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级 信息工程与网络技术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 教学大纲  专业选修课    目录 专业基础课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3 数据结构 6 网络原理 9 操作系统 13 专业技术课 计算机系统维护 18 专业英语 23 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 25 可视化程序设计 3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5 网页制作 38 局域网 42 专业选修课 图像处理 45 单片机应用 49 服务器安装配置管理 52 三维动画 55 多媒体技术 59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它是程序设计的入门语言,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实践课程的成分。 (2)课程任务 由于到目前为止,C语言仍有许多用途,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高级语言的语法结构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用它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编制小型的应用系统)。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应重点掌握语法结构及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C++”、“VC++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能掌握C语言的语法结构、流程图的用途及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编程调试技巧,养成办事严谨的习惯。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结构; ·理解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设计思路; ·了解如何高效地编程和调试。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 ·严谨态度:解决问题要有科学的严谨态度,办事要认真; ·工作方法:遇到问题能进行全面分析、解决; ·创新精神:要能吸取别人的现成经验并有所创新,提高办事效率。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根据问题的需要画出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编制相应的程序; ·熟练调试程序; ·阅读程序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能编制小型的应用系统。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一章 C语言初步 1、概论; 2、简单C程序介绍; 3、TC集成环境的使用。 第二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0、补充二、十、八、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及原、补码的知识; 1、基本数据类型,表示范围和存储特点; 2、常量和变量的表示、初始化和引用; 3、算术运算符,算术表达式; 4、赋值、逗号运算符及表达式; 5、不同类型数据的转换和数据的输入/输出。 第三章 C程序的流程设计 1、C语句:表达式语句,控制语句,转向语句,复合语句; 2、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 选择语句:IF...ELSE IF...结构,SWITCH结构; 3、循环语句:WHILE结构,DO...WHILE结构,FOR结构; 4、算法的概念,表示方法。 第四章 数组 1、数组的概念,一、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引用; 2、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定义、初始化、输入/输出。 第五章 函数 1、函数的概念,声明、定义方法,各种调用方法; 2、变量的存储属性,编译预处理。 第六章 指针 1、指针的概念,指针变量的定义、引用、作为函数参数方法; 2、指针与数组、字符串、函数的关系。 第七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 1、结构体变量、数组的定义、引用、输入/出; 2、结构体变量作为函数参数的应用; 3、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链表的概念和简单应用;  4*、共用体的概念、变量的引用,枚举类型的概念; 5、TYPEDEF的用法。 第八章 位运算 1、位运算符的使用方法,应用; 2*、位段的概念。 第九章 文件 1、缓冲文件的概念、操作方法以及相关函数; 2*、非缓冲文件的概念、操作方法以及相关函数。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分步进行的,主要是练习C语言的编程和调试方法。对计算机单招班还要求在短学期中完成一个小型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实验1 TC集成环境的使用; 实验2 C语言程序初步; 实验3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实验4 输入与输出; 实验5 选择结构(IF...ELSE...); 实验6 选择结构(SWITCH); 实验7 WHILE及DO...WHILE型循环结构; 实验8 FOR型循环结构; 实验9 一维数组; 实验10 二维数组; 实验11 字符数组; 实验12 函数的定义及调用; 实验13 变量的存储属性; 实验14 指针1; 实验15 指针2; 实验16 指针3; 实验17 结构体; 实验18 位运算; 实验19 文件操作。 4、实践教学环节 本实践性教学主要适用于计算机单招班。 主要内容:小型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如:学生管理系统)。 能力(技能)目标: ·能根据问题的需要画出流程图并编制相应的程序; ·能独立上机调试并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能评价程序的优劣并用较好的方法编程; ·能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成果。 实训时间:1周。安排在第1学期的短学期中进行。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C语言初步 3 4 7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2 2 14  C程序的流程设计 12 10 22  数组 8 6 14  函数 8 4 12  指针 10 6 16  结构体与共用体 4 2 6  位运算 2 2 4  文件 5 2 7  合计 64 38 102  6、考核 本课程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实验考核可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总评中实验成绩的确定由平时实验考勤、动手能力进行综合评分。 总成绩=平时成绩(20)十实验考核(20)十卷面考试(60)。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二级或初级程序员水平考试(对计算机类专业)、省二级(对非计算机类专业)考试,对取得证书者可以免考。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谭浩强编著,2001年第2版。 参考书: [1]《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谭浩强等编,1998年7月第2版。 8、必要的说明 (1)加*内容为选讲内容 (2)对于计算机单招班的学生,需完成为期1周的实践性教学。 (3)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理论学时可适当减少。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强,但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和较强实用性的职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讨论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关运算的算法。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出相应的算法,并能进行上机调试得出正确结果,为今后学习程序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主要以C语言版为主进行讲授。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设计出相应的算法,并能进行上机调试得出正确结果,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线性表、树、图等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掌握常用的一些算法;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作方法:遇到问题能进行全面分析、解决; ·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具有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阅读基本算法程序; ·用常用算法编制程序; ·能进行算法评价; ·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编程; ·能上机调试得出结果; ·开发一个小型应用系统。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一章 概论 1、基本概念:数据、数据结构、数据处理、算法、时间空间复杂性 2、程序分析 3、算法描述 4、时间复杂性及空间复杂性的评价 第二章 数组 一维及二维数组的表示法 稀疏矩阵的转置 数组的应用 第三章 链接表 链接表的有关概念 单链表的各种运算算法 循环链表的插入、删除方法 第四章 递归 递归概念 基本应用 第五章 栈 栈的定义、顺序存储、链接存储 顺序存储下进出栈运算算法 中序式与后序式相互转换的方法 第六章 队列 队列的定义、顺序存储及链接存储时的操作 顺序存储下循环队列的插入、删除运算算法 第七章 树 1、树的基本概念及常用表示法 2、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运算算法及结点序列 4、二叉树的排序、查找、删除方法 5、哈夫曼树的定义、生成过程及哈夫曼编码 第八章 排序 排序的有关概念 冒泡排序法的过程 线性选择排序的过程、算法 快速排序、二路归并排序的过程 二叉树排序的过程、算法 效益评估 第九章 查找 1、顺序查找、折半查找的过程及算法,效率分析 2、杂凑查找的有关概念,用除法构造杂凑函数、处理冲突的方法 3、折半查找树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分步进行的,主要是练习用常用算法编程,并要求完成一个小型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算法的转换 稀疏矩阵 数组的应用 单链表的建立、遍历 单链表的插入、删除 循环链表的插入、删除 递归的应用 栈的应用 队列的插入与删除 循环队列的插入与删除 树的遍历 排序(1) 排序(2) 排序(3) 查找(1) 查找(2)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小型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能力(技能)目标: ·能根据问题的需要画出流程图并编制相应的程序; ·能独立上机调试并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能评价程序的优劣并用较好的方法编程; ·能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成果。 实训时间:1周。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概论 2 2 4  数组 4 4 8  链接表 6 6 12  递归 2 2 4  栈 2 2 4  队列 2 2 4  树 4 4 8  排序 6 6 12  查找 4 4 8  合计 32 32 64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卷面考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十卷面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数据结构》中国铁道出版社,杨正宏主编,2001年6月第1版。 参考书: [1]《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等编,1997年4月第1版。 [2]《数据结构》中央电大出版社,许卓群编,2001年1月第1版。 8、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在教学时应着重于基本方法、常用算法、实际应用的讲解。 网络原理 《网络原理》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既是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理论性强并有一定的实践性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 使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学会网络全程的日常操作、维护和管理,具有独立构建中小型局域网的能力。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应包括:《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操作系统》。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并能设计、搭建和维护好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应用系统。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网络基本原理。 ·理解网络的重要概念,包括层、协议、实体、服务等。 ·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如IPv6、ATM技术 、千兆以太网等。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程规范意识:工作中严格遵守工程规范,不以个人的好恶任意操作。 ·团队精神:具有合作精神、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网络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网络的设计方法,并能设计、搭建好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应用系统。 ·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共有三种教学形式,即:授课、实验和自学。授课主要以面授为主,主要讲授理论;实验需要使用专用的实验设备,配合相关的授课内容进行;自学是在老师的安排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答疑,自学的内容包括指定教材的某一部分和其它参考书。 课堂讲解 第1章 网络基础 1-1 网络基本概念 1-2 网络类型 1-3 对等式网络与主从式网络 1-4 网络操作系统 1-5 OSI模型 1-6 DoD模型 第2章 数据通信 2-1 数字与模拟 2-2 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 2-3 基带编码技术 2-4 宽带调制技术 2-5 同步化 2-6 单工与双工 2-7 带宽 2-8 结束语 第3章 网络的组成元件 3-1 传输介质 3-2网络拓扑 3-3 网络设备 第4章 动手架设局域网——以以太网为例 4-1 以太网简介 4-2 以双绞线架设以太网 第5章 局域网原理 5-1 以太网的基本原理 5-2 交换式以太网的原理 5-3 令牌环网络简介 5-4 Apple talk简介 5-5 小结 第6章 广域网 6-1 广域网剖析 6-2 广域网主干传输技术的物理层标准 6-3 广域网主干传输技术的数据链路层标准 6-4 综合服务数字网络 6-5 远程控制与远程访问服务 6-6 虚拟专用网络(VPN) 第7章 无线网络 7-1 无线传输技术介绍 7-2 IEEE802.11 7-3 HomeRF 7-4 蓝牙技术(Bluetooth) 7-5 GSM&GPRS 7-6 WAP 第8章 IP基础与定址 8-1 IP基础 8-2 IP信息包的传递模式 8-3 IP地址表示法 8-4 IP地址的等级 8-5 子网 8-6 无等级的IP地址 8-7 网络地址翻译 第9章 ARP与 ICMP 9-1 ARP简介 9-2 ARP工具程序 9-3 ICMP简介 9-4 ICMP工具程序 第10章 IP路由 10-1 什么是IP路由 10-2 路由表简介 10-3 Windows 98路由表 10-4 静态与动态路由 第11章 UDP与TCP 11-1 UDP 11-2 TCP的特性 11-3 TCP传送机制 11-4 TCP连接 11-5 TCP信息包 第12章 DNS与DHCP 12-1 DNS基础 12-2 DNS的结构 12-3 DNS查询流程 12-4 DNS资源记录 12-5 DHCP基础 12-6 DHCP运作流程 第13章 互联网 13-1 互联网的结构 13-2 上网的方式 13-3 万维网 13-4 文件传输服务 13-5 电子邮件 13-6 网络论坛 第14章 网络管理与安全 14-1 概论 14-2 管理机制 14-3 管理标准 14-4 帐号与权限管理 14-5 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 14-6 防火墙 第15章 网络规划 15-1 以交叉双绞线连接两个节点 15-2 以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多个节点 15-3 以集线器连接多个局域网 15-4 以交换机连接多个局域网 15-5 以路由器分割网络 15-6 LAN与WAN的连接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进程练习所学到的知识。 实验内容: 实验一、用虚拟局域网(VLAN)隔离计算机 实验二、为VLAN配置中继 实验三、为VLAN配置管理域 实验四、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五、动态路由实验 实验六、双绞线网线制作 4、实践教学环节 共安排实验16课时。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课时  第1章 网络基础 3  第2章 数据通信 3  第3章 网络的组成元件 6  第4章 动手架设局域网——以以太网为例 3  第5章 局域网原理 3  第6章 广域网 3  第7章 无线网络 3  第8章 IP基础与定址 6  第9章 ARP与 ICMP 3  第10章 IP路由 3  第11章 UDP与TCP 3  第12章 DNS与DHCP 3  第13章 互联网 3  第14章 网络管理与安全 第15章 网络规划 3  合计 48   内容 实验课时  实验一、用虚拟局域网(VLAN)隔离计算机 3  实验二、为VLAN配置中继 3  实验三、为VLAN配置管理域 3  实验四、静态路由实验 3  实验五、动态路由实验 3  实验六、双绞线网线制作 1  合计 16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十卷面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网络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施威铭研究室编著,2003年2月 参考书:无 8、必要的说明 无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同时它还包含了很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门实用性很强、面向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管理员的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 在网络应用过程中,系统管理员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就是完成计算机专业学生此部分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鉴于当前Windows产品占领网络操作系统大部分市场,本课程以Windows 2000 SERVER为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用于安装和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鉴于Windows 2000 Server 是网络操作系统,建议学生学此门课前先要了解网络及网络操作系统的原理。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原理》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2153A》、《2154A》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安装和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Windows 2000 Server中的一些专用缩略语.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程规范意识:工作中严格遵守工程规范,不以个人的好恶任意操作。 ·团队精神:具有合作精神、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Windows网络系统软件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在独立的计算机和Windows 2000网络的客户机上安装和配置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Windows 2000 Server,包括创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和终端服务器; ·故障处理和恢复。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实验两部分。本课程共分为16个单元, 分别在课堂讲解中分次完成. 实验跟随课堂内容分步进行Windows 2000 Server实验。 课堂讲解 单元1:安装Windows 2000或升级到Windows 2000 1、安装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和Server的准备工作。 2、安装(或升级)过程。 3、对潜在的安装错误的解决方法。 单元2:配置Windows 2000环境 1、如何配置和管理硬件。 2、如何配置显示器设置值,以及如何支持多个显示器,用以扩充可用的桌面区域。 3、配置操作系统设置,包括如何设置环境变量以及改变启动和恢复选项。 4、如何配置桌面环境。 单元3:将基于Windows 2000的客户机连接到网络 1、介绍有关连接到Windows网络的信息,包括怎样由人工配置TCP/IP,以及怎样自动获取设置值。 2、如何连接到运行Netware的网络,包括针对Netware安装和配置NWLink以及客户服务。 单元4:创建和管理用户帐号 1、用户帐号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用途。 2、本地用户帐号的需求条件和创建过程。 3、解释了怎样创建和配置用户帐号。 4、为用户帐号设置属性的步骤。 5、怎样利用用户配置文件自定义用户设置值。 单元5:利用组管理对资源的访问 1、组的含义。 2、如何开发组策略。 3、在一个域中创建组的过程,以及创建本地组的过程。 4、与组相关的最佳惯例。 单元6:利用NTFS管理数据 1、描述NTFS文件和文件夹权限目的。 2、Windows 2000中怎样利用权限 3、为文件和文件夹授予NTFS权限的过程,以及控制权限继承性的过程。 4、NTFS数据压缩技术和怎样配置磁盘限额,用于管理用户存储限度。 5、利用加密文件系统保护数据。 单元7:通过网络访问文件资源 1、共享文件夹的定义以及创建共享文件夹的过程。 2、如何联合使用NTFS权限以及共享的文件夹。 3、如何使用日常管理用的共享文件夹。 4、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统配置共享的文件夹。 单元8:在Windows 2000中监测和优化性能 1、如何监测事件日志。 2、如何利用任务管理器监测系统性能。 3、如何利用报警功能。 4、如何优化系统性能。 单元9:在Windows 2000中实现安全性 1、如何实现安全性政策,包括如何创建安全性模板,以及如何分析安全性。 2、演示如何配置审计策略。 单元10:配置打印功能 1、添加打印机的步骤。 2、如何配置网络打印机及基于WEB的打印机支持。 单元11:为移动计算环境配置Windows 2000 1、如何针对可移动的计算环境配置硬件。 2、如何配置电源管理选项。 3、如何按脱机方式使用文件和文件夹。 4、如何将可移动的用户连接到网络和其他的计算机。 5、可移动计算的计算环境中常见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单元12:配置和管理硬盘 1、理解Windows 2000中磁盘存储的类型。 2、创建基本的磁盘分区。 3、动态存储和动态卷类型;将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的过程;配置动态卷的方法。 4、用于其他公共磁盘管理任务的过程。 5、磁盘配置和存储建议。 单元13:实现灾难保护 1、Windows 2000灾难保护概述。 2、如何配置不间断电源。 3、容错卷的目的和功能。如何利用备份实用程序来备份并恢复文件和系统状态数据,以及对备份工作进行调度。 4、从计算机灾难中进行恢复的过程,以及如何识别和解决与灾难保护有关的问题。 单元14:安装和配置终端服务 1、终端服务的概念。 2、如何计划终端服务的安装过程。 3、安装和配置终端服务。 4、建立终端会话,配置会话设置值。 5、在终端服务器上安装应用程序。 单元15:实现Windows 2000客户端 1、解释如何部署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2、如何进行人工安装。 3、如何利用开关进行自定义安装和升级安装。 4、如何使用安装管理器向导。 5、如何使用磁盘复制功能。 6、有关远程安装Windows 2000的问题。 7、Windows 2000出错诊断。 单元16:实现基于Windows 2000的服务器 1、解释通常实现的Windows 2000 Server功能。 2、如何实现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和WEB服务器。 3、解释公共的管理任务。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进程练习所学到的知识来配置和管理Windows 2000 Server,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可供管理的网络环境。 实验内容: 1、安装或者升级到Windows 2000 实验A:安装Windows 2000 2、配置Windows 2000环境 实验A:创建和利用硬件配置文件 实验B:修改启动和故障恢复选项 实验C:配置Internct选项 3、将基于Windows 2000的客户机连接到网络 实验A:配置和测试IP地址 实验B:安装和配置Gateway(and Client) Service for NetWare 4、创建和管理用户帐号 实验A: 创建本地用户帐号 实验B:创建和修改域用户帐号 5、利用组管理对资源的访问 实验A:创建全局组 6、利用NTFS管理数据 实验A:利用 NTFS权限 实验B:配置磁盘压缩状态和限额 实验C:利用EFS保护文件的安全 7、通过网络访问文件资源 实验A:共享和保护网络资源 实验B:配置基于域的Dfs 8、在Windows 2000中监测和优化性能 实验A:利用“任务管理器”和“事件查看器” 实验B:监测系统性能 9、在Windows 2000中实现安全性 实验A:配置Windows 2000的安全性设置值 实验B:配置审核功能 10、配置打印功能 实验A:在打印服务器上安装打印机 实验B:安装客户打印机和管理打印机 11、为可移动计算功能配置Windows 2000 实验A:配置电源管理选项 实验B:配置脱机文件 12、配置和管理磁盘 实验A:使用动态磁盘 实验B:创建和挂接新卷 13、实现灾难保护 实验A:实现容错卷 实验B:备份和还原系统状态数据 14、安装和配置“终端服务” 实验A:安装“终端服务” 实验B:安装应用程序 15、实现Windows 2000客户端 实验A:为无值守安装创建应答文件 实验B:运行“系统准备工具” 16、实现基于Windows 2000的服务器 实验A:实现Web服务器 4、实践教学环节 每周安排一次上机实验,每次3课时,共16周。 5、学时分配 单元 内容 讲课课时 实验课时  1 安装或升级到Windows 2000 2 3  2 配置Windows 2000环境 2 3  3 将基于Windows 2000的客户机连接到网络 2 3  4 创建和管理用户帐号 2 3  5 利用组管理对资源的访问 2 3  6 利用NTFS管理数据 2 3  7 通过网络访问文件资源 2 3  8 在Windows 2000中监测和优化性能 2 3  9 在Windows 2000中实现安全性 2 3  10 配置打印功能 2 3  11 为移动计算环境配置Windows 2000 2 3  12 配置和管理硬盘 2 3  13 实现灾难保护 2 3  14 安装和配置终端服务 2 3  15 实现Windows 2000客户端 2 3  16 实现基于Windows 2000的服务器 2 3  合计 32 48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考试的方法进行。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Windows2000 Professional 和Server》[美] 微软公司 著。1999年9月第1版。 参考书:无 8、必要的说明 (无) 计算机系统维护 《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和维修,并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维护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2)课程任务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该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以实践为主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故障的判断,系统维护和维修的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的使用。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是一门相当综合的课程,需要开设较多的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方法,能进行计算机的维护、熟练使用计算机外设、诊断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方法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掌握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掌握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理解计算机系统及其部件的工作原理 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方向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 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工作中要细致、耐心,要有较好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并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 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计算机系统的组装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 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计算机硬件的构成 1.4 品牌机与组装机 1.5 配置计算机系统 第2章 中央处理器 2.1 CPU简介 2.2 CPU的性能指标 2.3 CPU的架构和封装的方式 2.4 主要CPU生产厂家目前的主流产品 2.5 CPU选购指南 2.6 CPU风扇的选购 第3章 主板 3.1 认识主板 3.2 主板使用的芯片组 3.3 主板的选购指南 第4章 内存 4.1 认识内存 4.2 内存条的物理结构 4.3 内存的种类 4.4 内存的选购指南 第5章 外存储设备 5.1 硬盘 5.2 软盘驱动器 5.3 光盘驱动器 第6章 显示器 6.1 显示器的分类 6.2 显示器的技术指标 6.3 显示器的选购指南 第7章 显卡 7.1 认识显卡 7.2 显卡的基本结构 7.3 显卡的技术指标 7.4 显卡的选购指南 第8章 输入设备 8.1 键盘 8.2 鼠标 第9章 声卡和机箱 9.1声卡 9.2 音箱的选购指南 第10章 机箱与电源 10.1 机箱 10.2 电源 第11章 组装计算机 11.1 组装前的注意事项 11.2 组装计算机的基本流程 11.3 计算机的硬件安装 第12章 BIOS 设置与升级 12.1 认识BIOS 12.2 BIOS设置部析 12.3 BIOS的升级 第13章 硬盘初始化 13.1 硬盘分区基础 13.2 硬盘分区实践 13.3 硬盘的格式化 13.4 大容量硬盘的快速分区与格式化 13.5 硬盘分区调整实践 第14章 安装操作系统 14.1 中文WINDOWS XP的安装 14.2 安装驱动程序 第15章 安装应用软件 15.1 应用软件的发布与安装方式 15.2 软件安装的6种类型 15.3 安装 OFFICE XP 15.4 软件安装常见问题处理 第16章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16.1 计算机的工作环境 16.2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第17章 计算机维修的基本知识 17.1 计算机常见故障分类 17.2 计算机故障的处理原则 17.3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17.4 常用维修工具 第18章 主机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8.1 电源故障 18.2 主板故障及处理 18.3 内存故障 18.4 常见扩充卡故障 第19章 外存储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9.1 硬盘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9.2 软驱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9.3 光驱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第20章 常见外设故障及处理 20.1 键盘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20.2 鼠标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20.3 显示器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20.4 典型网卡疑难杂症排除二例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根据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和讲解来进行实验的,要求在完成教师上课演示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改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实验内容有: 1.硬盘的低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硬盘的分区(使用Fdisk和Sfdisk)。 2.GHOST软件的使用、双硬盘的安装、硬盘对拷。 3.CMOS设置的讲解和实验。 4.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驱动程序的安装。 5.操作系统的优化(使用软件进行优化)。 6.Windows注册表介绍和操作。 7.多媒体操作练习和常用媒体软件练习。 8.计算机的部件介绍和计算机的组装。 9.CPU的超频实验和CPU降温。 10.BIOS的刷新和升级。 11.合理升级计算机。 12.常见计算机故障的判断与检修(硬件)。 13.常见软件故障的解决与分析。 14.网络常见故障的分析与解决(客户端)。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系统维护岗位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所有的实验内容。 能力(技能)目标: 能够对硬盘进行熟练的分区、低级和高级格式化,并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种操作以及该操作可以达到的效果。 熟练掌握GHOST软件的使用,包括从不同硬盘上拷贝数据的能力。 掌握从裸机到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驱动程序的安装过程。 掌握CMOS的作用,以及CMOS操作对于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掌握常用的CMOS操作的方法。 能够用一些优化软件来优化操作系统和计算机。 了解注册表的结构,能对注册表进行常规的备份,恢复和检测。 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安装,掌握多媒体软件的设置和使用。 能组装计算机。 熟悉计算机的性能与机器配置的要求,然后根据计算机使用要求合理的升级原来的计算机。 掌握CPU的超频技能,了解CPU超频的方法,并将CPU超频使用,下载和安装CPU制冷软件。 掌握BIOS的刷新方法,对计算机进行合理的升级。 掌握常见的计算机故障的诊断和检修方法并能排除计算机系统出现的常见的故障。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微型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微型机系统的硬件资源管理;微型机配置的一般原则.? 3 2 5  主板;主板的组成与结构;主板的参数与测试;主板的芯片组;主板上的接口;主板的总线;主板的技术发展;主板的选用和故障诊断. 3 2 5  CMOS设置的讲解和实验 3 2 5  CPU;CPU的发展;性能指标;CPU的新技术;主流CPU的简介;CPU的性能测试;CPU的选用与安装;CPU的常见故障处理.? 3 2 5  内存;内存的类型;内存的性能指标和规范;内存的技术发展;内存的选用与安装;内存的常见故障的处理. 3 2 5  显卡与显示器;显卡的结构;显卡的工作原理;显卡主要的性能指标;显卡的安装设置与测试;显示器的性能参数;显示器的安装与设置,LCD显示器的介绍;显示器与显卡的常见故障与维护. 3 2 5  外部存储设备;硬盘;硬盘的发展概述;硬盘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硬盘的性能指标;硬盘的新技术;硬盘的维护与常见故障;硬盘的选用? 3 2 5  软驱:软盘;软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软驱的使用与维护;软盘与软盘驱动器常见故障处理? 3 2 5  CPU的超频实验和CPU降温 3 2 5  机箱,电源,键盘与鼠标;机箱的分类,结构,选用.电源的标准,原理与性能指标.键盘鼠标的种类及基本工作原理.机箱,电源,键盘与鼠标的故障与维护.? 3 2 5  常用多媒体部件与网络连接部件;声卡与音箱;视频卡和数字摄像头;扫描仪与数码相机.网络连接部件. 3 2 5  打印机;打印机的发展历史与分类.三类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日常维护.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 3 2 5  常用的系统维护工具软件. NORTON;WINBENCH; GHOST ;PARTITION MAGIC; SYSTEM COMMANDER ? 3 2 5  WINDOWS注册表使用及维护;CMOS设置 3 2 5  常见故障及处理 6 2 8  合计 48 30 78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操作加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20)十卷面考试(8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实训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张洪星主编 2001年4月第1版。 参考书: [1]《微型计算机系统维护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石文俊主编,2000年8月地1版。 8、必要的说明 (无) 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重要工具。 (2)课程任务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及阅读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有关课程。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课程目标 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常用英语表达方式。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计算机方面的英语书籍。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Your Future and Computer Competency Basic Applications Advanced Applications System Software The Processing Unit Input and Output Secondary Storage 4、实践教学环节 (无)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学时)  第一章 3  第二章 6  第三章 5  第四章 6  第五章 4  第六章 4  第七章 4  合计 32   6、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用笔试的办法。 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Computer Essentials/(美)奥利里(O’Leary,T.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职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 使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当前广泛使用的SQL Server 2000的基本应用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今后能够开发出符合自身工作需要的个人级、网站级或企业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能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掌握当前广泛使用的SQL Server 2000的基本应用方法和技巧、为今后能够开发出符合自身工作需要的个人级、网站级或企业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打好基础。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关系数据库和DBMS的原理; ·安装和管理SQL Server 2000; ·掌握SQL Server 2000 服务管理器、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SQL 查询语句、索引和视图以及存储管理和触发器的使用方法。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作方法:遇到问题能进行全面分析、解决; ·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具有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自我知识及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 ·熟练使用SQL Server 2000 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 ·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表、索引和视图; ·根据需要使用某种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熟练使用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创建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并进行应用; ·根据需要进行Transact-SQL程序设计; ·对数据库进行安全性管理; ·设计和开发一个小型应用系统。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一章 数据库理论 概述 信息描述与数据模型 数据库系统 关系数据库系统模型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 数据库设计方法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要求:了解基本概念;掌握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第二章 SQL Server 2000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SQL Server2000系统概述 SQL Server 2000的安装 要求:了解SQL Server2000系统的概况;会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基本操作,会安装SQL Server 2000;掌握主键、外键的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 第三章 SQL Server 2000配置与使用 1.SQL Server和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2.启动和登录数据库服务器 要求:了解SQL Server和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会利用企业管理器管理SQL Server服务器;掌握SQL Server启动和登录方法;掌握导入/导出数据、分离/附加数据库的方法?。 第四章 SQL Server 2000的系统和数据管理 1.系统管理 2.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库结构 3.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 4.SQL Server2000系统数据库和示例数据库 5.SQL Server2000系统表 要求:了解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及SQL Server2000的系统数据库、示例数据库、系统表;会用企业管理器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掌握用SQL语句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 第五章 数据表的创建与维护 1.SQL Server中的数据类型 2.创建数据表 3.修改表的结构和删除表 4.表约束 5.向表中添加、修改和删除记录 要求:了解SQL Server的数据类型;会用企业管理器创建、修改、删除数据表;会使用约束;掌握用SQL语句创建、修改、删除数据表;掌握用企业管理器和数据操作语言对表中数据进行操作。 第六章 数据表的操作(SQL查询) 1.SQL语言概念 2.SELECT查询语句 3.基于单表和多表的查询 4.嵌套查询 5.带子查询的数据更新 要求:了解SQL语言的分类、嵌套查询的工作原理;会使用UNION查询及带嵌套查询的数据更新;会使用基于3表的查询;掌握基于单表和2表的查询;掌握数据统计函数的使用。 第七章?SQL Server2000数据类型 1.Transact-SQL概述 2.SQL Server支持的数据类型 3.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 要求:了解各个数据类型的使用场合;会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并熟练运用。 第八章 Transact-SQL变量、运算符与函数 1.Transact-SQL运算符 2.Transact-SQL变量 3.Transact-SQL内建函数 用户自定义函数 要求:了解6类内建函数的基本功能;了解常用全局变量使用场合;会正确地定义和使用局部变量;掌握各种运算符、常见函数的使用。 第九章 Transact-SQL程序设计 程序语句 关于错误处理 要求:了解游标的使用方法;会处理常见错误;掌握流控制命令的使用方法并能根据要求编写程序。 第十章 索引和视图 索引的概念 创建与删除索引 视图的概念 创建与删除视图 查询视图和更新视图 要求:会通过企业管理器创建索引和视图;会使用SQL语句创建、删除索引及视图;掌握用SQL语句对视图进行操作。 第十一章 事务处理 数据一致性 事务处理控制语句 SQL Server 的锁机制 事务的编程 要求:了解数据一致性和SQL Server的锁机制;会根据需要编写显式事务程序。 ?第十二章 存储过程 创建和修改存储过程 执行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及其参数 存储过程的状态值 要求:了解存储过程的状态值;会修改、执行、删除存储过程;会设置存储过程参数;掌握编写存储过程的方法。 第十三章 触发器 触发器及其功能 创建触发器 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删除和修改触发器 显示触发器 触发器和事务 要求:了解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了解触发器和事务的关系;会创建、删除和修改触发器。 第十四章 数据库安全 数据库备份的理由 使用企业管理器备份和恢复数据库 两种身份验证模式及其设置 创建和管理用户登录 创建和管理角色 权限管理 要求:了解数据库安全的概念;会进行用户、角色、权限管理;掌握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的方法;掌握两种身份验证模式及其设置。 第十五章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的含义 规则 默认 要求:了解数据完整性的含义;掌握规则和默认的使用方法。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分步进行的、主要是练习SQL Server 2000 的使用方法。 实验1 SQL Server 2000关系数据库系统 实验2 SQL Server 2000的配置与使用 实验3 SQL Server 2000的系统和数据管理1 实验4 SQL Server 2000的系统和数据管理2 实验5 数据表的创建与维护1 实验6 数据表的创建与维护2 实验7 数据库中数据表的操作(SQL查询)1 实验8 数据库中数据表的操作(SQL查询)2 实验9 数据库中数据表的操作(SQL查询)3 实验10 数据类型操作 实验11 Transact-SQL变量、运算符与函数 实验12 Transact-SQL程序设计 实验13 索引和视图 实验14 事务处理、存储过程 实验15 触发器、数据库安全 实验16 数据完整性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小型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能力(技能)目标: ·能根据问题的需要画出流程图并编制相应的程序; ·能独立上机调试并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能评价程序的优劣并用较好的方法编程; ·能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成果。 实训时间:1周。安排在短学期中进行。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SQL Server 2000关系数据库系统 3 3 6  SQL Server 2000的配置与使用 3 3 6  SQL Server 2000的系统和数据管理 6 6 12  数据表的创建与维护 6 6 12  数据库中数据表的操作(SQL查询) 9 9 18  数据类型操作 3 3 6  Transact-SQL变量、运算符函数 3 3 6  Transact-SQL程序设计 3 3 6  索引和视图 3 3 6  事务处理及存储过程 3 3 6  触发器、数据库安全 3 3 6  数据完整性 3 3 6  合计 48 48 96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卷面考试的方法进行。 成绩=平时成绩(30)十卷面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2000教程》,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苏啸编著,2002年10月第1版。 参考书: [1] 《SQL Server 中文版基础培训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老虎工作室刘遵仁 于忠清编著,2002年9月第1版。 [2] 《SQL Server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莉等编著,2003年1月第1版。 8、必要的说明 考虑到“课堂讲授一次、上机练习一次”的需要,大纲中规定的有关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可穿插在平时的课堂讲授中进行,在大纲中未单独列出理论知识的课时。 可视化程序设计 《可视化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同时它还包含了很多技术实践课程的成分,是一门实用性强、面向程序开发与应用的重要的专业课程。 (2)课程任务 在计算机应用中,程序设计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就是完成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学习。鉴于Visual Basic 6.0是目前程序设计主要的、简单易学的工具,本课程以Visual Basic 6.0为例,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Windows程序设计方法、设计思路,了解当前程序开发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与程序调试的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鉴于Visual Basic 6.0是基于Windows的程序设计工具,且其部分功能与ACCESS数据库相关,建议本课程与“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ACCESS”等课程协调进行。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C语言》或《Basic语言》。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掌握Windows程序设计的方法、应用程序开发的方法,并能设计和开发一个功能较强的应用系统。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Windows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Visual Basic 6.0的基本方法与界面设计方法。 掌握Visual Basic 6.0中各种控件的应用与编程。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程规范意识:工作中严格遵守工程规范,不以个人的好恶任意操作。 团队精神:具有合作精神、协调工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较强的知识、技术的自我更新能力:快速适应新的程序设计工具。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Visual Basic 6.0的界面设计。 Visual Basic 6.0控件的使用与编程。 Visual Basic 6.0程序调试、纠错。 设计和开发一个功能较强的应用系统。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课内实验跟随课堂内容分步进行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的操作练习,并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调试。 (1)课堂讲解 第一章 Visual Basic初步 1.1 集成开发环境、基本概念 1.2 Windows程序设计基础 1.3可视开发与事件驱动 1.4 程序设计中的基本事件(键盘、鼠标事件) 要求:了解集成开发环境和程序设计基础、掌握可视程序开发与事件驱动。 第二章 VB语法 2.1各种数据类型与变量声明 2.2 自定义类型 2.3 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 2.4 常量的声明 2.5 数组的定义与使用 2.6 程序流程控制语句(条件判断,分支,循环等) 2.7 过程与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2.8 Visual Basic 6.0中常用的函数 要求:掌握各种数据类型与变量声明、自定义类型,了解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掌握常量的声明、数组的定义与使用、程序流程控制语句(条件判断,分支,循环等)、过程与函数的定义与调用,了解Visual Basic 6.0中常用的函数。 第三章 窗体 3.1 窗体的基本属性 3.2 窗体的显示与关闭的程序控制 3.3 窗体的常用事件 3.4 窗体的常用方法 3.5 控件数组的概念 3.6 窗体菜单的设计与编程 要求:了解窗体的基本属性、窗体的显示与关闭的程序控制、掌握窗体的常用事件、窗体的常用方法、控件数组的概念,了解窗体菜单的设计与编程。 第四章 基本控件的编程 4.1 命令按钮 4.2 文本框 4.3 标签框 4.4 复选按钮 4.5 单选按钮 4.6 框架 4.7 列表框 4.8 组合框 4.9 时钟 4.10 文件的操作语句 4.11 文件系统控件 要求:掌握命令按钮、文本框、标签框、复选按钮、单选按钮、框架、列表框、组合、时钟,了解文件的操作语句、文件系统控件 第五章 VB图形 5.1 Visual Basic 6.0中的图形控件 5.2 剪贴板操作 5.3 VB的坐标系统 要求:掌握5.1 Visual Basic 6.0中的图形控件、剪贴板操作,了解VB的坐标系统 第六章 高级控件 6.1 通用对话框控件 6.2 图像列表控件 要求:掌握通用对话框控件、图像列表控件。 第七章 多文档界面设计 7.1 MDI程序建立的过程 7.2 MDI程序设计方法 要求:掌握MDI程序建立的过程、了解MDI程序设计方法。 第八章 图形操作 8.1 图形操作基础 8.2 绘图属性 8.3 图形控件 8.4 图形方法 8.5 图形应用 要求:了解图形操作基础、绘图属性,掌握图形控件、图形方法、图形应用。 第九章 菜单程序设计 10.1 下拉菜单的设计 10.2 菜单项的控制 10.3 弹出式菜单 要求:掌握下拉菜单的设计、菜单项的控制、弹出式菜单。 第十章 文件 11.1 文件系统控件 11.2 文件概述 11.3 顺序文件 11.4 随机文件 要求:掌握文件系统控件、顺序文件、随机文件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进行练习所学到的VB操作与应用,并逐步完成一个应用系统。 实验内容: Visual Basic 6.0开发环境的使用 VB语法练习 窗体程序设计 菜单程序设计 基本控件的使用与程序控制 Visual Basic 6.0图形控件的使用 Visual Basic 6.0高级控件的使用与编程 MDI程序设计 通用控件的使用与编程 菜单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图形操作 文件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画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能力(技能)目标: ·进一步加深对VB程序设计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熟练掌握图形的编程方法; ·熟练掌握Windows程序设计、多窗体的使用、菜单设计与编程等方法、程序代码设计技巧,程序调试技巧。 实训时间:1周。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Visual Basic初步 3 3 6  VB语法 12 12 24  窗体 6 6 12  基本控件的编程 6 6 12  VB图形 3 3 6  多文档界面设计 3 3 6  高级控件 6 6 12  菜单程序设计 3 3 6  文件 6 6 12  合计 48 48 96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操作考试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上机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淑华主编。 参考书:[1]《Visual Basic 6.0 Windows API讲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王国荣著,1999年6月第1版 [2]《Visual Basic 6.0中文版语言参考手册》,希望电脑公司,微软公司著,1998年9月第1版 8、必要的说明 (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或网络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它是一门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职业技术课程。 (2)课程任务 向学生介绍网络程序设计语言JAVA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JAVA语言的基本内容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了解进行网络编程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JAVA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打下基础。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能掌握JAVA语言的基本内容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应用JAVA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打下基础。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JAVA语言的基本内容; ·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 ·了解进行网络编程的一般思路。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作方法:遇到问题能进行全面分析、解决; ·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具有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自我知识及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 ·阅读JAVA语言源程序; ·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 ·用JAVA进行简单的编程以解决和处理一定的实际问题; ·设计和开发一个小型应用系统,如计数器等。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㈠ JAVA语言的基本概念 1.了解JAVA语言的特点及发展和分类。 2.掌握JAVA程序的基本运行原理。 3.掌握JAVA与C/C++的差异。 ㈡ JAVA的资源与开发工具 1.了解JAVA的常用网络资源的查找。 2.了解常用JAVA的开发工具。 3.掌握JDK的安装与配置。 ㈢ 第一个JAVA程序 1.掌握JRE与JDK的关系。 2.掌握用JDK调试运行第一个JAVA程序。   ㈣ 面向对象理论 1.掌握对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的概念。 2.掌握多继承、接口和包的概念。   ㈤ JAVA API简介 1.了解 JDK HELP的获得。 2.掌握 API帮助的使用。 3.掌握lang,Object.,System类。 ㈥语法结构 1.掌握unicode,Comments 和Tokens。 ㈦数据类型、数值和变量 1.掌握JAVA的类型和数值。 2.掌握原生类与包装类。 3.掌握参考类和类类型。 4.掌握接口。 5.掌握数组与类型转换。 6.掌握变量作用域。 ㈧控制结构 1.掌握常用控制结构。 2.掌握 try…catch finally语句。 ㈨JAVA中类、接口和包的实现 1.掌握类的定义。 3.掌握修饰符。 4.掌握构造函数和静态初始者。 5.掌握内部类、接口与包的定义。   ㈩方法与异常处理 1.掌握类的方法。 2.掌握异常处理类。 3.掌握异常处理方式。 (十一)GUI概论 1.了解AWT与PEERS。 2.掌握Window,Frame,Panel,Dialog类。 (十二)Jbuilder 开发简介 1.了解 IDE 2.掌握基本类的实现 (十三)版面配置 1.掌握常用版面管理器的使用 (十四) Applet开发 1.了解小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 2.掌握applet包。 (十五) Swing入门 1.了解常用Swing组件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分步进行的,主要是练习JAVA语言的操作和编程方法、技巧。 JDK与JRE安装 JB环境 Welcome的实现 一个类的定义 API熟悉 语法练习 控制结构练习 类的继承等综合练习 有异常处理能力的类实现 GUI演示与WINDOW、FRAME、DIALOG实现 LAYOUT配置 计算器制作练习一 计算器制作练习二 APPLET 练习 SWING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4、实践教学环节 (无)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JAVA语言的基本概念 3 3 6  JAVA的资源与开发工具 3 3 6  第一个JAVA程序 3 3 6  面向对象理论 3 3 6  JAVA API简介 3 3 6  语法结构 3 3 6  数据类型、数值和变量 3 3 6  控制结构 3 3 6  JAVA中类、接口和包的实现 6 6 12  方法与异常处理 3 3 6  GUI概论 3 3 6  Jbuilder 开发简介 3 3 6  版面配置 3 3 6  Applet开发 3 3 6  Swing入门 3 3 6  合计 48 48 96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操作为主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十上机操作(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JAVA程序设计》,王胜捷著,中国铁道出版社。 参考书: [1] 《JBUILDER实例入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8、必要的说明 (1)因本课程属于网络编程,比较繁琐,建议本课程用案例法进行教学,不必强求于语法,且用图形式界面(GUI)JBUILDER进行。 本课程在教学时应着重于实际应用。 网页制作 《网页制作》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职业技术课程。 (2)课程任务 通过一种有代表性的网页制作软件(如Dreamweaver UltraDev)的使用,掌握网站设计的全过程,并能熟练地制作出有专业水准的网站。本课程还应能掌握一种典型的矢量图象软件(如Fireworks)的使用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VB程序设计”。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信息处理与开发实训”。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能自行设计各种网页、编辑一定的平面图象、网络动画,故应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其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并最终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网站且编制简单的脚本上传到互联网上。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网站设计和发布的流程; ·理解网站维护管理及使用脚本的要求和重要性; ·了解多种网页制作软件和图象处理软件相结合设计网站的好处。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 ·服务意识:能够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文明法制意识:网站内容应积极健康向上,不做违法的事; ·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具有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自我知识及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网页制作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矢量图象软件的使用方法; ·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在网页中编制/插入需要的脚本; ·进行网站的上传/下载、更新、管理。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一章 快速入门 网页制作软件简介 安装方法 设计环境及基本操作 规划与站点管理 要求:了解网页制作软件及安装方法;会进行设计环境操作;掌握站点规划与管理方法。 第二章 页面布局规划 网页排版概念 表格排版 布局排版 框架排版 层排版 要求:了解网页布局和排版概念、布局方式;会进行层和布局表格的基本操作及排版;掌握表格和框架的基本操作及排版方法。 第三章 文本格式化及超链接 添加文本和插入对象 设置项目列表 格式化文本 CSS样式表 创建链接 要求:会设置项目列表;掌握添加文本和插入对象、格式化文本的方法,掌握CSS样式表的使用和链接的创建方法。 第四章 网页图象 图象属性 创建轮换图象和图象影射 插入Fireworks图象 插入多媒体元素 Fireworks图象制作 要求:了解图象属性的设置及多媒体元素的插入方法;会用Fireworks进行规定图象制作;掌握各种效果图象的制作及处理方法。 第五章 表单 表单的创建 表单属性设置 要求:掌握表单网页的创建及表单域的排版、属性设置。 第六章 时间轴和行为 时间轴面板 创建时间轴动画 行为的运用 要求:了解时间轴面板和行为的概念;会创建时间轴动画;掌握常见行为的使用方法。 第七章 站点资源管理 资源面板的使用 库项目 服务器端嵌入 模板 要求:了解资源面板;会使用库项目和服务器端嵌入;掌握模板的创建及使用。 第八章 交互式网页基础 ASP基础 创建ASP环境 创建记录集 创建ASP对象数据源 要求:了解ASP基础知识;会配置ASP环境;掌握记录集和ASP对象数据源的创建。 第九章 动态页面技术和服务器行为 动态HTML属性 动态内容的格式 服务器行为 要求:了解动态HTML属性;会设置动态内容的格式;掌握常见服务器行为的应用。 第十章 扩展管理器和站点管理 扩展管理器 站点的规划 站点窗口的操作 文件的下载/上传 要求:了解扩展管理器;会进行站点窗口的操作;掌握站点的规划及文件的下载/上传方法。 第十一章* 使用脚本 客户端脚本和特效 服务器端脚本 要求:了解脚本知识。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分步进行的,主要是练习网页制作软件和图象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1 网页设计环境与站点操作 实验2 表格和布局视图排版 实验3 框架和层排版 实验4 网页文本及其格式化 实验5 CSS样式表和超链接 实验6 图象操作 实验7 Fireworks的基本使用 实验8 表单网页的制作 实验9 时间轴的运用 实验10 行为的运用 实验11 库项目和模板的运用 实验12 使用ASP创建记录集和对象数据源 实验13 动态页面技术及服务器行为应用Ⅰ 实验14 服务器行为应用Ⅱ 实验15 站点管理 实验16* 使用脚本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班级网站。 能力(技能)目标: ·掌握选择网页制作工具的依据、网站开发的过程、专业性网站设计的要求; ·能综合运用网页制作工具、图象处理工具设计制作出包含一定ASP脚本的专业性网站; ·能顺利发布、浏览。 实训时间:1周。安排在第4学期的短学期中进行。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快速入门 3 3 6  页面布局规划 6 6 12  文本格式化及超链接 6 6 12  网页图象 6 6 12  表单 3 3 6  时间轴和行为 6 6 12  站点资源管理 3 3 6  交互式网页基础 3 3 6  动态页面技术和服务器行为 6 6 12  扩展管理器和站点管理 3 3 6  使用脚本* 3 3 6  合计 45+3* 45+3* 90+6*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操作加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十上机操作(40)十卷面考试(3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计算机网页制作教程》,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罗耀军等编,2004年9月第1版。 参考书: [1]《中文版Dreamweaver MX网页入门与进阶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王克杰等编,2003年2月第1版。 8、必要的说明 网页制作软件和图象处理软件应不断更新。 各章在讲授时次序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 加*者为选做内容。 局域网 《局域网》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局域网》课程是工程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网络建设与维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同时对大量已成功实施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强化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网络工程方面的规划、安装、管理、维护等能力。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原理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 (2)具体任务 使学生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 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管理及维护方法。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系统关系的深刻理解。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 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掌握常用网络基础结构的基本知识、实现方法,并具备实现该基础结构所必需的技能。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熟悉计算机组网的基础知识。 熟悉网络的拓扑结构,掌握网络构架。 熟练掌握组建局域网的技术。 掌握WINDOW网络操作系统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方法 掌握用WINDOW构建服务器的方法。 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主要性能和主要实现技术,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掌握网络拓朴图的绘制方法。 掌握中小型网络工程方案设计方法。 了解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方向。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实验两部分。本课程共分为16个单元, 分别在课堂讲解中分次完成. 实验跟随课堂内容分步进行Windows 2000网络基础结构的实验。 (1)课堂讲解 课程共分成11个独立单元,现就单元的名称、任务作简要说明。 单元1:网络的初步网络组建与管理、介绍 WINDOWS 2000简介网络的结构设计及其协议选择? 任务:能够了解Microsoft Windows 2000的结构。 说明:1、概述网络的基础结构。 2、描述如何建立TCP/IP连接和网络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3、如何组建网络。 4、如何管理Windows网络。 5、了解非Windows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情况。 单元2:网络设备概述和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软硬件配置管理? 任务:能够了解网络设备和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软硬件配置。 说明:1、概述网络基本设备。 2、描述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软硬件配置方面的问题。 单元3: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组建对等网络及用户账号和组账号的管理 任务:能够了解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如何组建队等网络并进行用户账号和组账号的管理。 单元4:WINDOWS 2000 SERVER的客户端配置 WINDOWS 2000 SERVER路由器的安装和使用? 任务:能够将Windows 2000服务器配置成网络路由器。 说明:1、路由器、路由表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2、配置静态路由和路由接口。 单元5:WINDOWS 2000 SERVER的ACTIVE DIRECTORY 服务配置?和用户、组的管理、文件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配置 说明:1、域控制器的安装 2、域控制器的降级 3、用户帐号与用户组 4、 组作用域 5、文件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配置和在域中的发布 单元6:利用DHCP自动分配IP地址 任务:能够利用DHCP在网络上自动IP地址。 说明:1、DHCP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2、DHCP客户机和服务器的需求条件。 3、DHCP服务的安装。 4、“DHCP服务器”服务的授权。 单元7:利用DNS实现名称解析 任务:能够利用DNS实现名称解析。 说明:1、介绍DNS概念,描述IP网络中域名系统如何参与客户机/服务器通信。 2、安装“DNS服务器”服务。 3、在客户机上配置名称解析功能。 4、创建和配置DNS区域,创建根区域。 5、维护DNS服务器以及排除其中的故障。 单元8:利用WINS实现名称解析 任务:能够利用WINS实现名称解析功能。 说明:1、如何连接到NetBIOS的网络。 2、WINS的概念。 3、WINS服务器和客户机的配置。 4、配置对非WINS客户机的支持。 5、启用WINS的数据库复制功能。 6、维护WINS服务器的维护。 单元9:配置WEB、FTP服务器 任务:能够配置WEB、FTP服务器。 说明:1、IIS以及其功能特征。 2、安装IIS的准备工作。 3、安装IIS的步骤。 4、配置WEB站点。 5、IIS安装的管理以及排除IIS安装过程中的故障。 单元10:网络管理、网络安全? 任务:能够进行Windows 2000网络中的安全管理。 说明:1、网络安全的含义。 2、常见网络故障的症状和原因。 3、如何解决TCP/IP问题。 4、如何解决名称解析的问题。 5、如何排除网络服务中的故障。 6、如何监测网络性能。 单元11:网络规划与网络方案 说明:1、网络总体设计 2、网络解决方案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进程练习所学到的知识来配置和管理Windows 2000 Server,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可供管理的网络环境。 实验内容: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软硬件安装配置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用户账号和组账号的管理 WINDOWS 2000 SERVER 的安装 组建对等网 WINDOWS 2000 SERVER用户、组的管理 利用DHCP自动分配IP地址 利用DNS实现名称解析 利用WINS实现名称解析 安装与配置ACTIVE DIRECTORY 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并在AD中发布 ACTIVE DIRECTORY中用户、组的管理? 将基于Windows 2000的服务器配置成路由器 针对网络配置Internet访问 配置WEB服务器 配置FTP服务器 管理Windows 2000网络 查找和解决Windows 2000网络服务中的问题 4、实践教学环节 (无)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网络的初步网络组建与管理 3 3 6  网络设备概述和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软硬件配置管理 3 3 6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组建对等网络及用户账号和组账号的管理 3 3 6  WINDOWS 2000 SERVER的客户端配置 WINDOWS 2000 SERVER路由器的安装和使用 3 3 6  WINDOWS 2000 SERVER的ACTIVE DIRECTORY 服务配置?和用户、组的管理、文件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配置 3 3 6  利用DHCP自动分配IP地址 3 3 6  利用DNS实现名称解析 3 3 6  利用WINS实现名称解析 3 3 6  配置WEB、FTP服务器 3 3 6  网络管理、网络安全 3 3 6  网络规划与网络方案 2 2 4  合计 32 32 64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操作加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十上机操作(35)十卷面考试(35) 本课程完成后,鼓励学生参加MCP考试。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实现Microsoft Windows 2000网络基础结构》,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微软公司编著,2000年12月第1版 8、必要的说明 (无) 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图像的相关概念,掌握PHOTOSHOP7.0操作方法,并能够熟练使用它进行图像处理。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先行课程: 《计算机基础》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掌握PHOTOSHOP7.0的使用方法。 (2)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图像创作能力。 (3)能力与技能要求 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7.0进行图像编辑与创作。 3.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一章 初识Photoshop 7.0 1、熟悉Photoshop 7.0功能; 2、掌握安装与删除Photoshop 7.0的方法; 3、熟悉启动和退出Photoshop 7.0; 4、熟悉Photoshop 7.0的桌面环境; 5、熟悉Photoshop 7.0基本概念; 第二章 Photoshop 7.0基础操作 1、熟悉文件的操作; 2、熟悉图像窗口的操作; 3、掌握使用帮助; 第三章 优化Photoshop工作环境 1、掌握使用辅助工具; 2、掌握系统参数设置的方法; 第四章 图像颜色模式转换和颜色选取 1、熟悉图像颜色模式之间的转换方法; 2、熟悉选取绘图颜色的操作方法; 第五章 范围选取 1、选取规则形状的范围; 2、不规则形状的选取范围; 3、编辑选取范围; 第六章 Photoshop工具与绘图 1、熟悉设置画笔工具; 2、熟悉绘图工具的使用; 3、掌握使用颜色填充和描边的方法; 第七章 文本处理 1、掌握输入文本的基本方法; 2、掌握设置文本格式的方法; 3、掌握编辑文本的方法; 第八章 图像基本编辑操作 1、熟悉图像的尺寸和分辨率的设置; 2、掌握图像的基本编辑操作; 第九章 图像色调和色彩调整 1、熟悉使用图像色调调整命令; 2、熟悉使用图像色彩调整命令; 3、熟悉使用特殊色调调整命令; 第十章 图层基本操作 熟悉图层的概念 掌握图层面板的使用 掌握创建图层的方法 掌握创建和使用图层组 掌握图层编辑基础操作 第十一章 图层编辑高级操作 掌握旋转和翻转 掌握调整图层叠放次序 了解链接图层 掌握合并图层 掌握图层蒙板的使用 掌握建立和使用剪贴组图层的方法 掌握混合图层 第十二章 使用图层样式制作图像特效 熟悉为图层添加特效 掌握使用【样式】面板应用图层样式 掌握编辑图层样式 第十三章 使用路径 1、熟悉路径功能; 2、熟悉路径绘制工具的使用; 3、掌握建立路径的方法; 4、掌握编辑和应用路径; 第十四章 使用形状工具 熟悉形状工具的基本功能 掌握形状的绘制 第十五章 使 用 通 道 掌握通道的基础知识 熟悉【通道】面板 掌握蒙板基础知识 掌握快速蒙板的使用 第十六章 使用动作 1、熟悉动作的基本功能; 2、熟悉【动作】面板的操作; 3、掌握动作的建立和使用; 第十七章 使用滤镜特效 1、熟悉滤镜功能; 2、掌握使用Photoshop内部滤镜; 3、了解Photoshop外挂滤镜; 第十八章 扫描和修饰图像 1、熟悉使用扫描仪扫描图像; 2、掌握使用绘图工具修饰图像; 3、掌握使用滤镜修饰图像; 第十九章 图像打印与输出 1、熟悉设置页面与打印图像; 2、掌握图像输出; 第二十章 Web图像与动画设计 1、熟悉ImageReady 7.0的功能; 2、掌握切片的使用; 3、掌握图像映射的操作; 4、掌握动画的制作; 5、熟悉优化和输出图像; (2)课内实验 实验一:熟悉工作界面 掌握基本操作 实验二:辅助工具、系统参数的设置 图像颜色模式转换和颜色选取 实验三:使用选区工具和绘图工具? 实验四:使用填充、描边工具和文本工具 实验五:图像基本编辑操作? 实验六:调整图像的色调和色彩 实验七:使用图层调整及合并图像 实验八:使用图层样式制作图像特效? 实验九:使用路径绘制图像? 实验十:使用形状工具和动作面板? 实验十一:使用通道制作图像特效? 实验十二:使用[像素化]、[扭曲]、[杂色]、[模糊]、[渲染]、[画笔描边]等滤镜组? 实验十三:使用[素描]、[纹理]、[艺术效果]、[视频]、[锐化]、[风格化]、[其他]等滤镜组? 实验十四:修饰图像并输出 实验十五:利用ImageReady7.0制作动画效果 实验十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制作一个实例 4、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平面图像的设计(如:海报、广告、招贴、名片、胸卡、贺卡、挂历等的设计) 能力(技能)目标: 熟练使用PhotoShop的各项工具绘制图像 综合运用图层、通道、滤镜等命令制作图像的特殊效果 能够运用ImageReady制作动画效果 熟练掌握对图像修饰的各种方法 熟练掌握对图像明暗度、大小、模式的调整 实训时间:1周。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第一章 初识Photoshop 7.0 1 1 2  第二章 Photoshop 7.0基础操作 1 2 3  第三章 优化Photoshop工作环境 1 1 2  第四章 图像颜色模式转换和颜色选取 1 2 3  第五章 范围选取 1 2 3  第六章 Photoshop工具与绘图 2 2 4  第七章 文本处理 1 2 2  第八章 图像基本编辑操作 2 3 5  第九章 图像色调和色彩调整 2 3 5  第十章 图层基本操作 2 3 5  第十一章 图层编辑高级操作 2 3 5  第十二章 使用图层样式制作图像特效 2 3 5  第十三章 使用路径 2 3 5  第十四章 使用形状工具 1 2 3  第十五章 使 用 通 道 2 3 5  第十六章 使用动作 1 1 2  第十七章 使用滤镜特效 4 6 10  第十八章 扫描和修饰图像 1 2 3  第十九章 图像打印与输出 1 1 2  第二十章 Web图像与动画设计 2 3 5  总复习 2 3 5  总计 32 48 80  6.考核 采用上机考试形式,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PHOTOSHOP7.0基础教程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计算机职业教育联盟主编,2003年第一版 [1]参考书:《PHOTOSHOP7.0试题汇编?》 《PHOTOSHOPCS创意与设计百例?》 8.必要的说明 (1) 图像处理软件应不断更新。 (2)各章在讲授时次序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单片机应用 《单片机应用》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应用电子、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单片机技术是整个电子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的核心,由它构成的嵌入式系统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MCS-51单片机为范例学习微机原理的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应用技术,学会智能化设备的设计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MCS-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单片机接口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微机原理的有关知识和在相应专业领域内应用单片计算机的初步能力,为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微机控制》、《嵌入式系统》和《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MCS-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单片机接口技术,并能设计和开发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知识要求 ● 掌握单片机原理基本概念。 ● 掌握单片机I/O口和中断的使用以及定时时间的计算等。 ● 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 掌握单片机接口扩展技术。 ● 通过实验课,理解单片机软件、硬件的设计特点,增强动手能力,掌握必要的编程技能与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 ●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 工程规范意识:工作中严格遵守工程规范,不以个人的好恶任意操作。 ● 团队精神:具有合作精神、协调工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 较强的知识、技术的自我更新能力:快速适应新的程序设计工具。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 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组成及存储器结构。 ● 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MCS-51单片机内的功能模块的使用及编程方法。 ● MCS-51单片机接口扩展技术。 ● 设计和开发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步骤和方法。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MCS-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单片机接口技术。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单片微型机概述 2.1单片机发展历史 2.2单片机内部结构 2.3典型的单片机产品 2.4单片机的应用和应用系统结构 第三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结构 3.1总体结构 3.2时钟和时钟电路 3.3复位和复位电路 3.4CPU定时 3.5存储器组织 3.6中断系统 第四章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方法 4.1指令格式 4.2寻址方式 4.3数据操作和指令类型 4.4数据传送指令 4.5算术运算指令 4.6逻辑运算指令 4.7位操作指令 4.8控制转移指令 4.9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 MCS-51单片机内的功能模块 5.1并行口 5.2定时器 5.3串行口 第六章 常用程序的设计 6.1定点数运算程序 6.2查表程序 6.3数据转换程序 6.4输入/输出处理程序 第七章 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 7.1MCS-51系统并行扩展原理 7.2程序存储器扩展 7.3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7.4并行接口的扩展 7.5 RAM/IO扩展器8155 7.6 A/D接口的扩展 第八章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 8.1拨码盘接口 8.2七段发光显示器接口 8.3键盘接口 4、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80学时 实验: 16学时 课程设计:一周(30学时) 内容 讲课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6  第二章 单片微型机概述 3  第三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结构 8  第四章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方法 18  第五章 MCS-51单片机内的功能模块 15  第六章 常用程序的设计 8  第七章 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 12  第八章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 10  合计 80   实验要求及学时分配:见《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要求及学时分配:见《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5、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理论联系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考试(70)。 6、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与实验》张友德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四版 服务器安装配置管理 《服务器安装配置管理》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网络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较强的课程。 (2)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服务器常用软件的使用,安装和配置,对网络安全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下: 掌握DNS,DHCP,FTP等服务器软件的使用,并能构建相应的服务器。 掌握网络安全技术,能够构建一个安全的个人网站。 3、课程内容 第1章、网络基础 包括网络发展简史,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网络体系。 要求:了解网络的发展史,掌握OSI7层模型和4层模型。 第2章、网络服务器基础 包括服务器的发展和分类,企业级网络服务器的选择,服务器的几种核心技术,服务器硬件组成。 要求:了解服务器的分类 如何选择企业级网络服务器。 第3章、Interner/Intranet 包括Interner/Intranet服务的初步了解,TCP/IP协议体系,IP网络基础,TCP/IP的配置与测试。 要求:了解TCP/IP协议体系,IP网络基础,掌握几种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 第4章、DNS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包括理解DNS域名服务,安装DNS服务器,DNS服务器的基本设置,建立和管理DNS服务器的资源记录,DNS常见故障及排除。 要求:了解DNS的基本知识,常见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掌握DNS服务器的建立和基本配置。 第5章、DHCP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包括DHCP服务的概述,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调试,创建和设置DHCP的作用域,设置超级作用域,设置多播作用域。 要求:了解DHCP的基本知识, 多播作用域,掌握DHCP服务器的建立和基本配置。 第6章、II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与应用 包括WWW服务基本介绍,IIS服务器的管理工具,使用IIS建立WEB站点和管理虚拟主机,IIS的WEB站点管理与配置,IIS的目录管理,IIS的安全策略。 要求:了解IIS的基本知识,安全策略,掌握利用IIS建立WEB站点的方法和相关的配置管理。 第7章、FTP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包括FTP服务简介,使用IIS建立FTP服务,用SERV-U建立FTP服务器,CUTEFTP使用指南。 要求:了解FTP的基本知识,掌握FTP服务器的建立和配置。 第8章、电子邮件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包括了解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常识,MS SMTP SERVER,FTGATE服务器。 要求:了解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常识,能够配置一个简单的邮件服务器。 第9章、新闻组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包括新闻组服务器简介,使用IIS5建立新闻组服务器。 要求:了解新闻组的概念,掌握利用IIS建立新闻组服务器。 第10章、BBS服务器,聊天服务器与搜索引擎 包括BBS服务与网上论坛建设,聊天服务的建设,使用FREEICQ建立ICQ服务,使用ICQ GROUPWARE建立ICQ服务,使用微软的索引服务概述。 要求:了解BBS的基本常识,掌握建立一个BBS服务器的方法。 第11章、流媒体服务――网上多媒体点播与直播 包括了解流媒体技术,WINDOWS MEDIA服务概述。 要求:了解流媒体的基本概念,掌握网上点播与直播的使用。 第12章、代理服务器与网络安全 包括理解公钥架构与证书服务,建立自己的证书颁发机构,了解SSL安全机制,在IIS5中实现SSL。机制,防火墙简介,代理服务器简介,网络地址转换,使用WINGATE代理服务器,使用WINROUTE。 要求: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常识,代理服务器的作用,掌握在IIS5中实现SSL机制, 使用WINROUTE 第13章、服务器日常维护与调试 包括服务器日常维护的内容,WINDOWS2000自带工具,服务器常见故障及排除。 要求:了解服务器日常维护的内容,掌握WINDOWS2000自带工具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4、课程的实施与组织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与上机两部分。 (1)课堂讲解 按学时分配表讲授。 上机安排 实验1 网络基础 实验2 TCP/IP测试 实验3 DNS服务器 实验4 DHCP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实验5 II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与应用(1) 实验6 II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与应用(2) 实验7 FTP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实验8 电子邮件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实验9 新闻组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实验10 BBS服务器,聊天服务器与搜索引擎 实验11流媒体服务――网上多媒体点播与直播(1) 实验12流媒体服务――网上多媒体点播与直播(2) 实验13代理服务器与网络安全(1) 实验14代理服务器与网络安全(2) 实验15服务器日常维护与调试(1) 实验16服务器日常维护与调试(2)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上机 合计  第1章、网络基础 2 3 5  第2章、网络服务器基础 2 3 5  第3章、Interner/Intranet 2 3 5  第4章、DNS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2 3 5  第5章、DHCP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2 3 5  第6章、II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与应用 2 3 5  第7章、FTP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2 3 5  第8章、电子邮件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2 3 5  第9章、新闻组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 2 3 5  第10章、BBS服务器,聊天服务器与搜索引擎 2 3 5  第11章、流媒体服务――网上多媒体点播与直播 4 6 10  第12章、代理服务器与网络安全 4 6 10  第13章、服务器日常维护与调试 4 6 10  合计 32 48 80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笔试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笔试 (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服务器安装、配置与应用指南》,冶金工业出版社,林盛雄编。 三维动画 《三维动画》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职业技术课程。 (2)课程任务 3DStudioMAX 是 Autodesk 公司旗下 Discreet 子公司推出的面向个人计算机的中型三维动画制作软件,随着 3dsmax 6 功能的日益强大,它已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在影视制作领域, 3dsmax 6 不仅可以还原逼真的三维场景,生成栩栩如生的三维角色,还可以创建只有在计算机中才能存在的奇幻世界,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觉空间。在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可以利用 3dsmax 6 创建具有精确结构与尺寸的仿真模型,一旦模型制作完成,就可以在建筑物的外部与内部以任意视点与角度进行观察,还可以结合现实的环境场景输出更为真实的效果图,甚至可以在未开工之前就能制作工程峻工后的效果专题片。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目前,市场上的图形图像软件很多,常见的有 Photoshop 、 CoreIDRAW 、 AutoCAD 、 FreeHand 、 Illustrator 等。而 3DS MAX 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中三维动画制作的精品,是最常用也最实用、最有效、功能最为强大的三维图像创作软件之一。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能自行设计各种逼真的三维场景。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掌握建模技术、材质编辑、环境控制、动画设计、渲染输出、后期制作等制作技术; ·了解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作方法:遇到问题能进行全面分析、解决; ·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具有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自我知识及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3)能力与技能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 ·动画软件的使用方法; ·能够熟练使用3ds max 6进行三维场景的开发。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分为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一章 3DS MAX 6 界面和基本内容、工作流程 1 .基础知识 1.1 3DS MAX 6 概述 1.2 3DS MAX 6 启动与退出 2 .界面操作 2.1 界面简介 2.2 3DS MAX 6 基本制作流程 要求: 熟悉3ds max 6的软件环境,掌握界面元素的分布以及各种操作视图的方法。 第二章 基础建模(一) 1 .基本建模方式 2 .基本形体 3 .复合形体 要求:理解 3ds max的工作方式,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包括对象的选择和变换、使用、对象的复制和阵列等。 第三章 基础建模(二) 1. Line 2. 样条曲线————点 3. 样条曲线————线 4. 样条曲线————修改 Edit Spline 要求: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基本模型。 第四章 修改器应用 1. 修改器面板结构 2. Bend 修改器 3. Taper 修改器 4.Lathe 修改器 5.Lattice 修改器 要求:学习对已建好的模型进行更精细的调整与修改,掌握Modify(修改)命令面板中的各项功能,了解修改器堆栈的概念,熟练使用物体形变修改器、样条曲线修改器等常用修改器。 第五章 高级建模 1.复合对象建模 2.NURBS建模 要求:掌握高级建模的方法,能够借助3dsmax 6系统提供的高级造型功能来进行造型。 第六章 材质 1. 材质编辑器简介 2. 材质编辑器结构 3. 材质类型 4. 材质贴图类型 5. 材质浏览器 要求:了解材质编辑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编辑材质并将材指定给物体。 第七章 贴图 1.贴图类型 2.贴图通道的使用 要求:熟悉贴图通道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了解如何指定贴图类型,使物体表面显示出不同的质地、色彩和纹理。 第八章 大气环境 创建环境 2.大气装置框 3.创建大气特效 4.场景特效 要求:掌握环境设置,能够向场景中增加雾、体积雾以及体积光、燃烧效果来增加场景的真实感和效果气氛。 第九章 灯光与相机系统 1.灯光类型 2.更改灯光参数 相机系统 要求:熟悉灯光的各种类型、相应的性质和参数设置,能够合理的设置灯光,掌握相机创建和调整的方法。 第十章 动画制作 1.动画关键帧 2.使用轨迹条 约束控制器 要求:学习如何使用动画按钮、关键帧和轨迹条、预览和编辑关键帧的值、控制时间、预览运动面板的参数以及使用和操纵辅助对象,掌握约束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第十一章 后期制作 要求:掌握渲染工具的使用,以及后期动画制作。 (2)课内实验 本课程的实验是随课堂教学进程练习所学到的知识。 实验1 3ds max 6的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实验2 基本形体的建摸(一) 实验3 基本形体的建摸(二) 实验4 样条曲线建摸(一) 实验5 样条曲线建摸(二) 实验6 修改器应用(一) 实验7 修改器应用(二) 实验8 复合对象建模(一) 实验9 复合对象建模(二) 实验10 材质编辑器的运用 实验11 材质与贴图类型 实验12 大气环境 实验13 灯光 实验14 相机 实验15 动画制作 实验16 综合实例制作 4、实践教学环节 (无)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3DS MAX 6 界面和基本内容、工作流程 2 3 5  基本形体的建摸 4 6 10  复合形体的建摸 4 6 10  样条曲线建摸 4 6 10  修改器应用 4 6 10  材质编辑器 2 3 5  材质与贴图类型 2 3 5  大气环境 2 3 5  灯光与相机 4 6 10  动画制作 2 3 5  综合实例制作 2 3 5  合计 32 48 80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操作加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3ds max6基础教程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董睿等编著,2004年6月第1版。 参考书:《3ds max6实用培训教程》,科学出版社,杨良亮编著,2004年7月第1版。 8、必要的说明 (1)动画制作软件应不断更新升级。 (2)各章在讲授时次序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3)教学的重点放在三维场景的制作与渲染上。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 1、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它是一门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职业技术课程。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多媒体开发软件的使用方法。Flash MX是Macromedia公司生产的一种用于制作和编辑动画的一种软件。本课程详细介绍了FLASH的许多新功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用Flash,制作网页动画和课件。了解网络动画的制作过程,游戏的制作过程,制作出有趣的游戏和精彩的动画片。 (3)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先行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 2、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能掌握flash动画的制作方法,并掌握相关的软硬件知识。ActionScript是一种嵌入式的脚本语言,纯文本格式,且不同于程序设计语言。 (1)知识要求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掌握静态图片、动画的制作、库的使用、action脚本。 ·综合FLASH所学的知识,做一些动画或课件。 (2)素质要求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 ·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 ·工作方法:遇到问题能进行全面分析、解决; ·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具有协调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自我知识及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的新技术及市场应用动态。 (3)能力与技能要求 ·能够熟练使用Flash MX进行动画制作。 3、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分为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两部分。 (1)课堂讲解 第一章 静态图形制作 1. 熟悉Flash MX的图形编辑环境。 2. 学会新建、打开和关闭Flash文件。 3. 熟悉Flash MX绘图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熟悉Flash MX绘图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掌握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方法。 6.掌握利用图片已有图案进行颜色填充的方法。 第二章 简单动画制作 1.熟悉Flash MX动画制作过程。 2.掌握制作简单的Flash MX动画。 3.掌握创建图形元件。 4.掌握创建补间动画。 5.掌握用暗示点控制变形过程。 6.掌握制作动态元件,并能灵活运用影片剪辑元件。 7.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 8.掌握引导层的使用。 第三章:遮罩使用 1.掌握遮罩层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技术。 2.初步掌握形变和遮罩的综合。 第四章 Flash中的文字处理 1.熟练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2.巩固形变动画效果的创建。 3.掌握创建丰富多彩的文字效果。 4.应用Alpha实现淡入淡出效果。 第五章 为动画添加声音 1.掌握在动画中添加背景声音。 2.学习按钮(Button)元件的创建与使用。 第六章 动画制作进阶 1.通过实现齿轮间啮合运动学习物体旋转控制的制作方法。 2.学会如何对JPG、BMP等格式文件进行处理和利用。 第七章 动作脚本的使用 1.通过使用Action动作命令,掌握脚本程序在flash中的运用。 2.duplicateMovieClip的应用。 3.学会利用多层和播放的不同步,设计视觉效果。 4.掌握onClipEvent、hitTest、setProperty语句的使用。 5.掌握Number()、startDrag()、stopDrag()、Key.getCode的应用。 6.掌握使用按钮控制声音文件。 7.熟练使用控制Sound类对象的几个命令。 8.掌握发散效果及渐隐渐现效果的制作。 9.掌握通过设置鼠标事件来触发动作。 10.使用Action语句实现轨迹的环绕效果 (2)课内实验 实验内容: 1. 静态图形制作(一) 2. 静态图形制作(二) 3. 简单动画制作(一) 4. 简单动画制作(二) 5. 遮罩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6. 文本动画制作(一) 7. 文本动画制作(二) 8. 为动画添加声音 9. 动画制作进阶 10.初级Actions(一) 11.初级Actions(二) 12.初级Actions(三) 13.初级Actions(四) 14.初级Actions(五) 15.高级Actions(一) 16.高级Actions(二) 4、实践教学环节 (无) 5、学时分配 内容 讲课 实验 合计  Flash的基础知识、静态图形制作 4 4 8  简单动画制作 4 4 8  遮罩使用 2 2 4  Flash中的文字处理 4 4 8  为动画添加声音 2 2 4  动画制作进阶 2 2 4  初级动作脚本的使用 10 10 20  高级动作脚本的使用 4 4 8  大作业  16 16  合计 32 48 80   6、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以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 总成绩=平时成绩(30%)十期末考试(70%) 7、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Flash MX 2004时尚创作百例》 网冠科技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4 参考书: [1] 《Flash MX创作实例五十讲》阎卫星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10。 [2] 《计算机动画技术——Flash篇》 赵丰年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6。 8、必要的说明 (1)动画制作软件应不断更新升级。 (2)各章在讲授时次序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