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液循环
?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征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重点:心输出量、血压、组织液生成的调节
? 难点: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一, 心动周期和心率 (自学 )
? ( 一 ) 心动周期
? ( 二 ) 心率
? ( 三 ) 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机械变化
压力 容积 瓣膜 血液流向
1,心房收缩期,
静脉瓣关闭 房室瓣打开
心房 血液 心室 舒张期
? 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 快速射血期 ; 减慢射血期
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等容 )
半月瓣打开 ( 快速 减慢 )
心室 血液 主动脉
? 3,心脏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 快速充盈期 ; 减慢充盈期
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关闭 (等容 )
房室瓣打开 ( 快速 减慢 )
心房 血液 心室
?瓣膜保证血液的单方向流动
心房 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心房
( 四 )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产生机
理及特点
? 二,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 ( 一 ) 心输出量 (cardiac output)
1, 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e),
一个心动周期中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
2, 每分输出量 (minute volume),
一侧心室在一分钟内射出的血量 。
生理学上的 心输出量 指 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3, 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55— 65%)
? 4,心力贮备,
? 心输出量随机体需要而相应增大的能力 (85%)。
? 搏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 ( 二 ) 影响 心输出量 的因素
? 1,每搏输出量,
A,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回心血量增加 心室容积
心肌纤维长度 心肌收缩强度
每搏输出量 (前负荷 )
B,心肌等长自身调节, 心肌自身收缩能力 每搏
输出量 (神经, 体液调节 )
? 2,心率,
在一定范围心率 心输出量
过快 心舒期 心室充盈 心
输出量
过慢 心舒期 每搏输出量不变
心输出量
? 3.外周阻力,
主动脉血压 射血阻力 射血量
心输出量 (后负荷 )
心输出量 心室剩余量 心室血
量 心室异长, 等长调节 心输出量
第二节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和生理特性
? 一, 生物电现象
? ( 一 )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1, 普通心肌细胞
心房肌, 心室肌细胞 ; 非自律细胞, 工作
细胞或收缩细胞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无 自律性 。
2,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心传导系统 。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无 收缩性 。
? ( 二 ) 普通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 心室
肌细胞 )
RP,钾离子 平衡电位
AP,
离子流向, 正电荷
离子通道,
电压依从性通道, 电位差
化学依从性通道, 递质, 激素, 药物
时间依从性通道, 时间
? 特征:升降支不对称;复极化过程复杂;
持续时间长 。
? 原理,Na+
0期 ( 去极化期和反极化期 ),膜外 膜内
-90mv +30mv
1 期 ( 快速复极化早期 ), 钾 离子 外流
30mv 0mv
2 期 ( 缓慢复极化期 ), 钙 离子内流
钾 离子 外流
维持在 0 mv
? 3期 ( 快速复极化末期 ), 钾 离子外流
? 4期 ( 恢复期 ),钠, 钾通过钠钾泵转运 ;
钙通过与钠的交换和偶联
? ( 三 )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 1, 蒲肯野氏细胞的动作电位
( 1) 0,1,2,3期的波形, 幅度, 形成
机理与心室肌细胞相同, 仅持续时
间长 。
( 2) 4期不稳定于静息电位, 而是发生
缓慢自动去极化 ( 舒张期自动去极
化 ), 一旦达到阈电位, 快钠通道
开放, 触发一次动作电位 。 Na+ Ca2+
(渗漏性 )
? 2,窦房结 P细胞的动作电位
( 1) 0期去极化, 反极化均由钙离子内
流所致
( 2) 复极化由钾离子外流所致, 无明显的
1,2期之分, 圆滑地过渡到 3期
( 3) 4期与浦肯野氏类似, 钙 离子内流;
? 二,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 ( 一 ) 兴奋性
1, 有效不应期较长
生理意义:以免心肌细胞发生强直收缩
2, 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4,无低常期
( 二 ) 自律性 ( autorhythmicity)
窦房结 > 房室交界 > 心室内
? 正常起搏点 (pace maker):窦房结
? 窦性节律 (sinus rhythm):起源于窦房结
的心脏节律
? 潜在起搏点 (latent pacemaker):窦房结
以外的自律组织
? 异位节律 (ectopic rhythm):由窦房结以
外潜在起搏点产生的节律
? ( 三 ) 传导性
机制, 局部电流学说
1,传导特点
1) 功能合胞体, 润盘结构
2) 快 — 慢 — 快的特点
窦房结 心房 心室
房 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保证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及心脏的
充血和射血功能 。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1 ) 心肌细胞直径
( 2 ) 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 3 ) 邻近细胞的兴奋性
? ( 四 ) 收缩性
1, 单收缩, 绝对不应期比较长
2, 心房, 心室各自表现的功能合胞体
3,不会强直收缩, 但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
? 期前收缩 ( extrasystole),
在相对不应期内,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低于正
常, 但已能接受较强的阈上刺激而发生兴奋和收
缩 。 这种兴奋和收缩都发生在下次窦房结所引起
的兴奋和收缩之前, 故称为 期前收缩 。
? 代偿间歇 (compensatory pause),
期前收缩也有有效不应期 。 当窦房结
传来的下一兴奋波落在其有效不应期, 则
不能引起心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 而只有
等待再下次传来兴奋时, 心肌细胞才能发
生反应 。 故在期前收缩之后, 就出现一个
较长时间的舒张期, 称为 代偿间歇 。
? 三, 心电图 (electrocargiogram,ECG)
? 1, 定义,
将电极放在体表的不同部位, 通过心
电描记器间接地将心脏每个心动周期的动
作电位变化描记出来, 用这样的方法得到
的电位变化曲线, 称为 。
? 2,波形及意义
? P波:心房兴奋产生的波
? QRS波群:心室兴奋产生的波
? T波:心室兴奋恢复产生的波
? P-R间期:反映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
? 兴奋所经历的时间
? S-T段,QRS波群终点到 T波起点的一段
? 距离 。
? Q-T间期,QRS波群起点到 T波终点的一
? 段距离 。 反映心室开始兴奋到
? 全部复极化结束所需时间 。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一, 血管的种类和功能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弹性血管, 主动脉及其分支
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
交换血管, 毛细血管
容量血管, 静脉
短路血管, 小动脉 小静脉
吻合支
? 二, 血液在血管系统内的流动
? ( 一 ) 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断面的血量
Q = P / R
(二 ) 血流速度 总横断面积
主动脉及其分支, 血流速度快
毛细血管, 血流速度慢
静脉, 血流速度适中
? ( 三 ) 血流阻力
总外周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
的各种阻力之和 。
外 周 阻 力:在小血管 ( 小动脉和微动脉 )
内的血流阻力 。
R = 8 L η/ πr4
血管长度 血液粘滞性 血管半径
Q = P / R
= P π r4 / 8 L η
? (四 ),血压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
形成,
基础, 血管内充盈血液
动力, 心脏射血
动能 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收缩能量 势能 扩张动脉管壁
势能 心脏舒张时 动能 推动血液继续流动
重要因素, 外周阻力
测定, 直接法, 间接法
三, 动脉血压 (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平均压
收缩压,心缩期中动脉血压所达到的
最高值 。
舒张压,心舒期中动脉血压下降所
达到的最低高值 。
脉 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
平均压,舒张压加上三分之一的脉压 。
?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A,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B,心率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C,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外周阻力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D,大动脉管壁弹性
弹性强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弹性弱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E,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正常生理条件下,D,E 不变,所以主要通过
心脏 心缩力 每搏输出量
神经体液调节
外周血管口径 外周阻力
血压
? 动脉脉搏
心脏的节律性泵血 主动脉管壁扩张 — 收缩
弹性波 四周
脉搏的频率、速度、幅度反映了心脏的节律性、心
缩力 量和血管壁状态 (P 44)
?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1.中心静脉压 心泵功能、静脉回心血量
临床输液参考指标
2.静脉回流 心输出量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胸腔内的负压
? 五, 微循环 ( microcirculation)
? 微动脉 微静脉
物质交换
? 微动脉 后微动脉
? a b c
动静脉吻合支 前毛细血管 真毛细血管网
微静脉
a,动静脉短路 手掌, 足底, 耳廓 体温调节
b,直捷通路 骨骼肌 血液迅速回流
c,营养通路 各种组织中 物质交换
? 微循环的调节
主要是局部自身体液调节
* 毛细血管并不是全部开通的
NE等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
约肌收缩 毛细血管关闭 组织局部代
谢物堆积 产生乳酸、组胺 血管舒张
代谢物移去 NE等又控制 收缩
舒张
? 六, 组织液的生成
血液 组织液 细胞
淋巴液
1,决定组织液生成和重吸收的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 )
静水压 ( - )
淋巴回流
2,淋巴回流的意义
1, 回收蛋白质
2, 协助营养物质吸收
3, 调节体液平衡, 清除异物
3,影响组织液量多少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通透性
淋巴回流情况
第四节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 一, 神经调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
? 心交感神经
兴奋 节前 NF释放 Ach 节后 N受体
节后 NF释放 NE 心肌 β1受体
兴奋传导加速, 心率加快, 心室收缩增强
阻断剂, 心得安
? 心迷走神经
兴奋 节前, 节后 NF释放 Ach 心肌 M受体
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减弱、房室间传导速度下
降
阻断剂, 阿托品
? ( 二 ) 血管的神经支配
? 1, 缩血管纤维
?
? 均为交感 N NE a受体
? 2, 舒血管纤维
( 1) 交感 N 骨骼肌血管舒张
乙酰胆碱 M受体
( 2) 副交感 调节局部血流量
? ( 三 ) 心血管中枢
脊髓 延髓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心加速中枢
加压区 (背外侧 )
延髓 缩血管中枢
减压区 ( 腹内侧 ) 心抑制中枢
? ( 四 ) 心血管反射
压力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性反射
? 二, 体液调节
血液和组织液中的物质 心血管活动
? 全身性体液调节
? 1, E和 NE
E β受体 强心剂
肾上腺髓质
NE α受体 缩血管剂
? 2, 血管紧张素 ( RAA系统 )
存在于血液中, 被肾素激活
循环血量 肾血流量
肾脏 肾素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 Ⅰ 肾上腺髓质 E NE
血管收缩
血管紧张素 Ⅱ 缩血管中枢
醛固酮 保钠保水 血容量
血管紧张素 Ⅲ 醛固酮 保钠保水 血容量
? 3,加压素 ( ADH)
视上核
下丘脑 加压素
室旁核
? 局部性体液调节
组织胺, 激肽, 前列腺素, 心钠素
? 三,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
1,肌源学说
2,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 四,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肾-体液控制体制
?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征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 重点:心输出量、血压、组织液生成的调节
? 难点: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 一, 心动周期和心率 (自学 )
? ( 一 ) 心动周期
? ( 二 ) 心率
? ( 三 ) 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机械变化
压力 容积 瓣膜 血液流向
1,心房收缩期,
静脉瓣关闭 房室瓣打开
心房 血液 心室 舒张期
? 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 快速射血期 ; 减慢射血期
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关闭 (等容 )
半月瓣打开 ( 快速 减慢 )
心室 血液 主动脉
? 3,心脏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 快速充盈期 ; 减慢充盈期
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关闭 (等容 )
房室瓣打开 ( 快速 减慢 )
心房 血液 心室
?瓣膜保证血液的单方向流动
心房 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心房
( 四 )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产生机
理及特点
? 二,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 ( 一 ) 心输出量 (cardiac output)
1, 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e),
一个心动周期中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
2, 每分输出量 (minute volume),
一侧心室在一分钟内射出的血量 。
生理学上的 心输出量 指 每分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 心率
3, 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55— 65%)
? 4,心力贮备,
? 心输出量随机体需要而相应增大的能力 (85%)。
? 搏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 ( 二 ) 影响 心输出量 的因素
? 1,每搏输出量,
A,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回心血量增加 心室容积
心肌纤维长度 心肌收缩强度
每搏输出量 (前负荷 )
B,心肌等长自身调节, 心肌自身收缩能力 每搏
输出量 (神经, 体液调节 )
? 2,心率,
在一定范围心率 心输出量
过快 心舒期 心室充盈 心
输出量
过慢 心舒期 每搏输出量不变
心输出量
? 3.外周阻力,
主动脉血压 射血阻力 射血量
心输出量 (后负荷 )
心输出量 心室剩余量 心室血
量 心室异长, 等长调节 心输出量
第二节 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和生理特性
? 一, 生物电现象
? ( 一 )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1, 普通心肌细胞
心房肌, 心室肌细胞 ; 非自律细胞, 工作
细胞或收缩细胞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无 自律性 。
2,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心传导系统 。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无 收缩性 。
? ( 二 ) 普通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 心室
肌细胞 )
RP,钾离子 平衡电位
AP,
离子流向, 正电荷
离子通道,
电压依从性通道, 电位差
化学依从性通道, 递质, 激素, 药物
时间依从性通道, 时间
? 特征:升降支不对称;复极化过程复杂;
持续时间长 。
? 原理,Na+
0期 ( 去极化期和反极化期 ),膜外 膜内
-90mv +30mv
1 期 ( 快速复极化早期 ), 钾 离子 外流
30mv 0mv
2 期 ( 缓慢复极化期 ), 钙 离子内流
钾 离子 外流
维持在 0 mv
? 3期 ( 快速复极化末期 ), 钾 离子外流
? 4期 ( 恢复期 ),钠, 钾通过钠钾泵转运 ;
钙通过与钠的交换和偶联
? ( 三 )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 1, 蒲肯野氏细胞的动作电位
( 1) 0,1,2,3期的波形, 幅度, 形成
机理与心室肌细胞相同, 仅持续时
间长 。
( 2) 4期不稳定于静息电位, 而是发生
缓慢自动去极化 ( 舒张期自动去极
化 ), 一旦达到阈电位, 快钠通道
开放, 触发一次动作电位 。 Na+ Ca2+
(渗漏性 )
? 2,窦房结 P细胞的动作电位
( 1) 0期去极化, 反极化均由钙离子内
流所致
( 2) 复极化由钾离子外流所致, 无明显的
1,2期之分, 圆滑地过渡到 3期
( 3) 4期与浦肯野氏类似, 钙 离子内流;
? 二,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 ( 一 ) 兴奋性
1, 有效不应期较长
生理意义:以免心肌细胞发生强直收缩
2, 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
4,无低常期
( 二 ) 自律性 ( autorhythmicity)
窦房结 > 房室交界 > 心室内
? 正常起搏点 (pace maker):窦房结
? 窦性节律 (sinus rhythm):起源于窦房结
的心脏节律
? 潜在起搏点 (latent pacemaker):窦房结
以外的自律组织
? 异位节律 (ectopic rhythm):由窦房结以
外潜在起搏点产生的节律
? ( 三 ) 传导性
机制, 局部电流学说
1,传导特点
1) 功能合胞体, 润盘结构
2) 快 — 慢 — 快的特点
窦房结 心房 心室
房 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保证心房和心室交替收缩及心脏的
充血和射血功能 。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1 ) 心肌细胞直径
( 2 ) 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 3 ) 邻近细胞的兴奋性
? ( 四 ) 收缩性
1, 单收缩, 绝对不应期比较长
2, 心房, 心室各自表现的功能合胞体
3,不会强直收缩, 但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
? 期前收缩 ( extrasystole),
在相对不应期内,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低于正
常, 但已能接受较强的阈上刺激而发生兴奋和收
缩 。 这种兴奋和收缩都发生在下次窦房结所引起
的兴奋和收缩之前, 故称为 期前收缩 。
? 代偿间歇 (compensatory pause),
期前收缩也有有效不应期 。 当窦房结
传来的下一兴奋波落在其有效不应期, 则
不能引起心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 而只有
等待再下次传来兴奋时, 心肌细胞才能发
生反应 。 故在期前收缩之后, 就出现一个
较长时间的舒张期, 称为 代偿间歇 。
? 三, 心电图 (electrocargiogram,ECG)
? 1, 定义,
将电极放在体表的不同部位, 通过心
电描记器间接地将心脏每个心动周期的动
作电位变化描记出来, 用这样的方法得到
的电位变化曲线, 称为 。
? 2,波形及意义
? P波:心房兴奋产生的波
? QRS波群:心室兴奋产生的波
? T波:心室兴奋恢复产生的波
? P-R间期:反映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
? 兴奋所经历的时间
? S-T段,QRS波群终点到 T波起点的一段
? 距离 。
? Q-T间期,QRS波群起点到 T波终点的一
? 段距离 。 反映心室开始兴奋到
? 全部复极化结束所需时间 。
?
第三节 血管生理
? 一, 血管的种类和功能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弹性血管, 主动脉及其分支
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
交换血管, 毛细血管
容量血管, 静脉
短路血管, 小动脉 小静脉
吻合支
? 二, 血液在血管系统内的流动
? ( 一 ) 血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断面的血量
Q = P / R
(二 ) 血流速度 总横断面积
主动脉及其分支, 血流速度快
毛细血管, 血流速度慢
静脉, 血流速度适中
? ( 三 ) 血流阻力
总外周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
的各种阻力之和 。
外 周 阻 力:在小血管 ( 小动脉和微动脉 )
内的血流阻力 。
R = 8 L η/ πr4
血管长度 血液粘滞性 血管半径
Q = P / R
= P π r4 / 8 L η
? (四 ),血压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
形成,
基础, 血管内充盈血液
动力, 心脏射血
动能 推动血液流动
心脏收缩能量 势能 扩张动脉管壁
势能 心脏舒张时 动能 推动血液继续流动
重要因素, 外周阻力
测定, 直接法, 间接法
三, 动脉血压 (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平均压
收缩压,心缩期中动脉血压所达到的
最高值 。
舒张压,心舒期中动脉血压下降所
达到的最低高值 。
脉 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
平均压,舒张压加上三分之一的脉压 。
?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A,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每搏输出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B,心率
心率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C,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外周阻力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D,大动脉管壁弹性
弹性强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弹性弱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E,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正常生理条件下,D,E 不变,所以主要通过
心脏 心缩力 每搏输出量
神经体液调节
外周血管口径 外周阻力
血压
? 动脉脉搏
心脏的节律性泵血 主动脉管壁扩张 — 收缩
弹性波 四周
脉搏的频率、速度、幅度反映了心脏的节律性、心
缩力 量和血管壁状态 (P 44)
?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1.中心静脉压 心泵功能、静脉回心血量
临床输液参考指标
2.静脉回流 心输出量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胸腔内的负压
? 五, 微循环 ( microcirculation)
? 微动脉 微静脉
物质交换
? 微动脉 后微动脉
? a b c
动静脉吻合支 前毛细血管 真毛细血管网
微静脉
a,动静脉短路 手掌, 足底, 耳廓 体温调节
b,直捷通路 骨骼肌 血液迅速回流
c,营养通路 各种组织中 物质交换
? 微循环的调节
主要是局部自身体液调节
* 毛细血管并不是全部开通的
NE等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
约肌收缩 毛细血管关闭 组织局部代
谢物堆积 产生乳酸、组胺 血管舒张
代谢物移去 NE等又控制 收缩
舒张
? 六, 组织液的生成
血液 组织液 细胞
淋巴液
1,决定组织液生成和重吸收的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 )
静水压 ( - )
淋巴回流
2,淋巴回流的意义
1, 回收蛋白质
2, 协助营养物质吸收
3, 调节体液平衡, 清除异物
3,影响组织液量多少因素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通透性
淋巴回流情况
第四节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 一, 神经调节
心脏的神经支配
? 心交感神经
兴奋 节前 NF释放 Ach 节后 N受体
节后 NF释放 NE 心肌 β1受体
兴奋传导加速, 心率加快, 心室收缩增强
阻断剂, 心得安
? 心迷走神经
兴奋 节前, 节后 NF释放 Ach 心肌 M受体
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减弱、房室间传导速度下
降
阻断剂, 阿托品
? ( 二 ) 血管的神经支配
? 1, 缩血管纤维
?
? 均为交感 N NE a受体
? 2, 舒血管纤维
( 1) 交感 N 骨骼肌血管舒张
乙酰胆碱 M受体
( 2) 副交感 调节局部血流量
? ( 三 ) 心血管中枢
脊髓 延髓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心加速中枢
加压区 (背外侧 )
延髓 缩血管中枢
减压区 ( 腹内侧 ) 心抑制中枢
? ( 四 ) 心血管反射
压力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性反射
? 二, 体液调节
血液和组织液中的物质 心血管活动
? 全身性体液调节
? 1, E和 NE
E β受体 强心剂
肾上腺髓质
NE α受体 缩血管剂
? 2, 血管紧张素 ( RAA系统 )
存在于血液中, 被肾素激活
循环血量 肾血流量
肾脏 肾素
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 Ⅰ 肾上腺髓质 E NE
血管收缩
血管紧张素 Ⅱ 缩血管中枢
醛固酮 保钠保水 血容量
血管紧张素 Ⅲ 醛固酮 保钠保水 血容量
? 3,加压素 ( ADH)
视上核
下丘脑 加压素
室旁核
? 局部性体液调节
组织胺, 激肽, 前列腺素, 心钠素
? 三,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
1,肌源学说
2,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 四, 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肾-体液控制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