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 燥
概述( Introduction)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所得到的固态产品或半成品往往含有过多的水
分或有机溶剂 (湿份 ),要制得合格的产品需要除去固体物料中多
余的湿份 。
除湿方法:机械除湿 —— 如离心分离, 沉降, 过滤 。
干燥 —— 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份汽化 。 除湿程度
高, 但能耗大 。
惯用做法:先采用机械方法把固体所含的绝大部分湿份除去, 然
后再通过加热把机械方法无法脱除的湿份干燥掉, 以降低除湿的
成本 。
干燥分类,操作压力 操作方式 传热方式 ( 或组合 )
常压 真空 连续 间歇 导热 对流 辐射 介电加热
对流干燥过程原理
湿热气体流过湿物料的表面, 物料表面
温度低于气体温度 ;由于温差的存在,
气体以对流方式向固体物料传热, 使湿
份汽化;在分压差的作用下, 湿份由物
料表面向气流主体扩散, 并被气流带走 。
干燥是热, 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干燥介质:用来传递热量 ( 载热体 ) 和
湿份 ( 载湿体 ) 的介质 。
注意:只要物料表面的湿份分压高于气体中湿份分压, 干燥即可进
行, 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 气体预热并不是干燥的充要条件, 其目的
在于加快湿份汽化和物料干燥的速度, 达到一定的生产能力 。
?H
t
q
W
ti
p
pi
?M
对 流干燥示意图
预热器
空气
干燥器
废气
湿物料
干燥产品
干燥过程
热空
气流
过湿
物料
表面
热量
传递
到湿
物料
表面
湿物
料表
面水
分汽
化并
被带
走
表面
与内
部出
现水
分浓
度差
内部
水分
扩散
到表
面
传热过程 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
干燥过程推动力
传质推动力:物料表面水分压 P表水 > 热空气中的水分压 P空水
传热推动力:热空气的温度 t空气 >物料表面的温度 t物表
对流干燥过程实质
除水分量
空气消耗量
干燥产品量
热量消耗
干燥时间
物料衡算
能量衡算
涉及干燥速率和水在
气固相的平衡关系
涉及湿空气的性质
干燥过程基本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有:
(1) 湿分在气固两相间的传递规律;
(2) 湿气体的性质及在干燥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3) 物料的含水类型及在干燥过程中的一般特征;
(4)干燥过程中物料衡算关系, 热量衡算关系和速率关系 。
本章主要介绍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解决工程中物料干燥的基本问
题, 介绍的范围主要针对连续稳态的干燥过程 。
第一节 湿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湿空气:指绝干空气与水蒸汽的混合物 。 在干燥过程中, 随着湿
物料中水份的汽化, 湿空气中水份含量不断增加, 但绝干空气的
质量保持不变 。 因此, 湿空气性质一般都以 1kg绝干空气为基准 。
操作压强不太高时, 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
系统总压 P,湿空气的总压 ( kN/m2), 即 P干空气 与 P水 之和 。 干燥
过程中系统总压基本上恒定不变 。
干燥操作通常在常压下进行, 常压干燥的系统总压接近大气压力,
热敏性物料的干燥一般在减压下操作 。
干空气干空气 n
n
p
p OHOH
22 ?gv ppp ??
湿空气是混合物, 则混合的比例是多少呢? 所以要研究,
—— 湿度性质 ( 湿度, 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百分数 )
空气是气体, 应适用于气体状态方程, 即温度, 压力, 体积 。 所以要
研究,
—— 温度性质 (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绝热饱和湿度, 露点 )
—— 容积性质 ( 湿容积, 饱和湿容积 ) 。 由于大气压力, 对一定地区,
约为定值, 所以不研究压力性质 。
要研究空气对湿物料的传热, 所以要研究, —— 空气的比热性质 ( 湿
热, 焓 )
实质是研究空气的四大类性质 。 为了叙述方便, 我们假设下面三个前
提,( 1) 干燥过程的湿空气, 可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诸如理想气体
方程式, 道尔顿分压定律, 均可应用于湿空气 。 ( 2) 因为干空气是
作为热载体, 它的质量在干燥过程中始终不变, 所以湿空气的有关参
数均为单位质量的干空气为基准 。 ( 3) 系统总压 101.3 。
湿空气中含量的表示方法
湿空气中水汽分压
湿度,湿空气中单位质量干空气所具有的水汽质量
相对湿度,在一定总压下,湿空气的水汽分压与同温下饱和水蒸
汽压之比
v
v
g
v
gg
vv
g
v
pp
p
M
M
nM
nM
m
mH
???? 湿空气中干空气的质量
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s
v
p
p??
)1( ?? ?????? sssvs ppppp
表示了湿空气吸湿能力
ypp
ppp
v
gv
??
??
对于空气 -水蒸气系统,Mw=18.02kg/kmol,Mg=28.96 kg/kmol
v
v
pP
pH
?? 6 2 2.0
湿空气中水气的质量与绝干空气的质量之比 。 若湿份蒸汽和绝干空
气的摩尔数 (nw,ng) 和摩尔质量 (Mw,Mg)
绝对湿度 (湿度 ) H
总压一定时, 湿空气的湿度只与水蒸汽的分压有关 。 当 p=ps时, 湿
度称为饱和湿度, 以 Hs表示 。
s
s
s pP
pH
?? 6 2 2.0
v
v
g
v
gg
vv
g
v
pp
p
M
M
nM
nM
m
mH
???? 湿空气中干空气的质量
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湿度只表示湿空气中所含水份的绝对数, 不能反映空气偏离饱和状
态的程度 ( 即气体的吸湿能力 ) 。
?值说明湿空气偏离饱和空气或绝干空气的程度, ?值越小吸湿能力
越大;
? = 0, p=0时, 表示湿空气中不含水分, 为绝干空气 。
? = 1, p=ps时, 表示湿空气被水汽所饱和, 不能再吸湿 。
对于空气 -水系统:
%100??
sp
p?
s
s
pP
pH
?
?
?? 6 2 2.0
相对湿度,在总压和温度一定时, 湿空气中水汽的分压 p 与系统温度
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ps之比的百分数 。
? 若 t < 总压下湿空气的沸点, 0 ? ? ? 100%;
? 若 t >总压下湿空气的沸点, 湿份 ps> P,最大 ? (空气全为水汽 )
< 100%。 故工业上常用过热蒸汽做干燥介质;
? 若 t > 湿份的临界温度, 气体中的湿份已是真实气体, 此时 ? =0,
理论上吸湿能力不受限制 。
?= f (H,t)
ps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H 不变提高 t,???,气体的吸湿能力增
加, 故空气用作干燥介质应先预热 。
H 不变而降低 t,??,空气趋近饱和状态 。 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而
继续冷却时, 空气中的水份将呈液态析出 。
s
s
pP
pH
?
?
?? 6 2 2.0
比容 ?H或湿比容,即每 Kg干空气和其所带的 HKg水汽所具有的体积
P
t
H
P
tH
v
H
5
5
100 1 3 3.1
2 7 3
2 7 3
)2 4 4.17 7 2.0(
100 1 3 3.1
2 7 3
2 7 3
4.22
1829
1
?
?
?
??
?
?
?
???
?
?
?
?
?
??
?
湿空气中干空气的质量
湿空气的体积
比热容 cH, 1Kg干空气和其所带的 HKg水汽升高温度 1,所需的热量
Hccc vgH ???? 1
Hc H 88.101.1 ??
式中,cg — 绝干空气的比热 cv — 水汽的比热
对于空气 -水系统,cg=1.01 kJ/(kg·℃ ),cv=1.88 kJ/(kg·℃ )
焓,1kg 绝干空气的焓与相应水汽的焓之和 。
由于焓是相对值, 计算焓值时必须规定基准状态和基准温度, 一般
以 0℃ 为基准, 且规定在 0℃ 时绝干空气和水汽的焓值均为零, 则
对于空气 -水系统:
vg HIII ??
HtHI 2 4 9 0)88.101.1( ???
HrtcHrtHccHIII Hvgvg 00)( ???????
显热项 汽化潜热项
ttcrIv
ttcI
v
gg
88.12492
01.1
0 ????
??
当热, 质传递达平衡时, 气体对液体的供
热速率恰等于液体汽化的需热速率时:
)( wttAQ ?? ?
)( HHAkN wH ??
wwHw rHHAkttA ???? )()(?
)( HHrktt wtHw w ??? ?
干燥过程中的物料温度
干球温度 t, 湿空气的真实温度, 简称温度 (℃ 或 K)。 将温度计直
接插在湿空气中即可测量 。
空 气的湿球温度:
q
N
对流传热
h
kH
气体
t,H
气膜
对流传质
液滴
表面
tw,Hw
液滴
—— 湿球温度 tw 定义式
当湿球温度计上温度达到稳定时,空
气向棉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气膜中水气向空气的传递速率为,
在稳定状态下,传热速率与传质速率之
间关系为,
QN?
左边的温度计( A),感温球裸露在空气中,则此温度计所测得的温
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右边的温度计( B),感温球用纱布包裹,纱
布用水保持湿润,则此温度计所测得的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因流速等影响气膜厚度的因素对 α 和 kH
有相同的作用, 可认为 kH / α 与速度等
因素无关, 而仅取决于系统的物性 。
饱和气体,H = Hs,tw = t,即饱和空气的干, 湿球温度相等 。
不饱和气体,H < Hs,tw < t。
对于空气 -水系统:
09.1?
Hk
? ()
1, 0 9
wwwrt t H H? ? ?
()wHw t wkt t r H H?? ? ?
露点,不饱和的湿空气在总压与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
使之达到饱和状态之湿度,即为露点
s
s
s pP
pH
?? 6 2 2.0
某湿空气 Td下的湿度 Hs与该湿空气在某一温度下的湿度 H应相等
0.622 ss
s
pHH
Pp?? ?
即已知露点求湿度的原理
若总压 P,湿度 H为已知,可求出饱和水蒸气分压 ps ;查水蒸气压表,
与 ps相应温度即为露点。此即已知湿度求露点的原理。
绝热饱和冷却温度 tas
绝热饱和冷却温度:不饱
和的湿空气等焓降温到饱
和状态时的温度 。
高温不饱和空气与水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传热, 传质并达到平衡状态的
过程 。 达到平衡时, 空气与水温度相等, 空气被水的蒸汽所饱和 。
因为是绝热过程, 所以空气的焓是不会变的,
( ) ( )H a s a s a s H a s a s a s a s a sc t t H r c t t H r? ? ? ? ?
()asa s a s
H a s
rt t H H
c? ? ? ?
was tt ?
对于不饱和的湿空气 对于饱和的湿空气
dw TTT ?? dw TTT ??
气体湿度图
计算湿空气的某些状态参数时, 要采用麻烦的试差计算法, 为了避免这种
非常麻烦的方法, 将表达湿空气各种参数的计算式标绘在坐标图上, 只要
知道湿空气任意两个独立参数, 即可以从图上迅速地查出其它参数, 常用
的图有湿度 — 焓图等 等湿线
等焓线
等温线
饱和空
气线
p-H线
空气湿度图的绘制
1、横坐标:空气的湿度,所有的横线为等湿度线。
2、右侧纵坐标:空气的干球温度,所有纵线为等温线。
3、等湿度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组直线,H值在水平辅助轴上读出。
4、等焓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组直线,I值从纵轴上读出。
5、等干球温度线,简称等 t线,所有与纵坐标平行的直线都是等 t线。
6.等相对湿度线
7.绝热饱和(冷却)线、等湿球温度线 绝热饱和线又称为绝热冷却线。
8.等焓线:这些线近似为直线。
9.湿比热容线 湿比热容线为直线。
10.干空气比容线、饱和比容线、干空气比容线按干空气比容与温度关系
绘制,它在图上为一直线。
等干球温度线
等相对湿度线
蒸气分压线
s
s
pP
pH
?
?
?? 6 2 2.0
tHtI 01.1)2 4 9 088.1( ???
0.622 v
v
pH
Pp? ?
空气湿焓图的用法
两个参数在曲线上能相交于一点, 即这两个参数是独立参数,
这些参数才能确定空气的状态点 。
? =100%,空气达到饱和, 无吸湿能力 。
? <100%,属于未饱和空气, 可作为干燥介质 。 ?越小, 干
燥条件越好 。
1.确定空气的干燥条件
2.确定空气的状态点, 查找其它参数
3.确定绝热饱和冷却温度
1) 等 I干燥过程
等焓干燥过程又称绝热干燥过程 。
a.不向干燥器重补充热量, 即 QD=0.
b.忽略干燥器向周围散失的热量, 即 QL=0.
c.物料进出干燥器的焓相等, 即 G(I2’ _ I1’ )=0
沿等 I线, 空气 t1, t2意志, 即可确定 H1,H2。
2) 等 H干燥过程
恒压下, 加热或冷却过程 。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湿物料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湿物料是绝干固体与液态湿分的混合物 。
湿基含水量 w:水分在湿物料中的质量百分数 。
%100?? 物料总质量 水分质量w
干基含水量 X:湿物料中的水分与绝干物料的质量比 。
纯干物料总质量
水分质量?X
换算关系:
w
wX
?? 1X
Xw
?? 1
工业生产中, 物料湿含量通常以湿基含水量表示, 但由于物料的总
质量在干燥过程中不断减少, 而绝干物料的质量不变, 故在干燥计
算中以干基含水量表示较为方便 。
物料衡算 —— 干燥产品流量 G2
G1 — 湿物料进口的质量流率, kg/s;
G2 — 产品出口的质量流率, kg/s;
Gc — 绝干物料的质量流率, kg/s;
w1 — 物料的初始湿含量;
w2 — 产品湿含量;
L — 绝干气体的质量流率, kg/s;
H1 — 气体进干燥器时的湿度;
H2 — 气体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
W — 单位时间内汽化的水分量, kg/s。
湿物料
G1,w1
干燥产品
G2,w2
热空气
L,H1
湿废气体
L,H2
出干燥器的绝干物料 =入干燥器的绝干物料
? ? ? ?2 2 1 111cG G w G w? ? ? ?
物料衡算 —— 水分蒸发量:
G1 — 湿物料进口的质量流率, kg/s;
G2 — 产品出口的质量流率, kg/s;
Gc — 绝干物料的质量流率, kg/s;
w1 — 物料的初始湿含量;
w2 — 产品湿含量;
L — 绝干气体的质量流率, kg/s;
H1 — 气体进干燥器时的湿度;
H2 — 气体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
W — 单位时间内汽化的水分量, kg/s。
)()( 122121 HHLXXGGGW c ??????
湿物料
G1,w1
干燥产品
G2,w2
热空气
L,H1
湿废气体
L,H2
物料衡算 —— 空气消耗量,
G1 — 湿物料进口的质量流率, kg/s;
G2 — 产品出口的质量流率, kg/s;
Gc — 绝干物料的质量流率, kg/s;
w1 — 物料的初始湿含量;
w2 — 产品湿含量;
L — 绝干气体的质量流率, kg/s;
H1 — 气体进干燥器时的湿度;
H2 — 气体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
W — 单位时间内汽化的水分量, kg/s。
12 HH
WL
??
12
1
HHW
Ll
???
绝干空气消耗量
绝干空气比消耗
湿物料
G1,w1
干燥产品
G2,w2
热空气
L,H1
湿废气体
L,H2
热量衡算
湿物料
Gc,X1,?1,I’1
干燥产品
Gc,X2,?2,I’2
热气体
L,H1,t1,I1
湿废气体
L,H2,t2,I2
湿气体
L,H0,t0,I0
Qp
Qd
Ql
预热器
干
燥
器
湿物料
Gc,X1,?1,I’1
干燥产品
Gc,X2,?2,I’2
热气体
L,H1,t1,I1
湿废气体
L,H2,t2,I2
湿气体
L,H0,t0,I0
Q
p
Q
d
Q
l
预热
器
干
燥
器
湿份在气体和固体间的平衡关系
湿份的传递方向 (干燥或吸湿 ) 和限
度 (干燥程度 ) 由湿份在气体和固体
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决定 。
平衡状态:当湿含量为 X 的湿物料与
湿份分压为 p 的不饱和湿气体接触时,
物料将失去自身的湿份或吸收气体中
的湿份, 直到湿份在物料表面的蒸汽
压等于气体中的湿份分压 。
平衡含水量:平衡状态下物料的含水量 。 不仅取决于气体的状态,
还与物料的种类有很大的关系 。
p
X
ps
XhX*
p
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与干燥速度
具有和独立存在的水相同的蒸汽压和
汽化能力 。
结合水分:与物料存在某种形式的结
合, 其汽化能力比独立存在的水要低,
蒸汽压或汽化能力与水分和物料结合
力的强弱有关 。
湿含量 XXh
相对湿度
?
非结合
水分结合水分
0
1.0
0.5
结合水分按结合方式可分为:吸附水分, 毛细管水分, 溶涨水分 (物料
细胞壁内的水分 )和化学结合水分 (结晶水 )。
化学结合水分与物料细胞壁水分以化学键形式与物料分子结合, 结合力
较强, 难汽化;吸附水分和毛细管水分以物理吸附方式与物料结合, 结
合力相对较弱, 易于汽化 。
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一定干燥条件下, 水分除去的难易, 分为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 非结合水
分:与物料机械形式的结合, 附着在物料表面的水,
一定干燥条件下, 按能否除去, 分为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
平衡水分:低于平衡含水量 X* 的水分, 是不可除水分 。
自由水分:高于平衡含水量 X* 的水分, 是可除水分 。
吸湿过程:若 X<Xh, 则物料将吸收饱和气体中的水分使湿含量增
加至湿含量 Xh,即最大吸湿湿含量, 物料不可能通过吸收饱和气体
中的湿份使湿含量超过 Xh。 欲使物料增湿超过 Xh,必须使物料与液
态水直接接触 。
干燥过程:当湿物料与不饱和空气接
触时, X 向 X* 接近, 干燥过程的极
限为 X*。 物料的 X* 与湿空气的状
态有关, 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不同, 物
料的 X* 不同 。 欲使物料减湿至绝干,
必须与绝干气体接触 。
湿含量 XXh
相对湿度
? 非结合 水分结合水分
自由水分
平衡水分
X*0
1.0
0.5
? 对一定干燥任务, 干燥器尺寸取决于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 。
? 由于干燥过程的复杂性, 通常干燥速率不是根据理论进行计算,
而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
? 为了简化影响因素, 干燥实验都是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的,
即在一定的气-固接触方式下, 固定空气的温度, 湿度和流过
物料表面的速度进行实验 。
? 为保证恒定干燥条件, 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 以使空气
的温度, 湿度和流速在干燥器中恒定不变 。 实验为间歇操作,
物料的温度和含水量随时间连续变化 。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恒速干燥段:
物料温度恒定在 tw,X~? 变化
呈直线关系, 气体传给物料的
热量全部用于湿份汽化 。
预热段:
初始含水量 X1 和温度 ? 1 变为
X 和 tw。 物料吸热升温以提高
汽化速率, 但湿含量变化不大 。
干燥曲线:物料含水量 X 与干燥时间 ? 的关系曲线 。
降速干燥段,
物料开始升温, X 变化减慢, 气体传给物料的热量仅部分用于湿份
汽化, 其余用于物料升温, 当 X = X*, ? = t。
A
湿含量
X
Xc
tw
D
CBA
D
C
B
t
X*
物料表面温度
?
干燥时间 ?
预热段
恒速段
降速段
干燥过程度三阶段:
干燥速率的定义
干燥速率 U:干燥器单位时间内汽化的湿分量 (kg湿分 /s)。 微分形
式为,
式中,U —— 干燥器的干燥速率, kg/s;
W —— 汽化水份量, kg;
Gc —— 绝干物料的质量, kg;
?? d
d
d
d XGWU
c????
如果物料形状是不规则的, 干燥面积不易求出, 则可使用干燥速率
进行计算 。
设物料的初始湿含量为 X1,产品湿含
量为 X2:
当 X1> Xc 和 X2< Xc 时, 干燥有两个
阶段;
当 X1< Xc 或 X2> Xc 时, 干燥都只有
一个阶段, 即恒速干燥段 。
? 由于物料预热段很短, 通常将其并入恒
速干燥段;
? 以临界湿含量 Xc 为界, 可将干燥过程
只分为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两个阶段 。
干燥速率曲线:干燥速率 U 或干燥速度 N 与湿含量 X 的关系曲线 。
干燥过程的特征在干燥速率曲线上更为直观 。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A
BC
D干燥速率
U 或
N
A
BC
D
物料温度
?
tw
XcX*
湿含量 X
I
II
C’
理论解释
恒速干燥段:物料表面湿润, X > Xc,汽化的是非结合水 。
降速干燥段,X < Xc
? 物料实际汽化表面变小 (出现干区 ),第一降速段;
? 汽化表面内移, 第二降速段;
? 平衡蒸汽压下降 (各种形式的结合水 );
? 固体内部水分扩散速度极慢 (非多孔介质 )。
降速段干燥速率取决于湿份与物料的结合方式, 以及物料的结构,
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对其影响不大 。
恒定干燥条件下
τ = tw,p = ps α 和 kp 不变
由物料内部向表面输送的水份足以保持物料表面的充分湿润, 干燥
速率由水份汽化速率控制 (取决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 ),故恒速干
燥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
湿物料与空气间的 q
和 N 恒定
干燥过程的计算
物料的停留时间应大等于给定条件下将物料干燥至指定的含水量所
需的干燥时间, 并由此确定干燥器尺寸 。
若已知物料的初始湿含量 X1 和临界湿含量 Xc,则恒速段的干燥时
间为
恒速干燥段的干燥时间
1
1
1
0
()dd cXc c c
Xcc
G G X XX
u A u A
??? ?? ? ? ???
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
降速干燥段的干燥时间
(1) 图解积分法
降速段的干燥时间可以从物料干燥曲线上直接读取 。 计算上通常是
采用图解法或解析法 。
当降速段的 U ~ X 呈非线性变化时,
应采用图解积分法 。
在 X2 ~ Xc 之间取一定数量的 X 值,
从干燥速率曲线上查得对应的 U,
计算 Gc /U;
作图 Gc /U ~ X,计算曲线下面阴影
部分的面积 。
22
22 0
ddd c
c
XXccGG XX
A u A u
???? ? ? ?? ? ?
Xo XcX2
Gc / U
?? cXXc UXG 2 d2?
(2) 解析法
当降速段的 U ~ X 呈线性变化时, 可
采用解析法 。
降速段干燥速率曲线可表示为
2
*
2 *
2
()
d lnc
x
X
c c c
X
xx
u K X X
G G X XX
A K X X A K X X
?
?
?
??
???
???
A
BC
D干燥速率
U
X
U
XcX*
湿含量 X
Uc
物料干燥所需总时间为,τ = τ 1 + τ 2
厢式干燥器
干 燥 器
洞道式干燥器
气流干燥器
湿 料
包 装
水
4 5
3
1
2
水
废 气
7
水
6
图 1 2 - 2 4 气 流 干 燥 器
1 - 加 料 ; 2 - 螺 旋 加 料 器 ; 3 - 干 燥 管 ;
4 - 风 机 ; 5 - 预 热 器 ; 6 - 旋 风 分 离 器 ;
7 - 湿 式 除 尘 器
沸腾床干燥器(称流化床干燥器)
空 气 出 口
产 品
湿 物 料
热 空 气
栅
( a ) 单 层 流 化 床
出 料
气 体 出 口
加 料
第 一 层
第 二 层
床 层 分 离 器
6
至 旋 风 分 离 器
4
2
5
热 风
冷 风
1
1 - 多 孔 分 布 板 ; 2 - 加 料 口 ;
3 - 出 料 口 ; 4 - 挡 板 ;
5 - 物 料 通 道 ; 6 - 出 口 堰 板
( b ) 多 层 流 化 床 ( c ) 卧 式 多 室 流 化 床
回转滚筒干燥机间接式燃气热风炉沸腾制粒机高效沸腾干燥机
压力喷雾干燥机离心喷雾干燥机媒体流动喷雾干燥沸腾干燥机
带式干燥机真空干燥机双锥真空干燥器热风循环烘箱
空气热交换机银杏型干燥机组滚动刮板干燥机旋转闪蒸干燥机
正负两极干燥机气流旋流干燥机振动流化床干燥机热风炉
脉冲气流干燥机酒精回收塔真空进料快速混合机脉冲布筒滤尘器
干燥操作条件的确定
干燥操作条件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下面介绍一般的选择原则:
1、干燥介质的选择
2、流动方式的选择
3、干燥介质进口温度的确定
4,干燥介质出口温度 t2及相对湿度 的确定
5,物料离开干燥器的温度 的确定
2?
2Mt
概述( Introduction)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所得到的固态产品或半成品往往含有过多的水
分或有机溶剂 (湿份 ),要制得合格的产品需要除去固体物料中多
余的湿份 。
除湿方法:机械除湿 —— 如离心分离, 沉降, 过滤 。
干燥 —— 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份汽化 。 除湿程度
高, 但能耗大 。
惯用做法:先采用机械方法把固体所含的绝大部分湿份除去, 然
后再通过加热把机械方法无法脱除的湿份干燥掉, 以降低除湿的
成本 。
干燥分类,操作压力 操作方式 传热方式 ( 或组合 )
常压 真空 连续 间歇 导热 对流 辐射 介电加热
对流干燥过程原理
湿热气体流过湿物料的表面, 物料表面
温度低于气体温度 ;由于温差的存在,
气体以对流方式向固体物料传热, 使湿
份汽化;在分压差的作用下, 湿份由物
料表面向气流主体扩散, 并被气流带走 。
干燥是热, 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干燥介质:用来传递热量 ( 载热体 ) 和
湿份 ( 载湿体 ) 的介质 。
注意:只要物料表面的湿份分压高于气体中湿份分压, 干燥即可进
行, 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 气体预热并不是干燥的充要条件, 其目的
在于加快湿份汽化和物料干燥的速度, 达到一定的生产能力 。
?H
t
q
W
ti
p
pi
?M
对 流干燥示意图
预热器
空气
干燥器
废气
湿物料
干燥产品
干燥过程
热空
气流
过湿
物料
表面
热量
传递
到湿
物料
表面
湿物
料表
面水
分汽
化并
被带
走
表面
与内
部出
现水
分浓
度差
内部
水分
扩散
到表
面
传热过程 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
干燥过程推动力
传质推动力:物料表面水分压 P表水 > 热空气中的水分压 P空水
传热推动力:热空气的温度 t空气 >物料表面的温度 t物表
对流干燥过程实质
除水分量
空气消耗量
干燥产品量
热量消耗
干燥时间
物料衡算
能量衡算
涉及干燥速率和水在
气固相的平衡关系
涉及湿空气的性质
干燥过程基本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有:
(1) 湿分在气固两相间的传递规律;
(2) 湿气体的性质及在干燥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3) 物料的含水类型及在干燥过程中的一般特征;
(4)干燥过程中物料衡算关系, 热量衡算关系和速率关系 。
本章主要介绍运用上述基本知识解决工程中物料干燥的基本问
题, 介绍的范围主要针对连续稳态的干燥过程 。
第一节 湿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湿空气:指绝干空气与水蒸汽的混合物 。 在干燥过程中, 随着湿
物料中水份的汽化, 湿空气中水份含量不断增加, 但绝干空气的
质量保持不变 。 因此, 湿空气性质一般都以 1kg绝干空气为基准 。
操作压强不太高时, 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
系统总压 P,湿空气的总压 ( kN/m2), 即 P干空气 与 P水 之和 。 干燥
过程中系统总压基本上恒定不变 。
干燥操作通常在常压下进行, 常压干燥的系统总压接近大气压力,
热敏性物料的干燥一般在减压下操作 。
干空气干空气 n
n
p
p OHOH
22 ?gv ppp ??
湿空气是混合物, 则混合的比例是多少呢? 所以要研究,
—— 湿度性质 ( 湿度, 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百分数 )
空气是气体, 应适用于气体状态方程, 即温度, 压力, 体积 。 所以要
研究,
—— 温度性质 (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绝热饱和湿度, 露点 )
—— 容积性质 ( 湿容积, 饱和湿容积 ) 。 由于大气压力, 对一定地区,
约为定值, 所以不研究压力性质 。
要研究空气对湿物料的传热, 所以要研究, —— 空气的比热性质 ( 湿
热, 焓 )
实质是研究空气的四大类性质 。 为了叙述方便, 我们假设下面三个前
提,( 1) 干燥过程的湿空气, 可作为理想气体处理, 诸如理想气体
方程式, 道尔顿分压定律, 均可应用于湿空气 。 ( 2) 因为干空气是
作为热载体, 它的质量在干燥过程中始终不变, 所以湿空气的有关参
数均为单位质量的干空气为基准 。 ( 3) 系统总压 101.3 。
湿空气中含量的表示方法
湿空气中水汽分压
湿度,湿空气中单位质量干空气所具有的水汽质量
相对湿度,在一定总压下,湿空气的水汽分压与同温下饱和水蒸
汽压之比
v
v
g
v
gg
vv
g
v
pp
p
M
M
nM
nM
m
mH
???? 湿空气中干空气的质量
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s
v
p
p??
)1( ?? ?????? sssvs ppppp
表示了湿空气吸湿能力
ypp
ppp
v
gv
??
??
对于空气 -水蒸气系统,Mw=18.02kg/kmol,Mg=28.96 kg/kmol
v
v
pP
pH
?? 6 2 2.0
湿空气中水气的质量与绝干空气的质量之比 。 若湿份蒸汽和绝干空
气的摩尔数 (nw,ng) 和摩尔质量 (Mw,Mg)
绝对湿度 (湿度 ) H
总压一定时, 湿空气的湿度只与水蒸汽的分压有关 。 当 p=ps时, 湿
度称为饱和湿度, 以 Hs表示 。
s
s
s pP
pH
?? 6 2 2.0
v
v
g
v
gg
vv
g
v
pp
p
M
M
nM
nM
m
mH
???? 湿空气中干空气的质量
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湿度只表示湿空气中所含水份的绝对数, 不能反映空气偏离饱和状
态的程度 ( 即气体的吸湿能力 ) 。
?值说明湿空气偏离饱和空气或绝干空气的程度, ?值越小吸湿能力
越大;
? = 0, p=0时, 表示湿空气中不含水分, 为绝干空气 。
? = 1, p=ps时, 表示湿空气被水汽所饱和, 不能再吸湿 。
对于空气 -水系统:
%100??
sp
p?
s
s
pP
pH
?
?
?? 6 2 2.0
相对湿度,在总压和温度一定时, 湿空气中水汽的分压 p 与系统温度
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ps之比的百分数 。
? 若 t < 总压下湿空气的沸点, 0 ? ? ? 100%;
? 若 t >总压下湿空气的沸点, 湿份 ps> P,最大 ? (空气全为水汽 )
< 100%。 故工业上常用过热蒸汽做干燥介质;
? 若 t > 湿份的临界温度, 气体中的湿份已是真实气体, 此时 ? =0,
理论上吸湿能力不受限制 。
?= f (H,t)
ps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H 不变提高 t,???,气体的吸湿能力增
加, 故空气用作干燥介质应先预热 。
H 不变而降低 t,??,空气趋近饱和状态 。 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而
继续冷却时, 空气中的水份将呈液态析出 。
s
s
pP
pH
?
?
?? 6 2 2.0
比容 ?H或湿比容,即每 Kg干空气和其所带的 HKg水汽所具有的体积
P
t
H
P
tH
v
H
5
5
100 1 3 3.1
2 7 3
2 7 3
)2 4 4.17 7 2.0(
100 1 3 3.1
2 7 3
2 7 3
4.22
1829
1
?
?
?
??
?
?
?
???
?
?
?
?
?
??
?
湿空气中干空气的质量
湿空气的体积
比热容 cH, 1Kg干空气和其所带的 HKg水汽升高温度 1,所需的热量
Hccc vgH ???? 1
Hc H 88.101.1 ??
式中,cg — 绝干空气的比热 cv — 水汽的比热
对于空气 -水系统,cg=1.01 kJ/(kg·℃ ),cv=1.88 kJ/(kg·℃ )
焓,1kg 绝干空气的焓与相应水汽的焓之和 。
由于焓是相对值, 计算焓值时必须规定基准状态和基准温度, 一般
以 0℃ 为基准, 且规定在 0℃ 时绝干空气和水汽的焓值均为零, 则
对于空气 -水系统:
vg HIII ??
HtHI 2 4 9 0)88.101.1( ???
HrtcHrtHccHIII Hvgvg 00)( ???????
显热项 汽化潜热项
ttcrIv
ttcI
v
gg
88.12492
01.1
0 ????
??
当热, 质传递达平衡时, 气体对液体的供
热速率恰等于液体汽化的需热速率时:
)( wttAQ ?? ?
)( HHAkN wH ??
wwHw rHHAkttA ???? )()(?
)( HHrktt wtHw w ??? ?
干燥过程中的物料温度
干球温度 t, 湿空气的真实温度, 简称温度 (℃ 或 K)。 将温度计直
接插在湿空气中即可测量 。
空 气的湿球温度:
q
N
对流传热
h
kH
气体
t,H
气膜
对流传质
液滴
表面
tw,Hw
液滴
—— 湿球温度 tw 定义式
当湿球温度计上温度达到稳定时,空
气向棉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气膜中水气向空气的传递速率为,
在稳定状态下,传热速率与传质速率之
间关系为,
QN?
左边的温度计( A),感温球裸露在空气中,则此温度计所测得的温
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右边的温度计( B),感温球用纱布包裹,纱
布用水保持湿润,则此温度计所测得的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因流速等影响气膜厚度的因素对 α 和 kH
有相同的作用, 可认为 kH / α 与速度等
因素无关, 而仅取决于系统的物性 。
饱和气体,H = Hs,tw = t,即饱和空气的干, 湿球温度相等 。
不饱和气体,H < Hs,tw < t。
对于空气 -水系统:
09.1?
Hk
? ()
1, 0 9
wwwrt t H H? ? ?
()wHw t wkt t r H H?? ? ?
露点,不饱和的湿空气在总压与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
使之达到饱和状态之湿度,即为露点
s
s
s pP
pH
?? 6 2 2.0
某湿空气 Td下的湿度 Hs与该湿空气在某一温度下的湿度 H应相等
0.622 ss
s
pHH
Pp?? ?
即已知露点求湿度的原理
若总压 P,湿度 H为已知,可求出饱和水蒸气分压 ps ;查水蒸气压表,
与 ps相应温度即为露点。此即已知湿度求露点的原理。
绝热饱和冷却温度 tas
绝热饱和冷却温度:不饱
和的湿空气等焓降温到饱
和状态时的温度 。
高温不饱和空气与水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传热, 传质并达到平衡状态的
过程 。 达到平衡时, 空气与水温度相等, 空气被水的蒸汽所饱和 。
因为是绝热过程, 所以空气的焓是不会变的,
( ) ( )H a s a s a s H a s a s a s a s a sc t t H r c t t H r? ? ? ? ?
()asa s a s
H a s
rt t H H
c? ? ? ?
was tt ?
对于不饱和的湿空气 对于饱和的湿空气
dw TTT ?? dw TTT ??
气体湿度图
计算湿空气的某些状态参数时, 要采用麻烦的试差计算法, 为了避免这种
非常麻烦的方法, 将表达湿空气各种参数的计算式标绘在坐标图上, 只要
知道湿空气任意两个独立参数, 即可以从图上迅速地查出其它参数, 常用
的图有湿度 — 焓图等 等湿线
等焓线
等温线
饱和空
气线
p-H线
空气湿度图的绘制
1、横坐标:空气的湿度,所有的横线为等湿度线。
2、右侧纵坐标:空气的干球温度,所有纵线为等温线。
3、等湿度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组直线,H值在水平辅助轴上读出。
4、等焓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组直线,I值从纵轴上读出。
5、等干球温度线,简称等 t线,所有与纵坐标平行的直线都是等 t线。
6.等相对湿度线
7.绝热饱和(冷却)线、等湿球温度线 绝热饱和线又称为绝热冷却线。
8.等焓线:这些线近似为直线。
9.湿比热容线 湿比热容线为直线。
10.干空气比容线、饱和比容线、干空气比容线按干空气比容与温度关系
绘制,它在图上为一直线。
等干球温度线
等相对湿度线
蒸气分压线
s
s
pP
pH
?
?
?? 6 2 2.0
tHtI 01.1)2 4 9 088.1( ???
0.622 v
v
pH
Pp? ?
空气湿焓图的用法
两个参数在曲线上能相交于一点, 即这两个参数是独立参数,
这些参数才能确定空气的状态点 。
? =100%,空气达到饱和, 无吸湿能力 。
? <100%,属于未饱和空气, 可作为干燥介质 。 ?越小, 干
燥条件越好 。
1.确定空气的干燥条件
2.确定空气的状态点, 查找其它参数
3.确定绝热饱和冷却温度
1) 等 I干燥过程
等焓干燥过程又称绝热干燥过程 。
a.不向干燥器重补充热量, 即 QD=0.
b.忽略干燥器向周围散失的热量, 即 QL=0.
c.物料进出干燥器的焓相等, 即 G(I2’ _ I1’ )=0
沿等 I线, 空气 t1, t2意志, 即可确定 H1,H2。
2) 等 H干燥过程
恒压下, 加热或冷却过程 。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湿物料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湿物料是绝干固体与液态湿分的混合物 。
湿基含水量 w:水分在湿物料中的质量百分数 。
%100?? 物料总质量 水分质量w
干基含水量 X:湿物料中的水分与绝干物料的质量比 。
纯干物料总质量
水分质量?X
换算关系:
w
wX
?? 1X
Xw
?? 1
工业生产中, 物料湿含量通常以湿基含水量表示, 但由于物料的总
质量在干燥过程中不断减少, 而绝干物料的质量不变, 故在干燥计
算中以干基含水量表示较为方便 。
物料衡算 —— 干燥产品流量 G2
G1 — 湿物料进口的质量流率, kg/s;
G2 — 产品出口的质量流率, kg/s;
Gc — 绝干物料的质量流率, kg/s;
w1 — 物料的初始湿含量;
w2 — 产品湿含量;
L — 绝干气体的质量流率, kg/s;
H1 — 气体进干燥器时的湿度;
H2 — 气体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
W — 单位时间内汽化的水分量, kg/s。
湿物料
G1,w1
干燥产品
G2,w2
热空气
L,H1
湿废气体
L,H2
出干燥器的绝干物料 =入干燥器的绝干物料
? ? ? ?2 2 1 111cG G w G w? ? ? ?
物料衡算 —— 水分蒸发量:
G1 — 湿物料进口的质量流率, kg/s;
G2 — 产品出口的质量流率, kg/s;
Gc — 绝干物料的质量流率, kg/s;
w1 — 物料的初始湿含量;
w2 — 产品湿含量;
L — 绝干气体的质量流率, kg/s;
H1 — 气体进干燥器时的湿度;
H2 — 气体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
W — 单位时间内汽化的水分量, kg/s。
)()( 122121 HHLXXGGGW c ??????
湿物料
G1,w1
干燥产品
G2,w2
热空气
L,H1
湿废气体
L,H2
物料衡算 —— 空气消耗量,
G1 — 湿物料进口的质量流率, kg/s;
G2 — 产品出口的质量流率, kg/s;
Gc — 绝干物料的质量流率, kg/s;
w1 — 物料的初始湿含量;
w2 — 产品湿含量;
L — 绝干气体的质量流率, kg/s;
H1 — 气体进干燥器时的湿度;
H2 — 气体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
W — 单位时间内汽化的水分量, kg/s。
12 HH
WL
??
12
1
HHW
Ll
???
绝干空气消耗量
绝干空气比消耗
湿物料
G1,w1
干燥产品
G2,w2
热空气
L,H1
湿废气体
L,H2
热量衡算
湿物料
Gc,X1,?1,I’1
干燥产品
Gc,X2,?2,I’2
热气体
L,H1,t1,I1
湿废气体
L,H2,t2,I2
湿气体
L,H0,t0,I0
Qp
Qd
Ql
预热器
干
燥
器
湿物料
Gc,X1,?1,I’1
干燥产品
Gc,X2,?2,I’2
热气体
L,H1,t1,I1
湿废气体
L,H2,t2,I2
湿气体
L,H0,t0,I0
Q
p
Q
d
Q
l
预热
器
干
燥
器
湿份在气体和固体间的平衡关系
湿份的传递方向 (干燥或吸湿 ) 和限
度 (干燥程度 ) 由湿份在气体和固体
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决定 。
平衡状态:当湿含量为 X 的湿物料与
湿份分压为 p 的不饱和湿气体接触时,
物料将失去自身的湿份或吸收气体中
的湿份, 直到湿份在物料表面的蒸汽
压等于气体中的湿份分压 。
平衡含水量:平衡状态下物料的含水量 。 不仅取决于气体的状态,
还与物料的种类有很大的关系 。
p
X
ps
XhX*
p
物料的平衡含水量与干燥速度
具有和独立存在的水相同的蒸汽压和
汽化能力 。
结合水分:与物料存在某种形式的结
合, 其汽化能力比独立存在的水要低,
蒸汽压或汽化能力与水分和物料结合
力的强弱有关 。
湿含量 XXh
相对湿度
?
非结合
水分结合水分
0
1.0
0.5
结合水分按结合方式可分为:吸附水分, 毛细管水分, 溶涨水分 (物料
细胞壁内的水分 )和化学结合水分 (结晶水 )。
化学结合水分与物料细胞壁水分以化学键形式与物料分子结合, 结合力
较强, 难汽化;吸附水分和毛细管水分以物理吸附方式与物料结合, 结
合力相对较弱, 易于汽化 。
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一定干燥条件下, 水分除去的难易, 分为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 非结合水
分:与物料机械形式的结合, 附着在物料表面的水,
一定干燥条件下, 按能否除去, 分为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
平衡水分:低于平衡含水量 X* 的水分, 是不可除水分 。
自由水分:高于平衡含水量 X* 的水分, 是可除水分 。
吸湿过程:若 X<Xh, 则物料将吸收饱和气体中的水分使湿含量增
加至湿含量 Xh,即最大吸湿湿含量, 物料不可能通过吸收饱和气体
中的湿份使湿含量超过 Xh。 欲使物料增湿超过 Xh,必须使物料与液
态水直接接触 。
干燥过程:当湿物料与不饱和空气接
触时, X 向 X* 接近, 干燥过程的极
限为 X*。 物料的 X* 与湿空气的状
态有关, 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不同, 物
料的 X* 不同 。 欲使物料减湿至绝干,
必须与绝干气体接触 。
湿含量 XXh
相对湿度
? 非结合 水分结合水分
自由水分
平衡水分
X*0
1.0
0.5
? 对一定干燥任务, 干燥器尺寸取决于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 。
? 由于干燥过程的复杂性, 通常干燥速率不是根据理论进行计算,
而是通过实验测定的 。
? 为了简化影响因素, 干燥实验都是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的,
即在一定的气-固接触方式下, 固定空气的温度, 湿度和流过
物料表面的速度进行实验 。
? 为保证恒定干燥条件, 采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 以使空气
的温度, 湿度和流速在干燥器中恒定不变 。 实验为间歇操作,
物料的温度和含水量随时间连续变化 。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恒速干燥段:
物料温度恒定在 tw,X~? 变化
呈直线关系, 气体传给物料的
热量全部用于湿份汽化 。
预热段:
初始含水量 X1 和温度 ? 1 变为
X 和 tw。 物料吸热升温以提高
汽化速率, 但湿含量变化不大 。
干燥曲线:物料含水量 X 与干燥时间 ? 的关系曲线 。
降速干燥段,
物料开始升温, X 变化减慢, 气体传给物料的热量仅部分用于湿份
汽化, 其余用于物料升温, 当 X = X*, ? = t。
A
湿含量
X
Xc
tw
D
CBA
D
C
B
t
X*
物料表面温度
?
干燥时间 ?
预热段
恒速段
降速段
干燥过程度三阶段:
干燥速率的定义
干燥速率 U:干燥器单位时间内汽化的湿分量 (kg湿分 /s)。 微分形
式为,
式中,U —— 干燥器的干燥速率, kg/s;
W —— 汽化水份量, kg;
Gc —— 绝干物料的质量, kg;
?? d
d
d
d XGWU
c????
如果物料形状是不规则的, 干燥面积不易求出, 则可使用干燥速率
进行计算 。
设物料的初始湿含量为 X1,产品湿含
量为 X2:
当 X1> Xc 和 X2< Xc 时, 干燥有两个
阶段;
当 X1< Xc 或 X2> Xc 时, 干燥都只有
一个阶段, 即恒速干燥段 。
? 由于物料预热段很短, 通常将其并入恒
速干燥段;
? 以临界湿含量 Xc 为界, 可将干燥过程
只分为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两个阶段 。
干燥速率曲线:干燥速率 U 或干燥速度 N 与湿含量 X 的关系曲线 。
干燥过程的特征在干燥速率曲线上更为直观 。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A
BC
D干燥速率
U 或
N
A
BC
D
物料温度
?
tw
XcX*
湿含量 X
I
II
C’
理论解释
恒速干燥段:物料表面湿润, X > Xc,汽化的是非结合水 。
降速干燥段,X < Xc
? 物料实际汽化表面变小 (出现干区 ),第一降速段;
? 汽化表面内移, 第二降速段;
? 平衡蒸汽压下降 (各种形式的结合水 );
? 固体内部水分扩散速度极慢 (非多孔介质 )。
降速段干燥速率取决于湿份与物料的结合方式, 以及物料的结构,
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对其影响不大 。
恒定干燥条件下
τ = tw,p = ps α 和 kp 不变
由物料内部向表面输送的水份足以保持物料表面的充分湿润, 干燥
速率由水份汽化速率控制 (取决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 ),故恒速干
燥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
湿物料与空气间的 q
和 N 恒定
干燥过程的计算
物料的停留时间应大等于给定条件下将物料干燥至指定的含水量所
需的干燥时间, 并由此确定干燥器尺寸 。
若已知物料的初始湿含量 X1 和临界湿含量 Xc,则恒速段的干燥时
间为
恒速干燥段的干燥时间
1
1
1
0
()dd cXc c c
Xcc
G G X XX
u A u A
??? ?? ? ? ???
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
降速干燥段的干燥时间
(1) 图解积分法
降速段的干燥时间可以从物料干燥曲线上直接读取 。 计算上通常是
采用图解法或解析法 。
当降速段的 U ~ X 呈非线性变化时,
应采用图解积分法 。
在 X2 ~ Xc 之间取一定数量的 X 值,
从干燥速率曲线上查得对应的 U,
计算 Gc /U;
作图 Gc /U ~ X,计算曲线下面阴影
部分的面积 。
22
22 0
ddd c
c
XXccGG XX
A u A u
???? ? ? ?? ? ?
Xo XcX2
Gc / U
?? cXXc UXG 2 d2?
(2) 解析法
当降速段的 U ~ X 呈线性变化时, 可
采用解析法 。
降速段干燥速率曲线可表示为
2
*
2 *
2
()
d lnc
x
X
c c c
X
xx
u K X X
G G X XX
A K X X A K X X
?
?
?
??
???
???
A
BC
D干燥速率
U
X
U
XcX*
湿含量 X
Uc
物料干燥所需总时间为,τ = τ 1 + τ 2
厢式干燥器
干 燥 器
洞道式干燥器
气流干燥器
湿 料
包 装
水
4 5
3
1
2
水
废 气
7
水
6
图 1 2 - 2 4 气 流 干 燥 器
1 - 加 料 ; 2 - 螺 旋 加 料 器 ; 3 - 干 燥 管 ;
4 - 风 机 ; 5 - 预 热 器 ; 6 - 旋 风 分 离 器 ;
7 - 湿 式 除 尘 器
沸腾床干燥器(称流化床干燥器)
空 气 出 口
产 品
湿 物 料
热 空 气
栅
( a ) 单 层 流 化 床
出 料
气 体 出 口
加 料
第 一 层
第 二 层
床 层 分 离 器
6
至 旋 风 分 离 器
4
2
5
热 风
冷 风
1
1 - 多 孔 分 布 板 ; 2 - 加 料 口 ;
3 - 出 料 口 ; 4 - 挡 板 ;
5 - 物 料 通 道 ; 6 - 出 口 堰 板
( b ) 多 层 流 化 床 ( c ) 卧 式 多 室 流 化 床
回转滚筒干燥机间接式燃气热风炉沸腾制粒机高效沸腾干燥机
压力喷雾干燥机离心喷雾干燥机媒体流动喷雾干燥沸腾干燥机
带式干燥机真空干燥机双锥真空干燥器热风循环烘箱
空气热交换机银杏型干燥机组滚动刮板干燥机旋转闪蒸干燥机
正负两极干燥机气流旋流干燥机振动流化床干燥机热风炉
脉冲气流干燥机酒精回收塔真空进料快速混合机脉冲布筒滤尘器
干燥操作条件的确定
干燥操作条件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下面介绍一般的选择原则:
1、干燥介质的选择
2、流动方式的选择
3、干燥介质进口温度的确定
4,干燥介质出口温度 t2及相对湿度 的确定
5,物料离开干燥器的温度 的确定
2?
2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