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近代史
首先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中国近代史
导 言
导言:学习中国近代史首先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中国近代”的概念
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三、中国近代历史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四、参考资料
结束放映
一、关于“中国近代”的概念
严格说来,“近代”这个词,并不是社会发展史上指称某一确定
历史时期的科学概念。使用上很不统一。一般而言,就欧美目前
来说,是把它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作为“近代”的开始。所以
世界历史是把最早的资 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作为“近代”历史开端的标志。但中国情况不同。在中国历
史上,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把
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端,并不是由于这个时候中国社会
内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熟到了要求取代的封建生关系的程
度,因而导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就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那样。
而主要是由于外来的侵略。引起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把中国推
到一个与过去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是半封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期。这个社会虽然后来也产生了资产阶级,也曾有过资产阶级
掌握政权的阶段,但是难以说它是一个完全的资 本主义社会。只
是从中国历史发展阶段来说,它约略地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范
畴 。
下一页
这样说来,就是把半殖民半封建的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
近代”历史。当然,国外有的历史研究者不这样看,他们把中国
近代的起点上推到十七世纪中叶清朝建立的时候,一方面强调与
西欧历史分期的对应性,另一方面又是意在把中国近代史的主题
说成好像是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这是不科学的,我们还是着眼
中国社会的特点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中国近代。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从 1840
年开始,一直到 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告结束。那么是不是应该把
整个这一时期都算作“中国近代”史呢?从科学意义上讲,应该
是这样。这一观点,早在上个世纪 50年代就有人提出(例如荣孟
源在 1956年写的“关于近代史分期问题”一文,就明确表示赞同
中国近代史的断限从 1840年起到 1949年 9月止的意见)后来为越
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到现在看来,应该说得到了基本公认。但是
从教学习惯上,一般还是以 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把这段历史划
开,前半段作为“中国近代史”。后半段归入“中国现代史”。
也就是说,只把旧民主主义阶级归入“中国近代史”,而把新民
主义革命阶段归入中国现代史。虽说这两个阶段确有不同的特点
(主要是革命领导力量不同),但社会性质并没有变,都应划在
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这是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
返回
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
和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较,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 它的历史变化非常迅速和剧烈
中国古代历史时间漫长,内容丰富,但从历史发展的宏观方面,也
就是生产方式、政治体制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看,应该说是处于长期
相对停滞的状态,变化非常缓慢,外国一些学者对此大感惊异不解。例
如:大文豪雨果感叹“中国真是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而大名鼎鼎的黑
格尔曾这么说:“中国历史本身没有什么发展,因此我们不必再与闻该
历史的各个细节方面。”当时德国还有学者说:“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它
没有过去,而是一个我们古代就认识它,今天依然一模一样存在的国
家。”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朗克( 1795-1886)的说法更典型:“中国人
民永远静止的人民”(见, 中外文化交流史, 页 118-119)当然,这种看
法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偏见,但确也反映出,与外国古代历史相比,中国
古代历史变化较小。中国近代历史就不一样了。算到新中国成立也不过
110来年的时间,而历经新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飞跃式的
变化。除了社会性质,革命阶段的变化之外,在其他多方面也表现出来,
譬如,单说我们要讲的近代 80年中,就发生了不下十余起震荡全国甚至
有国际影响的战争、事变以及人民反抗的重大斗争。社会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之
剧烈,我们学习当中应注意体察。
下一页
第二,它的社会变化非常复杂
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 单一的社会形态 。 它的
表现可以分这么几点来大致看一下:
( 1) 表现在生产方式上 。
中国近代始终处于旧的生产方式衰败而末死亡,新的生产方
式产生而末壮大的状态。封建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呈衰败趋势,
但封建经济的基石,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密切结合的自然经济,
始终没有完全瓦解,相当一部分穷乡僻壤,甚至直到解放初,这
种痕迹仍比较明显,而应该作为社会上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
近代工业生产,却主要又不是来源于明末清初以来曾经孕育于封
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这种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
几乎都被摧残殆尽),而是由依附于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的商
股和较小规模的商办企业,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的夹
缝中产生和发展的,很有限,在社会生产中始终未能占主导地位。
而外国资本则比民族资本要强得多。这样,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
就有地方经济、小农经济、不同成份的资本主义等经济多种形态。
总之在近代中国始终是多种经济并存,并不是一种生产方式出现
就代替了旧的生产方式那么单纯。
下一页
( 2)表现在阶级结构上。
正是基于上述一点,各种经济成份交错并存,相应,也就造成多
种阶级力量并存,阶级关系错综复杂的状况。我们知道。在中国
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阶级。而中国近代情
况就不同了,因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所以主要就存在有
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另外,
还有个别少数民族地区有奴隶主和奴隶、农奴主和农奴的存在,
不占主要地位)。而这四个阶级各自内部情况又比较复杂且处于
剧烈的分化变动之中。例如官僚、买办、商人等形成的资产阶级,
许多人前身就是地主,甚至一身兼地主、资本家二任。农民和工
人阶级又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是破产农民中的一部分人流入城市,
充当了无产阶级的后备军,成为工业无产者。就单说资产阶级吧,
阶层十分复杂,可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大部
分,而民族资产阶级之中,又明显地表现出上层和中下层的阶层
的分野。总之,中国近代的阶级状况是很复杂的。
下一页
( 3)表现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
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
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
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 -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
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
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
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
下一页
( 4)还表现在中国是列强共同控制、侵略的半殖民地这
样一种特别状况。
近代中国既不象独立的国家那样,也不象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控制的完全殖民地那样,它是被列国诸国共同宰割的半殖民地。
列强各国的社会特点、地理环境、国力强弱。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的地位等条件不同,因而侵略中国的手法、特点也不完全一样,
但它们又都力图控制和影响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挟持一
派或几派政治势力。在侵略当中既相勾结又相争夺,都想尽多地
攫取侵略权益,但又不能独吞中国这块肥肉,不能不保持一定均
势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状态。这也增加了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复
杂性。
返回
三、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和基本线索问题 。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是胡绳同志于 1954年在该年度, 历史研究,
第 1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首先系统地提出的,该文题目就叫, 中国近代历
史的分期问题, 。在此以前,中国近代史著作一般没有作明确的历史分
期,多是“纪事本末体”,就是:以重大事件为主干,分若干章分别交
待各事件的来龙去脉,评述其成败利钝和历史意义等(像范老的, 中国
近代史, 上册基本就是这样)。这种体裁、体例的优点是能使读者对某
一特定史事的全过程有较完整的了解,但由于一般是以政治事件的始未
为主题,从而易于忽略与此事件相联系的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
容,且不易显示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线索和规律。自胡绳同志发表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引起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分
期问题的大讨论,结果,胡绳同志在其文中提出的“三次革命高潮说”
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所谓“三个高潮说”,是基本上用阶级斗
争的表现来做划分时期的标志,据此,从中国近代历史划出三次革命高
潮时期:第一次是 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甲午战后的几
年,也就是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第三次是由 1905年同盟会
的成立到辛亥革命时期;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
线索。据此分别以每一次高潮为一个中心,将整个中国近代史划分为从
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段落:一是 1840-1864年;二是 1864-1901年;
三是 1901-1919年,多年间不管是教科书还是中国近代通史著作,一般都
是这个模式。
下一页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从 80年代初开
始,中国近代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展开了第二次大
讨论 。
这次讨论是以李时岳同志在, 历史研究, 1980年第一期上发表的
一篇题为,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的文章为起点的。这
篇文章是主张按照如其标题所示来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的,
旨在把资产阶级运动的发生、发展认定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有人将这种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不过,文章中也把太平
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李时岳
同志对将他的观点概括为“三个阶梯说”也表示不同意(主要是
不同意数码“三”,至于“阶梯”之喻,他表示很欣赏),故我
们不妨称之为“四个阶梯说”。“三个阶梯”也罢,“四个阶梯”
也罢,反正是突出资产阶级运动这条线索,这一点很明显,这和
“三次高潮说”大不相同,是对“三次高潮说”的挑战。具体历
史事件上,两者的分歧和差异主要在于:在“三次高潮说”中,
没有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而突出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地位(是第
二次革命高潮的主要标志);在“四个阶梯说”中,有洋务运动
的历史地位而排去了义和团运动。
下一页
李时岳同志的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人的同意或基本同意。也
有相当多的人仍基本坚持传统的观点。
而反对李时岳一派意见, 坚持三个高潮说的代表人物, 就是胡
绳同志 。 他的从,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的出版, 是在李时岳同
志那篇文章之后一年多, 所以, 有机会在前言中明确表示了对李
时岳观点的反对, 而其这部书也正是体现他, 三个高潮说, 观点
的力作 。
除以胡绳和李时岳为代表的这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之外,也
有一些,中间型”的意见,这里就不说了。
返回
,中国近代史, 参考资料 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
,毛泽东选集, (1-4卷 ),主要学习其中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第一卷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第二卷 ),,改造我们
的学习, 〈 第三卷 〉 等文 。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 。
胡 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上, 下 ),人民出版社 。
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 1965年版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单行本或
,陈旭麓文集, 第一卷 。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上, 中, 下 ),人民出版社 。
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 (1,2,3卷 ),人民出版社 。
下一页
,中国近代史, 参考资料 之二
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
1984年第 2期。
章开沅,,民族运动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历史研究,
1984年第 3期。
,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近代部分上、下),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牟安世:, 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茅海建:, 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版
姚薇元,,鸦片战争史实考,,人民出版社 1984年。
杨国桢,,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下一页
,中国近代史, 参考资料 之三
马士著、张汇文等译:,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第 1卷,三联书店
1957年。
陈胜磷:,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 (正编、续编)。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
战争,,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中华书局,1985年 。
茅家琦等著,,太平天国兴亡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
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稿, ( 上, 中, 下 ),中华书局版 。
,太平天国论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 。
李泽厚,,太平天国思想散论,,,历史研究, 1978年第 7期 。
下一页
,中国近代史, 参考资料 之四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国,,, 捻军,,
,回民起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国史学会编:, 洋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
孙毓棠编:,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李时岳等著:, 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
吕实强著:, 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专刊。
罗尔纲:, 晚清兵志,,中华书局。
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法战争,,上海人民出版
社。
下一页
,中国近代史, 参考资料 之五
台湾中央研究院编,,中法越南交涉档,,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日战争,,中华书局。
曾纪泽,,曾纪泽遗集,,岳麓书社。
李恩涵:, 曾纪泽的外交,,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
戚其章,,中日战争史,,人民出版社。
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廖一中等编,,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梁启超,,变法通议, (节录 ),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戊戌变法,
第二册。
谭嗣同:, 仁学,,, 谭嗣同全集, 下册。
下一页
,中国近代史, 参考资料 之六
严复,,天演论, 自序,见严复译, 天演论,,科学出版社 1971年版。
吴玉章,,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三联书店 1963年版 。
章开沅, 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 下册 。
孙文,,上李鸿章书,,, 兴中会宣言,,, 同盟会宣言,,, 民
报发刊词,,剪伯赞, 郑天挺主编,,中国通文参考资料, (近代部
分 )下册 。
,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辛亥革命,, 上海人民出版
社 。
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 (第二编 ),中华书局版 。
下一页
,中国近代史, 参考资料 之七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上、中、下),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李宗一,,袁世凯传,,中华书局版。
翦伯赞, 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近代部分 )下册,“北
洋军阀统治时期, 部分 。
,中外旧约章汇编,, 三联书店 。
费正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 。
返回
谢谢观赏!
再见!
制作: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系中国近代史
课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