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第三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3.1 身份标识与鉴别
3.1.1 身份标识与鉴别概念
3.1.2 身份认证的过程
3.2 口令认证方法
3.2.1 口令管理
3.2.2 脆弱性口令
3.3 生物身份认证
3.3.1 指纹身份认证技术
3.3.2 视网膜身份认证技术
3.3.3 语音身份认证技术
第 三 章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3.4 访问控制
3.4.1 访问控制概念
3.4.2 自主访问控制
3.4.3 强制访问控制
3.5 本章知识点小结
3.1 身份标识与鉴别
身份标识与鉴别服务的目的在于保证消
息的可靠性。在只有一条消息的情况下,验
证服务的功能就是要保证信息接收方接收的
消息确实是从它声明的来源发出的。实现身
份认证的主要方法包括 口令、数字证书、基
于生物特征(如指纹、声音、虹膜、视网膜
等)的认证 。
3.1.1 身份标识与鉴别概念
? 身份认证的目的就是要确认用户身份,用户必须提供他
是谁的证明。
? 身份标识就是能够证明用户身份的用户独有的生物特征
或行为特征,此特征要求具有唯一性,如用户的指纹、
视网膜等生物特征及声音、笔迹、签名等行为特征;或
他所能提供的用于识别自己身份的信息,如口令、密码
等。
? 相比较而言,后一种的安全系数较低,密码容易被遗忘
或被窃取,身份可能会被冒充。
3.1.1 身份标识与鉴别概念 ( 续 )
? 鉴别 是对网络中的主体进行验证的过程,证实
用户身份与其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
? 通常有三种方法验证主体身份:
?由该主体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钥
?主体携带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
?只有该主体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或能力,如指
纹、声音、视网膜或签字等
3.1.1 身份标识与鉴别概念 ( 续 )
鉴别服务通常分为,
? 对等实体鉴别服务,用于两个开放系统同等层中的实体
建立连接或数据传输阶段,对对方实体的合法性、真实
性进行确认。这里的实体可以是用户或进程。
? 数据源认证服务,用于确保数据发自真正的源点,防止
假冒。认证或鉴别的过程是为了限制非法用户的访问权
限,防止其非法访问网络资源,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它是其他一切安全机制的基础。
3.1.2 身份认证的过程
? 身份认证的过程根据身份认证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 身分认证的方法
?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
?基于物理安全性的身份认证
?基于行为特征的身份认证
?利用数字签名的方法实现身份认证
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过程
基于信息秘密的身份认证一般是指依赖
于所拥有的东西或信息进行验证。
?口令认证
? 单向认证
?双向认证
口令认证
? 口令认证 是鉴别用户身份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 系统为每一个合法用户建立一个用户名并设置相应的口令。
? 当用户登录系统或使用某项功能时,提示用户输入自己的
用户名和口令。
? 系统核对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口令与系统内已有的合法用
户的用户名和口令对是否匹配。
? 如果匹配,则该用户的身份得到了认证,用户便可以登陆
或使用所需的某项功能。
口令认证 ( 续 )
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
? 其安全性仅仅基于用户口令的保密性,而用户
口令一般较短且容易猜测,因此这种方案不能
抵御口令猜测攻击。
? 攻击者可能窃听通信信道或进行网络窥探,口
令的明文传输使得攻击者只要能在口令传输过
程中获得用户口令,系统就会被攻破。
单向认证
? 通信的双方只需要一方被另一方鉴别身份。
? 口令核对法实际也可以算是一种单向认证,只是
这种简单的单向认证还没有与密钥分发相结合。
? 与密钥分发相结合的单向认证主要有两类方案:
一类采用对称密钥加密体制,需要一个可信赖的
第三方,通常称为 KDC(密钥分发中心) 或 AS
(认证服务器),由这个第三方来实现通信双方
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分发;另一类采用非对称密钥
加密体制,无需第三方参与。
双向认证
? 通信的双方需要同时验证对方的身份。
? 在双向认证过程中,通信双方需要互相
认证鉴别各自的身份,然后交换会话密
钥。
? 双向认证的典型方案是
NeedhaD/Schkeder协议。
基于物理安全性的身份认证过程
? 尽管前面提到的身份认证方法在原理上有很多
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依赖
于用户知道的某个秘密的信息。
? 与此对照,另一类身份认证方案是依赖于用户
特有的某些生物学信息或用户持有的硬件。
基于生物学信息的身份认证机制
? 基于生物学信息的方案包括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认证、基于
语音识别的身份认证以及基于视网膜识别的身份认证等。
? 基于生物学信息的身份认证过程的步骤:
?采样:生物识别系统捕捉到生物特征的样品,唯一的特征
将会被提取并且转化成数字的符号存入此人的特征模板。
?抽取特征:用户在需要验证身份时,与识别系统进行交互,
设备提取用户的生物信息特征。
?比较:用户的生物信息特征与特征模板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匹配:如果匹配,则用户通过身份验证。
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机制
? 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机制在认证时认证方要求一个硬件
如智能卡(智能卡中往往存有秘密信息,通常是一个随机
数),只有持卡人才能被认证。
? 可以有效的防止口令猜测。
? 严重的缺陷:系统只认卡不认人,而智能卡可能丢失,拾
到或窃得智能卡的人很容易假冒原持卡人的身份。
? 综合前面提到的两类方法,即认证方既要求用户输入一个
口令,又要求智能卡。
基于行为特征 的 身份认证过程
? 基于行为特征的身份认证过程 指通过识别行为的
特征进行验证。
? 常见的验证模式有语音认证、签名识别等。利用
签名实现的身份认证是属于模式识别认证的范畴,
其过程也必然遵循模式识别的基本步骤。
? 模式识别的工作原理:首先是构造一个签名鉴别
系统,然后进行签名的鉴别。
模式识别的过程
签名鉴别系统的构造过程
? 设计和建立包含用户身份信息的数据库;
? 收集用户的真实签名和伪造签名;
? 对用户的真实签名和伪造签名进行训练,从而
建立签名知识库,作为今后进行鉴别的依据。
签名鉴别系统的鉴别过程
? 用户注册:从签名数据库中调出用户所宣称的人的参考签名。
? 数据获取:通过扫描仪或手写板等设备获得签名数据。
? 预处理:包括去噪声、平滑原始数据等。对于离线签名来说,
还要进行图像的二值化、细化或轮廓提取等工作。
? 抽取:从预处理之后的数据中,选择和提取出能够充分反映
签名的书写风格与个性,同时又相对稳定的特征。
? 比较:根据从被鉴别签名中抽取出的特征,采用某种识别方
法与从第一步中得到的参考签名的相应特征进行比较。
? 出鉴别结果,即拒绝或接受。
利用数字签名实现身份认证
? 数字签名 是通过一个单向函数对要传送的报文进行处理得到
的用以认证报文来源并核实报文是否发生变化的一个字母数
字串。数字签名主要有 3种应用广泛的方法,RSA签名、
DSS签名和 Hash签名 。
? Hash签名是最主要的数字签名方法:报文的发送方从明文
中生成一个 128比特的散列值 (数字摘要 ),发送方用自己的
私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该数
字签名将作为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报文的接收方
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计算出 128比特的散列值 (数字摘要 ),
接着用发送方的公钥对报文附加的数字签名解密。
利用数字签名实现身份认证 ( 续 )
? 数字签名可以解决否认、伪造、篡改及冒充等问题。
? 在安全性问题上,数字签名要求:
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发送的报文签名、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
者发送的报文签名、接收者不能伪造发送者的报文签名、
接收者不能对发送者的报文进行部分篡改、网络中的某一
用户不能冒充另一用户作为发送者或接收者。
? 数字签名有一项功能是保证信息发出者的身份真实性,即
信息确实是所声称的签名人签名的,别人不能伪造。和身
份认证的情形相似:身份认证的核心是要确认某人确实是
他所声称的身份。
3.2 口令认证方法
? 口令 又称个人识别码或通信短语,通过输入口令
进行认证的方法便称为基于口令的认证方式。
? 口令认证是最常用的一种认证技术。目前各类计
算资源主要靠固定口令的方式来保护。
3.2.1 口令管理
? 口令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费时间的任务。
? 用户不仅试图要创造一个不同的口令,而且要记住他们。
? 系统管理员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存储用户创造的口令或帮助
用户恢复忘记的口令。
? 在保护敏感信息的过程中,许多公司都需要用户提供口令
或其他信物才能进入网络资源或应用程序。
? 密码是最简单的口令管理系统,类似个人通讯录,仅仅提
供个人登录应用系统,服务器或网络的密码查询维护功能,
起到了帮助记忆众多口令的作用。
口令的存储
直接明文存储口令
? 直接明文存储口令是指将所有用户的用户名和口令
都直接存储于数据库中,没有经过任何算法或加密
过程。
? 这种存储方法风险很大,任何人只要得到了存储口
令的数据库,就可以得到全体用户的用户名及口令,
冒充用户身份。
口令的存储 ( 续 )
哈希散列存储口令
? 哈希散列函数的目的是为文件、报文或其他分组数据产生
,指纹, 。
? 从加密学的角度讲,一个好的散列函数 H必须具备如下性质:
H的输入可以是任意长度的; H产生定长的输出;对于任何
给定的 x,H(x)的计算要较为容易;对于任何给定的码 h,要
寻找 x,使得 H(x)=h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称为单向性;对
于任何给定的分组 x,寻找不等于 x的 y,使得 H(x)=H(y)在计
算上是不可行的,称为弱抗冲突;寻找对任何的( x,y)对,
使得 H(x)=H(y)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称为强抗冲突。
口令的存储 ( 续 )
例如,可以定义一个哈希函数 H(x)=[x mod 10],
其中 x∈R,y∈[0,9] 。对于每一个用户,系统存储账
号和散列值对在一个口令文件中,当用户登陆时,
用户输入口令 x,系统计算 H(x),然后与口令文件中
的相对应的散列值进行比较,成功则允许用户访问,
否则拒绝其登陆。在文件中存储的是口令的散列值
而不是口令的明文,优点在于黑客即使得到口令的
存储文件,想要通过散列值得到用户的原始口令也
是不可能的。这就相对增加了安全性。
常用口令管理策略
? 所有活动账号都必须有口令保护;
? 口令输入时不应将口令的明文显示出来,应该采取掩盖措
施,如输入的字符用, *” 取代;
? 口令不能以明文形式保存在任何电子介质中;
? 可以在 PGP或强度相当的加密措施的保护下将口令存放在
电子文件中;
? 口令最好能够同时含有字母和非字母字符;
? 口令不能在工作组中共享,以保证可以通过用户名追查到
具体责任人;
常用口令管理策略 ( 续 )
? 口令不能和用户名或登录名相同;
? 口令使用期限和过期失效必须由系统强制执行;
? 口令长度最好能多于 8个字符;
? 口令最好不要相同,用户应该在不同的系统中使用不同的
口令;
? 当怀疑口令被攻破或泄漏就必须予以更改;
? 用户连续输错 3次口令后账号将被锁定,只有系统管理员
可以解锁;
3.2.2 脆弱性口令
? 跟踪系统的登陆过程,发现口令的计算是非常脆弱
的。
? 口令的脆弱性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登陆时候的口
令加密算法的脆弱和数据库存储的口令加密算法的
脆弱。
? 因此在设计口令时要考虑到影响口令的因素。
影响口令的因素
? 长度范围( length range):可以被接受的各种口令长度
值,用最小和最大长度值表示。
? 成份( composition):一系列用于组成口令的合法字符。
? 使用期限( lifetime):使用期限是一个口令被允许使用的
最长时间段。
? 来源( source):产生或选择口令的合法实体,口令的来
源应由信息安全人员和系统管理员选择决定,可以是用户、
信息安全人员或自动口令生成器。
? 分配( distribution):将新口令发送给拥有者以及口令系
统的适当方式。
影响口令的因素 ( 续 )
? 拥有人( ownership):被授权使用该口令的人,用于身
份识别的个人口令只能由具有该身分的人拥有。
? 输入( entry):输入是指系统用户为了验证自己的身份输
入口令的适当方式。
? 存储( storage):在口令使用期限内存放口令的适当方式。
? 传输( transmission):口令由输入处传送到验证处的适
当方式。
? 认可周期( authentication period):在一次数据访问过
程中,从通过认证到需要下一次重新认证之间的最大时间。
口令的明显缺点
口令在网络中传输时是很容易被窃取或攻击的,这是口
令认证的明显缺点。比较常见的攻击和窃取方式主要有以下
几种:
? 网络数据流窃听,由于认证信息要通过网络传递,并且很多
认证系统的口令是未经加密的明文,攻击者很容易的通过窃
听网络数据,分辨出某种特定系统的认证数据,并提取出用
户名和口令。
? 认证信息截取 /重放,有些系统会将认证信息进行简单加密后
进行传输,如果攻击者无法用网络数据流窃听方式推算出密
码,将使用截取 /重放方式,再进行分辨和提取。
口令的明显缺点 ( 续 )
? 字典攻击,大多数用户习惯使用有意义的单词字符或数字作
为密码,如名字、生日;某些攻击者会使用字典中的单词来
尝试用户的密码。所以大多数系统都建议用户在口令中加入
特殊字符,以增加口令的安全性。
? 穷举尝试,这是一种属于字典攻击的特殊攻击方式,它使用
字符串的全集作为字典,然后穷举尝试进行猜测。如果用户
的密码较短,则很容易被穷举出来,因而很多系统都建议用
户使用较长的口令,最好采用数字、字符混合的方式并加入
特殊字符。
口令的明显缺点 ( 续 )
? 窥探口令,攻击者利用与被攻击系统接近的机会,安装监视
器或亲自窥探合法用户输入口令的过程,以得到口令。所以
用户在输入口令时,应该注意旁边的人是否可疑。
? 骗取口令,攻击者冒充合法用户发送邮件或打电话给管理人
员,以骗取用户口令。
? 垃圾搜索,攻击者通过搜索被攻击者的废弃物,得到与被攻
击系统有关的信息。
3.3 生物身份认证
目前用于身份验证的特征主要有两类,非生物特征 和
生物特征 。非生物特征是指用户所知道的东西(如口令、
个人密码等)及所拥有的东西(如智能卡、身份证、护照、
密钥盘等);生物特征是指人体本身所固有的物理特征
(如指纹、掌纹、虹膜、视网膜等)及行为特征(如语音、
签名等)。非生物特征虽然简单却不可靠,个人所知道的
内容想获得非法访问权限的人也可能知道,如口令可能被
忘记或被猜测,甚至被窃取,这是基于非生物特征认证方
法的缺点。
3.3 生物身份认证 ( 续 )
? 基于生物认证的方式是以人体唯一的、可靠的、稳定的生物
特征为依据,采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和网络技术进行图
像处理和模式识别。
? 由于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主要是通过生物传感器、光学、
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的密切结合来
实现的,在验证方式上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 与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相比有如下优点:更具安全性 (生物特
征基本不存在丢失、遗忘或被盗的问题 )、更具保密性 (用于
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技术很难被伪造 )、更具方便性 (生物特
征具有随身“携带”的特点以及随时随地可用的特点 )。
3.3 生物身份认证 ( 续 )
? 理想上,一种好的生物认证特征应具有下列条件:( 1)普
遍性,即每个人皆具有的特征;( 2)唯一性,即没有任何
二人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 3)恒久性,即此特征必须持
久且不能改变;( 4)可测量性,即这种特征必须能被测量
成可定量描述的数据指标。
? 在设计实用的生物认证系统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纳入考量,
如( 1)效能,即认证的速度以及结果的可靠度;( 2)接受
度,即民众是否愿意接受并使用此系统;( 3)闪避容易度,
即是否容易用其他手段来愚弄或欺骗这套系统。
? 目前有七种生物认证技术已被广泛的使用或正在进行大规模
的实验评估,他们分别是 脸形、人脸热感应、指纹、掌形、
视网膜、眼球虹膜和语音识别 。
? 目前,利用生物特征验证的操作结果还不是很精确,无法做
到很精确的原因在于对人的解剖学和生物学特征的测量存在
误差。事实上,用于生物识别的设备需要在拒绝正确的用户
(错误类型一)和允许假冒的用户(错误类型二)之间进行
折衷调整。
? 在众多的认证方式中,生物特征认证方式前景十分广阔。
3.3 生物身份认证 ( 续 )
3.3.1 指纹身份认证技术
? 指纹 是一种由手指皮肤表层的隆起脊线和低洼细沟所构成
的纹理,而指纹影像看起来就像一种由许多图形线条依照
某种特殊排列方式所组合而成的影像。
? 指纹识别技术 就是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和指纹的局部
特征来确定身份,特征点如嵴、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
点,从指纹中抽取的特征值非常的详尽,足以可靠地通过
指纹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
指纹识别系统原理
? 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涉及指纹图像采集、指纹图像预处理、
指纹特征提取、指纹特征入库、特征值的比对和匹配等过程。
? 通过指纹读取设备读取到人体指纹图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初
步的处理,使之更清晰。
? 指纹辨识算法建立指纹的数字表示 ——特征数据,这是一种单
方向的转换,可以从指纹转换成特征数据但不能从特征数据转
换成指纹,而且两枚不同的指纹产生不同的特征数据。特征文
件存储从指纹上找到被称为“细节点”的数据点,也就是那些
指纹纹路的分叉点或末梢点。这些数据通常称为模板。
? 通过计算机把两个指纹的模板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相似程
度,得到两个指纹的匹配结果。
指纹识别系统工作过程
指纹图像预处理 特征提取
身分认证
模糊比较特征提取指纹图像预处理
指纹图像采集
指纹图像采集
指纹库
指纹特征存储
指纹识别
用户 ID
指纹识别系统原理 ( 续 )
? 指纹的特征
人的指纹有两类特征,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
? 指纹取像
将一个人的指纹采集下来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过程
称为指纹取像,它是指纹自动识别的首要步骤。
? 图像的预处理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提取指纹,总会给指纹图像带来各
种噪声。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把它变成一
幅清晰的点线图,以便于提取正确的指纹特征。
指纹识别系统原理 ( 续 )
? 指纹细节特征的提取
指纹特征的提取采用链码搜索法对指纹纹线进行搜索,
提取出各种特征及其特征的坐标位置。
? 指纹特征入库
指纹特征入库是指将于预处理好的指纹图像以及各种
提取出来的指纹信息存入指纹识别系统的指纹库中。
指纹识别系统原理 ( 续 )
? 匹配及识别
指纹识别系统的核心步骤是指纹匹配,基本包括如下
几类:细节点匹配、脊线匹配以及指纹特征向量匹配等。指
纹匹配首先是进行指纹的校准,然后进行匹配点对的计算。
应用系统利用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即验证和辨识 。
验证就是通过把一个现场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与指纹库中己经
登记的相应用户的指纹进行一对一的比对( one-to-one
matching),来确认身份的过程。
基于指纹身份认证系统的应用
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趋于成熟,其应用领域也非常广
泛,主要包括:
? 刑事侦破:
? 门禁系统:
? 金融证券:
? 户籍管理:
? 员工考勤:
? 其它方面如计算机及网络,社会保险,移动通信等等
领域。
基于指纹特征的电子商务
身份安全认证系统结构
? 用户作为客户端如果要访问远程服务器所管理的信息资源,
在获得相关资源访问权限之前,必须通过指纹身份认证。
? 为增强系统安全性,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
据包括指纹模板、用户的访问请求、服务器的反馈信息都
经过加密。同时,指纹模板及相关的用户认证、注册信息
都保存在一个本地安全数据库中,此数据库只有本地进程
能访问,以防用户信息泄漏。
? 在基于指纹的电子商务身份认证系统中,采用数字签名技
术来保证重要信息 —— 指纹特征值不被非法用户所获得。
基于指纹特征的电子商务身份安全认证
系统结构 ( 续 )
基于指纹特征的电子商务身份认证系统结构
获取指纹
数字签名
指纹数据库
签名校验
应用程序
特征匹配
特征提取







指纹识别的优缺点
? 优点:独一无二;复杂度高;如果想增加可靠性, 还可以
鉴别更多的手指;读取方法可靠;扫描的速度很快;使用
方便;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价格低廉 。
? 缺点:某些人或某些群体的指纹特征很少, 故而很难成像;
一般人在使用指纹辨识系统时会有心理障碍而产生排拒现
象;占用大量的硬件资源;老年人指纹的识别有障碍;每
一次的使用指纹时都会在指纹采集头上留下用户的指纹印
痕, 而这些指纹痕迹存在被用来复制指纹的可能性 。
3.3.2 视网膜身份认证技术
? 视网膜身份认证技术 是利用视网膜终身不变性和差异性的
特点来识别身份的 。
? 视网膜技术与相应的算法结合, 可以达到非常优异的准确
度, 即使全人类的视网膜信息都录入到一个数据中, 出现
认假和拒假的可能性也相当的小, 但这项技术的无法录入
问题已经成为它同其他技术抗衡的最大障碍 。 但是, 视网
膜识别技术的高精度使它能够在众多的识别技术中占有一
席之地 。
视网膜特征
? 人类视网膜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血管,绝无二者的眼底
血管图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左眼与右眼也相差甚远。
因此,视网膜影像可以被当作一种重要的生物认证特征,用
于身份认证。
? 视网膜识别技术 是利用激光照射眼球的背面的。在拍摄视网
膜时,受拍摄者需要将眼镜贴近一个圆形孔状的小孔,注视
孔内所出现的小白点,此时会有微弱的红外光线打在视网膜
上,使得视网膜能够清楚的成像。扫描摄取几百个视网膜的
特征点,经数字化处理后形成记忆模板存储于数据库中,供
以后对比验证时使用。
视网膜识别的优缺点
? 优点:极其稳定的生物特征,不可能受到磨损、老化或是为
疾病影响,精确度较高;视网膜图形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不容易被改变、复制或伪造。
? 缺点:扫描视网膜影像时需要使用者高度的配合,而且一般
的民众会担心长期使用红外光线会影响视网膜的功能,因此
这种认证技术至今还没有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视网膜认
证系统所需要的花销很大,而且也很难进一步降低他的成本,
对于一般消费者吸引力不大;视网膜识别技术使用起来比较
困难,不适用于直接数字签名和网络传输。
各种生物认证的比较
技术 描述 开销 误识别率
视网膜识别 通过扫描视网膜识别 较大 1/10,000,000
虹膜识别 通过扫描虹膜识别 大 1/13100
指纹识别 通过扫描指纹识别 一般 1/500
手形识别 通过 3个照相机从不同角度扫描 手形 一般 1/500
声纹识别 通过读取预定义的短语的声音识 别 小 1/50
签名识别 通过一种特殊的笔在数字化的面 板上的签名识别 小 1/50
3.3.3 语音身份认证技术
? 语音身份认证技术 是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识别技术,这是
它与视网膜、指纹识别技术本质上的不同之处。
? 它是用声音录入设备反复不断地测量、记录声音波形变化,
进行频谱分析,经数字化处理之后做成声音模板加以存储。
语音识别实际上就是声纹识别。
? 声纹 是指借助一定的仪器描绘出来的人说话声音的图像,
即人的声音的频谱图。任何两个人的声纹频谱图都有差异,
而对于每个人而言,就可以通过声纹鉴别进行个人身份识
别。
? 语音身份认证,就是通过对所记录的语音与被鉴人声纹的
比较,进行身份认证。
语音识别系统原理
? 语音识别是一项根据语音波形中反映说话人生理和行为特征
的语音参数,自动识别说话人身份的技术。
? 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言者的发声和听觉,为每个人构造一个独
一无二的数学模型,由计算机对模型和实际输入的语音进行精
确匹配,根据匹配结果辨认出说话人是谁。
? 语音识别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对鉴别对象的声音进行采样,
即输入语音信号,然后对采样数据进行滤波等处理,再进行
特征提取和模式匹配。在声纹的鉴别过程中最主要的两部分
内容就是特征提取和模式匹配。特征提取,就是从声音中选
取唯一表现说话人身份的有效且稳定可靠的特征;模式匹配
就是对训练和鉴别时的特征模式做相似性匹配。
声纹身份认证基本方法
? 概率统计方法:语音中说话人信息在短时内较为平稳,通过对
稳态特征如基音、低阶反射系数、声门增益等的统计分析,可
以利用均值、方差等统计量和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分类判决。
? 动态时间规整方法:说话人信息不仅有稳定因素(发声器官
的结构和发声习惯),而且有时变因素(语速、语调、重音
和韵律) 。将识别模板与参考模板进行时间对比,按照某种
距离测定得出两模板间的相似程度。
? 矢量量化方法:它最早是基于聚类分析的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Helms 首次将其用于声纹识别,把每个人的特定文本编成码
本,识别时将测试文本按此码本进行编码,以量化产生的失真
度作为判决标准。
声纹身份认证基本方法 ( 续 )
? 长时平均法:该方法对说话人身份的表征是通过将语音特征
在长时间上进行平均来实现。这种方法缺乏对短时特征的描
述。
?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它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了生物的感知特性,
是一种分布式并行处理结构的网络模型,具有自组织和自学
习能力、很强的复杂分类边界区分能力,其性能近似理想的
分类器。其缺点是训练时间长,动态时间规整能力弱,网络
规模随说话人数目增加时可能大到难以训练的程度。
声纹身份认证基本方法 ( 续 )
? 隐马尔可夫模型方法( HMM):它是一种基于转移概率和
传输概率的随机模型,它把语音看成由可观察到的符号序列
组成的随机过程,符号序列则是发声系统状态序列的输出。
在使用 HMM 识别时,为每个说话人建立发声模型,通过训
练得到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和符号输出概率矩阵。识别时计算
未知语音在状态转移过程中的最大概率,根据最大概率对应
的模型进行判决。
? 高斯混和模型:高斯混和模型可被认为是隐含马尔可夫模型
的单一状态的特殊情形,对于与文本无关的身份认证,该方
法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基于声纹身份认证的应用
? 信息领域:如在自动总机系统中;
? 银行、证券系统:鉴于密码的安全性不高,可用声纹识别技
术对电话银行、远程证券交易等业务中的用户身份进行确认;
? 公安司法:对于各种电话勒索、绑架、电话人身攻击等案件,
基于声纹的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在一段录音中查找出嫌疑人或
缩小侦察范围;也可以在法庭上提供身份确认的旁证;
? 军事和国防:基于声纹的身份认证技术可以察觉电话交谈过
程中是否有关键说话人出现,继而对交谈的内容进行跟踪
(战场环境监听 );在通过电话发出军事指令时,可以对发出
命令的人的身份进行确认;
? 保安和证件防伪:如机密场所的门禁系统。
3.4 访问控制
在网络安全环境中,访问控制能够限制和控
制通过通信链路对主机系统和应用的访问。为了
达到这种控制,每个想获得访问的实体都必须经
过鉴别或身份验证,这样才能根据个体来制定访
问权利。访问控制服务用于防止未授权用户非法
使用系统资源。它包括用户身份认证,也包括用
户的权限确认。这种保护服务可提供给用户组。
3.4.1 访问控制概念
? 访问控制 是通过某种途径显式地准许或限制访问能力及范
围的一种方法。通过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
户的侵入或因为合法用户的不慎操作而造成的破坏,从而
保证网络资源受控地、合法地使用,它是针对越权使用资
源的防御措施。
? 访问控制技术是建立在身份认证的基础上的,简单的描述,
身份认证解决的是“你是谁,你是否真的是你所声称的身
份”,而访问控制技术解决的是“你能做什么,你有什么
样的权限”这个问题。
一个安全系统的逻辑模型
授权数据库
用 户 目标资源
审 计
访问监视器
认证 访问控制
3.4.1 访问控制概念
访问控制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实体:
? 主体( subject),发出访问指令、存取要求的主
动方,通常可以是用户或用户的某个进程等。
? 客体( object),被访问的对象,通常可以是被
调用的程序、进程,要存取的数据、信息,要访
问的文件、系统或各种网络设备、设施等资源。
? 安全访问政策,一套规则,用以确定一个主体是
否对客体拥有访问能力。
访问控制概念原理
? 访问控制的目的为:限制主体对访问客体的访问权限,从
而使计算机系统资源能被在合法范围内使用;决定用户能
做什么,也决定代表一定用户利益的程序可以做什么。访
问控制机制可以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进
入系统及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 目前的主流访问控制技术有,自主访问控制( DAC), 强
制访问控制( M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 。
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都是由主体和访问权限直
接发生关系,主要针对用户个人授予权限。
访问控制实现方法
较为常见的访问控制的实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四
种:访问控制矩阵、访问能力表、访问控制表和授
权关系表。
访问控制矩阵
从数学角度看,访问控制可以很自然的表示成
一个矩阵的形式:行表示客体(各种资源),列表
示主体(通常为用户),行和列的交叉点表示某个
主体对某个客体的访问权限(比如读、写、执行、
修改、删除等)。
访问控制矩阵 ( 续 )
下表是一个访问控制矩阵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Jack、
Mary,Lily是三个主体,客体有四个文件( file)和两个账户
( account)。从该访问控制矩阵可以看出,Jack是 file1、
file3的拥有者( own),而且能够对对其进行读( r)、写操
作( w),但是 Jack对 file2,file4就没有访问权。需要注意
的是拥有者的确切含义会因不同的系统而拥有不同的含义,
通常一个文件的拥有( own)权限表示可以授予
( authorize)或者撤销( revoke)其他用户对该文件的访
问控制权限,比如 Jack拥有 file1的 own权限,他就可以授予
Mary读或者 Lily读、写的权限,也可以撤销给予他们的权限。
访问控制矩阵 ( 续 )
file1 file2 file3 file4 account1 account2
Jack
own
r
w
own
r
w
inquiry
credit
Mary r
own
r
w
w r inquirydebit inquirycredit
Lily rw r
own
r
w
inquiry
debit
访问控制矩阵 ( 续 )
对账户的访问权限展示了访问可以被应用程序的抽象
操作所控制。查询( inquiry)操作与读操作类似,它只检
索数据而并不改动数据。借( debit)操作和贷( credit)
操作与写操作类似,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改动,都会涉及读
原先账户平衡信息、改动并重写。实现这两种操作的应用
程序需要有对账户数据的读、写权限,而用户并不允许直
接对数据进行读写,他们只能通过已经实现借、贷操作的
应用程序来间接操作数据。
访问能力表
? 实际的系统中虽然可能有很多的主体和客体,但主体和客
体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多,这样的话就存在着很多的空白
项。为了减轻系统开销与浪费,我们可以从主体(行)出
发,表达矩阵某一行的信息,这就是访问能力表
( capability)。也可以从客体(列)出发,表达矩阵某一
列的信息,这便成了访问控制表( access control list)。
? 能力( capability)是受一定机制保护的客体标志,标记了
客体以及主体(访问者)对客体的访问权限。只有当一个
主体对某个客体拥有访问能力的时候,它才能访问这个客
体。
访问能力表 ( 续 )
用文件的访问能力表的表示方法前例进行表示
file1
own
r w
file3
file1
own
r w
file2 file3 file4
file1 file4file2
own
r w
own
r w
r rw
r w r
Jack
Mary
Lily
访问能力表 ( 续 )
? 在访问能力表中,很容易获得一个主体所授权可以访问的客
体及其权限,但如果要求获得对某一特定客体有特定权限的
所有主体就比较困难。
? 在一个安全系统中,正是客体本身需要得到可靠的保护,访
问控制服务也应该能够控制可访问某一客体的主体集合,能
够授予或取消主体的访问权限,于是出现了以客体为出发点
的实现方式 ——ACL(访问控制表),现代的操作系统都大
体上采用基于 ACL的方法。
访问控制表
用文件的访问控制表
的表示方法对前例进
行表示
Mary
own
r w
w
Jack
own
r w
Mary
w
LilyMary
r
Mary
r
Lily
r w
Lily
r
Jack
own
r w
own
r w
file1
file2
file3
file4
访问控制表 ( 续 )
? ACL的优点:表述直观、易于理解,而且比较容易
查出对某一特定资源拥有访问权限的所有用户,有
效地实施授权管理。
? ACL的缺点:① ACL需要对每个资源指定可以访问
的用户或组以及相应的权限。访问控制的授权管理
费力而繁琐,且容易出错。②单纯使用 ACL,不易
实现最小权限原则及复杂的安全政策。
授权关系表
用文件的授权关系表的表示方法对前例的一部分进行表示
主体 访问权限 客体
Jack own file1
Jack r file1
Jack w file1
Jack own file3
Jack r file3
Jack w file3
授权关系表 ( 续 )
基于 ACL和基于访问能力表的方法都有自身的不足与
优势,下面我们来看另一种方法 ——授权关系表
( authorization relations) 。每一行(或称一个元组)
表示了主体和客体的一个权限关系,因此 Jack访问 file1的
权限关系需要 3行。如果这张表按客体进行排序的话,我们
就可以拥有访问能力表的优势,如果按主体进行排序的话,
那我们又拥有了访问控制表的好处。这种实现方式也特别
适合采用关系数据库。
3.4.2 自主访问控制
? 自主访问控制 DAC(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是目
前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最多的访问控制机制。
? DAC是在确认主体身份及所属组的基础上,根据访问者的身
份和授权来决定访问模式,对访问进行限定的一种控制策略。
? 所谓自主,是指具有授予某种访问权力的主体(用户)能够
自己决定是否将访问控制权限的某个子集授予其他的主体或
从其他主体那里收回他所授予的访问权限。
? 其基本思想是:允许某个主体显式地指定其他主体对该主体
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是否可以访问以及可执行的访问类型。
DAC将访问规则存储在访问控制矩阵中,通过访问控制矩阵
可以很清楚地了解 DAC。
DAC的优缺点
? DAC的优点是其自主性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灵活
性,从而使之适合于许多系统和应用。
? 由于这种自主性,在 DAC中,信息总是可以从一
个实体流向另一个实体,即使对于高度机密的信
息也是如此,因此自主访问控制的安全级别较低。
另外,由于同一用户对不同的客体有不同的存取
权限,不同的用户对同一客体有不同的存取权限,
用户、权限、客体间的授权管理复杂。
DAC的局限性
? 首先,DAC将赋予或取消访问权限的一部分权力留给用户
个人,管理员难以确定哪些用户对那些资源有访问权限,
不利于实现统一的全局访问控制。
? 其次,在许多组织中,用户对他所能访问的资源并不具有
所有权,组织本身才是系统中资源的真正所有者。
? 而且,各组织一般希望访问控制与授权机制的实现结果能
与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相一致,并且由管理部门统一实施
访问控制,不允许用户自主地处理。显然 DAC已不能适应
这些需求。
3.4.3 强制访问控制
? 强制访问控制 MAC(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依据主体和客体的安全级别来决定主体是否有对客体
的访问权。
? 最典型的例子是 Bell and LaPadula提出的 BLP模型 。
? BLP模型以军事部门的安全控制作为其现实基础,恰
当地体现了军事部门的安全策略,然后用到计算机的
安全设计中去。它侧重于信息的保密性。
? BLP模型已经成为许多系统或原型的实现的理论基础。
BLP模型
? 在 BLP模型中,所有的主体和客体都有一个安全标签,它只
能由安全管理员赋值,普通用户不能改变。这个安全标签就
是安全级,客体的安全级表现了客体中所含信息的敏感程度,
而主体的安全级别则反映了主体对敏感信息的可信程度。
? 在一般情况下,安全级是线性有序的。用 λ标志主体或客体的
安全标签,当主体访问客体时,需满足如下两条规则:
( 1)简单安全属性:如果主体 s能够读客体 o,则 λ(s)≥λ(o)
( 2)保密安全属性:如果主体 λ(s)能够写客体 o,则
λ(s)≤λ(o)
BLP模型 ( 续 )
? BLP模型中,主体按照,向下读,向上写” 的原则访问客
体,即只有当主体的密级不小于客体的密级并且主体的范
围包含客体的范围时,主体才能读取客体中的数据;只有
当主体的密级不大于客体的密级,并且主体的范围包括客
体的范围时,主体才能向客体中写数据。
? BLP模型保证了客体的高度安全性,它的最大优点是:它
使得系统中的信息流程为单向不可逆的,保证了信息流总
是低安全级别的实体流向高安全级别的实体,因此,MAC
能有效地阻止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木马
? 特洛伊木马 是一个隐藏在执行某些合法功能的程序中的
代码,它利用运行此程序的主体的权限违反安全策略,
通过伪装成有用的程序在进程中泄漏信息。
? 一个特洛伊木马能够以两种方式泄漏信息:直接与非直
接泄漏。前者,特洛伊木马可以使信息的安全标识不正
确并泄漏给非授权用户;后者,特洛伊木马通过以下方
式非直接地泄漏信息:在返回给一个主体的合法信息中
编制。
? 阻止特洛伊木马的策略是基于非循环信息流。
MAC策略的优缺点
? 由于 MAC策略是通过梯度安全标签实现信息的单向流通,从
而很好地阻止特洛伊木马的泄漏,也因此而避免了在自主访
问控制中的敏感信息泄漏的情况。
? 缺点是限制了高安全级别用户向非敏感客体写数据的合理要
求,而且由高安全级别的主体拥有的数据永远不能被低安全
级别的主体访问,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 BLP模型的“向上
写”的策略使得低安全级别的主体篡改敏感数据成为可能,
破坏了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另外强制访问控制 MAC由于过于
偏重保密性,造成实现工作量太大,管理不便,灵活性差。
3.5 本章知识点小结
? 身份标识与鉴别
( 1)身份标识与鉴别概念
( 2)身份认证的过程
? 口令认证方法
( 1)口令管理
( 2)脆弱性口令
? 生物身份认证
? 访问控制
( 1)访问控制概念
( 2)自主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