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一)实现工业化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具体说来:
1.工业化是中国独立,富强的要求
2.工业化是民族独立的手段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工业化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
4.工业化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二)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1.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统一、自由,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解决所有制问题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三)工业化的目标
1.时限目标:三个五年计划,
10——15年,几个五年计划,两年到三年。
2.质量目标第一,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第二,建立独立,完整,现代的工业体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四)实现工业化的方针和途径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正确处理工业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工业和农业;中央和地方;农轻重;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特征
1.建立原因:
第一,中共对计划经济的认识有关;
第二,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有关;
第三,是建国初期实际情况的需要。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特征第一,宏观决策高度集中;
第二,微观决策高度集中;
第三,国民经济采取计划管理的手段而且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第四,是在指令性计划的作用日益增长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消退中建立起来的。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1.把解放经济体制问题提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
2.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质疑,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的思想;
3.提出了要从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思想。
第一,从思想上解决不行,还要解决制度建设;
第二,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兼顾国家、生产单位、个人三者关系;
第四,社会主义经济既要有计划性,也要有多样性,灵活性;
第五,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第六,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责任制。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4.发展商品生产第一,分析了商品生产的社会性质,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
第二,中国商品生产很不发达,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
第三,针对斯大林关于商品生产只限于生活资料的观点,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的活动范围不仅限于个人消费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四,应该充分利用商品生产这一有利工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五,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主要前提,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5.利用价值规律第一,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背,只能利用。
第二,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
第三,提出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核算。
6.重视国民经济生产中的综合平衡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政治:
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设。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传统和西方的解释,
第一,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第二,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第三,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权术的活动。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第四,将政治视为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第五,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造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设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1.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看,它代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方向。
2.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看,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必然结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3.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实质其基本要点主要是:
1.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对人民内部的各个阶级和阶层实行广泛的民主,对人民的敌人则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基本任务和职能,
除了对内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对外抵御敌人的侵略外,还必须有步骤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使中国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这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第一,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统一的国家政权。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肩负着革命和建设的两重历史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它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保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使各个国家机关合理分工,
各尽其责。
3.人民代表大会在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经济生活重大问题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三、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的方针
(一)中国共产党同各个民族长期共存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
(二)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的必要互相监督,就是在共同的政治准则基础上,统一战线内部的各政党、团体和各界人士,互相提意见、作批评。这种监督有利于共产党和统一战线各方面坚持正确的方向,以保证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共同政治纲领顺利实现。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四、实现各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基础,实行相应的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民族的自主平等权利相结合;
2.有利于国家的富强同民族的繁荣相结合;
3.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同势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相结合。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4.这个制度,促进了民族间的平等、互助、
团结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开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五、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一)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1.只有加强执政党建设,才能使党经受住各种新的考验。
第一,执政党的地位,容易滋长以功臣自居和骄傲自满的情绪,面临着胜利的考验。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第二,执政党处于执掌全国政权的地位,
面临着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手中权力的考验。
第三,共产党执政后,党面临着如何纯洁队伍的考验。
2.只有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才能使党担负起更加重大、更加艰巨的任务。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
1.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加强思想建设。
2.制定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
政策,加强执政党的政治建设。
3.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4.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5.增强党性,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6.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接受党内外监督。
7.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纯洁党的队伍。
8.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原因是由我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1.这是由工人阶级及其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
2.这是由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
3.这是由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所决定的。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文化领域的指导作用
1.培养一支坚强的、忠诚的、特别能战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队伍;
2.利用社会主义舆论工具对全社会进行正面宣传和教育;
3.在科技、文化、教育领域坚持长期不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四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的社会主义教育。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二、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三、发展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
( 一)实现向技术革命的转变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1.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教育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3.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四、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一)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二)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三)知识分子必须坚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四)必须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一、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
(一)建设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二)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三)正规化的军队和强大的民兵相结合。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二、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一)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方针的立足点。
(二)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
(四)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五),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初期,我们曾准备武力解放台湾。
20世纪 50年代中期,毛泽东、周恩来根据国际和台湾海峡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同时,始终没有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的准备。
20世纪 60年代初,中共中央关于对台工作的思想又有新的发展。这就是毛泽东提出并由周恩来归纳的,一纲四目,方针。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一纲,就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台湾当局意见妥善处理。
,四目,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大人事安排由蒋决定;
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须条件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相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这些主张为,一国两制,准备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