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 (Fly)
一、形态
成虫体长 5~10mm,呈暗灰、黑、
黄褐、暗褐色,许多带有金属
光泽,全身披有鬃毛,
半球形,头顶有三个单眼,
触角一对,分三节,第三节基部
外侧有一根触角芒,口器多为舐
吸式,少数蝇类为刺吸式口器。
雌蝇:复眼间距较宽。
雄蝇:复眼间距较窄。
头:
触角
唇瓣触角芒
中胸发达,翅一对。 足末
端有爪和爪垫各一对,中间有一
个爪间突,爪垫上密布鬃毛,可
携带多种病原体。
胸,
返回
前缘脉
亚前缘脉
纵脉
爪垫
腹, 由 10节组成,一般仅可见
前五节,后五节演化为外生殖
器。
生活史及生态习性:
蝇属 全变态 的昆虫
卵 幼虫 蛹 成虫
3~6d1d
返回
1.蝇为全变态昆虫
2.蛹为不食 不动时期。常停留在松
软泥土内
生活史特点,
1,孳生地:粪便类,垃圾类,植物质
类,动物质类
2.食性:不食 蝇,吸血蝇,非吸血蝇
3.栖息与活动:蝇属趋光性昆虫,善飞

4.季节消长及越冬:夏秋型,秋 型 多
见。大多蝇类以蛹越冬。
生态习性
主要蝇种:
1、舍蝇
体长 5~8mm,灰褐
色,胸部背面有 4条
黑色纵纹,第四纵
脉面上急弯成折角,
腹部橙黄色
2,大头金蝇
体长 8~11mm,躯体
肥大,头宽于胸,体
呈青绿色金属光泽,
复眼深红色,颊橙黄

3、巨尾阿丽蝇
体长 5~12mm,胸部
灰黑色,中胸背前
部有 3条黑色纵紋,
中央的一条较宽,
腹部背面有深蓝色
金属光泽
4、丝光绿蝇
体长 5~10mm, 呈
绿色金属光泽,颊
部银白色
5、麻蝇
体长 6~12mm,暗
灰色,胸背有 3条
黑色纵纹,腹部背
面有黑白相间的棋
盘状斑
6、厩螫蝇
体长 5~8mm,暗灰
色,刺吸式口器,
胸部背面有不清晰
的 4条黑色纵纹,
第四纵脉末端呈弧
形 弯曲
一、直接危害
1,骚扰、吸血
2,寄生:蝇蛆症 -----眼、皮肤、腔道等
二、传播疾病
1,机械性传病:蝇的主要传病方式
2,生物性传病:锥虫病,结膜吸吮线
虫病
危害:
1.环境防制
2.物理防制
3.化学防制
4.生物防制
防 制
蚤 (Flea)
特征:
体小而侧扁,触角长在触角窝内,全身
鬃、刺和栉均向后方生长
无翅,足长,基节发达,善跳跃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及习性 危害 防制
形态:
头部,呈三角形,有触角窝,触角分 3节,
末节膨大
有眼或无眼,有的种类有颊栉
刺吸式口器:由下颚内叶 1对和内唇
组成食物管,外包以分节的下唇须
形成喙
成虫: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及习性 危害 防制
前胸栉
返回 返回胸
返回蚤头
分三节,无翅,有的种类有前胸
栉,3对足长而发达
由 10节组成,前 7节为正常腹节,
后 3节演变为外生殖器和肛节。雌蚤第
7~8腹节可见受精囊。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及习性 危害 防制
胸:
腹:
受精囊
雌蚤
返回
前胸栉
生活史
成虫

幼虫

1~2d
5d3周
1~2周
蚤为全变态昆虫,成虫 1~2年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及习性 危害 防制
返回
生态习性:
鼠洞、屋内尘土内等处是蚤栖息的场所
蚤两性均吸血,一天数次
宿主范围广,宿主选择性不严格
各期发育和繁殖,对温度的依赖性大
蚤成虫对宿主体温反应敏感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及习性 危害 防制
与疾病的关系:
吸血、骚扰
寄生
传播疾病 鼠疫:鼠疫杆菌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

绦虫病:幼虫期可作为犬复
孔绦虫的中间宿主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及习性 危害 防制
在蚤的前胃内大量繁殖后再传播
返回
防制原则:
清除孳生地,结合灭鼠,清除鼠洞
灭蚤防蚤,用化学药物杀灭蚤,注意
个人防护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及习性 危害 防制
虱( Louse)
寄生人体的虱分人虱和耻阴虱两
种,人虱又分人头虱和人体虱两
种,但区别甚微
主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及习性 危害 防制
形态:
一、人虱:
灰白色,体形宽短似蟹状,大小
为 1.5~2.0mm
二、耻阴虱:
灰白色,体狭长,雌虫可达 4.4mm,
雄虫较小
主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及习性 危害 防制
人体虱 返回
耻阴虱 返回
气门
锥状突起
生活史及习性:
成虫
卵若虫
主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及习性 危害 防制
返回
完成一代生活史
人虱 23~30天
阴虱 34~41天
虱为半变态昆虫,若虫形态及习性与成虫
相似
若虫、雌雄成虫均吸人血,常边吸血边排

虱对湿度及温度极其敏感
虱的散播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
习性:
主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及习性 危害 防制
与疾病的关系:
叮刺吸血
传播疾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
战壕热:五日热立克次体
回归热:俄拜氏疏螺旋体
主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及习性 危害 防制
防制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被褥
和洗发
灭虱:体虱:衣物、被褥可用蒸煮或
药物灭虱
耻阴虱、头虱:剃去毛发,或用灭虱
灵,2%0 二氯苯醚菊酯或 0.01%0的氯
菊酯醇剂涂擦。 50%百部酊也有效
主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及习性 危害 防制
蛛形纲
A,概述
B,蜱
C,恙螨
D,疥螨
E,蠕形螨
概述
一、蛛形纲特征
1 虫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
合一体
2 无触角
3 无翅
4 成虫有足 4对,幼虫 3对足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颚体
躯体
返回
二、形态(蜱螨亚纲)
虫体圆形、卵圆形或长形等,大小 0.1× 10mm
不等,虫体分为颚体(假头)和躯体两部分
颚体:由口下板、螯肢、须肢及颚基组成
躯体:呈袋状,有的虫种有背板,表皮上可
有条纹,刚毛等。足 4对分 6节(基、转、股、
膝,胫、跗节),气门或有或无,腹面有生
殖孔、肛孔等。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口下板
螯肢
颚基
须肢
孔区
颚体:
返回
硬蜱模式图:
返回
三、生活史
卵 幼虫 若虫 成虫
特点,生活史发育过程中有 1~3个或更多个若
虫期
雌虫成虫可产卵、产幼虫甚至若虫
有些种类可行孤雌生殖
主菜单 特征 形态 生活史
四、传病特点
1、传播人兽共患病
2、病原经卵传递普遍
3、既是传播媒介,又是贮存宿主
4、所传疾病通常呈散发性流行
蜱( Tick)
蜱包括硬蜱、软蜱两大类。
形态,一、硬蜱(显喙蜱):
椭圆形,体长 2~10mm,吸血后可达 30mm,表皮
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颚体位于前端,
雄虫背面盾板大,几乎占满虫体整个背面,雌
虫盾板小,只遮盖虫体背面前部,气门一对,
位于第 4足基节后外侧。足 4对,分 6节,足跗节
有哈氏器。腹面有生殖孔、肛门等。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防制
硬蜱:
雄 雌
返回
哈氏器
肛孔
气门
返回
二、软蜱(隐喙蜱)
颚体在躯体前部,从背面不可见。无
盾板,气门位于 IV基节的前外方。两
性特征不显著。成虫及若虫 1,2足基
节之间有基节腺,基节腺有调节水分,
电解质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防制
软蜱:
返回
基节腺开口
生活史:
卵 幼虫 若虫 成虫2~4w 1~4w 1~4w
软蜱若虫可经过 1~6期不等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防制
生活史特点
1、蜱生活史中有更换宿主现象
2、幼虫、若虫及雌雄成虫均可
吸血
3、硬蜱寿命 1~数十个月:软蜱
寿命 5~数十年
生态
孳生地范围广
生活史中多个时期可吸血
蜱的活动范围一般为数十米
越冬虫期因种而异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防制
与疾病的关系
直接危害,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 蜱瘫痪
传播疾病:
森林脑炎:森林脑炎病毒,可经卵传递
新疆出血热:蜱媒 RNA病毒,可经卵传递
蜱媒回归热:包柔氏螺旋体,可经卵传递
莱姆病:螺旋体
Q热:贝氏立克次体,可经卵传递
北亚蜱传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可经
卵传递
细菌性疾病
1
2
3
4
5
6
7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防制
防制原则
环境防制
化学防制
个人防护
主菜单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防制
疥螨
人体皮肤角质层内的一种永久
性寄生螨,引起疥疮。寄生人体的
疥螨为人疥螨( Sarcoptos scabiei).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形态:
成虫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或浅黄色,
大小为 0.3~0.5× 0.25~0.4mm,雄虫略
小。颚体短小,无眼和气门,躯体背面
有横纹、鳞片状皮棘或小刺。足 4对,
前后两对距离远,末端足带柄的吸垫,
雌虫足 Ⅲ, Ⅳ 末端均有长刚毛,雄虫仅
足 Ⅲ 末端有刚毛,足 Ⅳ 仍具吸垫。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人疥螨
雌 雄
返回
雌疥螨 返回
生活史:
寄生部位:人体皮肤表皮角质层间
卵 幼虫 前若虫 后若虫 成虫3~5d 3~4d 2d 3~4d
完成一代生活史约 8~17天
雌虫寿命 5~6周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生态:
疥螨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较柔软嫩薄处
疥螨在宿主表皮角质层挖掘隧道,以
角质组织、淋巴液为食
受精后的雌螨是最易感染新宿主的时

1
2
3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皮下隧道
返回
致病
皮肤剧烈搔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
夜晚尤甚
皮损为小丘疹、小疱,搔破后可继发
感染,发生脓疱、毛囊炎或疖肿
1
2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疥疮
返回
病原诊断:
消毒针挑破隧道尽端,取出疥螨
用消毒的矿物油涂于患部,用刀片刮
取皮垢,镜检
解剖镜直接检查皮损部位,寻找隧道,
找出疥螨
1
2
3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流行病学
疥螨所致的疥疮,遍及世界各地
感染方式为接触感染:
直接感染:握手,同床睡眠等
间接感染:通过衣物,被褥,存
衣柜等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防治
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
治疗,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
酯、伊维菌素等
涂药前先热水洗浴,干后涂药,每晚
一次,连续 3~5日
患者使用的衣物,被褥应煮沸或蒸
汽消毒,以防传播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流行与防治
蠕形螨
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
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
皮脂蠕形螨 D.brevis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诊断 防治
形态:
螨体呈蠕虫状,长约 0.1~0.4mm,
雌虫大于雄虫,虫体分为三部分:
颚体,足体和末体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诊断 防治
足体
颚体
末体
毛囊蠕形螨 皮脂腺蠕形螨
返回
生活史
两种蠕形螨生活史相似
卵 幼虫 前若虫 若虫 成虫60h 36h 72h
60h
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半个月
雌螨寿命约 4个月以上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诊断 防治
返回
虫卵 幼虫 若虫 成虫
生态
各期必须在人体发育
寄生部位以头面部为主,鼻部为甚
毛囊螨具群居性,皮脂螨单个寄生
蠕形螨的发育最适温度为 37度
蠕形螨 以夏季寄生数量最多
1
2
3
4
5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诊断 防治
返回从皮脂内检出的蠕形螨
虫卵
致病:
蠕形螨吞食毛囊上皮细胞,引起毛囊扩张肿胀
(毛囊肿大,皮肤粗糙)
可引起皮肤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层毛细
血管扩张(痤疮,酒糟鼻)
可引起皮脂腺分泌障碍或分泌旺盛(脂溢性皮
炎)
虫体携带病原体而继发感染(毛囊炎)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诊断 防治
返回
肿大的毛囊1、毛囊
2、汗腺
痤疮 返回
病原诊断:
刮压法,检出率高,约 80%左右。
常用甘油作为透明剂。
透明胶纸法,检出率稍低,但无痛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诊断 防治
流行与防治
世界性分布,各地人群感染率较高,80%
左右
感染方式为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传播
外用药,10%硫磺软膏,10%苯甲酸苄脂
乳剂,2%灭滴灵霜剂
口服:灭滴灵及维生素 B2
主菜单 简述 形态 生活史及生态 致病 诊断 防治
寄生虫总论
一、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掠夺营养
机械性损伤
毒性与免疫损伤
免疫病理损伤的机制:
I型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
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并具有抵御再感染的能力
宿主能清除部分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部分抵御能力;
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甚
至大量繁殖,引起寄生虫病,严重者可致死;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
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
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消除,维
持在低虫荷水平,如果用药物驱虫后,宿主免疫力
随之消失。
带虫免疫,premunition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
解剖位置的隔离:
抗原变异:
分子模拟与抗原伪装:
免疫抑制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带虫者( carrier):
慢性感染 (chronic infection):
隐性感染 (suppressive infection):
多寄生现象( polyparasitism):
幼虫移行症( larva migrans):
内脏幼虫移行症( visceral larva migrans)
皮肤幼虫移行症( cutaneous larva migrans)
异位寄生( ectopic parasitism)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制: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