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
律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
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节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
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
主体力量 第四节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是指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始
终,制约着其它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
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及面貌、
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
形态的转变的社会矛盾,包括 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青铜器 奴隶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铁器 封建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
力
的
发
展
变
化
生
产
关
系
的
变
革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真舒服!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真难受!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
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
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
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
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
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产生, 性
质 和 变化发展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首先体现在服务的 方向 上。
上层建筑一方面为自己的经济基
础服务,另一方面又与那些对自己的
经济基础有害的其他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作斗争,即一方面“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排除异己”。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其次体现在服务的 方式 上。
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
为经济基础服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
人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秩序之
内,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
去支配人们的行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再次体现在服务的 效果 上。
上层
建筑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促进
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上层
建筑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阻碍
作用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对的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
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
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
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
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
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
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反作用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2、生产力标准
?革命导师的论述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2、生产力标准
?革命导师的论述
?生产力标准的内容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是衡量社会进步、检验各项政策和
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
首先,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
的“最高标准”。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生产力发展
社会进步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
其次,生产力标准是检验各项方针
政策和具体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2、生产力标准
?革命导师的论述
?生产力标准的内容
?坚持生产力标准
坚持生产力标准
第一,对生产力标准本身要完整理解。
生产力
标准
生产力各要素
水平
速度
效益
……
坚持生产力标准
第二,要把生产力这一根本标准同各项
工作的具体标准结合起来。
生产力
标准 文艺领域
艺术标准
教育领域
教学标准
人才标准
军事领域
战斗力标准
……
……
坚持生产力标准
第三,要结合“综合国力标准”和“人民
生活水平标准”,全面贯彻“三个有利于
”标准。
坚持生产力标准
第四,要从静态事实和动态发展的统一中
把握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静态事实
动态发展
全面把握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社会形态 矛盾表现 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
社会主
义社会
阶级矛盾
内部矛盾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
改革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
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
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它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作用
3、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含义
社会革命
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
最高表现形式。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作用
3、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含义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
是阶级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环
节和手段。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革命 革命 革命 社会主
义社会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作用
3、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含义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根源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
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实现形
式或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的变革,是
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它包
括两种形式:一是 革命性 改革,二是
改良性 改革。
社会改革的根源
社会改革就其根源来讲,是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改革存在
于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之中,并
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鞅变法 百日维新 明治维新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特殊性
社会改革的特殊性
社会改革的特殊性是指不同国
家、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社会改
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3、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是对具体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
整、完善或革新;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改变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适
合时代特点和国情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
体制,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3、社会主义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的“不断改革
论”
社会主义的“不断改革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式和途径只能
是改革。
第二,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实践进程
的客观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是迎接当代世界
资本主义挑战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迎接挑战,走“科教兴国”、“
科 技强军”之路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和技术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
术彼此密切相联
,二者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 技术
理论基础
手段
是什么
为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可能 现实
从个别到一般 从一般到个别
知识形态 物质形态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和技术
2、科学技术的特征
科学技术的特征
创造性
探索性
连续性
科学技术的特征
创造性
基础研究
揭示新规律
发现新事实
创造新概念
提出新理论
应用和开发研究
创造新工艺
寻找新方法
制造新产品
科学技术的特征
连续性,如果说我看得
远些,那是因
为我站在巨人
的肩膀上 。,
“在许多问题上我的说法
跟别人不同,但是我的
知识得归功于他们,也
得归功于那些最先为这
门学说开辟道路的人。
”
歌德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技术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
中 社会需要 是科技发明与创造的, 实际
的支点和刺激, 。但科学技术一经形成
,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成为
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技
× 科技
+科技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结合、统一的历史进程
知识密集型
知识资本 (知本 )
知本家
资本密集型
知识与信息
知识分子和
科技人员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技术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火药、指南针、印刷
术 ——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
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
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
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
教的工具。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
建主的社会,蒸气磨产生
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
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
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
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
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技术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上帝在信仰他的自
然科学家那里所得到的
待遇,比在任何地方所
得到的都更坏。,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
远程教育
信息网络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迎接挑战,走“科教兴国”、“
科 技强军”之路
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 生产力
从政治上讲它是 影响力
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 推动力
从军事上讲它是 威慑力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
术观
科学主义
技术决定论
技术统治论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诸
侯之宝三:土地、
人民、政事。”
“君者,舟也;庶
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
舟,君以此思危
,则危将焉而不
至矣。”
孟子
荀子
唯意志论
世界史, 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
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
——卡
莱尔
人民群众是无数个, 零,,只
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 实数, 时,
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米海洛
夫斯基
,大人物心里之
动进稍易其轨,而全
部历史可以改观,,
,历史者,英雄之舞
台也,舍英雄几无历
史, 。
唯意志论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
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
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
群众的主体。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
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
质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
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源泉。
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三,人民
群众的社会实践
是实现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作用
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
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
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
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
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
,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
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
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普通个人的作用
普通个人的作用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
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
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这
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
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
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
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
面的。”
普通个人的作用
第一,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
事情来。
普通个人的作用
第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
个人发展而来的。
毕升 瓦特
普通个人的作用
第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
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
生“超常性影响”。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与人民群
众作用的一致性
3,
2、普通个人的作用
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一致性
首先,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
践中产生的。
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一致性
其次,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
不开人民群众。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基本内容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
群众路线,它是一条实现党的政治任
务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
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基本内容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
众是国家主人的观念。
其次,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
主,健全民主集中制。
第三,必须坚持不懈地反对
官僚主义。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
律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
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节
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
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
主体力量 第四节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是指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始
终,制约着其它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
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及面貌、
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
形态的转变的社会矛盾,包括 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原始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青铜器 奴隶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铁器 封建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
力
的
发
展
变
化
生
产
关
系
的
变
革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真舒服!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真难受!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
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
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
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
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
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
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产生, 性
质 和 变化发展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首先体现在服务的 方向 上。
上层建筑一方面为自己的经济基
础服务,另一方面又与那些对自己的
经济基础有害的其他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作斗争,即一方面“保护自己”
,另一方面“排除异己”。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其次体现在服务的 方式 上。
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
为经济基础服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
人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秩序之
内,观念上层建筑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
去支配人们的行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再次体现在服务的 效果 上。
上层
建筑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促进
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上层
建筑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适合 不适合
阻碍
作用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对的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
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
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
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
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
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
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
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
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决定
反作用 反作用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2、生产力标准
?革命导师的论述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2、生产力标准
?革命导师的论述
?生产力标准的内容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是衡量社会进步、检验各项政策和
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
首先,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
的“最高标准”。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生产力发展
社会进步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
其次,生产力标准是检验各项方针
政策和具体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力标准
2、生产力标准
?革命导师的论述
?生产力标准的内容
?坚持生产力标准
坚持生产力标准
第一,对生产力标准本身要完整理解。
生产力
标准
生产力各要素
水平
速度
效益
……
坚持生产力标准
第二,要把生产力这一根本标准同各项
工作的具体标准结合起来。
生产力
标准 文艺领域
艺术标准
教育领域
教学标准
人才标准
军事领域
战斗力标准
……
……
坚持生产力标准
第三,要结合“综合国力标准”和“人民
生活水平标准”,全面贯彻“三个有利于
”标准。
坚持生产力标准
第四,要从静态事实和动态发展的统一中
把握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静态事实
动态发展
全面把握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社会形态 矛盾表现 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
社会主
义社会
阶级矛盾
内部矛盾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
改革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
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
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
接动力,它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作用
3、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含义
社会革命
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
最高表现形式。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作用
3、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含义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
是阶级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环
节和手段。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革命 革命 革命 社会主
义社会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作用
3、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的含义
?社会革命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根源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
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实现形
式或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的变革,是
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它包
括两种形式:一是 革命性 改革,二是
改良性 改革。
社会改革的根源
社会改革就其根源来讲,是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
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改革存在
于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之中,并
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鞅变法 百日维新 明治维新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 ?特殊性
社会改革的特殊性
社会改革的特殊性是指不同国
家、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社会改
革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3、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是对具体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
整、完善或革新;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改变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建立适
合时代特点和国情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
体制,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节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改革及其根源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3、社会主义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的“不断改革
论”
社会主义的“不断改革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和特点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式和途径只能
是改革。
第二,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实践进程
的客观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是迎接当代世界
资本主义挑战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迎接挑战,走“科教兴国”、“
科 技强军”之路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和技术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
术彼此密切相联
,二者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科学 技术
理论基础
手段
是什么
为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可能 现实
从个别到一般 从一般到个别
知识形态 物质形态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和技术
2、科学技术的特征
科学技术的特征
创造性
探索性
连续性
科学技术的特征
创造性
基础研究
揭示新规律
发现新事实
创造新概念
提出新理论
应用和开发研究
创造新工艺
寻找新方法
制造新产品
科学技术的特征
连续性,如果说我看得
远些,那是因
为我站在巨人
的肩膀上 。,
“在许多问题上我的说法
跟别人不同,但是我的
知识得归功于他们,也
得归功于那些最先为这
门学说开辟道路的人。
”
歌德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技术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
中 社会需要 是科技发明与创造的, 实际
的支点和刺激, 。但科学技术一经形成
,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成为
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技
× 科技
+科技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结合、统一的历史进程
知识密集型
知识资本 (知本 )
知本家
资本密集型
知识与信息
知识分子和
科技人员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技术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火药、指南针、印刷
术 ——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
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
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
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
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
教的工具。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
建主的社会,蒸气磨产生
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
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
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
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
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1、科学技术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上帝在信仰他的自
然科学家那里所得到的
待遇,比在任何地方所
得到的都更坏。,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
远程教育
信息网络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迎接挑战,走“科教兴国”、“
科 技强军”之路
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 生产力
从政治上讲它是 影响力
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 推动力
从军事上讲它是 威慑力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
术观
科学主义
技术决定论
技术统治论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诸
侯之宝三:土地、
人民、政事。”
“君者,舟也;庶
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
舟,君以此思危
,则危将焉而不
至矣。”
孟子
荀子
唯意志论
世界史, 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
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
——卡
莱尔
人民群众是无数个, 零,,只
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 实数, 时,
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米海洛
夫斯基
,大人物心里之
动进稍易其轨,而全
部历史可以改观,,
,历史者,英雄之舞
台也,舍英雄几无历
史, 。
唯意志论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
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
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
群众的主体。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
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
质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
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源泉。
人民群众的作用
第三,人民
群众的社会实践
是实现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的作用
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
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
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
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
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
,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
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
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普通个人的作用
普通个人的作用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
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
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这
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
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
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
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
面的。”
普通个人的作用
第一,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
事情来。
普通个人的作用
第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
个人发展而来的。
毕升 瓦特
普通个人的作用
第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
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
生“超常性影响”。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与人民群
众作用的一致性
3,
2、普通个人的作用
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一致性
首先,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
践中产生的。
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一致性
其次,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
不开人民群众。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基本内容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
群众路线,它是一条实现党的政治任
务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
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基本内容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人民群
众是国家主人的观念。
其次,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
主,健全民主集中制。
第三,必须坚持不懈地反对
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