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课时,36课时
班级; 0509301,0509302
教材:,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张宽海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本讲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和发展的
背景材料和知识,着重讲解了人工管理系统、
人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基于网
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区别。要求大
家掌握人工管理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其基本要点,了
解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特征
和方向。
3
一、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将企业内、外部的生产
和经营中的各种信息统,进行收集、加工、整
理、传递,并有序地进行存储,使用于管理和
决策,使企业进行增效的系统。它是用于管理
为目的,其方法和手段是利用和使用信息的方
式去达到的。对这个概念要真正理解其实质,
就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材料
和知识。
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常称的 MIS系统,这
个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管理的科学手段来
提高生产和经营的效益。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 人工管理系统
? 人工管理信息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
? 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
1、人工管理系统
信息的处理仅在人脑中进行,产生孤立、不系统
的决策信息,它还不是真正的管理信息系统:收
集和处理信息的是个别人而不是部门;加工和处
理信息没有固定的规则、缺少客观性;信息的处
理不具有快捷性和实时性;没有信息反馈的收集
和处理。
? 2、人工管理信息系统
在前基础上增加了决策反馈信息的收集功能,并重
视信息的作用,在机构组织上考虑信息收集、处
理和加工等环节。
6
? 3、管理信息系统
? 减少了采集中的分散性 -----增加集中和规范性、
减少处理中的盲目性 —— 客观性和知识性、
决策中的主观随意性 —— 科学性和民主性
实现了系统信息处理的自动化。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质,使用一定的工具,自动
化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达到增效的管理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的 定义的基本要点 是:以人为本、
人机结合、管理增效为目的。
7
? 4、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
特点,系统本身能通过 INTERNET接收和发送
全球信息;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查询系统;
有安全防范功能;对内开放、对外封闭。
功能构成,安全系统;网上查询检索系统、接
口技术、数据库系统、知识决策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构成要素和层次结构的分析
本讲主要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构成要
素(人、信息和系统)以及层次结构分析的基
本思想及功能分析和关联分析的一般知识。要
求大家理解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着
重掌握信息的定义及其重要作用,了解层次结
构分析的基本思想。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以 人 为本的组
织要素、以 信息 处理技术为主的技术要素和以
系统 为整体目的的管理功能的增效要素
? 一、人的要素:
? 人是系统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主要考虑人的思想、
理念所决定的基本素质,特别是系统高层管理者的
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
? 二、系统要素
?系统上各种事物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复杂性对象的总
称。
?1、系统构建上的层次性
?2、层次结构上的相关性
?3、系统输入与输出上与环境的适应性
?4、系统功能的整体目的性
10
三信息的定义及其重要作用
? 信息是依附于载体上的具有客观属性的东西
?信息是物质资源配置的信号
?信息是经济活动决策的依据
?信息本身也是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并具有其自身价
值的一种资源
?信息是产生知识的源泉
?信息化技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的基本保证,也是提
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技术基础
四、管理信息系统层次结构分析的基本思

对系统来讲,最著名和通俗的诊断莫过于系统
的结构组合后的效益并不满足,1+1≥2,这就给
我们提出了在系统分析和层次结构的整合过程中
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在结构分析中要找出结构
组合中的内在原因:
如果系统是一个高效的系统,为什么系统总体
功能会 1+1>2?
如果系统是一个无效能的系统,为什么系统的
总体功能会 1+1<2?
五、层次结构的功能分析和关联分析
从功能的角度出发,系统的整体功能可以化分成各种不
同的子功能,其目的是分解系统的总体功能,以更好的
实现系统的总体目标。
关联分析,着重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上。在结
构关联分析上,部门间的相互关联分析,又着重于将部
门间联系起来的关联要素的分析,而这些关联原要素就
是部门间相互交流、传递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特别是
联系子系统间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流,这是管理信息系统
对结构间关联要素所分析的重点。
从结构组织的层次分析中知道,关联要素是信息,但要
真正做到信息的畅通、无阻,正如中国的哲学理念,要
做到政通必须做到人和。因此,人是管理之本,要充分
重视人的作用。
六、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及设计的
基本思想
本讲主要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
结构及其设计的基本思想。要求大家了解实
用性和先进性、可拓展性、开放性以及安全
可靠性是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的设计思想,知
道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
索和传输等,并达到为人们共享的目的是管
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理解信息源、信息处理
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是一个最简单
的管理信息系统几个组成部份。
知识要点:
? 实用性和先进性、可拓展性、开放性以及安
全可靠性是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的设计思想
? 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
和传输等,并达到为人们共享的目的是管理
信息系统的功能
?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
用者是一个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几个组成
部份
主要内容:
1,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1,实用性和先进性思想
2,可拓展的发展思想
3,开放性思想
4,安全可靠性原则
第五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结构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信息采集,准确性、及时性、格式标准化、
自动化
2、信息处理:分类、排序、查询、统计、计算、
模拟、预测和判断等。
3,信息存储:硬件存储介质技术和软件数据存储
的逻辑组织技术,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安
全性和保密性。
4,信息的管理:数据格式、编码、组织方式、逻
辑结构、访问权限和数据定义。
5,信息的检索:数据库的挖掘技术。
6,信息的传输: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
二,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一个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由以下几个部
份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
使用者。下图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信息管理者
信息处理器 信息使用者信息源
18
第六节 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分类:
一、发展,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管理信息系统
MIS、决策支持系统 DSS和综合自动化系统 SAS。
MIS更注重对信息的深加工,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分
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企业的行为。出现了
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
二、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有什么
区别,从字面上看:现代管理系统采用的是现代的
设计思想、技术和手段,实现或辅助现代的管理;
从内涵上看,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以 IntrAnet作为
信息基础设施构架,以 信息广泛共享 为目标,以 数
据仓库 为数据组织和处理形式,在处理上更强调 数
据挖掘和多维数据分析 的技术,提供内外部信息获
取的方法和途径,并追求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的融
合。
19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按 发展历程 分为:人工的管理信息系统、单
机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网络的管理信息系
统。
2,按 功能 分为:商业销售和经营、生产制造与
管理、辅助设计和科研、财务管理、事务管
理、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
20
第七节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一,BPR管理理论的介绍:
BPR是 业务流程重组 的缩写。是指利用数据仓库技术,
发现并纠正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弊端的一项工作。
基本思想,应该按照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的业务流程、
由业务流程来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用灵活应变、
基于项目组形式的组织结构替换传统的组织结构、
采用分布式的组织结构,纵向减少层次,横向加大
管理幅度、尽可能缩小企业中央管理部门的功能,
将其限制在核心部分;增加业务部门的权限,让业
务部门处理尽可能多的工作;将供应商和顾客也包
括到企业内部业务过程中;加速业务流程和部门之
间的通信。
业务重组是 一种将企业从以内向经营为主转变到以客
户为主的市场经营。
21
? 功能内的 BPR: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
? 功能间的 BPR: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跨越多个职能
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
? 组织间的 BPR:是指发生在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
业务重组,是业务流程重组的最高层次和重组的
最终目标。
? BPR是以 流程 为导向,以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目的,
对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组织进行的彻底变革。
22
? 实施原则,自顶向下规划,自下向上实施。
? 步骤,1、根据企业现状建立企事业的实际模型
M0;
2、对企业模型进行仿真,得出时间和成本等性能数
据;
3、对仿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系统的关键
环节和次要环节,发现存在问题的环节并提出改
进意见;
4、建立改进后的企业模型 M1;
5、重复上述的( 1) -( 4)的循环步骤过程,直至找
出满意的优化模型 Mn;
6、参照满意的优化模型在企业中实施 BPR。
BPR实施的核心内容是着眼于 过程控制,想尽一切办
法提高工作效率。
23
二、基于 WWW的敏捷信息系统( AIS)
? 1、敏捷制造的信息支撑体系:
主要思路,是通过全面集成动态灵活的虚拟组织结
构、先进的柔性生产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员,使企业
能够从容应付快速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从
而获得长期经济效益。
四种竞争能力,时间、质量、价格和创新,核心就在
于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
关键因素,多个用户和多个供应商之间实现有效的交
互、技术因素和商业因素的紧密联系、完成复杂的
处理以满足高速、高效和灵活的需要;易于调整以
适应变化的需要;可用的信息交换标准。
24
三,AIS系统模型
? 1、客户 /服务器体系结构
? 2、自治系统
? 3、基于 WWW的信息交换界面
? 4、技术基础:以智能体作为软件的构件、面
向企业运作的规划与管理辅助工具、面向对
象方式的标准信息接口。
25
第八节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新思路
? 一个 开放、易用、高效、内容和形式丰富的企业信
息网络。
? 企业网络是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它是综
合数字、语音和图像通信能力的,能够与外部广域
网相连的新一代企业网络。主要包括 TCP/IP网络互
联技术、路由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管技术以及交
换 LAN和虚拟网络技术等。
? 信息处理的三个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事务处
理阶段、办公应用阶段。
26
? 知识管理和知识链管理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
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
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知
识管理就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 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
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
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 他人的知
识,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个企业的知识链通常包括知识的识别、知识的获取、知
识的开发、知识的分解、知识的储存、知识的传递、知识的
共享以及知识产生价值的评价等环节,在这个知识链上,形
成了一条知识流,其整个知识链如图所示,对它的管理就是
知识链管理。
27
? 知识管理的内容
1,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
2,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
3,知识管理的方法:
4,知识的获取和检索:
5,知识的传递:
6,知识的共享和评测:
28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本讲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两大组成部
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要求大家了解硬
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知识要点:
? 计算机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硬件系统和软
件系统
? 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 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29
计算机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运算器
中央处理器 CPU 控制器
主机 寄存器
随机存储器( RAM)
硬件系统 内存
只读存储器( ROM)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光笔、扫描仪等
计算机系统 外部设备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外存储器:磁带、磁盘(软盘、硬盘)、光盘等
通信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等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各种应用程序包等
30
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操作系统(如 DOS,Windows,UNIX,OS/2等)
语言编译和解释系统
系统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如汇编语言,BASIC,C,FORTRAN等)
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FoxPro,Oracle等)
软件系统 系统服务程序(如诊断程序等)
信息管理软件(如工资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等)
科学计算程序
应用软件 文字与表格处理软件(如 WPS,Word,Excel等)
图形与图像处理软件
辅助设计软件(如 CAD,CAM,CAI,CAT等)
系统软件是指负责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
一种软件。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它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
机系统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的工作
流程,提供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接口。应用软件是指利
用计算机和系统软件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程序。
31
二、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
本讲主要讲授了数据处理的常用技术,要求
大家知道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
系统、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简
单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
知识要点,
? 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
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概念
?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概述
?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32
一、基本概念:
1、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技术,近年来发展迅
速。
数据库( Data Base,简称 DB)是按一定的组织形式
存储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库具有数据
的结构化、独立性、共享性、冗余量小、安全性、完
整性和并发控制等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s,简称 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是在特定操作系统支持下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
理数据库的一种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的一切操作都是
通过 DBMS来实现的。
33
学号 姓名 性别 班级名 系别代 号 地址 出生日期 是否团 员 备注
01111
0
李建
国 男 计 0121 01 湖北武汉
1984-9-
28 是
01110
3 李宁 女 电 0134 02 江西九江 1985-5-6 否
01120
2 赵娜 女 英 0112 03 广西南宁
1984-2-
21 否
01111
1 赵琳 女 计 0121 01 江苏南京
1985-11-
18 是
0214
05
罗宇
波 男 英 0112 03 江苏南通
1985-12-
12 否
34
3,数据库系统( Data Base System,简写为 DBS)
是指计算机系统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是一
个具有管理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综合系统。
具体地说,它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
数据库( DB)、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和建
立在该数据库之上的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
用户等组成部分。
4、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角度看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三级模式
结构 ;从最终用户角度看数据库系统分为单用户结
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和客户 /服务器结构。
35
单用户数据库系统
? 整个数据库系统 (应用程序, DBMS,数据 )装
在一台计算机上, 为一个用户独占, 不同机
器 ( 比如:各部门 ) 之间不能共享数据, 所
以存在大量的冗余数据 。
? 是早期的最简单的数据库系统
36
主从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
? 一个主机带多个终端的多用户结构
?数据库系统, 包括应用程序, DBMS,数据,
都集中存放在主机上, 所有处理任务都由
主机来完成
?各个用户通过主机的终端并发地存取数据库,
共享数据资源
37
主从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
主机


38
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
? 数据库中的数据在 逻辑上是一个整体, 但 物理地
分布 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结点上 。 分布式结构的
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
?网络中的每个结点都可以独立处理本地数据库
中的数据, 执行局部应用
?同时也可以同时存取和处理多个异地数据库中
的数据, 执行全局应用
39
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
? 上述系统中的主机和网络结点计算机都是通用计算
机, 即执行 DBMS,又执行应用程序, 而在客户/
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 我们将 DBMS功能和
应用分开了 。 具体如下:
? 网络中某个 ( 些 ) 结点上的计算机专门用于
执行 DBMS功能, 称为数据库服务器, 简称服
务器
? 其他结点上的计算机安装 DBMS的外围应用开
发工具, 用户的应用系统, 称为客户机,
40
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是数据管理:它是指对数据进行组
织、编码、分类、存储、检索与维护等操作。
? 人工管理阶段,使用的数据不保存,没有文件的概念,
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不能共享数据。
? 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长期保存于外设上,文件可以
被反复多次地进行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有
统一的文件管理系统。
? 数据库系统阶段(网状、层次、关系、面向对象):
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它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具
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用户通过数据
库管理系统来使用 数据库中的数据。
二,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概述
41
三,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1、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简
称 OOP)是组织大型软件的研制、开发、维护及管理的有效方
法。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概念有对象、实例和类、消息与继承等。在面向对
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中,只有一种类型的实体 —— 对象。对象可同时表示为叙
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因此,一个软件就是各种不同对象的集合。一个对
象就是一个基本模块,它有它自己的一些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过程,即数
据和过程是封装在一起的。 类是对一类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对象的抽象,
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构成类层次结构。对象由属性和操作两部分组成 。
2、对象具有自主性、封闭性、交互性、被动性和动态性五大特征。自主性、
封闭性、交互性描述了对象的能力,被动性刻画了对象的活动特性,动态性
指出了对象的生存特性。
3、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性:
( 1)必备特性
( 2)可选类
( 3)开放的可选特性
42
4,Internet上的 Web数据库
? 网上数据库支持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和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W eb数据库是
Web 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Web数据库应用系统一般由 WEB服务器、服
务器组件、数据库服务器和浏览器所构成。
Web数据库技术是指用 Web 浏览器界面来存
取数据库内容。
43
四, 数据处理的新技术
1、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一词最早出现于 20世纪 90年代
初,目前已经逐渐成熟。数据仓库是在数据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为
了满足人们在高度数据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数
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它是
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和分析手段的大融合。从用户的角度
看,数据仓库是一些数据、过程、工具和设施,它能够管理完备的、及
时的、准确的和可理解的业务信息。数据仓库是体系化环境的核心,是
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DSS)的基础。
2、数据挖掘技术:
所谓数据挖掘( 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
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抽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
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就是在一些事实或
观察数据的集合中寻找特定的模式、关联规则、变化规律等的决策支持
过程,是一种在大量数据库中发现隐藏新知识的计算技术方法。数据挖
掘过程可粗略地分为问题定义、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数据挖掘以及结果
的解释和评估等阶段。
44
? 3、网络数据挖掘
分为网络内容挖掘、网络结构挖掘以及网络用
法挖掘。
45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环境
本讲主要介绍了网络的一般知识,要求大家了解计
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协议,认识一些重要的网
络互连设备的功能,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功能和接
入方式。
知识要点,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协议
? 一些重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功能
? 因特网的概念、功能和接入方式
46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协议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独立自主
的计算机的互连体。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两项,一是资源共享,二是计算机之间
的通信。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
而资源共享则是开发建设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共
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中有形形色色的能发送和接收信息的通信实体,包括
终端、应用软件、通信进程等。要组成计算机网络,并保证通信实体
之间信息交换的顺利进行,制定一组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非常必要。
这组规则和约定就是网络协议。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
再加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商业竞争,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网络体
系结构,它们分别遵守各自的网络协议,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网络同时存在。当然,许多协议之间有很大的兼容性。目前比较常见
的网络协议有国际标准组织( 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OSI/RM)”、美国国防部提出的,TCP/IP协议集”、国际电报电
话咨询委员会( CCITT)就公用分组交换网制定的,X.25协议”、电
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提出的,IEEE802标准组”等。
47
2,一些重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功能
同类型网络之间的互连比较简单,通常只使用网桥( Bridge)
就能实现,网桥不进行协议转换,只根据不同地址来完成报文的
转发。
对于使用不同硬件、软件和协议的网络之间的互连,要使两
个网上的用户之间能够透明地交换信息,其关键是要在两个网络
之间加入一个网关( Gateway),它的作用是将一种协议的报文
转换为另一种协议的报文。
网络交换机的作用是为用户之间的通信提供电路链接,同时
还具备存储转发的功能。实际上,随着设备集成程度的提高,在
加入了一些模块之后,交换机还能起到部分网桥和网关的作用。
HUB(集线器)是一种特殊的网络连接设备,它可以把使用
不同传输介质的设备连接在一起,而且有源 HUB可以起到传输信
号的再生放大作用,交换 HUB更是具有通信交换功能。
路由器( Router)属于网络互连设备,它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
选择路径的功能,它决定在网络之间传送信息的路径。
48
3,因特网的概念、功能和接入方式。
Internet(因特网)实际上就是按照统一的协议,将世界各地已有的
各种广域网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庞大的互联网络。
目前这个网络还在不断地扩大着。
Internet提供的基本服务包括:电子邮件( E-mail)、信息查询、远
程登录( Telnet)、文件传输( FTP)、网络新闻( Internet News)、
电子公告牌( BBS)等。
WWW( World Wide Web,万维网)是一个以 Internet为基础的计
算机网络,它允许用户在一台计算机通过 Internet存取另一台计算机上
的信息。
对于一般终端用户来说,要接入 Internet,首先要选择一个 Internet服
务提供商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拥有可以让用户接入
Internet并提供网络服务的主机系统。用户向 ISP申请了账号后,就可以
获得 Internet服务。
ISP提供的网站接入方式主要有虚拟主机、托管服务器和专线接入三种形式。
49
第五节 企业网和企业内联网
本讲主要介绍了企业网和企业内联网 (Intranet)的
相关知识,要求大家知道企业网的定义,了解企业
网的建设、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及测试验收的基本
知识,知道企业内联网的定义以及它相对于传统企
业网的优势。
知识要点:
? 企业网的定义
? 企业网的建设、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
? 企业内联网的定义
? 企业内联网相对于传统企业网的优势
50
一、企业网的定义和意义
? 企业网是指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企
业网的建设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
输两大基本功能的充分体现。
51
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网络打印机
管理员
路由器
公用网络
远程办公
开发区组
行政办公 业务部 业务部
100M b Switc h ed HUB
10M b Sh ared HUB
52
二, 企业网的建设
企业网络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建设一个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各类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和使用
为一体的信息中心,又是一项为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开发
及领导决策服务的综合性工程。就企业而言,其信息化建设
一般有两大任务:一是信息网络支撑平台的建设;二是网上
信息的组织管理。
作为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
从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可以把企业网的建设分为规划分析、
系统设计、工程实施、验收维护等四个阶段。
53
1、规划分析
? 主要任务是对根据任务需求,技术情况和资金情况
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即要弄清企业网
“做什么”这一问题。
? 主要工作:①了解目前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情况,
调查同行业类似单位企业网的工程建设情况;②分
析本单位的各个部门对计算机网络的需求情况;③
落实企业网建设的资金来源,组织参与网络建设的
工作班子;④提出网络建设的意向性方案;⑤编制
可行性分析报告。
54
2、系统设计
? 主要任务:是解决企业网怎么做的问题。
? 主要工作:①确定企业网的设计由谁负责
②同企业网的设计单位协商,对企业网的需求
分析进行适当的调整;③将企业网工程恰当
地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④确定设计原则;
⑤结合技术和资金情况,确定企业网的详细
解决方案;⑥编制企业网系统设计书,并组
织专家进行评审;⑦在系统设计书的基础上,
确定对外招标方案,编制标书。
55
3、工程实施
? 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书具体建设企业
网。
? 主要工作,①公布标书,对外进行工程招标;
②组织专家对投标方案进行论证;③确定企
业网建设商;④进行商务谈判并签定企业网
建设合同;⑤建设单位进场进行施工;⑥企
业在建设过程中进行质量监督。
56
4、验收维护
? 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网完全按照系统设计
书来完成,并为企业网建成之后的正常维护
和高效运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 主要工作,①各个子系统的分别验收;②系
统分调;③企业网维护和使用人员的培训;
④系统联调、测试和试运行;⑤建设商移交
各种建设资料;⑥整个系统的验收。
57
四、企业网的需求分析
? 1、网络的覆盖范围:指需要为哪些用户提供网络
服务;
? 2、服务类型,①简单的消息服务;②访问集中式
的数据库;③分布的事务处理;④非实时性服务;
⑤实时性服务;
? 3、数据传输:对数据传输率的要求主要是由传输
的信息类型来确定。
? 4、可靠性:包括信息传输的正确性和通信的不可
中断性。
? 5、安全性:
? 6、经济性:
58
五,企业网的系统设计
在网络建设中,可以把整个网络工程分为布线系
统、网络设备、机房、软件系统等部分。在系统设
计阶段,就是要根据需求,对这些组成成分作出技
术上和工程上的详细说明,做出系统设计书。在设
计过程中,一般应满足系统总体设计原则和布线系
统的设计原则的要求,
59
? 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①软硬件可行性原则;
②系统开放原则;
③整体最优性原则
? 2、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①先进性;②标准化;③可维护性;
④灵活性;⑤模块化;⑥经济性。
60
六、系统集成商
? 系统集成:是根据应用需求,将硬件、网络、
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组合成为有效的、
实用的、具有良好性价比的计算机应用信息
系统的全过程。这个过程由从技术咨询、方
案设计、设备造型,到网络建设、软硬件系
统配置、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售后服务、维护
支持和培训等一系列活动组成。
61
七、企业网的测试验收
? 系统硬件和网络的测试,按内容可分为计算
机硬件及配套软件的测试、网络设备及配套
软件的测试,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的集成
测试以及应用软件的测试;按实施阶段可分
为单个子系统或相对独立部件的测试、子系
统的测试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整体测试。
62
八、企业网的维护
? 1、网络系统的维护与服务:
? 2、培训与考察:包括初级培训、现场安装培
训和高级培训。
63
第六节 企业内联网
? 一,intranet概述:
1、定义,企业内联网( Intranet)是指应用了 Internet技术的企业网。
具体地讲,Intranet是一种基于 Internet 的 TCP/IP协议,使用万维网
WWW工具( Web技术、浏览器、页面、超级链接),采用了防止外界
侵入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为企业内部服务,并能方便地接入
Internet的企业网。
服务器
企业内部网
防火墙
专线
路由器
电话线
业务员
分支机构
Ch i na Ne t
64
二、传统 企业网的不足
1、灵活性不够 2、缺乏开放性
3、覆盖范围有限 4、信息难以高度共享
三、传统 信息系统的不足
1、缺灵活性
2、子系统之间缺乏联系
3、信息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
4、难以融入新的技术
5、信息不能满足需要
6、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冲击力不够
65
四, 企业内联网相对于传统企业网的优势
1,实现跨平台应用
2,实现无缝过渡
3,提供高效信息
4,具有高度灵活性
5,用户界面友好
66
67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3.1 生命周期法
? 3.2原型法
? 3.3 面向对象方法
68
3.1 生命周期法
? 一,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
1、生命周期是指信息系统从产生、发展、成熟和消
亡的过程。
2、假定开发者在信息系统建立之前就对它 有充分的
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自上而下、逐步求精”,即
严格划分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从全局出发全面规
划,然后自上而下一步步地实现。在整个开发过程
中,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每个阶段又
划分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作业,每个阶段和主要
步骤都有明确详尽的文档编制要求,各个阶段和各
个步骤的向下转移都是通过建立各自的软件文档和
对关键阶段、步骤进行审核和控制 实现的。
69
? 二、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 1、五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
? 2、系统规划阶段: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初步调查,
明确问题,确定新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分段
实施进度,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可行性报告。
? 3、系统分析阶段:任务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
查,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
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指出现行系统存在的 问题和
不足之 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
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工作成果是“系统说明
书”。
70
? 4、系统设计阶段:回答系统“怎么做”的问
题。
根据系统说明书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
情况,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
即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也称为物理
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
统设计说明书”
5、系统实施阶段:是按物理设计的设计方案付
诸系统实现的具体工作。主要任务:计算机
等设备的采购、安装和调试,编写程序和调
试程序,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
试与转换等。
71
? 6、系统运行阶段:实施投入运行后,需要对
系统进行维护与评价,必要时进行修改。
72
3.2 原型方法
? 基本思想:由用户和开发人员与系统设计分
析人员合作,在识别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基础
上,先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最基本需求,开
发出一个功能未必完善但框架基本合理、系
统虽较原始但可实验运行的简易原形系统。
然后,一边运行演示、客观评价前一原形系
统,一边继续由开发者与用户通过双方沟通
思想,交换意见,互相理解来不断改进,逐
步扩充和稳步完善下一原型系统,直到最终
形成用户满意的完整应用系统。
73
原型对一个项目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俗话
说:隔行如隔山,实际上软件公司很难保证
其制作的软件正好就是用户所需要的,用户
也很难一次性把其真实的要求完全提交,开
始阶段提出的往往只是对系统的期望,和比
较模糊的设想而已。而原型系统为用户提供
了一个靶子,看着原型系统,用户往往就能
进一步提出他们的真正想法。显然软件公司
明确用户需求的最佳方式就是为用户提供原
型并由用户进行评价。
74
? 一、工作流程, 首先用户提出开发要求,系统开发
人员识别和归纳用户要求,开发商构造一个原型,
再与用户共同评价这个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 二、各个阶段工作内容, 1、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
和功能; 2、构造结构仿真模型; 3、运行、评价、
修改原型; 4、模型确定后的处理。
? 三、原型法的特点,1、尽可能利用现成软件和模
型来构造原型; 2、初始系统要能反映用户的基本
要求,缩短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所有问题的讨论都
是围绕原型而进行,彼此之间减少了误解的可能性,
为准确认识问题提供了条件,有了原型之后,启发
人们对原来想不出或不能准确描述的问题有一个比
较确切的描述;能够及早发现系统实现后可能存在
的问题。从认识论角度看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75
? 优点: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强调以整体优化为前提,按自顶向下的观点
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强调严格地划分
阶段,按步骤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每一步工作都及时地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
反馈和纠正。每一阶段的工作成果都要进行
评审,前一阶段的工作审核后才能继续开发
下步工作。
? 缺点:它的起点低,使用的工具落后;开发
周期长,系统开发者难于掌握用户的需求,
对于大而复杂的系统开发难度大。
76
77
78
3.3 面向对象方法
? 基本思想:对问题空间进行自然分割以更加接近人类
的思维方式,建立问题域模型以便对客观实体进行结
构模拟和行为模拟,从而使设计的软件尽可能直接地
描述现实世界,构造模块化、可重用、维护性好的软
件,并能够控制软件 的复杂性和降低开发维护费用。
? 面向对象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对象组成,每种对
象都有各自的内部形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之间相
互作用和联系构成了各种各样的系统。如果把系统设
计成由一些不可变的部分组成的最小集合,这个设计
思想就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其中这些相对不变的
构件就是对象。它可以是任何人或事物,是一些属性
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东西的抽
象。包括一组属性和操作。
79
? OO方法开发系统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2、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
问题; 3整理问题; 4、程序实现。
基本概念,1、对象与类:对象 是一个封闭体,它是
由一组数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构成。
2、消息:在面向对象的系统中,各个对象之间的相
互协作是通过发送消息来完成的,这种机制为“消
息传递”机制。
3、抽象性:对象具有极强的表达能力,既可表达结
构化的数据,也可表达非结构化的数据如图形、声
音、复杂的规则等。
80
? 4、封装性:即信息隐藏,是将数据抽象的外
部接口与内部的实现细节清楚地分离开,是
隐藏抽象的内部实现细节的结果。它是保护
软件的内部实现,只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界面,
用户不必了解其内部实现细节。
? 5、继承性:继承是指一个类因承袭而具有另
一个类的特征和能力的机制,因此继承性体
现了面向对象方法的共享机制。
? 6、多态性:是指相同的操作可作用于多种类
型的对象并获得不同的结果。
81
8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
程。为了保证开发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有正确的
开发策略和方法论来指导其整个过程,更需要合理
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开发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耗资大、复杂程度
高、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因此,做好系统总体规划
才能使开发的系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也使各阶段
的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从而使最后开发出
的系统整体功能达到预期目标。
第四章 系统规划
83
1,总体规划的任务
① 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
② 提出资源分配计划。
③ 拟定分步实施步骤、指导子系统实施。
④ 进行可行性分析。
2,总体规划的原则
① 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总体目标实现。
② 系统必须适应企业各管理层次的需求
③ 系统在方法实现上必须尽量脱离对原
有不合理组织机构的依从性。
④ 系统结构必须呈现良好的整体性功能
⑤ 系统的开发必须贯彻便于实施的原则
84
3,总体规划的步骤
① 定管理目标
② 定义管理功能
③ 定义数据分类
④ 定义信息结构
85
4,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
总体规划准备
了解组织机构
定义管理功能
剖析原系统 定义信息结构
计算机逻辑配制
可行性分析
定义系统实现次序
定义数据类型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86
1),总体规划的准备工作
4,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
A,确定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般要延伸到管理的高层。
B,构建总体规划队伍。
C,收集数据。
D,制定计划,画出总体规划工作的网络图或网络表。
E,准备好各种调查表格和提纲。
F,开好动员会
87
二,总体规划的具体内容
2),组织机构调查
对一个组织的调查,一般都从组织机构入手,虽然我们强调信息
系统尽可能不依赖于组织机构,但也不能脱离组织机构想当然地
设计一个理想的系统机构,这在具体实现上会增大实现的机会成
本,而不具有可操作性。
组织机构调查的重点包括:切实了解各部门的职责;组织机构图
中重点画出与信息系统有关的部分。
3),定义管理目标
4),定义管理功能
5),定义数据类
6),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7),计算机逻辑配置方案
88
3.3 可行性研究
?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耗资巨大、周期长、
风险性大的工程项目,因此在新系统开发的
大规模行动之前,必须对系统开发的可能性、
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
89
3.3.1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 技术可行性研究
1、根据现有技术条件分析能否达到系统所提出
的要求;
2、是否具备所需的物理资源;技术条件:硬件,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专业技术人员。
90
概念:就是计算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分析项目在经济上是
否合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资金的许可性和经济合理
性。
一、资金许可性:先计算成本,据此估算出项目投资总额。
成本由初始成本和日常维护费用两部份组成。 1、初始
成本包括设备、机房及附属设施费用、办公、差旅以及
不可预计费用等。 2、日常维护费用:系统维护费用、
易耗品费用、人员费用和内务开销等。
二、经济合理性:效益分为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效
益是可以用货币形式表达的。
投资回收期 T=P( 1+t)t/M,其中 P是投资总额,M是系统运
行后的年效益,t是资金的时间价值率,
三、社会可行性是指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在该企业实
现,在当前操作环境下能否有效地运行。
经济可行性研究
91
3.3.2 可行性报告
? 可行性报告包括总体方案和可行性论证两个
方面。
? 主要内容:引言、系统建立的背景、必要性
和意义、拟出候选方案、可行性论证,几个
方案的比较。若结论是可行的,则给出系统
开发的计划,包括各阶段人力、资金、设备
的需求,用 PERT网络图或甘特图表示开发进
度。
92
3.4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
原则,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
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1、面向用户的观点:用户需求是信息系统开发
的出发点和归宿。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3、按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系统的开发
工作
4、充分预料变化的情况
5、工作文件的标准化、文献化
93
3.5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 一、系统开发的准备工作:
系统开发中各类技术人员的职责和能力要求:
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应用程序员、程
序维护员、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
文件库管理员、控制员。除技术人员外,开
发的各阶段需要业务人员参加配合,开发前
期需要用户配合系统分析人员做好系统分析
工作,后期需要用户承担切换、测试工作。
94
? 二、选择开发方法:系统开发方法应根据技术
力量、资源情况、外部环境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常见的开发方法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
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件包。
? 各种开发方法的优缺点:自行开发可以得到适
合本单位需要的系统,通过系统开发培养自己
的力量,但开发周期长。委托开发要求配备精
通业务的人员参加,经常检查、协调,这种方
式开发费用成本高,维护较难;联合开发对于
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最有利,维护方便,但要
求用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购买现成软件最省
事,但很难完全适合本单位的需要,且软件维
护难度大。
95
三、系统开发的计划与控制
? 资源保证
? 进度保证
? 审核批准
? 进度与费用统计
96
第四章 系统分析
? 基本任务:是依照用户的具体要求,确
定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建立一个
从成本效益上讲是可行的、合理的系统
模型。
? 系统分析是在对系统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的,它是将在系统调查时所得到的
数据资料收集起来,对系统的内部结构、
管理状况、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主
要内容是分析原系统是怎么做的,新系
统应该作什么。
97
一、需求分析
? 方法,1、自顶向下的结构化方法; 2、
对系统中的对象先认识再分析; 3、工程
化地组织工作过程; 4、培养良好的人际
关系。
? 调查的范围:系统内部的方方面面,信
息流和数据流的过程。
98
二、系统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 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组织结构的分析、系统中各种业务
过程与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给出业务功能一览
表。
? 组织结构图,是一张能反映系统内部各组织部门及其
之间隶属关系的树形结构图。
? 组织 /业务关系分析 ;组织结构图不能很好地反映系统
内部各组织部门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工作内容、业务
职能等。我们常用组织 /业务关系图来表示系统中各组
织部门在执行业务过程中的作用。
? 业务功能图表:是一个完全以业务功能为对象的树型
结构,在该表中反映的是系统中的业务功能,而不是
组织部门,反映出的是具体业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99
4.3 业务流程分析
? 业务流程分析就是要搞清楚一个具体业务的
处理过程,以及这个处理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步骤。可以发现原系统的问题与不足,从而
进一步优化业务处理过程。分析的结果就是
要给出业务流程图。
100
4.4 数据流程分析
? 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就是对系统详细调查是取得
的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分类、整理和分析等,形成
广泛的格式化数据集合。数据分为三类:系统输入
数据、系统存储数据、系统产生的数据。
? 数据流程分析:是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工作的最后
一步,工作主要是将系统内部的各种实际流动的数
据抽象出来,单从数据本身的角度去分析数据的处
理流程,建立数据处理模式。
101
? 数据流程分析主要是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输入
输出、存储、传递、转换、加密和运算等分析,
并给出相应的算法。还要解决一些数据类型、
数据结构、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数据
流程分析的结果是给出数据流程图。
?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上的所有元素进行
具体地详细地定义和说明。一个完整的数据字
典包括:基本数据项描述、数据结构定义、数
据流的说明、数据处理描述、数据存储模式、
外部实体描述等内容。
? 系统分析报告:引言、系统描述、新系统的实
施方案。
102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
程序设计方法;原型设计方法以及面向目的
的设计方法等。
结构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 ( 1)将系统或程序分
解为三种基本结构的组合;( 2)自顶向下,
逐步求精。( 3)模块化设计。
( 4)与现有系统保持一致。尽量避免设计脱离
实际。
103
?二、系统设计的目标:
目标是从确保系统的可变更性入手,设计
出一个易于理解、易于维护的系统。注意
之点 ( 1)首先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模块,
然后按功能将其分解成若干个模块;( 2)
每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 3)建立模块之
间关系的说明文档。
三、系统设计的内容,(1)硬件系统设计、
( 2)总体设计( 3)详细设计(设计代码
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人机
对话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等)
104
硬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物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
计、计算机系统设计、数据通信网络设计,还
包括系统软件设计。
? 1、物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确定系统设备
构成、确定系统处理结构、确定系统通信结
构。
? 2、计算机系统设计:工作负荷分析、计算机
层次分析、计算机选型分析。
? 3、数据通信网络设计:通信需求分析、网络
结构分析、通信设备配置与选择、通信协议
分析、网络软件分析等。
105
系统评估标准
? 系统评估的标准包括:信息系统的功能、系
统的效率、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工作质量、
系统的可变更性以及系统的经济性等六个方
面。
106
总体设计
? 总体设计其任务是以整体的观点,按自顶向
下、逐步求精的原则将系统分为各个功能模
块。具体内容 ( 1)将系统划分功能模块( 2)
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
系( 4)决定模块的数据传递。
? 模块:是系统中有名称标识的具有一定状态
和方法的一个实体,是组成系统的基本元素。
模块具有四个基本要素:输入和输出、逻辑
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等。
107
结构图
? 结构图是系统设计中反映系统功能模块层次
分解关系、调用关系、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
传递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
? 结构图的设计方法:结构图是直接根据数据
流程图转换来的,常用的有两种转换方法,
即 转换中心分析方法和业务中心分析法。
108
? 结构图设计原则:设计系统结构图包括
内部设计和外部设计两个部份,内部设
计是指模块逻辑功能的具体实现步骤设
计,外部设计是指模块之间相互关系的
设计。具体设计中是通过模块的内聚性
指标和偶合性指标来衡量这一设计原则
的实现情况。
? 模块的内聚性: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
组成部分组合强度的指标。
109
? 模块的偶合性:按偶合性能由低到高依次为模
块偶合、特征偶合、控制偶合、公共偶合和内
容偶合。其中模块偶合是按功能和数据流程偶
合。
? 结构设计的原则,1、所划分的模块其内部的
内聚性要好,2、模块之间的偶合只能存在上
下级之间的调用关系,不能有同级之间的横向
联系。 3、整个系统呈树状结构,不允许有网
状或交叉调用关系出现。 4、所有模块都必须
严格地分类编码并建立档案文件。
110
5.3系统代码设计
?一、代码设计概述
1、代码的用途:文献资料检索;项目效益的统计分
析。
2、代码的种类:最基本的代码分为有定义代码和无
定义代码两大类,其中,有定义代码包括顺序码
和无顺序码。无顺序码包括排序码和逻辑码,其
中排序码又分为系列顺序码、字母顺序码、层次
码和特征组合码;逻辑码又分为矩形码和自检码
两 种。
111
? 顺序码
? 系列顺序码 (分段码),代码具有一定信息量,
易于扩充,但空码多,不利于机器处理,不能
用于复杂对象分类体系中。
? 层次码,以编码对象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
序组成的一种有定义顺序编码。它有严格的隶
属层次关系,能明确表示对象的类别,结构简
单,信息量大便于机器汇总处理,但弹性结构
较差,当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
? 矩形码,是有定义的逻辑代码,利用建立在两
维空间下的 x,y坐标值,按照一定规则或程序算
法产生编码。
? 自检码,一个自检码由本体部分和检验部分构
成。
112
三、代码的类型
? 数字码
? 字符码 (可辅助记忆)
? 混合码
113
四、代码的校验方法
? 计算代码本体位的加权累加和
? 计算余数
? 计算校验位
114
五、分类问题
? 1,分类规则,要遵守扩延原则;按属性系统
化、分类要有一定的柔性,注意本分类系统
与外部系统、已有系统的协调。
? 2,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方法和面分类方法。
线分类时要掌握唯一性和不交叉性。
115
六、代码设计
? 1、代码的设计原则,唯一性、规范化、系统
化。
? 2、代码设计步骤,确定代码对象、是否已有
标准代码、根据代码的使用范围、使用时间
和实际情况确定代码的种类和类型、考虑代
码的检验性能、编写代码表。
116
5.4 输入设计
? 确定输入数据的内容
? 输入方式设计
? 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
? 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
117
一、输入方式设计
? 数据的输入方式有两种类型,即联机输入与
脱机输入。联机输入有 键盘输入, 数 /模、
模 /数输入,网络数据传送 等形式,脱机
输入方式有 磁 /光盘读入 等形式。
? 数 /模或模 /数输入方法有:条码输入、用扫描
输入、传感器输入。
? 网络传 送数据:利用数字网络直接传 送数据;
利用电话网络传送数据。
? 磁盘传送数据:
118
? 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包括人工记录格式
和计算机录入格式。
? 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视觉校验、重复校
验、分批汇总校验
? 确定输入设备与介质:磁带机、软盘输入装置、
终端、控制台键盘、光学标记读出器、光阅读
器。
? 设备选择的注意事项,1、输入的数据量与频
度 2、数据的来源形式与收集环境,3、输入类
型与格式的灵活程度,4、输入速度与准确性
要求,5、输入的校验方法与纠正错误的难易
程度,6、数据的记录要求、特点与保密性,7、
可用设备与费用情况。
119
5.5 输出设计
? 一、确定输出的内容与形式、格式
? 1、输出形式,报表形式、图形形式、文
字形式。
? 2、输出格式:满足要求与习惯,达到清晰
美观,易于阅读和理解。
二、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
120
5.6 屏幕界面设计
? 屏幕界面是用户接触到的系统形象,是系统
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控制和选择信息输
入输出的主要途径,用户正是通过一个个界
面来了解和使用系统,从而实现系统的功能。
屏幕界面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操作向
导、帮助信息、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规划 。
121
一、操作向导设计
? 1,菜单,菜单主要有下拉菜单、弹出菜
单等形式,选择的方式包括光标选择、热
键选择、快捷键选择、鼠标选择、触摸选
择、声音选择等。
? 2,图标,是面向对象设计思想中常用的
系统功能选择操作方式,图标对象驱动方
式有鼠标驱动、键盘驱动、触摸驱动、声
音驱动等。
122
二、帮助信息设计
当用户操作错误时,系统向用户发出提示和警告信息;
当系统执行用户操作指令遇到两种以上的可能时,
系统提示用户进一步地说明;系统通过屏幕向用户
发出控制型的信息。
? 1,逻辑帮助系统的设计,这类帮助信息往往反
映了一定的因果关系,它具有一定的内涵,是双向
式的。将帮助信息设计成数据文件中的一条条记录
(一句话一个记录),在系统运行时首先接收用户
对第 I句会话的回答,然后执行相应内容的下一句会
话,并提示在屏幕上,依此反复,直到最终问题得
到满意的解决。
123
? 二、在线帮助系统的设计,
一种方式是把操作提示同时显示在屏幕的
旁边,另一种在线帮助设计方式则是将
整个系统操作说明书保存在系统文件中,
并设置系统运行状态指针。当用户按
“求助”键时系统立刻根据当前指针调
出相应的操作说明。也可以选择关键字
超文本链接方式。
三、权限管理
一般都是通过设置入网口令与建网时定义
该节点级别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的。
124
5.7 处理过程设计
? 一、程序结构概述,顺序结构、选择结构、
循环结构。
? 二、模块处理过程的描述方法
程序流程图、结构化 N-S流程图以及伪代码描
述语言。
125
5.8 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 系统总体结构图
? 系统设备配置图
? 系统分类编码方案
? 数据库结构图
? 输入输出设计方案
? 层次化模块控制图
? 系统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
126
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评价、运
行与维护
? 系统实施的准备、组织与管理
? 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物
理系统
? 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建立数据库,实现程序控制
框架系统
? 实现系统各功能模块,全面测试,排除逻辑性错误
? 装载基础数据,进行系统的试运行,完成系统的最
后调试
? 制定严格的系统管理、操作和维护制度,对用户进
行技术培训和操作培训
? 进行系统的交接,实现其设计目标,对新系统进行
系统评价。
127
一、系统实施
? 1、系统实施的组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企
业主要决策者挂帅的核心组织指挥机构;其
次,做好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内部宣传
教育工作;组织好企业内部有关人员的技术
培训工作。
128
? 2、系统实施的技术管理:成功实施依赖于企
业提供全面、规范、准确地描述企业运行状
况的基本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特
定企业环境的应用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
个人机交互系统;总之,最终完成的企业管
理信息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支持业务
过程并能够随着业务拓展而重构的、具有良
好人机界面的应用系统。
129
系统实施主要工作
? 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物理系统
? 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建立数据库,实现程
序控制框架系统。
? 建立数据库结构
? 建立程序控制框架系统
130
二、系统编程
? 1、系统程序设计:采用自底向上、逐步递进
的开发实现方法。先开发实现每个功能模块
中最低层的子功能模块,然后再采用结构化
方法从低到高逐步建立起整个系统的各个功
能模块。
? 2、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 3、衡量编程工作的技术指标:可靠性、规范
性、可读性、可维护性。
131
三、系统操作人员岗位培训
? 内容:系统整体结构和系统概貌、系统分析
设计思想和对每个子功能模块程序的考虑;
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与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中
所用的主要软件工具的使用;汉字输入技术;
管理系统的输入方式、操作方式;系统常见
故障和故障的处理方法;系统信息的分类方
法和检索方式;系统数据采集、统计渠道和
统计口径;系统运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等。
132
6.4 系统调试
?一、调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1、调试用例方案应该包括特别设定的输入数据
和预期的输出结果。
2、调试用例中输入数据的选择要覆盖各种可能
的情况。
3、调试用例的设计要能够检测程序是否完成了
它应该做的工作,又要能够是否还做了它不
该做的事情。
4、调试用例方案设计应该考虑到可操作性。
133
? 二、系统调试工作的主要内容:
系统调试工作可分为模块调试、联合调试、
确认调试、系统统调等。
1、模块调试 ( 1)接口功能调试、( 2)数
据结构调试、( 3)边界条件调试、( 4)
覆盖条件调试、( 5)出错处理调试。
2、联合调试,( 1)模块结构调试、( 2)
模块数据调试、( 3)模块接口调试、
( 4)模块外设调试
134
? 3、确认调试:
( 1)检测整个系统程序的输入、任务处理、
输出各个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 2)检测整个系统程序数据结果的精确度
指标、时间特性、适应性是否达到设计
要求。
( 3)检测整个系统程序的可使用性、安全
保密性、故障处理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
求,还要检测系统的可维护性、可移植
性和可二次开发性。
135
? 4、系统统调:
( 1)系统程序恢复调试
( 2)系统程序安全检测
( 3)系统程序强度检测
( 4)系统程序性能检测
5、系统程序调试方法:
黑箱调试、数据调试、穷举调试、操作调
试、模型调试。
136
6.5 系统交接
? 系统交接是新系统替换原有系统的过程,系
统交接工作包括系统数据文件的建立或转换,
人员设备、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的调整,有关
资料和使用说明书的移交、结算等。系统交
接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交接方式、平等交
接方式、逐步交接方式等。
137
6.6 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 一、系统维护的意义:
? 二、系统维护的具体内容:
( 1)系统程序的维护
( 2)系统数据库文件的维护
( 3)系统代码子系统的维护
( 4)系统机器设备的维护
138
? 三、系统维护工作的程序
( 1)系统操作技术负责人员针对发现的问
题提出系统维护工作报告。
( 2)系统主管领导批准系统维护工作报告
( 3)系统主管技术人员下达的具体的系统
维护工作( 4)系统维护工程的具体实施
( 5)系统主管技术负责部门验收系统维护
工程结果
( 6)记录系统维护工程的成果,修改系统
使用说明书。
139
6.7 系统评价
? 系统评价的主要目的:做出明确的系统评价
方案、确定系统评价的技术指标体系、确定
各个单项技术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对系统的各个单项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和综合、
对系统的各大类别技术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取得系统方案的总价值。
? 系统评价的各类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经济类指
标、性能类指标和管理类指标。
140
? 经济类指标:主要有系统费用、系统收益、系
统投资回收期、系统后备需求的规模和费用。
? 性能类指标:主要有系统运行平均无故障时间、
系统联机响应时间、系统数据吞吐量或数据处
理速度、系统利用率、系统可操作性、系统安
全保密性、系统数据准确性、系统可扩充性、
系统可移植性、系统后期维护费用占总成本的
比例。
? 管理类指标。主要有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态度、
操作人员对新系统的态度、企业外部环境对新
系统的评价。
141
系统评价报告
? 给出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系统目标、结构和功能,
并将其逐一与实现的新系统进行比较,说明系统开
发的整体满意程度。
? 给出系统的有关文件、任务书、参考资料,分别逐
项给出系统的经济类指标的评价结果、性能类指标
的评价结果、管理类指标的评价结果。
?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如何
? 用户对系统运行状况的满意程度
? 系统对误操作保护以及故障恢复的性能
? 系统运行结果对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
决策以及提高效率等广大的支持程度
? 系统运行给出的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建议效果
? 系统运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