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代 西 方 社 会 思 潮 述 评
——对当代西方哲学
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主要思潮的简要
述评
第一讲
哲学思潮
哲学:时代的自我意识,时
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一、从尼采哲学到存在主义
从尼采毁灭性的“价值重估”,到海德
格尔存在哲学为拯救现代文明危机所作
的返“本”归“根”的本体追寻与文化
价值重建,再到萨特存在主义具体谋求
给困境中的西方人提供应急的“自由选
择”的行动方案,这一思想历程典型地
反映了西方社会文化价值危机的滥觞,
深化过程及哲学家们的苦苦求索。
(一)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
? 生平,,诗人哲学家 ? (1844-1900) ;用
十句话说出别人一本书的东西;他的
一生是一个悲剧
? 主要著作,,悲剧的诞生,,, 人性的、
太人性的,,, 快乐的科学,,, 查
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善恶的彼
岸,,, 道德的谱系,,, 偶像的黄
昏,,, 权力意志,
1.,价值重估”与虚无主义时代的来临
(对西方以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伦理为
代表的传统价值观的毁灭性批判)
? ( 1)激情与直觉比逻辑化反思理性活动
更根本
? ( 2)基督教伦理是一种与生命敌对的伦
理(如奴隶道德),
?,上帝已死!”
?,世纪病” ——人生意义缺失
? 终极价值丧失
? 信仰危机蔓延
2,从酒神精神到强(权)力意志
( 1)只有在狂醉的情绪体验中,世界万物的原
始意义才向人类透露出来
( 2)权力意志( The will to power:求强大力量的
意志 )是他对酒神状态的实质作的理论化解释
3,超人的“理想象征”
( 1)人类的目的
( 2)大地的意义
( 3)酣笑的雄狮
(二)存在主义的兴起
? 1,存在主义产生反思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
? ( 1)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使传统价值化为灰烬
? ( 2)社会根源:战后人们的精神创伤与价
值危机没有消除
? 2,存在主义的思想来源特殊性基本特征
? ( 1)尼采的非理性主义、郭尔凯哥尔的存
在学说、胡塞尔的现象学及其还原方法、意
向性原则等
(2)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
? 把人的主观存在即人的纯粹主观性作为
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如胡塞尔)
? 把人的生存作为世界的本体(非理性的
心理体验)
? 把自由选择、自我造就作为指导芸芸众
生的伦理方略(?存在先于本质?)
? 把人的存在、自由与他人、社会对立起
来(?他人即地狱?)
(三)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在当代西方,海氏素以其深遂的
见解、神奇的思路、晦涩怪异的风
格著称于世。在他晦涩的行文背后
蕴藏着这个时代最令人关注的问题:
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出路、人的本真
存在及人生意义归依(精神家园)
问题
1.“忘记存在, 的西方文明
与西方社会
( 1)突出这个时代的精神贫乏
( 2)突出科学技术与工业文明的
发展对人的生存及其世界带来的
悲剧性后果
2.此在生存与存在意义
的澄明
( 1)此在(人)与基础本体论
( 2)生存(人生在世)及其基
本状态
3.通向本真的在世之途
( 1)堕落是人类的命运,不甘
堕落体现人的真正价值
( 2)澄明之途径:一是“畏”;
二是“死”
4.倾听 ? 大道之说 ?
(四)萨特的存在主义
? 生平简介
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论家
出生于海军军官家庭。
1925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929年任中学哲学教师
1933-35年赴德国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和
弗莱堡大学研究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四)萨特的存在主义
? 生平简介
1935年回巴黎。二战应征入伍,
40年被俘,关了九个月。 52年入
法国共产党,55年来华访问。
64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
80年 4月逝世
(四)萨特的存在主义
? 学术简介
著有 50多本书,哲学著作:, 存在与虚
无,,,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辩证理性批判,,, 方法论问题, 等
文学著作:中篇, 恶心,,, 墙,,长篇
,自由之路,,剧本, 毕恭毕敬的妓
女,,独幕剧, 间隔,,, 肮脏的手,,
,苍蝇, 等
(四)萨特的存在主义
1.存在主义产生的根源
(1)社会根源: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
被失败情结笼罩;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到
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思想根源:丹麦神秘主义者基尔凯郭
尔、意志主义者尼采和现象学创始人胡
塞尔
(3)科技的发展与滥用
(四)萨特的存在主义
(2)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
A.主张哲学研究 ? 个人 ?
B.强调突出自我
C.提供绝对自由
D.有虚无主义性质
(四)萨特的存在主义
2.存在主义本体论
(1)存在就是自我
A.存在
B.生存
C.实存
2.存在主义本体论
(2)自我是唯一真实的本体
A.人的存在是真正的存在
B.人的存在是一切现实的基础
C.人的存在是解释万物的尺度
(“自在的存在, 和, 自为的存
在, )
2.存在主义本体论
(3)人存在的本质的特点
A.个别性 B.具体性 C.活动性
人的存在的实质是
?烦?
?畏?
?死?
3.人道主义
(1)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
海德格尔:人道,指人的本质。人
道主义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 ? (无神论主
张 )----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
场,后来才能说明自身。人按自己
的意志造成他自身
(1)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
“存在先于本质?之不妥之
处,
把人的本质说成是由人的主观性
自行创造出来的
把人的存在和人本质绝对对立起
来,割裂开来
3.人道主义
(2)人道主义的自由观
A.自由是命定的
B.自由是绝对的
因为,上帝不存在,个人自由没有任
何行动的戒律和依;没有普遍的人
性,个人必须自己选择,自由认定;
没有客观必然性支配人
(2)人道主义的自由观
由人道主义自由观作出两个
肯定,
A.人的生活就是人自由地选择自
己的存在
B.人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存在就是人
的任意地创造世界
3.人道主义
(3)存在主义的自由是作为排他
性的自由
?从我存在的时候起,我就在事
实上对‘别人’的自由设定了界
限,我就是这个界限?
?人总是残暴的?
?他人就是地狱?
(五 )弗洛伊德主义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在西方世界,弗洛伊德 (1856-1939)作
为?本世纪的一个伟大的人物?,被认
为和马克思、爱因斯坦一样,是推动人
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的犹太学者,也有人
把他和哥白尼、达尔文相提并论
其学说自 20世纪 20年代以来广泛地
影响了哲学、宗教、道德、历史、美学
和文学艺术等领域。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1)精神分析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和思想文化渊源
A.社会 9世纪末,西方社会处于转型
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病态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结引发精神
病的发病率上升
(1)精神分析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
文化渊源
B.思想文化渊源
康德的?模糊知觉?、赫尔巴特
的?意识阈?概念、布鲁塔诺的意
动心理学,特别是叔本华的?生存
意志?和尼采的?权力意志?等,
均不同程度地为其提供了非理性主
义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B.思想文化渊源
? 医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促成了
其诞生:应把寻找精神病根源的视角从
人们习惯的生理机制转向心理机制,如
夏尔科的无意识层次及其中的性欲问题
? 他把自然科学的发现引入了心理学的研
究,声称他的研究是继哥白尼的天体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以来的最重要发现,他
肩负着将人类从沉睡中唤醒的使命
B.思想文化渊源
他把能量守恒定律中的能量概念
与性本能结合起来,提出了“里
比多” (Libido)范畴。它是精神
分析学的核心概念,指性欲所具
有的心理能量,即性力。
他根据能量守恒学说提出了“里
比多”的压抑、转移和释放的问
题 。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2)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1856年 5月生于奥地利弗莱堡的一个犹太
籍商人家庭。
1873年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维也纳全
科医院
1886年回到维也纳,同布洛尔合作,用
催眠术治疗精神病
(2)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其代表作,
,梦的解析,,, 歇斯底里研
究,,, 性学三论,,, 精
神分析引论, 等等
2.人性底蕴的洞察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A.精神活动的深层基础:无意识
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无意识 (或潜意识 ):主流
前意识
意识: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
部分,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他把无意识的特点概括为,
第一,原始性
第二,主动性
第三,非逻辑性
第四,非语言性
第五,非道德性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通往无意识的途径是什么,
一是过失:过失并非偶然,而是心理矛盾
的表现,即无意识对意识反抗的结果。
它表示了一种被压抑的冲动和目的,或
者完全出自被压抑的欲望和情绪
它有三种类型,A.舌误、笔误、听误
B.遗忘
C.误放、误取及失落物件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通往无意识的途径
二是 梦:做梦者欲望的满足,梦
往往以改装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真
实的情节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B.生命的内驱力:本能论
这是关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对人的行为、
活动的决定作用的理论
他在早期把本能分为两类,
一是性本能:性的冲动和欲望,目的在于
种族的生存和繁衍,体现为追求快乐和
激动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二是自卫本能:保存个体的生命,
它最初限于寻求食物充饥、害怕危
险,扩展到从事社会所允许或赞扬
的种种活动中去
性的本能保持原始的特征,自卫本
能则追求自我理想,原始的需要则
退居次要地位
二者合成为求生本能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一战后,他目睹了战争的
残忍,意识到先前的本能理论无
法解释人性中可能存在的某种侵
略或自我毁灭的倾向。于是,他
把自己早期的本能学说加以充实,
提出了与 生的本能 相对立的 死
的本能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生的本能代表着潜伏在生命中的创造
力(自爱、他爱、自我保存以及通
过性爱等方式使存在和延续)
死的本能则代表着生命中潜在的破坏
力(自杀、他杀、虐待、甚至自我
毁灭等,是以破坏性或毁灭性的内
驱力来支配人的变态活动)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C.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泛性论
性欲论实际上是本能论的进一步扩展和
深化
在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前
提后,他接着指出,性的冲动是神经
症和精神病的起因,也是精神分析的
创见之一
其性欲概念是广义的:一切感官快乐
(1)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D.精神分析学的人格论
人格三重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人的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快乐)
自我:自我同外部世界相接触,是本我和
外部世界、欲望和满足的居间者(现实)
超我: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是道德
化、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自我(道德)
D.精神分析学的人格论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及其相互作用,
构成人格这一动态的心理能量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三者在自我的协调下处
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表现为健全的精神
活动和人格
一旦三者发生严重冲突而使平衡遭到破
坏,那就会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
D.精神分析学的人格论
得不到满足的本能、欲望被排挤到本我
领域后,以?被压抑人?形式保存着自
己的心理能量,总是力图通过曲折的途
径得到满足。途径之一就是升华原则
心理升华: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本能欲
望在转向社会所许可的创造活动中,获
得变相的、象征性的满足
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通过对人的本能欲
望的压抑来实现的
( 2)弗洛伊德主义的分化和演进
A.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重视社
会因素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制约和
影响,注重任意儿童早期的生活
和家庭环境对于生活风格形成的
作用)
B.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内倾型和
外倾型为主的性格学)
( 2)弗洛伊德主义的分化和演进
C.新弗洛伊德主义及其特点
强调自我的自主性
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注重自尊心启发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重视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出
现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日益相互接
近的趋势
( 3)弗洛伊德主义评析
A.主要贡献
精神分析学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
领域;
开辟了精神病治疗的现代医学新
途径;
在弗洛伊德学说中,性问题第一
次作为科学对象加以研究
( 3)弗洛伊德主义评析
B.弗洛伊德主义的缺陷和不足
具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带有明显的泛性论倾向
具有一定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
色彩
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精神存在的方式
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
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
无尽的丰富宝藏,你
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
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
芳香,但你们为什么
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
的东西 ——精神只能
有一种存在的方式呢?
——马克思
"9·11"之后,在是否需要和
由谁来扮演世界警察、反恐
的暴力与非暴力手段等后续
应急课题上,已经是众说纷
纭。而 "9·11"的?前传? ──
冲突的根源与性质,至今也
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
以下是几种比较有竞争力的解释,
1.传统国际关系学的解释:
这是美国单边主义的中东政策所
导致的冲突
(这种解释不能解释美国在
世界其他地区(如东亚)实行单
边主义却没有遭到恐怖攻击)
2.新自由主义者的解释:
这是专制邪恶势力挑战自由民
主制度和现有国际体制
(这种解释不能解释基地
组织为什么不攻击同样实行西
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法国德国)
3.世界政治学的解释:
这是全球化进程中贫富阵营
之间的冲突
(这种解释不能解释为什
么恐怖攻击不是来自全球最穷
的第四世界,而劫机者及其国
籍所在国也似乎不那么贫穷)
4.文明冲突论的解释:这是
文明之间的猜忌和仇恨所导演的
必然的冲突
(这种解释自 1994年以来就遭
到中国学者的密集炮火攻击:文明
冲突其实是托言“文明”的政治冲
突,政治上和国家利益间的矛盾远
甚于文明间矛盾)
5.以人道主义和普世伦理
为背景的解释:这是人类中的
邪恶因素向整个文明社会的挑
战,无论恐怖攻击者自己的解
释如何,由于攻击本身已挑战
了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到了 "
人神共怒 "的地步,因此全世界
应当联合起来反对这种恶行
这种解释得到了许多
人的认同,却又不着边际,
A· 这种邪恶因素到底
存在于何处?
B· 又怎样将它根除?
一个宗教对自己与?他者?
的关系有三种认识模式,
1.绝对主义,自己绝对正确,
他者绝对错误
2,包容主义,即认为, 他者,
也有正确的东西,可以以
,开放心态, 包容进来
3.多元共存
自从 19世纪末基督教中某些人
提出 "承认, 圣经, 无误 "原则
以来,"原教旨主义 "这一名词
始为世人所知。原教旨主义就
是一种绝对主义。 "9·11"之后,
布什政府以 "无限正义 "作为反
恐行动的代号,也是一种妄用
神的名义的绝对主义
,9·11”其实是一种发言方式,它提
出了话语权力集于西方一家的问题。然
而恐怖分子所尊奉的伊斯兰极端原教旨
主义,尽管它含有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但也逃脱不了绝对主义的局限
塔利班领袖奥马尔声称,"我对伊
斯兰教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凡
是有悖伊斯兰教的东西都应该被销毁!
"这和 "无限正义 "的逻辑何其相似。
"9·11"实际上是一个绝对主
义与另一个绝对主义剧烈碰撞的
结果
这个世界很大,但只要存在
着两个具有普世目标的绝对主义
思想体系,它们迟早会找到并咬
住对方,展开 "神圣对邪恶 "的争

二、逻辑实证主义与科学哲学
? 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心理背景
? 科技革命浪潮汹涌;西方进入发达工业社会
阶段;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广度上扩展与推
进,科学备受尊崇,被视为万能的
? 50-60年代,在批判实证主义基础上,又兴起
了以波普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与以库恩为
代表的科学历史主义学派,它们从逻辑实证
主义对科学命题的语言 ——逻辑分析转向对
科学方法论与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研究,使
科学哲学至今仍呈蔚然大观之势
二、逻辑实证主义与科学哲学
在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时代,就有我们今天
可以划归科学哲学范围内的一些较系统的思想
科学革命以来,伽利略、笛卡儿、培根、牛顿、
洛克、莱布尼兹、休谟、康德、惠威尔、孔德、
米尔、迪昂、马赫、彭伽勒等人对许多科学哲
学问题进行了探索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哲学发展成为一门
自主的学科
中国大陆的当代科学技术哲学事业,主要是在自
然辩证法和西方哲学两个领域的研究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
(一)逻辑实证主义
? 学派简介:维也纳学派(石里克、卡尔
纳普、赖欣巴赫、亨普尔)
? 科学基础,A.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
标志的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B.顺应物理
学之需,对数学基础的研究而形成的数
理逻辑
? 主要特点:汲取数理逻辑之成果,以现
代数理逻辑及其符号语言作为分析科学
知识的有力
1、经验实证与拒斥形而上学
? 主张从根本上取消、否定形而上学:它太深
奥,是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解决;并非其结论
缺乏真实可靠的根据,而是由于形而上学的
争论、命题根本无意义
? 逻辑实证主义提出意义标准两学说;一是经
验实证原则;二是两类命题(分析命题与综
合命题):凡是有意义的命题,要么是 ;逻辑
上可以证明的分析命题,要么是经验上可以
证实的综合命题
2、科学的逻辑:科学理论的结构与
科学方法论
? 卡尔纳普:哲学就是科学的逻辑,其唯一使
命就是对各门科学的概念、命题理论作语言
分析,澄清其意义
? 谋求科学知识的重建:一是揭示科学知识和
感觉经验的逻辑关系(卡尔纳普等人对科学
理论结构的静态逻辑分析);二是要对科学
发现与科学证明的逻辑方法的有效性作理论
说明以表明科学发展、进步的合理性
? 这二者均以经验证实原则为理论基础
3、用, 物理学语言, 统一科学
? 既然科学是表述经验世界的,而经验世
界本身又是统一的。各门科学之间的隔
阂是各自的概念、术语造成的。科学哲
学的任务是结束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
? 卡氏:唯一办法是把它们的语言统一于
物理学的语言。因为它有其特点:
A.公共的(可以通用、交流);
B.普通的(各学科的语言都可翻译为
此)
(二)批判理性主义
它与逻辑实证主义同时产生于维也纳。代表人
物:波普尔,1949年任伦敦经济学院逻辑和
科学方法讲座教授,直到 1969年退休。 1965
年获爵士称号,现为英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
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其理论体系庞大(科学哲学、历史哲学、社会
政治哲学、伦理哲学和宇宙论等),著有
,研究的逻辑,,,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科学发现的逻
辑,,, 猜想与反驳,,, 客观知识, 等
(二)批判理性主义
它与逻辑实证主义相似之处,但在很多主要方面
又是针锋相对的,
A.以证伪原则反证实原则
B.由推崇与挽救归纳逻辑到猛烈抨击与彻底摈
弃之
C.用科学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取代其静态逻辑
分析,从拒斥形而上学变为重新接纳之
逻辑实证主义的衰弱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它的敌手
批判理性主义持续不懈的批判的一个结果
1、反归纳主义与经验证伪原则
? ( 1)有限不能证明无限,过去
不能证明未来;归纳本身的正确
性无法证明
? ( 2)与证伪原则相联系,波普
提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或划
界)标准
2、科学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 ( 1) ? 科学理论先于观察 ?
? ( 2) ? 理性为自然立法 ?
3、科学的动态模式(试错法)
P1(问题)--
TT(猜想与假设)--
EE(相互竞争、批判、筛选)--
P2(新问题).....,
4,,三个世界, 的理论
?( 1)物理世界层次
?( 2)主观精神世界层次
?( 3)客观知识世界层次(三
者同等相互作用;同等地独
立自主,各有其发展逻辑)
(二)批判理性主义
5.“批判理性主义”评析
20世纪 60以后,波普看到了经验证实原则
的偏差,创造性地提出证伪原则:科学
不能涵盖一切真理,科学理性仍然是有
限的,不断批判和反驳才能使科学更加
理性(批判和理性精神)
但波普仍将证伪基础筑奠于经验之上,而
有限的经验与有限的人类理性显然既无
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无限的‘世界图例
(二)批判理性主义
5.“批判理性主义”评析
他作为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阐发了科学发展
的动态模式,但科学史没有进入其视野,以
致其模式说明不了许多科学史中的事例
他还认为科学理论是突发的灵感,是发现。从
观察到理论,中间没有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
这显然降低了科学探索活动的可靠性,贬抑
了科学家为追求合理的理论所作的贡献--
尽管他力图捍卫科学的尊严
(三)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
本德
理论特点:注重把科学哲学的研究与
科学史的研究、社会历史研究结合起
来,力求以?历史的再现?取代逻辑
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理性的
重建?,并把考察科学发展的动态历
史模式作为中心课题(故得此名)
(三)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
? ( 1)范式理论
? 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范式更替是科学革命的标志
1·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理

1·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理论
( 2)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
与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
常规科学时期
1·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理论
( 3), 历史主义, 评析
其?范式?理论是科学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通过它把科学哲学的主体、客体结合起来,
把科学社会学、科学心理学与科学史等多种
边缘学科结合起来,把科学的内史与外史结
合起来,摒弃了逻辑实证主义者对科学哲学
研究对象从纯逻辑的语句释义方面拉回到活
生生的历史事实中,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
角度进行整体的把握,从而使科学哲学的研
究更接近科学发展的实际进程,反映了现代
科学中的整体性观点和方法
2· 拉卡托斯,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
论,
任何一个科学研究纲领作为一个
理论系统,一般都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科学理论的核心部分--?硬核?
(基础理论部分,坚硬,不可否定)
二是各种辅助性假设--?保护带?
(保护硬核的安全,免遭反驳,富
有弹性)
2· 拉卡托斯,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三是保护?硬核?免受攻击的?反面启示法?
(一种方法论上的反面的禁止性规定,禁止
人们把反驳的矛头对准?硬核?,要求科学
家们把怀疑的眼光转向?硬核?的?保护
带?,以牺牲?保护带?的代价换取?硬核?
的权威统治)
四是修补和发展理论的?正面启示法?(构成
科学研究纲领不可或缺的一个特征,是一种
积极的鼓励性规定,通过发展科学研究纲领
来扩大它的适应性,提倡科学家们通过弥、
完善辅助性假设的方法来发展科学研究纲领
3· 拉卡托斯, 科学发展动态模
式, 科学研究纲领进化和退化的双重运动,
任何科学研究纲领都不可能永远适应科学
的发展,不能通过调整辅助性假设而不
被证伪(必然进化或退化)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包括理论上的进步
(研究纲领经过?保护带?的调整后能
做出更多的预言)和经验上的进步(这
种理论上的预言可以经受更多的观察和
检验)两方面
3· 拉卡托斯, 科学发展动态模式,
他认为任何研究纲领都不可能永远处
在进化状态,随着科学发展到一定
的历史阶段,这一研究纲领就落后
于科学的发展变成退化的,这时,
纵使?保护带?竭尽之能事,也无
法消化和容纳反例。任何理论都有
退化和被新理论取代的必然性
三、解释学、解构主义与后现代思想
它们是当前西方正在流行的哲学:人文科
学思潮。 60年代以来,特别是 70- 80年
代以来,西方学术思想领域呈现出纷繁
多变格局,泾渭分明的科学主义与人文
主义哲学局面已基本打破,出现了两大
思潮互相融合、哲学同人文科学的众多
学科如语言学、美学、文化学等为一体
的新趋势,寻求 ? 理解 ?, ? 对话 ?,
? 沟通 ?
三、解释学、解构主义与后现代思想
另一强有力的思想动向就是导
源于法国而后波及西方各国
的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
义、从结构到解构的思想潮

三、解释学、解构主义与后现代思想
以德里达的解构哲学的提出为重要契机,
一股后现代主席哲学思潮正在西在发展:
它对从尼采以来历经世纪之久的试图克
服现代的意义与价值危机的种种努力最
终化为虚无;它还把当代西方传统的哲
学与文化的批判推至极端,并以彻底走
出西方人特有的, 精神家园, 而感到自
豪,视, 无家可归的流浪, 为唯一快乐
的享受
(一)理解的哲学:解释学
1960年,德国哲学家伽尔默达出版
,真理与方法, 一书,该书以其独特
的构思阐发了一种具有思辨色彩的解
释学理论体系。同时,法国哲学家利
科也由现象学研究转向解释学,并成
为法国解释学学派的创始人 70年代以
来,解释学之风吹到英、美、意、日
等国,成为一股强劲的学术思潮
(一)理解的哲学:解释学
今天,它正对各种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研
究产生弥漫渗透性影响,有
人称之为?当代思想的十字
路口?
伽达默尔的存在解释学思想
? ( 1)以?理解?为基础,突破科学
与人文的对峙(理解的普遍包容性、
本体性)
? ( 2)传统、成见与理解的历史性
(成见为理解的进行提供特定?视
界?;克服因历史时间间距造成的
主观成见和误解)
伽达默尔的存在解释学思想
?( 3)视界融合与对话逻辑
(自己与原作者的视界交
融、扩展、超越__对话)
?( 4)理解的语言性
(二)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 法国巴黎知识界是当代西方众多思
想新潮的重要发源地,结构主义以
及至今在西方最走红的解构主义,
均导源于此而后波及西方的哲学与
人文科学思潮
? 过去我们被告知:?上帝死了?,
需重建人类的意义世界;现在则又
被告知:?人也已经死了?
(二)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 个人生存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
体验生活背后的神秘结构。更进一
步,一切稳定的结构、稳定的意义
都要不得,任何?解释?都是乱涂
乱画的痕迹的痕迹,?文本?的意
义永远处于?推延?之中,尽可随
意抹去再书写,而决不可自以为是
随意向人?言说?(德里达)
1、结构主义思想与方法
?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结构主义是一种以
形式主义符号学为方法,以探求对象内
在结构为目的的科学主义思潮
? 严格说来,它是不通常意义上的由专业
哲学家所组成的哲学流派,而是一种哲
学运动,是一些社会和人文科学家在各
自领域的研究中所具有的某种共同思想
倾向和方法--结构主义的观点与方法
的总称
1、结构主义思想与方法
? ( 1)它本质上是一种 ? 模拟活动 ?,
以揭示对象的结构关系,使产生对
象功能的规律显示出来
? ( 2)强调对象的整体研究,强调部
分的意义取决于整体及其各要素间
的网络关系(结构)
1、结构主义思想与方法
? ( 3)强调对深层结构(内部联
系、本质)的研究
? ( 4)强调共时态的研究方法,
而忽视历时态的研究方法
? ( 5)强调结构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作用
2、向后结构主义的转向
后结构主义是结构主义内部自我倒戈
的产物,后结构主义者的典型战略
就是利用结构主义本身的一些缺陷
将其推向极端,让其自我颠覆--
德里达著名的 ? 解构战略 ? ( 60年
代末,巴特尔、福柯也都从结构主
义转向了后结构主义)
2· 向后结构主义的转向
后结构主义思想的特征
A.致力于批判企图借对逻辑与理性的确信来恢
复对世界内在秩序的认识的西方形而上学根深
蒂固的传统
B.致力于摧毁 ? 言语 ? 优先于 ? 书写 ? 的语言
模式,不再关注事物的普遍结构,而特别关注
远离中心结构的边缘性事物,研究结构自身的
自相矛盾并让其自我颠覆
C.主张破碎性、残片化及一切二元对立的消除,
并认为只有消除整体性,才有助于差异的撒播,
有助于防止社会秩序与思想文化的僵化
(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这是当代西方最新的思想潮流。以德里达、福
柯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是这一思潮的最重
要的一股,而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一定程
度上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理论
纲领和中流砥柱
正是以它的提出为理论契机,原本作为哲学潜
流的后现代主义成了思想家们最时髦的话题
80年代至今,后现代主义哲学著述大量问世,
一大批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竞相提出自己的
? 后现代思想 ?,这一哲学似乎成了当代西
方学术文化中的显学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学
者的热切关注
1、后现代社会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它的兴起的现实基础是信息化的后工业社会
(?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环境;知识和
信息的?爆炸?使旧有的知识体系、思维方
式、生活方式呈现出某种裂变、多元化;这
是一个?没有英雄?、?庸人当道?的时代,
人们只好相机行事,随波逐流,视生活及一
切普遍准则为?游戏?;更加的非人性化,
高度发达、自成一体的工业技术、极度膨胀
的工具理性、无所不在的资本力量与市场价
值法则及无孔不入的商业性大众文化,像张
大网笼罩了人,?反抗已成不可能?,只有
?个人消遣?、?随波逐流?的游戏心态
1、后现代社会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A.不确定性
? B.残片化
? C.无自我状态(人之死)无深
度性
? D.狂欢化(另有反讽、不可表
现性等等)
2、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
? ( 1)它首先是一种 ? 反哲学
? 或 ? 非哲学 ?
? ( 2)其 ? 反哲学 ? 集中批判了
传统形而上学,一切基础、中心
意义均要消除是其核心思想
2、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
? ( 3)在认识论上反传统的主体性
哲学,提出知识话语游戏论
? ( 4)在思维方式与哲学方法论上,
它拒斥传统的封闭的同一性思维
方式,追求一种异质(另类)性
的开放的思维方式
第二讲 经济思潮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三
次历史转折,由此引发了经济思想的
重大转折
第一次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当时
封建行会制度的种种限制和国家不合
理的干预,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
典经济学应运而生,提出以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为主导思想的经济学体系
第二讲 经济思潮
第二次是在 20世纪 30年代,空前
规模的经济大危机宣告了新古典经济
学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破产,
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政
策营构了以总量(总供给、总需求)
分析为特征、以总需求分析为重点、
以国民经济活动总体为研究对象的宏
观经济学体系
第二讲 经济思潮
50年代,萨缪尔逊把凯
氏的宏观经济学和古典的微
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形成新
古典综合派主流经济学
第二讲 经济思潮
第三次是在 70年代,西方世界滞胀危
机日盛,凯氏经济学出现严重危机,
这样,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活跃起
来。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力图取代
凯氏学说成为正统,一度受到英美
政府的青睐,而理性预期主义却在
经济理论领域掀起轩然大波
第二讲 经济思潮
可以预料,在现代西方经济思潮
中,几乎平分天下的凯恩斯主义和
自由主义仍将以解决西方经济的滞
胀为目的,以研究政府的职责和市
场的功能为中心,致力于宏观经济
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衔接、沟通,以
期完成新一轮思想理论的创新
第二讲 经济思潮
在考察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潮
的同时,非主流经济学也是值得关
注的:它们当中有的源远流长,如
新制度学派,就是老的制度学派在
新的形势下的发展;激进政治学派
则与马克思主义传统有一定的渊源;
而熊彼特的创新学派则另辟蹊径,
从创新入手,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一、国家干预主义
(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1.1929年至 1932年的经济大萧条与罗
斯福新政
2.凯氏需求不足理论与心理学三定律
( 1)有效需求论:危机和非自愿失业会
经常发生,一般情况下,社会产品的总
供给总是大于总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
2、凯氏需求不足理论与心理学
三定律
( 2)三个基本心理法则
A, 消费倾向:它是相当稳定的函数
B, 资本边际效率:当投资无利可图时,
长期停滞就会出现
C, 流动偏好:人们愿意持有现金而不
愿意持有股票和债券,是出于交易、
谨慎和投机动机
(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3、医治资本主义危机的政策措施
? ( 1)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
? ( 2)增加就业的政策措施,通过赋税政策
实行收再分配;实行通货膨胀以降低成本,
刺激私人投资;政府举债支出以弥补私人投
资不足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
调和折衷
1.凯恩斯经济学的先天不足
( 1)缺乏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2)缺乏与需求理论相对应的供给理论
( 3)有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无长期动态
分析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调和折衷
2.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凯恩斯经济学
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 1)把凯氏理论本身综合成一般均衡理论
( 2)把凯氏的宏观理论体系和新古典的微
观理论体系相结合(萨缪尔逊)
( 3)凯氏强调财政政策和新古典主义着重
货币政策相结合
3,新古典综合学派对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 1)希克斯 -汉斯的 LS—LM
一般均衡模型
( 2)经济周期理论
( 3)通货膨胀理论
4.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基本主张
( 1)补偿性财政政策与补偿性货币
政策
(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
( 3)宏观政策微观化
( 4)政策重点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
管理
(三)国家干预主义评析
1.国家干预主义与二战后资本主
义的繁荣
( 1)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生产的
混乱,缓和了经济危机
(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福利制度,
缓解了阶级矛盾
1.国家干预主义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
繁荣
( 3)巨额资金兴建公共设施,增加
就业、生产和生活条件
( 4)制度科技发展规划,出资组织
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了科技事业的
发展
( 5)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促进了劳
动者素质的提高
(三)国家干预主义评析
2.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滞胀(生产停
滞与物价高涨交织着)困境
( 1)长期执行凯恩斯主义扩大需求
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 2)生产盲目扩大,日益超过有效
需求
二、经济自由主义
60-70年代经济滞胀,经
济自由主义乘势而起,展开
了以弥尔顿、弗里德曼为首
的美国货币主义对凯恩斯主
义的大论战
二、经济自由主义
货币主义批评凯恩斯主
义过分重视刺激需求的财政
政策而忽视货币政策、批评
其鼓励需求增长(货币供给
增加)之主张
二、经济自由主义
供给学派并不像货币主义那样
过分着重自由放任政策下的货币政
策,它强调的是 经济的供给方面,
既然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发生了
错误,当然要反其道而行之,,回
到萨伊(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那
里去,
二、经济自由主义
理性预期学派(萌芽于 60年
代,形成于 70年代,80年代,它
提出的命题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
界争论的热点)在对宏观经济模
型进行计量分析、对宏观经济学
的微观基础的探讨中产生,否定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
1、消费函数与货币需求
( 1)消费函数-- ? 恒久性
收入 ? 决定消费:消费者并不
是根据其现期收入,而是恒久
性收入来安排其支出
1,消费函数与货币需求
( 2)货币需求函数:假定货币与物
品之间存在着递减的边际替代率,
因此一个人持有的货币愈多,愈有
可能把之花费在更多的物品上
对货币的需求基本上决定于:
A.总财富(物质财富和人力财富)
B.各种形式的财富的报酬
2.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1)通货膨胀论:“通货膨胀随时
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 2)“自然失业率“:无论通货膨
胀率有多高,经济人的决定都是根
据对未来价格的准确预测做出来的
(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先前的理论: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
率两者不可兼得
2.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货币主义的结论:只有以
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
为代价,才能恢复先前
的失业水平
3,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
? ( 1)反对国家干预主义,强调放任
自由
? ( 2)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仅以货
币存量作为唯一因素支配
? ( 3)负所得税方案:政府规定某种
收入保障数额即最低收入指标,然
后根据个人实际收入给予适当补助
(二)供给学派
( 70年代初在美国经济学界
出现,后被冠以此名)
1,供给(商品和劳务的供给:
生产)决定需求:由于劳动生
产率的增长较低,使美国商品
在国外市场丧失竞争能力
(二)供给学派
2.刺激供给的有效方式
( 1)把供给放在首位,减少政府干

( 2)加强个人刺激,提高劳动生产
率:通过储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
的提高来提高生产率
( 3)刺激供给的有效方式:降低边
际税率
3.走出滞胀的处方与实验
( 1)走出滞胀的处方
A.大幅度、持续地削减边际个人所得税
和企业税
B.限制政府开支的增长速度和削减社会福
利费用
C.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主张恢复金本
位制
D.消除的规章条例以减少生产成本
3.走出滞胀的处方与实验
( 2)里根的实验( 第 20届美
国总统的施政纲领 )
A.削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率
B.削减联邦开支,减少预算赤字
C.放宽和取消联邦强加于企业的限
制性规章条例
D.执行一项稳健的货币政策
(四)西方调控方式的演变
1.席卷西方的私有化浪潮
70年代以后,因西方经济陷
入滞胀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微
电子兴旺),基础生产部门和尖
端技术部门逐渐私有化
(四)西方调控方式的演变
2.西方国家政府对宏观经济
的调整
(1)转变财政开支,削减开支项目
(2)控制货币发行,抑制通货膨胀
(紧缩银根)
2.西方国家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整
?(3)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让
市场调节发挥主导作用(对公
用事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原
来的国营行业解除禁令,引进
竞争;放松对企业兼并的限制,
促进结构调整等)
三、非主流经济学说
(一)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说
(二)加尔布雷斯的新制度学派
(三)新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政治
经济学派
(一)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说
1.熊彼特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1883-1950)。
1901-1906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
攻读法律和经济;后任教于马歇尔
大学;由仕而商而学。 1932年迁居
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
1937-41年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
1948-49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1.熊彼特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著有:,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周期:资本主义与民
主主义,,, 从马克思到凯
恩斯十大经济学家,,, 经
济分析史, 等
其理论特色:历史的、统计的
和理论的综合及渗透
(一)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说
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他的经济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
边际效用价值论和一般均衡论。他突
破陈规: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不是原
有均衡的继续和恢复,而较低层次的
均衡状态的扬弃和较高层次的均衡水
平的建立。前者为后者替代
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发展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破
坏过程?
经济发展的动力被认为是经济机
体内部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能力:
?创新?;经济发展的前景则被
断定为生产的资本主义方式为
?社会主义?方式所代替
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1)创新的概念
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 5情形)
A.采用一种新产品
B.采用一种新生产方法
C.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D.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供
应来源
E.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一、创新与创造、发明
的关系是什么?
二、什么是创新精神?
三、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创新的概念
请思考,
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2)创新、企业家和资本主义
?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经济上引
入某种?新的东西?。它与技术上
的新发明不是一回事。一种新发明,
只有当它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
成为创新。只有敢于冒风险,把新
发明引入经济的企业家才是创新者
( 2)创新、企业家和资本主义
“创新?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企业家必须是这一职能的执行者
?企业家精神?:战斗的冲动的企
业家精神,导致不断从内部革新经
济结构 ——“产业突变?。这种创
造性的破坏过程是关于资本主义本
质性的事实
2.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2)创新与资本主义经济运
行 (多层次的, 经济周期理
论, )
A.关于经济周期的形成(两次浪潮)
B.多种周期的由来(与特定的创新活动相
联系)
C.社会过渡理论(企业家的历史使命)
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由创新决定
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产生一个日益巨大的
知识分子队伍
1.制度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其代表
人物、创始人:凡勃伦。其他还有
康芒斯和朱切尔)
( 1)社会心理学派(凡勃伦):制
度分析和文化心理分析
( 2)社会法律派(康芒斯):把经
济关系归结为法律形式的总和
三、非主流经济学说
(二)加尔布雷斯的新制度学派
1.制度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 3)经验统计派(米切尔):先
对事实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才得
出结论,而不是相反
在美国,新制度学派已经成为与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并列的
当代经济学重要流派之一
( 二)加尔布雷斯的新制度学派
2.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理

由于科学技术的决定性影响,以现代大公
司为基础的美国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
阶段:新工业国。其特征,
(1)技术转移到技术专家组合手中
A.生产要素转移,土地 -资本 -知识 (技术 )
B.公司结构的变化,垂直 -以工厂为核心
2.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理论
(2)公司目标的更替
A.不再以最大利润为目标 (只要
求公司的股息略高于利息率 )
B.稳定和增长
2.加尔布雷思的?新工业国?理论
( 3)生产者主权取代消费者主权
生产创造消费,广告产生消费
( 4)企业与外部关系转变
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不再融合,权
力转移到技术专家组合;公司劝说
国家,国家成为公司最大订户;工
会对工人的影响不断减弱
(二)加尔布雷斯的新制度学派
3.二元系统说 (见, 经济学与公共目
标, )
有权力的计划体系和无权力的市场体系
( 1)二元系统概述
有组织的大经济 —大公司 —控制价格 —
支配消费者 —计划生产;
分散的小经济 —小企业主 —不控制价
格 —被消费者支配 —市场机会
3.二元系统说
( 2)权力分配不平衡的影响
A,大公司和小企业强弱分化 ;
B,阶级冲突变化,技术专家组合成
为猜疑反对对象
(二)加尔布雷斯的新制度学派
4.结构改革论
( 1)对传统理论的批评:商
品生产不一定同幸福、发展
成正比
( 2)结构改革
4.结构改革论
( 2)结构改革
A.改革计划系统同市场之间的关系,公司权力
均等
B.使非工会工人参加工会,工人权力均等
C.实现权力均等化以公共目标作为国家目标的
先决条件,国家为公共目标服务
D.推行社会改革和实现?新社会主义?的动力
是科学教育者
第三讲 文化形态史观
(Morphology of Culture or
Morphology of History)
? 一、文化形态史观产生的
历史背景
? 二、文化形态史观的内容
? 三、文化形态史观评析
一、文化形态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1,历史哲学的惊人复兴
(1)公元前 5世纪,被誉为?历史学之父?的希
罗多德第一次采用?历史?一词作为其著
作的标题
(2)欧洲中世纪,在基督教历史观的支配下,
历史学的基本观念在总体上不过是神学的
婢女 (抛弃了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的传统 )
(3)近代,文艺复兴恢复了历史的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又在史学中注入了理性和进步的
思想 (意大利思想家维科的?新科学?)
一、文化形态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 4)维科之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第一
次提出了?历史哲学?的概念;康德进
一步认为:历史是一个理性过程;对历
史哲学贡献最大的是康德的弟子赫尔德: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自身有着演进
的规律,世界的发展是个辩证过程;在
黑格尔那里,历史哲学成了历史学的灵
魂(包含着对历史的艺术般的猜想和具
有辩证法原则的?绝对精神?的自我演

一、文化形态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2.震撼性的公众事件( 20世纪的不
安、骚动和剧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毁灭性结果,终结了
原先为资产阶级一直信奉的种种历
史观念,不仅?欧洲中心论?摇摇
欲坠,而且?历史进步?观念也难
以维持
西方社会进入了否定理性的时代
一、文化形态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3.自然科学的惊人变化(受生
物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的影响)
( 1)海克尔?重演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创始
人)
( 2)俄国生物学家、历史学家丹尼列夫斯基的
名著, 俄国与欧洲, ( Russia and Europe)
:历史发展的真正?类型?不是截然分割的时代,
而是几个昭著文明--这就是后来汤因比称
之为历史研究的?单位?
3.自然科学的惊人变化
丹尼列夫斯基:每一种文明,犹如生物界每一
种有生命的事物,有其?生命固定的总值?
( fixed Sum of life)
丹尼列夫斯基,它们皆有发展的四个阶段:生、
长、盛、衰。其中有十种文明可以完全合格
地称之为历史的?类型?:一是埃及,二是
中国,三是亚述--巴比伦--腓尼基--
新巴比伦,四是印度,五是伊朗,六是希伯
来,七是希腊,八是罗马,九是阿拉伯,十
是日耳曼、拉丁或欧洲
3.自然科学的惊人变化
丹尼列夫斯基的十种文明的划分正是后来斯宾
格勒八种文明、汤因比最初提出的十五种文
明理论形式的?胚胎?;他的文明发展四阶
段论也是斯宾格勒、汤因比构造文化形态学
理论框架的最初形式
文化形态学,是把文化(或文明)作为历史研究
的一个基本单位,认为文化(文明)也是一
个具有生、长、盛、衰发展阶段的有机体,
并试图通过比较各个文化的兴衰过程,揭示
其不同的特点,以分析、解释人类历史发展
的过程
3.自然科学的惊人变化
丹尼列夫斯基为文明发展
制定了五个相应的律则,
第一律 第一个部落的语言构成
一种原始的历史文化类型
3.自然科学的惊人变化
? 丹尼列夫斯基为文明发展制
定了五个相应的律则,
? 第二律 每一个部落的语言构
成一种原始的历史文化类型
丹尼列夫斯基为文明发展
制定了五个相应的律则,
第三律 每一个创造自身的文明
有它自身运动的基本原理,它
或多或少地在接受其他文明的
影响下创造自身的文明
3.自然科学的惊人变化
? 丹尼列夫斯基为文明发展
制定了五个相应的律则,
? 第四律 一种文明达到丰盛
的地步必须是该种族成员
缔造出具有自主性的联盟
或城邦式的政治体系
3.自然科学的惊人变化
? 丹尼列夫斯基为文明发展制定了
五个相应的律则,
? 第五律 各历史文化类型的发展过
程与多年生植物的生命过程颇为类
似,其生命期限虽不确定,但是,
它开花结果的时期相当短暂,而且
一次就竭尽所有
3.自然科学的惊人变化
丹尼列夫斯基的五种文明发展的
律则给我们的启示,
( 1)其理论带有生物学原理的印迹
( 2)它是汤因比在, 历史研究, 中
展现出的文明发展四个过程以及本
应的四个法则的理论前兆
二、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内容
1.斯宾格勒的文化归宿论
? 1918年 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即
将结束之时,维也纳的一位来自
德国中学的普通发表了一部震惊
西方的著作:, 西方的没落,,
他叫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1.斯宾格勒的文化归宿论
, 西方的没落, 被证明为 20世纪前半叶社会科学、历史哲学与德意志哲
学的一部最有影响力、急诊最多、
也最能持久的大作。它使一位籍籍
无名的中学教师立刻跻身于本世纪
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行列
著作的题目像一个电火花,点燃了读
者们的幻想而发出火焰
1.斯宾格勒的文化归宿论
? 文化宿命论是其基本思想(带有传统德国思
辨哲学色彩)
A.文化是历史的基本现象
?‘人类’事实上,本来既无目标,又无观念,又无
计划,全无任何异于蝴蝶或花等生物之处,‘人类’
只是一个动物学的名词,或竟只是一个空名词而
已?,只要挪开?人类?这一名词,就可以看到
?一些惊人的实际形式‘生命’!具有无比的内涵、
深度与运动的生命。?代表这种生命精华和底蕴的
就是文化,而文化乃生命的表现形式
文化宿命论的基本思想
B.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各种文化都是独特的、等价
的、自我中心的
区分 9个具有不同基本象征符
号的文化历史团体,
区分 9个文化历史团体
? 一是希腊古典文化
? 二是西方近代文化
? 三是阿拉伯文化
? 四是埃及文化
? 五是中国文化
? 六是印度文化
? 七是巴比伦文化
? 八是墨西哥?玛雅?文化
? 九是尚未完成的俄罗斯文化
文化宿命论的基本思想
C.文化是宿命的
理解文化的关键在于把握文化的生命周期活动。
生命周期为任何有机体所固有的,它是命定
的、无法超越的(宿命的)。而各类的命定
又具有别异性和不可替代性
文化历史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对其研究不能沿用
一般自然科学的方法:历史文化是一个?偶
然事件?与?必然命运?彼此串连的活泼的
生命世界,是一去不复返的单一发生事件,
我们无法将历史现象重新制作出来
文化宿命论的基本思想
D.文明是文化的归宿
从文化历史的?形态异?到文化历史的
?形态同?,是斯宾格勒历史形态学意
念发展的一个明确方向(以建立真正可
能的世界史概念),
各个文化的实质、外观虽然不同,然而它
们的分别发展,却表现了它们彼此之间
形态相同的阶段特性(春夏秋冬生长病
死的阶段,这成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相同
命运)
D.文明是文化的归宿
斯宾格勒把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前文化时期 文化早期
文化晚期 文明时期
?文明是文化不可避免的最终命运?,
?文化,由于其内在的必然,都将逐一
走到这一终局?
在文化发展的整个周期中,各
阶段都各有特色,
前文化时期 无文化、无历史,
只有原始的民族。其精神特征是
“乡野的和直觉的、初醒的、满
怀梦想的心灵的伟大创造。超个
人的统一和完满”
在文化发展的整个周期中,各阶段都
各有特色
文化早期 无起始于封建制度,
接着是城市的兴起。贵族的行动
人阶级和僧侣的思想人阶级,逐
渐在农民中兴起,并担负了一个
文化的基本符号象征
在文化发展的整个周期中,各阶段都
各有特色
文化后期 贵族国家兴起后,城市
的力量与理智渐渐得势,乡野的力
量渐弱。第三等级即市民等级兴起,
渐渐夺取了权势,最后金钱的力量
终于完全克服了土地的力量,政治
的重要性完全集中在几个据点城市
一个文化走上了它的末路
在文化发展的整个周期中,各阶段都
各有特色
文明时期 这一时期,观念衰退,病态
的世界性的一般政治形态降生,第四阶
段,“群众”兴起,一切“形式”重新
化归“无形”,向着死亡的路上赶去。
文明的发展可分为三阶段,
?民主?政治;?凯撒主义?即集权的政
治形式;战国纷争,旧文明为新文明替
代。 又重新表演文化韵律交替
在文化发展的整个周期中,各阶段都
各有特色
就西方文化而言,斯宾格勒认为,
前文化时期为法兰克时期(公元 500- 900)
文化早期为公元 900- 1500
文化后期为巴罗克时期(公元 1500- 1800)
19世纪进入文明时期
到公元 2000- 2200年左右,西方
文明将会彻底瓦解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
基本观点与方法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文化形态史观的另一
著名代表人物,英国杰出历史学家,1912年
到牛津大学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任英
国外交官员。 1919年- 1959年,长期执教于
伦敦大学,期间曾任, 国际事务概览, 年刊
的主编和英国外交部研究司司长。
著有, 在考验中的文明,,, 一个历史学家的
宗教观,,, 人类与大地母亲, 。代表作
,历史研究,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1920年,他读了, 西方的没落,,深感启发和
激动,并认为文明史的研究大有工作可做。
1921年,他在重访希腊罗马之后,在驰向近
东的快车上草拟了关于文明史研究的纲要。
经 10多年的研究,他于 1934年首先出版了历
史研究的首卷。此后,历时 27年,该书 12卷
终于出齐
1940年代,由于美国作家索麦维尔的帮助,该
书的主要内容被压缩精编为两卷本,并在世
界上广为流传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观点
与方法
(1)文明的四阶段论
A.文明的起源 (作理性和经验的说明 )
提出 26种文明的观点,
西方文明、拜占庭东正教文明、叙利亚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
苏美尔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
明、安第斯文明、墨西哥文明、育加丹文明、
玛雅文明、俄罗斯文明、和朝鲜文明等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观点
与方法
汤因比:?文明起源的原因,既不是种族,
也不是环境,而是人们对挑战的成功应
战,这种对挑战的反应是在发生遭遇的
情况时起关键作用的决定力量。?
这种挑战与应战不仅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
关系,还包括人与神、人与人之间以及
人类精神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还有困难、
新地方、大打击和遭遇不幸等的刺激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观点
与方法
B.文明的生成
在连续的挑战和应战过程中,挑战不
仅能刺激人们成功的应战,而且能刺激人
们积聚更大的力量继续前进,从一次成功
走向另一次成功,从解决一个问题走向解
决另一个新问题 (挑战和应战是一种不断
发生的动作 )
但这种挑战必须?适度?,否则会使
文明停滞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观点
与方法
C.文明的衰落
一旦应战敌不过挑战,文明就可能在其发展
的任何一点衰落下去。
其衰落之因不在于挑战的外因,而在于应战
的内因:少数人格创造者丧失了创造和自觉
能力,蜕变为统治者,从而失去群众的支持,
导致社会统一的瓦解。 技术的衰退、外敌入
侵和环境的恶化,只是外因
文明的衰落是?自杀?,而不是外来的?谋
杀?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观点与
方法
D.文明的解体
当文化衰落到一定阶段,同一挑战反复出现,
而应战又一再失败,这就是文明解体的征兆
在解体过程中,一方面是社会体的分裂;另一
方面是灵魂的分裂,而这又是社会体分裂的
基础。
旧文明的解体意味着新文明的诞生,新文明将
把社会引向一个再生之地,文明的交替如此
生生不已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观点
与方法
(2)文明的可比性: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多种文
明并存发展的历史,一切文明都是相互平
等发展的,不存在文明发展的中心模式。
?所谓‘历史统一’的错误概念--包括那
样一种推论,认为文明的河流只有我们西
方的一条,其余所有的文明不是它的支流,
便是消失在沙漠里的死河--还有三个来
源:自我中心的错觉,‘东方不变论’的
错觉,以及说进步是沿着一根直线发展的
错觉。?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观点与
方法
汤因比的文明社会具有可比性方法创新何在?
用哲学的相对性原理,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手
法,溶史学方法和哲学方法于一炉,铸造了
五个重要的法则模式:文明社会具有可比性
原则(用可比性实例来证明历史过程的性原
则)
这种创举主要表现在他所推行的文化形态史观
的历史哲学的比较方面,并以事实与理性的
力量涤除了传统史学中的?欧洲文明中心论?
2.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的基本观点
与方法
( 3)宗教调节器
他不像个虔诚的宗教家,但其理论构架中,宗
教被看作协调文明发展的调节器,是人类整
个文明发展的轴心和归宿
A.他把宗教视为各种文明产生、发展和消亡的
?各不相同源泉?
B.把世界文明发展的归宿理解为四大高级宗教
的全教会社会的最后实现(宗教是历史的主
角,文明只是带动宗教前进的车轮)
( 3)宗教调节器
用宗教研究和解释西方的文明
发展在西方学者中屡见不鲜,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从新教伦理
的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精神
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了
未来发达的后工业社会的?新宗
教?理论
( 3)宗教调节器
汤因比强调宗教的作用,有反科学主义的倾向
卢梭第一个抽出科学发展与西方文明、伦理道德
的关系问题,但他最终没有解决之
康德受卢梭的启发,靠宗教信仰限制科学主义的
口号
汤因比:“人对于非人类自然的支配力向前进展
一哩,还比不上他对于 处理自己,处理同胞,
处理神的能力向上提高一吋那样重要” (道德,
信仰方面的进步比科学进步更重要 )
( 4)历史、科学、虚构的方法
对历史学研究对象的观察与研
究的三种相互关联的方法,
A.考核和纪录?事实?
B.通过已经确立了的事实的比较研究
来阐明一些一般的?法则?
( 4)历史、科学、虚构的方法
C.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a,记录事实的方法是历史的方法,它涉及的范
围是文明的社会现象;
b,法则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它涉及的范围是
文明的社会现象;
c,法则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它所涉及的范围
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现象;
d,虚构的方法是艺术的方法,的范围是人和人
之间的个人关系
( 4)历史、科学、虚构的方法
汤因比历史、科学和虚构方法
分析
A.体现了史学思维方法的上升性,有
其合理的辩证法因素
B.既符合希腊古典派的方法论传统,
又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有机结合
C.存在着唯心主义的糟粕成分
三、文化形态史观评析
1.历史总体观与历史主观论
突破了传统史学断代史的框架和时
代三分法的常规,抛弃了狭隘的
?欧洲中心论?
是?总体史研究中最卓越的巨匠?
1.历史总体观与历史主观论
但显露出历史主观论的致使弱点
A.让史实为先验的理论框架服务,任
意剪裁历史、歪曲事实
B.在衡量文明的标准上,犯了主观化、
简单化的错误
C.这种全景式的历史理论体系是支离
破碎的杂凑
2.历史能动性与英雄史观
汤因比在, 历史研究, 中不同意斯宾格勒
的悲观主义命定论,提出注重人的主观
能动性的理论
在文明的起源中,强调挑战和应战的规则:
人在环境面前不是无能为力,而是事在
人为,人能成功地应付环境的挑战,进
入高层次文明
四个阶段一个中心:自决能力
2.历史能动性与英雄史观
但他把少数超人的作用极度夸
大,把少数人的创造性作为
决定人格、人类自决能力的
基础,并视其为文明发展、
社会变构的动力。这就很难
摆脱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第三讲 政治思潮
一、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
(一)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理论剖析
二、现代保守主义政治思潮
(一)二十世纪的保守主义
(二)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中的保守主

第 三 讲 政 治 思 潮
现代西方政治思潮, 资本主义进入 20世纪
后西方政治围绕如何适应垄断资本主义
发展要求而提出的一系列主张
理论渊源, 可上溯到古希腊罗马和宗教统
治时代。就其性质而言,它们与近代西
方政治思潮同出一辙(经济根源、政治
基础和理论上)
第 三 讲 政 治 思 潮
现代西方政治思潮有其特征,
A,具体化(从纯理论转向具体政治过程)
B,广泛性(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
C,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突破了国家界限)
D,综合化(多学科、多领域、多思潮的相
互交叉渗透)
E,多样化(研究手段、方法多样化)
一、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
(一)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
1,资本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奠基人:约翰,洛克著有, 政府论,
下篇,,, 论宗教宽容,,他首次系统阐述了自
由主义的基本思想原则,
A,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和教会对个人的束缚,
极力倡导个人解放
B,有限政府论
C,推行代议制民主,实行分权制度,以自由选举来
保障人权的实现
1,资本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自由主义在许
多实质问题上有别于古典自由主义
A,虽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但已不具有早期
鲜明的反封建的革命性
B,虽仍以经验论为依据,从事实和经验出发,
但抛弃了早期自由主义理论的直观性
C,以保证经济而非政治上的自由权利为重点
D,已从理性主义转向功利主义
(一)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
2,现代自由主义的形成
垄断和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导致自由主义政治理论
两派别,
一派以 斯宾塞 为代表,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及
人类社会,以?生存竞争?的规律解释人类社会发
展的规律;
另一派以 格林,霍布豪 斯为代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生活以限制垄断资本的膨胀,缓和各种社会矛盾
(一)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
一批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
反传统的个人自由主义(提倡新的个人主
义)
反放任的个人自由主义(提倡国家干涉)
其主要代表人物,
[英 ]布兰代斯、杜威,[美 ]罗斯福
2,现代自由主义的形成
布兰代斯
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 在资本
控制的社会内,由于垄断资本控制
了国家的金融和绝大部分工业企业,
中小企业无从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便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完全的经济自
由,更无政治自由。因此,必须采
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证之
布兰代斯
在国家作用方面 国家是维护自由的
工具,是实现公民自由权的手段,
它必须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尤其
要加大限制资本,但要制约国家
在公民与国家政治事务关系方面 公
民有权参与政府管理对国家政务提
出批评建议
其?民族自决?思想 对自由主义的丰
富(民族特性与自由)
2,现代自由主义的形成
杜威,在实用主义哲学指导下对传统的自
由主义作修正
A,积极倡导以?积极的自由?代替?消极
的自由? (个人自由是有条件的 )
B,以?社会工程?理论为改良资本主义社
会的方略 (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
法去研究社会 ;认为改变现实社会状况
的重点应是改变现行的政治,即用科学
的手段对现行政治予以改造 )
2,现代自由主义的形成
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的发展
A,没有经济上的安全,独立和平等,就没有真正
的自由 (垄断资本的确立,实际上是建立了一
种换了外衣的专制制度 )
B,国家必须干预经济 (对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生重大影响 )
C,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 (建立社会
保障系统 ;国家有责任保证社会利益不受侵
犯 )
(一)自由主义的历史发展
3,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
二战后,西方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便出
现了回到传统自由主义的呼声,新自
由主义陷入绝境,自由主义队伍分化,
不少人投入到保守主义阵营
3,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
面对种种危机,哈佛大学教授约翰,
罗尔斯正式出版了系统修正自由
主义的理论巨著
,正义论,,以正义原则为基础,阐
述了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分析
论证了平等自由,公平分配,义务
职责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现代
自由主义达到一个崭新阶段
3,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
罗尔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A,以正义至上为原则,提出正义是自由主义
政治理论的基础 (正义的基本问题是社
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
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
作产生的利益的划分方式 )
B,规定区分了两种正义原则,对制度 (运用
于社会结构,为他所重视 )的正义原则和
对个人的正义原则
罗尔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制度的一般正义观应体现在以下两个原则上
第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享有与他人相同的
最广泛的基本自由 (涉及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如
收入和分配分化等 )
第二,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将这样安排,合理地
期望他们对每个人都有利 ;地位和官职向所有
的人开放
第一正义原则优先于第二正义原则 ;第二正义原
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罗尔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C,新社会契约说 (正义原则源出何处?)
社会契约是为了得到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
原则
关于社会结构的正义原则是由有自由和有理性
的人为了促进自己的利益而在一种平等的原
始状态中接受的,这些原则成为确定他们实行
社会合作的基本条件,选择出正义原则后,人们
再运用这些原则调节契约,确定各种可行的社
会合作形式
一、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
(二)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理论剖析
1.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基本特征
( 1)强调国家在保障个人经济、政治自
由中的重要作用(运用行政权力调适经
济 两手段 )
A,利用国家政治机器对违反原则的经济活
动者予以制裁
B,以经济手段兴办公共工程,解除经济运
行中一些企业困境
1.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基本特征
(2)主张有限制和有条件 (平等的产
权与机会 )的契约自由
(3)强调必须兼顾个人利益和公共
利益
力图避免保守与革命这两条道路,
主张以改良的办法调和阶级矛盾,
是中间道路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理论剖析
2,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影响与趋势
其自由观,
不仅指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个性发展,
而且隐含人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的发挥
不仅体现在反抗旧制度和秩序否定国家干预方面,不
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与他人共享财
富方面
不仅涉及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人的外在行为,而
且涉及人的内在价值和心理取向超出了政治学,走
向广阔天地
(二)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理论剖析
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影响范围
一是西方政治思潮中的各个派别
二是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各个
学科
三是西方国家政府的政策方针
(二)现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理论剖析
无论它如何变化,其基本精神仍旧
是把维护个人自由,维护人权放在
首要地位 ;同时它反对革命,提倡
改良,主张宽容与和解协商,目的
是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推动经
济发展
二、现代保守主义政治思潮
(一 ) 20世纪的保守主义
1,保守主义的由来 (形成于法国大革
命 )
有其深远历史, 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中世纪的阿奎那,文艺复兴
时期的马基雅弗利,近代的霍布斯
等,但他们并未形成一种明确的政
治态度和运动
1.保守主义的由来
法国革命后,埃德蒙,伯克站在守旧立场上
赤裸裸地反对革命,他对法国革命的理论
和实践作了全面的批判,“在这轻浮而凶
猛,一切罪恶和愚蠢都凑集到一起的混乱
后,一切事情都好像失去了本性,”
他对对法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的
批判,自由和法律秩序,伦理准则,个人尊
严之间有不可裂的内在联系
1.保守主义的由来
埃德蒙,伯克出版 <<法国革命的感言 >>
和 <<诉诸我党老前辈 >>,阐发他法
国革命的敌视
A,法国革命的理论是启蒙思想家的理
论,很不切全实际 (<<人权宣言 >>乃
愚人之作 )
B,激烈抨击人民革命
1.保守主义的由来
他阐发了保守主义的一些基本
信念,
上帝缔造的,以身份和财产不平等为标
志的?自然秩序? ;
“时效?产生的权益 ;
容忍渐进和保存优秀传统的改良,反对
破坏现存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激变
(一 ) 20世纪的保守主义
2,保守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19世纪,保守主义的两大派别
法国的正统派 (右翼 )—一方面站在贵
族和僧侣的立场攻击法国革命的理
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说明宗
教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完整性,宗教理
论与政治理论的相容性
2,保守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德国的浪漫派,
不相信人类理性的力量,传统和
历史是人类秩序的指南,它比理性
计划更有价值
在政治领导权方面,该派持有与精
英论相类似的观点,后来成为法西
斯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2,保守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20世纪后,保守主义很快把批判的目光
从自由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现代保守主义在基本价值取向和攻击
目标一致的基础上以两种形式出现,
一是企图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来改
变现代社会秩序
二是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生活
2,保守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
现代保守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
尊重传统,向往过去 ;倡导宗教,反对
世俗
提倡人性的不平等,宣扬杰出人物
统治论 ;精神生活至高无上,力图
建构新的精神体系来改变世界
(一 ) 20世纪的保守主义
3,当代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1)当代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兴起原因
A,凯恩斯学说的危机
B,对国家政策强烈不满
C,深刻的文化危机
D,欧洲保守主义的极大推动作用
3,当代美国的新保守主义
(2)当代美国的新保守主义的几个代表
克里斯多尔,哲学家,美“新保守主义的旗手”
密尔顿,弗里德曼,最保守的经济学者,著有 <<
资本主义和自由 >>(“竞争的资本主义?体制不
仅要建立一个经济自由王国,同时还要创造政治
自由的环境, 在分析美国政治传统时,他宣称,发
现了一个社会用于自由的两条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的范围必须是有限的 ;二是政府的权力
必须分散,
使这两原则得以贯彻的办法,建立 自由经济市场
(2)当代美国的新保守主义的几个代表
在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丹尼尔,
贝尔 (自称,政治上是自由主义者,经济上是社会主义者,文化
上是保守主义者 )
其政治思想的四大内容,
A.,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B,以社会分析代替
阶级分析
C,社会形态上的生产力决定论 D,技术精英统治论
他依生产力发展水平,把世界国家分成三种社会形态,
一是前工业化社会 (发展中国家 );二是工业化社会 (第二
世界和前苏联 );三是后工业化社会 (美国 )
二、现代保守主义政治思潮
(二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当代保守主义
1.当代保守主义的理论特征 (非理性主义,
不可知论, 非决定论 )
当代保守主义的基本立场
(1)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主张最大限度
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反对力图消除等级制的福利制度
(3)主张精英治国,反对广泛民主
1.当代保守主义的理论特征
(1)轻理论,重经济,守旧拒新
(2)在“社会机体论”的指导下,反
对平等,主张等级制
(3)继承了自柏拉图以来许多政治
家倡导的贤人治国原则,宣扬杰
出精英统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