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Surveying Adjustment
误差理论与
测量平差
第六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第二章 精度指标与误差传播
第三章 平差最小二乘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第四章 条件平差
第五章 间接平差
第一章 绪论
第七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第八章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
退出
第九章 误差椭圆
测绘工程专业主干课:
专业基础主要课程:
测量学( 5)、测量平差基础( 5)、
控制测量学( 5)、摄影测量学( 4)、
测绘数据计算机处理( 3)
专业课:
GPS( 4),GIS( 3)、工程测量( 4)、
数字制图( 3)、近代平差( 2)等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数学
政治
英语
测量平差
课程安排
? 前修课程:高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
数理统计
? 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
第二学年上学期,3学分
第三学年下学期,2学分
? 后续课程:测绘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控
制测量、近代平差
教学方式与内容
? 讲授为主,例题、习题相结合。
? 内容:本学期主要讲前五章的内容。
? 参考书目:
测量平差原理,於宗俦等,测绘出版社
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测量平差教
研室,测绘出版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观测误差
第二节 补充知识
停止 返回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概述
1、测量平差的研究对象 —— 误差
任何量测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
?闭合、附合水准路线
?闭合、附合导线
?距离测量
?角度测量 ………..
停止 返回
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 由于误差的存在,使测量数据之间产生
矛盾,测量平差的任务就是消除这种矛
盾,或者说是将误差分配掉,因此称为
平差。
?
?
18 0)(
18 0)(
???
???
实际
理论
???
???
? ?
?
停止 返回
产生误差的原因
? 测量仪器,i角误差,2c误差
? 观测者:人的分辨力限制
? 外界条件:温度、气压、大气折光等
三者综合起来为观测条件
停止 返回
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
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系
统性,或者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
系统误差。
停止 返回
系统误差的存在必然影响观测结果 。
削弱方法:采用一定的观测程序、改正、附
加参数
误差的分类
?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
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
上都表现出偶然性,从单个误差上看没有任何
规律,但从大量误差上看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不可避免,测量平差研究的内容
?粗差:错误
停止 返回
停止 返回
测量平差的任务:
?对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运用
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消除它们之间的不符
值,求未知量的最可靠值。
?评定测量成果的质量
停止 返回
测量平差产生的历史
?最小二乘法产生的背景
18世纪末,如何从多于未知参数的观测值集合求出未
知数的最佳估值?
?最小二乘的产生
1794年,C.F.GUASS,从概率统计角度,提出了最小二乘
1806年,A.M,Legendre,从代数角度,提出了最小二乘。, 决定彗星轨道的
新方法,
1809年,C.F.GUASS,,天体运动的理论,
停止 返回
测量平差产生的历史
?最小二乘法原理的两次证明
?形成测量平差的最基本模型
1912年,A.A.Markov,对最小二乘原理进行证明,形
成数学模型:
12
0
2
0
)(,0lim)(
?
??
?
?
??
??
?
??
???
PQ
AXLE
n
E
AXL
n
??
最小二乘解,PLAPAAX TT 1)( ?? ?
?测量平差理论的扩展
补充知识
一、矩阵的定义及其某些特殊矩阵
( 1)由 nm? 个数有次序地排列成 m行 n列的表叫矩阵
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
?
?
?
?
?
?
?
?
?
?
?
?
?
?
mnmm
n
n
nm
aaa
aaa
aaa
A
?
????
?
?
21
22221
11211
停止 返回
(2)若 m=n,即行数与列数相同,称 A为方阵。元素 a11,a22……a nn
称为对角元素。
(3)若一个矩阵的元素全为 0,称零矩阵,一般用 O表示。
(4)对于 的方阵,除对角元素外,其它元素全为零,称为对
角矩阵。如:
nn?
)(
00
00
00
2211
22
11
nn
mn
nm
aaad ia g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5)对于 对角阵,若 a11=a22=……=a nn =1,称为单位阵,一般用 E、
I表示。
停止 返回
( 6)若 aij=aji,则称 A为对称矩阵。
停止 返回
矩阵的基本运算:
BA ?( 1)若具有相同行列数的两矩阵各对应元素相同,则:
( 2)具有相同行列数的两矩阵 A,B相加减,其行列数与 A、
B相同,其元素等于 A,B对应元素之和、差。且具有可交换
性与可结合性。
( 3)设 A为 m*s的矩阵,B为 s*n的矩阵,则 A,B相乘才有意
义,C=AB,C的阶数为 m*n。
OA=AO=O,IA=AI=A,A( B+C) =AB+AC,
ABC=A( BC)
停止 返回
二、矩阵的转置
? 对于任意矩阵 Cmn:
?
?
?
?
?
?
?
?
?
?
?
?
?
?
mnmm
n
n
nm
ccc
ccc
ccc
C
?
????
?
?
21
22221
11211
将其行列互换,得到一个 nm阶矩阵,称为 C的转置。
用:
?
?
?
?
?
?
?
?
?
?
?
?
?
?
nmnn
n
n
mn
T
ccc
ccc
ccc
C
?
????
?
?
21
22212
12111
停止 返回
矩阵转置的性质:
TT CDDC ?? 则:,)1(
AA TT ?))(2(
TTT BABA ??? ))(3(
TT kAkA ?))(4(
TTT ABAB ?))(5(
( 6)若 AAT ? 则 A为对称矩阵。
停止 返回
三、矩阵的逆
? 给定一个 n阶方阵 A,若存在一个同阶
方阵 B,使 AB=BA=I( E),称 B为 A的
逆矩阵。记为:
1?? AB
? A矩阵存在逆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的
行列式不等于 0,称 A为非奇异矩阵,否
则为奇异矩阵
停止 返回
矩阵的逆的性质
111))(1( ??? ? ABAB AA ??? 11 ))(2(
II ?? 1))(3( TT AA )())(4( 11 ?? ?
矩阵。对称矩阵的逆仍为对称 )5(
)
11
,
1
(
)),,((
)6(
2211
1
2211
1
nn
nn
aaa
di ag
aaadi agA
?
?
?
?
??
矩阵且:对角矩阵的逆仍为对角
停止 返回
矩阵求逆方法:
( 1)伴随矩阵法:
设 Aij为 A的第 i行 j列元素 aij的代数余子式,
则由 n*n个代数余子式构成的矩阵为 A的伴
随矩阵的转置矩阵 A*称为 A的伴随矩阵。
*1
21
22212
12111
* 1,A
A
A
AAA
AAA
AAA
A
nnn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停止 返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52
581
218
21
1
321
241
113
1
矩阵求逆方法
则:
?
?
?
?
?
?
?
?
?
?
?
?
?
?
nnnn
n
n
nn
aaa
aaa
aaa
A
?
????
?
?
21
22221
11211
?
?
?
?
?
?
?
?
?
?
?
?
100
010
001
21
22221
11211
?
????
?
?
?
?
?
?
?
????
?
?
nnnn
n
n
aaa
aaa
aaa
( 2)初等变换法:
?
?
?
?
?
?
?
?
?
?
?
?
nnnn
n
n
bbb
bbb
bbb
?
????
?
?
?
?
?
?
?
????
?
?
21
22221
11211
100
010
001
经初等变换:
?
?
?
?
?
?
?
?
?
?
?
?
?
?
?
nnnn
n
n
nn
bbb
bbb
bbb
A
?
????
?
21
22221
11211
1
停止 返回
概率与数理统计内容
? 随机变量
? 误差分布曲线
? 概率密度曲线
? 数学期望
? 方差
停止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第三节 衡量精度的指标
第四节 协方差传播律
停止 返回
第五节 协方差传播律在测量上的应用
第六节 协方差传播律
第七节 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
第八节 协因数与协因数传播律
第二节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观测值:对该量观测所得的值,一般用 Li表示 。
真值:观测量客观上存在的一个能代表其真正大
小的数值,一般用 表示。~L
一、几个概念
真误差:观测值与真值之差,一般用 ?i= -Li 表
示。
~L
第一节 概述
停止 返回
观测向量:若进行 n次观测,观测值,L1、
L2……L n可表示为:
?
?
?
?
?
?
?
?
?
?
?
?
?
n
n
L
L
L
L
?
2
1
1,
停止 返回
?
?
?
?
?
?
?
?
?
?
?
?
?
?
?
n
n
L
L
L
L
~
2
~
1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n
n
L
L
L
L
L
L
?
?
2
1
~
2
~
1
~
1,
二、偶然误差的特性
? 例 1: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观测了 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每个三角
形内角之和应等于 180度,但由于误差的影响往往不等于 180度,计算
各内角和的真误差,并按误差区间的间隔 0.2秒进行统计。
误差
区间
— △ +△
个数 K 频率 K/n (K/n)/d△ 个数 K 频率 K/n (K/n)/d△
0.00~0.20 45 0.126 0.630 46 0.128 0.640
0.20~0.40 40 0.112 0.560 41 0.115 0.575
0.40~0.60 33 0.092 0.460 33 0.092 0.460
0.60~0.80 23 0.064 0.320 21 0.059 0.295
0.80~1.00 17 0.047 0.235 16 0.045 0.225
1.00~1.20 13 0.036 0.180 13 0.036 0.180
1.20~1.40 6 0.017 0.085 5 0.014 0.070
1.40~1.60 4 0.011 0.055 2 0.006 0.030
>1.60 0 0 0 0 0 0
和 181 0.505 177 0.495
停止 返回
? 例 2: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观测了 421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每个三角
形内角之和应等于 180度,但由于误差的影响往往不等于 180度,计算
各内角和的真误差,并按误差区间的间隔 0.2秒进行统计。
误差
区间
— △ +△
个数 K 频率 K/n (K/n)/d△ 个数 K 频率 K/n (K/n)/d△
0.00~0.20 40 0.095 0.475 46 0.088 0.440
0.20~0.40 34 0.081 0.405 41 0.085 0.425
0.40~0.60 31 0.074 0.370 33 0.069 0.345
0.60~0.80 25 0.059 0.295 21 0.064 0.320
0.80~1.00 20 0.048 0.240 16 0.043 0.215
1.00~1.20 16 0.038 0.190 13 0.040 0.200
…… …… …… ……, …… …… ……
2.40~2.60 1 0.002 0.010 2 0.005 0.0025
>2.60 0 0 0 0 0 0
和 210 0.499 211 0.501
停止 返回
(K/n)/d△
0 0.4 0.6 0.8-0.8 -0.6 -0.4 闭合差
概率密度函数曲线
用直方图表示,
停止 返回
面积 = [(K/n)/d△ ]* d△ = K/n
所有面积之和 =k1/n+k2/n+…..=1
频数 /d?
0 0.4 0.6 0.8-0.8-0.6-0.4 闭合差
0.630
频数 /d?
0 0.4 0.6 0.8-0.8-0.6-0.4 闭合差
0.475
频数 /d?
0 0.4 0.6 0.8-0.8-0.6-0.4 闭合差.,,-, -, -, 闭合差
停止 返回
提示,观测值定了其
分布也就确定了,因
此一组观测值对应相
同的分布。不同的观
测序列,分布不同。
但其极限分布均是正
态分布。
2
2
2
2
1)( ?
??
??
?? ef
1、在一定条件下的有限观测值中,其误差的绝
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
的次数多;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
4、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其算术平均值趋近
于零,
即 Lim——
n??
?
i=1
n
n
?i
= Limn?? —— n[?] =0
偶然误差的特性:
停止 返回
第三节 衡量精度的指标
精度:所谓精度是指 偶然误差 分布的密集离散程度。
一组观测值对应一种分布,也就代表这组观测值
精度相同。不同组观测值,分布不同,精度也就
不同。
提示,一组观测值具有相同的分布,但偶然
误差各不相同。
频数 /d?
0 0.4 0.6 0.8-0.8-0.6-0.4 闭合差
频数 /d?
0 0.4 0.6 0.8-0.8-0.6-0.4 闭合差
频数 /d?
0 0.4 0.6 0.8-0.8-0.6-0.4 闭合差.,,-, -, -, 闭合差
停止 返回
可见:左图误差分布曲线较高
且陡峭,精度高
右图误差分布曲线较低
且平缓,精度低
一、方差 /中误差 f(?)
0 0.4 0.6 0.8-0.8 -0.6 -0.4 闭合差1?
1?? 2?2??
面积为 1
22
2
2
1)( ?
??
???? ef
第三节 衡量精度的指标
停止 返回
?
??
??
??
????
????
??
?
df
ED
nn
)(
)()(
][
lim
2
22?
方差:
中误差:
nn
][lim2 ?????
??
??
提示,越小,误差曲
线越陡峭,误差分布
越密集,精度越高。
相反,精度越低。
?
n
][2 ??
?
?
?
方差的估值:
n
][ ??
??
?
?
二、平均误差
停止 返回
? ?
ndfE n
????????
??
??
???
lim)()(?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一组独立的偶然误差绝对值的数
学期望。
与中误差的关系:
??
5
4?
n
][ ?
?
?
?
三、或然误差
f(?)
0 闭合差1?
1??
50%
???
停止 返回
%50)( ?????? ??p
??
3
2?
四、极限误差
?? 32 或限 ??
?
?
?
?
?
??????
??????
??????
%7.99)33(
%5.95)22(
%3.68)(
??
??
??
p
p
p
四、相对误差
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一般用 1/M表示。
第四节 协方差传播律
一、协方差
))]())(([( YEYXEXEXY ????
对于变量 X,Y,其协方差为:
停止 返回
))]())(([( XEXYEYEYX ????
YXXY ?? ?
0?? XYYX ?? 表示 X,Y间互不相关,对于正态分布而言,相互独立。
0?? XYYX ?? 表示 X,Y间相关
nn
yx
xyyx
yx
nxy
][][lim ??????? ?
??
???
对于向量 X=[X1,X2,……X n]T,将其元素间的
方差、协方差阵表示为:
停止 返回
2
21
2
2
221
112
2
1
2
1
21
nnn
n
n
n
n
x
x
x
xxx
???
???
???
?
????
?
?
?
矩阵表示为:
?
?
?
?
?
?
?
?
?
?
?
?
?
2
21
2
2
221
112
2
1
nnn
n
n
XX
D
???
???
???
?
????
?
?
方差协方差阵
]))())(([( TXX XEXXEXED ???
特点, I 对称
II 正定
III 各观测量互不相关时,为对角矩阵。当
对角元 相等时,为等精度观测。
?
?
?
?
?
?
?
?
?
?
?
?
?
2
21
2
2
221
112
2
1
nnn
n
n
XX
D
???
???
???
?
????
?
?
若:
?
?
?
?
?
?
?
?
?
??
1
1
1)(
r
n
rn
Y
X
Z
?
?
?
?
?
?
?
YYYX
XYXX
ZZ
DD
DD
D
TYXTXY DYEYXEXED ???? )))())((((
若 DXY=0,则 X,Y表示为相互独立的观测量。
二、观测值线性函数的方差
已知:
01,,11,1211,,,],...,[ KXKZDXXXX nnXX
T
nn ???
TXXZZ KKDD ?
那么:
停止 返回
证明,设,? ?
Xn
T
nn XEXXXX ???? ???,...,)(,],...,[ 21211,
? ?TXXXX XXED ))(( ?? ???
? ?TZZZZ ZZED ))(( ?? ???那么:
停止 返回
? ?
? ?
? ?
? ?
T
XX
TT
XX
TT
XX
T
XX
T
ZZZZ
KKD
KXXKE
KXXKE
KKXKKXE
ZZED
?
???
???
???
???
))((
))((
))((
))((
??
??
??
??
例 1,设, 已知,
求 的方差 。
212211 32 xxyxxy ????? D XX ?
?
??
?
??
3 1
1 4
F y y? ?1 2 ?F2
例 2:若要在两已知点间布设一条附和水准路线,已
知每公里观测中误差等于 ± 5.0mm,欲使平差后
线路中点高程中误差不大于 ± 10mm,问该路线长
度最多可达几公里?
停止 返回
二、多个观测值线性函数的协方差阵
已知:,,],.,,,[
211,XXTnn DXXXX ?
02211
2022221212
1012121111
tntnttt
nn
nn
kXkXkXkZ
kXkXkXkZ
kXkXkXkZ
????
????
????
?
???????????????
?
?
1,
01,,1,
tnntt
KXKZ ??
T
XXZZ KKDD ?
1,01,,1,rnnrr
FXFY ??
T
FZ
T
XXZF DFKDD )(??
停止 返回
停止 返回
例 3: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独立观测得到三
个内角 L1,L2,L3,其中误差为 ?,将闭合差平
均分配后各角的协方差阵。
例 4:设有函数,
1,,11,,11,rrtnntt
YFXFZ ?? 已知 XYYYXX DDD
求 ZYZXZZ DDD
四,非线性函数的情况
设有观测值 X的非线性函数:
),,()( 21 nXXXfXfZ ???
已知:
XX
T
nn DXXXX,],.,,,[ 211,? ZZD求:
T
n nXXXX ],...,[
000
1,
0
21?
停止 返回
将 Z按台劳级数在 X0处展开:
二次以上项)(
)()()()()()(
),,(
0
0
0
220
2
0
110
1
000
21
?
?
?
?
??
?
?
??
?
?
??
nn
n
n
XX
X
f
XX
X
f
XX
X
f
XXXfZ
?
?
?
? ?
?
?
?
?
?
?
?
?
?
?
??
n
i i
n
n
n
i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XXXfZ
1
0
0020
2
10
1
000
)()()()(
),,(
21
?
?
]),[),,( 00
2
0
1
21
n
n X
f
X
f
X
fkkkK
?
?
?
?
?
??? ()()( ??
?
? ?
??? n
i i
n iXX
fXXXfk
1
0
0
000
0 )(),,( 21 ?
001,],,[ 21 kKXkXkkkZ nn ???? ?
T
XXZZ KKDD ?
例 4、根据极坐标法测设 P点的坐标,设已知
点无误差,测角中误差为 m?,边长中误差 ms,
试推导 P点的点位中误差。
A
B
P
? ms
s
mum
p
停止 返回
协方差传播应用步骤,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值与函数,写出具
体表达式
? 写出观测量的协方差阵
? 对函数进行线性化
? 协方差传播
停止 返回
a1 b1
a2 b2
a b
aN bN
1( s)
2(s)
… N(s)A
B
TP1 TP2
TPN-1
协方差传播在测量中的应用
一、水准测量的精度
停止 返回
作业 1,在高级水准点 A,?( 高程为真值 ) 间布设水准路
线, 如下图, 路线长分别为, 设
每公里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 试求:
( 1) 将闭合差按距离分配之后的 p1,p2点间高差的中
误差;
( 2) 分配闭合差后 P1点的高程中误差 。
kmSkmSkmS 2,3,4 321 ???
mmm 0.11 ??
A P1 P2 B
作业 2,在相同条件下,观测两个角度 ?A=15?00?00?,
?B=75?00?00?,设对 ?A观测 4个测回的测角精度(中误差)
为 3?,问观测 9个测回的精度为多少?
停止 返回
第七节 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
一、权的定义
2
2
0
0
2
:
,),,...,2,1(
i
i
ii
p
niL
?
?
?
?
?
?
,则定义如选定任一常数
它们的方差为设
称为观测值 Li的权。权与方差成反比。
22
2
2
1
2
2
0
2
2
2
0
2
1
2
0
21
1::1:1:::::
nn
nppp ????
?
?
?
?
? ??? ??
生变化。而变化,但权比不会发权的大小随一 20)( ?
,即对应一组权。选定了二 20)( ?
(三)权是衡量精度的相对指标,为了使权起到比较
精度的作用,一个问题只选一个 ?0。
(四)只要事先给定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定权。
二、单位权中误差
测值。的观测值称为单位权观等于称为单位权中误差,权 10?
三、常用的定权方法
1、水准测量的权
i
i s
c
p ?
i
i N
c
p ?或
2、边角定权
停止 返回
2
2
1
i
i
s
s
P
P
?
?
?
?
?
?
2622 )10(
is sbai ????
??
第八节 协因数与协因数传播律
一、协因数与协因数阵
2
0
2
0
2
2
0
2
22
1
1
1
:
,,,
?
?
?
?
?
?
???
ji
i
ij
j
j
jj
i
i
ii
ijjiji
p
Q
p
Q
p
Q
LL
??
??
??

协方差为它们的方差为设
的协因数。为 iii LQ
的协因数。为 jjj LQ
或相关权倒数。
的协因数关于为 jiij LLQ
ijji
jjj
iii
Q
Q
Q
2
0
2
0
2
2
0
2
??
??
??
?
?
?
变换形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nnn
n
n
nnn
n
n
XX
QQQ
QQQ
QQQ
D
?
????
?
?
?
????
?
?
21
22221
11211
2
0
2
21
2
2
221
112
2
1
?
???
???
???不难得出:
QXX为协因数阵
XXXX QD 20??
特点, I 对称,对角元素为权倒数
II 正定
III 各观测量互不相关时,为对角矩阵。当
为等精度观测,单位阵。
?
?
?
?
?
?
?
?
?
?
?
?
?
nnnn
n
n
XX
QQQ
QQQ
QQQ
Q
?
????
?
?
21
22221
11211
二、权阵
EQPQP LLLL LLLL ?? ? 1
第一节 测量平差概述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第三节 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原理
停止 返回
一、必要观测、多余观测
?确定平面三角形的形状
观测三个内角的任意两个即可,称其必要
元素个数为 2,必要元素有 种选择
?确定平面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
? ?
?
s1
s3
s26个元素中必须有选择地观测三个内角与
三条边的三个元素,因此,其必要元素
个数为 3。任意 2个角度 +1个边,2个边 +1
个角度、三个边。
停止 返回
? ?
?
23C
3323131323 CCCCC ??
必须有选择地观测 6个高差中的 3个,
其必要元素个数为 3。 h1,h5,h6或 h1、
h2,h3或 h1,h2,h4等
?确定如图四点的相对高度关系
A
D
C
Bh1
h6
h5
h2
h4
h3
必要观测, 能够唯一确定一个几何模型所必要的观测
一般用 t表示。
停止 返回
特点, 给定几何模型,必要观测及类型即定,与观测无关。
必要观测之间没有任何函数关系,即相互独立。
确定几何模型最大独立观测个数
多余观测, 观测值的个数 n与必要观测个数 t之差
一般用 r表示,r=n-t。
确定几何模型最大独立观测个数为 t,那么再多进行一个观测就
相关了,即形成函数关系,也称为观测多余了。
观测值, 为了确定几何模型中各元素的大小进行的实际
观测,称为观测值,观测值的个数一般用 n表示。
n<t,则无法确定模型
n=t,唯一确定模型,不能发现粗差。
n>t,,可以确定模型,还可以发现粗差。
二、测量平差
必要观测可以唯一确定模型,其相互独立。可见若有多余观
测必然可用这 t个元素表示,即形成 r个条件。
? ?
?
123 ????? tnrtn
?180~~~ ??? ???
A
D
C
Bh1
h6
h5
h2
h4
h3
336 ????? tnrtn
0621 ~~~ ??? hhh
0432 ~~~ ??? hhh
0546 ~~~ ??? hhh
停止 返回
实际上:
?1 8 0????????? ??? ???
0621 ??? hhh
0432 ??? hhh
0546 ??? hhh
?1 8 0??? ???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一,条件平差法
0??? WA
以条件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称为条件平差法。
即为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 条件平差的自由度即为多
余观测数 r,即条件方程个数。
二,间接平差法
选择几何模型中 t个独立变量为平差参数,每一个观测
量表达成所选参数的函数,即列出 n个这种函数关系式,
以此为平差的函数模型,成为间接平差法。
lBx ??? 停止 返回
)(
~
1,1,nr
LFF ?
)(
~
1,1,tn
XFL ?
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设在平差问题中,观测值个数为 n,t为必要观测数,则
可列出 r=n-t个条件方程,现有增设了 u个独立量作为参
数,而 0<u<t,每增设一个参数应增加一个条件方程。
以含有参数的条件方程作为平差的函数模型,称为附有
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
上式就是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尽管间接平差法
是选了 t个独立参数,但多余观测数不随平差不同
而异,其自由度仍是 r=n-t。
0???? WBxA
上式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的函数模型。
此平差问题,由于选择了 u个独立参数,方程总数
由 r个增加到 c=r+u个,故平差的自由度为 r=c-u。
停止 返回
),(
~
1,
~
1,1,unc
XLFF ?
四,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如果进行间接平差,就要选出 t个独立量为平差参数,按每一
个观测值与所选参数间函数关系,组成 n个观测方程。如果
在平差问题中,不是选 t个而是选定 u>t个参数,其中包含 t个
独立参数,则多选的 s=u-t个参数必是 t个独立参数的函数,亦
即在 u个参数之间存在着 s个函数关系,它们是用来约束参数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在选定 u>t个参数进行平差时,除了建立
n个观测方程外,还要增加 s个约束参数方程,故称此平差方
法为附有限制件的间接平差法。
lBx ???
0?? xWCx
停止 返回
)(
~
1,1,un
XFL ?
0)(
~
1,1,
??
us
X
五,平差的随机模型
数学模型
停止 返回
函数模型
随机模型,12
020 ??? PQD ??
第三节 函数模型的线性化
条件方程的综合形式为:
),(
~
1,
~
1,1,unc
XLFF ?
为了线性化,取 X的近似值,0X
取 的初值:~L L
xXX ?? 0
~
??? LL
~
将 F按台劳级数在 X0,L处展开,并略去二次以及
以上项:
停止 返回
x
X
F
L
F
XLFxXLFF
XLXL
00
,~,~
0
),(),(
?
?
??
?
?
??????
0
,
~
2
~
1
~
~
2
2
~
2
1
~
2
~
1
2
~
1
1
~
1
~
,
XLn
nnn
nnc
L
F
L
F
L
F
L
F
L
F
L
F
nL
F
L
F
L
F
L
F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2
~
1
~
~
2
2
~
2
1
~
2
~
1
2
~
1
1
~
1
~
,
XLu
nnn
u
u
uc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xAXLFxXLFF ???????? ),(),( 0
一,条件平差法
0??? WA )( LFW ??
二,间接平差法
lBx ???
BxXFLL ????? )( 0~
LXFl ??? )( 0
三,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0???? WBxA
四,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lBx ???
0?? xWCx
)(
~
1,1,un
XFL ?
0)(
~
1,1,
??
us
X
第四节 参数估计与最小二乘原理
为了求得唯一解,对最终估计值应该提出某种要求,考虑平差
所处理的是随机观测值,这种要求自然要从数理统计观点去寻
求,即参数估计要具有最优的统计性质,从而可对平差数学模
型附加某种约束,实现满足最优性质的参数唯一解。
一,参数估计及其最优性质
对于上节提出的四种平差方法都存在多解的情况。以条件平差
为例,0??? WA
条件的个数 r=n-t <n,即方程的个数少,求解的参数多,方程多
解。其它模型同。
数理统计中所述的估计量最优性质,主要是估计量应具有无偏
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可以证明,这种估计为最小二乘
估计。
停止 返回
例:匀速运动的质点在时刻 ?的位置 y表示为:
~~~ ??? ??y
~?
0
~y
0??
~~ ??? ????y实际上:
则:得
测定其位置,,,在与为了求
,,
,
21
21
~~
n
n
yyy ?
? ?????
)2,1(,~~ niy ii ?????? ???
写成矩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nn
XB
y
y
y
Y
????
2
1
~
~
~
2
1
2
1
,,
1
1
1
,
?
?
?
?
?
YXB ??? ~ 间接平差函数模型
?o
y
i?
iy
?
iiv
???
m i n)( 22 ???? ???? iii yv ???
??? ?? ???y
?
?
?
?
?
?
?
?
?
?
?
?
?
nv
v
v
V
?
2
1
令:
m i n)()( ???? ?? YXBYXBVV TT则:
二,最小二乘原理
按照最小二乘原理的要求,应使各个观测点观测值偏差的平方
和达到最小。测量中的观测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最
小二乘原理可用数理统计中的最大似然估计来解释,两种估计
准则的估值相同。
设观测向量为 L,L为 n维随机正态向量,其数学期望与方差分
别为:
?
?
?
?
?
?
?
?
?
?
?
?
??
n
L
LE
?
?
?
?
?
2
1
)(
?
?
?
?
?
?
?
?
?
?
?
?
??
2
21
12
2
221
112
2
1
nnn
n
LL
DD
???
???
???
?
????
?
?
停止 返回
? ?)()(e x p
)2(
1 1
2
1
2/12/ L
T
Ln LDLDG ??? ????
?
其似然函数为:
以间接平差法为例,顾及间接平差的模型与 E( ?) =0得:
??
?
??
? ???? ? )()(e x p
)2(
1 ~1~
2
1
2/12/ XBLDXBLDG
T
n?
按最大似然估计的要求,应选取能使 lnG取得极大值时的
作为 X的估计量。
~X
)()(21)2l n (ln
~1~2/12/
XBLDXBLDG Tn ????? ??
停止 返回
由于上式右边的第二项前是负号,所以只有当该项取得极小
值时,lnG才能取得极大值,换言之,的估计量应满足如下
条件:
~X
最小??? ??? )()( 1 XBLDXBL T
为常数,则:,由于 2012020 ??? ???? PQDD LL
最小??? ?? )()( XBLPXBL T
有:的估值,则是设,LXBVV ??? ?
最小?PVV T
即最小二乘原则。 停止 返回
第 四 章 条件 平 差
第一节 条件平差原理
第二节 条件方程
第三节 精度评定
第四节 水准网平差示例
停止 返回
第一节 条件平差原理
一、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011 ?? ??? rnnr WVA
最小?PVV T
按求函数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构造新的函数:
m i n)(2 ???? WVAKPVV TT?
Trbar kkkK ][1 ???
停止 返回
)( LFW ??0??? WA
12020 ??? PQD ??
数学模型
求其一阶偏导数,并令其为 0:
KQAKAPVKAPV
AKPV
dV
d
TTT
TT
???
???
? 1
022
?
011 ??? ??? rnnrT WVAKQAV
WNWAQ AKWKAQ A aaTrrrT 111 )(0)( ???? ????
上式也称为法方程式
停止 返回
二、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
停止 返回
1,根据平差问题的具体情况,列出条件方程式,条件方程的
个数等于多余观测数 r。
2,根据条件式的系数,闭合差及观测值的权组成法方程式,
法方程的个数等于多余观测数 r。
3,解算法方程,求出联系数 K值。
4,将 K值代入改正数方程式,求出 V值,并求出平差值
5,为了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常用平差值 重新列出平差
值条件方程式,看其是否满足方程。
VLL ??^
^L
1L 3L
2L
平差值。
按条件平差求三内角的
观测,得::对图中三个内角进行例
,048359,909078
,0221421
12
1
????????
????
oo
o
LL
L
的距离如下:高差观测值与水准路线
高差点的高程,观测了四段为了确定
为:为已知水准点,其高成:图中例
DCmH
mHBA
B
A
,,013.10
,013.12,,2
?
?
B
A
D
h1
h4
h2
h3
C
B
A
D
h1
h4
h2
h3
C
点高程的平差值。和求 DC
kmSmhkmSmh
kmSmhkmSmh
5.1,520.1,2,512.2
1,516.1,2,004.1
1433
2211
??????
??????
程的平差值。采用条件平差求各点高
,高差与测站数如图示,,点水准路线上有三个固定
点的高成为线,已知作业:一条闭合水准路
321
,330.16 mA
h1=+1.596m
n1=3
h2=-0.231m
n2=4
h3=+4.256m
n3=12
h4=-5.642m
n4=6
1
2
3
第二节 条件方程
一、水准网
tnrC
q
p
qpt
???
?
?
?
?
?
???
多余的独立起算数据
网点数
1
列条件的原则:
1、闭合水准路线
2、附合水准路线 包含的线路数最少为原则
停止 返回
h1
h7
h5
h6 h3
h4
h2
h8
A
O
D
CBB
A
F
G
E
D
C
h1
h6
h7
h2
h5 h4
h3
437
3317
??????
????
tnrC
t
0652
0)(457
0)(761
0)(321
~~~
~~~
~~~
~~~
???
?????
?????
?????
hhh
HHhhh
HHhhh
HHhhh
BD
AB
AC
448
415
??????
???
tnrC
t
0584
0423
0631
0756
~~~
~~~
~~~
~~~
???
???
???
???
hhh
hhh
hhh
hhh
停止
返回
二、测角网
tnrC
q
p
qpt
???
?
?
?
?
?
???
多余的独立起算数据
网点数
42
4个必要的起算数据为:
一个已知点( 2个坐标)
一个方位( 1个)
一个尺度( 1个
两已知点( 4个坐标)
停止 返回
列条件的原则:
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典型图形。
条件类型:图形条件、圆周条件,极条件、固定方位条
件、固定边长条件、固定坐标条件
三角形
大地四边形 中心多边形 扇形
停止 返回
123
243*2
???
???
r
t
448
444*2
???
???
r
t
2
81018
1047*2
??
???
???
k
r
t
1
5611
645*2
??
???
???
k
r
t
A
F
E
DC
B
G
1
6
543
2
11
10
9
8
7
22
2021
1918
17
16
15
14
13 12
S,T
第三节 精度评定
一、计算单位权中误差
r
PVV T???
0?
二、协因数阵
停止 返回
第四节 水准网平差示例
例:如图,A,B是已知的高程点,P1,P2,P3
是待定点。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列于下表。按条
件平差求各点的高称平差值。
路线号 观测高差 ( m) 路线长度 ( km) 已知高程( m)
1 +1.359 1.1
HA=5.016
HB=6.016
2 +2.009 1.7
3 +0.363 2.3
4 +1.012 2.7
5 +0.657 2.4
6 +0.238 1.4
7 -0.595 2.5
h2
A
h1
h3
h4
h5
h6
h7
P1
P2
P3
B
停止 返回
解:
1、列条件方程
437
3115
??????
????
tnrC
t
042
0763
0543
0521
~~
~~~
~~~
~~~
??
???
???
???
hh
hhh
hhh
hhh
0342
06763
08543
07521
???
????
????
????
vv
vvv
vvv
vvv
停止 返回
?
?
?
?
?
?
?
?
?
?
?
?
?
?
?
?
0001010
1100100
0011100
0010011
A
?
?
?
?
?
?
?
?
?
?
?
?
?
?
?
?
?
3
6
8
7
W
2、定权
取 C=1,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4.1
4.2
7.2
3.2
7.1
1.1
1PQ
3、形成法方程 0
3
6
8
7
4
3
2
1
1.407.27.1
03.63.20
7.23.24.74.2
7.104.2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k
k
k
停止 返回
4、解算法方程
TTK ]4 5 6 8.14 4 1 4.04 0 2 8.12 2 2 6.0[ ????
5、计算改正数
)(]2.16.09.31.02.49.22.0[ mmV T???????
6、计算平差值
)(]5962.02374.06531.00119.13588.00119.23588.1[ mL T???
7、计算高程平差值
mLHH AP 3 7 4 8.311 ??? ? mLHH AP 0 2 7 9.722 ??? ?
mLHH BP 6 1 2 1.673 ??? ?
停止 返回
作业 1:
线号 高差( m) 路线长度
( km)
点号 高程( m)
1 1.100 4 A 5.000
2 2.398 2 B 3.953
3 0.200 4 C 7.650
4 1.000 2
5 3.404 2
6 3.452 4
A
?
?
?
o
oo
B
C
1
2
3
4
5 6P1 P2
P3
如图所示的水准网,A,B,C已知水准点,P1,P3、
P3为待定点,已知水准点的高程、各水准路线的长度
及观测高差列入下表
试用条件平差法求 P1,P3,P3点高程的平差值 。
第一节 间接平差原理
第二节 误差方程
第三节 精度评定
第四节 平差示例
第 五 章 间 接 平 差
停止 返回
第一节 间接平差原理
一、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lBxV ??
最小?PVV T
按函数极值的求法,极值函数:
m i n)()( ????? lBxPlBxPVV TT?
求其一阶偏导数,并令其为 0:
002 ?? PVBPBV TT
停止 返回
0)( ?? PlBxPBB TT
代入误差方程:
即为法方程式
PlBPBBx TT 1)( ?
?
?
停止 返回
二、间接平差法平差步骤
1、选择 t个独立的未知参数
2、将每个观测值表示成未知参数的函数,形成误差方程。
3、形成法方程
4、求解法方程
5、计算改正数
6、精度评定
一、确定待定参数的个数
水准网 qpt ??? 1
测角网 qpt ??? 42
测边网
边角网 qpt ??? 32
第二节 误差方程
停止 返回
GPS网 33 ?? Pt
采用 GPS尺度与方位
73 ?? Pt 不采用 GPS尺度与方位
二、参数的选取
高程控制网:待定点的高程
平面控制网:待定点的二维坐标
三维控制网:待定点的三维坐标
停止 返回
三、误差方程的组成
1、水准路线的误差方程
i
j
Xi
Xj
hij
))(( 00 ijijijij XXhxxV ?????
当 i点已知时,))(( 0
ijijjij XXhxV ????
当 j点已知时,))(( 0
ijijiij XXhxV ?????
停止 返回
2、方向的误差方程
N 零方向
j
k
l
jkL
jlL
jX jY
kX kY
jZ
jZ
—— 定向角未知数
jX jY kX kY
设 j,k的坐标为未知参数:
即:零方向的方位角
jk的方位角为:
)( ~~
~~
~~~
jk
jk
jkjjk
XX
YYa r c t gLZ
?
?????
停止 返回
~~
~~
~~
~
)( jj
jk
jk
jk ZfZ
XX
YYa r c t gL ???
?
??
为非线性函数,要进行线性化。
对上式在初始近似值 0
jX 0jY 0kX 0kY 处进行
Taylor级数展开,略去二次以及二次以上项:
0
00
00
)(
j
Z
XX
YY
a r c t gx
Y
f
x
X
f
y
Y
f
x
X
f
zVL
jk
jk
k
k
k
k
j
j
j
j
jjkjk
?
?
?
?
?
?
?
?
?
?
?
?
?
?
?
????
停止 返回
2
2
)(1
)(
)1)((
jk
jk
jk
jk
j
XX
YY
XX
YY
X
f
?
?
?
?
??
?
?
?
?
22 )()(
)(
jkjk
jk
YYXX
YY
???
?
?
jk
jk
jk
jk
SS
Y ?s in
2
?
?
?
停止 返回
2
2
)(1
)(
)(
jk
jk
jk
jk
k
XX
YY
XX
YY
X
f
?
?
?
?
?
?
?
?
?
22 )()(
)(
jkjk
jk
YYXX
YY
???
?
??
jk
jk
jk
jk
SS
Y ?s in
2
??
?
??
停止 返回
2
)(1
)(
1
jk
jk
jk
j
XX
YY
XX
Y
f
?
?
?
?
?
?
?
?
22 )()(
)(
jkjk
jk
YYXX
XX
???
??
?
jk
jk
jk
jk
SS
X ?c o s
2
??
??
?
停止 返回
2
)(1
)(
1
jk
jk
jk
k
XX
YY
XX
Y
f
?
?
?
?
?
?
?
22 )()(
)(
jkjk
jk
YYXX
XX
???
?
?
jk
jk
jk
jk
SS
X ?c o s
2
?
?
?
停止 返回
0
00
00
)(0000
00
j
Z
XX
YY
a r c t gx
Y
f
x
X
f
y
Y
f
x
X
f
zVL
jk
jk
kYX
k
kYX
k
jYX
j
j
j
jjkjk
?
?
?
?
?
?
?
?
?
?
?
?
?
?
?
????
0
00
00
0
0
0
0
0
0
0
0
)(
c o ss i n
c o ss i n
j
jkjk
jkjk
Z
XX
YY
a r c t gx
S
x
S
y
S
x
S
zVL
jk
jk
k
jk
k
jk
j
jk
j
jk
jjkjk
?
?
?
???
?????
??
??
0
00
00
0
0
0
0
0
0
0
0
)(
c o ss i n
c o ss i n
j
jkjk
jkjk
Z
XX
YY
a r c t gLx
S
x
S
y
S
x
S
zV
jk
jk
jkk
jk
k
jk
j
jk
j
jk
jjk
?
?
?
????
????
??
??
停止 返回
当 j点已知时:
0
00
00
0
0
0
0
)(
c oss i n
j
jkjk
Z
XX
YY
ar c t gL
x
S
x
S
zV
jk
jk
jk
k
jk
k
jk
jjk
?
?
?
??
????
??
停止 返回
0
00
00
0
0
0
0
)(
c oss i n
j
jkjk
Z
XX
YY
a r c t gL
y
S
x
S
zV
jk
jk
jk
j
jk
j
jk
jjk
?
?
?
??
????
??当 k点已知时:
停止 返回
2、距离的误差方程
j
k
jkS
jX jY
kX kY
jX jY kX kY
设 j,k的坐标为未知参数:
jk的距离为:
2~~2~~~ )()( jkjkjk YYXXS ????
停止 返回
为非线性函数,要进行线性化。
对上式在初始近似值 0
jX 0jY 0kX 0kY 处进行
Taylor级数展开,略去二次以及二次以上项:
2
0~~
02
0~0~
)()( j
kjkk
k
k
k
j
j
j
j
jkjk
YYXXx
Y
f
x
X
f
y
Y
f
x
X
f
VS
????
?
?
?
?
?
?
?
?
?
?
?
??
停止 返回
jk
jk
jkjk
jk
j
S
X
YYXX
XX
X
f
?c o s
)()(2
)(2
22
??
?
??
???
??
?
?
?
停止 返回
jk
jk
jkjk
jk
j
S
Y
YYXX
YY
Y
f
?s i n
)()(2
)(2
22
??
?
??
???
??
?
?
?
jk
jk
jkjk
jk
k
S
X
YYXX
XX
X
f
?c o s
)()(2
)(2
22
?
?
?
???
?
?
?
?
停止 返回
jk
jk
jkjk
jk
k
S
Y
YYXX
YY
Y
f
?s i n
)()(2
)(2
22
?
?
?
???
?
?
?
?
2
0~~
02
0~0~
)()(0000
0000
jkjkk
YX
k
kYX
k
jYX
j
jYX
j
jkjk
YYXXx
Y
f
x
X
f
y
Y
f
x
X
f
VS
????
?
?
?
?
?
?
?
?
?
?
?
???
停止 返回
2
0~~
02
0~0~
0000
)()(
s i nc oss i nc os
jkjk
kkjjjkjk
YYXX
yxyxVS jkjkjkjk
????
?????? ????
jkjkjk
kkjjjk
SYYXX
yxyxV jkjkjkjk
?????
?????
2
0~~
02
0~0~
0000
)()(
s i nc o ss i nc o s ????
当 j点已知时:
停止 返回
jkjkjk
kkjk
SYYXX
yxV jkjk
?????
???
2
0~~
02
0~0~
00
)()(
s i nc os ??
当 k点已知时:
jkjkjk
jjjk
SYYXX
yxV jkjk
?????
???
2
0~~
02
0~0~
00
)()(
s i nc os ??
第三节 精度评定
r
PVV T???
0?
二、协因数阵
一、计算单位权中误差
111
1
)()()(
)(
???
?
?
??
?
?? PBBPBBP Q P BBPBBQ
PlBPBBx
TTTT
xx
TT
停止 返回
测角网间接平差算例:
A
B D
C
1
2
3 4
5
6
7
8 9
12
11
10
1314
1516
1718
P2
P1
设有一测角三角网,A,B,C,D为已知点,P1,P2为待
定点,同精度观测了 18个角度,按间接平差求平差后 P1、
P2点的坐标及精度。已知数据见下表。
第四节 平差示例
停止 返回
点名 坐标( m) 边长 方位角X( m) Y( m)
A 9684.28 43836.82
B 10649.55 31996.50 11879.60 274° 39’38.4"
C 19063.66 37818.86 10232.16 34° 40’56.3"
D 17814.63 49923.19 12168.60 95° 53’29.1"
A 10156.11 216° 49’06.5"角度
编号 观测值
角度
编号 观测值
角度
编号 观测值
1 126° 14’24.1" 7 22° 02’43.0" 13 46° 38’56.4"
2 23° 39’46.9" 8 130° 03’14.2" 14 66° 34’54.7"
3 30° 05’46.7" 9 27° 53’59.3" 15 66° 46’08.2"
4 117° 22’46.2" 10 65° 55’00.8" 16 29° 58’35.5"
5 31° 26’50.0" 11 67° 02’49.4" 17 120° 08’31.1"
6 31° 10’22.6" 12 47° 02’11.4" 18 29° 52’55.4"
停止 返回
解,n=18,t=2*6-4-4=4,r=18-4=14
设 P1,P2点的坐标作为未知参数 X1,Y1,X2,Y2,
根据前方交会可以求出 P1,P2的近似坐标:
mYmX
mYmX
97.3 7 3 3 461.1 3 1 8 8
97.3 7 3 3 461.1 3 1 8 8
0
2
0
2
0
1
0
1
??
??
根据角度的误差方程: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c oss i nc oss i n
)
c osc os
()
s i ns i n
(
jik
jik
i
ji
i
ji
k
jk
k
jk
j
jijk
j
jijk
jik
LL
y
S
x
S
x
S
x
S
y
SS
x
SS
V
jijijkjk
jijkjijk
??
????
????
????
????
停止 返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7.10
6.9
2.13
5.8
0.4
3.3
9.2
2.1
9.1
5.8
1.3
6.2
5.0
9.0
1.3
6.0
2.0
2
2
1
1
00.000.050.115.3
00.000.099.444.3
00.000.049.329.0
30.145.249.329.0
89.060.260.233.2
19.217.089.062.2
89.062.221.216.0
47.333.032.146.2
58.229.289.062.2
30.120.300.000.0
00.065.500.000.0
30.145.200.000.0
30.120.300.000.0
47.333.000.000.0
77.453.300.000.0
00.000.050.115.3
00.000.032.146.2
00.000.018.016.5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y
x
y
x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B x l
停止 返回
定权,P为单位阵,形成法方程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7.30
11.120
81.178
52.43
2
2
1
1
63.6621.2042.896.6
21.2009.9695.645.11
42.895.651.7011.22
96.645.1111.2261.94
y
x
y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48.0
2069.1
3208.2
1030.0
07.30
11.120
81.178
52.43
0169.00041.00023.00025.0
0041.00117.00024.00023.0
0032.00024.00161.00044.0
0025.00023.00044.00121.0
07.30
11.120
81.178
52.43
63.6621.2042.896.6
21.2009.9695.645.11
42.895.651.7011.22
96.645.1111.2261.94
2
2
1
1
1
y
x
y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8.44 3 90
49.15 5 78
20.37 3 35
60.13 1 88
10/
53 4 8.0
20 6 9.1
32 0 8.2
10 3 0.0
03.44 3 91
61.15 5 78
97.37 3 34
61.13 1 88
2
2
1
1
Y
X
Y
X
停止 返回
精度评定:
"3.114 28.220 ??????? rPVV
T
?
dmx 14.00 1 2 1.03.11 ??????
dmy 16.00 1 6 1.03.11 ??????
dmx 14.00 1 1 7.03.12 ??????
dmy 17.00 1 6 9.03.12 ??????
dmp 21.016.014.0 221 ???????
dmp 22.017.014.0 222 ???????
停止 返回
例:如图,A,B是已知的高程点,P1,P2,P3
是待定点。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列于下表。按间
接平差求各点的高程平差值。
路线号 观测高差 ( m) 路线长度 ( km) 已知高程( m)
1 +1.359 1.1
HA=5.016
HB=6.016
2 +2.009 1.7
3 +0.363 2.3
4 +1.012 2.7
5 +0.657 2.4
6 +0.238 1.4
7 -0.595 2.5
h2
A
h1
h3
h4
h5
h6
h7
P1
P2
P3
B
解,1、列误差方程
n=7,t=5-1-1=3,r=7-3=4
703202101 hHXhHXhHX BAA ??????
设 P1,P2点的高程为未知参数 21 ?? XX 求相应的近似值
列误差方程:
022 ?? ?xv
011 ?? ?xv
8316 ???? ?? xxv
7215 ???? ?? xxv
037 ??? ?xv
413 ?? ?xv
324 ?? ?xv
h2
A
h1
h3
h4
h5
h6
h7
P1
P2
P3
B
写成矩阵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2
7
3
4
0
0
100
101
011
010
001
010
001
3
2
1
7
6
5
4
3
2
1
x
x
x
v
v
v
v
v
v
v
定权,取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0
71.0
42.0
37.0
43.0
59.0
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1
05.4
59.0
09.1071.0
038.142.0
71.042.047.2
3
2
1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1
860.2
258.0
1432.11055.03465.0
1055.07739.01619.0
3465.01619.05320.0
3
2
1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2 1.6
027 9.7
374 8.6
3
2
1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6.0
9.3
1.0
3.4
9.2
3.0
7
6
5
4
3
2
1
v
v
v
v
v
v
v
mmrPVV
T
2.24 75.1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m
mm
mm
X
X
X
35.2143 2.1
9.1773 9.0
6.1532 0.0
0
0
0
3
2
1
?
?
?
?
?
?
例:
线号 高差( m) 路线长度
( km)
点号 高程( m)
1 1.652 4.5 A 34.788
2 -0.418 3.1 B 35.259
3 0.714 3.4 C 37.825
4 1.243 3.8
5 -0.577 4.2
6 -0.786 2.5
?B
?
?
o
oo
A
C
1
6
5
4
2 3P1 P2
P3
如图所示的水准网,A,B,C已知水准点,P1,P3、
P3为待定点,已知水准点的高程、各水准路线的长度
及观测高差列入下表
试用间接平差法求 P1,P3,P3点高程的平差值估算精度 。
解,1、列误差方程
n=6,t=6-1-2=3,r=6-3=3
设 P1,P2,P3点的高程为未知参数 321 ??? XXX
求相应的近似值
列误差方程:
?B
?
?
o
oo
A
C
1
6
5
4
2 3P1 P2
P3
440.36652.1788.34101 ????? hHX A
973.35714.0259.35302 ????? hHX B
248.37577.0825.37503 ????? hHX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0
32
0
49
0
101
100
110
010
011
001
3
2
1
6
5
4
3
2
1
x
x
x
v
v
v
v
v
v
定权,取 C=1
0
12.17
00.24
88.6
89.026.040.0
26.087.032.0
40.032.094.0
3
2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x
x
wxNPlBxPBB T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0
32
0
49
0
101
100
110
010
011
001
3
2
1
6
5
4
3
2
1
x
x
x
v
v
v
v
v
v
?
?
?
?
?
?
?
?
?
?
?
?
?
?
?
?
?
?
?
40.0
00.023.0
00.000.026.0
00.000.000.029.0
00.000.000.000.032.0
00.000.000.000.000.022.0


P
mmWN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7
6.19
9.7
12.17
00.24
88.6
9472.10136.11736.1
0136.18416.10582.1
1736.10582.19235.1
1
3
2
1
m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09.37
6626.35
4321.36
0171.0
0196.0
0079.0
248.37
973.35
440.36
3
^
2
^
1
0
0
0
1
3
2
1
3
2
mm
v
v
v
v
v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2
1.17
7.4
6.19
5.21
9.7
6
5
4
3
2
1
mmrPVV
T
67.43 54.6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m
mm
mm
X
X
X
51.6947 2.1
34.6841 6.1
48.6923 5.1
0
0
0
3
2
1
?
?
?
?
?
?
m
h
h
h
h
h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988.0
5941.0
2383.1
7336.0
4395.0
6441.1
1000/
8.12
1.17
7.4
6.19
5.21
9.7
786.0
577.0
243.1
714.0
418.0
652.1
6
^
5
^
4
^
3
^
2
^
1
^
第一节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第二节 精度评定
第 六 章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停止 返回
一、测量平差方法回顾
( 1) 条件平差法
011 ?? ??? cnnc WVA
观测数为 n,必要观测数为 t,多余观测数 r=n-t,
条件方程个数 c。
停止 返回
KQAV T?
WA Q AKWKA Q A TT 1)(0 ????
在最小二乘原则下有:
r
PVV T?2
0?
VLL ???
( 2) 间接平差法
111 ?
?
???
??
nttnn
lxBV
观测数为 n,必要观测数为 t,多余观测数 r=n-t,
设 t个相互独立的未知参数,则条件个数 c=n+t-t=n,
即 n个误差方程:
在最小二乘原则下有:
r
PVV T?2
0?
0)( ??
?
PlBxPBB TT PlBPBBx
TT 1)( ?? ?
1)( ??
?? PBBQ
T
xx
( 3)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设在平差问题中,观测值个数为 n,t为必要观测数,
则可列出 r=n-t个条件方程,现有增设了 u个独立量
作为参数,而 0<u<t,每增设一个参数应增加一个条
件方程。以含有参数的条件方程作为平差的函数模
型,称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0
111
????
?
?
???? cuucnnc
WxBA
上式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的函数模型。
此平差问题,由于选择了 u个独立参数,方程总数
由 r个增加到 c=r+u个,故平差的自由度为 r=c-u。
停止 返回
设定未知参数的目的:
( 2)为了在条件平差过程中,直接估计一
些量以及其精度。如:
( 1)为了方便列立条件。
A
B D
C
1
2
3 4
5
6
7
8 9
12
11
10
1314
1516
1718
P2
P1
如图:
246
4442
6
????
????
?
rc
t
n
条件平差:
1
2
3 4 5
6
其中:
?1 8 0
6321 ????
???? ????
其它条件如何列?
设未知参数 X1
1
2
3 4 5
6
X1
312
1
4442
6
????????
?
????
?
urtunc
u
t
n
1
)s i n ()s i n ()s i n (
)s i n ()s i n ()s i n (
180
180
4161
1243
154
6321
?
?
?
???
????
????
????
???
????
???
???
??
????
X
X
X
?
?
将观测值的估值写成观测值与改正数之和,对非线性条
件进行线性化,可形成基础方程。
1
2
3 4 5
6
X1
X2422
2
???
?????
?
urtunc
u
1
)s i n ()s i n ()s i n (
)s i n ()s i n ()s i n (
180
180
180
4161
1243
2162
154
6321
?
?
?
????
???
????
????
????
????
???
????
???
???
??
??
????
X
X
XX
X
?
?
?
特点:方程中即有观
测量又有未知参数。
采用改正数表示。
二,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最小?PVV T
按求函数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构造新的函数:
m i n)(2 ????? WBxVAKPVV TT?
TcbaT kkkK ][ ??
基础方程:
停止 返回
0
111
???
?
?
???? cuucnnc
WxBVA
求其一阶偏导数,并令其为 0:
KQAKAPVKBKAPV
Bk
x
AKPV
V
TTTT
TTT
????
???
?
?
???
?
?
?
?
10
02022
??
?
?
?
?
?
?
?
?
?
???
?
KQAV
KB
WxBAV
T
T
0
0
联立 0
0
?
???
?
KB
WxBKA Q A
T
T
即为法方程式
停止 返回
将法方程写成矩阵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
0
00
1
1
W
B
BA Q A
x
K
QP
W
x
K
B
BA Q A
T
T
T
T
也可分别求解:
WNBNWNBBNBx
xBWNxBWAQ AK
aa
T
bbaa
T
aa
T
aa
T
11111
11
)(
)()()(
?????
?
?
?
?
?
??
????
??
?
?
??
??
xXX
xBWNQAV aaT
0
1 )(
第二节 精度评定
一、计算单位权中误差
r
PVV T???
0?
二、协因数阵
三、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
),( ??? ? XL?? 线性化:
???
?
?
?
?
??
?
??
?
?? XdFLdFXd
X
Ld
L
d TxT)???
T
xXX
T
xLX
T
xxXL
T
LL
T FQFFQFFQFFQFQ
?????????? ??????
四、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
1,根据平差问题的具体情况,设定参数(相互独立,个数小
于 t,列出条件方程式,条件方程的个数等于多余观测数 r
与设定未知参数之和。
2,根据条件式的系数,闭合差及观测值的权组成法方程式。
3,解算法方程,求出联系数 K与 x值。
4,将 K与 x值代入改正数方程式,求出 V值,并求出平差值与
参数平差值。
5,精度评定。
6,为了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常用平差值 重新列出平差
值条件方程式,看其是否满足方程。
VLL ??^
^L
第一节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第二节 精度评定
第 七 章
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停止 返回
间接平差:观测数为 n,必要观测数为 t,多余观
测数 r=n-t,设 t个相互独立的未知参数,则条件个
数 c=n+t-t=n,即 n个误差方程:
111 ?
?
???
??
nttnn
lxBV
0)( ??
?
PlBxPBB TT 0)( ?? PBBN Taa
从而可以唯一求出 ?x
一,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由于未知参数 u>t,则 u个未知参数间肯定存在 u-t个
函数关系,称为约束条件。
0)(
1),(
??
?
?
x
tu
111 ?
?
???
??
nuunn
lxBV
0)(
1),(
??
?
?
x
tu


基础方程
tus ??
最小?PVV T
基础方程线性化形式:
0
11
??
??
?
? s xuus
WxC
按求函数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构造新的函数:
m i n)(2 ????
?
x
TT WxCKPVV
s?
停止 返回
111 ?
?
???
??
nuunn
lxBV
nnP?
求其一阶偏导数,并令其为 0:
0
022
??
???
?
?
?
s
s
KCPVB
CKPBV
x
TT
TT?
??
?
?
?
??
???
0
0
x
TTT
WCx
PlBKCP B xB s
法方程式
停止 返回
?
?
?
?
?
??
???
?
?
0
0
x
TT
bb
WxC
PlBKCxN s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TT
bb
W
PlB
K
x
C
CN
s
写成矩阵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TT
bb
W
PlB
C
CN
K
x
s
1
0
)(
)()(
11
111
xbbcc
xbb
T
s
WWCNN
WWCNCCNK
bb
??
??
??
???
)(1 s
bb
KCPlBNx TT ?? ?
?
显式表示:
第二节 精度评定
一、计算单位权中误差
r
PVV T
??
?
0?
二、协因数阵
停止 返回
三、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
)( ?? ? X??
??
?
?
?
?
?? XdFXd
X
d T)??
FQFQ
XX
T
???? ???
四、附有限制条件平差的间接平差计算步骤
1,根据平差问题的具体情况,设定参数,列出误差方程式与
限制条件。
2,根据观测值的权组成法方程式。
3,解算法方程,求出联系数 X与 K值。
4,将 K与 x值代入改正数方程式,求出 V值,并求出平差值与
参数平差值。
5,精度评定。
VLL ??^
^L
例:如图,A,B是已知的高程点,P1,P2,P3
是待定点。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列于下表。按间
接平差求各点的高程平差值。
路线号 观测高差 ( m) 路线长度 ( km) 已知高程( m)
1 +1.359 1.1
HA=5.016
hAB=1.000
2 +2.009 1.7
3 +0.363 2.3
4 +1.012 2.7
5 +0.657 2.4
6 +0.238 1.4
7 -0.595 2.5
h2
A
P3h1
h3
h4
h5
h6
h7
P1
P2 B
解,1、列误差方程
n=7,t=5-1-1=3,r=7-3=4
7
0
1
0
4
2
0
3
1
0
2
hXX
hHX
hAHX
A
??
??
??
设 B,P1,P2,P3点的高程为未知参数
4321
???? XXXX相应的近似值
列误差方程:
101 ??? AHX
U=4,S=1
h2
A
P3h1
h3
h4
h5
h6
h7
P1
P2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2
7
3
4
0
0
100
101
011
010
001
010
001
1
0
0
1
1
0
0
4
3
2
1
7
6
5
4
3
2
1
x
x
x
x
v
v
v
v
v
v
v
定权,取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0
71.0
42.0
37.0
43.0
59.0
91.0
01 ??x限制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6.0
9.3
1.0
3.4
9.2
3.0
7
6
5
4
3
2
1
v
v
v
v
v
v
v
mmrPVV
T
2.24 75.1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m
mm
mm
X
X
X
35.2143 2.1
9.1773 9.0
6.1532 0.0
0
0
0
3
2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1
860.2
258.0
000.0
5
4
3
2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21.6
0279.7
3748.6
6.0160
5.0160
4
3
2
1
X
X
X
X
H
A
第 八 章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
停止 返回
第二节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第三节 精度评定
第一节 概述
一、平差模型的回顾
( 1)条件平差法
011 ?? ??? cnnc WVA
观测数为 n,必要观测数为 t,多余观测数 r=n-t,
条件方程个数 c。
停止 返回
0)(
~
?LF
( 2) 间接平差法
111 ?
?
???
??
nttnn
lxBV
观测数为 n,必要观测数为 t,多余观测数 r=n-t,
设 t个相互独立的未知参数,则条件个数 c=n+t-t=n,
即 n个误差方程:
)(
~~
XFL ?
( 3)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观测值个数为 n,t为必要观测数,则可列出 r=n-t个
条件方程,现有 u个独立量作为参数,而 0<u<t,方
程总数 c=r+u个。
0),( ~~ ?XLF
停止 返回
( 4)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观测数为 n,必要观测数为 t,多余观测数 r=n-t,
现有 u个参数 u>t,包含 t个独立参数,则条件个数
r+u,其中,有 s个限制条件:
0)( ~ ?? X
)(
~~
XFL ?
二、条件方程式形式
停止 返回
0),( ~~ ?XLF
0)( ~ ?? X
)(
~~
XFL ?
0)( ~ ?LF
一般条件方程式,用 C表
示个数
限制条件式
( 1)条件平差法,
停止 返回
( 2) 间接平差法,
rtncu ????,0
nttnurctu ???????,
( 3)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 4)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urctu ???,
nsurcscurtu ????????,,
三、概括平差模型的引入
停止 返回
对于一个几何模型,独立参数的个数 u 满足,
0?u tu ??0 tu ?
tu ??0
条件平差 间接平差
附有参数的条件
平差
停止 返回
对于一个几何模型,可选参数的个数 u:
tu ? 0?u tu ?
tu ?
相关
包含独立参
数数 <t
包含独立参
数数 =t
附有限制条件
的间接平差
概括平差
观测数为 n,必要观测数为 t,多余观测
数 r=n-t,现有 u个参数,则条件个数 r+u,
其中,设 u 个参数中其中可以形成 s个限
制条件,一般条件个数为,c=r+u-s:
四、概括平差模型
0),(
~~
1,
?XLF
c
0)(
~
1,
?? X
s
0
111
???
?
?
???? cuucnnc
WxBVA
0
11
??
??
?
? s xuus
WxC
停止 返回
线性化
c+s=r+u
一、基础方程,
第二节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0
111
???
?
?
???? cuucnnc
WxBVA
0
11
??
??
?
? s xuus
WxC
最小?PVV T
条件平差
011 ?? ??? rnnr WVA
最小?PVV T
rc ?0?u
0
0
?
?
C
B
间接平差
0
111
???
?
?
??? nttnn
WxBV
最小?PVV T
0
111
???
?
?
???? cuucnnc
WxBVA
0
11
??
??
?
? s xuus
WxC
最小?PVV T
ntr
surc
???
???
独立
tu ?
0?
??
C
IA
附有参数的
条件平差
最小?PVV T
0
111
???
?
?
???? cuucnnc
WxBVA
0
111
???
?
?
???? cuucnnc
WxBVA
0
11
??
??
?
? s xuus
WxC
最小?PVV T
ur
surc
??
???
独立
tu ?0?C
0
111
???
?
?
???? cuucnnc
WxBVA
0
11
??
??
?
? s xuus
WxC
最小?PVV T
surc ???包含
t 个
独立
tu ?
IA ??
附有限制
条件的间
接平差
0
111
???
?
?
??? nuunn
WxBV
最小?PVV T
0
11
??
??
?
? s xuus
WxC
二、基础方程的解,
0
111
???
?
?
???? cuucnnc
WxBVA
0
11
??
??
?
? s xuus
WxC
最小?PVV T
按求函数极值的拉格朗日乘数法,构造新的函数:
m i n)(2)(2 ???????
??
x
TTT WxCKWxBVAKPVV
s?
0
022022
???
????
?
?
???
?
?
?
s
TTT
T
s
TTT
KCKBKAPV
CKBK
x
AKPV
V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x
s
TT
T
WxC
KCKB
WxBAV
KAPV
KQAV T? 代入第二式得:
?
?
?
?
?
?
?
??
??
???
?
?
0
0
0
x
s
TT
T
WxC
KCKB
WxBKA Q A
?
?
?
?
?
?
?
??
??
???
?
?
0
0
0
x
s
TT
aa
WxC
KCKB
WxBKN
?
?
?
?
?
?
?
??
??
???
?
?
0
0
0
x
s
TT
aa
WxC
KCKB
WxBKN
式:代入 2)(1 ?? ?? xBWNK aa
011 ??? ?
??
WNBKCxBNB aaTsTaaT
)(
)()(
1
111
es
T
aa
T
s
T
aa
T
WKCN
WNBKCBNBx
bb
??
??
?
???
?
0)(1 ???? xesT WWKCCN bb
)(
)()(
11
111
excc
ex
T
s
WCNWN
WCNWCCNK
bb
bbbb
??
???
??
??
)(1 ?? ?? xBWNK aa
)(
)()(
1
111
es
T
aa
T
s
T
aa
T
WKCN
WNBKCBNBx
bb
??
??
?
???
?
rc ?0?u
0
0
?
?
C
B
)(
)()(
11
111
excc
ex
T
s
WCNWN
WCNWCCNK
bb
bbbb
??
???
??
??
)(1 ?? ?? xBWNK aa )(
)()(
1
111
es
T
aa
T
s
T
aa
T
WKCN
WNBKCBNBx
bb
??
??
?
???
?
条件平差
WNK aa1??
ntr
surc
???
???
独立
tu ?
0?
??
C
IA
)(
)()(
11
111
excc
ex
T
s
WCNWN
WCNWCCNK
bb
bbbb
??
???
??
??
)(1 ?? ?? xBWNK aa )(
)()(
1
111
es
T
aa
T
s
T
aa
T
WKCN
WNBKCBNBx
bb
??
??
?
???
?
间接平差 PQAQ AN T
aa ???
??? 111 )()(
)()(
)()(
1
111
WPBBPB
WNBKCBNBx
TT
aa
T
s
T
aa
T
?
???
?
?
??
附有参数的
条件平差
ur
surc
??
???
独立
tu ?0?C
)(
)()(
11
111
excc
ex
T
s
WCNWN
WCNWCCNK
bb
bbbb
??
???
??
??
)(1 ?? ?? xBWNK aa )(
)()(
1
111
es
T
aa
T
s
T
aa
T
WKCN
WNBKCBNBx
bb
??
??
?
???
?
WNBNWNBBNBx
xBWNxBWAQ AK
aa
T
bbaa
T
aa
T
aa
T
11111
11
)(
)()()(
?????
?
?
?
?
?
??
????
surc ???包含
t 个
独立
tu ?
IA ??
)(
)()(
11
111
excc
ex
T
s
WCNWN
WCNWCCNK
bb
bbbb
??
???
??
??
)(1 ?? ?? xBWNK aa )(
)()(
1
111
es
T
aa
T
s
T
aa
T
WKCN
WNBKCBNBx
bb
??
??
?
???
?
附有限制条件的
间接平差
)(
)()(
11
111
WCNWN
WCNWCCNK
bbxcc
bbx
T
s bb
??
???
??
??
)(1 sbb KCPWBNx TT ?? ??
PN aa ??1
第三节 精度评定
一、计算单位权中误差
r
PVV T
??
?
0?
二、协因数阵
停止 返回
第九章 误差椭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点位误差
停止 返回
第三节 误差曲线
A
),( ~~ yxP
),(' yxP
x?
yo
x y?
P?
s?
u?第一节:概述
),( ~~ yxP 真位置
平差后
位置
),(' yxP
yyy
xxx
???
???
~
~
222 yxP ?????
][])[(]))([(
][])[(]))([(
22
~
22
22
~
22
yEyyEyEyE
xExxExExE
y
x
??????
??????
?
?
点位真位差
222 yxP ?????对 两边取数学期望:
22222 )()()( yxyExEPE ?? ??????? 点位方差
222 yxp ??? ??
)','(' yxP
A
)','( ~~ yxP
x'?
yo
x y'?
P?
s?
u?
X/
y/
222 '' yxP ?????
同理:
2
'
2
'
2
yxp ??? ??
?点位中误差与坐标系的选
择无关。
222 usp ??? ??
称为横向(中)误差
称为纵向(中)误差
u
s
?
?
第二节 点位误差
一,点位误差的计算
)(202020222 yyxxyyxxyxp QQQQ ?????? ??????
在平面网的间接平差中,设点的坐标为未知参数:
T
uu YXYXYXX ??
?
??
?? ??????? ??
22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uuuiuiuuu
u
uuuiuiuuu
uiuiiiiiii
u
iuiiiiiii
uuii
u
uii
YYXYYYXYYYXY
YXXXYXXXYXYX
YYXYYYXYYYXY
YXXXYXXXYXXX
YYXYYYXYYYXY
YXXXYXXXYXXX
XX
QQQQQQ
QQQQQQ
QQQQQQ
QQQQQQ
QQQQQQ
QQQQQQ
Q
??
??
????????
??
??
????????
??
??
111
11
11
11
11111111
11111111
)(
)(
)(
2
0
2
^
2
0
2
^
2
0
2
^
iiiiP
iiiY
iiiX
YYXX
YY
XX
QQ
Q
Q
????
???
???
??
??
?
?
?
?
??
??
??
测角网间接平差算例:
A
B D
C
1
2
3 4
5
6
7
8 9
12
11
10
1314
1516
1718
P2
P1
设有一测角三角网,A,B,C,D为已知点,P1,P2为待
定点,同精度观测了 18个角度,按间接平差求平差后 P1、
P2点的点位精度。
停止 返回
平差得:
?
?
?
?
?
?
?
?
?
?
?
?
?
0 1 69.00 0 41.00 0 23.00 0 25.0
0 0 41.00 1 17.00 0 24.00 0 23.0
0 0 32.00 0 24.00 1 61.00 0 44.0
0 0 25.00 0 23.00 0 44.00 1 21.0
XX
Q
停止 返回
"3.114 28.220 ??????
?
r
PVV T?
dmx 14.00 1 2 1.03.11 ??????
dmy 16.00 1 6 1.03.11 ??????
dmx 14.00 1 1 7.03.12 ??????
dmy 17.00 1 6 9.03.12 ??????
dmp 21.016.014.0 221 ???????
dmp 22.017.014.0 222 ???????
停止 返回
p??
y
p?x
x?
p p?
??
?
?
y?二、任意方向的位差
??
?
s inc o s yx
pppp
????
??????????
)2s i n (s i nc o s( 2220
2
0
2
????
?? ???
xyyyxx QQQ
Q
??
??
x
E
y
F
O
? P
第三节 误差曲线
y
x E
P
D
F
o
?
E?
第四节 误差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