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
第 15章 厌氧生物处理
? 15.1 概述
? 15.2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 15.3 厌氧微生物生态学
? 15.4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 15.5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
? 15.6 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
? 15.7 固着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
No. 2
15.5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
? 15.5.1 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
? 15.5.2 主要优点
? 15.5.3 应用情况
No. 3
15.5.1 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
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
?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所
示。
示。
产
产
酸
酸
相
相
产
产
甲
甲
烷
烷
相
相
出
出
水
水
进
进
水
水
No. 4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是在上世纪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是在上世纪
70年代后期随着厌氧
年代后期随着厌氧
微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应运而生的;
微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应运而生的;
它着重于工
它着重于工
艺流程的变革,
艺流程的变革,
而不是向上述多种现代高速厌氧反
而不是向上述多种现代高速厌氧反
应器那样着重于反应器构造变革;
应器那样着重于反应器构造变革;
? 其基本出发点
其基本出发点
是,在单相反应器中,存在着脂肪酸
是,在单相反应器中,存在着脂肪酸
的产生与被利用之间的平衡,维持两类微生物之间
的产生与被利用之间的平衡,维持两类微生物之间
的协调与平衡十分不易;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就是为
的协调与平衡十分不易;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就是为
了克服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
了克服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
? 两个反应器中分别培养发酵细菌和产甲烷菌,并控
两个反应器中分别培养发酵细菌和产甲烷菌,并控
制不同的运行参数,使其分别满足两类不同细菌的
制不同的运行参数,使其分别满足两类不同细菌的
最适生长条件;反 应器可以采用前述任一种反应
最适生长条件;反 应器可以采用前述任一种反应
器,二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器,二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No. 5
实现相分离的方法
实现相分离的方法
? 在两相厌氧工艺中 ,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相的分
在两相厌氧工艺中 ,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相的分
离,方法主要有:
离,方法主要有:
? ①
①
化学法:
化学法:
投加抑制剂或调整氧化还原电位,抑
投加抑制剂或调整氧化还原电位,抑
制产甲烷菌在产酸相中的生长;
制产甲烷菌在产酸相中的生长;
? ②
②
物理法:
物理法:
采用选择性的半透明膜使进入两个反
采用选择性的半透明膜使进入两个反
应器的基质有显著的差别,以实现相的分离;
应器的基质有显著的差别,以实现相的分离;
? ③
③
动力学控制法:
动力学控制法:
利用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生长
利用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生长
速率上的差异,控制两个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
速率上的差异,控制两个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
使产甲烷菌无法在产酸相中生长。
使产甲烷菌无法在产酸相中生长。
? 目前应用的最多的相分离的方法,是最后一种,即
目前应用的最多的相分离的方法,是最后一种,即
动力学控制法。但实际上,很难做到相的完全分离。
动力学控制法。但实际上,很难做到相的完全分离。
No. 6
15.5.2 主要优点
主要优点
? ①
①
有机负荷比单相工艺明显提高;
有机负荷比单相工艺明显提高;
? ②
②
产甲烷相中的产甲烷菌活性得到提高,
产甲烷相中的产甲烷菌活性得到提高,
产气量增加;
产气量增加;
? ③
③
运行更加稳定,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
运行更加稳定,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
强;
强;
? ④
④
当废水中含有
当废水中含有
SO
4
2-
等抑制物质时,其对
等抑制物质时,其对
产甲烷菌的影响由于相的分离而减弱;
产甲烷菌的影响由于相的分离而减弱;
? ⑤
⑤
对于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等),可以
对于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等),可以
提高其水解反应速率,因而提高了其厌氧消
提高其水解反应速率,因而提高了其厌氧消
化的效果。
化的效果。
No. 7
15.5.3 应用情况
? ① 比利时肯特
大学的
Anodex工艺
? 以厌氧接触法
作为产酸相,
以 UASB反应
器作为产甲烷
相。
No. 8
? ② 荷兰:淀粉废水
No. 9
③ 我国首都师范大学:豆制品废
水
No. 10
④其它
No. 11
15.6 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
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
? 15.6.1、厌氧接触法(
、厌氧接触法(
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
)
? 15.6.2、厌氧消化池
、厌氧消化池
(在第
(在第
17章讲解)
章讲解)
No. 12
15.6.1、厌氧接触法
、厌氧接触法
(
(
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
)
? 1、工艺流程与特点
、工艺流程与特点
? 2、工艺计算与设计
、工艺计算与设计
? 3、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
No. 13
1、工艺流程与特点
、工艺流程与特点
No. 14
? 从上述的工艺流程图中可看出,
从上述的工艺流程图中可看出,
厌氧接触法
厌氧接触法
工艺的最大的特点是污泥回流,
工艺的最大的特点是污泥回流,
由于增加了
由于增加了
污泥回流,就使得消化池的
污泥回流,就使得消化池的
HRT与
与
SRT得以分
得以分
离,即整个系统的
离,即整个系统的
污泥龄
污泥龄
可以用下式进行计
可以用下式进行计
算:
算:
Wwew
c
XQXQQ
VX
+?
=
)(
θ
No. 15
? 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由于厌氧细菌生长
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由于厌氧细菌生长
缓慢,基本可以作到不从系统中排放剩余污
缓慢,基本可以作到不从系统中排放剩余污
泥,则
泥,则
Qw = 0,则有:
,则有:
? 对于普通高速厌氧消化池,由于其
对于普通高速厌氧消化池,由于其
Xe = X,
,
所以其
所以其
θc = HRT,因此在中温条件下,为了
,因此在中温条件下,为了
满足产甲烷菌的生长繁殖, SRT 要求
20~30d,因此高速厌氧消化池的 HRT为
为
20~30d。
。
? 对于厌氧接触法,由于 X>>Xe ,所以
HRT<<SRT;而且
;而且
X越大,
越大,
Xe越小,则
越小,则
HRT可以
可以
越短。
越短。
ee
c
X
X
HRT
QX
VX
?==θ
No. 16
厌氧接触法的特点
厌氧接触法的特点
? ①
①
污泥浓度高,一般为
污泥浓度高,一般为
5~10 gVSS/l,抗冲击负荷
,抗冲击负荷
能力强;
能力强;
? ②
②
有机容积负荷高,中温时, COD 负荷 1~6
kgCOD/m
3
·
·
d ,去除率为 70~80% ;
;
BOD负荷
负荷
0.5~2.5 kgBOD/m
3
·
·
d,去除率
,去除率
80~90%;
;
? ③
③
出水水质较好;
出水水质较好;
? ④
④
增加了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真空脱气设
增加了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真空脱气设
备,流程较复杂;
备,流程较复杂;
? ⑤
⑤
适合于处理悬浮物和有机物浓度均很高的废水。
适合于处理悬浮物和有机物浓度均很高的废水。
COD
E
No. 17
? 在厌氧接触法工艺中,最大的问题是污泥的
在厌氧接触法工艺中,最大的问题是污泥的
沉淀,因为厌氧污泥上一般总是附着有小的
沉淀,因为厌氧污泥上一般总是附着有小的
气泡,且由于污泥在二沉池中还具有活性,
气泡,且由于污泥在二沉池中还具有活性,
还会继续产生沼气,有可能导致已下沉的污
还会继续产生沼气,有可能导致已下沉的污
泥上浮。
泥上浮。
? 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以
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以
下两种,
下两种,
即:
即:
? ①
①
真空脱气设备(真空度为
真空脱气设备(真空度为
500mmH
2
O);
);
②
②
增加热交换器,使污泥骤冷,暂时抑制
增加热交换器,使污泥骤冷,暂时抑制
厌氧污泥的活性。
厌氧污泥的活性。
No. 18
No. 19
2、工艺计算与设计
、工艺计算与设计
? 消化池容积的计算:
消化池容积的计算:
? 有机容积负荷法:
有机容积负荷法:
? ——
——
有机容积负荷。
有机容积负荷。
vCOD
i
L
SQ
V
?
=
vCOD
L
No. 20
3、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
? ①
①
美国: HRT=12~13 h,
,
X=7~12 g/l,
,
SRT=3.6~6 d,
,
Lv=2.5
? ②
②
日本: T=52°C ,
,
CODi=11~12g/l ,
,
CODe=2100~2700mg/l,
,
V=3000m
3
;
;
? ③
③
我国:南阳酒精厂 Lv=9~12,
,
E
COD
=~83% ,
,
E
BOD
=87% ,
,
HRT=4~4.5 d ,
,
CODi=50~54 g/l,
,
BODi=26~34 g/l
No. 21
15.7 固着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
固着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
? 15.7.1、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
? 15.7.2、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
、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
? 15.7.3、厌氧生物转盘
、厌氧生物转盘
No. 22
15.7.1、厌氧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滤池
? 1、工艺特征与主要型式
、工艺特征与主要型式
? 2、厌氧生物滤池的组成
、厌氧生物滤池的组成
? 3、厌氧生物滤池的工艺计算与设计
、厌氧生物滤池的工艺计算与设计
? 4、厌氧生物滤池的应用实例
、厌氧生物滤池的应用实例
No. 23
1、工艺特征与主要型式
、工艺特征与主要型式
? 60年代末,美国的
年代末,美国的
Young和
和
McCarty首先开发出厌氧
首先开发出厌氧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
? 1972年以后,一批生产规模的厌氧生物滤池投入运
年以后,一批生产规模的厌氧生物滤池投入运
行,它们所处理的废水的
行,它们所处理的废水的
COD浓度范围较宽,约在
浓度范围较宽,约在
300~85000mg/l之间,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管理方
之间,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管理方
便
便
.
? 与好氧生物滤池相似,
与好氧生物滤池相似,
厌氧生物滤池是装填有滤料
厌氧生物滤池是装填有滤料
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在滤料的表面形成了以生物膜
在滤料的表面形成了以生物膜
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在滤料的空隙中则截留了
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在滤料的空隙中则截留了
大量悬浮生长的厌氧微生物,废水通过滤料层向上
大量悬浮生长的厌氧微生物,废水通过滤料层向上
流动或向下流动时,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截留、吸附
流动或向下流动时,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截留、吸附
及分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及分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No. 24
? 根据废水在厌氧生物滤池中的流向的
不同,可分为 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和升流式混合型
厌氧生物滤池 等三种形式,即分别如
下图所示:
No. 25
从工艺运行的角度,厌氧生物滤池具有
从工艺运行的角度,厌氧生物滤池具有
以下特点:
以下特点:
? ①
①
厌氧生物滤池中的厌氧生物膜的厚度约为
1~4mm;
;
? ②
②
与好氧生物滤池一样,其生物固体浓度沿滤料
与好氧生物滤池一样,其生物固体浓度沿滤料
层高度而有变化;
层高度而有变化;
? ③
③
降流式较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中的生物固体浓
降流式较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中的生物固体浓
度的分布更均匀;
度的分布更均匀;
? ④
④
厌氧生物滤池适合于处理多种类型、浓度的有
厌氧生物滤池适合于处理多种类型、浓度的有
机废水,其有机负荷为
机废水,其有机负荷为
0.2~16 kgCOD/m
3
·
·
d;
;
? ⑤
⑤
当进水
当进水
COD浓度过高
浓度过高
(>8000或
或
12000mg/l)时,应
时,应
采用出水回流的措施:减少碱度的要求;降低进水
采用出水回流的措施:减少碱度的要求;降低进水
COD浓度;增大进水流量,改善进水分布条件。
浓度;增大进水流量,改善进水分布条件。
No. 26
与传统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厌氧
与传统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厌氧
滤池的突出优点是:
滤池的突出优点是:
? ①
①
生物固体浓度高,有机负荷高;
生物固体浓度高,有机负荷高;
? ②
②
SRT长,可缩短
长,可缩短
HRT,耐冲击负荷能力
,耐冲击负荷能力
强;
强;
? ③
③
启动时间较短,停止运行后的再启动也
启动时间较短,停止运行后的再启动也
较容易;
较容易;
? ④
④
无需回流污泥,运行管理方便;
无需回流污泥,运行管理方便;
? ⑤
⑤
运行稳定性较好。而主要 缺点是易堵
运行稳定性较好。而主要 缺点是易堵
塞,会给运行造成困难。
塞,会给运行造成困难。
No. 27
2、厌氧生物滤池的组成
、厌氧生物滤池的组成
? 厌氧生物滤池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
厌氧生物滤池主要由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组成
的,即:
的,即:
? (1)滤料
滤料
? (2)布水系统
布水系统
? (3)沼气收集系统。
沼气收集系统。
No. 28
(1)滤料
滤料
? 滤料是厌氧生物滤池的主体,其主要作用是
滤料是厌氧生物滤池的主体,其主要作用是
提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表面及悬浮生长的空
提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表面及悬浮生长的空
间,因此,应具备下列条件:
间,因此,应具备下列条件:
? ①
①
比表面积大,以利于增加厌氧生物滤池
比表面积大,以利于增加厌氧生物滤池
中的生物量;
中的生物量;
? ②
②
孔隙率高,以截留并保持大量悬浮微生
孔隙率高,以截留并保持大量悬浮微生
物,同时也可防止堵塞;
物,同时也可防止堵塞;
? ③
③
表面粗糙度较大,以利于厌氧细菌附着
表面粗糙度较大,以利于厌氧细菌附着
生长;
生长;
? ④
④
其它方面,如:机械强度高;化学和生
其它方面,如:机械强度高;化学和生
物学稳定性好;质量轻;价格低廉;等。
物学稳定性好;质量轻;价格低廉;等。
No. 29
? 很多研究者对多种不同的滤料进行过研究,
很多研究者对多种不同的滤料进行过研究,
但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如有人认为滤
但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如有人认为滤
料的孔隙率更重要,即他们认为厌氧生物滤
料的孔隙率更重要,即他们认为厌氧生物滤
池中是悬浮细菌所起的作用更大;也有人认
池中是悬浮细菌所起的作用更大;也有人认
为滤料最重要的特性是:粗糙度、孔隙率以
为滤料最重要的特性是:粗糙度、孔隙率以
及孔隙大小。
及孔隙大小。
No. 30
? 在厌氧滤池中经常使用的滤料由多种,可以
在厌氧滤池中经常使用的滤料由多种,可以
简单分为如下几种:
简单分为如下几种:
? ①
①
实心块状滤料:
实心块状滤料:
30~45mm的碎块;比表面
的碎块;比表面
积和孔隙率都较小,分别为
积和孔隙率都较小,分别为
40~50m
2
/m
3
和
和
50~60%;这样的厌氧生物滤池中的生物浓度
;这样的厌氧生物滤池中的生物浓度
较低,有机负荷也低,仅为 3~6
kgCOD/m
3
·
·
d;易发生局部堵塞,产生短流。
;易发生局部堵塞,产生短流。
? ②
②
空心块状滤料:
空心块状滤料:
多用塑料制成,呈圆柱
多用塑料制成,呈圆柱
形或球形,内部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孔隙;
形或球形,内部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孔隙;
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都较大。
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都较大。
No. 31
? ③
③
管流型滤料:
管流型滤料:
包括塑料波纹板和蜂窝填
包括塑料波纹板和蜂窝填
料等;比表面积为
料等;比表面积为
100~200 m
2
/m
3
,孔隙率可
,孔隙率可
达
达
80~90%;有机负荷可达
;有机负荷可达
5~15 kgCOD/m
3
·
·
d。
。
? ④
④
交叉流型滤料。
交叉流型滤料。
? ⑤
⑤
纤维滤料:
纤维滤料:
包括软性尼龙纤维滤料、半
包括软性尼龙纤维滤料、半
软性聚乙烯、聚丙烯滤料、弹性聚苯乙烯填
软性聚乙烯、聚丙烯滤料、弹性聚苯乙烯填
料;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都较大;偶有纤维结
料;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都较大;偶有纤维结
团现象;价格较低,应用普遍。
团现象;价格较低,应用普遍。
No. 32
2) 布水系统:
布水系统:
? 在厌氧生物滤池中布水系统的作用是将进水
在厌氧生物滤池中布水系统的作用是将进水
均匀分配于全池,因此在设计计算时,应特
均匀分配于全池,因此在设计计算时,应特
别注意孔口的大小和流速。
别注意孔口的大小和流速。
? 与好氧生物滤池不同的是,因为需要收集所
与好氧生物滤池不同的是,因为需要收集所
产生的沼气,厌氧生物滤池多是封闭式的,
产生的沼气,厌氧生物滤池多是封闭式的,
即其内部的水位应高于滤料层,将滤料层完
即其内部的水位应高于滤料层,将滤料层完
全淹没。
全淹没。
No. 33
? 其中
其中
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的布水系统应设置
的布水系统应设置
在滤池底部,
在滤池底部,
这种形式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
这种形式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
泛,一般滤池的直径为
泛,一般滤池的直径为
6~26m,高为
,高为
3~13m;
;
? 而
而
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的水流方向正好与之
的水流方向正好与之
相反;
相反;
? 升流式混合型厌氧生物滤池
升流式混合型厌氧生物滤池
的特点是减小了
的特点是减小了
滤料层的厚度,留出了一定空间,以便悬浮
滤料层的厚度,留出了一定空间,以便悬浮
状态的颗粒污泥在其中生长和累积。
状态的颗粒污泥在其中生长和累积。
No. 34
3) 沼气收集系统:
沼气收集系统:
? 厌氧生物滤池的沼气收集系统基本与厌氧消
厌氧生物滤池的沼气收集系统基本与厌氧消
化池的类似。
化池的类似。
No. 35
3、厌氧生物滤池的工艺计算与设计
、厌氧生物滤池的工艺计算与设计
? 厌氧生物滤池的工艺计算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厌氧生物滤池的工艺计算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
包括:
? ①
①
滤料的选择;
滤料的选择;
? ②
②
滤料体积的计算;
滤料体积的计算;
? ③
③
布水系统的设计;
布水系统的设计;
? ④
④
沼气系统的设计等。
沼气系统的设计等。
? 但目前尚无定型的设计计算程序,所以仅主
但目前尚无定型的设计计算程序,所以仅主
要介绍滤料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某些关键设计
要介绍滤料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某些关键设计
参数的选取。
参数的选取。
No. 36
1) 滤料体积的计算:
滤料体积的计算:
? 滤料体积的计算方法仍以有机负荷法为主,
滤料体积的计算方法仍以有机负荷法为主,
即:
即:
? V = Q(
(
Si –
–
Se)
)
/L
vCOD
? 其中 L
vCOD
为有机容积负荷,一般为
0.5~12kgCOD/m
3
·
·
d;需要根据具体的废水
;需要根据具体的废水
水质以及经验数据或直接的小试试验结果最
水质以及经验数据或直接的小试试验结果最
终决定。
终决定。
No. 37
2) 常用设计参数:
常用设计参数:
? 一般来说,厌氧生物滤池的有机容积去除负
一般来说,厌氧生物滤池的有机容积去除负
荷可达
荷可达
0.5~12 kgCOD/m
3
·
·
d;有机物去除率
;有机物去除率
可达
可达
60~95%;一般采用的滤料层的高度为
;一般采用的滤料层的高度为
2~5m;相邻进水孔口距离
;相邻进水孔口距离
——
——
1~2m(不大于
(不大于
2m);污泥排放口距离
);污泥排放口距离
——
——
不大于
不大于
3m。
。
No. 38
3) 出水水质关于
出水水质关于
Se:
:
? Se取决于对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求;
取决于对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要求;
Se还取
还取
决于厌氧生物滤池一般能达到的有机物去除
决于厌氧生物滤池一般能达到的有机物去除
率;
率;
Se还取决于所采用的有机负荷的高低。
还取决于所采用的有机负荷的高低。
No. 39
4) 关于有机容积负荷,
关于有机容积负荷,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 废水水质,包括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滤料
废水水质,包括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滤料
性质;温度;其它,如:
性质;温度;其它,如:
pH值、营养物、有
值、营养物、有
毒物质浓度等。一般,当废水性质较特殊,
毒物质浓度等。一般,当废水性质较特殊,
无可靠资料可借鉴时,应通过小试或中试试
无可靠资料可借鉴时,应通过小试或中试试
验结果来确定。
验结果来确定。
No. 40
4、厌氧生物滤池的应用实例
、厌氧生物滤池的应用实例
? 厌氧生物滤池在美、加已被广泛应用;
厌氧生物滤池在美、加已被广泛应用;
? 处理对象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废水,如生活
处理对象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废水,如生活
污水及
污水及
COD为
为
3000~24000mg/l的各种工业废
的各种工业废
水;
水;
? 处理规模也大小不等,最大的厌氧生物滤池
处理规模也大小不等,最大的厌氧生物滤池
为
为
12500m
3
;
;
? COD的去除率在 61~94%之间;有机负荷为
0.1~15 kgCOD/m
3
·
·
d。
。
No. 41
15.7.2、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
、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
? (
(
1)
)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 (
(
2)
)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 (
(
3)
)
影响生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生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 (
(
4)
)
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
No. 42
(
(
1)
)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 在厌氧反应器内添加固体颗粒载体,常用的
在厌氧反应器内添加固体颗粒载体,常用的
有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陶粒和沸石
有石英砂、无烟煤、活性炭、陶粒和沸石
等,粒径一般为
等,粒径一般为
0.2~1mm。一般需要采用出
。一般需要采用出
水回流的方法使载体颗粒在反应器内膨胀或
水回流的方法使载体颗粒在反应器内膨胀或
形成流化状态;
形成流化状态;
? 一般将床体内载体略有松动,载体间空隙增
一般将床体内载体略有松动,载体间空隙增
加但仍保持互相接触的反应器称为
加但仍保持互相接触的反应器称为
膨胀床反
膨胀床反
应器
应器
;
;
? 将上升流速增大到可以使载体在床体内自由
将上升流速增大到可以使载体在床体内自由
运动而互不接触的反应器称为
运动而互不接触的反应器称为
流化床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
。
。
No. 43
No. 44
(
(
2)
)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 主要优点:
主要优点:
? 细颗粒的载体为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提供了较
细颗粒的载体为微生物的附着生长提供了较
大的比表面积,使床内的微生物浓度很高
大的比表面积,使床内的微生物浓度很高
(一般可达
(一般可达
30gVSS/l);具有较高的有机容
);具有较高的有机容
积负荷(
积负荷(
10~40kgCOD/m
3
·
·
d),水力停留时
),水力停留时
间较短;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运
间较短;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运
行较稳定;载体处于膨胀或流化状态,可防
行较稳定;载体处于膨胀或流化状态,可防
止载体堵塞;床内生物固体停留时间较长,
止载体堵塞;床内生物固体停留时间较长,
运行稳定,剩余污泥量较少;既可应用于高
运行稳定,剩余污泥量较少;既可应用于高
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也应用于低浓度城市
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也应用于低浓度城市
废水的处理。
废水的处理。
No. 45
? 膨胀床或流化床的
膨胀床或流化床的
主要缺点
主要缺点
是:
是:
? 载体的流化耗能较大;
载体的流化耗能较大;
? 系统设计运行的要求也较高。
系统设计运行的要求也较高。
No. 46
(
(
3)
)
影响生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生物浓度的主要因素
? 厌氧膨胀床或流化床中的微生物浓度与载体粒径和
厌氧膨胀床或流化床中的微生物浓度与载体粒径和
密度、上升流速、生物膜厚度和孔隙率等有关;
密度、上升流速、生物膜厚度和孔隙率等有关;
? 在一定的上升流速 、生物膜厚度、不同载体粒径
在一定的上升流速 、生物膜厚度、不同载体粒径
时,微生物浓度也不同;
时,微生物浓度也不同;
? 对于不同生物膜厚度,有一个污泥量最大的载体粒
对于不同生物膜厚度,有一个污泥量最大的载体粒
径;
径;
? 载体的物理性质对流化床的特性也有影响:如:颗
载体的物理性质对流化床的特性也有影响:如:颗
粒粒径过大时,颗粒自由沉降速度大,为保证一定
粒粒径过大时,颗粒自由沉降速度大,为保证一定
的接触时间必须增加流化床的高度;
的接触时间必须增加流化床的高度;
? 水流剪切力大,生物膜易于脱落;比表面积较小,
水流剪切力大,生物膜易于脱落;比表面积较小,
容积负荷低;但过小时,则操作运行较困难。
容积负荷低;但过小时,则操作运行较困难。
No. 47
(
(
4)
)
应用实例
应用实例
? ①
①
城市废水:
城市废水:
Jewell等人,美国:
等人,美国:
? 进水
进水
COD平均为
平均为
186mg/l,
,
SS平均为
平均为
88mg/l;
;
厌氧消化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反应温度为
厌氧消化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反应温度为
20°C;启动期为
;启动期为
50天,之后连续运行
天,之后连续运行
100天,
天,
COD负荷为
负荷为
0.65~35kgCOD/m
3
·
·
d;当水力停留
;当水力停留
时间在
时间在
1h以上时,出水
以上时,出水
SS在
在
10mg/l以下,
以下,
COD
为
为
40~45mg/l。
。
No. 48
②工业废水
No. 49
15.7.3、厌氧生物转盘
、厌氧生物转盘
? (
(
1)
)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 (
(
2)
)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 (
(
3)
)
应用情况
应用情况
No. 50
(
(
1)
)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 厌氧生物转盘的基本原理与好氧生物转盘类
厌氧生物转盘的基本原理与好氧生物转盘类
似,只是,在厌氧生物转盘中,所有转盘盘
似,只是,在厌氧生物转盘中,所有转盘盘
片均完全浸没在废水之中,处于厌氧状态。
片均完全浸没在废水之中,处于厌氧状态。
No. 51
(
(
2)
)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 微生物浓度高,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
微生物浓度高,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
短;
短;
? 废水沿水平方向流动,反应槽高度小,节省
废水沿水平方向流动,反应槽高度小,节省
了提升高度;
了提升高度;
? 一般不需回流;
一般不需回流;
? 不会发生堵塞,可处理含较高悬浮固体的有
不会发生堵塞,可处理含较高悬浮固体的有
机废水;
机废水;
? 多采用多级串联,厌氧微生物在各级中分
多采用多级串联,厌氧微生物在各级中分
级,处理效果更好;
级,处理效果更好;
? 运行管理方便;
运行管理方便;
? 但盘片的造价较高。
但盘片的造价较高。
No. 52
(
(
3)
)
应用情况:
应用情况:
? 厌氧生物转盘目前还多处于
厌氧生物转盘目前还多处于
小试阶段
小试阶段
。
。
? 在国外有研究者针对多种 废水如:牛奶废水、
在国外有研究者针对多种 废水如:牛奶废水、
奶牛粪、生活污水等,在进水 TOC 为
为
110~6000mg/l的范围内,进行了研究,结果
的范围内,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厌氧生物转盘对远废水中
表明,厌氧生物转盘对远废水中
TOC的去除
的去除
率可达 60~80% ,有机负荷可达
20gTOC/m
3
·
·
d;在国内也有研究者对于玉米
;在国内也有研究者对于玉米
淀粉废水和酵母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淀粉废水和酵母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明,其
明,其
COD去除率可达
去除率可达
70~90%,有机容积负
,有机容积负
荷可高达
荷可高达
30~70 gCOD/m
3
·
·
d。
。
No. 53
?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