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本会计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成本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的基础上,掌握成本会计的涵义、职能和任务,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成本的经济内涵及概念
理论成本
1. 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商品价值)w = c + v + m c — 物化劳动价值,即已耗费的劳动力工具和劳动对象的价值;
v — 活劳动价值,即以工资等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
m — 剩余价值/以税金、利息和利润等形式上交国家和分配给企业投资者。
公式中,c+v是制造商自身耗费的东西,需要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这部分就构成了理论成本。
(二)实际成本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难确定纯粹的 c+v 这种理论成本。成本具有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杠杆的作用,使成本在c+v和m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界限比较模糊。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管理的要求,对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部分也列入产品成本如:废品停工损失,财产保险费等等。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
生产费用的总和。
注:实际工作中,为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将难于按产品归集的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记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因此,产品成本仅指生产成本,也即制造成本。
成本会计的内容,由核算扩展到预算
控制,形成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其主要内容包括:
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开展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实行目标成本计算
实施责任成本计算
实行变动成本计算法
推行质量成本计算
三 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
对象 即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成本 — 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
费用 — 有关期间费用
职能
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1.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包括计算和财务处理两项内容
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工作的核心,也是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是发挥其他职能的基础。
2.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主要任务是确定成本差异,即用实际发生的成本与
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国内外其他企业的成本等进行比较。
3.成本预测
依据成本数据和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作出科学的估计,它是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决策的基础。
4.成本决策
是在若干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具体目的是确定目标成本,制定成本计划。
5.成本计划
根据目标成本确定具体的费用成本的目标,即各项费用和成本的定额。
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和基础。
6.成本控制
它是对实际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约束和限制。
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实施进行监督,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
7.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建立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
成本考核的着重点在于追求部门和个人的责任,以促进工作改进。
结论:各职能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并其他职能以成本核算职能为基础。
任务是指人们对成本会计的主观期望与具体要求。具体如下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加强成本预测,优化成本决策;
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建立成本责任制度,加强成本核算。
四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企业应结合生产经营业务特点、具体情况、生产规模的大小与条件来 决定本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和组织成本会计等会计工作。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机构设置
机构内部组织分工一般有两种方式:集中和分散的工作方式
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
第二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概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
明确成本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主要学习内容
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
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
成本核算的要求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
成本核算的意义
明确成本核算的目的 实现成本会计的职能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依据不同目的来确定)
以各种或各类产品作为对象
以责任单位为对象
注意区别于成本会计对象
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费用)
确定成本核算的内容
费用的汇总核算 确认成本开支范围
归集
产品成本计算 分配
成本核算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
不符合的费用就不能计入成本,如购建固定资产费用
可靠性原则
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相关性原则
包括有用性和及时性
分期核算原则
成本核算的分期与产成品(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期不一定一致
一般必须 与生产类型有关
按月进行 可定期,也可不定期
原则
配比原则
是否记入本期成本与是否在本期列支无关,应看是否有因果关系或相关。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也称历史成本原则,
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按其实际耗量和实际单价计算;
折旧按原始价值和规定折旧年限计算;
完工产品按实际成本结转。
一致性原则
成本核算方法必须一致,使各期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体现在那些方面?
原则
耗用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具体 折旧的计提方法
体现在 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在产品的计价方法
※ 若能更客观地反映成本,可以变更方法,但必须在成本报表中加以说明,并将因此而产生的影响数在报表附注中充分表示出来。
重要性原则
复杂、精确的方法和简单方法的选择应据以项目的重要性而定。
二. 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
支出的含义
是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分为:
资本性支出 如:购建长期资产支出
收益性支出 如:经营中发生的材料、工资
营业外支出 如:罚款、违约金、赔偿金、非常损失
利润分配性支出 如:所得税支出、股利分配支出
表现为各项资产的减少,又可分为偿债性支出、成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
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
支出和费用的关系
同生产经营 如:企业用于购买材料,购建
有关的部分,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支 即可表现为 其他资产的支出应作为
或转化为费用 费用
同生产经营 如:企业发生的长期投资支
出 无关的部分, 出,利润性支出
则不能列为 以及营业外支出
费用
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
费用和成本的关系
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
生产费用通常是指某一时期(月、季、年)内实际发生的费用,而产品成本反映的是某一期某种产品所应承担的费用。
※ 结论:企业某一时期实际发生的产品生产费
用总和,不一定等于该期产品成本的总和。
某一期完工产品的成本可能包括几个时期的生产
费用,某一时期的生产费用也可能分期计入各期
完工产品的成本。
三. 成本核算的要求
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指成本核算要在满足管理需要的前提下,按照重要性原则提出管理所需资料,使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相结合。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划分费用界限的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配比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1. 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成本核算的要求
2. 正确划分制造成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制造成本:是指企业为制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
耗的材料、工资和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在会计期间内为企业提供一定生产
条件,以保持产品产销能力所发生的费
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结论:制造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期间费用不计入
产品成本。
3. 正确划分各月份产品成本和各月份期间费用的界限
4. 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
5. 正确划分在产品和完工产品成本的界限
成本核算的要求
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
为什么要提出这项要求?
因为: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对产品成本 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 流动资产 材料价值的组成内容、发出 材料单位成本计算方法
在选择方法时,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能随意变动计价方法和结转方法。
成本核算的要求
做好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消耗定额的作用:①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②控制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③用于分配实际生产费用(主要为“制造费用”)。
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财务部门对仓库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制定和修订厂内计划价格
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 主要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后面章节阐述)
四.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对生产费用最基本的分类
按经济内容分——费用要素(成本会计中称)
1.材料费用
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料和主要材料、半产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燃料费用
如:煤、汽油、天然气
3.外购动力费用
如:水、电、炼钢用的氧气、烘干用的蒸汽
4.工资费用(应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职员和工人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工资的14%)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6.折旧费
7.修理费
发生或按规定预提或摊销的大修理费用
8.其他生产费用
如:生产车间差旅费、保险费
按经济用途分——成本要素(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
(内容包含上述的1、2、3部分)
2.直接人工
(内容包含上述的4、5部分)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3.制造费用
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和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水电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季节性停工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注:在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特点、各种费用支出的比重以及成本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不同,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成本项目,如:若废品损失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在管理上需要对其重点控制和考核,则应单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对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1.营业费用
2.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
注:营业费用核算内容中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是指为销售而发生的,购入材料、半成品时发生的以上费用应计入其购入成本价值。
五.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会计帐户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生产费用的归集对象和生产耗费的承担者,是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和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
2.确定成本项目
3.确定成本计算期
4.生产费用的审核和控制
5.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6.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成本流转程序图,参见主教材 P16 ( 产成品销售)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会计帐户
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帐户
1.“生产成本”帐户 一般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明细帐科目;
借方登记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制造费用;
贷方登记完工入库的产成品、自制半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分配转出的辅助生产成本;
期末余额为借方余额,登记尚未完工的各项在产品成本。
另: “基本生产成本”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生产步骤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三级明细帐。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会计帐户
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帐户
2.“制造费用”帐户
借方核算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
贷方反映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出(至“基本生产成本”)
期末一般无余额
成本核算帐务处理程序,见课本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的分类
1、材料按其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分为:
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燃料、修理用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2、相应帐户的设置
“原材料”、“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燃料”帐户。
(二)材料消耗的计量与计价
1、材料消耗的原始记录
领料凭证: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退料单等。
2、材料消耗量的计算
(1)连续记录法(永续盘存制)
材料的收入、结存、发出均逐笔登记入帐。
(2)盘存计算法(实地盘存制)
材料出库不入帐,当期材料消耗量通过期末盘点后倒挤算出。
本期材料耗用量=期初结存量+本期收入量-期末结存量
3、消耗材料的计价
(1)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
帐户设置:“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
消耗材料的实际成本=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
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单价
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 ×100%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2)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
材料一般分批分次购入,其单价并不一致,材料发出时如何确定其单价?
可采用以下方法:
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
(三)材料费用的分配
1、分配原则:
构成产品实体并能直接确定归属对象的材料费,应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费的间接材料费,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2、分配标准的合理与简便
合理性:所选择的分配标准与所应分配的费用大小有密切联系。
简便性: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容易取得。
3、材料费用分配标准的类型
定额消耗量比例、系数比例、产品产量比例、重量比例、体积比例等。
4、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
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 材料单价
以上方法可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采用按定额消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材料单价÷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单价
例: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材料1200公斤,每公斤4元。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4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4公斤;乙产品的实际产量为80件,单件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5.5 公斤。试计算分配甲、乙产品各自应负担的材料费。
答案:
方法一:
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40 ×4=560(公斤)
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0× 5.5 =440(公斤)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200÷(560+440)=1.2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560×1.2=672(公斤)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440×1.2=528(公斤)
合计 1200(公斤)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672×4=2688(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528×4=2112(元)
合计 4800(元)
方法二:
甲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40 ×4=560(公斤)
乙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80× 5.5 =440(公斤)
材料费用分配率=(1200×4)÷(560+440)=4.8
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560×4.8 =2688(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 440×4.8 =2112(元)
合计 4800(元)
5、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及其帐务处理
(1)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2) 帐务处理 :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用于辅助生产的原材料费用, 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的费用(或成本)项目;基本生产车间管理耗用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总帐及其所属明细帐;厂部管理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记入“管理费用”帐户;产品销售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记入“销售费用”帐户。
(四〕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其程序和方法与材料费用分配基本相同。
1、在燃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应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存货核算应增设“燃料”一级帐户;燃料费用分配表应单独编制。
2、在燃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小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明细帐中无需单独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应将燃料费用直接记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存货核算中“燃料”可作为“原材料”帐户的二级帐户进行核算;燃料费用分配可在材料费用分配表中加以反映。
(五)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
1、摊销额处理:
领用时,其价值损耗应计入成本、费用中。因其摊销金额较小,无需专设成本项目,因此,
产品生产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记入“制造费用”帐户;
厂部管理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记入“管理费用”帐户;
辅助生产用的低值易耗品摊销额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
2、摊销方法: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
(1)一次摊销法 (适于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的低值易耗品)
领用时,其价值一次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即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等帐户,贷记”低值易耗品”帐户。
报废时,其残料价值冲减有关成本、费用。即借记“原材料”等帐户,贷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帐户。
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本月领用生产工具一批,计划成本为600元,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4%。另有一批生产工具在该月报废,残料入库作价30元。试作出必要的会计分录。
答案:
领用生产工具,
借:制造费用 600
贷:低值易耗品 600
结转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借:制造费用 24 (600×-4%〕
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24
报废生产工具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40
贷:制造费用 40
(2)分次摊销法 (适于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低值易耗品)
???????? 特点: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按其使用期限分月摊入成本、费用。
摊销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转作“待摊费用”,分月摊销;
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转作“长期待摊费用”,分月摊销。
???????? 帐务处理:
领用时,借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
分月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例:某企业生产车间领用专业工具一批,计划成本为36000元,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为+2%,该批低值易耗品在两年内分月平均摊销。
答案:
领用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 36000
贷:低值易耗品 36000
月末调整成本差异 ,
借: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 720 (36000×2%〕
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 720
分月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 1530 【(36000+720)÷24】
贷:长期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 1530
?
二、工资费用的核算
(一)工资总额的组成
1、计时工资: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工资标准是指每一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应得的工资额。
2、计件工资:分个人计件和集体计件。
3、奖金: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津贴和补贴:为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它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物价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二)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
企业应按每个职工设置“工资卡”,内含职工姓名、职务、工资等级、工资标准等资料。计算职工工资的原始记录,有“考勤记录”和“产量记录”。
1、考勤记录:是登记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的记录,为计时工资计算提供依据。形式:
考勤簿、考勤卡片(考勤钟打卡〕、考勤磁卡(刷卡〕
2、产量记录:
是登记工人或生产小组在出勤时间内完成产品的数量、质量和耗用工时的原始记录,是计件工资计算的依据,同时也是统计产量和工时的依据。如派工单、加工路线单、产量通知单等。
(三)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
小时工资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实际工时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工资=某产品的实际工时×小时工资率
2、计件工资的计算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
方法一: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
某种产品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
方法二: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
例:甲乙两种产品都应由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30分钟,乙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45分钟。8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2元。某8级工人公加工甲产品500件,乙产品400件。试计算其计件工资。
答案:
方法一: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
甲产品的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30÷60×2=1(元)
乙产品的计件单价=45÷60×2=1.5 (元)
应付计件工资=500×1+400×1.5=1100 (元)
方法二:
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
=(500×30÷60+400×45÷60)×2 =1100(元)
(四)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
1、工资费用分配的依据: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
表中含应付工资总额、代发款项、代扣款项、实发金额资料。
???????? 月末,工资费用的分配以本月应付工资总额为准。
???????? 若企业各月工资相差不多,为简化核算工作,也可按当月实际支付的工资额进行分配。
2、工资费用分配的帐务处理
应按工资的用途分别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帐户:
生产工人的工资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帐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记入“制造费用”帐户,辅助生产部门的工资费记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医务及福利部门人员工资应记入“应付福利费”帐户。
3、分配方法
???????? 生产工人工资中的计件工资,属直接计人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明细帐;
???????? 计时工资及其他工资一般属间接计人费用,应在各受益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 分配标准:产品的生产工时 (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
???????? 分配公式:
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实际(定额)工时之和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额=各产品实际(定额)工时×分配率
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共计58000元,甲产品完工1000件,乙产品完工400件,丙产品完工45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1小时,乙产品2.5小时,丙产品2小时。试计算分配甲乙丙三种产品各自应负担的工资费用。
?
答案:
甲产品定额总工时=1000×1=1000(小时)
乙产品定额总工时=400×2.5=1000(小时)
丙产品定额总工时=450×2=900 (小时)
生产工人工资分配率=58000÷2900=20
甲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1000=20000(元)
乙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1000 =20000(元)
丙产品应负担工资费=20×900=18000(元)
4、工资费用分配表
应根据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等有关资料编制。
(五)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帐务处理: 可比照工资费,但医务及福利人员计提的福利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职工福利费分配表。一般与工资费分配表合并编制。
三、外购动力费的核算
1、外购动力费支出的核算
???????? 外购动力费包括外购电力费、蒸汽费等。
???????? 付款时,一般借记“应付帐款”帐户,贷记“银行存款”帐户。
为什么不借记成本费用帐户,贷记“银行存款”帐户?
原因:外购动力费一般不是在每月末支付,而是在每月下旬的某日支付。如:6月21日支付的电费是5月20日--6月20日期间所耗电费,而6月份的实际电力耗费只有到6月末才能计算分配,二者金额往往不一致。此种帐务处理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
??????若每月支付外购动力费的日期基本固定,且每月付款日至月末应付动力费相差不多,也可不通过“应付帐款”帐户核算,可于付款时直接借记成本费用帐户,贷记“银行存款”帐户。
2、外购动力费分配的核算
???????? 分配方法:
1〕外购动力费的分配,在有仪表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耗用数量及单价计算;
2〕无仪表的情况下,可按生产工时比例、定额消耗量比例、机器功率时数比例分配。
???????? 帐务处理
应按外购动力费的用途,将其费用计人相应的成本、费用帐户:
产品生产用的动力费,应借记“基本生产成本”帐户;
辅助生产用的动力费,应借记“辅助生产成本”帐户;
车间管理用的动力费,应借记“制造费用”帐户;
厂部管理用的动力费,应借记“管理费用”帐户;
贷记“应付帐款”(或银行存款)帐户。
???????? 产品成本明细帐是否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应视情况而定。
1〕若外购动力费、燃料费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大,应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2〕若外购动力费、燃料费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较小,不需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燃料费记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外购动力费记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四、折旧费用的核算
1、折旧的计算
我国目前采用的折旧计算方法,主要是使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此外,现行会计制度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
应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按月初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即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算折旧;月份内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算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2、折旧的计提范围
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以及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算折旧;已经提足折旧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算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补提折旧。房屋和建筑物由于有自然损耗,不论使用与否都应计算折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视同自有的固定资产计算折旧;季节性停用及大修理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算提取折旧。
3、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
折旧费用的分配一般通过编制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折旧费用一般应按固定资产使用的车间、部门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帐户。折旧总额应记入“累计折旧”帐户的贷方。
?
五、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一)利息的核算
利息费用是财务费用项目。利息费用一般按季结算支付。季内各月应付的利息,应分月进行预提,并于季末实际支付时冲减预提费用。实际费用与预提费用的差额,调整计入季末月份的财务费用。
每月预提利息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季末实际支付全季利息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
利息费用如果数额不大,为简化核算工作,可不作为预提费用处理,应在季末实际支付时全部计入当月的财务费用。即于支付时直接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
(二)税金的核算
税金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等。
1、印花税的核算
印花税的核算不必通过“应交税金”帐户进行,可于交纳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即
交纳时,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贷:银行存款
如果印花税票是一次购买,分月使用,而且金额较大,也可作为待摊费用处理。即
支付时,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分月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2、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的核算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的核算需通过“应交税金”帐户进行。需要预先计算应交金额,然后交纳。即
计算应交税金时,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金
交纳时,
借:应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三)其他费用的核算(略)
?
第四章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
一、待摊费用的核算
1、待摊费用的概念及特点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等。
待摊费用的特点是支付在前,摊配在后。
2、待摊费用支付与摊销的帐务处理
企业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借记“待摊费用”帐户,贷记“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交税金”等帐户;按受益期分期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帐户,贷记“待摊费用”帐户。期末“待摊费用”帐户为借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各种已经支出但尚未摊销的费用。
应注意的是: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修理费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帐户核算。
?
二、预提费用的核算
1、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预提在先,支付在后。
2、预提费用预提及支付的帐务处理
企业按规定预提计入本期成本、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帐户,贷记“预提费用”帐户;实际支付时,借记“预提费用”帐户, 贷记“银行存款”等帐户。若实际发生的支出大于已经预提的数额,应视同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
“预提费用”帐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已预提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期末若为借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际支付的费用大于预提数的差额,即尚未摊销的费用
二、预提费用的核算
1、? 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特点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预提费用的特点是预提在先,支付在后。
2、? 预提费用预提及支付的帐务处理
企业按规定预提计入本期成本、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帐户,贷记“预提费用”帐户;实际支付时,借记“预提费用”帐户, 贷记“银行存款”等帐户。若实际发生的支出大于已经预提的数额,应视同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
“预提费用”帐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已预提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期末若为借方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际支付的费用大于预提数的差额,即尚未摊销的费用。
第四章习题:
1、? 某工业基本生产车间的一台设备计划在6月份进行大修理。预计大修理费用21000元,年度内各月均衡负担该项费用。企业规定从1月份开始,每月预提1750元。
该项大修理由机修车间进行,领用材料9860元,发生工资费用8300元,制造费用5840元。
要求:编制1-12月份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和修理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答案:
(1)1-6月份预提大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 1750
贷:预提费用 1750
(2)6月份发生大修理费用时,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4000
贷:原材料 9860
应付工资 8300
制造费用 5840
(3)结转修理费用,
借:预提费用 2400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4000
(4)7-12月份每月分摊大修理费用,
借:制造费用 2250 (24000-1750×6)÷6
贷:预提费用 2250
第五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核算
第五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属于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分为归集的核算和分配的核算两个环节。其中归集是前提和 基础,分配是最后的结果。归集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分配的准确性。
第一节 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一、辅助生产及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
1。辅助生产 是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提供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2。辅助生产车间的类型:
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如供电、供水、供气、供风等辅助生产车间。
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如从事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的制造及机器设备修理等的辅助生产车间。
3。辅助生产费用 是指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原材料费、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用以及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
为生产和提供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所耗费的辅助生产费用之和,构成该种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成本。
4。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为生产和提供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劳务所耗费的辅助生产费用之和,即为辅助生产成本。
二、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
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两个方面。
所谓的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是指把属于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种耗费汇集起来。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把,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把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到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的头上去。
归集是前提和基础,而分配是最后的结果。归集的准确性影响到分配的准确性。
第二节 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
一、账户的设置和归集的程序
归集的程序有两种,取决于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发生额的高低:
1。当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发生额较大,同时又对外提供产品时,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计入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
如果企业设置专门的“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明细账归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那么对于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设有专门成本项目的辅助生产费用,如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等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帐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其中,直接记入费用应直接计入,间接计入费用则需要分配计入;
对于未专设成本项目的辅助生产费用,先记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账户归集,然后再从该账户的贷方直接转入(一种产品或劳务)或分配转入(多种产品或劳务)"辅助生产成本"总帐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
2。当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发生额较小,同时又不对外提供产品时,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计入 “辅助生产成本 ” ( “ 辅助生产成本 ” 明细帐按费用项目设专栏。 〕
二、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帐务处理
1。设置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单独核算时,要作2笔分录,一是发生时,计入 “制造费用 ”,二是结转时,转化为 “辅助生产成本 ”。分录为:
二、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帐务处理
二、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帐务处理
1。设置 “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单独核算时,要作2笔分录,一是发生时,计入 “制造费用 ”,二是结转时,转化为 “辅助生产成本 ”。分录为:
1)借: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贷:原材料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累计折旧
低值易耗品
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
借: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2。不单独核算制造费用时:
1)借: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累计折旧
低值易耗品 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
第三节制造费用费用分配的核算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物有两种:产品或劳务。
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当产品完工时,直接 借: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
贷:辅助生产成本
当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是劳务时,由于各个车间使用了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就要承担辅助车间发生的费用。因此,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把辅助生产进行分配,从而转化成其他各个部门的费用。
1、辅助生产所生产的产品,如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等,完工时,从“辅助生产成本”帐户的贷方,分别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帐户的借方。
接下页
2、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作业,如供水、供电、修理和运输等,其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通常于月末在各受益单位之间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后,从“辅助生产成本”帐户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帐户等借方。
会计处理为:
借: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在建工程
贷:辅助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各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外部门(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提供劳务,但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有互相提供劳务的情况。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
一、直接分配法
1。定义 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的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法。
2。使用前提:适合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适用范围:适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的情形。
教材例题:
某企业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本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等部门服务,供水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4085元,供电车间本月发生费用为9020元。各辅助生产车间供应劳务数量见下表:
见下表
其中,单位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车间外部各受益单位耗用劳务量)
水单位成本(分配率)=4085÷(82600-20000)=0.0653(元/m3)
电单位成本(分配率)=9020÷(46000-6000)=0.2255(元/度)
注意:课本此处错误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所分配的费用与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归集的实际费用金额(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不一致,如此所作的会计分录入帐后,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的借贷方金额不平,帐户期末有余额。解决方法有二:
其一,水、电单位成本(分配率)应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以上,且专设销售机构应分配的费用可采取倒挤的方法得出。即专设销售机构应分配水费=4085-2675.48-1044.09=365.43(元);专设销售机构应分配的电费=9020-4645.3-3608-541.2=225.5(元)。本教案采用此法。
其二,若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按课本所示方法编制,还应另外编制调整分录,将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的借贷方差额计入管理费用。调整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4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6
-供电车间 20
应用举例
某企业设置修理和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修理车间发生费用4800元,提供劳务700小时,其中为运输部门修理300小时,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300小时,为管理部门修理100小时,修理费用按修理工时,修理费用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运输部门本月发生费用7400元,运输里程8000吨公里,其中为修理车间提供运输劳务6000吨公里,为基本生产车间提供劳务6000吨公里,为管理部门提供运输劳务1400吨公里。
要求:采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分配修理、运输费用,编制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
(1)分配率
修理车间 4800÷(700-300)=12(元/小时)
运输部门 7400÷7400=1(吨公里)
(2)对外分配额
基本生产车间 修理费=300×12=3600元
运输费=6000×1=6000元 合计 9600元
管理部门 修理费=100×12=1200元
运输费=1400×1=1400元 合计 2600元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9600
管理费用 26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4800
—运输部门 7400
二、交互分配法
基本原理 要进行2次分配。
首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的实际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再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采用该法,由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全部进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由于各种辅助生产费要计算两个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于交互分配的费用分配率,是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所以据此计算的分配结果仍不十分准确。
在各月辅助生产费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作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
需进行两次分配:
对内分配(交互分配)
以各辅助生产车间分配前的费用及其相互提供劳务的数量为依据进行内部分配。
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辅助生产劳务总量
对外分配:
以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和外部门耗费的劳务量为依据进行对外分配。
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非辅助部门耗费劳务总量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举例:见教材P51
应用举例:资料:某企业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供电车间本月发生费用6300元,发电50000度,机修车间本月发生费用10000元,提供修理劳务12000小时。供电车间的受益对象有:机修车间8000度,A产品生产耗用20000度,B产品生产耗用12000度,
行政管理部门耗用5000度,基本建设工程用电5000度;机修车间的受益对象有:供电车间2000小时,A、B 产品生产各1000小时,行政管理部门6000小时,基本建设工程2000小时。
要求:采用交互分配法计算分配供电车间、机修车间的费用,编制会计分录。
(1)交互分配前的分配率
供电:6300÷50000=0。126
机修:10000÷12000=0。83333
(2)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应分配的机修费用:
2000×0。83333=1666。66元
机修车间应分配的电费
8000×0。126=1008元
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供电:6300+1666。66-1008=6958。66(元)
机修:10000+1008-1666。66=9341。43(元)
(3)对外分配率:
供电:6958。66÷42000=0。165682
机修:9341。34÷10000=0。934134
(4)对外分配
A产品
电费=20000×0。165682=3313。64元
机修费=1000×0。934134=934。13元
B产品:电费=12000×0。165682=1988。18元
机修费=1000×0。934134=934。13元
行政管理部门
电费=5000×0。165682=828。41元
机修费=6000×0。934134=5604。80元
基建建设工程:
电费=5000×0。165682=828。41元
机修费=2000 ×0。934134=1868。27元
会计分录 (1)交互分配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666。66
-机修 1008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008
-机修 1666。66
对外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4247。77
-B产品 2922。31
管理费用 6433。21
在建工程 2696。68
贷:辅助生产成本 - 供电 6958。66
-机修 9341。34
评价:由于进行了交互分配,提高了分配结果的准确性;但由于进行了2次分配,计算2各个分配率,增加了核算工作量。同时分配的结果仍然,不是非常准确。
三、代数分配法
定义:采用代数分配法,应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评价:代数分配法分配费用,分配结果最为准确。但该法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角度,计算复杂。适用于电算化的企业应用。
四、计划成本分配法
1。基本原理 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单位的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实际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与计划分出数之间的差异,为了简化核算,一般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2。应用举例
资料:某企业辅助生产(修理和运输)车间本月发生的费用、提供的劳务总量以及受益单位耗用数量等汇总如下表:
(1)分配修理费
运输车间 3000×1。5=4500元
基本生产车间 12000×1。5=18000元
行政管理部门 2800 ×1。5=4200元
专设销售机构 2200 ×1。5=3300元
合计 30000元
(2)分配运输费
修理车间 10000 ×0。6=6000元
基本生产车间 45000 ×0。6=27000元
行政管理部门 12000 ×0。6=7200元
专设销售机构 8000 ×0。6=4800元
合计 45000元
(3)计算实际辅助生产成本
修理:25000+6000=31000元
运输:37000+4500=41500元
(4)计算成本差异
(4)计算成本差异
修理:31000-30000=1000元(超支)
运输:41500-45000=-3500元(节约)
会计分录:
分配过程:
借: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6000
-运输 4500
制造费用 45000
管理费用 11400
营业费用 81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30000
-运输 45000
差异的处理
借:管理费用 -25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 1000
-运输 -3500
评价:采用这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已经确定,因而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同时还有利于考核成本计划的考核和分析。
第六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制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理解制造费用核算的特点,掌握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概念
内容
归集的核算
第六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第六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制造费用是生产车间发生的一种间接生产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必须加强对它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分为归集的核算和分配的核算两个方面
第一节 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一、制造费用的定义
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是生产车间发生的一项间接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的种类有:
1。间接材料费用 ,主要有低值易耗品和机物料的消耗。
2。间接人工费用 主要是指车间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
3。其他制造费用 是指生产车间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有关的一些杂费,例如:车间折旧费、保险费、修理费、设计制图费等。
二、制造费用核算的账户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各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组织和生产所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需要设置“制造费用”账户。然后按照车间和部门设置明细账。
制造费用发生时,记入本账户的借方,进行分配结转时,记入本账户的贷方,本账户月末一般无余额。
其中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有两种情况:
制造费用发生额较大时,计入 “制造费用 ”;发生额较小时,直接计入 “辅助生产成本 ”。
三、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1。一般费用发生时,根据付款凭证或据以编制其他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账户。
2。机物料消耗,外购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等,根据转帐凭证或各种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 、累计折旧、预提费用等。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分配核算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程序
包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与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
1、基本生产车间:
(1)当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时,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2)当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应当采用合适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
2、辅助生产车间的情况,类似与基本生产车间
二、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中,制造费用是直接计人费用,应直接计人该种产品生产成本;
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中,制造费用是间接计人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该车间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分配标准:生产工人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总数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数×分配率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
某车间生产A、B 两产品,本月份共发生制造费用20000元。在生产过程中,A产品的生产工时为650小时,B产品为350小时,试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20000/(650+350)=20元/小时
A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650×20=13000元
B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350×20=7000元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13000
-B产品 7000
贷:制造费用 20000
该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低或生产单位内各产品工艺过程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单位。
例: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已归集在“制造费用-基本生产”帐户借方的制造费用合计为21670元。甲产品生产工时为326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2750小时,丙产品生产工时为2658小时。要求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答案:
制造费用分配率=21670÷(3260+2750+2658〕=2.5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260×2.5=815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750×2.5=6785(元)
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658×2.5=6645(元)
制造费用分配表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8150
-乙产品 6875
-丙产品 6645
贷:制造费用 21670
二、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某车间生产A、B 两产品,本月份共发生制造费用20000元。在生产过程中,A产品的应分配的生产工人工资26000元,B产品为14000元,试采用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20000/(26000+14000)=0。5
分配:A产品=26000 ×0。5=13000元
B产品=14000 ×0。5=7000元
本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各种产品的工艺过程机械化程度或生产工人的操作技能大致相同。
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例: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两产品,共同发生制造费用45000元,生产过程中甲产品耗用机器工时为5320小时,乙产品耗用4680小时。甲、乙产品分别应分配多少制造费用?
分配率=45000/(5320+4680)=4。5
分配:甲产品=5320×4。5=23940元
乙产品=4680×4。5=21060元
对自动化程度、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制造费用可以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
四、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基本原理:是指无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多少,各月产成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均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的一种方法。该种方法下,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出数,往往不一致。
其差异额到年底时,一次性处理,计入年末的产品成本中。
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可随时结算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简化分配手续,最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企业车间。
在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和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下,"制造费用"账户一般没有期末余额。如果使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不一致,就会使"制造费用"账户有借方或贷方余额。
各月制造费用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 ,无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
计算公式如下:
年度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数/年度各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某月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月该种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年度计划分配率
案例:
某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发生额为400000元 ;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2500件,乙产品100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为:甲产品6小时,乙产品5小时。本月实际产量为:甲产品200件,乙产品80件;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为33000元,“制造费用”帐户本月期初余额为借方1000元。
答案:
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2500×6=15000
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1000×5=5000
年度计划分配率=400000÷(15000+5000〕=20
本月甲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200×6=1200
本月乙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80×5=400
本月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200×20=24000元
本月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400×20 = 8000元
合计 32000元
“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为借方2000元。
采用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帐户月末可能有借方余额,也可能有贷方余额。借方余额表示超过计划的预付费用,属于待摊费用,应列作企业的资产项目;贷方余额表示按照计划应付而未付的费用,属于预提费用,应列作企业的负债项目。
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通常应在年末调整。即年终时,按已分配比例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中。
例:承上例,假定本年度实际发生制造费用408360元,至年末累计已分配制造费用415000(其中甲产品已分配311250元,乙产品已分配103750元),试将“制造费用”帐户的差额进行调整。
答案
年末,“制造费用”帐户有贷方余额6640元,应按已分配比例调整冲回。
甲产品应调减制造费用=6640× 311250/415000 = 4980(元)
乙产品应调减制造费用=6640× 103750 /415000 =1660 (元)
调整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4980
-乙产品 1660
贷: 制造费用 6640
举例
某工厂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242000元,全年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8000台,乙产品8000台,丙产品10000台。单台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5.5小时,乙产品6小时,丙产品7.5小时。本月份实际产量:甲产品1600台,乙产品900台,丙产品800台,制造费用的月初余额为400元,本月实际发生额22000元。要求: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并作简要分析。
1。年度计划产量的工时数:
甲:18000×5。5=99000小时
乙:8000 ×6=48000小时
丙:10000 ×7。5=75000小时
2。年度计划分配率=242000/(99000+48000+75000)=1。09
3。本月实际产量工时数
甲:1600 ×5。5=8800小时
乙产品:900 ×6=5400小时
丙产品:800 ×7。5=6000小时
4。分配
甲:8800 ×1。09=9592元
乙:5400 ×1。09=5886元
丙:6000 ×1。09=6540元 合计:22018元
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 -甲 9592
-乙 5886
-丙 6540
贷:制造费用 22018
分析:制造费用的借方金额为22400元,计划分出合计为22018,出现借方余额382元。属于一种预付费用性质。
第六章 制造费用的核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制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
掌握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主要学习内容
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制造费用的概念、核算帐户、归集核算
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
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一、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制造费用的含义
定义: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分厂或车
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 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
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大部分是间接生产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生产辅助人员工资等;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而管理上不要求或者核算上不便于单独核算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车间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办公、差旅费等。
内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试验检验费,水电费,办公费,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季节性停工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制造费用的核算帐户
设置“制造费用”一级科目,按车间设置二级科
目,根据费用项目设置三级科目。 注: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发生数额较小,为了减少转帐手续,也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帐户,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帐户。
按其记账依据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般费用发生时,根据付款凭证或据以编制的其他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帐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相关帐户。如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机物料消耗、外购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折旧费、修理费等,在月末应根据转帐凭证及汇总编制的各种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帐户,贷记“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预提费用”等帐户。
注:无论是基本生产车间还是辅助生产车间所承担的制造费用,在月末最终都必须分配计入产品制造成本中。
二、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
在生产单一产品的生产单位中,所归集的制造费用全部由该种产品负担,直接计入其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生产单位中,因制造费用有多个收益对象,所发生的共同制造费用经归集后,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分别计入各种受益产品的制造成本中。
㈠ 实际分配法
采用实际分配率法,应根据各车间和分厂归集的制造费用和耗用分配标准总量,分别计算出各车间和分厂的制造费用分配率,然后根据制造费用分配率和各产品耗用的分配标准量计算出各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其公式如下: 该生产单位本期归集的制造费用总额某生产单位的 =
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生产单位本期分配标准总量㈡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亦称计划分配法,按照各生产单位年度的制造费用预算
和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为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
1.计算确定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
该生产单位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
制造费用年度=
计划分配率×该生产单位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举例:
假定年末,已分配制造费用116000元,其中A 产品已分配76000元,B产品已分配40000元,全年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14628元,则多分配了1392元
2.年终调整分配制造费用实际与计划的差额
处理:
计算调整分配率,为(-1392)/116000 = -0.012,
则A 产品调整分配76000×(-0.012)= -912元,B产品已调整分配40000 ×(-0.012)= -480元;
调整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912
—B产品 480
贷:制造费用 1392
??
第七章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概念
掌握废品损失核算的方法
主要学习内容
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与废品损失的概念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
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的概念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停工损失的核算方法
一. 概述
1.非生产损失
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如坏账损失、汇兑损失、投资损失、材料或产成品盘亏毁损变质损失等与生产无直接关系、不计入产品成本,而应根据损失的性质、原因和现行制度规定列入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或冲抵收益等。
2.生产损失
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由于生产原因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如不合格产品的废品损失、机器设备发生故障被迫停工的停工损失、在产品管理不善而造成在产品盘亏毁损变质损失等,与生产有直接关系,因此生产损失应由产品制造成本承担,是产品制造成本的组成部分,计入产品成本。
二. 废品损失的核算
废品与废品损失的概念
1. 废品的概念 ]
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
2.废品损失的概念]
有些废品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废品损失的核算 1. 核算帐户的设置
为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在会计科目中增设“废品损失”一级帐户,在成本项目中增设“废品损失”项目;未单独核算时,其在“制造费用”下核算。
按车间设立二级明细帐,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核算。
废品损失的核算 2.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理费用都应该在“废品损失”帐户的借方进行归集。具体分为以下种情况:
根据不可修复废品计算表归集其生产成本
分录为:
借:废品损失 贷:基本生产成本
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归集可修复废品的修理费用
分录为:
借:废品损失 贷:原材料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制造费用
废品残料的回收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处理
分录为:
借: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帐户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即为废品损失,应分配转由本月同种产品的成本负担,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 贷:废品损失注:通过上述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帐户月末无余额。
3. 废品损失核算的方法
对于不可修复废品 ,先计算出废品损失(= 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的废品生产成本-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 ;故关键要计算出废品的生产成本,其一般有两种方法:
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①在完工后发现,由于与合格产品的单位成本一样,故按废品数量和合格品产量的比例分配各项生产费用即可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②在完工前发现,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各项生产费用在废品和合格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再按废品的实际成本,贷记“基本生产成本”,借记“废品损失”。 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①优点:计算工作比较简便;废品损失大小只受废品数量(差量)的影响,不受废品成本差异(价差)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废品损失和产品成本的分析与考核。②缺点:必须具备准确的消耗定额(直接材料)和费用定额(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资料。
对于可修复废品 ,根据各项费用分配表将返修发生的各项费用记入“废品损失”帐户的借方;再将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款从“废品损失”帐户转出,最后将废品修复费用减去残值和赔款后的废品净损失,从“废品损失”帐户中转出,借记“基本生产成本(/废品损失)”
三. 停工损失的核算
停工损失的概念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停工损失的概念
停工损失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基本生产成本”
停工损失的核算方法
1. 核算帐户的设置
2.核算方法
第八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学习要求: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常见方法
第一节 在产品的概念及其数量的确定
一、在产品的概念
在产品,又称为在制品,是指企业已经投入生产、但尚未完工,不能作为商品出售的产品。
狭义在产品是指每一个生产车间内部月末没有完工、需要转到下月继续生产加工的产品。
而广义在产品除了狭义在产品以外,还包括半成品、等待返修的废品和以及已经完工但没有办理入库的手续的产品。
?2、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经过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应计入本月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都已集中反映在“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和所属各种产品明细账中。月末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三种情况:
1.产品已全部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完工产品的成本。
2.如果当月全部产品都没有完工,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该种在产品的成本
3.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之和,应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与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达:
???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在产品的收发结存的核算是通过在产品的收发结存帐进行的。在产品的收发结存帐又成为在产品的台帐 。
二、在产品的清查的核算
为了加强对在产品的核算,要定期对在产品进行盘点,盘点的结果可能与在产品台账中的数字不一样。
当盘盈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经过批准进行处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制造费用
清查中发现在产品盘亏和毁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基本生产成本
经过批准分别原因进行处理:
借:原材料 (表示毁损回收的残料)
其他应收款 (表示有关责任人的赔款)
营业外支出 (表示意外灾害和事故形成的盘亏)
制造费用 (正常的盘亏)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第二节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一、分配的意义
如果分配的不正确,直接影响到两大报表的准确性。
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产成品价值计量不准确。
利润表中的销售成本不准确
二、分配方法
(一)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当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并且各月份在产品数量比较稳定,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产成品成本负担。此时,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问题。
成本核算的公式?
???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可以简化为:
??? 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很低的产品,如食品行业。
(二)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
当各月末在产品数量结存较少,或者虽然在产品结存数量较多,但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此时月初和月末在产品费用基本接近,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等于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基本也无须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
公式也可以简化为: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或数量较多,但数量稳定、起伏不大的产品,如炼钢、化工企业。
(三)、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且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如纺织、造纸、酿酒行业。
特点:在产品只负担所耗材料费,而加工费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例:月初在产品材料费用2000元,本月份发生材料费用18000元,月末完工产品80件,在产品20件。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1500元。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计算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
材料费用分配率=(2000+18000)/(80+20)=200元/件
产成品成本=80×200=16000元
在产品成本=20×200=4000元
例1:某企业生产A产品,本月费用资料如下:
A产品本月完工800件,月末在产品200件。
要求:采用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1)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2)原材料随加工程度逐步投入,月末在产品投料程度为50%。
答案:
(1)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产品成本计算单如下)
(2)原材料随加工程度逐步投入,月末在产品投料程度为50%。产品成本计算单如下:
(四)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特点: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按二者的数量比例分配各项生产费用。
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已完工,但尚未入库的产品。
某企业所生产的A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合计数分别为:直接材料80000元,直接人工16000元,制造费用11200元。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为6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为400件。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要求:采用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答案如下表:
(六)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定义 按完工产品产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方法,称为约当产量比例法。
该法的应用条件 该法的使用范围较广,特别适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
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计算公式: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率
各项费用分配率= 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
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以上公式的计算应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分别进行。
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取决于原材料的投入方式,原材料的投入方式有三种:
(1)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材料(在产品直接按实际数量计算分配)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
(2)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陆续投入(在产品要按照完工率进行折合为约当产量,然后,进行分配)
某工序在产品投料率= 该工序单位产品材料累计定额投入量 /
单位产品定额消耗量
该公式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原材料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在产品也要按照完工率进行折合为约当产量,然后进行分配)
某工序在产品投料率= 前面各工序累计材料消耗定额+本工序材料消耗定额
单位产品定额消耗量
第二种情况:
原材料于每个工序开始以后逐步投入,则
某工序在产品投料率= 前面各工序累计材料消耗定额+本工序材料消耗定额×50%
单位产品定额消耗量
其中,各工序结存的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平均投料程度按50%计算。
举例:
某产品经过三道工序加工完成,原材料于每个工序一开始时投入。月末在产品数量及原材料消耗定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计算各工序在产品的投料率及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的约当产量。
(1)原材料于每个工序一开始时投入
(2)原材料于每个工序开始以后逐步投入
答案:
(1)原材料于每个工序一开始时投入,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约当产量计算如下:
(2)原材料于每个工序开始以后逐步投入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约当产量计算如下:
练习:
分三种情况:假设在产品的生产经过三个工序,每一工序的定额原材料消耗量为:40公斤,30公斤,30公斤。每一工序的在产品盘存数分别为30,20,20件。
1。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此时,每一件在产品承担的材料费用与完工产品一样,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就等于在产品的实际产量。约当产量=30+20+20=70件
2。原材料在每一工序内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分别测算各工序的完工率。
一工序完工率:40×50%/100=20%
二工序完工率:(40+30×50%)/100=55%
三工序完工率:(40+30+30×50%)/100=85%
约当产量
一工序:20%×30=6件
一工序:55%×20=11件
三工序: 85%×20=17件 合计:34件
3。原材料在每一工序的起初一次性投入:
完工率:
一工序:40/100=40%
二工序:(40+30)/100=70%
三工序:(40+30+30)/100=100%
约当产量:
一工序:40%×30=12件
二工序:70%×20=14件
三工序:100%×20=20件
合计:46件
分配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约当产量的计算分2种情况。用各工序的定额工时数分别测算各工序的完工率。
例:已知三道工序的定额工时数分别为:20、30、50小时。每一工序的在产品盘存数分别为:30,20,20件。
分2种情况:
1。在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程度比较均衡,相差不大,此时,不要分工序测算完工率,整体上取50%。那么约当产量等于
(30+20+20)×50%=35件
2。在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程度不均匀,需要分工序测算完工率。
一工序:20 ×50%/100=10% 约当产量=30 ×10%=3件
二工序:(20 +30×50%)/100=35% 约当产量=20 ×35%=7件
三工序:(20+30+50 ×50%)/100=75% 约当产量=20 ×75%=15件 合计 25件
(2)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约当产量按加工程度计算。
A、若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前后工序加工程度可互相抵补,全部在产品完工程度可按照50%确定;
B、若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加工程度相差悬殊,在产品完工程度应按各工序分别测算。公式如下: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 前面各工序累计工时定额+本工序工时定额×50%
产品工时定额
其中,各工序结存的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平均加工程度按50%计算。
例题:
某企业生产A产品,本月完工产品产量为400件,月末在产品80件,加工程度为50%。本月生产费用资料如下: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分配本月生产费用。
(1)A产品所耗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2) A产品所耗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投入全部材料的80%,当产品加工到达60%时,再投入其余的20%。
答案如下:
(1) A产品所耗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2) A产品所耗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投入全部材料的80%,当产品加工到达60%时,再投入其余的20%。
举例: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需要经过三道工序加工制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逐步投入。本月有关生产费用资料如下: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为10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400件,在产品结存于各工序及定额资料如下表: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原材料于每个工序开始以后逐步投入。月末在产品数量约当产量计算表
产品成本计算
综合例题: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三到工制成,各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工序100千克,第二工序60千克,第三工序40千克。工时定额为:第一工序:40小时,第二工序30小时,第三工序30小时。在产品数量:第一工序150件,第二工序200件,第三工序250件。完工产品数量为800件 。月初和本月原材料费用合计为15420元,人工费用为6915元,制造费用为4610元。要求:
??? (1)假设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同时在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程度相差较大???
试计算分配原材料费用的约当产量和分配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约当产量。
直接材料的?分配:
完工率的测算:一工序 100/200=50% 约当产量=150 ×50%?=75件
二工序 (100+60)/200=80% 200? ×80%=100件
三工序 (100+60+40)/200 =100% 250 ×100%=250件
合计 485件
直接材料的分配率=15420/(800+485)=12
产成品材料费用=800×12=9600元
在产品材料费用=485 ×12=5820元
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分配:
完工率
一工序 40 ×50%/100=20% 150 ×20%=30件
二工序 (40+30 ×50%)/100=55% 200 ×55%=110件
三工序 (40+30+30 ×50%)/100=85% 250×85%=212。5件 合计 352.5件
直接人工分配率=6915/(800+352。5)=6
产成品人工费=800×6=4800元
在产品人工费=352。5 ×6=2195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4610/(800+352。5)=4
产成品人工费=800×4=3200元
在产品人工费=352。5 ×4=1410元
五、在产品按完工产品产品计算法
该法把在产品看作产成品,分配费用。该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已经完工但尚未入库的产品。
(五)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 这种分配方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产品的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五)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特点:(1)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2)每月实际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在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公式:
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材料消耗定额×材料计划单价
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工时定额×计划小时工资率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工时定额×计划小时费用率
案例:
假定某企业B产品的生产分二道工序制成,原材料在各道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各道工序内在产品的平均加工程度为50%,在产品的产量和定额消耗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计划单价1.20元,单位产品工时定额8小时,计划每工时费用分配率为:直接人工2元/小时,制造费用2.5元/小时。B产品月初在产品和本月生产费用合计为:直接材料26500元,直接人工9480元,制造费用11875元。
要求:按月末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分配计算本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计算表
产品成本计算单产品名称:B产品 单位:元
评价:简化了成本核算,但是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全部由本月完工产品承担不尽合理。
(七)定额比例法
定义: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其中:原材料费用按照原材料消耗定额量或费用定额比例分配,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按照定额工时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是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的产品。
特点:
(1)产品的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2)每月实际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由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共同负担。
计算公式:公式一:
消耗量分配率= 月初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本月实际消耗量
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
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工时工资、费用)
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工时工资、费用)
公式二: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本月实际发生直接材料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材料费(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费(消耗量)
完工产品实际直接材料=完工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实际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定额直接材料费用×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 月初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本月实际发生直接人工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实际直接人工=完工产品定额工时×直接人工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实际直接人工=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直接人工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 月初在产品制造费用+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实际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实际制造费用=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
举例:
某企业本月生产丙产品,本月完工产品2000件,原材料费用定额5元,工时定额2小时。月末在产品500件,原材料费用定额4元,工时定额1小时。生产丙产品发生的费用资料如下:
要求: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本月生产费用 。答案如下表:
举例
某企业生产A产品,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1400元,直接人工600元,制造费用200元。本月实际发生原材料费用8200元,直接人工费3000元,制造费用1000元。完工产品4000件,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2元,单件工时定额1。25小时。月末在产品1000件,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2元,工时定额1小时。
要求:采用定额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材料费用分配率=(1400+8200)/(4000×2+1000 ×2)=0。96
完工产品材料费用=8000 ×0。96=7920元
在产品材料费用=2000 ×0。96=1920元
人工费用分配率=(600+3000)/(4000 ×1。25+1000 ×1)=0。6
产成品人工费用=5000 ×0。6=3000元
在产品人工费用 =1000 ×0。6=6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200+1000)/(4000 ×1。25+1000 ×1)=0。2
产成品制造费用=5000 ×0。2=1000元
在产品制造费用=1000 ×0。2=200元
第三节 完工产品成本结转
完工产品完工入库时,分录如下:
借: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
?? 第九章 品种法
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的影响
企业的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一)企业的生产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划分
???1.简单生产。
????2.复杂生产。
????(二)企业的生产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划分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生产。
生产类型的特点及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一)生产类型的特点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1.成本计算对象。
????2.成本计算期。
在产品的成本计算。
????企业应采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
基本成本计算方法特点
成本计算方 法
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期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问题
品种法
每种产品
定期于月末计算
一般不需分配,大量大批复杂生产企业采用该法时需要进行分配
分步法
每种产品及所经过加工步骤成本
定期于月末计算
需要进行分配
分批法
每批产品
不定期计算
一般不需要分配
(二)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三)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运用
????(一)同时使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成本。
(二)结合使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成本。
第二节 品种法的特点
运用品种法的企业,大多属于单步骤、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这样的生产类型决定了品种法在成本核算上具有如下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一般只是企业的完工产品。由于单步骤生产是生产技术不可间断的生产,生产过程中不存在在产品或仅存在部分数量稳定的在产品,这部分在产品在成本计算时可不予考虑。
2.成本计算期与每月的会计报告期相同。大量大批的生产组织特点意味着投入和产出的不间断性,产品生产周期难以确定,只能把每月的会计报告期作为成本计算期。
3.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只是完工产品,与之相应,生产费用也无须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间分配。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1.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产品。具体说,发电、采掘、供水、供汽、磨粉、铸造等企业都不需要分批分步计算产品成本,可以直接用品种法计算一种或几种产品的成本。
2.大量大批的封闭式多步骤生产或按流水线组织的多步骤生产的产品以及虽属多步骤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企业。
3.企业内的供水、供电、供汽等辅助生产车间计算提供基本生产车间与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水、电、汽的劳务成本。
单一品种下的品种法:
企业最终产品是单一品种(如采掘企业的煤矿,生产技术不可间断,不划分生产步骤,产品就是原煤,属单一品种)时,只需根据有关原始凭证及费用汇总表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即可算出单一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种程序是最简单的,又称为简单法的程序。
例:以采掘企业的煤矿为例,生产技术不可间断,不划分生产步骤,产品就是原煤,属单一品种。月初月末的在产品比较稳定,不予考虑。本月发生生产费用3 500 000元,生产原煤50 000吨,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如表4-2所示。
表4-2 生产成本明细账
月份
直接材料
工资和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
5月
750000
1500000
1250000
3500000
根据生产成本明细账所汇总的生产费用编制原煤产品成本计算单如表4-3所示。
表4-3 原煤成本计算单 2004年5月
成本项目
总成本[50000D吨]
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750 000
15
工资和福利费
1 500 000
30
制造费用
1 250 000
25
合计
3 500 000
70
第十一章 分批法
一、分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分批法概念
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2、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为产品批别或工作令号。
产品批别一般根据客户的定单确定,但产品的批别与定单并不完全相同。根据客户的要求和生产组织的需要,一张定单可分成多个批别组织生产,几张相同产品的定单也可合为一批组织生产。
(2)成本计算期不固定。一般来说,与各批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致,与会计报告期一致。
(3)一般不需要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
?? 单件生产,月末不需要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
? 小批生产,若批内产品都能同时完工,月末不需要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
???? 小批生产,若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则月末部分产品已完工,部分尚未完工,需要进行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分配方法:
–??? 若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较多,月末批内完工产品的数量占全部批量的比重较大,则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分配,应相应采用定额比例法或约当产量法或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等方法。
–??? 若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不多,可采用简便的分配方法。即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最近一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但在该批产品全部完工时,应计算该批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而对已经转帐的完工产品成本,不作帐目调整。
3、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购买者定单生产的企业
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
专门进行修理业务的工厂
???? 新产品试制车间
?二、分批法成本计算一般程序
与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基本一致。
?按批别开设成本明细帐
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
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三、简化的分批法
又称为间接(计入)费用累计分批法、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1、适用范围:
在投产批数繁多而且月末未完工批数较多的企业,多采用此法。
2、成本帐户的设置
按批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并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
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产品成本明细帐内只按月登记直接计人费用(如直接材料)和生产工时。每月发生的各项间接计人费用(包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先通过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进行归集,按成本项目累计起来,仅在有产品完工的月份,按照完工产品累计生产工时的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直接进行分配。对未完工的在产品则不分配间接计人费用。
3、间接计人费用的分配方法
对各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计人费用,一般按完工产品累计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间接费用累计分配率=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该批完工产品累计工时×间接费用累计分配率
?4、特点:
??????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帐的设置
???? 间接计人费用的累计分配
5、帐务处理流程
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本章介绍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计算程序,在此基础上明确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进而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以及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的各种结转方法;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和平行结转的方法;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各自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一节 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计算程序
一、分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特点是:不按产品的批别计算产品成本,而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在这种企业中,为了加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以便为考核和分析各种产品及其各生产步骤的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资料。
二、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明细帐应按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设立;或者按生产步骤设立,帐中按产品品种反映。能按产品品种及加工步骤划分的直接计入费用,应直接记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共同耗用的间接计入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记入各产品成本明细帐。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与实际的生产步骤不一定完全一致。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只对管理上有必要分步计算成本的生产步骤单独设立产品成本明细帐,单独计算成本;管理上不要求单独计算成本的生产步骤,则可与其他生产步骤合并设立产品成本明细帐,合并计算成本。此外,在按生产步骤设立车间的企业中,一般说来,分步计算成本也就是分车间计算成本。但也要注意分步计算成本和分车间计算成本有时也不是一个概念。
第二节 逐步结转分步法
本节介绍了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明细帐中的反映方法,可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两种方法。应该掌握两种综合结转的具体方法,掌握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所用帐表的特点,以及综合结转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掌握综合结转法下成本还原的分配年计算公式和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的编制方法。掌握分项结转的具体方法,以及分项结转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掌握逐步结转(不论是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的必要性
在采用分步法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中,成本管理往往需要成本核算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究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半成品经常作为商品产品对外销售,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 2、有的半成品要进行同行业成本的评比,也要计算这种半成品的成本。 3、有一些半成品,为本企业几种产品所耗用,为了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也要计算这些半成品的成本。 4、在实行责任会计或厂内经济核算的企业中,为了全面地考核和分折各生产步骤等内部单位的生产耗费和资金占用水平,需要随着半成品实物在各生产步骤之间的转移,结转半成品成本。
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上一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要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本明细帐中。 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领用的半成品成本,构成各步骤的一项费用,称为半成品费用,应该计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通过半成品库收发,而为下一步骤直接领用,半成品成本就在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之间直接结转,不必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为下一步骤直接领用,而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则应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三、综合结转法
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
采用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同材料费用核算一样,采用先进先出、后进先出或加权平均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
采用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的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所用帐表的特点在于: (1)自制半成品明细帐不仅要反映半成品收发和结存的数量和实际成本,而且要反映半成品的收发和结存的计划成本、成本差异和差异率。 (2)在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对于所耗半成品,可以按照调整成本差异后的实际成本登记,也可以按照所耗半成品的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分别登记。
(三)、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的优点和所应具备件的条件 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与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相比较,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优点: 1、简化和加速核算工作。按计划成本结转半成品成本,可以简化和加速半成品收发的凭证计价和记帐工作。在半成品种类较多,按类计算半成品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时,更可以省去按品种、规格设立产品成本明细帐,逐一计算所产半成品的实际成本和成本差异,逐一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的大量计算工作;如果月初半成品结存量较大,本月耗用的半成品大部分甚至全部是以前月份生产的,这时本月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也可以根据上月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即月初结存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计算。这样成本计算不必逐步等待,因而可以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2、综合结转法的成本还原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成本还原方法是:
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原材料)、直接人工(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一般是按本月所产半成品的成本结构进行还原,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的结构,逐步分解,还原算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
(五)综合结转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综合结转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反映各该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缺点是:为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加强企业综合的成本管理,必须进行成本还原,从而要增加核算工作。因此,这种结转方法只宜在半成品具有独立的国民经济意义。管理上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但不要求进行成本还原的情况下采用。
四、分项结转法
(一)分项结转法的计算程序 采用分项结转法,是将各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那么,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其成本计算程序与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分步法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的情况下,上一步骤所产的半成品成本需按成本项目登记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本月增加”栏,下一步骤领用半成品的成本,也需按成本项目登记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的本月减少栏,同时据以登记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本月耗用半成品费用”行。而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单独列示本月本步加工费用。这样将本月生产费用分成两行列示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
(二)分项结转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采用分项结转法,是将各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那么,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其成本计算程序与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分步法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的情况下,上一步骤所产的半成品成本需按成本项目登记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本月增加”栏,下一步骤领用半成品的成本,也需按成本项目登记在自制半成品明细帐的本月减少栏,同时据以登记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本月耗用半成品费用”行。而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单独列示本月本步加工费用。这样将本月生产费用分成两行列示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
五、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逐步结转(不论是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分步法的优点是:(1)能够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2)由于半成品的成本随着实物转移而结转,因而还能为半成品和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数据;(3)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生产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
第三节 平行结转分步法
本节介绍了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及成本计算程序。通过学习,应该结合教材中的举例,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和平行结转的具体方法;还应掌握采用这种分步法时各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登记方法,以及产成品成本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用分步法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各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的种类很多,但并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因此,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帐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成本的方法,就是平行结转分步法。
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一)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程序概述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生产步骤不计算、也不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只是在企业的产成品入库时,才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从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中转出,从“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转入“产成品”科目的借方。因此,采用这一方法,不论半成品是在各生产步骤之间直接转移,还是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都不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举例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各生产骤成本时,主要应注意各步骤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广义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以计算各步骤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教材举例中所用的分配方法为定额比例法。应明确各步骤(最后一个步骤除外)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的在产品费用是广义在产品费用,既包括各该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费用,又包括各该步骤已经完工,并转入下步骤继续加工,但尚未最后产成的各该步骤半成品的费用。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帐登记的费用,均为本步骤本身发生的费用,不包括上一步骤随半成品转来而转入的费用(实际上半成品费用不随实物转移),这一点应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区别。
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点是:
(1)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平行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2)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因而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停工期间发生的、应计入停工损失的各项费用,
第十二章 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第一节产品计算的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特点
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该类产品成本,类内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的方法。
二、类内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
1.定额比例法
按定额指标的比例为分配标准,计算类内某种完工产品成本。
2.系数法
即将分配标准折算成相对固定的系数,按照固定系数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三、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产品品种规格繁多,而且可以对产品进行合理分类的企业。
1.同样的原材料,同样的工艺过程生产出不同规格的产品。
2.联产品。
3.零星产品。
4.副产品。
四、分类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一、优缺点:
(1)计算简便
(2)结果带有一定假设性。
(3)分类和分配标准合理性,影响分配准确性。
2.应用条件
(1)分类合适。
(2)类距恰当。
(3)分配标准符合实际。
例 假设某厂生产多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其中A类产品包括甲、乙、丙三种产品,某月份发生各种生产成本如下表: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
金额(元)
2750
1200
1600
5550
A类产品月初月末均无在产品,三种产品的产量、重量和定额工时如下表:
产品品种
产量(件)
单位产品
重量(千克)
定额工时
甲
100
100
10
乙
50
200
15
丙
150
50
20
已知原材料类与产品重量密切相关,其他费用则同产品重量和加工工时相关,假定选定甲产品为标准产品。
要求:计算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解析: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的关键是将某类产品的总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就本题而言,该将A类产品总成本在甲、乙、丙三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按题设,直接材料费应按产品重量的标准进行分配。
甲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100×100)=1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50×200)=1000(元)
丙产品应分配直接材料费=×(150×50)=750(元)
若为简化计算,可将分配标准折算成系数。以甲产品为标准产品,则甲、乙、丙三种产品的重量总系数分别为:100×1=100、50×=100、150×1/2=75。
甲产品分配直接材料费 =10×100 = 1000 (元)
乙产品分配直接材料费 =10×100 = 1000 (元)
丙产品分配直接材料费 =10×75 = 750 (元)
计算结果与上面是完全相同的。
按题设,直接工资费和制造费用应按产品重量和加工工时为标准进行分配。三种产品的分配标准分别为:100×100×10=100000、50×200×15=150000、150×50×20=150000
若为简化计算,可以甲产品为标准产品将分配标准折算为系数,三种产品的综合总系数分别为:100×1=100、50×30=150、150×10=150
第二节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计算
第三节 定额法
定额法的主要特点
1. 成本计算对象是企业的完工产品或半成品。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只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或者同时计算半成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 2.成本计算期间是每月的会计报告期。定额法一般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企业,只能按月进行成本计算。 3.产品实际成本是以定额成本为基础,由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三部分相加而组成。 4.每月的生产费用应分别定额成本、 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三方面分配于完工产品和在产品
定额法适用于已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定额管理制度,产品定型,各项生产费用消耗定额稳定、准确,财会人员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强的企业,主要是大批量生产的企业。 由于定额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既可以是最终完工产品,也可以是半成品,所以定额法既可以在整个企业运用,又可以只运用于企业中的某些车间。
1.定额成本:根据有关现行定额计算的成本。
2.脱离定额差异: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
3.定额变动差异(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
由于修改定额后,新旧定额成本之间产生的差额,它与生产费用的节约或浪费无关。
4.材料成本差异
定额法下,材料日常核算必须以计划成本计价。
实际成本=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
四、计算程序
1.定额成本的计算
产品的定额成本
=原材料定额成本+生产工资定额成本+制造费用定额成本
原材料定额成本=投产件数*单位产品定额消耗材料量*材料计划单价
生产工资定额成本=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生产工资计划单价
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制造费用计划单价
2.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1)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 ∑[(材料实际耗用量-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计划单价]
(2)生产工资脱离定额差异
=实际生产工资-定额生产工资
=实际产量的实际生产工时*实际单位小时工资-实际产量定额工时*计划单位小时工资
(3)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
=实际制造费用-定额制造费用
5.编制产品成本明细账
① 每个成本项目脱离定额差异应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脱离定额差异分配率
=脱离定额差异数÷(完工产品定额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脱离定额差异数÷(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月初在产品定额调整+本月投入产品定额成本)
②材料成本差异和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一般由完工产品负担。
第十三章 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
学习内容:
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
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与程序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成本报表的意义与编制要求,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成本分析的意义,掌握成本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 成本报表的概述
一、成本报表概述
1、成本报表定义
是根据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成本报表不是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属于企业内部报表。
2、成本报表的种类
按反映的内容划分:
反映成本计划情况的报表,一般包括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
反映费用支出情况的报表,一般包括营业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和财务费用明细表;
反映生产经营情况的报表,一般包括生产情况表、材料耗用表、材料差异分析表等。
按编制的时间划分: 年报、季报、月报、旬报、周报、日报。
二、成本报表的编制
1、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
数字准确
内容完整
编报及时
2、成本报表的设置要求
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自行设置,并随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报表的专题性、指标的实用性、格式的针对性。
3、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1)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结构
产品生产成本表
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和各种主要产品的单位成本的报表。该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基本报表部分应按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分别填列。补充资料部分主要反映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
可比产品
是指企业过去曾经正式生产过、有完整的成本资料可以进行比较的产品。
不可比产品
企业本年度初次生产的新产品,或虽非初次生产但以前仅属试制而未正式投产、缺乏可比成本资料的产品。
(2)编制方法: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总成本 - 全部可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总成本
=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计划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
?全部产品计划成本降低额
= 全部产品的实际产量按计划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总成本 - 全部产品的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总成本
= ∑(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计划成本降低率
=全部产品计划成本降低额÷ ∑(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表
xx年x月 单位:元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一般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构成情况的报表。
??该表应按主要产品分别编制,是对产品生产成本表的补充说明。
4、制造费用明细表
利用该表考核企业制造费用的构成和变动情况。
制造费用明细项目按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宜经常变化,以保持各报告期会计数据的可比性。
若明细项目有调整,则报表相应数据也应调整,并在表后的附注中加以说明。
5、期间费用明细表
可分别按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编制
利用该表考核企业各项期间费用的构成和变动情况。
各项期间费用明细项目按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宜经常变化,以保持各报告期会计数据的可比性。
若明细项目有调整,则报表相应数据也应调整,并在表后的附注中加以说明。
第二节 成本报表分析的概述
(一)成本报表分析的意义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1、因素分析法
1)定性分析法
查明影响的具体原因
2)定量分析法
连环替代法与差额计算法
分析的一般程序是:
确定指标的构成因素
确定各因素与指标的关系
?采用适当方法分解因素
?计算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关键在于确定替代的顺序:
1)应根据指标的经济性质、各个组成因素的内在关系和分析的具体要求而定,一般原则是:
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
先实物指标,后价值指标;
先分子指标,后分母指标;
同一性质的指标,依据指标间的依存关系。
2)因此,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假定性。
2、比率分析法
1)相关指标比率分析
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如:销售成本率、成本利润率指标。
2)结构(比重)比率分析
通过计算某个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来分析其构成情况。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的比重。
3、比较分析法
将分析期的实际数据与选定的基准数据进行对比,揭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借以了解成本管理中的业绩与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与计划(定额)比,揭示计划(定额)的执行情况;
与上期(上年同期)比,考察成本的变化趋势;
与本企业历史(行业)先进水平比,发现存在的差距。
要注意对比指标之间的可比性:
指标内容
计算口径
计算时间
第三节 全部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1、商品产品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1)商品产品成本分析,不能用实际总成本与上年成本比较,只能以实际总成本与计划总成本进行比较。
实际总成本= ((实际产量 x 实际单位成本)
计划总成本= ((计划产量 x 计划单位成本)
(2)为了使成本指标更具可比性,在分析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时,应剔除产量变动的影响,实际总成本与计划总成本一律按实际产量计算。
实际产量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 ((实际产量 x 计划单位成本 )
(3)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是一种总括性的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按产品种类分析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将全部商品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汇总,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确定每种产品的成本降低情况。
见教材举例
2)按成本项目分析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将全部商品产品成本按成本项目汇总,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确定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降低情况。
见教材举例
3)按成本性态分析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将全部商品产品成本按成本性态汇总,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确定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降低情况。
见教材举例
第四节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总体分析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是以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依据确定的。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是将可比产品的实际降低额(率)与计划降低额(率)进行比较,来检查是否完成成本降低任务。
计划降低额
=([计划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实际降低额
= ([实际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计划(实际)降低率
= ([计划(实际)降低额/计划(实际)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见教材举例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分析
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对降低额的影响 = [( (实际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x计划成本降低率
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对降低额的影响 = (实际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 (实际产量x计划单位成本)- ((实际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x 计划成本降低率
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对降低额的影响
=[实际产量x(计划单位成本 - 实际单位成本)]
注:对降低率的影响
=对降低额的影响额/ ( (实际产量x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四)主要单位产品成本分析
1、主要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采用比较法计算单位成本实际与计划、上期、历史先进水平的升降情况,
着重对某些产品进一步按成本项目对比,研究其成本变动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
2、主要单位产品的成本项目分析
1)直接材料费用的分析
影响消耗数量的分析
影响材料单价的分析
2)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
影响工时变动分析
影响工资总额分析
3)间接制造费用的分析
影响工时变动分析
影响小时制造费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