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毕 娟 主编
装备与材料学院
目 录
电工技术实验概述-------------------------------------2
实验一、 电工技术实验通用仪表及设备的使用-----------5
实验二、 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及其示波器观察-----------8
实验三、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15
实验四、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验证-------------------17
实验五、 叠加原理验证-------------------------------21
实验六、 一阶电路响应-------------------------------23
实验七、 串联谐振电路-------------------------------27
实验八、 改善功率因数-------------------------------30
实验九、 三相电路-----------------------------------33
实验十、 可编程控制器(PLC)实验--------------------35
实验十一、三相异步电动机-----------------------------36
实验十二、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38
实验十三、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路-----------------------39
电工技术实验概述
《电工技术》是机电类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电工技术实验》是与其紧密配合的实验课程,是电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本实验指导书所编列的所有课题,均是在学生已学习和掌握电路理论后必须完成的实验。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进一步验证、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学习,可熟悉并掌握电气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正确联接电路和实验操作规范、观察实验现象、记读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分析实验结果和误差、回答实验问题、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通过这些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初步基础。
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规范实验程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特提出如下实验工作要求:
(一)、实验前的准备。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必须认真地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中的相关部分,做到明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任务;熟悉实验线路,实验步骤、操作程序;了解并掌握本次实验的仪器设备及其技术性能。在此基础上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列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牢牢记住本次实验应该注重的问题,以防在实验操作中损坏实验设备和实验仪表。经实验教师检查并能准确回答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之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二)、实验中同组学生应有明确的实验分工,分别担任接线、查线、操作、观察、记录等工作,使实验进行的井然有序,不忙不乱。防止出现一人操作,他人观看的现象,更不允许在实验室随意走动、乱动设备、大声喧哗。如有发生,不听劝阻,防碍他人实验,实验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并逐出实验室。
(三)、进入实验室要熟悉TB-B型通用电工实验台结构及电源配备情况.选中本次实验所用电源,实验电路板,测量仪表单元板和其他实验设备。如有缺少必要设备和仪表情况,应及时向实验教师提出。
(四)、实验时,首先应将本次实验所用设备和仪表、实验电路板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以便于接线、操作、读取数据和观察波形为原则。接线应清楚整齐以便于检查,导线应力求少用并要尽量避免交叉,每个接线柱上不应联接三根以上导线。
按实验电路图接好线路后,本组同学首先要检查线路联接是否正确,发现错误应立即纠正。然后再请实验教师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进行实验。决不准许未经检查线路正确与否,就草率接通电源以造成实验设备和仪表的损坏。线路检查无误后,于正式实验前可大致试做一遍。试做时可不必仔细读取数据和描绘曲线,目的在于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仪表量程的选取、设备位置是否合适、操作是否方便。如有异常现象出现,如异味、冒烟、发热或打火等现象,应立即断开电源,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联接线路时一般应先接串联电路,后接并联电路,先接主电路,后接辅助电路,最后接通电源。接通电源时按实验要求逐次接通开关。
在电路过渡过程中,为避免过渡过程冲击电流表和功率表的电流线圈而造成仪表换坏,一般电流表和功率表电流线圈不能固接在电路中,而是通过电流插口或试触法来替代。这样既可保护仪表不受意外损坏,又能提高仪表利用率。
(五)、经过试作无问题后,可正式进行实验。按照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实验步骤进行有序操作。实验中应按实验要求有目的地调整实验参数,正确读取数据和描绘曲线。测绘曲线时测量点的间隔和数目要选得合适,被测量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对应点的数据一定要测出。在曲线的弯曲部分应多选几个测量点。测量点的分布要在所研究整个范围内,不要局限于某一个小范围内,也不要超出研究范围。实验数据应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实验曲线的测量点应在事先准备好的坐标纸上标记。
(六)、注意安全用电。
TS-B实验台电源电压一般在220-380V左右,所以实验中不得用手触及未经绝缘的金属裸露部分,即使是在低压情况下也不例外。实验中应养成单手操作的习惯,能单手操作尽量不用双手操作。闭合或断开闸刀开关应迅速果断,同时用目光监视仪表设备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实验进行检查。
(七)、实验工作结束后,先切断电源,但暂时不要拆线,认真检查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确认无一疏漏,实验结果经实验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拆除线路。将实验设备归复原位、整理导线、清理实验台面后经教师允许方可离开实验室。
(八)、实验报告的编写。
编写实验报告是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提高的阶段。实验报告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系、班级、姓名。
同组者姓名。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表格、曲线、波形。
实验心得体会,回答实验问题以及对实验的改进意见。
实验报告在下一次实验前交实验教师批阅,逾期不交者停止做下一课题实验。实验报告不完整、不认真、草率应付,数据、曲线、波形与实验结果相差较大,实验教师可退回实验报告,并要求学生重新补做该实验。
(九)、关于实验数据的运算与处理
在读取实验数据时,测量仪表的指针不一定恰好与表盘刻度线相符合,这就需估计读数的最后一位数。这位数字就是所谓存疑数字,如I=1.3A,最后一位数字就是存疑数字,1为可靠数字。
有效数字由可靠数字和存疑数字构成,与小数点位置无关。如23.6和2.36及236都是三位有效数字。0在数字之间或数字末尾均算作有效数字,0在数字之前不能算作有效数字。如4.05和4.50都是三位有效数字,而0.45只是两位有效数字。这里4.50中的末位数0是不能省略的。
实验中进行数字运算时,应只保留一位存疑数字,对第二位存疑数字应用四舍五入法。如:45.0+3.76=48.76这里4.50中末位数0和3.76中的末位数6均是存疑数字,其和48.76中的7、6两位数均应是存疑数字,对第二位存疑数字6应用四舍五入法,所以
45.0+3.76=48.8
同理 45.1 X 3.76=169.576
将积中第二位存疑数字7四舍五入:
45.1 X 3.76=169.6
一般而言,几个数相乘或相除时,最后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几个数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相同。
实验一、电工实验通用仪表和设备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电工实验中常用的通用仪表
2、掌握通用仪表在电路测量中使用的基本方法。
3、熟悉TS-B型通用电工实验台,初步学习电源箱、脉冲信号源、正弦信号源的使用方法。
4、熟悉示波器,学习用示波器测量方波和正弦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对交、直流电表的认识
记录本实验台配备的(TS-B-06)直流电压表、(TS-B-02)直流电流表、(TS-B-08)交流电压表和(TS-B-04)交流电流表的表盘附号,并说明其意义。
(二)电压测量
1、将交流电压表两接线柱用导线接入本实验台上三相交流电源U-V插口、V-W插口和W-U插口,测量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端各线电压,并记录在表1-1中。
2、将交流电压表两接线柱用导线接入本实验台上三相交流电源U-N插口、V-N插口和W-N插口,测量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端各相电压,并记录在表1-1中。
表1-1
项 目
UV
VW
WU
UN
VN
WN
电压(V)
3、按图1-1接线,用交流电压表监视从实验台调压器输出20V和25V交流电压,并接到整流器上,选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的直流电压,填入表1-2中。
表1-2
交流输入电压
直流输出电压
20 V
25 V
4、选三相灯泡负载、电流测量插口单元板和配电箱上的调压器,按图1-2接线,从调压器输出220V交流电压,改变每组灯泡数,用交流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并用交流电流表插头测量电流I1和I2,将数据记录在表1-3中。
表1-3
第一组三盏
第二组一盏
第一组二盏
第二组二盏
UAB
UBC
UAB
UBC
I1
I2
I1
I2
(三)电功率测量
按图1-3接线,测量每个灯泡
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填入表1-4中。
表1-4
标示功率
60W
120W
180W
实际功率
(四)万用表测电阻
在万用表欧姆档中选择合适倍
率,测量动态电路单元板上各电阻
的阻值,记录在表1-5中。
表1-5
R1
R2
R3
R4
R5
(五)用示波器测方波和正弦波
1、将示波器y1输入正、负探极接在本实验台脉冲信号源“+”、“-”接线柱上,将示波器y工作方式y1钮按下,信号频率选择在1KHZ档位,调节脉宽、脉幅。适当选取y1的 V/div、和t/div位置,旋动释抑时间和触发电平旋钮,使波形稳定。将屏幕显示的1:1占空比方波波形画在坐标纸上。纵轴为电压U横轴为时间t ,标出电压值和周期。
2、将示波器y1输入正、负探极接在本实验台正弦信号源“+”、“- ”接线柱上,信号源频率选择在×100档位,频率调节旋至5。适当调节信号源信号输出辐度。将示波器y工作方式y1钮按下,适当选取y1的V/div和t/div位置,旋动释抑时间和触发电平旋钮,使波形稳定。将屏幕显示的正弦波波形绘在坐标纸上。并标出峰一峰电压和周期。
三、实验仪器设备
1、本实验台电源箱(调压器、整流器);
2、直流电压表 (TS-B-06)、(TS-B-07) 各一只
3、交流电压表 (TS-B-08) 一只
4、交流电流表 (TS-B-05)、(TS-B-31) 各一只
5、功率表 一块
6、万用表 一块
7、三相负载单元板 (TS-B-23) 一块
8、电流测量插口单元板 (TS-B-22) 一块
9、动态电路单元板 (TS-B-27) 一块
10、示波器 一台
四、实验报告
写明实验目的、步骤、测量数据表格及波形坐标图。
实验二、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及其示波器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直读式仪表、双路稳压电源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试技能。
3、线性电阻元件、电感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半导体二极管伏安曲线的示波器观察。
4、掌握并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二、实验原理
1、电阻元件:
如果一个二端元件在任一瞬间t的电压U(t)和流经它的电流I(t)之间的关系可由U、I平面上一条曲线所决定,此二端元件称为电阻元件。这条表示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曲线称为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同的电阻元件有不同的伏安特性曲线,但每一电阻元件只能由一条唯一的伏安特性曲线来研究。
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与流过它的电流呈线性关系。如果电压、电流为关联方向,则
U=RI (2-1)
如果电压、电流参数方向相反,则
U=-RI (2-2)
即电阻上的电压与流过电阻的电流成正比,比例常数R为其阻值。如以电压U(t)为纵坐标、电流I(t)为横坐标,构成U-I平面,可画出电压、电流的关系曲线。由(2-1)式知,为一通过坐标
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是该线性电阻
元件的阻值,如图2-1所示
R=U/I=tgα (2-3)
如果将加在线性电阻上的电压和流过它的
电流分别由示波器的y1、y2探极输入示波器,
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就可以观察到通过坐标原点 图 2-1
的一条直线,它就是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的
示波器显示。
半导体二极管是一种非线性电阻元件,
它的电阻值随着流过它的电流的大小而变化。
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符号用 表示,
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2所示。可见半导体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为一非直线,所以它是一
非线性电阻元件。
比较图2-1和图2-2可以发现,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对称于坐标原点,这种性质称为双向性。为所有线性电阻元件所具备。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但是非线性的,而且对坐标原点亦是非对称的,这种性质称为非双向性,为多数非线性电阻元件所具备。另外从图2-2还可以看出,半导体二极管的电阻随着其端电压的大小和极性的不同而不同。当外加电压的极性和二极管的极性相同时,二极管导通,其电阻值很小;反之,二极管截止,其电阻值很大。半导体二极管这一性质,称作单向导电性,这与线性电阻元件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将加在二极管上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分别由示波器的y1、y2探极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可以观察到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2、电感元件
电感元件的电路符号用 表示。若电感磁通链ψL的参考方向与通过电感电流I的参考方向之间满足右手螺旋关系,则
ψL(t)=LI(t) (2-4)
以ψL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构成ψL- I平
面,对线性电感元件ψL- I曲线为一通过坐
标原点的直线。直线斜率即是线性电感的自
感系数。该直线称作线性电感的韦安特性曲
线。如图2-3所示。非线性电感元件的韦安
特性曲线则与之不同。
对于一般的电感元件,韦安特性曲线可用
ψL(t)=f[IL(t)]
函数关系来描述。为观察一般电感元件的ψL - I特性曲线,我们以图2-4积分电路来分析ψL与I的函数关系。
在电感电压UL和电感电流IL参考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则存在
UL=dψL/dt =LdIL/dt
∴ ψL(t)=∫UL(ξ)dξ (2-5)
在图2-4电路中,用虚线框起部分为积分电路。对RC电路来说,如果选择电路参数,使时间常数τ=RC很大时,电容的充电、放电过程进行的很缓慢,因此,电容电压UC(t)<<RI1(t)。按KVL有
UL(t)= RI1(t) + UC(t) ≈RI1(t)
∴ I1(t)=UL/R
又 UC(t) =∫t0I1(ξ)dξ/C
∴ UC(t)=∫t0UL(ξ)dξ/RC
即电路输出电压U2(t)等于输入电压UL(t)积分:
U2(t)= UC(t)= ∫t0UL(ξ)dξ/RC (2-6)
由(2-5)和(2-6)式可得:
ψL(t)=RCU2(t) (2-7)
可见ψL(t)∝ U2(t) 。如果将U2(t)输入示波器y1探极,则ψL(t)曲线就可以用U2(t)曲线显示了。
如果按图2-5来设计电路,r为取样电阻,由KCL有
Ir=IL+I1
R很大时,I1很小,故有Ir≈IL 故有
Ur=Irr ≈Ilr (2-8)
由(2-7)和(2-8),两式可得:
ψL/IL=RCrU2/Ur (2-9)
即 ψL (t)/ IL(t)∝U2(t)/Ur(t)
现将 U2(t)、Ur(t)分别由y1、y2探极输入示波器,则屏幕上可显示出如图2-6所示的韦安特性曲线。其中U2(t)(即Uy1)与Ur(t)即(Uy2)的关系曲线即代表ψL(t)与IL(t)的关系曲线。
3、电压源
能够保持端电压为恒定值的电源为电压源。理想电压源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端电压恒定,与流过电压源的电流大小无关;二是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并不由电压源本身决定,而是由与之相联接的外电路决定。因此,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必是平行于横轴(电流I轴)的一条直线,如图2-7所示。
实际电压源总是具有一定大小的内阻rs,因此实际电压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串联来模拟。当电压源中有电流I流过时,必然会在内电阻rs上产生电压降,所以实际电压源的端电压
U可表示为
U=US-Irs
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8所示。
4、电流源
能够保持恒定输出电流的电源为电流源。理想电流源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输出电流恒定,与加在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二是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不由电流源本身决定,而是由与之相联接的外电路决定。因此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必是平行纵轴(电压U轴)的一条直线,如图2-9所示。
实际电流源的电流总有一部分在电源内部流动而不会全部外流。故实
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
电阻rs并联来模拟。理想电流源的电流
Is一部分被rs分流,另一部分才是输出
电流I。所以
I=Is-U/rs
U为加在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实际电
流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10所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测定。
1、分别取实验台上TS-B-26伏安特性单元板上R=200Ω和R=2000Ω的电阻作为被测元件,按图2-11接好线路。R=200Ω时采用外接形式,开关倒向1,R=2000Ω时采用内接形式,开关倒向2。
2、线路经检查无误后,打开稳压电源开关,依次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为表2-1中所列数值,并将对应的电流表读数记录在表2-1中。
表2-1
U(V)
0
2
4
6
8
10
R=200Ω
I(mA)
R=2000Ω
I(mA)
3、根据表2-1数据,在坐标纸分别绘制200Ω和2000Ω电阻伏安特性曲性。
4、分别取TS-B-26单元板上200Ω和2000Ω电阻作为被测元件,于电阻箱上取r=20Ω作为取样电阻,联成图2-12电路,将UR输入示波器y1,Ur输入示波器y2,Ur/r即为R中电流IR这时,
Uy1=UR
作为y轴输入,
IR=Ur/r=Uy2/r
作为x轴输入,将示波器输入耦合拨至DC、y1、y2工作方式按钮处于“出”的状态,调节y1、y2的v/div开关到适当档位,观察屏幕上显示的R=200Ω和R=2000Ω的伏安特性曲线,使曲线斜率等于R。将该曲线描绘在坐标纸上。
(二)、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测定
1、将双路直流稳压电源、滑线变阻器R、限流电阻R1=50Ω、TS-B-26单元板上半导体二极管、毫安表、电压表联成图2-13电路。
2、检查无误后,接通稳压电源开关,调节输出电压为2V。
3、移动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分别为表2-2中所列数值,将对应的毫安表读数记录在表2-2中。
表2-2
U(V)
0
0.1
0.2
0.3
0.4
0.5
0.55
0.6
0.65
0.7
0.75
I(mA)
据表2-2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绘
制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曲线。
按图2-14联接线路,经检查无误
后,开启稳压电源,调节滑动变阻器,使
电压表读数分别为表2-3中所列数值,将
对应的微安表读数记录在表2-3中
表2-3
U(V)
0
5
10
15
20
25
30
I(μA)
根据表2-3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二极管反向伏安特性曲线。
将二极管和电阻箱上20Ω取样电阻按图2-15接线。将二极管正向
导通电压U输入示波器y轴(y1),取样电阻电压Ur输入示波器X轴(y2),Ur/r即为二极管导通电流。将示波器输入耦合拨至AC,y1、y2工作方式处于“出”状态,调节y1、y2的v/div旋钮至合适档位,观察屏幕上显示的二极管正向导通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将曲线描绘在坐标纸上。
(三)、电感韦安特性示波器观察
将电感L、取样电阻r=20Ω和RC积分电路,按图2-16联接,经检查无误后,接通6v交流电源。示波器输入耦合拨到AC,y轴(y1)输入UL,X轴(y2)输入IL=Ur/r1,调节 y1、y2的v/div旋钮至合适档位,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电感元件韦安特性曲线,并描绘在坐标纸上。
(四)、电源伏安特性测定
1、电压源
将WU-30-3A晶体管双路稳压电源与50Ω电阻串接,以模拟为实际电压源。按图2-17联接。经检查无误后,开启稳压电源开关,并调节输出电压为Us=10V,由小到大调节可变电阻R2,使电流表读数分别为表2-4所列数值,对应的电压表读数填入表2-4中。根据表2-4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实际电压的伏安特性曲线。
表2-4
I(mA)
0
40
60
80
100
120
U(V)
2、电流源
将双路可调恒流源与620Ω电阻并接为实际电流源。按图2-18联接。经检查无误后,开启恒流电源开关,并调节输出电流为Im=20mA,由小到大调节可变电阻R2使电压表读数为表2-5所列数值,将对应的电流表读数填入表2-5中。根据表2-5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实际电流源的伏安特性曲线。
表2-5
U(V)
4
5
6
7
8
9
10
I(mA)
四、仪器设备
双路稳压电源 一台
二踪慢扫描示波器 一台
双路可调恒流源 一台
伏安特性单元板(TS-B-26) 一块
铁蕊电感 一只
滑线变阻器(1750Ω、200Ω) 各一只
直流电压表 (TS-B-26) 一只
直流电流表(TS-B-01、TS-B-02) 各一只
变阻箱 一只
五、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要按报告单上所列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表格、曲线等项目认真书写。
2、分析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A、说明图2-11双向开关倒向1、2接点时,电路联接的区别以及两种情况下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出的电流值、电压值有什么不同?
B、用示波器观察线性电阻、半导体二极管和电感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时,x轴( y1、y2)输入是取样电阻上的电压还是电流?怎样才能把x轴输入当作电流来处理?
C、线性电感元件的韦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何以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韦安特性曲线为非直线?
实验三、基尔霍夫定律的实验验证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巩固所学理论和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CL:电路中任一节点,在任何时刻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 Σ Ij = 0
KCL阐明了电路中任一节点上各支路电流的约束关系。这种约束关系与该节点上各支路元件的性质无关。
KVL:对于线性非线性元件支路、时变非时变元件支路,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 Σ Uj = 0
KVL阐明了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中,支路电压间的约束关系。这种约束关系与电路结构有关,与构成回路的各支路上元件性质无关。对于线性非线性、时变非时变、含源非含源元件支路均成立。
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中的电流、电压均是代数量,即有正、负之分,这种“正”与“负”表明了电流、电压的方向性。电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为正,相反时为负。在闭合电路中,指定一个绕行方向为电压参考方向,支路电压与绕行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验证KCL
取直流电路单元板,按图3-1接线。
X1、X2、X3、X4、X5、X6为节点B的三条支路电流测量接口。验证KCL时,可假定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将直流电流表正、负极分别接入X1、X2、X3、X4、X5、X6接口(电流表接入一个接口时,另两个接口要短路)测量各支路电流。若指针正向偏转读数为正值。反向偏转,可调换电流表正负极,读数为负。将测量结果填入表3-1中。
2、验证KVL
实验电路仍如图3-1所示,用联接导线将三个电流接口短路。取两个回路ABEFA、BCDEB。用电压表依次测量各回路中UAB、UBE、UEF、UFA、UBC、UCD、UDE、UEB。将测量结果填入表3-2中。两回路均指定顺时针方向为绕行方向。注意表针偏转方向和取值的正、负。
表3-1
计算值
测量值
误差
I1(mA)
I2(mA)
I3(mA)
∑I
表3-2
ABEFA
UAB
UBE
UEF
UFA
∑U
计算值
测量值
误差
BCDEB
UBC
UCD
UDE
UEB
∑U
计算值
测量值
误差
四、实验设备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
直流毫安表 (TS-B-02) 一块
直流电压表 (TS-B-06) 一块
直流电路单元板 (TS-B-28) 一块
五、实验报告
1、利用表3-1、表3-2验证KCL及KVL:
将各支路电压、电流计算值填入表3-1、表3-2中,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2、回答问题:
改变电流参考方向和回路绕行方向,对验证基尔霍夫有无影响?为什么?
实验四、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实验验证,加深对等效电路概念的理解。
2、学会用补偿法测量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参数。
二、实验原理
根据戴维南定理,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它的外部特性,总可以等效为理想电压源Uoc和电阻Rs的
串联组合支路。Uoc为原网络开路电压,
Rs为原网络去源后的端口处的入端电阻,
如图4-1所示。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根
据诺顿定理,它的外部特性,总可以等 (a) (b)
效为理想电流源Isc和一电导Gs的并联 图 4-1
组合。Isc为原网络的短路电流,Gs为原
网络去源后端口处的入端电导。
如图4-2所示。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是两个完全独
立的定理,尽管两定理所述等效电路之间
存在对偶形式,且有
Uoc=IscRs Gs=1/Rs
的关系。
电路的等效性在于变换前后原电路和等效电路的外部特性保持不变。即端口CD 处的电压和端口电流保持不变。在满足这一前提下,含源一端口网络戴维南等效电路的Uoc和Rs 以及诺顿等效电路的Isc和Gs被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参数。等效参数的测量是将含源一端网络等效为戴维南电路和诺顿电路的关键。
关于含源一端口网络开路电压Uoc的测量:常用方法有两种,直接测量法和补偿法。
1、直接测量法:
当含源一端口网络去源后的入端电阻Rs与电压表内阻Rv相比,Rs<<Rv, 即Rs相对于Rv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开路电压。如图4-3(a)所示,电压表读数即是含源一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2、补偿法:
当含源一端口网络去源后的入端电阻Rs与电压表内阻Rv相比较,不可忽略时,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开路电压,会影响被测电路的原工作状态,使所测电压与实际值之间有较大误差。这时用补偿法可以排除电压表内阻Rv对测量所造成的影响。
图4-3(b)是用补偿法测量开路电压的电路图,测量步骤如下:
先将补偿电路中开关K开启,将C’D’与CD对应相接,调整补偿电路中分压器的输出电压,使它近似等于用电压表直接测量闭合回路电压。再闭合开关K,细调补偿电路中分压器的输出电压,待检流计中无电流通过即指针指示为零。此时电压表读数即是被测电源一端口开路电压Uoc。由于检流计中无电流,相当于CD开路,补偿电流的接入,没有影响一端口的工作状态。
(a)Rs<<Rv (b) Rs≈RV
?图 4-3
含源一端口网络入端等效电阻Rs的求法:
比较简单的含源一端口网络入端电阻,可将网络中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去源)后,根据网络中电阻的串并联组合,通过计算求得Rs。
比较复杂的含源一端口网络,很难通过计算求得入端电阻。亦可通过测量(直接法、补偿法)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则
Rs=Uoc/Isc
对于复杂含源一端口网络还可以将网
络去源后,在端口处加一电压源U,按图 图4-4
4-4接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无源一端
口网络端口处的电压U和电流I,则
Rs=U/I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直流电路单元板(TS-B-28)按图
4-5接线,U1=25V,C,D左侧用虚线框起
部分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2、测量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外部特性:
将S1、S2闭合,调节外接电阻RL,使其分别为表4-1中所列数值,记录通过R2电流(即RL中电流,X5,X6接口处毫安表读数)和C、D间电压填入表4-1中。
表4-1
RL(Ω)
0
500
1k
1.5k
2k
2.5k
开路
I(mA)
U(V)
3、将步骤2中RL=0的电流(短路电流Isc)和开路电压(此电压在步骤2中采用直接测量法测得)Uoc代入公式
Rs=RCD=Uoc/Isc
求出Rs
4、再用补偿法重作步骤3,测量Uoc
Rs=RCD=Uoc/Isc
5、将Uoc用直流稳压电源代替,调节
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为Uoc,与Rs串联
组成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4-6,调节RL,使
其分别为表4-1中数值,测量RL电流和CD
间电压,填入表4-2中。比较表4-1和表
4-2数据,验证戴维南定理。
表4-2
RL(Ω)
0
500
1 k
1.5 k
2k
2.5k
开路
I(mA)
U(V)
6、将步骤1中RL=0的短路电流Isc用恒流源替代,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等于Isc,与Rs并联构成诺顿等效电路,
如图4-7所示。调节RL使其分别为表
4-3中数值,测量RL中电流和CD间电
压,填入表4-3中,比较表4-1和表-3
中数据以验证诺顿定理。
表4-3
RL(Ω)
0
500
1 k
1.5 k
2k
2.5 k
开路
I(mA)
U(V)
四、实验设备
直流稳压稳流源 一台
直流毫安表 (TS-B-02) 一块
直流电压表 (TS-B-06) 一块
直流电路单元板 (TS-B-28) 一块
检流计(或直流微安表(TS-B-01) 一块
十进制电阻箱 二只
滑线变阻器 一只
导线若干
五、实验报告
在同一张坐标纸上画出原一端口网络和各等效网络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做分析比较,说明如何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实验五、迭加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迭加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电路中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迭加的代数和。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直流电路单元板
(TS-B-28)按图5-1联成
电路。U1、U2由直流稳压电源
供电。其中U1=12V U2=14V
2、将K1闭合,接通电源
U1。K2倒向短路,U1单独作用
于电路。测量各支路电流I1,
I2和I3以及各支路电压UAB、UBC、
UBE,将测量数据填入表5-1中。
表5-1
I1(mA)
I2(mA)
I3(mA)
UAB(V)
UBC(V)
UBE(V)
U1单独
作用
U2单独
作用
∑U1 U2
作用
3、将K2倒向电源U2、K2倒向短路,U20单独作用于电路。重新测量I1、I2和I3以及UAB、UBC和UBE,将测量数据填入表5-1中。
4、将K1、K2均倒向电源U1、U2,两电源U1、U2共同作用于电路。再测各支路电流、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5-1中。
5、根据测量数据,验证迭加定理。
四、实验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 一台
直流电流表 (TS-B-02) 一块
直流电路实验单元板 (TS-B-28) 一块
导线若干
五、实验报告
目的、原理、步骤内容、数据表格、验证迭加原理。
回答问题:迭加原理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实验六、一阶电路响应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一阶电路响应的过渡过程,研究元件参数的变化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学习脉冲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阶电路是仅有一个动态元件(电容或电感)的电路。图6-1(a)、(b)中各含有一个电容或一个电感元件,都是一阶电路。
(一)、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
一阶电路在阶跃信号作用下,动态元件的电压uC(t)或电流iL(t)按指数规律上升。
1、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uC(t)= U0(1-e-t/τ) (6-1)
iC(t)= CduC(t)/dt = U0e-t/τ/R (6-2)
τ=RC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2、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iL(t)= I0(1-e-t/τ) (6-3)
uL(t)= LdiL(t)/dt = I0Re-t/τ (6-4)
τ=L/R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二)、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动态元件的电压uC(t)或电流iL(t)按指数规律衰减。
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uC(t)= U0e-t/τ (6-5)
iC(t)= CduC(t)/dt = U0e-t/τ/R (6-6)
τ=RC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2、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iL(t)= I0e-t/τ (6-7)
uL(t)= I0Re-t/τ (6-8)
τ=L/R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RC、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曲线如图6-2(a)、(b)所示。时间常数τ是零状态响应上升到稳定值的63.2%时需要的时间,或是零输入响应衰减到初始值的36.8%时需要的时间。τ的大小决定了过渡过程进行的快慢。
对于一般的一阶电路,时间常数均较小,在毫秒甚至微秒的数量级。经过3-5个τ的时间,过渡过程就基本结束,电路便进入稳定状态。因此用一般的仪表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渡过程已经消失,难以观测到电路的响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波器可以克服这一困难,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周期变化的电压波形。如果使电路的过渡过程按一定周期重复出现,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就可以观察到过渡过程波形。
本实验采用具有固定频率的方波信号作为一阶电路的激励源。信号周期为T,占空比为1:1,如图6-3所示。则RC、RL电路在(0-T/2)内产生零状态响应,在(T/2-T)内产生零输入响应,响应波形如图6-4(a)、(b)所示。在(0-T/2)内是电容器充电,电感建立磁场的过程,在(T/2-T)内是电容器放电,电感释放磁能、磁场逐渐衰减的过渡过程。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观察RC电路的过渡过程
1、本实验脉冲信号源正、负极接入示波器y轴输入探极,y输入工作方式为y1。信号源频率选择为1KHZ。幅度为3V,示波器聚焦。辉度旋钮居中,y1位移旋钮居中,接通信号源和示波器电源,调解y1的V/diV和t/diV旋钮,适当调节释抑时间和触发电平旋钮。使荧光屏上出现稳定的周期为T=1mS,占空比为1:1的方波波形。
2、按图6-5联接电路。R=300Ω,C=0.1μF,用示波器y1探极输入uC(t),在屏幕上观 察uC(t)波形,按图6-6联接电路,用y1探极输入uR(t),观察uR(t)波形及i(t)= uR(t)/R波形。并将uC(t)、uR(t)和i(t)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
从波形图中测量
τ‘= S
与理论计算值
τ = RC = S
进行比较。
3、改变电路参数R=800Ω,C不变,重复步骤2,并将uC(t)、uR(t)和i(t)绘制在同一坐标纸上,比较τ‘和τ。
τ‘= S
τ = S
(二)、观察RL电路的过渡过程
1、将R=300Ω,L=22mH,按图6-7联接电路,方波振幅仍为3V,频率仍为1KHZ,占空比为1:1,用示波器y1探极输入uL(t),观察uL(t)波形并测时间常数τ。按图6-8联线,观测uR(t)和i(t)= uR(t)/R,将uL(t)、uR(t)和i(t)绘制波形在同一坐标纸上。
τ‘= S
计算 τ =L/R = S
2、改变电路参数R=800Ω,L保持不变,重复步骤1。
四、实验设备
双踪慢扫描示波器 一台
信号发生器 一台
动态电路单元板 (TS-B-27) 一块
电阻箱 二只
五、实验报告
目的、原理、内容步骤、一阶电路响应波形坐标绘制。
回答问题:
为什么实验中要使RC电路时间常数较方波周期小很多?如果方波周期较RC时间常数小很多,会出现什么情况?
实验七、串联谐振电路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串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测绘RLC串联谐振曲线。
2、研究电路参数对谐振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在图7-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若取电阻R两端的电压U2为输出电压,则该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为:
U2 / U1 =R / [R+j(ωL-1/ωC)]
=R /√R2+(ωL-1/ωC)2∠tg-1(ωL-1/ωC) / R (7-1)
由上式可知,输出与输入电压之比是角频率ω的函数。当ω很高和ω很低时,比值都将趋于零,而在某一频率ω=ω0时,可使ω0L-1/ω0C =0,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等于1,电阻R上的电压等于输入电源电压达到最大值,电路阻抗最小,电抗为零,电流达到最大且与输入电压同相位。电路的这种工作状态叫做RLC串联谐振。谐振的条件:
ω0L-1/ω0C = 0
或 ω0 = 1/√LC (7-2)
改变角频率ω时,振幅比随之变化,振幅比下降到峰值的1/√2 = 0.707对应的两个频率ω1,ω2(或f1和f2)之差称为该网络的通频带宽。
BW=ω2-ω1
理论上可以推出通频带宽
BW=ω2-ω1=R/L (7-3)
由(7-3)式可知网络的通频带取决于
电路的参数。RLC串联电路幅频特性曲线的陡度,可以用品质因素Q来衡量,Q的定义为:
Q =ω0 /BW=ω0L/R=1/ω0C
可见品质因数Q也取决于电路参数。当L和C一定时。电阻R越小,Q值越大,通
频带越窄,谐振曲线越陡峭。反之,电阻
R越大,品质因数Q越小,通频带宽亦越
宽,曲线越平缓,如图7-2所示。
设R1>R2,当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
XL=XC、Z=R2
则 BW1=ω2-ω1>BW2=ω‘2-ω‘1
I=U1/Z=U1/R
UR=IR
UL=jIXL=jIω0L=jU/Rω0L=jQU1
Uc=-jIXc=I/jω0C=-jQU1
当 XL=XC>R时,UL=UC>>U
电路的这一特点,在电子技术通讯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电力系统中则应避免由此而引起的过压现象。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动态电路板TS-B-27、正弦信号发生器、电阻R、电感L、电容C按图7-3联成电路。r 为电感线圈电阻,L=33mH,C= 0.10μF,R=620Ω。
2、调节正弦信号源输出电压,使U1=3V,调节正弦信号输出频率,使之为表7-1中的数值,测量U2,UC,UL,填入表7-1中 。
表7-1 R=620Ω
F(kHz)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U2(V)
UC(V)
UL(V)
3、将R改为1300Ω,L、C保持不变,重复步骤2,将数据填入7-2表中
表7-2 R=1300Ω
F(kHz)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U2(V)
UC(V)
UL(V)
四、实验设备
正弦信号发生器 一台
动态电路板 (TS-B-27) 一块
毫安表 一块
频率计 一台
五、实验报告
目的 、原理、 内容步骤。 根据表7-1、表7-2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谐振曲线。计算BW和Q,并与测量值进行比较。
实验八、改善功率因数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改善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功率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交流电路为一普通日光灯管的电路,由镇流器、日光灯管和启辉器串联而成,由220V的交流电源供电,如图8-1所示。镇流器是一带铁芯的电感线圈。日光灯电路实质是一电阻电路,其有功功率即平均功率P和视在功率S是相等的。
在电路中只要有电抗元件(电感L、电容C或L,C同时存在),在非谐振的条件下,平均功率P总是小于视在功率S。
P=SCOSα
COSα=P/S称作功率因数。可见功率因数是电路阻抗角的余弦值。阻抗角越大,功率因数越低。反之功率因数越高。
功率因数的高低实际上反映了电源容量的利用情况。电路负载的功率因数低,电源容量不能被充分利用,因此提高功率因数,使电源容量得到充分利用,这正是人们的所企盼的。
提高功率的途径,根本在于减小电路阻抗的阻抗角,在实际应用电路中,感性负载居多。所以提高感性负载电路功率因数的有效途径,是在负载两端并联一合适的电容器,使由R、L、C组成的负载阻抗角减小,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实验台上镇流器L、启辉器S、日光灯管D,并联电容器组(TS-B-21)、电流测量插口等单元板和低功率因数功率表联成如图8-2所示电路。
2、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K,调节调压器旋钮,逐渐增大输出电压,使输出电压增至220伏时, 日光灯管亮。记录电源电压 U、功率表读数P、电流表读数I 、ID、IC记录在表8-1中.
3、逐次闭合电容器组单元板上的开关,将电容逐次并联在电路中,依次增大并联电容器电容量,使其等于表8-1中的数值,再将对应U、I、ID、IC 、P读数记录在表中。
4、计算未并入电容器和各次并联电容器后的功率因数,填在表中。
表8-1
电容C(μF)项目
0
1
2
3
4
5
6
7
U(V)
I(mA)
ID(mA)
IC(mA)
P
COSα
四、实验设备
日光灯管 一只
镇流器 (TS-B-19) 一块
启辉器 (TS-B-20) 一块
电容器组单元板(TS-B-21) 一块
交流电流表 (TS-B-04) 一块
交流电压表 (TS-B-06) 一只
功率表 (0-300V、0-0.5-1A、COSα=0.2) 一只
五.实验报告
目的、原理、内容步骤、表格数据。根据表格数据计算日光灯等效电阻R、电路电抗X、阻抗Z。
回答问题:
并联电容器后电路电流I、功率P如何变化?为什么?
实验九、 三 相 电 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负载的星形、三角形连接方法。
2.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3.熟悉负载的星形连接时中线的作用。
4.观察不对称负载分别作星形、三角形连接时的工作情况。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三相电源(线电压220V)、三相负载、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测电流插座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负载星形连接,按表9-1要求,分别测量:
表9-1
测量项目
UAB
UBC
UCA
UAX
UBY
UCZ
UOO
IA
IB
IC
IO
各相灯数
各相亮度
测量单位
A
B
C
A
B
C
负载情况及中线
对称
有中线
无中线
不对称
有中线
无中线
(1)负载对称(每相负载开启三盏灯):在有中线、无中线两种情况下,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压和中线电流。观察有无中线两种情况下各相灯泡亮度是否一致。
(2)负载不对称(A、B、C相各开启1、2、3盏灯):在有中线、无中线两种情况下,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中线电压和中线电流。观察有无中线两种情况下各相灯泡亮度是否一致。
2.负载三角形连接,按表9-2要求,分别测量:
表9-2
测量项目
UAB
UBC
UCA
IA
IB
IC
IAB
IBC
ICA
各相灯数
各相亮度
测量单位
负载
对称
不对称
(1)负载对称: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
(2)负载不对称: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
四、预习要求和实验注意事项
1.复习三相电路的有关内容。
2.画出三相负载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的电路图,在需要测电流的地方画出测电流插座。
3.接拆线路必须断电,线路接好后,必须经教师检查后才可接通电源,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当负载对称时: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
2.用实验结果分析三相电路星形连接时中线的作用。
3.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原应作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误接成星形,会产生什么后果?而原应作星形连接的负载,如误接成三角形,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十、 可编程控制器(PLC)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
2.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及编程方法。
3.学习简单应用程序的设计。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箱、编程通信电缆、计算机及编程软件或编程器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输入图10-1所示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程序的梯形图或语句表,验证控制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1.设计一个对三台电动机M1、M2、M3进行顺序控制的程序,以实现如下控制要求:起动时,M1先起动,延时10秒钟后,M2自动起动,又延时5秒钟后,M3自动起动,停机时同时停机。验证控制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四、预习要求和实验注意事项
1.不同产家的PLC,其指令语句表语言和梯形图符号略有不同,实验前必须阅读本实验室的PLC说明书,掌握其使用方法。
2.实验前必须先编好程序。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三台电动机顺序控制程序的梯形图及指令语句表。
2.说明控制过程是否出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实验十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铭牌数据的意义。
2.学习异步电动机的一般检验方法。
3.学习异步电动机的接线方法,直接起动及反转的操作。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三相异步电动机、兆欧表、钳形电流表、万用表、转速表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记录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2.实验判别定子绕组始末端的方法 三相异步电动机出线盒通常有六个引出端,如图11-1(a)所示,标有U1、V1、W1和U2、V2、W2,若U1、V1、W1为三相绕组的始端,则U2、V2、W2是相应的末端。根据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应与电源电压相一致的原则,若电动机铭牌上标明“电压220/380V,接法△/Y”,如三相电源线电压为220V,则电动机三相绕组应接成三角形,如图11-1(b)所示;如三相电源线电压为380V,则电动机三相绕组应接成星形,如图11-1(c)所示。
判别定子绕组首末端时,首先确定哪两个引线端属于同一相绕组。用万用表Ω档测量任意两个端子间的电阻,如电阻极小,就表示这两个端子属于同一绕组。再任意假定一相绕组的始末端,并标上U1、U2,然后按照图11-2所示方法依次确定第二、第三绕组的始末端。
如第二相绕组按图11-2a所示与第一相绕组相连,当在U1、V1之间加220V交流电压时,由于两相绕组产生的合磁通不穿过第三相绕组的线圈平面,因此,磁通变化不会在第三相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时用交流电压表测量第三绕组两端电压时,读数应为零或很小。
当接成图11-2b所示时,由于合成磁通穿过第三绕组的线圈平面,故磁通变化时会在第三相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时第三绕组两端电压为一较大值(﹥10V)。
因此可以根据对三相绕组交流电压测量结果来判断与U2相连的是V2还是V1,由此确定出第二相绕组的始端V1和末端V2。按同样方法在判断出第三相绕组的始末始末端。
3.绝缘检验 切断电动机与其它电气设备的联系,用兆欧表测量各绕组之间的绝缘电阻和每相绕组与机壳的绝缘电阻,这些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兆欧。
4.电动机的起动 把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接成星形,三条引出线接到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电源上,合上开关,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并用钳形电流表测量起动时的起动电流和稳定时的空载电流,用转速表测量电动机的转速,将测量数据记录于自拟的表格中。
电动机的正反转 将电动机与三相电源连接的任意两条线对调,合上电源,观察对调前后电动机转向的变化。
四、预习要求和实验注意事项
复习有关电动机的内容,理解它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连接方式要与三相电源相适配。
测量电动机起动电流时,所用钳形电流表量程应在电动机额定电流的7倍以上。
测量电动机转速时,转速表的橡皮头应正对电动机转轴的中心孔,使电动机转轴与转速表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实验报告要求
画出相关实验电路图及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十二、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交流接触器、控制按钮等低压电器的规格、型号和结构。
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连续运转、停止的控制电路原理。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多工位控制的电路原理和接线。
4.学习使用万用表检查继电接触控制线路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按钮、交流接触器、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画出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保持、停止的控制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线路试运行。
2.设计由两个工位同时控制同一台电动机起动、保持、停止的控制电路
四、预习要求和实验注意事项
1.学习低压电器和继电接触控制的有关知识,了解其规格、型号及使用方法。
2.注意安全,连接好线路后经老师检查正确后方能通电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按标准符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简述工作原理。
2.若实验过程出现过问题,说明其原因及解决方法。
实验十三、 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加深对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作用的理解。
2.学习简单控制环节的设计方法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掌握控制电路的接线及检查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
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按钮、交流接触器、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画出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控制电路,完成接线并实现正常运行。
2.设计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起动的控制电路。要求第一台电动机M1起动后,第二台电动机M2才能起动;第二台电动机M2停止后,第一台电动机M1才能停止,完成接线并试运行。
四、预习要求和实验注意事项
1.学习低压电器和继电接触控制的有关知识,了解其规格、型号及使用方法。
2.注意安全,连接好线路后经老师检查正确后方能通电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按标准符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简述工作原理。说明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为什么既要有机械联锁,又要有电气联锁?
2.若实验过程出现过问题,说明其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