胞滋养层 ( 内层 )
滋养层分化
合体滋养层 ( 外层 )
子宫内膜 滋养层细胞形成突起
上皮修复 ( 绒毛 )
滋养层 绒毛膜
人胚植入过程
子宫腺
子宫蜕膜
毛细血管
合体滋养层
内细胞群
细胞滋养层 胚泡腔
上胚层
羊膜腔
下胚层
内膜上皮
羊膜囊
卵黄囊
A
C
B
胚外中胚层
胚外体腔
初级绒毛干
二 胚层胚

D
蜕膜形成
包蜕膜
植入
子宫内膜 蜕膜 基蜕膜
壁蜕膜
胚胎与子宫蜕膜的关系
基蜕膜
壁蜕膜
包蜕膜
胚胎
阴道
子宫颈
子宫腔
条件
雌激素、孕激素
正常运行
透明带准时消失
正常蜕膜反应
宫内环境
异位妊娠
输卵管
宫外(宫外孕) 卵巢
腹腔
宫内 前置胎盘
四.胚层形成和分化
(一)二胚层胚盘的形成 (第 2周)
( 羊膜腔 )
外胚层
内细胞群 胚盘
( 胚体发生原基 ) 内胚层
( 卵黄囊 )
细胞滋养层增生, 充满胚泡腔 胚外中胚层
体蒂:连接羊膜腔与绒毛膜的细胞
羊膜囊
绒毛
体蒂
上胚层
卵黄囊
下胚层
胚外 中胚层
胚外体腔
绒毛膜
第 2周末胚的剖面
第 3周初胚的剖面
羊膜囊
体蒂
外胚层
卵黄囊
内胚层
中胚层
胚外 中胚层
胚外体腔
原沟
原条
二胚层 卵黄囊
羊膜腔
内胚层
外胚层
胚盘
胚外中胚层(脏层、壁层)
胚外体腔
体蒂
绒毛膜
(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第 3周)
( 羊膜腔 )
外胚层 原条
胚盘 中胚层 脊索 ( 脊柱原基 )
内胚层
( 卵黄囊 )
三胚层发生模式图
下胚层
上胚层
原沟
原结
原凹
原结
原条
原结
原结
原结
胚盘背侧面观
上胚层
原条
(内卷中的上胚层 ) 原沟
原结
下胚层 形成中的内胚层 形成中的中胚层
(三)胚体形成和三胚层分化
(第 4-8周)
1,胚体形成
中轴 > 边缘
生长 外胚层 > 内胚层 背 > 腹
速度 头尾 > 左右 头 > 尾
不均衡 羊膜腔 > 卵黄囊
头褶 口咽膜, 生心区移至腹侧
尾褶 体蒂, 泄殖腔移至腹侧
侧褶 扁平的胚盘 圆柱状胚体
2,三胚层分化
外胚层
表皮, 附属器官, 牙釉质
角膜, 内耳迷路
胚体外表
腺垂体, 口鼻, 肛门上皮
三胚层胚盘模式图
内胚

外胚层
切缘
脊索
中胚层 原条
羊膜
切缘
泄殖腔膜
口咽膜
脊索
内胚层
外胚层
羊膜腔
中胚层
( 2)第 18天胚盘的背侧观 ( 1)中胚层形成
及其细胞的迁移方

( 3)胚盘头端横切
原条 外胚层尾端中轴
意义 胚内中胚层
头、尾
中轴
脊索
口咽膜
泄殖腔膜
神经板
神经沟
神经褶
神经嵴
神经管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垂体
视网膜
松果体
外胚层
周围神经
肾上腺髓质
神经管和神经嵴形成模式图
外胚层
神经褶
神经嵴



神经板
神经沟
神经沟
神经褶
外胚层
神经管
神经管
中胚层
1,轴旁中胚层
2,间介中胚层
3,側中胚层
1、轴旁中胚层(内)
体节 ( 42-44对)
—— 真皮、中轴骨骼、骨骼肌
2、间介中胚层 ( 中 )
——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側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 ( 背侧 )
骨骼肌肉, 结缔组织
原始体腔 ( 头 尾 )
心包腔, 胸膜腔, 腹膜腔
脏壁中胚层 ( 腹侧 )
消化, 呼吸道肌肉, 结缔组织
间充质,骨骼, 肌肉, 结缔组织, 血管
胚层分化与胚体形成过程模式图
神经沟 原条
生心区
羊膜
神经板
胚外中胚层
脊索
神经褶 羊膜腔
卵黄囊 尿囊 脊索 体蒂
神经管
前神经
孔 后神经 孔
口咽膜
心管
头折 后肠 前肠
轴旁中胚层(体节)
背主动脉
间介中胚层
侧板中胚层 外胚层
神经管
中肠 前神经孔
后神经孔
心脏
泄殖腔膜 体腔
脏壁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
脏壁中胚层
背主动脉
原始消化管
卵黄蒂
体腔
体蒂
羊膜
侧折

神经管
脊索
口咽膜
泄殖腔膜
A,胚横切面
b,第 22天
a,第 19天
c,第 25天
d,第 28天
B,胚正中矢状切面
泄殖腔膜 心包腔
心包腔
卵黄囊
间介中胚层
侧板中胚层
内胚层
前肠
原始消化管 中肠, 与卵黄囊相通
后肠
消化管
消化腺 上皮, 中耳, 甲状腺, 甲状
下呼吸道 旁腺, 胸腺, 膀胱, 阴道

胎膜与胎盘
受 分裂 胎 儿 卵黄囊
精 尿囊
卵 分化 胎膜 羊膜
脐带
绒毛膜
胎儿、胎膜、胎盘及其与子宫的关系
A 第 7周 B 第 4月 C 第 4月
羊膜
胚盘
卵黄囊
绒毛膜
体蒂
体蒂
胚体
尿囊
卵黄囊
羊膜
绒毛膜
脐带
平滑绒毛膜
羊膜
胚体
尿囊
卵黄囊
丛密绒毛膜
胎膜
(一 ) 胎 膜
卵黄囊
?内胚层 + 胚外中胚层
?卵黄囊顶的内胚层 原始消化管
( Meckel憩室 )
? 内胚层 原始生殖细胞
? 脏壁中胚层 血岛 (造血干细胞 )
尿囊
?内胚层 + 胚外中胚层
?卵黄囊顶部尾端向体蒂长出的一条
盲管
?尿囊血管 脐血管
羊膜
?单立上皮 + 胚外中胚层壁层
?羊膜腔内充满羊水 (1000——1500ml)
?羊水,羊膜上皮细胞分泌 (早期 )
胎儿尿液 (晚期 )
?羊水过多,>2000 ml 羊水过少,<500 ml
?保护,缓冲, 防肢体粘连;扩展宫颈
?羊膜穿刺 诊断先天性畸形, 遗传性疾病
脐带
?胎儿脐部与胎盘间的索条状结构
( 55cm)
?羊膜包绕体蒂, 尿囊, 卵黄管而成
?2根脐动脉 + 1根脐静脉
?脐带过短,<20cm
脐带过长, >120cm
?生理性脐疝; 先天性脐疝
绒毛膜
?滋养层 + 胚外中胚层
?丛密绒毛膜 ( + 子宫底蜕膜 胎盘 )
?平滑绒毛膜 ( 与子宫包蜕膜相邻 )
?初级绒毛干 次级绒毛干 三级绒毛干
?绒毛膜上绒毛变性 水泡状胎块
( 葡萄胎 )
绒毛干的发生
A 初级绒毛干 B 次级绒毛干 C 三级绒毛干
细胞滋养层 胚胎毛细血管 绒毛间隙 胚外中胚层 合体滋养层
子宫蜕膜 蜕膜血管
胎盘
结构
覆有羊膜
胎儿面 丛密绒毛膜 连有脐带
胎盘 绒毛 (固定, 游离 )
母体面 底蜕膜
胎盘隔
(绒毛间隙:母血 )
胎盘结构与血液循环模式图
血流方向,↑ 富含营养与 O2的血,↑ 含
代谢废物与 CO2的血
脐动脉
脐静脉 绒毛干 羊膜
平滑绒毛膜
壁蜕膜 胎盘隔
子宫肌层 子宫螺旋动脉 子宫静脉 细胞滋养层壳 基蜕膜
脐带
绒毛间隙
胎盘的血液循环
胎血,
脐动脉 绒毛内毛细血管 脐静脉
母血,
螺旋动脉 绒毛间隙 子宫静脉
胎盘膜 ( 胎盘屏障 )
母 体
营养物质 O2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及其基膜
绒毛结缔组织
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及内皮细胞
代谢产物 CO2
胎 儿
功能
1,物质交换
2,屏障作用
3,内分泌功能 ( 合体滋养层 )
蛋白类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CG)
绒毛膜促乳腺生长激素
类固醇激素
孕激素
雌激素
六、双胎,多胎和联胎
双胎
单卵双胎
一个卵裂球分为两个胚泡
一个胚泡内出现两个内细胞群
一个胚盘上出现两个原条
双卵双胎
双卵孪生 单卵孪生
卵裂球分离
内细胞群分离
原条分离
胎盘
胎盘
羊膜囊 羊膜囊
双胎形成机制
多胎
单卵
多卵
混合性
联胎
单卵双胎时一个胚盘上出现
两个原条后分离不完全
胸腹联胎
臀联胎
头联胎 寄生胎
联胎种类
七、先天性畸形
遗传因素
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
生物致畸:病毒, 弓形体和螺旋体
理化致畸:放射线和重金属, 农药等
药物致畸:反应停致肢体畸形
其它因子:酗酒和吸烟
致畸敏感期 第 3——9周
■ 致畸敏感度高,■ 致畸敏感度低
人胚胎主要器官的致畸敏感期
外生殖器



下肢


心脏
中枢神经系统
胚胎发育时期(周,受精龄)
8 7 6 5 38 20 12 10 9 4 3 2 1
上肢
无脑儿 短肢畸形 (上、下肢 )
脊柱裂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脑积水 畸形足
腭裂 多指与并指 (趾 )
全部唇裂 血管瘤
先天性心血管病 色素痣
食管闭锁及狭窄 唐氏综合征
直肠及肛门闭锁 幽门肥大
内脏外翻 膈疝
尿道上、下裂
我国监测的 19种先天畸形
问答,1.受精的定义, 时间, 地点,
过程及意义
2.胎盘的结构与功能
3.三胚层的分化
4.先天性畸形
简答:胚泡, 胚盘, 卵黄囊, 尿囊,
脐带, 羊膜, 绒毛膜, 蜕膜,
胚外中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