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考题
1.成本性态为什么是会计信息综合加工利用的基础观念。
2.什么是成本性态,为什么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3.试述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混合成本的特点。
4.混合成本有哪几种,如何分解。
5.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6.边际贡献为什么反映了产品的初步盈利能力。
7.什么是保本点,它的表现形式如何。
8.什么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
9.试述营业杠杆分析的原理及作用。
10.企业如何规划营业杠杆水平。
1、试述短期经营决策的特点。
2、试述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的原理。
3、亏损产品应否停产。
4、如何进行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5、如何进行特殊价格订货决策。
6、如何进行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
7、试述长期投资决策的决策目标。
8、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有哪些?
9、如何测算营业现金流量?
10、试述货币时间价值的性质与内容。
11、试述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和回收期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评价。
1、制定标准成本属于( A )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D、事中与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控制
2、成为责任中心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BC )
有相对独立的地位,能独立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C、上级管理能间接控制下属中心的管理活动,使之与企业管理总目标相协调
D、有独立核算的条件
3、投资中心是要求同时对( BCD )进行控制。
A、利润
B、收入
C、成本
D、投资
二、判断题
1、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都是用“数量标准”乘以“价格标准”来确定的。( √)
2、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是用工时标准单耗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来计算的。( × )
3、责任中心划分的关键是经济责任的落实。( × )
4、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只能由管理人员来执行。( × )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余绪缨等主编:《会计大典(第五卷)——管理会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6月。
2、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3、孙茂竹等主编:《管理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术语表
1、标准成本:是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
2、责任中心:是根据其管理权限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能反映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部单位。
3、责任成本:是责任中心为对象归集的成本,其特征是谁负责,谁承担。
背景资料:
1、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同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有直接的联系,管理会计就是在标准成本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泰罗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也是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责任成本控制是在分权管理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