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营养代谢性疾病
维生素缺乏病
肠病性肢端皮炎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2/25
维生素缺乏病
维生素缺乏病是指体内维生素不足而引起的皮肤粘
膜病变。临床常见维生素 A缺乏病、核黄素缺乏病
及烟酸缺乏病。
病因病机
?摄入不足。如偏食、厌食或长期烹调食物不当使
食物中维生素丢失。
?需要量增加。如妊娠、哺乳期、儿童、青少年,
工作过度紧张劳累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药物因素。当长期使用利尿剂或异烟肼类药物时
可使维生素的排泄增加,较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以致不能合成维生素。
3/25
临床表现
维生素 A缺乏病 (vitamin A deficiency)
儿童和青少年。好发四肢伸侧,颈肩、背或臀部。
初为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继以毛囊角化性丘疹,
中心有刺状角质栓,丘疹密集如蟾皮称蟾皮病。
眼部症状,夜盲症、毕脱 (Bitot)斑 (干燥斑 ),严重者
角膜上皮脱落, 视物不清,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粘膜及其他表现,呼吸、泌尿生殖道、外分泌腺上皮
角化和增殖,易继发感染;毛发稀疏干燥,甲变脆
苍白有纵沟及凹点。
4/25
毛囊角化性丘疹 (蟾皮病 )
5/25
烟酸缺乏病 (aniacinosis)
又称陪拉格 (Pellagra)、糙皮病。
由饮食缺乏烟酸和色氨酸所致。
皮炎 -腹泻 -痴呆三联症。
皮肤损害,面、颈、上胸及四肢伸侧等暴露部位出现
对对称性 红斑,似晒斑,境界清楚,肿胀明显,严
重者出现水疱、大疱;时久变成暗红色和褐红色,
粗糙脱屑。自觉灼痒,冬轻夏重。
胃肠道症状,常有 腹泻,水样便带血、粘液等。
神经精神症状,常见神经衰弱表现,如失眠、烦躁、
焦虑及抑郁等精神症状,最后发展为 痴呆 。
6/25
陪拉格 (Pellagra)、糙皮病
7/25
烟酸缺乏病
8/25
核黄素缺乏病 (ariboflavinosis)
维生素 B2缺乏病 (vitamin B2 deficiency)。
特征性表现,口角炎、舌炎及阴囊炎。
阴囊炎,最常见,分红斑型、丘疹型和湿疹型,尤以
红斑型多见,表现为阴囊对称性红斑,境界清楚,
上覆有灰褐色鳞屑;丘疹型为散在群集或融合的小
丘疹;湿疹型为局限性浸润肥厚、苔藓化,可有糜
烂渗液、结痂。
口角炎,口角发白、浸渍、糜烂、口角裂纹及结痂;
自觉疼痛明显,张口困难。
舌炎,舌鲜红、肿胀、舌面光滑无苔,有深浅不等的
裂纹;自觉疼痛,影响进食。
唇炎,下唇肿胀干燥,脱屑,偶有潮红糜烂。
9/25
阴囊炎,红斑型、丘疹型和湿疹型
10/25
唇炎
11/25
诊断 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好发部位、皮损特征及伴发症状,
不难诊断。必要时分别做血浆维生素 A,核
黄素及烟酸检测,以确诊。
鉴别诊断,维 A缺乏应与小棘苔藓、毛周角化
症、毛发红糠症相鉴别。核黄素缺乏阴囊炎
应与阴囊湿疹相鉴别。烟酸缺乏症应与蔬菜
日光皮炎、迟发型皮肤卟啉病相鉴别。
12/25
实验室检查
维 A缺乏,
?血浆维 A低于 10μg/100ml(正常 20~40μg/100ml)。
核黄素缺乏,
?血中核黄素水平降低 (正常值 15~60μg/100ml)。
烟酸缺乏,
?全血烟酸低于正常 (0.61mg/100ml),血清含量低
于 0.3mg/100ml。
13/25
治疗
维 A缺乏,口服维生素 A,每日 5万u,重症者每日 10
万 ~20万u。
核黄素缺乏,多食蛋类、豆类及动物肝脏等;口服核
黄素 5mg,每日 2~3次。
烟酸缺乏,口服烟酸或烟酰胺,50~500mg/d,每日 3
次。严重症可用 50~100mg,加入 5%葡萄糖液
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 1次。同时补充 B族维生素。
保持饮食的营养平衡,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如胡萝卜、肝、蛋类及豆类等。
烟酸缺乏时若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
应同时给予对症处理。
14/25
肠病性肢端皮炎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婴幼儿疾病,与肠道对
锌吸收障碍有关,血锌 ≤15mg/dL。
临床主要表现为腔口周围和四肢末端皮炎、
脱发、腹泻。
好发于婴幼儿,断奶后 4-6周。
15/25
肠病性肢端皮炎
16/25
肠病性肢端皮炎
17/25
诊治要点
皮炎主要为鲜红或暗红斑,表面群集小水疱或小脓
疱,有红晕,融合成大疱,尼氏征阴性,破溃后糜
烂、渗出、结痂及鳞屑, 境界清楚。皮损好发于口
鼻、外阴、肛周和四肢末端。
多数病人有腹泻,水样便,次数多。
头发稀疏,细软,无光泽,弥漫或片状脱发。甲沟
炎,甲板增厚、畸形或脱落。
其他可有抑郁,淡漠等。继发口腔念珠菌感染。
治疗要点,口服硫酸锌,50- 100mg/次,每日 3次。
尽量母乳喂养。外用氧化锌软膏。腹泻严重者应加
强支持治疗。
18/25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primary cutaneaous arnyloidosis
是由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组织引起的疾病。
中医称“松皮癣”、“顽癣”。
病因多与遗传、代谢紊乱及免疫反应有关。
19/25
临床表现 分四型
苔癣状淀粉样变,最常见,好发男性成年,多见于小
腿侧伸。皮损为丘疹,浅褐色,质坚硬,较粗糙,
密集分布成片而不融合,常呈串珠状排列。
斑状淀粉样变,背部肩胛褐色网状色素沉着斑、表面
粗糙不平呈疣状。常因搔抓而转变为苔藓样型。
结节状皮肤淀粉样变,也称淀粉样瘤,多见于耳后、
面部,皮损以黄色或正常皮色的结节,罕见。
皮肤异色样型淀粉样变,好发于四肢,苔藓样丘疹、
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及减退,多伴
有光敏感,患者身体矮小,掌跖角化,多系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
20/25
苔癣状淀粉样变
21/25
斑状淀粉样变,色素沉着斑
22/25
结节状皮肤淀粉样变,淀粉样瘤
23/25
皮肤异色样型淀粉样变
24/25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皮损、好发部位,结合刚果红试验、组织
病理检查,本病不难确诊。需与限局性神经性皮炎、
疣状扁平苔藓鉴别。
刚果红试验,1.5%刚果红溶液 1ml皮损内注射,
24~48小时皮损处呈红色,即刚果红试验阳性。
组织病理,真皮乳头显示淀粉样蛋白沉积;用结晶紫
染色淀粉蛋白呈紫红色。
25/25
治疗
瘙痒剧烈,皮损广泛者,口服抗组胺类药物,
如去氯羟嗪、西替利嗪,普鲁卡因静脉封闭。
光敏感者,口服氯喹 0.25g,止痒防光。
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以封包效佳。
液氮冷冻治疗,以缓解症状。
限局性小片皮损,去炎松混悬液加 2%普鲁因
皮损内注射,每周 1次,5次 ~10次为 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