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
第八章
第八章: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资产阶级 革命党
人为推翻清政府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辛亥革命
的胜利与失败,深刻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
协性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
利。
返回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盟会的革命活动
难点问题: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和辛亥革命的评

返回
三、教学内容
辛亥革命时期虽然内容复杂, 但主要是三
种力量在中国舞台上活动:革命派, 立宪派和
清廷 。 革命派提出自己的理论, 进行反清起义,
是其主要活动内容 。 立宪派由于对清廷立宪的
失望, 最后走向反清的一面, 中国资产阶级的
上层和下层走向联合 。 在辛亥革命中, 同盟会
发动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是促使清政府倒台的
根本原因, 而立宪派策动的, 和平独立,, 也
加速了清廷的崩溃 。
下一页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二, 20世纪初年的爱国运动
三, 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
四,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下一页
第二节 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 革命派与康, 梁保皇立宪思想的论战
二,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三、群众性的反抗斗争
下一页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成功及失败
一, 保路运动
二, 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1,武昌起义经过
2,湖北成为, 首义之区, 的原因
3,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4,武汉保卫战
下一页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各省的起义和独立
2,孙中山组建南京临时政府
3,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四, 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和清帝退位
下一页
第四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变化
一, 各种社会思潮的涌现
二, 新式教育和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返回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教学内容,
孙中山率先举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旗帜 ;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
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三民
主义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革命派是怎样登上历史舞台并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政治
斗争的,从而启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爱国传统,
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教学难点,
同盟会的性质及其纲领 —— 三民主义的基本
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一、孙中山率先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 三民
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0世纪初,随着, 辛丑条约, 的签定,帝国
主义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加强了对
清政府的控制,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铁
蹄之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完全形
成;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
致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推翻
清政府的统治,已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
焦点。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中的中下层
势力逐渐走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
派的基础。孙中山就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
一、孙中山率先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 ( 1866-1925)名文,号逸仙。
他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
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先后在檀香山、广
州、香港等地求学,接受了系统的资产阶
级教育。这对于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孙中山在成长为
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过程中,也受过当时改
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1894年,他曾上书直
隶总督李鸿章,提出以”人能尽其才,地
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为
中心的
1、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 —— 孙中山
”富国“改革方案,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发展资本主义。但上书
却杳无音信。此时正值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的腐败,使他进一步认识
到清政府的”不可救药“,决然摈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反清的革命
道路。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
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
2、兴中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为实现推翻清政府、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理想,1894年 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约集华侨志士,创立了兴中会,这是一个以资产
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团体。他在为这个组织起草的宣言中指出成立兴中会的目
的是“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为入会拟订的誓词明确提
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这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提出推翻封建专制,建立以美国为模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政治目标。兴中会的成立,是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正式
开端,也表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组织上已经初步形成。
孙中山 从建立 兴中会 开始,就把武装推翻清政府作为革命的
首要任务。 1895年 10月,他联络广东附近的会党在广州发动武装
起义。由于事泄,起义失败。广州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不久转赴欧美,潜心
考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
说,寻求救国真理,并发展革命组织,准备再次发动武装起义。
兴中会成立宣言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伴
随着各地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生运动的兴起,
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分子群。他们学习西
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的作品,办刊物,宣传资产阶级自由、
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影响较大的思想家和宣
传家有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宣传家
章炳麟 ( 1869-1936)
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参加戊
戌维新,失败后亡命日本,
结识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
他在,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中批驳康有为等人主张维新
立宪,反对革命的保皇论调,
赞扬革命是“启迪民智,除
旧布新”的良药,是求得中
国独立和人民自由、平等的
唯一途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宣传家
邹容 ( 1885-1905)四川巴县人,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
生的革命活动。著有, 革命军, 一书。
本书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以资产阶
级的“天赋人权”论为思想武器,热情
讴歌革命。, 革命军, 中写到;“革命
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
理也”。坚决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
清政府的统治,求得中国在世界的独立
地位。他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
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
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
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是中国近代
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述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思想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的
,人权宣言,,“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
书”。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发挥
了巨大作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宣传家
陈天华 ( 1875-1905),
湖南新化人。 1903年留
学日本,他写成, 猛回
头, 和, 警世钟, 。采
用白话和说唱相结合的
文体,对清政府的腐败
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
了无情的揭露,进行反
帝爱国思想的宣传,号
召中国人民立即行动起
来,进行反帝反清政府
的革命。被誉为中华民
族的“独立宣言。”
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宣传和鼓动,使得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随着斗争的深入和需要,
一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黄兴、宋教仁、陈天华 1904年 2月在长沙成立的 华兴会,
1905年吕大森、刘静庵、张难先等在武昌建立的 日知
会,陶成章、蔡元培等 1904年 10月在上海成立的 光复
会 等,这些以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为己任,已具有资产阶级政党萌芽性质的革命团体
的建立,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重
要标志,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和组
织基础。
光 复 会
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 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迫切需
要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来领导,同时也需要提出明确、
统一的革命纲领。孙中山理所当
然地成为组建统一的革命政党的
中心。 1905年 8月 20日,孙中山邀
集有志革命的留学生和华侨在日
本东京举行同盟会成立大会。会
议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 驱除鞑
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
地权, 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
总理,同盟会总部设在东京,按
三权分立的原则,下设执行、评
议、司法三部,在国内外设立九
个支部,会议还决定将, 民报,
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2、同盟会的性质
同盟会是一个政党性质的组织。它的主要成员以中下
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为主。同盟会是在以前众多的革命
小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有明确的章程、纲领,有选举
产生的领袖和根据西方“三权分立”原则建立的组织机构,
入会者要履行一定的组织手续,入会后要遵守规定的组织
纪律。所有这一切,就使它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小团
体,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
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从而把中
国革命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 三民主义
1905年 10月,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 16字纲
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要求以武装斗争推翻清王
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对外独立、对内统一的民族国家。具有反对
满洲贵族的反动统治和朦胧的反对帝国主义两层含义。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它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的根
本”,“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所以在进行民族革命的同
时还必须进行政治革命。其具体内容是;建立民国政府,国民有权参
加政权,制定宪法,选举总统。民权主义首次在中国举起民主革命大
旗,是三民主义中最富有时代特征的光辉思想。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之地价,
归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地价,归国家所有。国家通过核
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实行土地国有。
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 发刊词
4、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三民主义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完整的
思想体系。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也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潮流和但是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
权利和幸福生活的渴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战斗的旗帜,成为动
员广大群众起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历史的局限性,三民主
义有时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民族主义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
内容。民权主义忽略了国体,没有把整个地主阶级 —— 帝制赖以存在
的社会基础作为革命的直接目标。民生主义没有把农民群众摆脱封建
束缚与获得土地结合起来,没有触动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只是一种
主观主义的空想。说明资产阶级的这个救国方案不能为苦难的中国指
出解放的道路。
返回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
势的高涨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
革命的的失败 ;辛亥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失败的
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从辛亥革命失败和资产
阶级革命屡遭挫折的历史教训,认识资产阶
级不能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 临时约法, 。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本节课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一、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势的高涨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一、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势的高涨
1、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
革命派从 1906年至武昌起义前,先后发动了 11次武装
起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主共和的大业,前赴后
继,英勇捐躯。
1906年 12月,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的会党和工
人,在同盟会领导下发动起义,奋战一月失败。
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秋瑾于 1907年 7月在浙江、安徽
发动起义,事泄,起义失败。秋瑾被捕,英勇就义,
她是为民主共和献身的第一位巾帼英雄 。
1、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
这一时期,孙中山、黄兴直接
领导了八次起义。其中以黄花岗起
义最为壮烈。 1911年 4月 27日,同
盟会经过半年筹备,“倾全党人力
财力以赴”的黄花岗起义爆发。虽
经革命党人英勇奋战,但仍告失败。
起义失败后,捡收烈士遗骸,葬于
广州郊外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起义”。起义中,革命党
人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惊天
地,泣鬼神。
革命党人的起义虽然都以失败
告终,但这些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唤醒了群众,
鼓舞了人民的共同们斗志,促进了
辛亥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
2、资产阶级上层的立宪运动
在革命派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立宪派发动了立宪运动,要求清
政府实行立宪。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安抚和笼络资产阶级上层,
抵制国内兴起的革命运动,清政府被迫召开国会,成立内阁。 1911年
成立的“皇族内阁”,完全暴露了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使立
宪派站到了赞成民主共和,废除帝制方面了,清政府在政治上更加陷
入孤立。
3、保路风潮
清政府于 1911年 5月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
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接着,有同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
合同,将两条铁路的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了湖南、湖北、广
东、四川各界人民的义愤,一个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蓬勃兴起。其中,
四川的声势最为浩大,并发展成为武装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主
力入川镇压,导致湖北兵力空虚,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孙中
山先生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
半载”。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 辛亥革命的成功
保路运动兴起后,湖北的共进
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加紧进行
革命的发动工作。这两个组织都以
同盟会的纲领为宗旨,在湖北新军
中进行了长期的工作,并在基层建
立了组织,成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
机构。由于起义计划暴露,遭到清
政府的搜捕。在危急时刻,革命党
人和新军中的革命士兵,在失去指
挥机关的情况下,于 10月 10日晚,
秘密联络,发动起义,占领武昌。
随后成立湖北军政府,号召全国各
省举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共
和国家。武昌起义迅速得到各省响
应,到 11月下旬,全国已有 14个
省宣布起义和独立。这一年是辛亥
年,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
随着各省相继独立,迫切要求成立
统一的中央政府。 12月 25日,孙中山从
海外回国,各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
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
京宣誓就职,表示要为“倾覆满洲专制
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
而奋斗,并发布,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
言,,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1月 3日,各
省代表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并通
过了孙中山提出的各部总长、次长的名
单,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 1912年
为民国元年。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经过长期奋斗而
终于诞生。这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
建斗争的重大胜利,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案在中国的伟大实践。
3、南京临时政府 ——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南京临时政府 的成立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夺得政权,建
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
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首先,从政体上看,中华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按照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的原则,设
立了临时参议院、临时大总统与行政各部以及中央审判所等三
大机构。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其次,从临时政府与临时参议院的组成人员来看,资产阶
级革命派在临时政府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采取总统制,孙中
山是最高行政长官,拥有法定的统治全国和统率海路军等军政
大权。在九个总长中虽然只有陆军、外交、教育三个总长是同
盟会会员,但参谋总长、总统府秘书长及各部次长则全部有革
命党人担任。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议员占 70%以上。
南京临时政府 ——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第三,从立国方针看,孙中山在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中,确定建
国方针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
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
完国民之志愿”。内政方针是实现民
族、领土、军政、内政、财政的统一,
反对民族压迫和分裂割据。外交方针
是清除清王朝“辱国之举措,及排外
之心理”,“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
增亲睦,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
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孙中山努力
将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为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 ——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第四,从各项政策法令看,
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
力图推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资
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在经济
方面,保护工商业,废除苛捐杂
税,鼓励兴办实业;提倡农业种
植。在政治方面,宣布人民享有
各种民主权利。在文化教育方面,
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
公民道德。
南京临时政府 ——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第五,从临时政府制订的根本
大法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来
看,,约法, 规定“中华民国,,
由中华人民组织之”其“主权,属
于国民全体”。它按照西方资产阶
级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以参议
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
行使其统治权”。它根据资产阶级
的“天赋人权”及自由平等原则,
宣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公民享
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
居住等自由,有选举、参政等权利 。
,约法, 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部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
“国典”。
南京临时政府主要成员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辛亥革命的失败
武昌起义胜利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的
支持下,利用名存实亡的清政府,对革命党人采取打拉结
合的反革命策略,迫使革命党人交出政权。与此同时,同
盟会内部也出现分化,一部分会员主张与袁世凯妥协。在
内外压力下,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再次表现出
来。在袁世凯逼清退位,并宣布赞成共和后,孙中山向参
议院提出辞呈。 2月 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
时大总统。 3月 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 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4月 2日,临时
参议院决定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成立不到一百天的南京临
时政府夭折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在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自觉领导;有以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为核心的革命纲领 —— 三民主义;通过武装起义建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虽然失败了,但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第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辛亥革命推翻
了清政府 268年的专制政体,而且使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
结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清政府是
帝国主义的走狗,因此这次革命又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第二,它广泛地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它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促进了人们的民主觉醒
和思想解放,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辛亥革命推动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提高了民
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颁布了一些保
护与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法令,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
经济的发展。
第四,它客观上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
体系,促进了亚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觉醒。在它
的影响下,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它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特
别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虽然建立了共和制度,
但革命成果很快地被帝国主义所支持的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所夺取,人民没有获
得民主和自由。中华民国只是一块空招牌,“无
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辛亥革命没
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
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外发动势力联
合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领导这次革
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的。他们提不出彻底
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积极发动和领导广大人民
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起来革命;没有建立与掌握一支有组
织的革命武装;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的胜利鼓励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它的失败,
又给中国人民以 深刻的启迪 。它告诉人们,软弱的民族资
产阶级,没有力量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
没有能力领导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历史条
件下,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是行不通的。
返回
谢谢观赏!
再见!
制作: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系中国近代史
课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