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8月
课件编制者 范彩娥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 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时代精神
的精华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不断发
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意义
和方法
一、哲学的 本质含义
二、哲学的 基本问题
三、哲学的 党性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 哲学的本质含义
哲
学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
界
观
具体科学
特殊规律
哲 学
一般规律
部分世界 整个世界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和具体科学
的区别与联系
3、哲学的特点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存在与思维或 物质与意识 何者为 世
界本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
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
把哲学划分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
基本流派。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
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 物 主 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 第一 种
基本理论形态
把“物质”
理解为自然界
中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物质形
态,如水、火、
气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霍尔巴赫
洛克 霍布斯 培根
爱尔维修 拉美特里 狄德罗
唯物主义的 第三种 理论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理论形态
(1) 主观唯心主义
既非旗动,亦非
风动,仁者心动
贝
克
莱
陆
九
渊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物是感觉的复合
慧
能
(2) 客观唯心主义
朱
熹
黑
格
尔
, 理 在 事 先”
, 绝 对 精 神,
是 世 界 的 本 质
为什麽说思维与存在
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
维
与
存
在
关
关
系
问
题 D
C
A 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
须回答的问题。
B 对它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的根
本路线和发展的方向。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是社会实践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
—
—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
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
在(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
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 存在
可 知 论
认为物质和意
识具有同一性,主
张世界是可以认识
的。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荀
子
荀
况
不 可 知 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
维认识世界或彻底 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
谟
康
德
辨证法 与 形而上学 的 对立
在哲学发展史上围绕着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 中心线 交
织着 辩证法与 形而上学 的斗争
辩 证 法
主张 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 的
观点 辩证法
古代 朴素辩证法
近代 唯心辩证法
近现 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
形 而 上 学
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
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
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哲学的特点
哲 学
时代性 民族性 阶级性
———————————————— ——
——
——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
暴露和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社会经济
根源
2、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阶级基础
3,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取得的巨大
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自然科学前提
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
理论来源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激
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社会经济根源
2、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阶级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 三大 重
要成果,
? 细胞学说
? 能量守恒与
转化定律
? 生物进化论
3、科 学 前 提
,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
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
我们现在不仅能够 指出自
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
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
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
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
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
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
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
图画。,
? 恩 格 斯 说,
细 胞 学 说
施莱登 施 旺
细 胞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焦 尔 赫尔姆霍兹
生 物 进 化 论
)
社 会 科 学 前 提
19世纪社会科学领域也有重大发展,
◆ 英国的 古典经济学
◆ 英法的 空想社会主义
◆ 法国复辟时期的 阶级斗争理论
社 会 科 学 前 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社 会 科 学 前 提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
尤其是阶级斗争学说
梯
叶
里
基
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
哲学,即黑格尔的唯心主
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
社会科学前提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 发展和内在联系 的思想
※ 对立统一 的思想
※ 主观能动性 的思
想
※ 历史和逻辑统一 的思
想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提出了 自然界和人脑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而思维是人脑的产物
这一关于 物质第一性,意识
第二性 的观点。
▲ 批判了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 恢复了 唯物主义的权威
5、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主观条件
( 1) 科学精神
( 2) 革命实践精神
第 二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本质含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伟大变革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
本质、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全面发展
的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
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 1)从研究对象上看,它是关于自然、社
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哲学史第
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克服了旧哲学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企图包
罗万象的缺陷。
特殊规律
马哲学
旧哲学 科学的科学
普遍规律 科学的哲学
( 2)从理论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
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
一,形成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克服
了旧哲学使它们分裂的不彻底性
素朴唯物主义
唯心辩证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科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辨证法
哲学 近代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 哲学 近代唯心论
世界本原
存在状态
历史观
问题
, 哲学把无产阶级
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
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
器。,
(3) 在社会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了哲
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
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 4) 从基本特征上看,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
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特征,这就克服了旧哲学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把科学性与革命性割裂的缺陷。
实践性
科学性
革命性
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实 践 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
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 表现
为它建构了科学的实践观;强
调实践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基础,即强调实践是理
论的基础,理论依赖于实践。
科 学 性
表现为它 来源
于实践、为实践所
证实、随着实践的
发展而发展; 它批
判地继承了人类文
化遗产中的一切优
秀文化成果;它正
确地揭示了世界发
展的普遍规律。
革 命 性
表现为它坚持对现实的辩证理解和主体
能动的创新精神以及哲学的批判功能,在阶级
社会中革命性表现为阶级性,即它是无产阶级
科学认识和革命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随着时代,
实践和科学 发展的必然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中国化
二,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是辨证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
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必然性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
为根据。而 实际生活总是
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
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
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
象的程度。 因此,马克思
主义必然随着时代、实践
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不可能一成不变。,
1,马克思主义哲学随
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无
产阶级所面临的历史课
题解决实践的发展而不
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不断发展的历史证明
19世纪 70年代 ——20世纪初
面对时代主题转换,
马克思、恩格斯 适应工
人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和历史观进行了深入系
统研究,进一步丰富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使其 成为在工人运动中
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
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面对时代的
前进、革命的发展
和科学的进步,以
列宁 为代表的俄国
共产党人,把马克
思主义及其哲学发
展到 列宁主义阶段。
并使社会主义由理
论转变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的
三代领导人 创造性
地丰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把马克思主义发展
的 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及三个代
表精神的阶段
20世纪中叶 ——现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迎接自然
科学挑战中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迎接
社会科学挑战中不断发展
资本主义呈现表面繁荣
社
会
主
义
在
曲
折
中
前
进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迎接当代西方
哲学和社会思潮挑战中不断发展
当代西方哲和社会思潮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 ↘
维特根斯坦 罗素 穆勒 孔德
A,科学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
萨 特 雅斯贝尔斯 尼 采 叔本华
B、人本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1,坚
持马克
思主义
哲学是
指坚持
它的根
本立场、
观点和
方法。
※ 坚持其立场 ——坚持无产阶级
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
※ 坚持其基本原理、观点、方法 —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观点和用这些它们分析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进
一
步
2、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在坚持其基
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科学
地反映 人类在实践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
果,及时回答和解决 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
中得出 新结论,提升出 新范畴,形成新理论。
突出 ———— 实践本质
强化 ———世界观和认识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充实、加强 ————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掘 ———— 人文思想和生态思想。
具体说,
坚持 和 发展 的辩证关系
实践
坚持 发展
前提
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化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化的历史文化背景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4、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含义
? 用带有中华民族 特色的形式 宣
传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 马克
思主义哲学
? 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丰
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的历史文化背景
(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历史
根源
(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文化
背景
(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
化,是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
兴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
传入中国,是中国人向西方
寻求救亡图强真理这一漫长
历史过程发展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
一声炮响 给我们
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十月革命帮助了
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
国的先进分子,用无
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
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十月 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背景
从文化背景来看,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的性质及其与中国哲学优
良传统的某些相通之处为
条件。
A 唯物主义传统( 1)
,天行有常,不
为尧存,不为桀
亡,
荀子
A 唯物主义传统( 2)
,天下唯器,,
,无其器则无其道,
王 夫 之
A 唯物主义传统( 3)
, 形者神之质,
神者形之用,,
,形存则神存,形
谢则神灭,
范 缜
B 辩证法思想( 1)
楚人有鬻矛与
盾者 ……
韩 非
B 辩证法思(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 辩证法思想( 3)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魏 征
C 强调知行结合的认识论
墨
子
颜
元
孔
子
学 以 致 用
D 社会历史观( 1)
荀 子
荀子从人类
物质生活出发,
探索礼法制度的
起源
D 社会历史观( 2)
王 充
王充从物
质利益的视角,
论证道德的经
济基础。
柳宗元
柳宗元批判
英雄史观,倡导
“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
D 社会历史观( 3)
D 社会历史观( 4)
康有为、
孙中山等人
的“大同”
理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的 两次 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 哲学思想
邓小平 理论
江泽民 精神
毛 泽 东 哲 学 思 想
毛泽东哲学
思想是毛泽东思
想的哲学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的光辉
典范。它极大地
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
唯物论、辩证法、
认识论、历史观
和军事思想等。
( 1) 唯 物 论 方 面
●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强调坚持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 2) 辩 证 法 方 面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
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系
统阐发对立统一规律的基
本内容 ;
★ 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
对关系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
的精髓。
4、认识论方面,
★ 突出并全面阐发了实践
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
作用;
★ 系统阐发了感性认识与理
性认识的关系;
★ 提出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4、历史观方面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
和人民内部矛盾;
※ 突出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军事方面
◆ 创造性阐发了战争的本
质、性质、规律和战争指导
规律、人民战争的特点等;
◆ 精辟分析了战争中的
一系列关系,极大 地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
争观和战争认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历史文化背景
毛泽东 哲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两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 哲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江泽民 精神
邓小平哲学思想
——邓小平理
论的哲学基础,是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是当
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哲学。
——邓小平哲学
思想的核心内容,
也是邓小平哲学
思想最显著的特
征。
(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
方法论基础。
( 2)“照辩证法办事”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 历史观和价值
观 内容。
( 3)以 生产力为根基、以人民为本
江泽民,三个代表” 精
神
—— 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
学的具体化、丰富、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A,推进了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B、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促进了
中国人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中华
民族文化的现代复兴。
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中
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
论指南和精神支柱。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的 理论根据
二,理论 联系 实
际 方法是学习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 根本
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理论根据
1、革命领袖的表述
2、当代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重要意义
任何真正的
哲学都是自己时
代精神的精华
——马 克 思
,对于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要
能够精通它,应
用它,精通的目
的全在于 应用,
毛泽东指出,
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
克思主义的人
会 多起来 的,
因为马克思主
义 是科学 。
邓小平断言,
, 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原理,真正学会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由此及彼、由表
及里的本领,以利减少
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
性、表面性和机械性,
增强原则性、系统性,
预见性和创造性。,
江 泽 民 指 示 ——
※ 大量古今中外例证的有力证明
2、当代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重要意义
※ 它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 青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选择、形成时期
※ 青年是国内外积极敌人搞
“和平演变”争夺的对象
二, 理论 联系 实际 是学习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 根本方法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
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2、理论联系实际,运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
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学 习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立
场
观
点
方
法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 联系国际全球化和共
产主义运动的的实际
★ 联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运用原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 以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
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
的事情 为中心,着眼于
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 实际问题的理
论思考,着眼于 新的实
践和新的发展。,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 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时代精神
的精华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中国化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意义
和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思考题,
? 1、为什麽说思维和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
? 2、为什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
史的必然?
?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
史上的伟大变革?
?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是什麽?
请
您
欣
赏
课件编制者 范彩娥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 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时代精神
的精华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不断发
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意义
和方法
一、哲学的 本质含义
二、哲学的 基本问题
三、哲学的 党性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 哲学的本质含义
哲
学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
界
观
具体科学
特殊规律
哲 学
一般规律
部分世界 整个世界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和具体科学
的区别与联系
3、哲学的特点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存在与思维或 物质与意识 何者为 世
界本原,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
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
把哲学划分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
基本流派。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
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 物 主 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 第一 种
基本理论形态
把“物质”
理解为自然界
中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物质形
态,如水、火、
气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霍尔巴赫
洛克 霍布斯 培根
爱尔维修 拉美特里 狄德罗
唯物主义的 第三种 理论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理论形态
(1) 主观唯心主义
既非旗动,亦非
风动,仁者心动
贝
克
莱
陆
九
渊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物是感觉的复合
慧
能
(2) 客观唯心主义
朱
熹
黑
格
尔
, 理 在 事 先”
, 绝 对 精 神,
是 世 界 的 本 质
为什麽说思维与存在
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
维
与
存
在
关
关
系
问
题 D
C
A 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
须回答的问题。
B 对它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哲学的根
本路线和发展的方向。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是社会实践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
—
—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
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
在(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
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 存在
可 知 论
认为物质和意
识具有同一性,主
张世界是可以认识
的。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荀
子
荀
况
不 可 知 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
维认识世界或彻底 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
谟
康
德
辨证法 与 形而上学 的 对立
在哲学发展史上围绕着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 中心线 交
织着 辩证法与 形而上学 的斗争
辩 证 法
主张 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 的
观点 辩证法
古代 朴素辩证法
近代 唯心辩证法
近现 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
形 而 上 学
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
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
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哲学的特点
哲 学
时代性 民族性 阶级性
———————————————— ——
——
——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
暴露和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社会经济
根源
2、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阶级基础
3,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取得的巨大
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自然科学前提
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
理论来源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激
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社会经济根源
2、无产阶级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阶级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 三大 重
要成果,
? 细胞学说
? 能量守恒与
转化定律
? 生物进化论
3、科 学 前 提
,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
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
我们现在不仅能够 指出自
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
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
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
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
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
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
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
图画。,
? 恩 格 斯 说,
细 胞 学 说
施莱登 施 旺
细 胞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焦 尔 赫尔姆霍兹
生 物 进 化 论
)
社 会 科 学 前 提
19世纪社会科学领域也有重大发展,
◆ 英国的 古典经济学
◆ 英法的 空想社会主义
◆ 法国复辟时期的 阶级斗争理论
社 会 科 学 前 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社 会 科 学 前 提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
尤其是阶级斗争学说
梯
叶
里
基
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
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
哲学,即黑格尔的唯心主
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
社会科学前提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 发展和内在联系 的思想
※ 对立统一 的思想
※ 主观能动性 的思
想
※ 历史和逻辑统一 的思
想
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提出了 自然界和人脑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而思维是人脑的产物
这一关于 物质第一性,意识
第二性 的观点。
▲ 批判了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 恢复了 唯物主义的权威
5、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主观条件
( 1) 科学精神
( 2) 革命实践精神
第 二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本质含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伟大变革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
本质、存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全面发展
的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
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 1)从研究对象上看,它是关于自然、社
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哲学史第
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克服了旧哲学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企图包
罗万象的缺陷。
特殊规律
马哲学
旧哲学 科学的科学
普遍规律 科学的哲学
( 2)从理论内容上看,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
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
一,形成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克服
了旧哲学使它们分裂的不彻底性
素朴唯物主义
唯心辩证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科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辨证法
哲学 近代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 哲学 近代唯心论
世界本原
存在状态
历史观
问题
, 哲学把无产阶级
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
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
器。,
(3) 在社会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了哲
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
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 4) 从基本特征上看,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
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特征,这就克服了旧哲学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把科学性与革命性割裂的缺陷。
实践性
科学性
革命性
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实 践 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
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 表现
为它建构了科学的实践观;强
调实践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基础,即强调实践是理
论的基础,理论依赖于实践。
科 学 性
表现为它 来源
于实践、为实践所
证实、随着实践的
发展而发展; 它批
判地继承了人类文
化遗产中的一切优
秀文化成果;它正
确地揭示了世界发
展的普遍规律。
革 命 性
表现为它坚持对现实的辩证理解和主体
能动的创新精神以及哲学的批判功能,在阶级
社会中革命性表现为阶级性,即它是无产阶级
科学认识和革命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随着时代,
实践和科学 发展的必然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中国化
二,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是辨证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
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必然性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
为根据。而 实际生活总是
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
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
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
象的程度。 因此,马克思
主义必然随着时代、实践
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不可能一成不变。,
1,马克思主义哲学随
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无
产阶级所面临的历史课
题解决实践的发展而不
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不断发展的历史证明
19世纪 70年代 ——20世纪初
面对时代主题转换,
马克思、恩格斯 适应工
人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和历史观进行了深入系
统研究,进一步丰富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使其 成为在工人运动中
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
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面对时代的
前进、革命的发展
和科学的进步,以
列宁 为代表的俄国
共产党人,把马克
思主义及其哲学发
展到 列宁主义阶段。
并使社会主义由理
论转变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的
三代领导人 创造性
地丰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把马克思主义发展
的 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及三个代
表精神的阶段
20世纪中叶 ——现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迎接自然
科学挑战中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迎接
社会科学挑战中不断发展
资本主义呈现表面繁荣
社
会
主
义
在
曲
折
中
前
进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迎接当代西方
哲学和社会思潮挑战中不断发展
当代西方哲和社会思潮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 ↘
维特根斯坦 罗素 穆勒 孔德
A,科学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
萨 特 雅斯贝尔斯 尼 采 叔本华
B、人本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1,坚
持马克
思主义
哲学是
指坚持
它的根
本立场、
观点和
方法。
※ 坚持其立场 ——坚持无产阶级
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
※ 坚持其基本原理、观点、方法 —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观点和用这些它们分析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进
一
步
2、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在坚持其基
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科学
地反映 人类在实践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
果,及时回答和解决 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
中得出 新结论,提升出 新范畴,形成新理论。
突出 ———— 实践本质
强化 ———世界观和认识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充实、加强 ————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掘 ———— 人文思想和生态思想。
具体说,
坚持 和 发展 的辩证关系
实践
坚持 发展
前提
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化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化的历史文化背景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4、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含义
? 用带有中华民族 特色的形式 宣
传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 马克
思主义哲学
? 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丰
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的历史文化背景
(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历史
根源
(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文化
背景
(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
化,是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
兴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
传入中国,是中国人向西方
寻求救亡图强真理这一漫长
历史过程发展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
一声炮响 给我们
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十月革命帮助了
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
国的先进分子,用无
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
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十月 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背景
从文化背景来看,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的性质及其与中国哲学优
良传统的某些相通之处为
条件。
A 唯物主义传统( 1)
,天行有常,不
为尧存,不为桀
亡,
荀子
A 唯物主义传统( 2)
,天下唯器,,
,无其器则无其道,
王 夫 之
A 唯物主义传统( 3)
, 形者神之质,
神者形之用,,
,形存则神存,形
谢则神灭,
范 缜
B 辩证法思想( 1)
楚人有鬻矛与
盾者 ……
韩 非
B 辩证法思(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 辩证法思想( 3)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魏 征
C 强调知行结合的认识论
墨
子
颜
元
孔
子
学 以 致 用
D 社会历史观( 1)
荀 子
荀子从人类
物质生活出发,
探索礼法制度的
起源
D 社会历史观( 2)
王 充
王充从物
质利益的视角,
论证道德的经
济基础。
柳宗元
柳宗元批判
英雄史观,倡导
“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
D 社会历史观( 3)
D 社会历史观( 4)
康有为、
孙中山等人
的“大同”
理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的 两次 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 哲学思想
邓小平 理论
江泽民 精神
毛 泽 东 哲 学 思 想
毛泽东哲学
思想是毛泽东思
想的哲学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中国化的光辉
典范。它极大地
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
唯物论、辩证法、
认识论、历史观
和军事思想等。
( 1) 唯 物 论 方 面
●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强调坚持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 2) 辩 证 法 方 面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
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系
统阐发对立统一规律的基
本内容 ;
★ 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
对关系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
的精髓。
4、认识论方面,
★ 突出并全面阐发了实践
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
作用;
★ 系统阐发了感性认识与理
性认识的关系;
★ 提出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4、历史观方面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
和人民内部矛盾;
※ 突出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军事方面
◆ 创造性阐发了战争的本
质、性质、规律和战争指导
规律、人民战争的特点等;
◆ 精辟分析了战争中的
一系列关系,极大 地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
争观和战争认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历史文化背景
毛泽东 哲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 两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 哲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江泽民 精神
邓小平哲学思想
——邓小平理
论的哲学基础,是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是当
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哲学。
——邓小平哲学
思想的核心内容,
也是邓小平哲学
思想最显著的特
征。
(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
方法论基础。
( 2)“照辩证法办事”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 历史观和价值
观 内容。
( 3)以 生产力为根基、以人民为本
江泽民,三个代表” 精
神
—— 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
学的具体化、丰富、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A,推进了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B、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促进了
中国人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中华
民族文化的现代复兴。
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中
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
论指南和精神支柱。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的 理论根据
二,理论 联系 实
际 方法是学习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 根本
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理论根据
1、革命领袖的表述
2、当代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重要意义
任何真正的
哲学都是自己时
代精神的精华
——马 克 思
,对于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要
能够精通它,应
用它,精通的目
的全在于 应用,
毛泽东指出,
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
克思主义的人
会 多起来 的,
因为马克思主
义 是科学 。
邓小平断言,
, 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基本原理,真正学会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由此及彼、由表
及里的本领,以利减少
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
性、表面性和机械性,
增强原则性、系统性,
预见性和创造性。,
江 泽 民 指 示 ——
※ 大量古今中外例证的有力证明
2、当代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重要意义
※ 它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 青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选择、形成时期
※ 青年是国内外积极敌人搞
“和平演变”争夺的对象
二, 理论 联系 实际 是学习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 根本方法
1、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
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2、理论联系实际,运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
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学 习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立
场
观
点
方
法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 联系国际全球化和共
产主义运动的的实际
★ 联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运用原理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 以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
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
的事情 为中心,着眼于
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 实际问题的理
论思考,着眼于 新的实
践和新的发展。,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 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时代精神
的精华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中国化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意义
和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思考题,
? 1、为什麽说思维和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
? 2、为什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
史的必然?
?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
史上的伟大变革?
?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是什麽?
请
您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