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河 水 利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200 ~200 学年第 学期 水 工 建 筑 物 课程考试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姓名 学号 成绩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河岸溢洪道的类型主要有 式、侧槽式、 式和虹吸式四种。
2、水工隧洞进口建筑物的按其布置及结构形式分为竖井式、 、岸塔式和 式。
3、海漫应具有一定的 ,利于进一步消除余能;具有一定的 ,以便排出渗水;具有一定的柔性,适应河床的变形。
4、坝下涵管为了有效地防止集中渗流,在涵管1~2m的范围内用回填粘土做防渗层,这个防渗层称为 。
5、土石坝管涌渗透变形中使个别小颗粒土在孔隙内开始移动的水力坡降称为 ;使更大的土粒开始移动,产生渗流通道和较大范围内破坏的水力坡降称为 。
6、在土石坝的坝坡稳定计算中,可用替代法考虑渗透动水压力的影响,在计算下游水位以上、浸润线与滑弧间的土体的滑动力矩时用 重度,计算抗滑力矩时用 重度。
7、不平衡剪力在闸墩和底板进行分配时可采用 法和 法。
8、水闸按照其所承担的任务分为节制闸、 闸、 闸、排水闸和挡潮闸。
9、过闸水流形态复杂,易发生的不利流态有 和 。
10、无压隧洞多采用 断面。
11、土石坝砂砾石地基处理属于“上防”措施铅直方向的有 、板桩、 和帷幕灌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适用于弧形闸门侧止水的是: ( )
A、P型; B、L型; C、刀型; D、 型。
2、水闸翼墙的高度为6~10m,用哪种形式的挡土墙较合适。 ( )
A、重力式; B、扶壁式; C、悬臂式; D、空箱式。
3、正槽溢洪道的泄槽纵坡应采用: ( )
A、陡坡; B、缓坡; C、平坡; D、临界坡。
4、泄槽上游接宽顶堰,起始断面水深等于临界水深hk,泄槽中发生 水面曲线。 ( )
cⅡ型壅水; B、bⅡ型降水;C、bⅠ型降水;D、aⅡ型壅水。
5、工作闸门布置在 的为有压隧洞。 ( )
A、进口; B、洞身; C、中部; D、出口。
6、隧洞洞身的 衬砌为不受力衬砌。 ( )
A、喷锚衬砌; B、预应力衬砌; C、平整衬砌; D单层衬砌。
7、反滤层一般是由2~3层不同粒径的非粘性土、砂和砂砾石组成的,各层次的粒径按渗流方向逐层 。 ( )
A、减小; B、增加; C、不变; D、加密。
8、当滑裂面通过无粘性土,坝坡部分浸入水中时为 形滑裂面。 ( )
A、折线; B、直线; C、曲线; D、复合。
9、不能降低土石坝浸润线的排水设施是 。 ( )
A、褥垫排水; B、贴坡排水; C、棱体排水; D、综合式排水。
10、底流消能通过闸下产生 水跃来保护河床免遭冲刷。 ( )
A、远驱式; B、临界式; C、波状; D、淹没式。
三、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侧槽溢洪道:
2、弹性抗力:
3、不平衡剪力:
4、浸润线:
5、弹性地基梁法: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粘土铺盖的厚度是根据铺盖土料的允许水力坡降值计算确定, 所以顺水流方向越来越厚。 ( )
2、板桩可以截阻渗流,防渗效果较好,适用于粘性土地基。 ( )
3、当围岩条件差,又有较大的内水压力时,无压隧洞也可采用圆形断面。 ( )
4、水平缝和垂直缝均应设置相应的止水。 ( )
5、回填灌浆的目的是加固围岩,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减小围岩压力,保证岩石的弹性抗力。 ( )
6、水闸的侧向绕渗有自由水面,是三维无压渗流,因此不必做侧向防渗措施。 ( )
7、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土石坝坝坡稳定问题,没有考虑土条间的相互作用力,计算出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偏小。 ( )
8、流土这种渗透变形主要发生在粘性土体的渗流出口处。 ( )
9、孔隙水压力在土体滑动时能产生摩擦力,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 ( )
10、心墙坝的上、下游坝坡均比斜墙坝的缓。 ( )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请简述土石坝最危险圆弧位置的确定方法,并画图说明。
2、对于粘性土和砂性土地基,其地下轮廓线的布置有何不同?
3、请简述在水工隧洞中平压管和通气孔的作用?
4、若闸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小于允许值,应采取哪些措施?
5、简述土石坝的渗透变形的形式及防止措施?
6、当采用混凝土铺盖时(如图所示),应如何计算作用水闸上的水平水压力?
六、计算题:(10分)
某水闸闸室布置如图,荷载计算如表所示,已知顺水流方向长度为20米,宽度为18米,闸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1.20,闸室基底与地基之间的磨擦角φ0=15o,粘结力C0=20Kpa,进行闸室的抗滑稳定计算分析。
荷载计算表(对底板底面中点A点取矩,顺时针为正)
荷载名称
竖向力(KN)
水平力(KN)
力矩(KN.m)
↓
↑
→
←
+
–
闸室自重
20000
200000
上游水压力
10000
60000
扬压力
15000
150000
水重
15000
72000
小计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