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气团和锋面
1 气团
1920年 前后,皮叶克尼斯等提出气团和锋面理论。
1.1 气团的概念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气团水平尺度,~1000Km;
垂直尺度,~10Km1.2 气团形成与变性
1.2.1 气团源地
? 地球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对气团形成与变性的作用 ;
? 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 大气中水汽也来自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
1.2.2 性质均匀的广阔地球表面
1.2.3 空气运动
1.2.4 气团变性
1.3.1 地理分类法:北极气团;极地气团(大陆和海洋);
热带气团; 赤道气团(大陆和海洋)
1.3.2 热力分类法:根据气团温度和气团所经过的下垫面温度对比来
划分,分 暖气团 和 冷气团
1.3





1.4 我国境内的气团
活动与气团天气
冬季, 西伯利亚气团 (大陆极地气团)影响;
源地:西伯利亚和蒙古。
特点,*地面流场为 冷性反气旋 ;
*中低空为 下沉逆温 ;
*控制区为 干冷天气 ;与 热带海洋气团
相遇,在华南沿海等地构成阴雨天气;
*北极气团 南侵我国,可造成强 寒潮 天气。
夏季,西伯利亚气团,在长城以北和
西北活动频繁,与南方 热带海洋气团
交绥,是盛夏南北方区域性降水的主
要原因;
热带大陆气团,常影响我国西部地区
,干旱酷热与此有关;
赤道气团 (来自印度洋,又称季风气
团) 造成长江以南大量降水;
春季,西伯利亚
气团 与 热带海洋
气团 势力相当,
是锋面及气旋活
动最盛时期;
秋季,变性的 西伯利亚
气团 占主要地位,热带
海洋气团 退居东南海上
,我国东部地区秋高气
爽。
2 锋面系统
2.1 锋的概念
? 锋区, 密度不同的两个气团之间的过渡区。在天气图
上表现为等温线密集(即温度水平梯度大而窄的区域)
密度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温度的不同。
? 锋区的水平宽度,~100KM;上宽下窄。
? 锋面, 在天气图上由于比例尺小,锋区的宽度表示不出
来,可把它看作为空间的一个面,即为 锋面 。
?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 锋线 。
锋面的
空间结
构示意
图( 1)
锋面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2)
2.2 锋的分类
根据锋在
移动过程
中冷、暖
气团所占
有的主次
地位,可
将锋分为:
冷锋, 暖
锋, 准静
止锋 和锢
囚锋。
根据锋的伸展高度可将锋分为,地面锋 (或低
层锋)和 高空锋 (或高层对流层锋)。
根据锋面两侧的气团来源的地理位置不同,可将锋分为:
冰洋锋, 极锋 和 赤道锋 (热带锋)。
准静止锋 当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时,锋
面的移动十分缓慢或相对静止,这种锋面
称为 准静止锋 。
冷锋 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
,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这类锋面称为冷锋。
暖锋 锋面移动过程中,暖空气团起主导作用,
推动冷气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类锋面称为
暖锋 。
锋的分类示意图 (1)
(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a
b
c
锋的分类示意图 ( 2)
(a) 冷锋 (b) 暖锋 (c) 准静止锋
锋的分类示意图 ( 3)
锢囚锋
锋的分类示意图 ( 4)
锢囚锋 (a) 冷式 (b) 暖式
(c) 中性
锋的分类示意图 ( 5)
锢囚锋 典型的中纬度波动性气旋中 冷式 锢囚锋 形成过程的物理图像 。
在图的上半部为波动性气旋中锢囚锋形成过程平面图, 其下半部为经过平面
图中 AB两点, 跨越锋面的垂直剖面图 。 图 a表示成熟性波动气旋, 此时尚未
形成锢囚锋, 冷锋继续向前运动, 逐渐赶上 暖锋 ;图 b表示部分锢囚性波动
气旋, 此时在气旋的中心附近, 出现锢囚锋;图 c表示锢囚性波动气旋, 此
时出现比较成熟的锢囚锋 。
3 锋面天气
3.1











3.l.1 温度场特征,由于锋面是两个不同气团的过渡带
,所以在锋面两侧温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有明显的不同
。在同一气团中水平的温度梯度一般为 1- 2oC/ 100 km
,而在锋区内,温度的水平梯度可达 5~ 10oC/ 100 km
。所以,在同一等压面或等高面上锋区内的等温线特别
密集,其密集程度愈强,表示锋面愈强,同时温度的 密
集区随高度增加而向冷空气一侧倾斜。
锋面附近的等温线和等位温线垂直分布
冷锋 后侧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 a)锋区逆温 (b) 锋区等温 ( c)锋区降温
3.1











3.1.2 气压场
在地面上,一般锋面位于气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呈气旋
式弯曲,其折角指向高压。由锋面的坡度公式,有两侧的气压梯
度是不连续的。如图为锋面附近典型的气压场和风场分布。
3.1.3 风场特征
? 由于地面锋位于气压槽中,锋线附近的风场具有气旋性切变,而
地面摩擦作用可使这种气旋性切变更加明显。
? 锋面附近的风场气旋性切变包括风速切变和风向切变。在有些情
况下,风速切变要比风向切变明显,有时风向切变要比风速切变明
显,有些情况下两者都非常明显。
? 由于锋区的水平温度梯度要比其周围的水平温度梯度大,由热成风关系
可知,在锋区存在较大的风速垂直切变(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 在冷锋附近有冷平流,所以自下而上穿越锋区,水平风向随高度
增加是逆时针旋转;而在暖锋附近有暖平流,所以自上而下穿越锋
区,水平风向随高度增加而呈顺时针旋转。
? 另外,在地面锋的上空,可出现大风速区,甚至可以出现急流。
锋面附近的气压场和风场分布
3.1.4 变压场
? 所谓变压是指某一点的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大小。变压的大小和分
布与该地的辐合、辐散、温度平流等有关。锋面附近变压的特征和
分布与锋面附近的温度平流、锋面坡度及锋面移动有关。
? 在天气分析中,一般分析三小时变压。一般来说冷锋在锋后有三
小时的正变压,而冷锋前的气压变化不大(如图 a)。
? 相反在暖锋的锋前有三小时的负变压,而暖锋的锋后的气压变化
不大(图 b)。
? 对于锢囚锋来说,一般是由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所以锢囚锋前
多为三小时的负变压,而做囚锋后多为三小时的正变压(图 c,d)
? 对于暖式锢囚锋,由于冷锋位于暖锋的上方,故正变压线常出现
在锋前(图 c);而冷式锢囚锋,由于暖锋位于冷锋的上方,故负
变压线常出现在地面锋线的后面(图 d)。对于准静止锋,由于其
移动性较小,所以它附近的气压变化较小。
3.1











锋面附近的变压场分布
a 冷锋 ; b暖锋 ; c暖式锢囚锋 ; d冷式锢囚锋
3.2 锋面结构
模型
对锋面结构认识大约开始于 20世纪初的卑尔根学派的极锋
模型,先后提出了不同的锋面结构模型。最早提出的模型
是所谓的 楔型锋面模式,有时也称 不连续锋面模型 ;到 30
年代初又提出 过渡带锋面模型 ( zone model of front);进
入 80年代以后,随着观测资料的时、空间分辨率的提高,
又提出锋面间断结构模型、事实上关于锋面结构更仔细化
的探索仍在进行中。
3.2.1 楔型锋模式
( Wedge model
of front)所谓锋
的模型模式是指
将锋面看成一种
倾斜的不连续面
,在锋的两侧气
象要素(温度、
密度、沿锋面风
速等)分布是不
连续的,这种不
连续有时称为零
阶不连续(如图
)。
3.2.2 带状锋模式
? 在 20世纪 30年代,随着高空观测资料的不断增加,其观测结果认为
锋面是一个 倾斜的过渡带,而 不是具有突变性质的不连续面 。随之带
状(过渡带)锋模式逐渐替代楔型锋模式。带状模式发展的另一个重
要原因是 准地转理论 的发展,以及该理论应用于锋面附近的 垂直运动
的诊断、气旋发展理论和斜压不稳定理论 的研究。在准地转模式中,
大气的变量是连续的,而锋面被看成是具有明显梯度的区域,带状锋
模式正适合这种观点。
? 在带状锋模式中,锋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宽度和垂直厚度,在锋面的
过渡带(锋区中的水平温度梯度要比锋区的两侧大得多,而水平温度
梯度的强烈变化发生在锋区与锋区外侧的冷空气团(或暖气团)边缘
的比较窄的区域里。
3.2 锋面结构模型



3.2.3 重力流锋模式
进入 20世纪 70年代,随着大气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多普勒激光雷达、风速
廓线仪、探测飞机的应用,观测资料的分辨率的提高,使人们对锋面结构又有新的认识
。从上图可知,在大气的低层,锋面几乎与地面相垂直,跨锋面的宽度约 1km左右,锋面
附近的垂直速度可达 10 m/s,它与水平速度具有相同的量级,而且在锋面的前缘具有重力
流(密度流)的结构:锋面的“头”部高约 600 m。如果利用重力流的移速公式计算该锋
面的运动速度,大约为 14 m/ s,它与实际的观测结果非常接近。
3.2






1983年 9月 19日 1959与 2013UTC之间锋面通过美国 Boulder高空观测站
的铁塔时的情况 (a) 位温; (b) 垂直速度 (m/s)( c)声雷达的风速记录
3.3






许多观测结果表明,基于 挪威学派的锋面天气模型 与实际情况有较大
差别。从 70年代初,开始利用高分辨率的雷达、卫星等的非常观测资
料,以及一些新的天气分析技术,在总结大量的新的观测事实基础上,
提出了 锋面输送带 的概念,建立了 大尺度气流输送带的锋面天气模式 。
暖输送带 是指一支位于冷锋前方边界内的 暖湿气流,其运
动方向主要与 冷锋 相平行,但仍有少量分量跨越锋面,该
分量虽然小,但它 是非地转的,它对锋面附近天气的产生具
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产生两类完全不同的锋面天气。
输送带是指以移动性天气系统为坐标系中的相对气
流,它是系统内产生云和雨区的主要气流。
概念
3.1.1




3.1.2 冷输送带 冷输送带 来源于气旋的东北部,反气旋的辐散流出气流,相对于移动的气流向西运动,位于地面暖锋前侧
和暖输送带的下面(见 3.1.1.2 )。
3.1.1.1向后倾斜
滑升暖输送带
( a)平面图;( b)
沿( a)中 AB线的垂
直剖面。位于冷锋上
方的暖空气倾斜上升,
在其下侧的冷空气下
沉,LJJ表示 低空
急流 。图中气流是
系统的相对气流。
3.1.1 暖输送带
A
B
?上升运动一般发生在冷锋附近和 冷锋 的上方。
?线对流,在冷锋线前缘附近可以形成具有几 m/ s的上升速度的狭长带状区域,
一般称为 线对流 。位于冷锋前侧的低空急流具有很强的气旋性切变( 10-2 s-1),
由于气旋性切变可引起边界层中很强的辐合,从而产生了线对流。
? 地面冷锋线附近强烈的抬升运动,一般只限于大气低层 2~ 3km以内,到一定
的高度,向上的暖空气将沿冷锋模向上滑升,其上升速度仅为几十 m/s。这两
种不同的上升运动区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降水型,在线对流区可形成窄的 暴雨或
大雨带 。
线对流
3.1.1.2向前倾斜滑升
暖输送带
主要上升运动发生在
地面冷锋前方的暖区
中, 在暖锋上方倾斜
上升 。 在冷锋的上方
,暖空气从对流层下
部下沉, 这支具有低
的湿球位温的空气叠
置在暖输送带上方时
,在这两支气流叠加
处建立了位势不稳定
区, 如果有足够触发
作用, 就将有 ( 深 )
对流发生 。 当暖输送
带在暖锋区滑升时逐
渐发生反气旋向右偏
转, 在转向区形成向
北凸的边界, 在卫星
云图上可以看到一个
卷云幕覆盖在低云之
上, 这就是 暖锋 云雨
区 。
平面图
剖面图
低空急流
向前倾斜滑升暖输送带, 但侧重点在分裂锋和降水分布
平面图
剖面图
UU表示高层的冷锋
①表示暖锋降水
②表示高层冷锋的
对流单体降水
③表示高层冷锋的
对流降水下落通过
暖平流的降水
④表示高层冷锋与
地面暖锋之间的浅
薄湿层中降水,它
们是暖输送带中的
小雨和毛毛雨
⑤表示地面冷锋的
浅层降水。
①②
③④⑤
Margules锋面坡度公式
基本假定:
1)锋面两侧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小,即 Tw-Tc ? T*;
2)锋面是南北方向;
3)不考虑湍流影响,使锋面保持陡的不连续面。
基本公式:
1)地转运动方程 (p25)
2)静力平衡方程 (p25)
3)沿任意等温面的个别变化方程, δT= 0
地转运动 地转风 Geostrophic Wind
winds balanced by the Coriolis and Pressure Gradient forces
directed from high to low pressure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The diagram shows the two forces
balancing to produce the geostrophic wind.
Moving Air Parcel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水平地转偏向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
3.4 锋生和锋消 锋生 和 锋消 是锋面动力学和天气分析中的两个重要天
气概念。大气中锋的形成、加强或减弱、消失,可导
致锋面附近天气的剧烈变化。
锋生 一般是指 密度或温度不连续形成 的一种过程,或
者是指已有一条锋面存在,其密度(或温度) 水平梯度
增大 的过程。
锋消 是指与锋生过程相反的过程。
? 锋面的锋生和锋消过程可以用 锋生函数 来描述




锋生函数定义为,Fh=d| ▽ hθ| /dt
T1
T2
T3
T4
T5
1,F>0,有一个狭窄的区域
2,锋生线为物质线,即锋生作
用发生在同一的空气团上




T4 =
锋生函数 定义为,Fh=d| ▽ hθ| /dt
经过一系列推导可得,
d| ▽ hθ|/dt = T1+T2+T3+T4
T1=
T2 =
T3 =
非绝热加热
垂直运动作用
水平运动辐合
水平变形场的作用









( l)非绝热加热 T1
T1 表示沿已存在温度梯度方向的非绝热加热的梯度产
生的 锋生作用 。
( 2)垂直运动作用 T2
T2 表示沿温度垂直梯度方向上,垂直速度的水平梯度产生的锋生作用
。若大气为稳定层结 ?θ / ? z> 0,当暖气团中下沉运动 w< 0,而冷气
团中有上升运动 w> 0,相应有 n · ▽ h w< o,则 T2 > 0,表示锋生;相
反则为 锋消过程 。
( 3)水平运动辐合 T3
T3 表示在已有的水平温度梯度情况,水平辐合( D< 0)或水
平辐散( D> 0)产生的水平温度梯度的增加(或减弱),即锋
生或锋消。
( 4)水平变形场的作用 T4 表示整个水平变形产生的锋生作用。为了更进一
步简化,选择典型变形场,设 x轴为变形场的膨胀轴,y 轴为收缩轴,而等位温线
与 x轴的夹角为 ?,相应位温梯度 ▽ hθ与 x 轴的夹角为 Φ= 900- ?,则位温梯度
▽ hθ = |▽ hθ | (sin ?,-cos ?),相应 T4 表达式为 T4 =1/2[Esin2 ?–2Fsin ?cos ?–
E2cos2 ?] |▽ hθ |, 相应当 ?< 450,T4表示锋生作用,当 ?> 450,表示锋消作
用,当 ?=0,表示锋生作用最大。
水平变形场的作用
暖空气
冷空气
水平切变运动
A
B
锋生函数各项的垂直剖面
变形项
辐合项
倾斜项
锋生函数
小结:锋面的形成和锋面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