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塔、有缝及错层
结构的设计
编写:黄吉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软件所
目录
1 多塔结构
2 有, 缝, 结构
3 错层结构
4 顶部 小塔楼
1.多塔结构
?塔的概念,刚性板的概念
?规范条文规定
?计算模型
?多塔交互定义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塔是工程概念
?各塔独立计算风荷载,计算一个塔的风荷载时,
就好像其余塔不存在
?塔之间遮挡的考虑可以通过交互定义实现
?位移、位移比分塔统计
?剪重比分塔统计
?偶然偏心地震的偏心距分塔考虑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多塔工程例:大底盘七塔之大底盘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多塔工程例:大底盘七塔之七塔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刚性楼板是力学概念
?同一刚性楼板上的节点的面内位移满足同一个刚
体运动场:
?刚性楼板假定可以理解为对计算模型的降阶手段,
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刚性楼板假定又可以理解为对工程中一类特定楼
板的一种模拟,哪类特定楼板? ----面内刚度足
够大,面外刚度可忽略的楼板
0
000
~~
)~~(
~~~
??
?
?
???? rruu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综合以上:塔和刚性楼板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两
个东西,不应混淆。将塔与刚性楼板在头脑中默认
为一个东西,是错误观念,殊不可取!
?详言之,在实际工程中,塔的构成可以这样表达:
1个塔 = N1 块刚性板 +
N2 块弹性板 +
N3 个孤立节点
这里,N1,N2,N3 取 0,1,2,3,…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刚性板 1
刚性板 2
弹性板区域
一
个
塔
可
以
这
样
来
构
成
多塔结构:规范规定
L
D<0.2L D<0.2L
D不宜大于 0.2L,以控制扭转效应
?多塔楼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层数、平面、刚度
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质心距 <20%L。
多塔结构:规范规定
这三个楼层
楼板宜加强
该层楼板
厚度宜大
于 150mm
该层及以上
楼层均不宜
设置转换层
?底盘屋面楼板板厚不低于 150MM,相邻上下层楼板
构造加强。
?转换层不宜做在底盘屋面上一层塔楼内
多塔结构:规范规定
粗红线标
出了宜加
强的部位
?多塔楼之间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塔楼中与裙房
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和剪力墙均宜加强
(提高构造配筋,做约束边缘构件)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周期比控制的计算模型
?建立多个单塔模型,分塔验算、控制。上部有强连接
的多塔,尚应补充验算整体周期比
?可以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比控制的计算模型
?按整体模型建模计算并验算
?可以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结构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1 (推荐)
(适用于所有多塔类型)
?整体建模分析、设计
?楼板按照真实情况计算,不做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选取足够多的振型,使得有效质量系数超过 90%
?该模型理论上正确,设计基础方便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整体
建模
整体
分析
设计
?结构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2
(针对仅地下室相连,地上完全分开的多塔结构)
?各塔地上部分单独建模,单独设计,嵌固点取在正
负零位置( 2.0总是满足)
?整体建模,设计地下室,传基础力。
?各塔底层 (地上一层 )的设计结果,两种模型取保守。
?该模型易于把握,设计上可行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地上
部分
各自
建模
分析
设计
?结构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3
(针对地上有裙楼、裙楼以上完全分开的多塔结构)
?每塔建立一个计算模型,该模型包括塔本身、完整的
裙楼和完整的地下室,嵌固点取在基础顶面,该塔裙
楼以上部分及位于裙楼中的塔范围以内的部分可以采
用该分离模型设计。
?整体建模分析,设计裙楼、地下室,传基础力。
?差异较大的部分的设计结果,两种模型取保守。
?该模型易于把握,设计上可行,但部分区域的
设计结果要比较取保守,较繁琐。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采用这样的分离模型设计各塔
多塔结构:图形交互定义
?多塔结构需用户以围区方式定义;
?如存在遮挡,可以定义遮挡面,以准确计算风荷载
?刚性楼板信息由程序自动搜索,无需用户交互操作;
?建议以最高的塔为一号塔,以下依次按高度排列。
?多塔定义的合理性程序可以自动检查
多塔结构:图形交互定义
?什么是合理的多塔定义?
?完整性,结构的每一部分都有定义,不能遗漏
?无矛盾,同一构件,不能既属于 A塔又属于 B塔
?非空性,定义的塔范围的多边形内至少应包含
一个构件,不能为空
2.有, 缝, 结构
?规范规定
?有缝结构的特点
?有缝结构的计算模型
有缝结构:规范规定
?伸缩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1条,
规定了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的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沉降缝:,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沉降缝
的设置要求。
?防震缝:,抗震设计规范,6.1.4条,规定了
防震缝设置要求。
有缝结构,特点
?设缝结构可以看作一类特别的多塔结构,只不过
塔之间的距离非常之小而已。
?由于缝的宽度很小,导致缝隙面不是迎风面。需
要定义遮挡面以准确计算风荷载。
有缝结构,特点
有缝结构:计算模型
?各部分独立计算, 建立多个计算模型
? 这种方法针对缝自顶到底将结构完全分开, 只有基础相
连的情况 。
? 计算风荷载时, 程序把缝所在的面也作为迎风面, 该方
向的风荷载计算值偏大, 为此可定义遮挡面 。
?各部分一起计算, 建立一个整体计算模型
? 原则上各种设缝结构均可做整体计算
? 应把每个结构单元定义为独立的塔
? 参与振型取得足够多, 使有效质量系数超过 90%
? 定义遮挡面, 准确计算风荷载
3.错层结构
?错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计算模型
?模型输入
?错层信息生成
?越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层刚度比
?位移比和周期比
?规范条文规定
错层结构:基本特征
?同一楼层平面内,部分区域有楼板,部分区域
没楼板
?在没有楼板的区域内,往往形成大量越层构件
?越层构件上的越层节点的位移不受楼板或梁的
约束,可以自由变位
一部分有楼板,一部分无楼板,这是错
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错层结构:基本特征
错层结构:计算 模型
?忽略不大的高差
当错层高度不大于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一般
可以近似地忽略错层因素影响,可以归并为同
一楼层参加结构计算,这一楼层的标高可近似
取两部分楼面标高的平均值;
?高差较大时需要准确考虑错层
当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各部分
楼板应作为独立楼层参加整体计算,不宜归并
为一层,此时每一个错层部分都应视为独立楼
层。
错层结构,模型输入
?框架错层结构,可以利用修改梁节点标高的方
式,来输入错层梁或者斜梁
?剪力墙错层结构,以楼板为界,将一个楼层划
分为多个楼层输入。
?多塔错层,当不同的塔楼具有不同的层高时,
在 PM建模时先按同一个层高输入,然后到计算
程序( SATWE,PMSAP) 的多塔修改模块里修改各
塔的层高。
错层结构,模型输入
错层结构,错层信息生成
?自动考虑越层节点为弹性节点,软件自动将错
层构件在楼层平面内的节点设为独立的弹性节
点,不受楼板计算假定限制,因而能更真实地
反应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自动搜索每一段越层柱的长度折算系数,对于
错层结构,程序判断柱和墙是否越层的原则是:
既不和梁相连,又不和楼板相连。程序自动按
上述原则搜索出越层信息,从而确定越层柱的
折算系数。
?何谓柱的长度折算系数? 比如某越层柱高 H,分
为三段输入,各段高 H1,H2,H3,则每一柱段的
长度折算系数分别为 H/H1,H/H2,H/H3。
错层结构:越层柱长度系数计算
以越层柱 H=H1+H2+H3 为例:
1.针对完整的柱 H计算其计算长度系数 LCOEF
2.计算各个柱段的长度折算系数
C1=H/H1 C2=H/H2 C3=H/H3
3.从而,各个柱段的计算长度系数为 (也就是用
户见到的柱长度系数 ):
LCOEF1 = C1*LCOEF
LCOEF2 = C2*LCOEF
LCOEF3 = C3*LCOEF
4.可见,越层柱各柱段的计算长度系数实际上
是 折算长度系数 乘上 计算长度系数
错层结构:层刚度比
?层刚度比仅作参考
因为在 PM中输入的计算层与真实结构的楼层不一
定一致,所以软件输出的层刚度比也不一定是真
实楼层间的刚度比,这一点需设计人员注意,
错层结构:位移比和周期比
?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比、周期比均有效
错层结构:规范 规定
?高规第 10.4.4条规定,错层处框加柱的截面高度
不应小于 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箍筋应全柱
段加密。
?高规第 10.4.5条规定,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
墙,其截面厚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2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205mm,并均应
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或扶壁柱;抗震等级应提
高一级采用。错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
设计时不应低于 0.3%,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
0.5%。
4.顶部 小塔楼
?采用基底剪力法时,根据《抗震设计规范》
(5.2.4)条,突出屋面部分的地震作用效应宜
乘以增大系数 3;
?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每层可作为
一个质点,并取足够的计算振型。同时建议按
照抗震规范( 5.2.5)条控制屋面小塔楼每一
层的剪重比。
参考文献
1.《高层规程 JGJ3-2002》
2.陈岱林,李云贵,魏文朗,,多层
及高层结构 CAD软件高级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结构的设计
编写:黄吉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软件所
目录
1 多塔结构
2 有, 缝, 结构
3 错层结构
4 顶部 小塔楼
1.多塔结构
?塔的概念,刚性板的概念
?规范条文规定
?计算模型
?多塔交互定义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塔是工程概念
?各塔独立计算风荷载,计算一个塔的风荷载时,
就好像其余塔不存在
?塔之间遮挡的考虑可以通过交互定义实现
?位移、位移比分塔统计
?剪重比分塔统计
?偶然偏心地震的偏心距分塔考虑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多塔工程例:大底盘七塔之大底盘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多塔工程例:大底盘七塔之七塔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刚性楼板是力学概念
?同一刚性楼板上的节点的面内位移满足同一个刚
体运动场:
?刚性楼板假定可以理解为对计算模型的降阶手段,
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刚性楼板假定又可以理解为对工程中一类特定楼
板的一种模拟,哪类特定楼板? ----面内刚度足
够大,面外刚度可忽略的楼板
0
000
~~
)~~(
~~~
??
?
?
???? rruu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综合以上:塔和刚性楼板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两
个东西,不应混淆。将塔与刚性楼板在头脑中默认
为一个东西,是错误观念,殊不可取!
?详言之,在实际工程中,塔的构成可以这样表达:
1个塔 = N1 块刚性板 +
N2 块弹性板 +
N3 个孤立节点
这里,N1,N2,N3 取 0,1,2,3,…
多塔结构:塔的概念,刚性
楼板的概念
刚性板 1
刚性板 2
弹性板区域
一
个
塔
可
以
这
样
来
构
成
多塔结构:规范规定
L
D<0.2L D<0.2L
D不宜大于 0.2L,以控制扭转效应
?多塔楼结构的平立面布置层数、平面、刚度
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质心距 <20%L。
多塔结构:规范规定
这三个楼层
楼板宜加强
该层楼板
厚度宜大
于 150mm
该层及以上
楼层均不宜
设置转换层
?底盘屋面楼板板厚不低于 150MM,相邻上下层楼板
构造加强。
?转换层不宜做在底盘屋面上一层塔楼内
多塔结构:规范规定
粗红线标
出了宜加
强的部位
?多塔楼之间裙房连接体的屋面梁、塔楼中与裙房
连接体相连的外围柱和剪力墙均宜加强
(提高构造配筋,做约束边缘构件)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周期比控制的计算模型
?建立多个单塔模型,分塔验算、控制。上部有强连接
的多塔,尚应补充验算整体周期比
?可以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比控制的计算模型
?按整体模型建模计算并验算
?可以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结构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1 (推荐)
(适用于所有多塔类型)
?整体建模分析、设计
?楼板按照真实情况计算,不做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选取足够多的振型,使得有效质量系数超过 90%
?该模型理论上正确,设计基础方便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整体
建模
整体
分析
设计
?结构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2
(针对仅地下室相连,地上完全分开的多塔结构)
?各塔地上部分单独建模,单独设计,嵌固点取在正
负零位置( 2.0总是满足)
?整体建模,设计地下室,传基础力。
?各塔底层 (地上一层 )的设计结果,两种模型取保守。
?该模型易于把握,设计上可行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地上
部分
各自
建模
分析
设计
?结构配筋设计的计算模型 3
(针对地上有裙楼、裙楼以上完全分开的多塔结构)
?每塔建立一个计算模型,该模型包括塔本身、完整的
裙楼和完整的地下室,嵌固点取在基础顶面,该塔裙
楼以上部分及位于裙楼中的塔范围以内的部分可以采
用该分离模型设计。
?整体建模分析,设计裙楼、地下室,传基础力。
?差异较大的部分的设计结果,两种模型取保守。
?该模型易于把握,设计上可行,但部分区域的
设计结果要比较取保守,较繁琐。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多塔结构:计算模型
采用这样的分离模型设计各塔
多塔结构:图形交互定义
?多塔结构需用户以围区方式定义;
?如存在遮挡,可以定义遮挡面,以准确计算风荷载
?刚性楼板信息由程序自动搜索,无需用户交互操作;
?建议以最高的塔为一号塔,以下依次按高度排列。
?多塔定义的合理性程序可以自动检查
多塔结构:图形交互定义
?什么是合理的多塔定义?
?完整性,结构的每一部分都有定义,不能遗漏
?无矛盾,同一构件,不能既属于 A塔又属于 B塔
?非空性,定义的塔范围的多边形内至少应包含
一个构件,不能为空
2.有, 缝, 结构
?规范规定
?有缝结构的特点
?有缝结构的计算模型
有缝结构:规范规定
?伸缩缝:,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1条,
规定了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的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沉降缝:,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了沉降缝
的设置要求。
?防震缝:,抗震设计规范,6.1.4条,规定了
防震缝设置要求。
有缝结构,特点
?设缝结构可以看作一类特别的多塔结构,只不过
塔之间的距离非常之小而已。
?由于缝的宽度很小,导致缝隙面不是迎风面。需
要定义遮挡面以准确计算风荷载。
有缝结构,特点
有缝结构:计算模型
?各部分独立计算, 建立多个计算模型
? 这种方法针对缝自顶到底将结构完全分开, 只有基础相
连的情况 。
? 计算风荷载时, 程序把缝所在的面也作为迎风面, 该方
向的风荷载计算值偏大, 为此可定义遮挡面 。
?各部分一起计算, 建立一个整体计算模型
? 原则上各种设缝结构均可做整体计算
? 应把每个结构单元定义为独立的塔
? 参与振型取得足够多, 使有效质量系数超过 90%
? 定义遮挡面, 准确计算风荷载
3.错层结构
?错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计算模型
?模型输入
?错层信息生成
?越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层刚度比
?位移比和周期比
?规范条文规定
错层结构:基本特征
?同一楼层平面内,部分区域有楼板,部分区域
没楼板
?在没有楼板的区域内,往往形成大量越层构件
?越层构件上的越层节点的位移不受楼板或梁的
约束,可以自由变位
一部分有楼板,一部分无楼板,这是错
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错层结构:基本特征
错层结构:计算 模型
?忽略不大的高差
当错层高度不大于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一般
可以近似地忽略错层因素影响,可以归并为同
一楼层参加结构计算,这一楼层的标高可近似
取两部分楼面标高的平均值;
?高差较大时需要准确考虑错层
当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各部分
楼板应作为独立楼层参加整体计算,不宜归并
为一层,此时每一个错层部分都应视为独立楼
层。
错层结构,模型输入
?框架错层结构,可以利用修改梁节点标高的方
式,来输入错层梁或者斜梁
?剪力墙错层结构,以楼板为界,将一个楼层划
分为多个楼层输入。
?多塔错层,当不同的塔楼具有不同的层高时,
在 PM建模时先按同一个层高输入,然后到计算
程序( SATWE,PMSAP) 的多塔修改模块里修改各
塔的层高。
错层结构,模型输入
错层结构,错层信息生成
?自动考虑越层节点为弹性节点,软件自动将错
层构件在楼层平面内的节点设为独立的弹性节
点,不受楼板计算假定限制,因而能更真实地
反应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自动搜索每一段越层柱的长度折算系数,对于
错层结构,程序判断柱和墙是否越层的原则是:
既不和梁相连,又不和楼板相连。程序自动按
上述原则搜索出越层信息,从而确定越层柱的
折算系数。
?何谓柱的长度折算系数? 比如某越层柱高 H,分
为三段输入,各段高 H1,H2,H3,则每一柱段的
长度折算系数分别为 H/H1,H/H2,H/H3。
错层结构:越层柱长度系数计算
以越层柱 H=H1+H2+H3 为例:
1.针对完整的柱 H计算其计算长度系数 LCOEF
2.计算各个柱段的长度折算系数
C1=H/H1 C2=H/H2 C3=H/H3
3.从而,各个柱段的计算长度系数为 (也就是用
户见到的柱长度系数 ):
LCOEF1 = C1*LCOEF
LCOEF2 = C2*LCOEF
LCOEF3 = C3*LCOEF
4.可见,越层柱各柱段的计算长度系数实际上
是 折算长度系数 乘上 计算长度系数
错层结构:层刚度比
?层刚度比仅作参考
因为在 PM中输入的计算层与真实结构的楼层不一
定一致,所以软件输出的层刚度比也不一定是真
实楼层间的刚度比,这一点需设计人员注意,
错层结构:位移比和周期比
?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比、周期比均有效
错层结构:规范 规定
?高规第 10.4.4条规定,错层处框加柱的截面高度
不应小于 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箍筋应全柱
段加密。
?高规第 10.4.5条规定,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
墙,其截面厚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2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205mm,并均应
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或扶壁柱;抗震等级应提
高一级采用。错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
设计时不应低于 0.3%,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
0.5%。
4.顶部 小塔楼
?采用基底剪力法时,根据《抗震设计规范》
(5.2.4)条,突出屋面部分的地震作用效应宜
乘以增大系数 3;
?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每层可作为
一个质点,并取足够的计算振型。同时建议按
照抗震规范( 5.2.5)条控制屋面小塔楼每一
层的剪重比。
参考文献
1.《高层规程 JGJ3-2002》
2.陈岱林,李云贵,魏文朗,,多层
及高层结构 CAD软件高级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