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内涵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第六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七节 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
题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 一方面,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
过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 造成资源枯竭和生
态环境退化;
? 另一方面, 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 特别是其
中有害物质的增加, 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
力, 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 甚至影响到全
球气候的变化 。
? 这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相互影响, 形成复合效
应, 不 仅对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造成危害, 而
且形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有的还发展为全球
性问题,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 恩格斯指出: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
违背自然规律从事的经济活动, 最终会
遭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 。 它不仅摧毁了
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 有的国家和地区
甚至由此而衰落 。
? 著名历史学家A ·汤因比:, 人类通过
求生走向毁灭, 。
? 面对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
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国际上曾出现
三种议论,
一是悲观论。 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人口爆炸等造成的,并预言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势
必导致地球毁灭、世界末日。因而提出了原点主义,主
张停止工业、经济、技术等的发展,甚至主张回到原始
的自然状态中去;
二是无关论。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认为,环境问题是发
达国家的事,自己的问题是贫穷、饥饿和疾病,对环境
的关切可能妨碍自己发展的努力;
三是现实论。 这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它认为,
应该正视环境问题,认清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只有环
境健全的经济发展,才会持久有效,同时避免无益的副
作用。
? 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时,环境意识发生
了重大变化,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长篇研究报
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 中,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或者从本质上
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也是人
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
革命性变化。因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划时代的
思想,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全人类的观念和世界的发
展进程。
?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理论会引导行动顺利发展;理论上出现
偏差,则会将行动引入岐途。传统的经济学不仅不能解释何以发展
经济的结果,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而且
正是由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才造成了令人震惊的环境后果,并反
过来又使经济发展受阻。这就给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因
此,从 20世纪中后期起,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了环境问题的
经济学研究。
? 在宏观方面,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了经济增
长和宏观经济政策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将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费用和效益纳入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
? 在微观方面,研究发现,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
就是它在研究厂商的经济行为时,不考虑其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
使厂商产品的价格与其真实的边际社会成本偏离甚远,并因此导致 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使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下降都呈加速之势。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 消费: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
用,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
消费掉;
? 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
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
? 市场: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
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 包括帕累托的
福利经济学理论, 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 起始于 20世纪 50年代, 其奠基人为约翰 ·克鲁梯
拉和艾伦 ·克尼斯, 代表作为, 自然资源保护的
再思考, ( 1967) ;
? 科斯 ( Coase,1960) 的, 社会成本问题, ;
? 1966年, 鲍尔丁 ( K.Bolding) 提出了, 太空
船地球经济学, ;
? 1962年, 美国生物学家卡逊, 寂静的春天,,
1970年, 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 20世纪 70年代初期, 艾伦 ·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
平衡模型;
? 1972年, 米都斯等人提出了, 增长的极限, ;
?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 1980年起, 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
济学研究, 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 ·胡弗斯密特 ( Maynard
M.Hufschmidt) 和约翰 ·狄克逊 ( John Dixon), 其代表作有, 环
境, 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 ;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 正式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 ·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
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
研讨,于 90年代中期出版了,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 SEEA),
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 /施行;
?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
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
?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 ·托宾( James Tobin)和伏 ·诺德豪斯
( 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
提出了, 经济福利量, ;
? 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 ·皮尔斯( David W.Pearce),
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 济问题研究
? 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
算。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之后,在国际上掀起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 值研究的热潮。
? 总之,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在两个方面为人
类知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是扩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
使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二
是使经济科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增
强了经济学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 而这二
者又都为人类克服环境危机的现实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帮
助 。 环境经济学虽仅有四, 五十年的发展历史, 却产生
了非常明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涵义
?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
? 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
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
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 —
—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
和利用的综合学科;
?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门
学问;
?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环境经济
学定为一个总的名称,而把污染经济学、资源
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作为它的三个分支学科。
? 污染经济学,污染经济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
环境经济学部分, 也叫公害经济学 。 它主要
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即经济活
动中的污染破坏环境问题和污染及其防治中
的经济问题 。
? 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是在研究资源合理
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资源经
济学是研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及
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
?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与经济学
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生态经
济学的目的, 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
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上来研究人类
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和作用
?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传统经济学研究
对象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和作为自然环境科
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环境再生产过程的结合部,
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
? 环境经济学 的特点:边缘性或交叉性, 应用性
或实践性;
? 环境经济学的作用,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
发展计划, 指导政策和项目评估, 指导管理环
境和自然资源等
第六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
?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
?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国际环境问题
第七节 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
若干重大课题
? 1,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 以环境问题形式表现的社会利益结构, 利益冲突和利益均衡的实证描述和理
论分析
? 揭示环境问题背后存在的人与人 ( 或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 ) 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 为制定协调这种关系所需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 具
体途径是分析环境资源权利的法律规定, 不同人群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权利结构以及人们在维护环境权益方面的实际可能性等 。
? 2,适应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国家环境管理责任与权利的
边界确定
? 由于存在, 政府失灵,, 国家管理环境的职能只能在一个可以承
受的范围内行使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 ( 政府 ) 调节环境冲突
的作用可以适当地由市场机制所替代, 环境经济分析要为这种替代提供理论说明和实施方案 。
? 3,可持续发展规范下的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与环境
经济评价
?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下, 经济体系必须向着对环境无害或
有利的方向转变和发展, 这种转变不是盲目和自发的, 必须由
环境经济学理论作出指导 。 环境经济学理论可以指出非持续的
经济体系存在的缺陷并指出改变的途径 。 首要的是制定出对经济体系的可持续性作出判断的指标体系并应用于现实分析 。
? 4,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 ( 代际和代内公平 ) 的经济
评价
? 对环境作出价值评估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和传统的任务, 在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 环境经济学必须对其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
调整, 以体现公平和持久性的内涵 。 关于贴现率的选择, 就超
出了单纯的技术操作范围, 它包含了许多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的内容, 在这个意义上, 技术侧面的环境经济问题也表现为理论问题 。
? 5,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革
? 由于经济发展过程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所以改革和
改善经济决策过程 ( 特别是宏观经济决策过程 ) 是保持环境可
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 。 宏观经济决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是环
境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在现实操作层次上, 体现为具体的
部门政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即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
策, 能源政策, 金融政策 ( 包括财政, 税收, 价格政策等 ),
贸易政策, 地区政策等, 在这方面, 存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任务 。
? 6,微观环境管理的经济效率评价和政策设计
? 对大量和分散存在的环境管理对象进行监督和管理历来是成
本十分高昂的一项工作, 在很多情况下, 管理成本甚至是管理
能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 例如, 对很多乡镇企业无力顾及 ) 。
环境经济学的一个现实任务是对这种成本作出定量分析并设计 成本最小的方案 。
?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竞争市场与效率
第二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
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第一节 竞争市场与效率
? 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
或接触点 。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
品的场所, 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
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
? 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主要有 ( 见图 ),
第一, 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 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 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 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 一,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
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 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
无差别的;
? 三,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
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 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 五,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体利益最
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
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
行生产;低的生产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
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 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组织的
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
?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
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
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
? 其他的一些问题:垄断市场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
产品的差别(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广告支
出(提高了产品成本)等。
? 因为大多数环境物品是免费取用的公共物品,
没有价格,因此对环境物品存在“市场失
灵”。更多的结果是低效率或无效率但是通
过为环境物品规定价格或建立市场,就有可
能通过竞争市场解决环境问题,并用效率标
准判断解决效果。
第二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
?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
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
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
能力的有效需求。
? 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
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等。
? 欲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到的并常常是强烈的希望、愿
望和倾向。它具有无限性、想象性和可塑性。
? 需要是维持某种生存质量、满足某种生活要求的客观标
准。它具体层次性、历史性、客观性。
? 需求指的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 由此可见,由欲望到需要再到需求的演进,体现
了人的消费要求由主观状态(欲望)到社会文化状态
(需要)再到经济状态(需求)的实现过程。消费欲望
是消费要求的心理动力。它的实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
经济因素的双重制约。就社会文化因素而言,社会经常
有其界定需要的标准,包括下限标准(基本生存需要)
和平均标准(全民的平均需要标准)。就经济因素而言,
消费需求作为欲望的最后实现阶段,体现了在经济条件
的制约作用下,人们对某些欲望的满足和对其他欲望的
压抑。
?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
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
量。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
能形成有效供给。
? 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商品的价格、
生产的成本(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 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
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
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
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
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 不同消
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 其支付意愿也
就不一样 。
?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
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
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
市场价格,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 ( 见图 ),
?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 ( 本质是假设价格 )
? -实际支出 ( 本质是市场价格 )
?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 并且小于或等
于支付意愿, 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
近似表达 。
?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 并且小于或等
于支付意愿, 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
品, 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 并可以用
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
? 大多数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
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
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
济损失。
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 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
场需求曲线。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市场
的需求量是每一个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
但是,这种获得总体需求曲线的办法只适
用于能够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
? 对于环境物品来说,即使能够获得个人需
求曲线,其总体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反的, 不具备明
确的产权特征, 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
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 ( 例
如大气质量, 河流 ) 。
? 公共物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之一,
( 1) 消费的无竞争性,A对某物品的消费不
会减少或干扰 B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 2) 消费的无排他性: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
享受某物品的消费
?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
的水平加总, 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 。 之所以
如此, 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特点 。 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每个消费者
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 因而每一消费
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
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 却是所
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
? 在私人物品场合, 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
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 而在公共物品场
合, 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
与边际成本相等 。
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
垂直加总。
? 公共物品的类型,
? 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即纯公共物品 。 国防是最贴近
的一种纯公共物品 。 这些物品只能由私人慈善机构或公
共部门 ( 它能用财政收入资助提供这些物品 ) ;
? 竞争的非专有物品,主要是指共有资源, 它有竞争性,
但没有排他性 。 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 当
一个人捕到鱼时, 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 。 但这些鱼
并不是排他性物品, 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的鱼收
费;
? 非竞争的专有物品,当一种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
时,可以说存在这种物品的自然垄断。例如道路,私人
可以投资修建,并设站收费。
? 公共物品理论的应用,
? 共有地的悲剧,共有资源,是一种竞争性而非排
他性的公共物品,因此容易产生一种“共有地悲
剧”的后果。 解决办法,或者让一个所有者管理
资源,或者干脆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管制;
? 搭便车问题,公共物品是非排他性的,意味着每
个人都能消费它而不用付费,因此产生了, 免费
搭车, 问题。搭便车的结果是私人不会提供这种
公共物品,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比如通过税收
来提供公共物品,或通过国家间的谈判来解决国
家间的搭便车问题
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
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 所以市场机
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 市场失灵, 。
?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 外部
性, 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
?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 。 但市场
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 要
使政府干预有效, 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
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
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
本 ( 即制定计划, 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
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 ) 。
? 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来纠
正市场失灵。不过,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
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
就称之为政策失效。
?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
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
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
退化和环境污染。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
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 对环境物品的政策失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宏观
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种是环境政策
本身的失误,未能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加
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
? 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 1,决策判断失误
? 2,利益集团的影响
? 3,决策信息不全
? 4,体制不健全
? 政策失效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
? 1,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
? 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 但是对环境产生
外部效应
? 3,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
?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 政府却没有反应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 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结构和环境外部性
第四节 外部性、产权和科斯定理
第五节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
第一节 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
一、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
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
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
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
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影响并
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我们在理解外部性时, 应注意以下三点,
? ( 1) 这种外部影响是否是故意的 。 例如, 一个人
开车时故意把泥水溅到他不喜欢的某个行人的身上,
虽然这个行人无法选择他, 消费, 的泥水数量, 但
这种影响不可以视为是一种外部性 。
? ( 2) 要区别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 ( 这将在下
面进行详细论述 ), 货币外部性不是真的外部性,
只有技术外部性才是真正的外部性 。
? ( 3) 当补偿 ( 或者赔偿 ) 行为发生时, 不能说不
存在外部性, 而只能说减少了外部性 。
? 二、外部性的分类
?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 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 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外部性是否具有公共物品的性
质(即对某人的影响是否会减少对其他人的影响)
? 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
格变化转换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
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效的;技术外部性是不能反映
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
与环境相关的外部性,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
性,尤其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且都不是货币外部性 。
第二节 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影响
?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
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
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
现象,它将导致市场失灵。
? 外部性计量(社会成本或效益与私人成本
或效益之间的差值)
边际外部成本,MSC=MPC+MEC
边际外部效益,MSB=MPB+MEB
外部性的后果 —— 低效的资源配置
外部经济性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效益 MSB大于边
际私人效益 MPB。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 MEB。以
植树为例,
私人植树量 Q1小于由 MSB和 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 Q
外部性的后果 —— 低效的资源配置
外部不经济性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 MSC大于边
际私人成本 MPC。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 MEC。以伐
木为例,
私人砍伐水平 Q1大于由 MB和 MSC决定的有效水平 Q
外部性理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基于对资源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资源
的配置,以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例,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
成本,使供给曲线 Se左移,达到新的均衡点( Pe’,Qe’)。
第三节 市场结构和环境外部性
?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
?垄断竞争市场与外部性;
?计划失效与环境外部性
垄断竞争市场与外部性
? 对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结
果,就是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相对于整个社会的要求来说,
价格偏低,而产出水平过高。而由于市场的垄断竞争,垄
断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来说,却是价格
偏高和产出水平偏低。
? 对于一个既有严重环境外部性又有垄断竞争的行业或企业,
其产品价格和产出数量,相对于一个合乎社会要求(考虑
外部不经济性)和完全竞争的市场而言,其合理的价格和
数量,将是何种状态?换言之,垄断和外部性这两种力量,
促使企业的产品价格和数量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为了取得
最佳的社会效果,则必须对这两种力量都予以纠正,否则
就不能判断经济体系是否朝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变化。
计划失效与外部性
? 计划失效一般是指计划经济的困境或失败,即计
划经济导致的资源配置无效、与世界经济市场相
隔离、带来的不可容忍的技术停滞、经济状况恶
化以及环境破坏等一系列后果。
?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单纯追求产值或
产量,而无需核算成本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再加
上能源价格市场和基础部门行业价格体系的严重
扭曲,促成了企业靠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投入来
实现高产出,从而导致了资源迅速退化和环境严
重污染的后果。这样,污染的外部成本也不可能
由企业内部化(即由企业承担),除非政府提供
资金进行污染削减。
第四节 外部性、产权和科斯定理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保证资源最优配置的
有效或不减弱的财产权结构,应该具有如下四个
条件,
? 1、明确性,即明确规定财产所有的各种权利、权
利的限制以及破坏这些权利的处罚规定等构成的
一个权利体系;
? 2、排他性,或称专有性,即由拥有财产带来的所
有效益和费用都直接给予财产的所有者,而且只
有通过所有者才可转卖财产使用权;
? 3、可变性或可转让性,即所有财产权可以在双方
自愿交换的条件下,从一个所有者转移到另一个
所有者,从而吸引到最有效率或价值的用途选择
上;
? 4、强制性或可实施性,即财产权应该保证免于
其它人的侵犯和非自愿的攫取,使得破坏权利所
得到的惩罚,大于破坏权利可能得到的最大好处
或期望的非法收入。
外部性是与非有效的财产权结构相关联的。
但是有效的财产权结构是针对经济效率而
言的,它代表的是财产权的一种极端情况,
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往往会失去公平或伦
理道德价值,因而有时往往是不现实的。
? 既然外部性与有效的财产权规定有关,那么我们是
否可以从财产权这个概念本身去寻求克服或消除外
部性?美国芝加哥大学科斯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斯定理,,是指在一个有效的财产权规定条
件下,处于外部性的有关双方之间的权利交易,将
会消除帕累托相关外部性,而且产生一个高效率的
结果或均衡状态,使得偏离该结果时至少有一方要
受到损失。而且,只要是在有效的财产权条件下,
资源配置最优效率状态或结果与具体的财产权规定
无关。
关于科斯定理的几点说明
? 科斯定理对于理解外部性和市场的作用有着重要
的意义,
? 1、科斯定理提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市场概念,这
种市场主要建立在权利交易的基础上,而不是一
般的单纯物物交易。
? 2、科斯定理的使用是有前提的,即其高效率交易
模式,只有在有效的或不减弱的财产权条件下才
可能实现。
? 3、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同时不考虑收入
效果。这与实际情况往往不太一致,因为在某些
情况下,交易成本不但是正的,而且还可能相当
高,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收入效果。
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
CD与 JK相交于 F点,F点为正确的社会产出
对 A征收庇古税后,将导致 CD下移至 MN,若
不对 B进行补偿,则此时的最优点为 P,经济
水平活动 E偏离最优的活动水平。
产权方法与庇古税
?交易需要双方参与者人数较少:一个或几
个制造者对一个或几个受害者科斯证明:
在与一种外部性有关的各方之间,当可能
充分利用潜在收入(因外部性而产生的灰
色收入)进行自发交易时,将达到一种有
效率的产出。
?但最普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大
批人群,此时使用产权方法会带来巨额交
易成本,对此应用庇古税却可能产生最优
结果 。
第五节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
? 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
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
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
“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
受的“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
则。
?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可分为两大类:
命令控制型方法和经济刺激型方法。
命令控制型方法
? 命令控制型方法:是指有关行政当局根据相关的
法律、规章条例和标准等,直接规定活动者产生
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 即运用行政
和法律手段,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强制其执行环
境标准的方法。
? 它可以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两种,直接管制
是直接对污染物排放进行规定;而间接管制一般
是通过对生产投入或消费的前端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污染物数量进行规定,最终达到控制污染排
放的目的。
? 管制的前提:必须有一些污染控制法律,如环境保
护法和具体领域的污染控制法,然后根据这些法律
对每一个厂商和消费者确定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
方式以及产品和生产工艺相关污染指标。当然,在
管制的要求下,有关生产者和消费者遵守这些法律
和污染物排放规定是义务性或强制性的,而且经常
出现对违章行为的法律和经济制裁。
? 管理者认为管制手段的环境效果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而且它是一项严肃的政策;企业认为他们可以通过
谈判对管制施加影响,并通过拖延谈判来延长实施
管制的时间。
? 管制手段的局限性,
? 1、政府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类型的污染源排放,必须了解
数以千计的产生污染的产品和活动的控制信息。这样信息需
求量太大,实际上难以支持。
? 2、为了对新的环境状况和变化作出反应,政府需要根据逐
个生产工艺或产品制定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需要大量工程
和经济方面的数据,且一般需要数年时间完成。一旦采用这
种规定,政府很难对新技术的采用作出及时反应。
? 3、直接管制很难考虑企业间的技术差异或污染物处理边际
费用差异,执行统一管制或排放标准相对于排污收费或排污
权交易来说,既浪费又昂贵。而控制费用越高,招致的阻力、
拖延甚至否决的可能性也越高。
? 4、由于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成千上万个小型分散的污
染源及其污染防止问题,管制机构发现这些污染问题很难借
助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经济刺激型方法
? 经济刺激型方法,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
政策对象,刺激其改变行为的方法。
? 它主要包括:财产或权益损失的直接赔偿、
基于污染权的市场交易方法、非市场性的经
济手段。
? 财产或权益损失的直接赔偿方法的局限性,
? 1、诉讼费用或交易费用可能很高;
? 2、法院裁决可能过严;
? 3、环境问题的扩散性;
? 4、环境损失的滞后性
? 基于污染权的市场交易方法:排污权交易
? 非市场性的经济手段,是指根据价值规律,
利用价格、税收、信贷、投资、微观刺激
和宏观经济调节等经济杠杆,调整或影响
有关当事人产生和消除污染行为的一类政
策。包括排污收费、产品收费、使用者收
费、管理收费、税收减免、押金制以及广
泛采用的补助金制度等。
第四章 经济效率理论
第四章 经济效率理论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第三节 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
第四节 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
?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经济学,又称经
济伦理学,同时又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带有经济政策学的性质。
? 福利经济学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
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
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
况下的社会福利。
? 旧福利经济学:以庇古的, 福利经济学, 为代表的福利经济
学思想,其要点有:以基数效用为基础;指出一般福利和经
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国民收入的总
量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
是指边际社会净效益与边际私人净效益的不一致。
? 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 30年代以后的形成的福利经济学。其
要点有: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认为社会福利
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不能有其他社会成员
的福利减少,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创建了社
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
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补偿原则。
? 福利经济学的意义:早期的经济学只是关注物质产
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而且压倒一切
的问题是数量的不足,所以经济学家的关注焦点是
如何扩大社会财富的总量。但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
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仅有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
而社会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劳动异化、人们的主
观幸福、社会福利并且没有得到提高。于是,人们
就要求有一种理论,对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合意性评
价。
? 福利经济学使人们能够理性地思考不同经济状态下
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实经济政策或经济
制度是否合意。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评价不同经济
体制的合意性;评价不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
第二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假设:在一个简单的经济系统中,有经济主
体(厂商或消费者) 1和 2,并存在两种资
源:土地( L)和机器( M),生产且消费
两种商品:小麦( W)和衣服( C)。则,
? 生产函数为,
W=fw( Lw,Mw) C=fc( Lc,Mc)
? 效用函数为,
U1=f1( W1,C1) U2=f2( W2,C2)
? 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投入可以有多种组合。
如果通过重新配置资源投 入能够获得更多
的一种或两种商品的产出,则过去资源投
入的配置就是无效率的。
?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着一种
资源配置状态下高效率的生产方式。
? MRTS(m,l)c=MRTS(m,l)w。
需要注意,
? 在生产契约曲线上仍然有无穷多个切点,
因而有无穷多种高效率资源配置状态。因
此仅从生产过程无从确定经济效率。
? 如果某种资源投入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市场
价格过低(例如,环境物品),也会扭曲
资源配置的效率。
? 在消费过程中,商品可以有多种分配方式。
如果通过重新分配商品,能够获得更多的
满足,这些商品分配就是无效率的。
? 消费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着一种
商品分配状态下效率最高的消费方式。
? MRS(w,c)1=MRS(w,c)2
需要注意,
? 曲线上有无穷多种高效率商品分配状态。
? 高效率生产可能性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具有
与之相对应的商品最大可能供给量的组合,
而每一种组合又对应着一条新的消费契约
曲线。
? 如果某种商品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市场价格
过低也会扭曲商品分配的效率。
在效用边界线上,可以排除以下几点,
? 生产契约曲线之外的投入组合
? 消费契约曲线之外的所有商品分配方式;
? 没有落在效用边界线上的所有效用可能性
线。
? 效用边界线代表着一种帕累托效率,其经
济状态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任何人的
境况都不可能更好,同时也不使其他人境
况变坏。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
? 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MRTS(m,l)c=MRTS(m,l)w=Pm/Pl
? 高效率的消费,MRS(w,c)l=
MRS(w,c)2=Pw/Pc
? MRS(w,c)1=MRS(w,c)2=MRPS(w,c)1=MR
TS(w,c)2=Pw/Pc
?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充分条件是:在资源空
间的所有等产量线和在商品空间的所有无
差异曲线必须是非凹的(或特例是直线)。
这样才能保证商品空间的高效率生产可能
性线和效用空间的效用可能性线凹向原点,
以及最终效用边界线是凹向原点的。
? 社会福利函数,记为 SWF,
SWF=f( U1,U2,…, Un)式中,U1,
U2,…, Un——个人 1,2,…, n的效用
水平。因此社会福利函数是全体个人效用
水平的函数。
? 从 SWF可以得出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其
中必有一条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
是最大社会福利。
? 最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是,
①帕累托最适度状态;
②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
? 最大社会福利的充分条件是效用边界线与
一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
第三节 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
?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给定的项目或政策会使
一些人受损,而使另一些人受益。根据帕累
托准则,没有任何一个项目或政策可以被划
定为能使全社会受益,这种限制过分严格了。
? 如果一项政策在执行中使得一方的收益在补
偿另一方在该项政策中所受损失之后还有剩
余的话,潜在的福利是增加的,这就是卡尔
多 -希克斯 补偿原则。
? 次优理论,当一个经济系统中的某一部分未
能最有效地发挥作用时,则对于经济系统中
的任何其余部分的最优工作方式(或条件)
也将不是当所有部分都处于最优状态时那样
的方式(条件)。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经济
系统中的一部分(如资本)按整个系统最优
的条件运行,而另一部分(如劳动力市场)
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按整个系统处于最优时的
条件运行,则该经济系统是低效率的。
第四节 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
? 帕累托改进:能够至少使一人受益同时至
少不使任何人受损的政策改进称为, 帕累
托改进, 。
? 当经济运行处于低效率状态时, 任何能够
使经济效率水平提高的改进都是可以接受
的, 但是按照帕累托效率的标准, 使至少
一方受到损害的政策改进是不可取的 。 帕
累托效率只承认一方受益的同时至少不使
他人受损的政策改进 。
第五章 物质平衡理论
第五章 物质平衡理论
?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 第二节 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 第三节 环境管理模型
? 第四节 物质平衡理论的应用 —循环经济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 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看待经济的生产和消费过程
在经济系统中,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是在进行一系列的
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遵从质量守恒定律。严格说来,
标准的经济学分配理论是关于服务的,而不是关于物质
实体的。物质实体只是携带某种服务的载体。
无论商品是被“生产”还是被“消费”,实际上只是提
供了某些效用、功能和服务。其物质实体仍然存在,最
终或者被重新利用,或者被排入自然环境中。
考察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 令 E为环境的物质储量,E*为环境对经济系
统的物质投入,E^为经济系统向环境的排
放的污染物,用 K表示经济系统的物质沉淀
(积累),则物质平衡模型可表示为,
E* = E^+K
? 如果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存在积累,
即 K=0时,E* = E^,
? 投入的环境物质最终必然以污染物的形势
返回环境,如 5-1图。在这个物质流动过
程中,环境物质投入的唯一功用就是为人
类提供了服务,即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如果现实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过程都存在积累,
即 K>0时,E* = E^+K
如图 5-2,循环利用,污染物就有可能返回生产过
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分,再次被利用。在这一条
件下,图 5-1可以变为图 5-2。
三部门经济系统
? 生产部门分为能量转换和物质加工两个部
门。又考虑到污染物处理已经成为现代经
济系统的基本功能,因此,在经济系统内
部还应当设立污染物处理部门。
第二节 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 瓦尔拉 -卡塞尔模型
? 瓦尔拉 -卡塞尔模型的修正与模型的结论分
析
瓦尔拉 -卡塞尔模型中的变量
式中,R——资源和服务量;
V——资源价格; X——产品或商品量;
P——产品价格; Y——最终需求。
在 n个部门中分配 m种资源
式中,A——资源消耗矩阵;
αij——j部门单位产品消耗资源 i的量
中间产品、最终需求和商品生产的关系
CX+Y=X ( 5-2a)
即,X=BY ( 5-2b)
C——著名的列昂惕夫系数矩阵;
CX——中间投入(或中间产
品);
B=( I-C) -1;
I——单位矩阵
联立( 5-1)和( 5-2),
得到资源投入与最终需求直接相关
的方程组,即,
R=ABY ( 5-3b)
令 G=AB
n种中间商品的价格同 m种资源的价格联系
令,
即
瓦尔拉 -卡塞尔模型的修正与模型的结论分析
把 R分为资源 Rz和服务 Rs两部分,
相应地有,
因此,( 5-3b)变为,
而( 5-4b)变为,
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平衡分析
1,从环境部门流动到所有其他部门的物质可以下式表示,
2,流入和流出最终部门的物质也必须是平衡的,
3,流入和流出中间产品部门的物质也是平衡的,
4,流入环境的全部污染物等于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部门流出的污染物
5,来自环境物质流减去连续再循环的产品,等于来自中间产品部门
的污染物流加上最终消费产出的污染物流
6,来自环境的物质最终将以污染物的形式回到环境中
结论
? 这个概要的模型表明,当环境(公共财产)
资源变得稀缺时,
与生产消费和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关的
外部性是“普遍存在”的。
这些外部性通常表现为非市场的。
原则上,通过引入一些影子价格,市场影
响可以模拟到基本近似的程度。从而使资
源配置从“次优”逐步逼近“帕累托最优”
状态。
第三节 环境管理模型
模型分析与结论
对生产框有,M+ RH+ D=C+ GI+ IP+ ZP+ EP
对消费框有,C=RH+ ZH+ EH
对 环境管理框有,IP+ EP+ EH=ZE
合 并以上式子,得出,
M+D= GI+ZP+ZE+ZH
或者
M-( ZP+ ZE+ ZH)= GI-D=NI
式中 NI表示净投资。由此得出,
来自环境的物质净流出量等于资本存量的净积累。
价值平衡和最优环境管理对策
? 把价格引入上述物质平衡模型中,赋予每
一物流因子以真实价格,则在价格的调节
下,整个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将会是有效
率的,避免了“市场失灵”或是“政策失
效”。
? 通过引入价格参数,实现了由物质平衡向
价值平衡的转变 。
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Y0-Y=F( Z,E)
Y0——初始环境质量;
Z——废弃物排放质量;
E——治理量。
假定废弃物排放会对环境产生负的影响,而治理会对环境产生正的影响,则,
环境管理机构的费用效益
δ——环境服务的需求价格
v——环境管理框治理废弃物的价格
q——排污收费的价格
则 环境服务的总价值为 δY,
由污染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损害的价值为 δ( Y0-Y),
环境管理部门治理废弃物的费用 vE。
排放废弃物的总机会成本为 vE+ δ( Y0-Y)。
利用环境处理废弃物的效益显然是 qZ(排污收费)。
因而净效益为,
NB=qZ-vE-δ( Y0-Y)
环境管理机构的最优政策
NB=qZ-vE-δ( Y0-Y)
令以上两式为零,便可得出环境管理机构的最优政策(假定这个机
构认为价格都是给定的)为,
q= δF1
v= -δF2
因而,环境管理机构应允许污染物倾倒,直至每多倾倒一单位废弃物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与其所需的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同时该机构应治理环境,
直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环境治理的社会成本。
第四节 物质平衡理论的应用 —循环经济
?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 概念,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
源 —产品 —再生资源, 的反馈流程,所有的物质
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
理和持久地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
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
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 循环经济的 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 企业内部的循环,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
利用;
? 企业之间的循环,组织生态工业链,把不
同的经济组织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
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的
,三废, 成为另一家的原料和能源;
? 社会整体循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
资源回收产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完成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的闭合回路。
三、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为环境资源合理定价
? 发展环境无害化技术和高新技术
? 大力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 加强政府对循环经济的规划和管理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分类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第三节 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
第四节 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分类
可耗竭资源,
? 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
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
的资源称为可耗竭资源。
?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可更新资源,
? 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不断
增加流量的自然资源叫可更新资源。
? 有些可更新资源的持续性和流量受人类利
用方式的影响。另一些可更新资源的存量
和持续性则不受人类影响。
? 资源的可储存性为在不同时间范围内配置
资源提供了可能。
可更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是指财产权可以确定,
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
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
? 特点:完全明确的财产权;专有性;可转
让性;可实施性
可更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是指不为任何特定的
个人所拥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
可更新资源。
? 特点:消费不可分性或无竞争性;消费无
排它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 存量:自然资源的存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
技术水平下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储量。
? 流量, 自然资源的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的资源流入量和流出量。在一定的时期内,
资源流入量减去资源流出量,就等于资源
净流量。资源净流量可以反映自然资源的
消耗速度。
?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的关系,
期初存量 +期内资源流入量 -期内资源流出量
=期初存量 +期内净流量
=期末存量
资源储量分类及其概念,
? 已探明储量:①可开采储量 ②待开采储量
? 未探明储量:①推测存在的储量 ②应当存
在的资源
? 蕴藏量: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
一些错误结论,
? 如果把已探明储量当作是资源蕴藏量,再
根据目前的资源消费水平估算地球上的资
源还能使用多少年,就会得出非常悲观的
结论。
? 另一个错误是认为全部资源蕴藏量都是可
利用的,即把所有资源看成是同质的,认
为人们愿意为最后一个单位的资源付钱。
第三节 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
? 可耗竭资源因为不可再生,其可持续利用
实际上是最优耗竭问题。它包括以下两方
面的内容,
( 1)在不同时期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 2)使用可更新资源替代可耗竭资源
? 1,两个时期的资源配置模型
? 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不但要考虑边际开采成本,而且要考虑边际使用
成本。如果资源是不稀缺的,资源价格就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如果资源
是稀缺的,资源价格就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加上边际使用成本。边际使用
成本主要是受贴现率的影响。贴现率的大小反映了人们对边际使用成本
的评价。贴现率越大,边际使用成本就越小。
? 2,n个时期的资源配置
? 尽管边际开采成本保持不变,但边际使用成本是不断增加的。边际使用
成本的增加反映了资源稀缺程度的增加和资源消费机会成本的提高。与
随着时间而增加的总边际成本相对应的是,资源开采量随时间而逐渐降
低至零。也就是说,即使边际开采成本没有增加,有效配置也能够使资
源逐步耗竭,而避免了突然耗竭。
? 3、可耗竭资源之间的替代
? 假设有两种可替代的可耗竭资源,它们有各自的不变边际开采成本,在一定条
件下,边际开采成本低的可耗竭资源可以被边际开采成本高的可耗竭资源替代。
? 4、实现可更新资源的替代
? 5、边际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 6、资源勘探和技术进步对可耗竭资源的影响
?
两
个
时
期
的
资
源
配
置
模
型
?
n
个
时
期
的
资
源
配
置
实现可更新资源替代
?
可
更
新
公
共
物
品
资
源
第四节 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 这种资源的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确定资源的
最佳收获期和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 2、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 这种资源的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通过控制使
用率和收获率实现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 在任何条件下,如何捕获量等于增长量,就可以
称该捕获量是可持续的,因为这种捕获量可以永
远保持。
第七章 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
第七章 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
? 第一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三节 贴现率
第一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费用效益分析通过评价各种项目方案以及政
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消耗的社会成本,这
其中也包括环境方面的效益和成本,权衡利
弊,指导决策。
理论进展(一)
? 费用效益分析的思想之父是 19世纪的法国人杜波伊
特,他在论文, 论公共工程效益的衡量, 中,认同
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指出:公共工程的效
益并不等同于公共工程本身所产生的直接收入。
? 1950年,美国一小组委员会发表了一个里程碑式的
报告,题为, 关于流域项目经济分析实践的建议, 。
这份报告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一定的
理论基础。
? 1958年出版了三本关于费用效益分析方面有影响的
书籍:, 水资源开发:项目评价的经济学, (埃克
斯坦);, 河流开发的多重目标:经济分析的应用
研 究, (克鲁蒂拉和埃克斯坦);, 通过系统分
析看政府的效率, (迈肯)。
理论进展(二)
? 1962年,麦斯等人撰写了, 水资源系统设计, 一
书,其杰出之处在于深入探讨了系统分析和计算
机技术在费用效益分析领域内的运用。
? 同年,多夫曼出版了第一本超出水资源领域,从
一般意义上探讨费费用分析的著作:, 衡量政府
投资的效益, 。
? 此外,最早把费用效益分析原理应用于污染控制
研究的是哈曼德。他分析了水污染控制的费用与
效益。而美国的未来资源研究所则为费用效益分
析的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
费用效益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重视。
实践过程
? 费用效益分析应用于项目评估,最初是因美国联邦水利部门为了 评价水资源投资而发展起来的。 1902年,,联邦开垦法案, 在
美国颁布后,美国建立了开垦局,其目的是要发展西部土地的灌
溉,该法案要求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
? 1936年美国颁布的, 洪水控制法案, ( Flood Control Act)提出
要检验洪水控制项目的可行性,要求对“任何人来说”效益都必 须超过费用。 1946年,美国联邦机构流域委员会任命了一个费
用效益小组委员会,协调联邦各部门费用效益分析的具体工作
? 1973年,美国颁布了, 水和土地资源规划原则和标准, 的文件,
使得费用效益分析的重点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区域
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 1982年 2月,美国政府发布命令要求任何重大管理行动都要执行
费用效益分析,这标志着经济分析有可能进入国家政策的决策过 程。
? 自此,费用效益分析的应用范围已经超出了对开发项目的评价
范围,并扩展到对发展计划和重大政策的评价。
第二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
? 识别项目的费用和效益;
? 把发生在未来的费用与效益贴现为现值;
? 对经过贴现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对比。
? 如何应用费用效益分析的评价指标
识别项目的费用和效益
? 第一步,确定分析范围,识别主要的环境
影响
? 第二步,分析和确定重要环境影响的物理
效果
? 第三步,通过价值评估技术对上述物理效
果进行货币估值
对计算出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
?何谓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
(或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
( present value,PV)的方式就叫贴现。
?贴现的意义:当所评估的费用和效益随着
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时,就要用到贴现
率。对发生在未来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
的原因是因为纯粹时间偏好(即个人通常
喜欢选择今天消费,而不是明天消费)的
存在和资本的机会成本。
贴现值的计算
PVb——效益现值; PVc——费用现值;
Bn,Cn——发生在第 n年的效益、费用
r——社会贴现率
?未来某年的贴现值的计算
?累计 N年的贴现值的计算
累计 N年的贴现值的计算
费用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一) 经济净现值: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
(期初)的现值之和。
( 二)经济内部收益率:使得项目计算期内的经济
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
(三)经济净现值率:是项目净现值与 全部投
资现值之比 。
用途 经济净现值 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净现值率
项目评价
(项目方案入选 ) ENPV≥0时可接受
EIRR≥r① 时可接
受
ENPVR≥0时可接
受
方案比较
(互斥方案②优
选 )
取 ENPV较大者
(投资不同时,
结合 ENPVR一
起考虑 )
不能直接用,可
计算差额投资
经济内部收益
率 (ΔEIRR)③ 。
当 ΔEIRR≥r时,
投资大的方案
好,反之,投
资小的方案好
不能直接用
项目排队
(独立方案按优
劣排序的最优
组合 )
不能直接用 不能直接用 按 ENPVR大小排序
第三节 贴现率
? 贴现的原因是,
( 1)时间偏好:指的是个人偏向于尽快享用效益而
稍后承担费用,而不是采用相反的方式。一定数
额的成本或者效益出现的时间越晚,它们的主观
价值就会越小。
( 2)资本的机会成本:是指由于资本可以在生产中
增值,所以当前一定数额的货币比未来同样数额
的货币的价值要大。当各种使用途径具有不同的
时间特征时,贴现有助于在不同的使用途径之间
进行资本的合理配置
资金的时间价值
? 经济活动中,资金能够随时间变化而增值,所以
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同样一笔资金,
作为费用,早付出比晚付出要付出得多;
作为效益,早得到比晚得到要得到得多。
? 因此,在对厂商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时,必须消
除因收支时间不同而导致的资金增值的差异,即
按照一定的比率把费用和效益都折合到同一时点
上的现值。
社会贴现率
? 社会贴现率是指费用效益分析中用来作为基准的
资金收益率。它是从动态和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
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参数,又称为社会
机会成本率,其出发点应该是整个社会而非单个
厂商的机会成本
? 在实际工作中,它由国家计委根据我国当前投资
收益水平、资金机会成本、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
统一制定和发布。
第八章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
第八章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
估方法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总经济价值
? 第三节 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 第四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 第五节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第一节 引言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的含义,
? 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包括组成
环境的要素、环境质量)所提供的物品或
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通常以货币的形式
表征出来。对环境进行经济价值评估就是
要衡量人们对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
? 对环境损害和效益进行价值评估则为制定
环境经济政策提供了技术基础,并且是将
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纳入到综合决策过程
的一个重要步骤。
? 之所以要对环境物品或服务进行货币化评
估,是因为通过货币的形式,能够对人类
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费用和效益进行测度。
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总经济价值
? 总经济价值,环境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的价
值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把环境资源的价值
称为总经济价值( total economic value,
TEV)。
?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两个部分:①
使用价值( use value,UV);②非使用价
值( non use value,NUV)。
? TEV=UV+ NUV=( DUV+ IUV+ OV)+
NUV
使用价值
? 使用价值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
时候,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
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
? 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
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
接获得的效益。
? 选择价值又称期权价值。选择价值同人们
愿意为保护环境资源以备未来之用的支付
愿望的数值有关 。
非使用价值
? 非使用价值则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
种物品的内在属性,它与人们是否使用它
没有关系。
? 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价值是人们对环境
资源价值的一种道德上的评判,包括人类
对其他物种的同情和关注。
? 人们之所以认为资源或环境具有存在价值,
是因为人们具有,
①遗赠动机②礼物动机③同情动机。
第三节 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 环境经济评价的基础是人们对于环境改善
的支付意愿,或是忍受环境损失的接受赔
偿意愿 。
?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的 3种类型:
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陈述偏好
法 。
获得人们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
愿的途径,
? 从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
获得;
? 从其他事物中所蕴涵的有关信息中获得;
? 通过直接调查个人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
意愿获得
第四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 直接市场评价法有时称常规市场法,又称物理影
响的市场评价法。它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
评估环境质量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方法 。
? 直接市场评价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
市场评价法利用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不能准
确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稀缺特征,则要通过影子价
格进行调整),赋予环境损害以价值(环境成本)
或评价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 。
剂量 -反应方法
? 通过一定的手段评估环境变化给受者造成
影响的物理效果。
? 目的在于建立环境损害(反应)和造成损
害的原因之间的关系,评价在一定的污染
水平下,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变化,并进而
通过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对这种产出
的变化进行价值评估。
剂量 -反应方法
获得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物理效果的有关数
据的渠道,
? 实验室或实地研究。
? 受控试验。
? 通常采用统计回归技术试图将某种影响与
其他影响分离开,这在健康影响研究中较
为常见。
? 根据实际生活中大量的信息,建立各种关
系模型 。
生产率变动法
? 生产率变动法( changes in productivity
approach)或称生产效应法( effect on
production approach)认为,环境变化可
以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
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品的供给与价格变
动影响消费者福利。
生产率变动法 —— 步骤,
? 估计环境变化对受者(财产、机器设备或
者人等)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围 。
? 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 。
? 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 。
生产率变动法 —— 方法,
式中,p——产品的价格; c——产品的成本; q——
产品的数量
环境改变的生产效应
环境变化 产 出 投 入
土壤质量提高 增加 降低
渔业污染减少 增加 不变
保护森林 增加 增加
工业用水质量提高 不变 降低
土壤侵蚀 降低 增加
渔业污染增加 降低 不变
森林损失 降低 降低
工业用水质量降低 不变 增加
生产率变动法 —— 所需的数据与信息,
? 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可交易物品的环境影响
证据;
? 有关所分析物品的市场价格的数据;
? 在价格可能受到影响的地方(时候),对
生产与消费反应的预测;
? 如果该物品是非市场交易品,则需要与其
最相近的市场交易品(替代品)的信息;
? 对可能的或已经实施的行为调整进行识别
和评价 。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疾病成本法( cost of illness approach)和
人力资本方法( human capital approach)
就是用于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损失成
本的主要方法,或者说是通过评价反映在
人体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步骤与方法,
? 识别环境中可致病的特征因素(致病动
因):即识别出环境中包含哪些可导致疾
病或死亡的物质。
? 确定致病动因与疾病发生率和过早死亡率
之间的关系。
? 评价处于风险之中的人口规模 。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步骤与方法,
? 估算由于疾病导致缺勤所引起的收入损失和医疗
费用:对疾病所消耗的时间与资源赋予经济价值。
式中,Ic——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导致的疾病损
失成本;
Li——i类人由于生病不能工作所带来的平均工
资损失;
Mi——i类人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医药费、
治疗费等)。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步骤与方法,
? 估算由于过早死亡所带来的影响:利用人力资本
法来计算由于过早死亡所带来的损失,则年龄为 t
的人由于环境变化而过早死亡的经济损失等于他
在余下的正常寿命期间的收入损失的现值。式中:
πt+i——年龄为 t的人活到 t+ i年的概率; Et+i——
在年龄为 t+ i时的预期收入; r——贴现率; T——
从劳动力市场上退休的年龄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所需数据与信息
? 致病动因的水平( F);
? 可致病的环境质量阈值( S);
? 超过阈值的强度( X);
? 与强度相对应的持续时间( Y);
? 与上述因素相对应的发病率( N,每百万人
口 n例)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所需数据与信息
? 暴露人群的评估:分布规律、敏感人群统
计等;
? 剂量 -反应关系为,
N=N( F)
F=( S,X,Y,… )
? 与上述发病率对应的工时损失数和医疗费
用耗费;
? 单位工时工资、医生工资、设备折旧、药
品价格等。
机会成本法
? 在评估无价格的自然资源方面,运用机会成本法
估算保护无价格的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可以用
该资源作为其他用途时可能获得的收益来表征。
?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估算资源保护的机会成本,
然后让决策者或公众来决定自然资源是否具有这
样的价值或是否值得为保护该资源而放弃这些收
益。
? 用机会成本法计算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也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直接市场评价法适用于解决,
? 土壤侵蚀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泥沙
沉积对流域下游地区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 酸雨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影响,以及它对材
料和设备造成的腐蚀等影响;
? 空气污染通过大气中的微粒和其他有害物
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 由于排水不畅和渗漏问题,造成受灌地的
盐碱化,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
? 砍伐森林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
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需要具备的条件,
? 环境质量变化直接增加或者减少商品或服
务的产出,这种商品或服务是市场化的,
或者是潜在的、可交易的,甚至它们有市
场化的替代物;
? 环境影响的物理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观察
出来,或者能够用实证方法获得;
? 市场运行良好,价格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
经济价值的良好指标。
第五节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 揭示偏好法( revealed preference
approach)是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
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
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
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
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内涵资产定价法
? 内涵资产定价法( hedonic property pricing)是
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人们赋予环境的价值可以从
他们购买的具有环境属性的商品的价格中推断出
来 。
? 通常选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它通过揭示不
同的房地产价格与不同的房地产的环境属性,采
用多重回归方法来研究房地产价格与可能影响房
价的许多变量的关系。
? 工资差额比较法是用工资水平的差异(工时和休
假的差异可以折合成工资)来衡量环境质量的货
币价值的方法。
内涵资产定价法 —— 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建立房产价格与其各种特征的函数关系,
Ph=α0+α1h1+α2h2+…+α khk
内涵资产定价法 —— 步骤与方法,
? 第二步:求出边际隐
价格 。边际隐价格表
示在其他特性不变的
情况下,特性 i增加 1
单位,房产价格变动
幅度。
内涵资产定价法 —— 步骤与方法,
内涵资产定价法 —— 适合评价的问题,
? 局地空气和水质量的变化;
? 噪声,特别是飞机和交通噪声;
? 舒适性对于社区福利的影响;
? 工厂选址、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的选线规划;
? 评价城市中比较贫困的地区改善项目的影响。
内涵资产定价法 —— 应具备的条件,
? 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
? 人们认识到而且认为环境质量是财产价值
的相关因素;
? 买主比较清楚地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或者
环境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 房地产市场不存在扭曲现象,交易是明显
而清晰的。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 防护支出法
( preventive expenditure approach)根
据人们为防止环境退化所准备支出的费用
多少推断出人们对环境价值的估价,属于
揭示偏好法。而重置成本法
( replacement cost approach)则是估算
环境被破坏后将其恢复原状所要支出的费
用,属于直接市场评价法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面对环境变化,人们可能会采取的防护行
为主要包括,
? 采取防护措施
? 购买环境替代品
? 迁移
?,影子 /补偿”项目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 步骤与方法,
? 1.识别环境危害
? 2.界定受影响的人群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 信息来源,
? 直接观察
? 对所有受到危害的人进行广泛的调查
? 对感兴趣的人抽样调查
? 专家意见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适用范围与条件,
? 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 土壤侵蚀,滑坡以及洪水风险;
? 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
? 海洋和沿海海岸的污染和侵蚀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 应满足条件,
? 人们能够了解和理解来自于环境的威胁;
? 人们能够采取措施保护他们自己免受影响;
? 能够估算并支付这些保护措施的费用 。
旅行费用法
? 旅行费用法( travel cost approach)常常
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
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它要评估的是旅游
者通过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
效益,或者说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
(旅游者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认
同) 。
旅行费用法 —— 步骤与方法,
( 1)定义和划分旅游者的出发地区:以评价
场所为圆心,把场所四周的地区按距离远
近分成若干个区域。距离的不断增大意味
着旅行费用的不断增加。
( 2)在评价地点对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
( 3)计算每一区域内到此地点旅游的人次
(旅游率)
旅行费用法 —— 步骤与方法,
( 4)求出旅行费用对旅游率的影响,
Qi=f( CTi,X1,X2,..,Xn)
Qi=α0+ α1CTi+ α2Xi
式中,Qi——旅游率,Qi=Vi/ Pi;
Vi——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推算出的 i区域中到评价
地点的总旅游人数;
Pi——i区域的人口总数;
CTi——从 i区域到评价地点的旅行费用;
Xi——包括 i区域旅游者的收入、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量,Xi=( X1,…,
Xn)。
旅行费用法 —— 步骤与方法,
( 5)确定对该场所的实际需求曲线:根据第一步的
信息,对每一个出发地区第一阶段的需求函数进
行校正可求出每个区域旅游率与旅行费用的关系,
旅行费用法 —— 步骤与方法,
( 6)计算每个区域的消
费者剩余。
( 7)将每个区域的旅游
费用及消费者剩余加
总:得出总的支付愿
望,即是评价景点的
价值。
旅行费用法 —— 适于评价,
? 休闲娱乐场地;
? 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用于娱乐的森林
和湿地
? 水库、大坝、森林等兼有休闲娱乐及其他
用途的地方等 。
旅行费用法 —— 要求满足,
? 这些地点是可以到达的,至少在一定的时
间范围内可以到达;
? 所涉及的场所没有直接的门票及其他费用,
或者收费很低;
? 人们到达这样的地点,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或者其他开销 。
第六节 陈述偏好法
?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contingent valuation,
简称 CV法)是典型的陈述偏好法。意愿调
查评估法试图通过直接向有关人群样本提
问来发现人们是如何给一定的环境变化定
价的 。
? 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中有两个广泛应用
的概念,即对某一环境改善效益的支付意
愿和对环境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分类,
直接询问支付意愿
投标博奕法
比较博奕法
询问选择的数量
无费用选择法
优先评价法
征询专家意见 专家调查法 (Delphi
法 )
投标博奕法
? 投标博奕法( bidding game approach)要
求调查对象根据假设的情况,说出他对不
同水平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支付意愿或接
受赔偿意愿。投标博奕法被广泛地应用于
对公共物品的价值评估方面 。
? 投标博奕方法可分为单次投标博奕和收敛
投标博奕 。
应用方法 ---单次投标博奕,
? 1.向被调查者解释要估价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
征及其变动的影响,以及保护这些环境物品或服
务(或者说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办法,
? 2.询问被调查者,为了改善保护该热带森林或水
体不受污染他最多愿意支付多少钱(即最大的支
付意愿),或者反过来询问被调查者,他最少需
要多少钱才愿意接受该森林被砍伐或水体污染的
事实(即最小接受赔偿意愿)
应用方法 ---收敛投标博奕
? 在收敛投标中,被调查者不必自行说出一
个确定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数额,
而是被问及是否愿意对某一物品或服务支
付给定的金额,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不
断改变这一数额,直至得到最大支付意愿
或最小的接受赔偿意愿 。
比较博奕法
? 比较博奕法( trade-off game)又称权衡博
奕法,它要求被调查者在不同的物品与相
应数量的货币之间进行选择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局限性,
? 各种偏差的存在,
信息偏差、支付方式偏差、起点偏差、假想
偏差、部分 - 整体偏差、策略性偏差
? 支付意愿与接受赔偿意愿的不一致性
? 抽样结果的汇总问题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适用范围,
? 空气和水质量;
? 休闲娱乐(包括钓鱼,公园,野生生物);
? 无价格的自然资产的保护,如,森林和原始区域;
? 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 生命和健康影响或风险;
? 交通条件改善;
? 供水、卫生设施和污水处理 。
第七节 评价方法的选择
? 我们可以把环境影响的方面分为 4大类:生
产力、健康、舒适性和环境的存在价值。
针对不同的影响,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价值评估 。
?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是唯一的能够揭示环
境资源存在价值的方法,因为其他方法考
虑的都是使用者的各种直接和间接成本与
效益 。
环境影响及其价值评估技术选择
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选择
生产力
直接市场价值评估法
防护支出法
重置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
健康影响
人力资本法
疾病费用法
防护支出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舒适性
旅行费用法
内涵资产价值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方法选择的依据
? 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 信息的可得性
? 研究经费和时间
第九章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第九章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建立影响因子名录
? 第三节 建立影响名录
? 第四节 影响的筛选分析
? 第五节 影响的量化
? 第六节 影响的货币化
? 第七节 估算因素分析
? 第八节 把评估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析
第一节 引言
? 环境经济影响评价的意义
? 传统的不足:传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于环境影响只是定性描
述,对环境影响没有价值计量,环境影响难于纳入常规的项目
经济分析,从而对项目可行性决策产生影响不足。
? 对环境影响进行价值计量,把环境影响纳入项目经济分析,使
现在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不仅要考虑经济上
合理,还要考虑环境可持续性。这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项
目的实际价值,预见项目的经济和环境后果,避免实施使自然
环境退化的项目,当资源稀缺时,还可以对不同项目进行比较
和排序。
第二节 建立影响因子名录
? 影响因子的含义:影响因子是指由于人类
活动改变环境介质(即空气、水体或土
壤),而使人体健康、人类福利、环境资
源或全球系统发生变化的物理、化学或生
物的因素。
? 建立影响因子的目标:目标是系统地确定
和建设项目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环境影响
因子,建立影响因子名录,全面反映造成
的环境影响。
? 下图给出了工业部门的影响因子。
环境影响因子
项目类别
金属
(加
工 /
制造
)
纸浆造
纸
化工
/化
肥
水泥 食品加工
1非金属无机物
2金属
3有机物
4农药
5CO
6SO2
7NOx
8氧化物
9温室气体
10气溶胶 /微粒
11异味
12颗粒物
13电磁辐射
14噪声
影
响
水
体
质
量
的
因
子
15非金属无机物
16金属
17有机物
18农药
19疾病 /病原体
20BOD/COD
21外来物
22酸 /碱
23肥料
24废弃物
25酸沉降
26盐渍化
27颗粒物 /沉积
28水源改变 /采水
29水渠 /蓄水
30温度变化
31过度利用
32异味
环境影响因子
项目类别
金属
(加工 /制造 )
纸浆造
纸 化工 /化 水泥 食品加工
环境影响因子
项目类别
金属
(加工 /制造 )
纸浆造
纸 化工 /化肥 水泥 食品加工
影
响
土
壤
质
量
的
因
子
33非金属无机物
34金属
35有机物
36农药
37酸 /碱
38盐渍化
39肥料
40废弃物
41酸沉降
42颗粒物 /沉积
43土壤侵蚀
44外来物
45过度利用
46土地利用
47其他影响因子
…
第三节 建立影响名录
? 定义:影响是指一个受体暴露给影响因子的变化
后,所发生的化学、生物或物理后果。影响的程
度通常可以通过剂量 - 反应关系量化。当需要评价
的活动不止一个时,就存在潜在的、累积的影响。
影响一般是随着影响因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影
响因子的减少而减少。
? 根据影响的对象,可将影响分为,
对人体健康、人类福利、环境资源和全球系统 4类
环境影响因子
影响类别
人类健
康 人类福利 环境资源
全球系统
死
亡
率
发
病
率
材
料
美
学
资
源
利
用
社
会
/文
化
海岸 /
海洋生
态系统
地
下
水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生物
多样
性 /濒
危物
种
陆地
生态
系统
环境影响因子的影响确定表
影
响
空
气
质
量
的
因
子
1非金属无机物
2金属
3有机物
4农药
5 CO
6 SO2
7 NOx
8氧化物
9温室气体
10气溶胶 /微粒
11异味
12颗粒物
13电磁辐射
14噪声
环境影响因子
影响类别
人类健
康 人类福利 环境资源
全球系统
死
亡
率
发
病
率
材
料
美
学
资
源
利
用
社
会
/文
化
海岸 /
海洋生
态系统
地
下
水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生物
多样
性 /濒
危物
种
陆地
生态
系统
影
响
水
体
质
量
的
因
子
15非金属无机物
16金属
17有机物
18农药
19疾病 /病原体
20 BOD/COD
21外来物
22酸 /碱
23肥料
24废弃物
25酸沉降
26盐渍化
27颗粒物 /沉积
28水源改变 /采水
29水渠 /蓄水
30温度变化
31过度利用
32异味
环境影响因子
影响类别
人类健
康 人类福利 环境资源
全球系统
死
亡
率
发
病
率
材
料
美
学
资
源
利
用
社
会
/文
化
海岸 /
海洋生
态系统
地
下
水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生物
多样
性 /濒
危物
种
陆地
生态
系统
影
响
土
壤
质
量
的
因
子
33非金属无机物
34金属
35有机物
36农药
37酸 /碱
38盐渍化
39肥料
40废弃物
41酸沉降
42颗粒物 /沉积
43土壤侵蚀
44外来物
45过度利用
46土地利用
47其他影响因子
第四节 影响的筛选分析
? 筛选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出将被评价的影响,
即说明:哪些需要定性描述,哪些可以量
化和确定价值,列出不被评价的影响,为下
一步的量化分析做准备。
? 下图为筛选分析的步骤及其合理性探讨 。
筛选 1:影响能否内部化或被控抑?( S1)
这一筛选要考虑两个问题,
? 首先,要决定该影响是否代表一个内部成
本或效益。如果一个影响是内部的,那么
它就应该已经包括在项目的经济分析中,
在这儿就会导致重复计算。
? 其次,要决定该影响是否能够全部或大部
分被控抑。如果影响被控抑,那么所发生
的控抑成本(如,污染控制),就应该已
经包括在项目的估算成本中,不应该遗留
任何重要的环境影响需要评价。
筛选 2:影响是否相对不重要? ( S2)
? 这一筛选要考虑对该影响进行评价的价值
意义。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判断问
题,所以对于后面的逻辑程序非常重要。
筛选 3:影响是否不确定或过于敏感而不能保
证评价的客观性? ( S3)
? 该筛选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会由于不确
定性(如,由于科学不确定性,或由于文
化价值、政治考虑、法律要求),无论取
得什么结果,任何评价都是不可能的或是
没有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争论的评价,
可能是决定一个项目取舍至关重要的因素,
但是超出了经济学方法的领域。此时应该
明确认识到,对于这个问题仅有经济评价
可能是不够的或者是没有意义的。
筛选 4:能否完成影响的定量评价?( S4)
? 这个筛选要考虑有没有足够的数据或其他
信息支持对潜在影响进行定量评价
? 小结, 把分析的结果填入表格,便于进一步
分析(见下图)
所确认的环境影响因子的影响及筛选分析结果
影响因子 影响 筛选结果
影响
空气
质量
的因
子
影响
水体
质量
的因
子
影响
土壤
质量
的因
子
注:筛选结果是指所用的筛选标准和对使用此筛选标准的解释
筛选分析汇总表
进行全面或部分经济评估的影响(对 S4回答“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定性评估的影响(对 S3回答“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必进一步分析的影响(对 S1或 S2回答“是”)
可完全控抑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相对较小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要求定性评估的影响前面的( )中填“+”或,- ‖号,表明正面或负面影响;也可以是,+/- ‖号,表明可能为
正面影响,也可能为负面影响。
第五节 影响的量化
? 含义:量化影响,即用一个合理的物理量
化单位来表述每一种影响的大小。在环境
预评估中,应将环境影响采用剂量 -反应函
数予以量化,将环境污染物的预期剂量与
受体的量化影响联系起来。
? 要求:量化应该经过检验以确保其精确性
和一致性,影响特征与评价方法相一致,
从而使这些结果之间可互比,并能用来确
定各种经济价值。
量化的步骤
1,在影响筛选分析汇总表中,查找出需要进行
全面或部分经济评估的影响,然后在环境影
响因子的影响确定表中查找出这些影响相对
应的环境影响因子。
2,确定这些环境影响因子的量纲和数量。
3,确定受体以及影响因子对受体的传播途径 。
4,确定描述受体所受影响的指标及其量纲。
5,量化影响。
第六节 影响的货币化
? 影响的货币化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基本经
济评估法和辅助评估法。
? 基本经济评估法在第八章已有详细的阐述,
是辅助评估法的基础。
? 辅助评估法中主要是成果参照法,而成果
参照法是采用对基本经济评估法研究的价
值进行估算。
成果参照法的步骤 ——1,文献筛选
? 文献筛选旨在从大量文献中,得到价值和环境
影响损失与收益的估算值。文献筛选原则是,
1,研究对象性质相似。
2,研究方法相似。如有可能,应该采用人口、区
位与所评估项目相似的分析研究。
3,对各研究的文化差异,应加以仔细考虑。
4,对研究的技术水平应加以评估。
? 成果参照法选择标准的优缺点列于下表 。
选择标准 优点 缺点
相近的环境影响程度与类别 由于与较大变化联系
在一起的价值不可以
用于较小的变化,环
境影响的移置较为可
信
对于缺乏科学基础的人
来说,可能难于找到真
正相似的环境影响
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的
基本评价方法研究
容易将基本评价方法
研究地区的情况调整
使之适应于受所评估
项目地区影响的人口
当基本评价方法研究作
者仅因为没有报告社会
经济特征,可能排除非
常好的基本评价方法研
究结果
在人口数量与构成、地理及
环境特征上相似的地区
环境影响及受影响的
人口可能接近,使得
调整容易进行
假定价值的主要决定因
子是相近的,而实际情
况可能与假定不符
高水平的近期研究 经济价值的移置性强,
近期研究很可能包括
当前经济条件;可以
采用现有技术
所涉及的问题可能太具
体、范围太窄而难以利
用,难于理解。由于近
期研究可能尚未发表,
因而有关资料难于得到
成果参照法的步骤 ——价值调整
成果参照法与基本经济评估法研究之间的
货币差异,要在评价阶段进行调整,使之
能够用于所分析的项目区域。
① 原研究报道的价值是一个范围时,选取
“最合适的”或可用的价值。
② 从几份研究中选用所报告价值的一定区间
或平均值。
③ 采用收益函数移置。
成果参照法的步骤 —计算单位时间单位价值
将价值乘以受影响人数便得到单位时间影
响的总价格。如果影响随时间变化,则要
对预期影响存在的每一时间的价值进行估
算。
成果参照法的步骤 —计算总贴现价值
① 确定预期有影响出现的时间区段,并注意
项目收益出现的时间。从典型情况看,项
目一开始便有项目成本,而收益和破坏值
可以出现在项目完成很长时间以后。
② 采用所建议的贴现率以及其他适当的贴
现率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贴现后的总年
度损失值和收益。贴现率和影响价值均应
以相同方法处置通货膨胀率,即两者应该
均为实际值,或两者均为名义值。
第七节 估算因素分析
有关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各种方法,无论
是基本研究方法还是成果参照法,均包含
有一定程度的估算成分。环境影响的货币
价值估算,只是真实价值的近似值,其中
包括有省略、偏差和不确定性因素。所采
用的贴现率及其他因子也影响货币价值的
估算。在考察并估算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
价值时,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保证
评价的客观性。
省略
? 确定有关环境影响的哪些信息在环境预评
估或环境影响预评价中被忽略了,哪些信
息在经济评价中被省略了。
? 在项目经济分析报告中明确阐述这些省略
信息,并且指出这些省略将如何使定量分
析结果产生偏差。
? 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以改进今后的项目
评价。
偏差
偏差,是指能够引起收益或成本的定量估
算值高于或低于其实际值的情况。其主要
原因的种类有,
①经验数据 ②样本 ③方法
④专业影响 ⑤部门影响
偏差 —应注意的问题,
① 选择那些足够重要或足够明显的影响进行货币化,
以防因疏漏某个重要的影响,而产生误差。
② 环境影响的估算范围。
③ 关于受影响人口的选择。数据或知识的缺乏会导
致对受影响人口数量的估算偏低或偏高。
④ 在选择贴现率时,适当考虑规范和制度,从而避
免由于对低于或高于备选贴现率的偏好,形成现
值计算的偏差。
⑤ 估算价值的相对重要性。有许多偏差能够引起单
个价值评估偏高或偏低。究竟选择均值还是中位
数,将对评估的总体结果产生影响。
不确定性
? 在一定程度上,所有评估内容均是不确定
的。因为评估涉及对自然和社会经济关系
变化的估算或预测。不确定性的类别与来
源,决定着其对项目收益率或净收益的影
响,需要加以考察。
偏差和不确定性的来源
① 抽样误差或样本偏差。
② 差异性。例如,重金属对不同鱼种或同一鱼种的
不同变种会有着十分不同的影响。
③ 量度与系统误差,即真实值与估算值之差。
④ 主观判断。
⑤ 语言不准确。
⑥ 固有的随机性。
⑦ 近似。
? 所有关键性的省略、偏差和不确定性,如果
它们影响评价结论,就应在项目经济分析报
告中列出,其可能影响应以“+”或,- ‖号
来表现,以使读者能够理解这些影响将如何
改变所估算的现值收益或收益率,或者更简
单地说,这些省略、偏差或不确定性是否影
响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 应该试着用一些简单的,但却专一的敏感性
分析,专门考察高度不确定的主要假设条件,
并改变这些假定,看它们对项目的经济分析
结果有什么影响。
其他问题
? 均等
? 定性评价程序
? 基准确定 ① 设备更新 ② 机会成本
③ 资源利用与条件
? 制度因素
第八节 把评估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
析
? 在环境和非环境影响的效益和成本计算当
中,最基本的假设是货币类别和基准年,
① 通过汇率消除币种的差别。
② 消除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差别。
? 另一个重要的假设是建设项目的预期的环
境保护水平。对于一个待建项目,其项目
财务成本分析中将包括控抑成本。确保不
会误将控抑的影响包括在其他的环境影响
价值计算之内,因而过高地估计预期的消
极影响。
把评估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析的步骤
? 计算各时间断的成本流和效益流
? 使用规范的投资标准比较成本流和效益流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 ADB)的, 项目经济
分析准则, ( 1987年 8月),如果经济内部
收益率超过项目所在国的资本机会成本,
就可认为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 对关键项目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决定内部收益率或净
现值对哪一个变量最敏感,特别是决定这样一些变
量,即如果这些变量的价值发生变化,会引起内部
收益率下降到可接受的水平以下或其净现值下降到
零以下。
敏感性分析可应用于下面的情况,以找到不同假设
条件下获得可能结果的范围。它包括,
① 运用几个对环境影响及其货币价值上下限的假定
方案,来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或经济内部收益率。
② 比较计算的净收益和经济内部收益率范围,从而
确定不同方案和假设是否严重改变净现值和经济内
部收益率的结果。
? 将非货币化的环境成本和效益纳入经济分析,
① 近似的上下限价值
②,反向分析”或“转折点”分析。这种方
法用来计算被遗漏的效益或成本超过什么样
的货币化价值,才能改变净现值结果的符号。
③,模糊评价”或相关的“费用有效性”技
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鉴定每一种选
择方案产生单位非货币化环境效益的成本是
多少从而进行比较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 第一节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 第二节 污染者付费原则
? 第三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 第四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 第五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
? 第六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
? 第七节 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第一节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 决定环境容量有效利用(或者污染物有效
排放)水平的两项关键因素是边际治理成
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 边际治理成本曲线 MAC向右下方倾斜表明
治理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边
际损害成本曲线 MEC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损
害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治理
成本与损害成本之和是社会总成本。
? 理想的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是在 E点,此
点又称为有效率的污染水平。此时边际治
理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社会总成本最
小,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
? 实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的手段,
1.强制执行各类环境法规;
2.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
第二节 污染者付费原则
? 强制执行的各类环境法规又称为命令 -控制
型的环境政策,包括各种环境标准、必须
执行的命令和不可交易的配额。
? 为了降低执行成本,同时获得理想的环境
效果,无论是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过渡的国家,还是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的
国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
运用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或称环
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
? 以市场为基础,着重间接宏观调控,通过改变
市场信号,影响政策对象的经济利益,引导其
改变行为。这种间接宏观管理模式,不需要全
面监控政策对象的微观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
政策执行成本。
? 通过市场中介,把经济有效地保护、改善环境
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环境责任者,环境管理
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条件、能力和
发展水平的政策对象。
? 可以有效地配置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这些
资金不仅可投资于对环境有利的项目,还可以
用于纠正其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污染者付费原则
? 污染者付费原则( PPP):即污染者应该承担由政
府决定的控制污染措施的费用,以保证环境处于可
接受的状态。换言之,在生产过程和 /或消费过程产
生污染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中,应当包括这些控制
污染措施的费用。
?, 污染者付费原则, 的基础还有, 使用者付费原则,
(简称为, UPP原则,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
和环境经济政策应用的日益广泛,PPP原则已不能满
足需要,新的原则将被确立,如, 受益者付费原则
( BPP), 等,并有可能部分地取代 PPP和 UPP原则。
第三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 ―调节市场”是利用现有的市场来实施环境
管理,例如,征收各种环境税费、取消对
环境有害的补贴、建立抵押金制度。
? 调节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
“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
题,其核心思想是由政府给外部不经济性
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由外部不经济性
的制造者承担全部外部费用。这类环境经
济政策又称为庇古手段。
? ―建立市场”包括明晰产权、可交易的许可证、
国际补偿体制等。
? 建立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通过“看不
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环境问题。
又称之为科斯手段。
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的不同,
? 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而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
市场机制。如果不存在“政策失效”,两种手段
都可行。但如果出现政府“寻租”的情况,科斯
手段比庇古手段更有效。
? 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
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在产权制度
不健全,污染者数量比较多情况下,环境资源的
产权界定比较困难,企业间交易成本比较大。这
又使得科斯手段效率降低。
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的不同,
? 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
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
? 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
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
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
不公平。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
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
? 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
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
? 可以把科斯手段与庇古手段混合使用,而不
是把两类手段对立起来。例如,我国就有排
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配套使用的尝试,以排
污权交易为主,用排污收费做保证,从而以
最小成本实现污染控制目标。
第四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 环境经济政策的行为激励功能表现为通过
经济手段,借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外
部不经济的环境费用内部化,改变生产者
和消费者原有的经济刺激模式,纠正他们
破坏环境的行为。
资金配置功能包括 3方面的内容,
? 依据法律、行政授权,实现和聚敛用于环境
保护的资金;
? 资金的重新分配;
? 资金的使用
第五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
? 经济手段的 9大类别,
①明晰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和开发权;
②建立市场,包括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可
交易的环境股票等;
③税收手段,包括污染税、产品税、出口税、
进口税、税率差、资源税、免税等;
④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使用者费、资源
(环境)补偿费等;
⑤ 罚款制度,包括违法罚款、违约罚款等;
⑥金融手段,包括软贷款、贴息贷款、优惠贷
款、商业贷款、环境基金等;
⑦财政手段,包括财政拨款、赠款、部门基金、
专项基金等;
⑧责任赔偿,包括法律责任赔偿、环境资源损
害责任赔偿、保险赔偿等;
⑨证券与押金制度,包括环境行为证券、废物
处理证券、押金、股票等。
这些经济手段所适用的领域主要包括,
①污染控制;
②自然保护;
③资源利用;
④流域、区域综合环境管理;
⑤国际和全球环境问题;
⑥生产和消费。
第六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
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政策和管理手段,
必须具备的条件,
? 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
? 相应的法律保障
? 配套的规章和机构
? 相应的数据和信息
影响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的因素,
? 政策可接受性
? 相关政策的制约
? 管理的可行性
? 公平性的考虑
? 对市场竞争力的担心
? 产业政策
第七节 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3个领域是,
? 环境污染防治
? 农村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5个层次,
?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 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规章
? 国务院所属部委制定和颁布的规章和政策
?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
法规和政策
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
由环保部门执行的政策,
? 排污收费
? 排污权交易(在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
证基础上试点)
? 三同时制度
? 生态环境补偿费
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
由产业部门执行的政策,
? 矿产资源补偿费
? 土地损失补偿费
? 城建环保投资
? 废物回收利用
? 育林费
? 林业基金
? 行业造林专项资金
? 造林、育林优惠贷款
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
由综合管理部门执行的政策,
?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 城乡维护建设税
? 资源税
? 资源综合利用
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
由综合管理部门执行的政策,
? 综合利用利润留成环保投资
? 企业更新改造环保投资
? 清洁生产
? 环保产业
? 有益于环境的财政税收政策
? 银行环境保护贷款合管理部门执行的政策
第十一章 排污收费
第十一章 排污收费
? 第一节 庇古税 ——排污费
? 第二节 排污费与污染治理成本
?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
? 第四节 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
? 第五节 排污收费的问题
? 第六节 OECD国家的环境税
? 第七节 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第一节 庇古税 ——排污费
一、最优庇古税
? 庇古税的含义
? 最优庇古税的内涵及确定
二、最优庇古税的数学推导
? 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
? 推论
庇古税的含义
?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 福利经济
学, 一书中首先提出对污染征收税或费的
想法。他建议,应当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
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
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二者相等,这
就是,庇古税”。
? 现在,人们把针对污染物排放所征收的各
种税费统称为庇古税
庇古税的示意图 的分析
? 图中 MNPB为企业的边际私人纯收益,
MEC为边际外部(损害)成本,这两条曲
线相交于 E点,与 E点相对应的污染物排放
量( Q)就是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
? 庇古税即图中的 EQ。
最优庇古税的内涵
? 最优庇古税就可以定义为:使排污量等于
最优污染水平时的排污收费(税)。此时
边际外部(损害)成本等于边际私人纯收
益,即净边际私人纯收益 0,厂商利润和社
会福利最大化。
最优庇古税的确定
由 MNPB与 MEC相交的点 E的边际外部成本
或边际外部收益所决定
即 t (最优) =MNPB(Q)=MEC(Q)
此时,与 E点相对应的污染物排放量( Q)
就是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
NSB=p·Q-C( Q) -EC( Q) ( 11-1)
NSB——社会纯收益;
p——产品价格,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
p值不依赖于 Q;
Q——产生污染的经济活动的产量,这里,
假 设经济产出和污染物排放量成比例增
加。
C( Q) ——私人成本; EC( Q) ——外部
成本
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
NSB最大化,需满足,
因此,
SC——社会成本,SC=C+EC
推论
? 为使边际私人纯收益等于边际外部成本,满足社
会纯收益最大化的条件,则必须征收庇古税( t),
? 因此,最优庇古税为私人经济活动处于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时的边际外部成本。
第二节 排污费与污染治理成本
一,最优排污费率的确定
? 污染治理成本
? 厂商面临三种选择的决策分析
? 确定最优排污费率
二、最优排污费率的数学推导
污染治理成本
? 污染治理成本是厂家通过投资购买和安装
处理污染物的设备,减少对外界的污染排
放所花费的成本,是厂商把外部不经济性
内部化的一种手段
厂商面临三种的选择
引进污染治理成本之后,厂商有三种选择,
? 缴纳排污费,
? 减产
? 追加投资购买和安装处理污染物的设备
决策分析
当政府根据 MAC线与 MEC线交点 W*,征
收排污费 t,
? 当污染物的排放量低于 W*时,厂商支付的
边际治理成本高于排污费,自己不治理,
缴纳排污费,在 MNPB>t的区间内,继续扩
大生产。
? 当污染物的排放量高于 W*时,厂商支付的
边际治理成本低于排污费,厂商选择自己
治理,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 W* 上。
先前理论的局限
– 通过影响私人的成本收益,控制生产规模来达
到控制污染水平的效果,厂商面临单一的选择。
– 确定排污费征收标准的原则是,
– 当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最优污染水平时,政
府征收的排污费应该正好相当于厂商的边际私
人纯利益,而最优污染水平则由 MNPB和 MEC
两条曲线的交点来决定。只有在,厂商的污染
物排放量随生产规模的变动而同比例变动的条
件下,才能够用上述两条曲线的交点来确定最
优污染水平。
理论的改进
? 厂商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并通过自己治污,
只要 MAC<t,来达到有效的污染排放水平
? 最优排污费率为:应当根据 MAC线与
MEC线的交点 W* 来确定
t = MAC= MEC
总成本最小化(一)
? 令 QC为污染控制下的产值,QN为无污染
控制时的产值
QC=QN-TAC ( 11-7)
式中,TAC——总控制成本。
? 令有污染控制情况下环境所提供的服务的
价值为 EC,无污染发生情况下环境所提供
的服务的价值为 EN
EC=EN-TEC ( 11-8)
式中,TEC——总外部成本。
总成本最小化(二)
污染控制下的社会总效益( TSB)为产值
( QC)加上环境服务的价值( EC)。
TSB=QC+EC=QN-TAC+EN-TEC
=QN+EN-( TAC+TEC) ( 11-9 )
上式中 TSB最大化等同于总成本最小化。
因为污染( W)只影响 TSB,TAC和 TEC。
总成本最小化(三)
为使 TSB最大化,对 W求导,
即 -MAC=MEC ( 11-11)
如果征收的排污费( t),可以满足社会纯收益最大
化,即总成本最小化的条件,则,
t=MEC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
? 一、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排污收费效率
? 二、不完全竞争下的次优收费标准
(一)
(二)
总结
? 无论排污费为正为负,最优排污费都不等于
最优产量上的 MEC。原因在于我们同时在
解决两个问题:外部效应和垄断。
? 完全竞争条件下,
t=p-MPC=MR*-MPC*=MEC*
?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 如果 MPC*> MR*,S*=MPC*-MR*
? 如果 MR*> MPC*,t=MR*-MPC
次优排污费率
t*——次优排污费率;
tc——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庇古税;
p——产品价格;
MPC——边际私人成本;
s——排污水平;
Q——产出水平。
等式右边第一项为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庇古税,
第二项为产量减少所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 。
结论
? 由式( 11-13)说明,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次优的排污收费标准
或污染税要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排污收
费标准。
第四节 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
? 一、降低达标费用
? 二、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
? 三、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
? 四、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
费用比较
排污标准情况如下,
总治理成本 =OAQ2+OBQ2+OCQ2
收费情况如下,
总治理成本 =ODQ1+OBQ2+OEQ3
两者之差,
( OAQ2+OBQ2+OCQ2) -( ODQ1+OBQ2+OEQ3)
=Q1DAQ2-Q2CEQ3
因为 Q1DAQ2> Q2CEQ3,所以,达到同样的排
污控制量,排污收费比单纯执行标准的成本要低。
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
? 监督实行环境标准,意味着运用行政或法
律的手段直接控制经济当事人的行为
? 征收排污费,只是运用经济手段改变了经
济当事人面临的外部环境
? 征收排污费从总体上控制环境污染的程度,
与监督执行环境标准时逐个企业地确认其
污染程度相比,所需要的交易成本应该是
比较低的
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
技术革新前后的费用分析
? MAC1为排污者现有的边际治理成本曲线。如果排污
收费标准确定在 t1水平,那么排污者将会把排污水平
控制在 W1。此时,排污者承担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
? 总费用 1 =S( Ot1AW1 ) + S( AW1Wm )
? =S( Ot1AWm )
? 排污者革新污染控制技术,使边际治理成本曲线从
MAC1下降到 MAC2,而对排污者的排污费征收标准
依然为 t1。显然,排污者将把污染水平控制在 W2。此
时,排污者承担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
? 总费用 2 =S( Ot1AW2 ) + S( BW1Wm )
? =S( Ot1BWm )
技术革新前后的费用比较
? 费用的节省
S( BAWm) =总费用 1 - 总费用 2>0
? 即排污者得到的相应的经济效益
? 因此,排污收费客观上起到了激励污染企
业不断革新技术的作用。
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
? 排污收费的收入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资金
来源,可以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公共环境保
护设施提供部分资金,也可以返还污染企
业作为治理污染的专项基金使用,体现了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第五节 排污收费的问题
? 一、信息失真对排污收费的影响
? 二、排污收费的公平性
一、信息失真对排污收费的影响
? 排污收费在理论上是理想的,但实行起来
有相当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确定最
优排污量标准所必需的信息,即获得精准
信息的成本太高,
? 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
? 边际私人净效益曲线的获得
二、排污收费的公平性
? 排污收费的公平性涉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分担税负的问题,即
企业可否把排污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问题 。
排污费的分担
? 对于生产者来说,实际得到的价格是 p1-t,低于
原价格 p0。单位产品中生产者的收入减少 p0-
( p1-t),这是生产者支付的那部分排污费。生
产者还由于出售量从 Q0减少到 Q1而减少了总收
入。
? 对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从 p0上升到 p1,p1-p0是
消费者支付的那部分排污费。
? 可见,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分担了排污费。而各
方负担的多少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对
斜率
第六节 OECD国家的环境税
? 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污染者付费原则
( PPP)。
? 排污费或税是根据污染物排放的质与量所征收的费
用。 OECD国家分别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
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不同方面设计了收费制度。
? 产品税是指对那些在生产加工、消费或处理过程中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征收的费用,旨在提高这类
产品的相对价格,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转向无污染、
少污染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 绿色税制改革:从 20世纪 90年代初起,OECD国家
开始绿化其税制体系,实行绿色税制改革。改革从
3个方面进行,
①废除或修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
②改革现行税制,使之利于环境;
③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品全面征
税的政策。
? 绿色税制改革是在税收中立(即不增加国民的财政
负担)基础上进行的,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七节 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特点
三、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五、排污收费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从 1978年至 1981年。这是排污收费制
度的提出和试行阶段。
? 第二阶段,从 1982年至 1987年,这是排污收费
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阶段。 到 1987年,我国年排污
收费额已达 14.3亿元,比排污收费试行初期增长
近 10倍。
? 第三阶段,从 1988年至今,这是排污收费制度改
革、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 1995年,全国排污费
征收额预计达到 34亿元。
(目前全国征收排污费的项目有水、气、固体废
物、噪声、放射性废物等五大类 113项 )
二、中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特点
? 收费地域广,收费种类和收费因子多。
? 以征收超标排污费为主,以征收非超标排污费为辅的收费体
制。
? 应用的经济手段种类多,包括了收费、罚款、财政和金融 4
种。
? 在中国目前的 8条环保投资渠道中,排污收费是唯一由环保
部门管 理的投资渠道。
? 中国排污收费的法规体系由 4个层次组成:全国人大颁布的
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的地方法规,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地方法规。
? 为了执行排污收费制度,各级环保部门已经建立了遍及全国
的 1600多个各级环境监理机构,拥有监理人员 2万余人。
? 排污收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纳入财政预算内的行政收费,地
方环保局管理可使用一部分排污费收入,排污费收入已经成
为地方环保局的重要经费来源。
三、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 ① 收费面不全。排污收费的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和一部分事业单位,对第
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排污收费仅在一部分地区开始实行;居民生活污染物排 放基本未实行收费。
? ②收费标准偏低。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仅为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 50
%左右,某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 10%,对于污染控制缺乏刺激
作用,使企业宁愿缴排污费买排污权。
? ③污染治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现行的排污费资金使用体制,导致有限的资
金分散使用,忽视了必要的集中治理,不仅投资效益下降,而且影响治理设 施的运转。
? ④排污费大部分无偿使用。排污收费污染治理资金有偿使用的比例仅为 20
%~ 30%,贷款利率低,贷款项目完成后还可以申请豁免。
? ⑤现行政策规定排污费只能用于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不能用于清洁生产和
集中控制设施,影响了投资效果。
? ⑥由于是用行政手段管理排污收费资金,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行政 干预,挤占、挪用、拖欠、积压排污收费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
? 修订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排污收费
法律、法规。
? 制定以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排污收费
政策体系,包括收费标准,收费方法,资金管理与
使用办法。
? 建立规模适宜、素质较高、装备精良的排污收费和
环境监理执法队伍。
? 排污收费制度的收费方法改革包括 4个方面,
从超标收费改为排污收费;从单一浓度收费改为浓
度与总量相结合收费;从单因子收费改为多因子收
费;从静态收费改为动态收费。
第十二章 排污权交易
第十二章 排污权交易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第五节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第六节 中国的排污权交易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
? 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受到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
? 早在 7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并首先被美国国
家环保局( EPA)用于大气污染源及河流污染源管理,而
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继进行了排污权交易政
策的实践;
? 我国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也开展过可交易排污许可证的试
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
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
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
的排放控制。
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
? 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
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
? 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
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
即若干排污权。
? 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
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
合法地买卖。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
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
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
? 根据企业追求费用最小化的原则,可建立该污染源
决策的目标函数为,
? 只有当排污权(排污许可证)的市场价格与企业的
边际治理成本相等时,企业的费用才会最小。在企
业自身利益的驱动下,排污权交易市场必将自动地
产生这样的排污权价格,该价格等于企业的边际治
理费用。最终结果必然是污染源通过调节污染治理
水平,达到所有企业的边际治理费用都相等,并且
等于排污权的市场价格。
? 政府可以用类似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做
法,通过排污权的市场买卖,对环境保护中
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映。
? 认为现有的环境质量偏低或环境标准偏低的
社会团体或个人,也可以通过购买排污权而
不排放污染物的办法,对这种不满意的状况
主动地进行改进。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
? 成本最小化
? 有利于宏观调控
? 给非排污者表达意见的机会
?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 提高了企业投资污染控制设备的积极性
? 更具有市场灵活性
第四节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 合理分配排污权:既能体现“污染者付费”
原则,又不会由于获取成本过高影响交易
市场形成。
? 完善的市场条件:排污权的价格应该由市
场决定,但排污权市场的交易秩序需要良
好的交易环境。
? 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政府必须目前排污
许可证的分布状况,并能制止无证排污。
对有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防止他们以权谋私,是实现政府部门有效
管理的重要保障。
第五节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 从 20世纪 70年代美国国家环保局( EPA)
就开始将排污权交易政策用于大气污染源
及河流污染源管理,并逐步建立起以气泡
( bubble)、补偿( offset)、银行
( banking)和容量节余( netting)为核心
内容的一整套排污权交易体系,在实践中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环境效益。
SO2大排污权交易政策体系
? 美国 SO2排污许可证交易政策以 1年为周期,
通过确定参加单位、初始分配许可证、再
分配许可证和审核调整许可证四部分工作
来完成污染控制的管理目标。
第六节 中国的排污权交易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国家环境保护
局确定,“九五”期间将对 12种污染物实
行总量控制,其中,
? 大气污染物 3种:烟尘、工业粉尘,SO2。
? 废水污染物 8种: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氰
化物,As,Hg,Pb,Cd,Cr6+。
? 固体废物 1种: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步骤,
1,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基础上,
核实省级 1995年污染物排放量基数;经
全国综合平衡,编制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计划。
2.,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计划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国家控制计划
指标,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下达的总
量控制指标,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权
重或影响系数,再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
达到辖区的地、市。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步骤,
4,各地、市根据省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按
照污染物来源,核定分配污染源总量控制
指标。地、市在核定和分配污染源的总量
控制指标时,可以依据省下达的总量控制
计划指标,按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排污总
量(目标总量控制);也可以依据区域或
流域环境目标,按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排污
总量(容量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步骤,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不同区域的排
污总量指标、实现环境目标的优先顺序和
分期实现本省“九五”总量控制计划目标,
调整按计划指标初步分解下达给地、市的
排污总量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总量控
制实施方案,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
家环保局备案。各省、自治区还应确定本
省的重点城市,编制重点城市功能区达标
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总量控制的监督管理
? 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监督管理
? 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
? 建设项目排污总量的监督管理
?, 15小”的监督管理
什么是 15小?
? 年产 5000t以下化学制浆造纸厂,年产折牛
皮 3万张以下的制革厂,500t以下的染料厂,
坑式和萍乡式炼焦以及天地罐和敞开式炼
硫磺的企业,马槽炉、马鞍炉等土法炼铅
锌,土法选金,土法农药,土法漂染,土
法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
射性制品,土法炼油,土法炼汞、炼砷等
企业。
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污权交易的经验
? 1988年 6月,国家环境保护局确定在上海、北京、
天津、沈阳、徐州、常州等 18个城市(县)进行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试点工作。
? 1989年 4月 28日至 5月 1日,“第三次全国环境保
护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加强环境管理
的五项制度(通称“新五项”),即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
污染物许可证、推行污染集中控制和继续推行限
期治理。这是,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 以环境
政策的形式正式提出。
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污权交易的经验
? 从 1991年开始,包头、开远、柳州、太原、
平顶山和贵阳等城市尝试大气污染物的排
污权交易。
? 截至 1994年,发放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
的试点城市共有 16个,持证企事业单位 987
家,控制排放源 6646个。
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污权交易的经验
? 截至 1994年,发放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
的试点城市共有 16个,持证企事业单位 987
家,控制排放源 6646个。
? 到 199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普遍实行了
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共向 42 412个
企业发放了 41 720个排污许可证。
? 我国目前的排污权交易,都是在特定时间
段内,经行政部门的安排后才进行的。如
何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一经济手
段,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内涵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第六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七节 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
题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意义
?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 一方面,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
过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 造成资源枯竭和生
态环境退化;
? 另一方面, 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 特别是其
中有害物质的增加, 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
力, 干扰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 甚至影响到全
球气候的变化 。
? 这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相互影响, 形成复合效
应, 不 仅对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造成危害, 而
且形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有的还发展为全球
性问题,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 恩格斯指出: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
违背自然规律从事的经济活动, 最终会
遭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 。 它不仅摧毁了
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 有的国家和地区
甚至由此而衰落 。
? 著名历史学家A ·汤因比:, 人类通过
求生走向毁灭, 。
? 面对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
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国际上曾出现
三种议论,
一是悲观论。 认为环境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
人口爆炸等造成的,并预言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势
必导致地球毁灭、世界末日。因而提出了原点主义,主
张停止工业、经济、技术等的发展,甚至主张回到原始
的自然状态中去;
二是无关论。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认为,环境问题是发
达国家的事,自己的问题是贫穷、饥饿和疾病,对环境
的关切可能妨碍自己发展的努力;
三是现实论。 这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种观点。它认为,
应该正视环境问题,认清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只有环
境健全的经济发展,才会持久有效,同时避免无益的副
作用。
? 1972年联合国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时,环境意识发生
了重大变化,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长篇研究报
告, 我们共同的未来, 中,提出了, 可持续发展,
的概念及其实现途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或者从本质上
说,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也是人
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
革命性变化。因此,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划时代的
思想,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全人类的观念和世界的发
展进程。
?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理论会引导行动顺利发展;理论上出现
偏差,则会将行动引入岐途。传统的经济学不仅不能解释何以发展
经济的结果,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而且
正是由于传统经济学的缺陷,才造成了令人震惊的环境后果,并反
过来又使经济发展受阻。这就给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因
此,从 20世纪中后期起,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了环境问题的
经济学研究。
? 在宏观方面,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着重研究了经济增
长和宏观经济政策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将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费用和效益纳入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
? 在微观方面,研究发现,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
就是它在研究厂商的经济行为时,不考虑其外部不经济问题,从而
使厂商产品的价格与其真实的边际社会成本偏离甚远,并因此导致 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使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下降都呈加速之势。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 消费: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
用,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
消费掉;
? 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
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
? 市场: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
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 包括帕累托的
福利经济学理论, 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 起始于 20世纪 50年代, 其奠基人为约翰 ·克鲁梯
拉和艾伦 ·克尼斯, 代表作为, 自然资源保护的
再思考, ( 1967) ;
? 科斯 ( Coase,1960) 的, 社会成本问题, ;
? 1966年, 鲍尔丁 ( K.Bolding) 提出了, 太空
船地球经济学, ;
? 1962年, 美国生物学家卡逊, 寂静的春天,,
1970年, 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
? 20世纪 70年代初期, 艾伦 ·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
平衡模型;
? 1972年, 米都斯等人提出了, 增长的极限, ;
?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 1980年起, 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
济学研究, 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 ·胡弗斯密特 ( Maynard
M.Hufschmidt) 和约翰 ·狄克逊 ( John Dixon), 其代表作有, 环
境, 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 ;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 正式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 ·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
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
研讨,于 90年代中期出版了, 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 SEEA),
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 /施行;
?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
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
?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 ·托宾( James Tobin)和伏 ·诺德豪斯
( 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
提出了, 经济福利量, ;
? 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 ·皮尔斯( David W.Pearce),
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 济问题研究
? 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
算。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之后,在国际上掀起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 值研究的热潮。
? 总之,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在两个方面为人
类知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是扩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
使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分析的视角;二
是使经济科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增
强了经济学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 而这二
者又都为人类克服环境危机的现实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帮
助 。 环境经济学虽仅有四, 五十年的发展历史, 却产生
了非常明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涵义
?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
? 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
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
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 —
—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
和利用的综合学科;
?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门
学问;
?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环境经济
学定为一个总的名称,而把污染经济学、资源
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作为它的三个分支学科。
? 污染经济学,污染经济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
环境经济学部分, 也叫公害经济学 。 它主要
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即经济活
动中的污染破坏环境问题和污染及其防治中
的经济问题 。
? 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是在研究资源合理
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资源经
济学是研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及
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
?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与经济学
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生态经
济学的目的, 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
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上来研究人类
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和作用
?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传统经济学研究
对象的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和作为自然环境科
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环境再生产过程的结合部,
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
? 环境经济学 的特点:边缘性或交叉性, 应用性
或实践性;
? 环境经济学的作用,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
发展计划, 指导政策和项目评估, 指导管理环
境和自然资源等
第六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
?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
?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国际环境问题
第七节 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
若干重大课题
? 1,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 以环境问题形式表现的社会利益结构, 利益冲突和利益均衡的实证描述和理
论分析
? 揭示环境问题背后存在的人与人 ( 或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 ) 之间的
社会经济关系, 为制定协调这种关系所需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 具
体途径是分析环境资源权利的法律规定, 不同人群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权利结构以及人们在维护环境权益方面的实际可能性等 。
? 2,适应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国家环境管理责任与权利的
边界确定
? 由于存在, 政府失灵,, 国家管理环境的职能只能在一个可以承
受的范围内行使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 ( 政府 ) 调节环境冲突
的作用可以适当地由市场机制所替代, 环境经济分析要为这种替代提供理论说明和实施方案 。
? 3,可持续发展规范下的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与环境
经济评价
?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下, 经济体系必须向着对环境无害或
有利的方向转变和发展, 这种转变不是盲目和自发的, 必须由
环境经济学理论作出指导 。 环境经济学理论可以指出非持续的
经济体系存在的缺陷并指出改变的途径 。 首要的是制定出对经济体系的可持续性作出判断的指标体系并应用于现实分析 。
? 4,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 ( 代际和代内公平 ) 的经济
评价
? 对环境作出价值评估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和传统的任务, 在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 环境经济学必须对其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
调整, 以体现公平和持久性的内涵 。 关于贴现率的选择, 就超
出了单纯的技术操作范围, 它包含了许多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的内容, 在这个意义上, 技术侧面的环境经济问题也表现为理论问题 。
? 5,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革
? 由于经济发展过程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所以改革和
改善经济决策过程 ( 特别是宏观经济决策过程 ) 是保持环境可
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 。 宏观经济决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是环
境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内容, 在现实操作层次上, 体现为具体的
部门政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即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
策, 能源政策, 金融政策 ( 包括财政, 税收, 价格政策等 ),
贸易政策, 地区政策等, 在这方面, 存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任务 。
? 6,微观环境管理的经济效率评价和政策设计
? 对大量和分散存在的环境管理对象进行监督和管理历来是成
本十分高昂的一项工作, 在很多情况下, 管理成本甚至是管理
能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 例如, 对很多乡镇企业无力顾及 ) 。
环境经济学的一个现实任务是对这种成本作出定量分析并设计 成本最小的方案 。
?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二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竞争市场与效率
第二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
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第一节 竞争市场与效率
? 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
或接触点 。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
品的场所, 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
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
? 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具体因素主要有 ( 见图 ),
第一, 市场上厂商的数量;
第二, 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 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的程度;
第四, 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 一,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各个生产者和消费
者的规模必须很小,即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 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
无差别的;
? 三,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
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 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 五,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体利益最
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
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
行生产;低的生产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
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 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组织的
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
?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
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
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
? 其他的一些问题:垄断市场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
产品的差别(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广告支
出(提高了产品成本)等。
? 因为大多数环境物品是免费取用的公共物品,
没有价格,因此对环境物品存在“市场失
灵”。更多的结果是低效率或无效率但是通
过为环境物品规定价格或建立市场,就有可
能通过竞争市场解决环境问题,并用效率标
准判断解决效果。
第二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
?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
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
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
能力的有效需求。
? 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
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等。
? 欲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到的并常常是强烈的希望、愿
望和倾向。它具有无限性、想象性和可塑性。
? 需要是维持某种生存质量、满足某种生活要求的客观标
准。它具体层次性、历史性、客观性。
? 需求指的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 由此可见,由欲望到需要再到需求的演进,体现
了人的消费要求由主观状态(欲望)到社会文化状态
(需要)再到经济状态(需求)的实现过程。消费欲望
是消费要求的心理动力。它的实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和
经济因素的双重制约。就社会文化因素而言,社会经常
有其界定需要的标准,包括下限标准(基本生存需要)
和平均标准(全民的平均需要标准)。就经济因素而言,
消费需求作为欲望的最后实现阶段,体现了在经济条件
的制约作用下,人们对某些欲望的满足和对其他欲望的
压抑。
?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
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
量。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
能形成有效供给。
? 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商品的价格、
生产的成本(要素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 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
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
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
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
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 不同消
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 其支付意愿也
就不一样 。
?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
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
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
市场价格,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 ( 见图 ),
?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 ( 本质是假设价格 )
? -实际支出 ( 本质是市场价格 )
?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 并且小于或等
于支付意愿, 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
近似表达 。
?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 并且小于或等
于支付意愿, 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
品, 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 并可以用
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
? 大多数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
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
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
济损失。
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 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
场需求曲线。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市场
的需求量是每一个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
但是,这种获得总体需求曲线的办法只适
用于能够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
? 对于环境物品来说,即使能够获得个人需
求曲线,其总体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反的, 不具备明
确的产权特征, 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
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 ( 例
如大气质量, 河流 ) 。
? 公共物品必须具备如下两个特征之一,
( 1) 消费的无竞争性,A对某物品的消费不
会减少或干扰 B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 2) 消费的无排他性: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
享受某物品的消费
?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个人需求曲线
的水平加总, 而是它们的垂直相加 。 之所以
如此, 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特点 。 由于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每个消费者
消费的都是同一个商品总量, 因而每一消费
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等;另一方面,
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 却是所
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
? 在私人物品场合, 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
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 。 而在公共物品场
合, 最优标准是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
与边际成本相等 。
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
垂直加总。
? 公共物品的类型,
? 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即纯公共物品 。 国防是最贴近
的一种纯公共物品 。 这些物品只能由私人慈善机构或公
共部门 ( 它能用财政收入资助提供这些物品 ) ;
? 竞争的非专有物品,主要是指共有资源, 它有竞争性,
但没有排他性 。 例如海洋中的鱼是一种竞争性物品, 当
一个人捕到鱼时, 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 。 但这些鱼
并不是排他性物品, 因为几乎不可能对渔民所捕的鱼收
费;
? 非竞争的专有物品,当一种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
时,可以说存在这种物品的自然垄断。例如道路,私人
可以投资修建,并设站收费。
? 公共物品理论的应用,
? 共有地的悲剧,共有资源,是一种竞争性而非排
他性的公共物品,因此容易产生一种“共有地悲
剧”的后果。 解决办法,或者让一个所有者管理
资源,或者干脆由政府所有或直接管制;
? 搭便车问题,公共物品是非排他性的,意味着每
个人都能消费它而不用付费,因此产生了, 免费
搭车, 问题。搭便车的结果是私人不会提供这种
公共物品,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比如通过税收
来提供公共物品,或通过国家间的谈判来解决国
家间的搭便车问题
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
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 所以市场机
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 市场失灵, 。
?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 外部
性, 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
?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 。 但市场
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 要
使政府干预有效, 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
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
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
本 ( 即制定计划, 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
而对其它经济部门所造成的成本 ) 。
? 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来纠
正市场失灵。不过,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
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
就称之为政策失效。
?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
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
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
退化和环境污染。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
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 对环境物品的政策失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宏观
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种是环境政策
本身的失误,未能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加
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
? 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 1,决策判断失误
? 2,利益集团的影响
? 3,决策信息不全
? 4,体制不健全
? 政策失效可能产生的四种结果,
? 1,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
? 2,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 但是对环境产生
外部效应
? 3,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
?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 政府却没有反应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三章 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 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结构和环境外部性
第四节 外部性、产权和科斯定理
第五节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
第一节 外部性概念及其分类
一、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
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
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
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
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影响并
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我们在理解外部性时, 应注意以下三点,
? ( 1) 这种外部影响是否是故意的 。 例如, 一个人
开车时故意把泥水溅到他不喜欢的某个行人的身上,
虽然这个行人无法选择他, 消费, 的泥水数量, 但
这种影响不可以视为是一种外部性 。
? ( 2) 要区别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 ( 这将在下
面进行详细论述 ), 货币外部性不是真的外部性,
只有技术外部性才是真正的外部性 。
? ( 3) 当补偿 ( 或者赔偿 ) 行为发生时, 不能说不
存在外部性, 而只能说减少了外部性 。
? 二、外部性的分类
?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 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 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外部性是否具有公共物品的性
质(即对某人的影响是否会减少对其他人的影响)
? 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是外部效果通过价
格变化转换来体现的一种外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
种外部性是不会导致市场失效的;技术外部性是不能反映
在价格变化或通过市场体系表现的外部现象。
与环境相关的外部性,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上的外部不经济
性,尤其是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且都不是货币外部性 。
第二节 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影响
?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
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
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
现象,它将导致市场失灵。
? 外部性计量(社会成本或效益与私人成本
或效益之间的差值)
边际外部成本,MSC=MPC+MEC
边际外部效益,MSB=MPB+MEB
外部性的后果 —— 低效的资源配置
外部经济性
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效益 MSB大于边
际私人效益 MPB。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 MEB。以
植树为例,
私人植树量 Q1小于由 MSB和 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 Q
外部性的后果 —— 低效的资源配置
外部不经济性
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 MSC大于边
际私人成本 MPC。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 MEC。以伐
木为例,
私人砍伐水平 Q1大于由 MB和 MSC决定的有效水平 Q
外部性理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基于对资源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资源
的配置,以燃煤发电厂的污染行为例,
如果给空气污染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将会增加电力生产的
成本,使供给曲线 Se左移,达到新的均衡点( Pe’,Qe’)。
第三节 市场结构和环境外部性
?市场结构与资源配置;
?垄断竞争市场与外部性;
?计划失效与环境外部性
垄断竞争市场与外部性
? 对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的结
果,就是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相对于整个社会的要求来说,
价格偏低,而产出水平过高。而由于市场的垄断竞争,垄
断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来说,却是价格
偏高和产出水平偏低。
? 对于一个既有严重环境外部性又有垄断竞争的行业或企业,
其产品价格和产出数量,相对于一个合乎社会要求(考虑
外部不经济性)和完全竞争的市场而言,其合理的价格和
数量,将是何种状态?换言之,垄断和外部性这两种力量,
促使企业的产品价格和数量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为了取得
最佳的社会效果,则必须对这两种力量都予以纠正,否则
就不能判断经济体系是否朝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变化。
计划失效与外部性
? 计划失效一般是指计划经济的困境或失败,即计
划经济导致的资源配置无效、与世界经济市场相
隔离、带来的不可容忍的技术停滞、经济状况恶
化以及环境破坏等一系列后果。
?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单纯追求产值或
产量,而无需核算成本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再加
上能源价格市场和基础部门行业价格体系的严重
扭曲,促成了企业靠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投入来
实现高产出,从而导致了资源迅速退化和环境严
重污染的后果。这样,污染的外部成本也不可能
由企业内部化(即由企业承担),除非政府提供
资金进行污染削减。
第四节 外部性、产权和科斯定理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保证资源最优配置的
有效或不减弱的财产权结构,应该具有如下四个
条件,
? 1、明确性,即明确规定财产所有的各种权利、权
利的限制以及破坏这些权利的处罚规定等构成的
一个权利体系;
? 2、排他性,或称专有性,即由拥有财产带来的所
有效益和费用都直接给予财产的所有者,而且只
有通过所有者才可转卖财产使用权;
? 3、可变性或可转让性,即所有财产权可以在双方
自愿交换的条件下,从一个所有者转移到另一个
所有者,从而吸引到最有效率或价值的用途选择
上;
? 4、强制性或可实施性,即财产权应该保证免于
其它人的侵犯和非自愿的攫取,使得破坏权利所
得到的惩罚,大于破坏权利可能得到的最大好处
或期望的非法收入。
外部性是与非有效的财产权结构相关联的。
但是有效的财产权结构是针对经济效率而
言的,它代表的是财产权的一种极端情况,
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往往会失去公平或伦
理道德价值,因而有时往往是不现实的。
? 既然外部性与有效的财产权规定有关,那么我们是
否可以从财产权这个概念本身去寻求克服或消除外
部性?美国芝加哥大学科斯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斯定理,,是指在一个有效的财产权规定条
件下,处于外部性的有关双方之间的权利交易,将
会消除帕累托相关外部性,而且产生一个高效率的
结果或均衡状态,使得偏离该结果时至少有一方要
受到损失。而且,只要是在有效的财产权条件下,
资源配置最优效率状态或结果与具体的财产权规定
无关。
关于科斯定理的几点说明
? 科斯定理对于理解外部性和市场的作用有着重要
的意义,
? 1、科斯定理提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市场概念,这
种市场主要建立在权利交易的基础上,而不是一
般的单纯物物交易。
? 2、科斯定理的使用是有前提的,即其高效率交易
模式,只有在有效的或不减弱的财产权条件下才
可能实现。
? 3、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同时不考虑收入
效果。这与实际情况往往不太一致,因为在某些
情况下,交易成本不但是正的,而且还可能相当
高,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收入效果。
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在科斯条件下,庇古税本身将造成资源配置失误
CD与 JK相交于 F点,F点为正确的社会产出
对 A征收庇古税后,将导致 CD下移至 MN,若
不对 B进行补偿,则此时的最优点为 P,经济
水平活动 E偏离最优的活动水平。
产权方法与庇古税
?交易需要双方参与者人数较少:一个或几
个制造者对一个或几个受害者科斯证明:
在与一种外部性有关的各方之间,当可能
充分利用潜在收入(因外部性而产生的灰
色收入)进行自发交易时,将达到一种有
效率的产出。
?但最普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往往涉及大
批人群,此时使用产权方法会带来巨额交
易成本,对此应用庇古税却可能产生最优
结果 。
第五节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
? 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
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
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
“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
受的“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
则。
?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可分为两大类:
命令控制型方法和经济刺激型方法。
命令控制型方法
? 命令控制型方法:是指有关行政当局根据相关的
法律、规章条例和标准等,直接规定活动者产生
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及其方式。 即运用行政
和法律手段,直接作用于政策对象,强制其执行环
境标准的方法。
? 它可以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两种,直接管制
是直接对污染物排放进行规定;而间接管制一般
是通过对生产投入或消费的前端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污染物数量进行规定,最终达到控制污染排
放的目的。
? 管制的前提:必须有一些污染控制法律,如环境保
护法和具体领域的污染控制法,然后根据这些法律
对每一个厂商和消费者确定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
方式以及产品和生产工艺相关污染指标。当然,在
管制的要求下,有关生产者和消费者遵守这些法律
和污染物排放规定是义务性或强制性的,而且经常
出现对违章行为的法律和经济制裁。
? 管理者认为管制手段的环境效果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而且它是一项严肃的政策;企业认为他们可以通过
谈判对管制施加影响,并通过拖延谈判来延长实施
管制的时间。
? 管制手段的局限性,
? 1、政府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类型的污染源排放,必须了解
数以千计的产生污染的产品和活动的控制信息。这样信息需
求量太大,实际上难以支持。
? 2、为了对新的环境状况和变化作出反应,政府需要根据逐
个生产工艺或产品制定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需要大量工程
和经济方面的数据,且一般需要数年时间完成。一旦采用这
种规定,政府很难对新技术的采用作出及时反应。
? 3、直接管制很难考虑企业间的技术差异或污染物处理边际
费用差异,执行统一管制或排放标准相对于排污收费或排污
权交易来说,既浪费又昂贵。而控制费用越高,招致的阻力、
拖延甚至否决的可能性也越高。
? 4、由于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成千上万个小型分散的污
染源及其污染防止问题,管制机构发现这些污染问题很难借
助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经济刺激型方法
? 经济刺激型方法,利用经济手段,间接作用于
政策对象,刺激其改变行为的方法。
? 它主要包括:财产或权益损失的直接赔偿、
基于污染权的市场交易方法、非市场性的经
济手段。
? 财产或权益损失的直接赔偿方法的局限性,
? 1、诉讼费用或交易费用可能很高;
? 2、法院裁决可能过严;
? 3、环境问题的扩散性;
? 4、环境损失的滞后性
? 基于污染权的市场交易方法:排污权交易
? 非市场性的经济手段,是指根据价值规律,
利用价格、税收、信贷、投资、微观刺激
和宏观经济调节等经济杠杆,调整或影响
有关当事人产生和消除污染行为的一类政
策。包括排污收费、产品收费、使用者收
费、管理收费、税收减免、押金制以及广
泛采用的补助金制度等。
第四章 经济效率理论
第四章 经济效率理论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
第二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第三节 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
第四节 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
? 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经济学,又称经
济伦理学,同时又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带有经济政策学的性质。
? 福利经济学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
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
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
况下的社会福利。
? 旧福利经济学:以庇古的, 福利经济学, 为代表的福利经济
学思想,其要点有:以基数效用为基础;指出一般福利和经
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国民收入的总
量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
是指边际社会净效益与边际私人净效益的不一致。
? 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 30年代以后的形成的福利经济学。其
要点有: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认为社会福利
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不能有其他社会成员
的福利减少,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创建了社
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
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补偿原则。
? 福利经济学的意义:早期的经济学只是关注物质产
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而且压倒一切
的问题是数量的不足,所以经济学家的关注焦点是
如何扩大社会财富的总量。但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
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仅有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
而社会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劳动异化、人们的主
观幸福、社会福利并且没有得到提高。于是,人们
就要求有一种理论,对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合意性评
价。
? 福利经济学使人们能够理性地思考不同经济状态下
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实经济政策或经济
制度是否合意。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评价不同经济
体制的合意性;评价不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
第二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假设:在一个简单的经济系统中,有经济主
体(厂商或消费者) 1和 2,并存在两种资
源:土地( L)和机器( M),生产且消费
两种商品:小麦( W)和衣服( C)。则,
? 生产函数为,
W=fw( Lw,Mw) C=fc( Lc,Mc)
? 效用函数为,
U1=f1( W1,C1) U2=f2( W2,C2)
? 在生产过程中,资源投入可以有多种组合。
如果通过重新配置资源投 入能够获得更多
的一种或两种商品的产出,则过去资源投
入的配置就是无效率的。
? 生产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着一种
资源配置状态下高效率的生产方式。
? MRTS(m,l)c=MRTS(m,l)w。
需要注意,
? 在生产契约曲线上仍然有无穷多个切点,
因而有无穷多种高效率资源配置状态。因
此仅从生产过程无从确定经济效率。
? 如果某种资源投入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市场
价格过低(例如,环境物品),也会扭曲
资源配置的效率。
? 在消费过程中,商品可以有多种分配方式。
如果通过重新分配商品,能够获得更多的
满足,这些商品分配就是无效率的。
? 消费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代表着一种
商品分配状态下效率最高的消费方式。
? MRS(w,c)1=MRS(w,c)2
需要注意,
? 曲线上有无穷多种高效率商品分配状态。
? 高效率生产可能性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具有
与之相对应的商品最大可能供给量的组合,
而每一种组合又对应着一条新的消费契约
曲线。
? 如果某种商品没有市场价格或者市场价格
过低也会扭曲商品分配的效率。
在效用边界线上,可以排除以下几点,
? 生产契约曲线之外的投入组合
? 消费契约曲线之外的所有商品分配方式;
? 没有落在效用边界线上的所有效用可能性
线。
? 效用边界线代表着一种帕累托效率,其经
济状态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任何人的
境况都不可能更好,同时也不使其他人境
况变坏。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
? 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MRTS(m,l)c=MRTS(m,l)w=Pm/Pl
? 高效率的消费,MRS(w,c)l=
MRS(w,c)2=Pw/Pc
? MRS(w,c)1=MRS(w,c)2=MRPS(w,c)1=MR
TS(w,c)2=Pw/Pc
?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充分条件是:在资源空
间的所有等产量线和在商品空间的所有无
差异曲线必须是非凹的(或特例是直线)。
这样才能保证商品空间的高效率生产可能
性线和效用空间的效用可能性线凹向原点,
以及最终效用边界线是凹向原点的。
? 社会福利函数,记为 SWF,
SWF=f( U1,U2,…, Un)式中,U1,
U2,…, Un——个人 1,2,…, n的效用
水平。因此社会福利函数是全体个人效用
水平的函数。
? 从 SWF可以得出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其
中必有一条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
是最大社会福利。
? 最大社会福利的必要条件是,
①帕累托最适度状态;
②效用边界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
? 最大社会福利的充分条件是效用边界线与
一条且仅与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
第三节 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
?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给定的项目或政策会使
一些人受损,而使另一些人受益。根据帕累
托准则,没有任何一个项目或政策可以被划
定为能使全社会受益,这种限制过分严格了。
? 如果一项政策在执行中使得一方的收益在补
偿另一方在该项政策中所受损失之后还有剩
余的话,潜在的福利是增加的,这就是卡尔
多 -希克斯 补偿原则。
? 次优理论,当一个经济系统中的某一部分未
能最有效地发挥作用时,则对于经济系统中
的任何其余部分的最优工作方式(或条件)
也将不是当所有部分都处于最优状态时那样
的方式(条件)。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经济
系统中的一部分(如资本)按整个系统最优
的条件运行,而另一部分(如劳动力市场)
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按整个系统处于最优时的
条件运行,则该经济系统是低效率的。
第四节 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
? 帕累托改进:能够至少使一人受益同时至
少不使任何人受损的政策改进称为, 帕累
托改进, 。
? 当经济运行处于低效率状态时, 任何能够
使经济效率水平提高的改进都是可以接受
的, 但是按照帕累托效率的标准, 使至少
一方受到损害的政策改进是不可取的 。 帕
累托效率只承认一方受益的同时至少不使
他人受损的政策改进 。
第五章 物质平衡理论
第五章 物质平衡理论
?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 第二节 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 第三节 环境管理模型
? 第四节 物质平衡理论的应用 —循环经济
第一节 物质平衡的概念模型
? 从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看待经济的生产和消费过程
在经济系统中,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是在进行一系列的
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遵从质量守恒定律。严格说来,
标准的经济学分配理论是关于服务的,而不是关于物质
实体的。物质实体只是携带某种服务的载体。
无论商品是被“生产”还是被“消费”,实际上只是提
供了某些效用、功能和服务。其物质实体仍然存在,最
终或者被重新利用,或者被排入自然环境中。
考察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关系
? 令 E为环境的物质储量,E*为环境对经济系
统的物质投入,E^为经济系统向环境的排
放的污染物,用 K表示经济系统的物质沉淀
(积累),则物质平衡模型可表示为,
E* = E^+K
? 如果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存在积累,
即 K=0时,E* = E^,
? 投入的环境物质最终必然以污染物的形势
返回环境,如 5-1图。在这个物质流动过
程中,环境物质投入的唯一功用就是为人
类提供了服务,即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如果现实经济中,生产和消费过程都存在积累,
即 K>0时,E* = E^+K
如图 5-2,循环利用,污染物就有可能返回生产过
程,成为原材料的一部分,再次被利用。在这一条
件下,图 5-1可以变为图 5-2。
三部门经济系统
? 生产部门分为能量转换和物质加工两个部
门。又考虑到污染物处理已经成为现代经
济系统的基本功能,因此,在经济系统内
部还应当设立污染物处理部门。
第二节 物质平衡与一般均衡模型
? 瓦尔拉 -卡塞尔模型
? 瓦尔拉 -卡塞尔模型的修正与模型的结论分
析
瓦尔拉 -卡塞尔模型中的变量
式中,R——资源和服务量;
V——资源价格; X——产品或商品量;
P——产品价格; Y——最终需求。
在 n个部门中分配 m种资源
式中,A——资源消耗矩阵;
αij——j部门单位产品消耗资源 i的量
中间产品、最终需求和商品生产的关系
CX+Y=X ( 5-2a)
即,X=BY ( 5-2b)
C——著名的列昂惕夫系数矩阵;
CX——中间投入(或中间产
品);
B=( I-C) -1;
I——单位矩阵
联立( 5-1)和( 5-2),
得到资源投入与最终需求直接相关
的方程组,即,
R=ABY ( 5-3b)
令 G=AB
n种中间商品的价格同 m种资源的价格联系
令,
即
瓦尔拉 -卡塞尔模型的修正与模型的结论分析
把 R分为资源 Rz和服务 Rs两部分,
相应地有,
因此,( 5-3b)变为,
而( 5-4b)变为,
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平衡分析
1,从环境部门流动到所有其他部门的物质可以下式表示,
2,流入和流出最终部门的物质也必须是平衡的,
3,流入和流出中间产品部门的物质也是平衡的,
4,流入环境的全部污染物等于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部门流出的污染物
5,来自环境物质流减去连续再循环的产品,等于来自中间产品部门
的污染物流加上最终消费产出的污染物流
6,来自环境的物质最终将以污染物的形式回到环境中
结论
? 这个概要的模型表明,当环境(公共财产)
资源变得稀缺时,
与生产消费和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关的
外部性是“普遍存在”的。
这些外部性通常表现为非市场的。
原则上,通过引入一些影子价格,市场影
响可以模拟到基本近似的程度。从而使资
源配置从“次优”逐步逼近“帕累托最优”
状态。
第三节 环境管理模型
模型分析与结论
对生产框有,M+ RH+ D=C+ GI+ IP+ ZP+ EP
对消费框有,C=RH+ ZH+ EH
对 环境管理框有,IP+ EP+ EH=ZE
合 并以上式子,得出,
M+D= GI+ZP+ZE+ZH
或者
M-( ZP+ ZE+ ZH)= GI-D=NI
式中 NI表示净投资。由此得出,
来自环境的物质净流出量等于资本存量的净积累。
价值平衡和最优环境管理对策
? 把价格引入上述物质平衡模型中,赋予每
一物流因子以真实价格,则在价格的调节
下,整个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将会是有效
率的,避免了“市场失灵”或是“政策失
效”。
? 通过引入价格参数,实现了由物质平衡向
价值平衡的转变 。
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Y0-Y=F( Z,E)
Y0——初始环境质量;
Z——废弃物排放质量;
E——治理量。
假定废弃物排放会对环境产生负的影响,而治理会对环境产生正的影响,则,
环境管理机构的费用效益
δ——环境服务的需求价格
v——环境管理框治理废弃物的价格
q——排污收费的价格
则 环境服务的总价值为 δY,
由污染物排放引起的环境损害的价值为 δ( Y0-Y),
环境管理部门治理废弃物的费用 vE。
排放废弃物的总机会成本为 vE+ δ( Y0-Y)。
利用环境处理废弃物的效益显然是 qZ(排污收费)。
因而净效益为,
NB=qZ-vE-δ( Y0-Y)
环境管理机构的最优政策
NB=qZ-vE-δ( Y0-Y)
令以上两式为零,便可得出环境管理机构的最优政策(假定这个机
构认为价格都是给定的)为,
q= δF1
v= -δF2
因而,环境管理机构应允许污染物倾倒,直至每多倾倒一单位废弃物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与其所需的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同时该机构应治理环境,
直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环境治理的社会成本。
第四节 物质平衡理论的应用 —循环经济
?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点
? 概念,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
源 —产品 —再生资源, 的反馈流程,所有的物质
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
理和持久地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
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
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 循环经济的 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 企业内部的循环,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
利用;
? 企业之间的循环,组织生态工业链,把不
同的经济组织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
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的
,三废, 成为另一家的原料和能源;
? 社会整体循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
资源回收产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完成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的闭合回路。
三、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为环境资源合理定价
? 发展环境无害化技术和高新技术
? 大力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 加强政府对循环经济的规划和管理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分类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第三节 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
第四节 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分类
可耗竭资源,
? 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
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
的资源称为可耗竭资源。
?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可更新资源,
? 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不断
增加流量的自然资源叫可更新资源。
? 有些可更新资源的持续性和流量受人类利
用方式的影响。另一些可更新资源的存量
和持续性则不受人类影响。
? 资源的可储存性为在不同时间范围内配置
资源提供了可能。
可更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是指财产权可以确定,
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
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
? 特点:完全明确的财产权;专有性;可转
让性;可实施性
可更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是指不为任何特定的
个人所拥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
可更新资源。
? 特点:消费不可分性或无竞争性;消费无
排它性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 存量:自然资源的存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
技术水平下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储量。
? 流量, 自然资源的流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的资源流入量和流出量。在一定的时期内,
资源流入量减去资源流出量,就等于资源
净流量。资源净流量可以反映自然资源的
消耗速度。
?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的关系,
期初存量 +期内资源流入量 -期内资源流出量
=期初存量 +期内净流量
=期末存量
资源储量分类及其概念,
? 已探明储量:①可开采储量 ②待开采储量
? 未探明储量:①推测存在的储量 ②应当存
在的资源
? 蕴藏量: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
一些错误结论,
? 如果把已探明储量当作是资源蕴藏量,再
根据目前的资源消费水平估算地球上的资
源还能使用多少年,就会得出非常悲观的
结论。
? 另一个错误是认为全部资源蕴藏量都是可
利用的,即把所有资源看成是同质的,认
为人们愿意为最后一个单位的资源付钱。
第三节 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
? 可耗竭资源因为不可再生,其可持续利用
实际上是最优耗竭问题。它包括以下两方
面的内容,
( 1)在不同时期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 2)使用可更新资源替代可耗竭资源
? 1,两个时期的资源配置模型
? 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不但要考虑边际开采成本,而且要考虑边际使用
成本。如果资源是不稀缺的,资源价格就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如果资源
是稀缺的,资源价格就等于边际开采成本加上边际使用成本。边际使用
成本主要是受贴现率的影响。贴现率的大小反映了人们对边际使用成本
的评价。贴现率越大,边际使用成本就越小。
? 2,n个时期的资源配置
? 尽管边际开采成本保持不变,但边际使用成本是不断增加的。边际使用
成本的增加反映了资源稀缺程度的增加和资源消费机会成本的提高。与
随着时间而增加的总边际成本相对应的是,资源开采量随时间而逐渐降
低至零。也就是说,即使边际开采成本没有增加,有效配置也能够使资
源逐步耗竭,而避免了突然耗竭。
? 3、可耗竭资源之间的替代
? 假设有两种可替代的可耗竭资源,它们有各自的不变边际开采成本,在一定条
件下,边际开采成本低的可耗竭资源可以被边际开采成本高的可耗竭资源替代。
? 4、实现可更新资源的替代
? 5、边际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 6、资源勘探和技术进步对可耗竭资源的影响
?
两
个
时
期
的
资
源
配
置
模
型
?
n
个
时
期
的
资
源
配
置
实现可更新资源替代
?
可
更
新
公
共
物
品
资
源
第四节 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 这种资源的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确定资源的
最佳收获期和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 2、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 这种资源的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通过控制使
用率和收获率实现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 在任何条件下,如何捕获量等于增长量,就可以
称该捕获量是可持续的,因为这种捕获量可以永
远保持。
第七章 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
第七章 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
? 第一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二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三节 贴现率
第一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费用效益分析通过评价各种项目方案以及政
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消耗的社会成本,这
其中也包括环境方面的效益和成本,权衡利
弊,指导决策。
理论进展(一)
? 费用效益分析的思想之父是 19世纪的法国人杜波伊
特,他在论文, 论公共工程效益的衡量, 中,认同
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指出:公共工程的效
益并不等同于公共工程本身所产生的直接收入。
? 1950年,美国一小组委员会发表了一个里程碑式的
报告,题为, 关于流域项目经济分析实践的建议, 。
这份报告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一定的
理论基础。
? 1958年出版了三本关于费用效益分析方面有影响的
书籍:, 水资源开发:项目评价的经济学, (埃克
斯坦);, 河流开发的多重目标:经济分析的应用
研 究, (克鲁蒂拉和埃克斯坦);, 通过系统分
析看政府的效率, (迈肯)。
理论进展(二)
? 1962年,麦斯等人撰写了, 水资源系统设计, 一
书,其杰出之处在于深入探讨了系统分析和计算
机技术在费用效益分析领域内的运用。
? 同年,多夫曼出版了第一本超出水资源领域,从
一般意义上探讨费费用分析的著作:, 衡量政府
投资的效益, 。
? 此外,最早把费用效益分析原理应用于污染控制
研究的是哈曼德。他分析了水污染控制的费用与
效益。而美国的未来资源研究所则为费用效益分
析的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
费用效益分析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重视。
实践过程
? 费用效益分析应用于项目评估,最初是因美国联邦水利部门为了 评价水资源投资而发展起来的。 1902年,,联邦开垦法案, 在
美国颁布后,美国建立了开垦局,其目的是要发展西部土地的灌
溉,该法案要求对项目进行经济分析。
? 1936年美国颁布的, 洪水控制法案, ( Flood Control Act)提出
要检验洪水控制项目的可行性,要求对“任何人来说”效益都必 须超过费用。 1946年,美国联邦机构流域委员会任命了一个费
用效益小组委员会,协调联邦各部门费用效益分析的具体工作
? 1973年,美国颁布了, 水和土地资源规划原则和标准, 的文件,
使得费用效益分析的重点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区域
发展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 1982年 2月,美国政府发布命令要求任何重大管理行动都要执行
费用效益分析,这标志着经济分析有可能进入国家政策的决策过 程。
? 自此,费用效益分析的应用范围已经超出了对开发项目的评价
范围,并扩展到对发展计划和重大政策的评价。
第二节 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
? 识别项目的费用和效益;
? 把发生在未来的费用与效益贴现为现值;
? 对经过贴现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对比。
? 如何应用费用效益分析的评价指标
识别项目的费用和效益
? 第一步,确定分析范围,识别主要的环境
影响
? 第二步,分析和确定重要环境影响的物理
效果
? 第三步,通过价值评估技术对上述物理效
果进行货币估值
对计算出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
?何谓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
(或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
( present value,PV)的方式就叫贴现。
?贴现的意义:当所评估的费用和效益随着
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时,就要用到贴现
率。对发生在未来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
的原因是因为纯粹时间偏好(即个人通常
喜欢选择今天消费,而不是明天消费)的
存在和资本的机会成本。
贴现值的计算
PVb——效益现值; PVc——费用现值;
Bn,Cn——发生在第 n年的效益、费用
r——社会贴现率
?未来某年的贴现值的计算
?累计 N年的贴现值的计算
累计 N年的贴现值的计算
费用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一) 经济净现值: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
(期初)的现值之和。
( 二)经济内部收益率:使得项目计算期内的经济
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
(三)经济净现值率:是项目净现值与 全部投
资现值之比 。
用途 经济净现值 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净现值率
项目评价
(项目方案入选 ) ENPV≥0时可接受
EIRR≥r① 时可接
受
ENPVR≥0时可接
受
方案比较
(互斥方案②优
选 )
取 ENPV较大者
(投资不同时,
结合 ENPVR一
起考虑 )
不能直接用,可
计算差额投资
经济内部收益
率 (ΔEIRR)③ 。
当 ΔEIRR≥r时,
投资大的方案
好,反之,投
资小的方案好
不能直接用
项目排队
(独立方案按优
劣排序的最优
组合 )
不能直接用 不能直接用 按 ENPVR大小排序
第三节 贴现率
? 贴现的原因是,
( 1)时间偏好:指的是个人偏向于尽快享用效益而
稍后承担费用,而不是采用相反的方式。一定数
额的成本或者效益出现的时间越晚,它们的主观
价值就会越小。
( 2)资本的机会成本:是指由于资本可以在生产中
增值,所以当前一定数额的货币比未来同样数额
的货币的价值要大。当各种使用途径具有不同的
时间特征时,贴现有助于在不同的使用途径之间
进行资本的合理配置
资金的时间价值
? 经济活动中,资金能够随时间变化而增值,所以
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同样一笔资金,
作为费用,早付出比晚付出要付出得多;
作为效益,早得到比晚得到要得到得多。
? 因此,在对厂商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时,必须消
除因收支时间不同而导致的资金增值的差异,即
按照一定的比率把费用和效益都折合到同一时点
上的现值。
社会贴现率
? 社会贴现率是指费用效益分析中用来作为基准的
资金收益率。它是从动态和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
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参数,又称为社会
机会成本率,其出发点应该是整个社会而非单个
厂商的机会成本
? 在实际工作中,它由国家计委根据我国当前投资
收益水平、资金机会成本、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
统一制定和发布。
第八章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
第八章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
估方法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总经济价值
? 第三节 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 第四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 第五节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第一节 引言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的含义,
? 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包括组成
环境的要素、环境质量)所提供的物品或
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通常以货币的形式
表征出来。对环境进行经济价值评估就是
要衡量人们对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
? 对环境损害和效益进行价值评估则为制定
环境经济政策提供了技术基础,并且是将
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纳入到综合决策过程
的一个重要步骤。
? 之所以要对环境物品或服务进行货币化评
估,是因为通过货币的形式,能够对人类
的社会经济活动的费用和效益进行测度。
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总经济价值
? 总经济价值,环境经济学家对环境资源的价
值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把环境资源的价值
称为总经济价值( total economic value,
TEV)。
?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两个部分:①
使用价值( use value,UV);②非使用价
值( non use value,NUV)。
? TEV=UV+ NUV=( DUV+ IUV+ OV)+
NUV
使用价值
? 使用价值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的
时候,满足 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
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
? 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
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
接获得的效益。
? 选择价值又称期权价值。选择价值同人们
愿意为保护环境资源以备未来之用的支付
愿望的数值有关 。
非使用价值
? 非使用价值则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
种物品的内在属性,它与人们是否使用它
没有关系。
? 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价值是人们对环境
资源价值的一种道德上的评判,包括人类
对其他物种的同情和关注。
? 人们之所以认为资源或环境具有存在价值,
是因为人们具有,
①遗赠动机②礼物动机③同情动机。
第三节 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 环境经济评价的基础是人们对于环境改善
的支付意愿,或是忍受环境损失的接受赔
偿意愿 。
?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的 3种类型:
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陈述偏好
法 。
获得人们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
愿的途径,
? 从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
获得;
? 从其他事物中所蕴涵的有关信息中获得;
? 通过直接调查个人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
意愿获得
第四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 直接市场评价法有时称常规市场法,又称物理影
响的市场评价法。它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
评估环境质量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方法 。
? 直接市场评价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
市场评价法利用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不能准
确反映产品或服务的稀缺特征,则要通过影子价
格进行调整),赋予环境损害以价值(环境成本)
或评价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 。
剂量 -反应方法
? 通过一定的手段评估环境变化给受者造成
影响的物理效果。
? 目的在于建立环境损害(反应)和造成损
害的原因之间的关系,评价在一定的污染
水平下,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变化,并进而
通过市场价格(或影子价格)对这种产出
的变化进行价值评估。
剂量 -反应方法
获得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物理效果的有关数
据的渠道,
? 实验室或实地研究。
? 受控试验。
? 通常采用统计回归技术试图将某种影响与
其他影响分离开,这在健康影响研究中较
为常见。
? 根据实际生活中大量的信息,建立各种关
系模型 。
生产率变动法
? 生产率变动法( changes in productivity
approach)或称生产效应法( effect on
production approach)认为,环境变化可
以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
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品的供给与价格变
动影响消费者福利。
生产率变动法 —— 步骤,
? 估计环境变化对受者(财产、机器设备或
者人等)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围 。
? 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 。
? 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 。
生产率变动法 —— 方法,
式中,p——产品的价格; c——产品的成本; q——
产品的数量
环境改变的生产效应
环境变化 产 出 投 入
土壤质量提高 增加 降低
渔业污染减少 增加 不变
保护森林 增加 增加
工业用水质量提高 不变 降低
土壤侵蚀 降低 增加
渔业污染增加 降低 不变
森林损失 降低 降低
工业用水质量降低 不变 增加
生产率变动法 —— 所需的数据与信息,
? 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可交易物品的环境影响
证据;
? 有关所分析物品的市场价格的数据;
? 在价格可能受到影响的地方(时候),对
生产与消费反应的预测;
? 如果该物品是非市场交易品,则需要与其
最相近的市场交易品(替代品)的信息;
? 对可能的或已经实施的行为调整进行识别
和评价 。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疾病成本法( cost of illness approach)和
人力资本方法( human capital approach)
就是用于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损失成
本的主要方法,或者说是通过评价反映在
人体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步骤与方法,
? 识别环境中可致病的特征因素(致病动
因):即识别出环境中包含哪些可导致疾
病或死亡的物质。
? 确定致病动因与疾病发生率和过早死亡率
之间的关系。
? 评价处于风险之中的人口规模 。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步骤与方法,
? 估算由于疾病导致缺勤所引起的收入损失和医疗
费用:对疾病所消耗的时间与资源赋予经济价值。
式中,Ic——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导致的疾病损
失成本;
Li——i类人由于生病不能工作所带来的平均工
资损失;
Mi——i类人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医药费、
治疗费等)。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步骤与方法,
? 估算由于过早死亡所带来的影响:利用人力资本
法来计算由于过早死亡所带来的损失,则年龄为 t
的人由于环境变化而过早死亡的经济损失等于他
在余下的正常寿命期间的收入损失的现值。式中:
πt+i——年龄为 t的人活到 t+ i年的概率; Et+i——
在年龄为 t+ i时的预期收入; r——贴现率; T——
从劳动力市场上退休的年龄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所需数据与信息
? 致病动因的水平( F);
? 可致病的环境质量阈值( S);
? 超过阈值的强度( X);
? 与强度相对应的持续时间( Y);
? 与上述因素相对应的发病率( N,每百万人
口 n例)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 所需数据与信息
? 暴露人群的评估:分布规律、敏感人群统
计等;
? 剂量 -反应关系为,
N=N( F)
F=( S,X,Y,… )
? 与上述发病率对应的工时损失数和医疗费
用耗费;
? 单位工时工资、医生工资、设备折旧、药
品价格等。
机会成本法
? 在评估无价格的自然资源方面,运用机会成本法
估算保护无价格的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可以用
该资源作为其他用途时可能获得的收益来表征。
?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估算资源保护的机会成本,
然后让决策者或公众来决定自然资源是否具有这
样的价值或是否值得为保护该资源而放弃这些收
益。
? 用机会成本法计算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也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直接市场评价法适用于解决,
? 土壤侵蚀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泥沙
沉积对流域下游地区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 酸雨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影响,以及它对材
料和设备造成的腐蚀等影响;
? 空气污染通过大气中的微粒和其他有害物
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 由于排水不畅和渗漏问题,造成受灌地的
盐碱化,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
? 砍伐森林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
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需要具备的条件,
? 环境质量变化直接增加或者减少商品或服
务的产出,这种商品或服务是市场化的,
或者是潜在的、可交易的,甚至它们有市
场化的替代物;
? 环境影响的物理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观察
出来,或者能够用实证方法获得;
? 市场运行良好,价格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
经济价值的良好指标。
第五节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 揭示偏好法( revealed preference
approach)是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
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
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
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
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内涵资产定价法
? 内涵资产定价法( hedonic property pricing)是
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人们赋予环境的价值可以从
他们购买的具有环境属性的商品的价格中推断出
来 。
? 通常选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分析。它通过揭示不
同的房地产价格与不同的房地产的环境属性,采
用多重回归方法来研究房地产价格与可能影响房
价的许多变量的关系。
? 工资差额比较法是用工资水平的差异(工时和休
假的差异可以折合成工资)来衡量环境质量的货
币价值的方法。
内涵资产定价法 —— 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建立房产价格与其各种特征的函数关系,
Ph=α0+α1h1+α2h2+…+α khk
内涵资产定价法 —— 步骤与方法,
? 第二步:求出边际隐
价格 。边际隐价格表
示在其他特性不变的
情况下,特性 i增加 1
单位,房产价格变动
幅度。
内涵资产定价法 —— 步骤与方法,
内涵资产定价法 —— 适合评价的问题,
? 局地空气和水质量的变化;
? 噪声,特别是飞机和交通噪声;
? 舒适性对于社区福利的影响;
? 工厂选址、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的选线规划;
? 评价城市中比较贫困的地区改善项目的影响。
内涵资产定价法 —— 应具备的条件,
? 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
? 人们认识到而且认为环境质量是财产价值
的相关因素;
? 买主比较清楚地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或者
环境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 房地产市场不存在扭曲现象,交易是明显
而清晰的。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 防护支出法
( preventive expenditure approach)根
据人们为防止环境退化所准备支出的费用
多少推断出人们对环境价值的估价,属于
揭示偏好法。而重置成本法
( replacement cost approach)则是估算
环境被破坏后将其恢复原状所要支出的费
用,属于直接市场评价法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面对环境变化,人们可能会采取的防护行
为主要包括,
? 采取防护措施
? 购买环境替代品
? 迁移
?,影子 /补偿”项目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 步骤与方法,
? 1.识别环境危害
? 2.界定受影响的人群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 信息来源,
? 直接观察
? 对所有受到危害的人进行广泛的调查
? 对感兴趣的人抽样调查
? 专家意见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适用范围与条件,
? 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 土壤侵蚀,滑坡以及洪水风险;
? 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
? 海洋和沿海海岸的污染和侵蚀
防护支出法与重置成本法 —— 应满足条件,
? 人们能够了解和理解来自于环境的威胁;
? 人们能够采取措施保护他们自己免受影响;
? 能够估算并支付这些保护措施的费用 。
旅行费用法
? 旅行费用法( travel cost approach)常常
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
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它要评估的是旅游
者通过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
效益,或者说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
(旅游者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认
同) 。
旅行费用法 —— 步骤与方法,
( 1)定义和划分旅游者的出发地区:以评价
场所为圆心,把场所四周的地区按距离远
近分成若干个区域。距离的不断增大意味
着旅行费用的不断增加。
( 2)在评价地点对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
( 3)计算每一区域内到此地点旅游的人次
(旅游率)
旅行费用法 —— 步骤与方法,
( 4)求出旅行费用对旅游率的影响,
Qi=f( CTi,X1,X2,..,Xn)
Qi=α0+ α1CTi+ α2Xi
式中,Qi——旅游率,Qi=Vi/ Pi;
Vi——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推算出的 i区域中到评价
地点的总旅游人数;
Pi——i区域的人口总数;
CTi——从 i区域到评价地点的旅行费用;
Xi——包括 i区域旅游者的收入、受教育水平和其他
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量,Xi=( X1,…,
Xn)。
旅行费用法 —— 步骤与方法,
( 5)确定对该场所的实际需求曲线:根据第一步的
信息,对每一个出发地区第一阶段的需求函数进
行校正可求出每个区域旅游率与旅行费用的关系,
旅行费用法 —— 步骤与方法,
( 6)计算每个区域的消
费者剩余。
( 7)将每个区域的旅游
费用及消费者剩余加
总:得出总的支付愿
望,即是评价景点的
价值。
旅行费用法 —— 适于评价,
? 休闲娱乐场地;
? 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用于娱乐的森林
和湿地
? 水库、大坝、森林等兼有休闲娱乐及其他
用途的地方等 。
旅行费用法 —— 要求满足,
? 这些地点是可以到达的,至少在一定的时
间范围内可以到达;
? 所涉及的场所没有直接的门票及其他费用,
或者收费很低;
? 人们到达这样的地点,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或者其他开销 。
第六节 陈述偏好法
?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contingent valuation,
简称 CV法)是典型的陈述偏好法。意愿调
查评估法试图通过直接向有关人群样本提
问来发现人们是如何给一定的环境变化定
价的 。
? 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中有两个广泛应用
的概念,即对某一环境改善效益的支付意
愿和对环境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分类,
直接询问支付意愿
投标博奕法
比较博奕法
询问选择的数量
无费用选择法
优先评价法
征询专家意见 专家调查法 (Delphi
法 )
投标博奕法
? 投标博奕法( bidding game approach)要
求调查对象根据假设的情况,说出他对不
同水平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支付意愿或接
受赔偿意愿。投标博奕法被广泛地应用于
对公共物品的价值评估方面 。
? 投标博奕方法可分为单次投标博奕和收敛
投标博奕 。
应用方法 ---单次投标博奕,
? 1.向被调查者解释要估价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
征及其变动的影响,以及保护这些环境物品或服
务(或者说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办法,
? 2.询问被调查者,为了改善保护该热带森林或水
体不受污染他最多愿意支付多少钱(即最大的支
付意愿),或者反过来询问被调查者,他最少需
要多少钱才愿意接受该森林被砍伐或水体污染的
事实(即最小接受赔偿意愿)
应用方法 ---收敛投标博奕
? 在收敛投标中,被调查者不必自行说出一
个确定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数额,
而是被问及是否愿意对某一物品或服务支
付给定的金额,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不
断改变这一数额,直至得到最大支付意愿
或最小的接受赔偿意愿 。
比较博奕法
? 比较博奕法( trade-off game)又称权衡博
奕法,它要求被调查者在不同的物品与相
应数量的货币之间进行选择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局限性,
? 各种偏差的存在,
信息偏差、支付方式偏差、起点偏差、假想
偏差、部分 - 整体偏差、策略性偏差
? 支付意愿与接受赔偿意愿的不一致性
? 抽样结果的汇总问题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适用范围,
? 空气和水质量;
? 休闲娱乐(包括钓鱼,公园,野生生物);
? 无价格的自然资产的保护,如,森林和原始区域;
? 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 生命和健康影响或风险;
? 交通条件改善;
? 供水、卫生设施和污水处理 。
第七节 评价方法的选择
? 我们可以把环境影响的方面分为 4大类:生
产力、健康、舒适性和环境的存在价值。
针对不同的影响,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价值评估 。
?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是唯一的能够揭示环
境资源存在价值的方法,因为其他方法考
虑的都是使用者的各种直接和间接成本与
效益 。
环境影响及其价值评估技术选择
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选择
生产力
直接市场价值评估法
防护支出法
重置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
健康影响
人力资本法
疾病费用法
防护支出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舒适性
旅行费用法
内涵资产价值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方法选择的依据
? 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 信息的可得性
? 研究经费和时间
第九章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第九章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建立影响因子名录
? 第三节 建立影响名录
? 第四节 影响的筛选分析
? 第五节 影响的量化
? 第六节 影响的货币化
? 第七节 估算因素分析
? 第八节 把评估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析
第一节 引言
? 环境经济影响评价的意义
? 传统的不足:传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对于环境影响只是定性描
述,对环境影响没有价值计量,环境影响难于纳入常规的项目
经济分析,从而对项目可行性决策产生影响不足。
? 对环境影响进行价值计量,把环境影响纳入项目经济分析,使
现在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不仅要考虑经济上
合理,还要考虑环境可持续性。这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项
目的实际价值,预见项目的经济和环境后果,避免实施使自然
环境退化的项目,当资源稀缺时,还可以对不同项目进行比较
和排序。
第二节 建立影响因子名录
? 影响因子的含义:影响因子是指由于人类
活动改变环境介质(即空气、水体或土
壤),而使人体健康、人类福利、环境资
源或全球系统发生变化的物理、化学或生
物的因素。
? 建立影响因子的目标:目标是系统地确定
和建设项目所有实际的和潜在的环境影响
因子,建立影响因子名录,全面反映造成
的环境影响。
? 下图给出了工业部门的影响因子。
环境影响因子
项目类别
金属
(加
工 /
制造
)
纸浆造
纸
化工
/化
肥
水泥 食品加工
1非金属无机物
2金属
3有机物
4农药
5CO
6SO2
7NOx
8氧化物
9温室气体
10气溶胶 /微粒
11异味
12颗粒物
13电磁辐射
14噪声
影
响
水
体
质
量
的
因
子
15非金属无机物
16金属
17有机物
18农药
19疾病 /病原体
20BOD/COD
21外来物
22酸 /碱
23肥料
24废弃物
25酸沉降
26盐渍化
27颗粒物 /沉积
28水源改变 /采水
29水渠 /蓄水
30温度变化
31过度利用
32异味
环境影响因子
项目类别
金属
(加工 /制造 )
纸浆造
纸 化工 /化 水泥 食品加工
环境影响因子
项目类别
金属
(加工 /制造 )
纸浆造
纸 化工 /化肥 水泥 食品加工
影
响
土
壤
质
量
的
因
子
33非金属无机物
34金属
35有机物
36农药
37酸 /碱
38盐渍化
39肥料
40废弃物
41酸沉降
42颗粒物 /沉积
43土壤侵蚀
44外来物
45过度利用
46土地利用
47其他影响因子
…
第三节 建立影响名录
? 定义:影响是指一个受体暴露给影响因子的变化
后,所发生的化学、生物或物理后果。影响的程
度通常可以通过剂量 - 反应关系量化。当需要评价
的活动不止一个时,就存在潜在的、累积的影响。
影响一般是随着影响因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影
响因子的减少而减少。
? 根据影响的对象,可将影响分为,
对人体健康、人类福利、环境资源和全球系统 4类
环境影响因子
影响类别
人类健
康 人类福利 环境资源
全球系统
死
亡
率
发
病
率
材
料
美
学
资
源
利
用
社
会
/文
化
海岸 /
海洋生
态系统
地
下
水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生物
多样
性 /濒
危物
种
陆地
生态
系统
环境影响因子的影响确定表
影
响
空
气
质
量
的
因
子
1非金属无机物
2金属
3有机物
4农药
5 CO
6 SO2
7 NOx
8氧化物
9温室气体
10气溶胶 /微粒
11异味
12颗粒物
13电磁辐射
14噪声
环境影响因子
影响类别
人类健
康 人类福利 环境资源
全球系统
死
亡
率
发
病
率
材
料
美
学
资
源
利
用
社
会
/文
化
海岸 /
海洋生
态系统
地
下
水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生物
多样
性 /濒
危物
种
陆地
生态
系统
影
响
水
体
质
量
的
因
子
15非金属无机物
16金属
17有机物
18农药
19疾病 /病原体
20 BOD/COD
21外来物
22酸 /碱
23肥料
24废弃物
25酸沉降
26盐渍化
27颗粒物 /沉积
28水源改变 /采水
29水渠 /蓄水
30温度变化
31过度利用
32异味
环境影响因子
影响类别
人类健
康 人类福利 环境资源
全球系统
死
亡
率
发
病
率
材
料
美
学
资
源
利
用
社
会
/文
化
海岸 /
海洋生
态系统
地
下
水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生物
多样
性 /濒
危物
种
陆地
生态
系统
影
响
土
壤
质
量
的
因
子
33非金属无机物
34金属
35有机物
36农药
37酸 /碱
38盐渍化
39肥料
40废弃物
41酸沉降
42颗粒物 /沉积
43土壤侵蚀
44外来物
45过度利用
46土地利用
47其他影响因子
第四节 影响的筛选分析
? 筛选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出将被评价的影响,
即说明:哪些需要定性描述,哪些可以量
化和确定价值,列出不被评价的影响,为下
一步的量化分析做准备。
? 下图为筛选分析的步骤及其合理性探讨 。
筛选 1:影响能否内部化或被控抑?( S1)
这一筛选要考虑两个问题,
? 首先,要决定该影响是否代表一个内部成
本或效益。如果一个影响是内部的,那么
它就应该已经包括在项目的经济分析中,
在这儿就会导致重复计算。
? 其次,要决定该影响是否能够全部或大部
分被控抑。如果影响被控抑,那么所发生
的控抑成本(如,污染控制),就应该已
经包括在项目的估算成本中,不应该遗留
任何重要的环境影响需要评价。
筛选 2:影响是否相对不重要? ( S2)
? 这一筛选要考虑对该影响进行评价的价值
意义。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判断问
题,所以对于后面的逻辑程序非常重要。
筛选 3:影响是否不确定或过于敏感而不能保
证评价的客观性? ( S3)
? 该筛选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会由于不确
定性(如,由于科学不确定性,或由于文
化价值、政治考虑、法律要求),无论取
得什么结果,任何评价都是不可能的或是
没有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争论的评价,
可能是决定一个项目取舍至关重要的因素,
但是超出了经济学方法的领域。此时应该
明确认识到,对于这个问题仅有经济评价
可能是不够的或者是没有意义的。
筛选 4:能否完成影响的定量评价?( S4)
? 这个筛选要考虑有没有足够的数据或其他
信息支持对潜在影响进行定量评价
? 小结, 把分析的结果填入表格,便于进一步
分析(见下图)
所确认的环境影响因子的影响及筛选分析结果
影响因子 影响 筛选结果
影响
空气
质量
的因
子
影响
水体
质量
的因
子
影响
土壤
质量
的因
子
注:筛选结果是指所用的筛选标准和对使用此筛选标准的解释
筛选分析汇总表
进行全面或部分经济评估的影响(对 S4回答“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定性评估的影响(对 S3回答“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必进一步分析的影响(对 S1或 S2回答“是”)
可完全控抑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相对较小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要求定性评估的影响前面的( )中填“+”或,- ‖号,表明正面或负面影响;也可以是,+/- ‖号,表明可能为
正面影响,也可能为负面影响。
第五节 影响的量化
? 含义:量化影响,即用一个合理的物理量
化单位来表述每一种影响的大小。在环境
预评估中,应将环境影响采用剂量 -反应函
数予以量化,将环境污染物的预期剂量与
受体的量化影响联系起来。
? 要求:量化应该经过检验以确保其精确性
和一致性,影响特征与评价方法相一致,
从而使这些结果之间可互比,并能用来确
定各种经济价值。
量化的步骤
1,在影响筛选分析汇总表中,查找出需要进行
全面或部分经济评估的影响,然后在环境影
响因子的影响确定表中查找出这些影响相对
应的环境影响因子。
2,确定这些环境影响因子的量纲和数量。
3,确定受体以及影响因子对受体的传播途径 。
4,确定描述受体所受影响的指标及其量纲。
5,量化影响。
第六节 影响的货币化
? 影响的货币化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基本经
济评估法和辅助评估法。
? 基本经济评估法在第八章已有详细的阐述,
是辅助评估法的基础。
? 辅助评估法中主要是成果参照法,而成果
参照法是采用对基本经济评估法研究的价
值进行估算。
成果参照法的步骤 ——1,文献筛选
? 文献筛选旨在从大量文献中,得到价值和环境
影响损失与收益的估算值。文献筛选原则是,
1,研究对象性质相似。
2,研究方法相似。如有可能,应该采用人口、区
位与所评估项目相似的分析研究。
3,对各研究的文化差异,应加以仔细考虑。
4,对研究的技术水平应加以评估。
? 成果参照法选择标准的优缺点列于下表 。
选择标准 优点 缺点
相近的环境影响程度与类别 由于与较大变化联系
在一起的价值不可以
用于较小的变化,环
境影响的移置较为可
信
对于缺乏科学基础的人
来说,可能难于找到真
正相似的环境影响
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的
基本评价方法研究
容易将基本评价方法
研究地区的情况调整
使之适应于受所评估
项目地区影响的人口
当基本评价方法研究作
者仅因为没有报告社会
经济特征,可能排除非
常好的基本评价方法研
究结果
在人口数量与构成、地理及
环境特征上相似的地区
环境影响及受影响的
人口可能接近,使得
调整容易进行
假定价值的主要决定因
子是相近的,而实际情
况可能与假定不符
高水平的近期研究 经济价值的移置性强,
近期研究很可能包括
当前经济条件;可以
采用现有技术
所涉及的问题可能太具
体、范围太窄而难以利
用,难于理解。由于近
期研究可能尚未发表,
因而有关资料难于得到
成果参照法的步骤 ——价值调整
成果参照法与基本经济评估法研究之间的
货币差异,要在评价阶段进行调整,使之
能够用于所分析的项目区域。
① 原研究报道的价值是一个范围时,选取
“最合适的”或可用的价值。
② 从几份研究中选用所报告价值的一定区间
或平均值。
③ 采用收益函数移置。
成果参照法的步骤 —计算单位时间单位价值
将价值乘以受影响人数便得到单位时间影
响的总价格。如果影响随时间变化,则要
对预期影响存在的每一时间的价值进行估
算。
成果参照法的步骤 —计算总贴现价值
① 确定预期有影响出现的时间区段,并注意
项目收益出现的时间。从典型情况看,项
目一开始便有项目成本,而收益和破坏值
可以出现在项目完成很长时间以后。
② 采用所建议的贴现率以及其他适当的贴
现率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贴现后的总年
度损失值和收益。贴现率和影响价值均应
以相同方法处置通货膨胀率,即两者应该
均为实际值,或两者均为名义值。
第七节 估算因素分析
有关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各种方法,无论
是基本研究方法还是成果参照法,均包含
有一定程度的估算成分。环境影响的货币
价值估算,只是真实价值的近似值,其中
包括有省略、偏差和不确定性因素。所采
用的贴现率及其他因子也影响货币价值的
估算。在考察并估算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
价值时,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认识,保证
评价的客观性。
省略
? 确定有关环境影响的哪些信息在环境预评
估或环境影响预评价中被忽略了,哪些信
息在经济评价中被省略了。
? 在项目经济分析报告中明确阐述这些省略
信息,并且指出这些省略将如何使定量分
析结果产生偏差。
? 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以改进今后的项目
评价。
偏差
偏差,是指能够引起收益或成本的定量估
算值高于或低于其实际值的情况。其主要
原因的种类有,
①经验数据 ②样本 ③方法
④专业影响 ⑤部门影响
偏差 —应注意的问题,
① 选择那些足够重要或足够明显的影响进行货币化,
以防因疏漏某个重要的影响,而产生误差。
② 环境影响的估算范围。
③ 关于受影响人口的选择。数据或知识的缺乏会导
致对受影响人口数量的估算偏低或偏高。
④ 在选择贴现率时,适当考虑规范和制度,从而避
免由于对低于或高于备选贴现率的偏好,形成现
值计算的偏差。
⑤ 估算价值的相对重要性。有许多偏差能够引起单
个价值评估偏高或偏低。究竟选择均值还是中位
数,将对评估的总体结果产生影响。
不确定性
? 在一定程度上,所有评估内容均是不确定
的。因为评估涉及对自然和社会经济关系
变化的估算或预测。不确定性的类别与来
源,决定着其对项目收益率或净收益的影
响,需要加以考察。
偏差和不确定性的来源
① 抽样误差或样本偏差。
② 差异性。例如,重金属对不同鱼种或同一鱼种的
不同变种会有着十分不同的影响。
③ 量度与系统误差,即真实值与估算值之差。
④ 主观判断。
⑤ 语言不准确。
⑥ 固有的随机性。
⑦ 近似。
? 所有关键性的省略、偏差和不确定性,如果
它们影响评价结论,就应在项目经济分析报
告中列出,其可能影响应以“+”或,- ‖号
来表现,以使读者能够理解这些影响将如何
改变所估算的现值收益或收益率,或者更简
单地说,这些省略、偏差或不确定性是否影
响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 应该试着用一些简单的,但却专一的敏感性
分析,专门考察高度不确定的主要假设条件,
并改变这些假定,看它们对项目的经济分析
结果有什么影响。
其他问题
? 均等
? 定性评价程序
? 基准确定 ① 设备更新 ② 机会成本
③ 资源利用与条件
? 制度因素
第八节 把评估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
析
? 在环境和非环境影响的效益和成本计算当
中,最基本的假设是货币类别和基准年,
① 通过汇率消除币种的差别。
② 消除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差别。
? 另一个重要的假设是建设项目的预期的环
境保护水平。对于一个待建项目,其项目
财务成本分析中将包括控抑成本。确保不
会误将控抑的影响包括在其他的环境影响
价值计算之内,因而过高地估计预期的消
极影响。
把评估结果纳入项目经济分析的步骤
? 计算各时间断的成本流和效益流
? 使用规范的投资标准比较成本流和效益流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 ADB)的, 项目经济
分析准则, ( 1987年 8月),如果经济内部
收益率超过项目所在国的资本机会成本,
就可认为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 对关键项目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决定内部收益率或净
现值对哪一个变量最敏感,特别是决定这样一些变
量,即如果这些变量的价值发生变化,会引起内部
收益率下降到可接受的水平以下或其净现值下降到
零以下。
敏感性分析可应用于下面的情况,以找到不同假设
条件下获得可能结果的范围。它包括,
① 运用几个对环境影响及其货币价值上下限的假定
方案,来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或经济内部收益率。
② 比较计算的净收益和经济内部收益率范围,从而
确定不同方案和假设是否严重改变净现值和经济内
部收益率的结果。
? 将非货币化的环境成本和效益纳入经济分析,
① 近似的上下限价值
②,反向分析”或“转折点”分析。这种方
法用来计算被遗漏的效益或成本超过什么样
的货币化价值,才能改变净现值结果的符号。
③,模糊评价”或相关的“费用有效性”技
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鉴定每一种选
择方案产生单位非货币化环境效益的成本是
多少从而进行比较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十章 环境经济政策
? 第一节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 第二节 污染者付费原则
? 第三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 第四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 第五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
? 第六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
? 第七节 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第一节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 决定环境容量有效利用(或者污染物有效
排放)水平的两项关键因素是边际治理成
本和边际损害成本。
? 边际治理成本曲线 MAC向右下方倾斜表明
治理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边
际损害成本曲线 MEC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损
害成本随着排放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治理
成本与损害成本之和是社会总成本。
? 理想的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是在 E点,此
点又称为有效率的污染水平。此时边际治
理成本等于边际损害成本,社会总成本最
小,资源实现有效率的配置。
? 实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的手段,
1.强制执行各类环境法规;
2.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
第二节 污染者付费原则
? 强制执行的各类环境法规又称为命令 -控制
型的环境政策,包括各种环境标准、必须
执行的命令和不可交易的配额。
? 为了降低执行成本,同时获得理想的环境
效果,无论是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过渡的国家,还是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的
国家,在环境管理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
运用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或称环
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
? 以市场为基础,着重间接宏观调控,通过改变
市场信号,影响政策对象的经济利益,引导其
改变行为。这种间接宏观管理模式,不需要全
面监控政策对象的微观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
政策执行成本。
? 通过市场中介,把经济有效地保护、改善环境
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环境责任者,环境管理
更加灵活,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条件、能力和
发展水平的政策对象。
? 可以有效地配置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这些
资金不仅可投资于对环境有利的项目,还可以
用于纠正其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
污染者付费原则
? 污染者付费原则( PPP):即污染者应该承担由政
府决定的控制污染措施的费用,以保证环境处于可
接受的状态。换言之,在生产过程和 /或消费过程产
生污染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中,应当包括这些控制
污染措施的费用。
?, 污染者付费原则, 的基础还有, 使用者付费原则,
(简称为, UPP原则,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
和环境经济政策应用的日益广泛,PPP原则已不能满
足需要,新的原则将被确立,如, 受益者付费原则
( BPP), 等,并有可能部分地取代 PPP和 UPP原则。
第三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 ―调节市场”是利用现有的市场来实施环境
管理,例如,征收各种环境税费、取消对
环境有害的补贴、建立抵押金制度。
? 调节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是通过
“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干预来解决环境问
题,其核心思想是由政府给外部不经济性
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由外部不经济性
的制造者承担全部外部费用。这类环境经
济政策又称为庇古手段。
? ―建立市场”包括明晰产权、可交易的许可证、
国际补偿体制等。
? 建立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通过“看不
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本身来解决环境问题。
又称之为科斯手段。
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的不同,
? 庇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而科斯手段更多地依赖
市场机制。如果不存在“政策失效”,两种手段
都可行。但如果出现政府“寻租”的情况,科斯
手段比庇古手段更有效。
? 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
大;而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在产权制度
不健全,污染者数量比较多情况下,环境资源的
产权界定比较困难,企业间交易成本比较大。这
又使得科斯手段效率降低。
两类政策手段的实施途径和效果的不同,
? 实施庇古手段,除了使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
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
? 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
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
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这又造成厂商之间的
不公平。而科斯手段一般能刺激厂商采取措施改
进生产设备,减少排污。
? 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
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外一些外部性。
? 可以把科斯手段与庇古手段混合使用,而不
是把两类手段对立起来。例如,我国就有排
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配套使用的尝试,以排
污权交易为主,用排污收费做保证,从而以
最小成本实现污染控制目标。
第四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 环境经济政策的行为激励功能表现为通过
经济手段,借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外
部不经济的环境费用内部化,改变生产者
和消费者原有的经济刺激模式,纠正他们
破坏环境的行为。
资金配置功能包括 3方面的内容,
? 依据法律、行政授权,实现和聚敛用于环境
保护的资金;
? 资金的重新分配;
? 资金的使用
第五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
? 经济手段的 9大类别,
①明晰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和开发权;
②建立市场,包括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可
交易的环境股票等;
③税收手段,包括污染税、产品税、出口税、
进口税、税率差、资源税、免税等;
④收费制度,包括排污费、使用者费、资源
(环境)补偿费等;
⑤ 罚款制度,包括违法罚款、违约罚款等;
⑥金融手段,包括软贷款、贴息贷款、优惠贷
款、商业贷款、环境基金等;
⑦财政手段,包括财政拨款、赠款、部门基金、
专项基金等;
⑧责任赔偿,包括法律责任赔偿、环境资源损
害责任赔偿、保险赔偿等;
⑨证券与押金制度,包括环境行为证券、废物
处理证券、押金、股票等。
这些经济手段所适用的领域主要包括,
①污染控制;
②自然保护;
③资源利用;
④流域、区域综合环境管理;
⑤国际和全球环境问题;
⑥生产和消费。
第六节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
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政策和管理手段,
必须具备的条件,
? 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
? 相应的法律保障
? 配套的规章和机构
? 相应的数据和信息
影响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的因素,
? 政策可接受性
? 相关政策的制约
? 管理的可行性
? 公平性的考虑
? 对市场竞争力的担心
? 产业政策
第七节 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3个领域是,
? 环境污染防治
? 农村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5个层次,
?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 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规章
? 国务院所属部委制定和颁布的规章和政策
?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
法规和政策
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
由环保部门执行的政策,
? 排污收费
? 排污权交易(在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
证基础上试点)
? 三同时制度
? 生态环境补偿费
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
由产业部门执行的政策,
? 矿产资源补偿费
? 土地损失补偿费
? 城建环保投资
? 废物回收利用
? 育林费
? 林业基金
? 行业造林专项资金
? 造林、育林优惠贷款
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
由综合管理部门执行的政策,
?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 城乡维护建设税
? 资源税
? 资源综合利用
正在执行的环境经济政策
由综合管理部门执行的政策,
? 综合利用利润留成环保投资
? 企业更新改造环保投资
? 清洁生产
? 环保产业
? 有益于环境的财政税收政策
? 银行环境保护贷款合管理部门执行的政策
第十一章 排污收费
第十一章 排污收费
? 第一节 庇古税 ——排污费
? 第二节 排污费与污染治理成本
?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
? 第四节 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
? 第五节 排污收费的问题
? 第六节 OECD国家的环境税
? 第七节 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第一节 庇古税 ——排污费
一、最优庇古税
? 庇古税的含义
? 最优庇古税的内涵及确定
二、最优庇古税的数学推导
? 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
? 推论
庇古税的含义
?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 福利经济
学, 一书中首先提出对污染征收税或费的
想法。他建议,应当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
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
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二者相等,这
就是,庇古税”。
? 现在,人们把针对污染物排放所征收的各
种税费统称为庇古税
庇古税的示意图 的分析
? 图中 MNPB为企业的边际私人纯收益,
MEC为边际外部(损害)成本,这两条曲
线相交于 E点,与 E点相对应的污染物排放
量( Q)就是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
? 庇古税即图中的 EQ。
最优庇古税的内涵
? 最优庇古税就可以定义为:使排污量等于
最优污染水平时的排污收费(税)。此时
边际外部(损害)成本等于边际私人纯收
益,即净边际私人纯收益 0,厂商利润和社
会福利最大化。
最优庇古税的确定
由 MNPB与 MEC相交的点 E的边际外部成本
或边际外部收益所决定
即 t (最优) =MNPB(Q)=MEC(Q)
此时,与 E点相对应的污染物排放量( Q)
就是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
NSB=p·Q-C( Q) -EC( Q) ( 11-1)
NSB——社会纯收益;
p——产品价格,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
p值不依赖于 Q;
Q——产生污染的经济活动的产量,这里,
假 设经济产出和污染物排放量成比例增
加。
C( Q) ——私人成本; EC( Q) ——外部
成本
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条件
NSB最大化,需满足,
因此,
SC——社会成本,SC=C+EC
推论
? 为使边际私人纯收益等于边际外部成本,满足社
会纯收益最大化的条件,则必须征收庇古税( t),
? 因此,最优庇古税为私人经济活动处于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时的边际外部成本。
第二节 排污费与污染治理成本
一,最优排污费率的确定
? 污染治理成本
? 厂商面临三种选择的决策分析
? 确定最优排污费率
二、最优排污费率的数学推导
污染治理成本
? 污染治理成本是厂家通过投资购买和安装
处理污染物的设备,减少对外界的污染排
放所花费的成本,是厂商把外部不经济性
内部化的一种手段
厂商面临三种的选择
引进污染治理成本之后,厂商有三种选择,
? 缴纳排污费,
? 减产
? 追加投资购买和安装处理污染物的设备
决策分析
当政府根据 MAC线与 MEC线交点 W*,征
收排污费 t,
? 当污染物的排放量低于 W*时,厂商支付的
边际治理成本高于排污费,自己不治理,
缴纳排污费,在 MNPB>t的区间内,继续扩
大生产。
? 当污染物的排放量高于 W*时,厂商支付的
边际治理成本低于排污费,厂商选择自己
治理,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 W* 上。
先前理论的局限
– 通过影响私人的成本收益,控制生产规模来达
到控制污染水平的效果,厂商面临单一的选择。
– 确定排污费征收标准的原则是,
– 当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最优污染水平时,政
府征收的排污费应该正好相当于厂商的边际私
人纯利益,而最优污染水平则由 MNPB和 MEC
两条曲线的交点来决定。只有在,厂商的污染
物排放量随生产规模的变动而同比例变动的条
件下,才能够用上述两条曲线的交点来确定最
优污染水平。
理论的改进
? 厂商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并通过自己治污,
只要 MAC<t,来达到有效的污染排放水平
? 最优排污费率为:应当根据 MAC线与
MEC线的交点 W* 来确定
t = MAC= MEC
总成本最小化(一)
? 令 QC为污染控制下的产值,QN为无污染
控制时的产值
QC=QN-TAC ( 11-7)
式中,TAC——总控制成本。
? 令有污染控制情况下环境所提供的服务的
价值为 EC,无污染发生情况下环境所提供
的服务的价值为 EN
EC=EN-TEC ( 11-8)
式中,TEC——总外部成本。
总成本最小化(二)
污染控制下的社会总效益( TSB)为产值
( QC)加上环境服务的价值( EC)。
TSB=QC+EC=QN-TAC+EN-TEC
=QN+EN-( TAC+TEC) ( 11-9 )
上式中 TSB最大化等同于总成本最小化。
因为污染( W)只影响 TSB,TAC和 TEC。
总成本最小化(三)
为使 TSB最大化,对 W求导,
即 -MAC=MEC ( 11-11)
如果征收的排污费( t),可以满足社会纯收益最大
化,即总成本最小化的条件,则,
t=MEC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
? 一、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排污收费效率
? 二、不完全竞争下的次优收费标准
(一)
(二)
总结
? 无论排污费为正为负,最优排污费都不等于
最优产量上的 MEC。原因在于我们同时在
解决两个问题:外部效应和垄断。
? 完全竞争条件下,
t=p-MPC=MR*-MPC*=MEC*
?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 如果 MPC*> MR*,S*=MPC*-MR*
? 如果 MR*> MPC*,t=MR*-MPC
次优排污费率
t*——次优排污费率;
tc——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庇古税;
p——产品价格;
MPC——边际私人成本;
s——排污水平;
Q——产出水平。
等式右边第一项为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庇古税,
第二项为产量减少所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 。
结论
? 由式( 11-13)说明,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次优的排污收费标准
或污染税要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排污收
费标准。
第四节 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
? 一、降低达标费用
? 二、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
? 三、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
? 四、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
费用比较
排污标准情况如下,
总治理成本 =OAQ2+OBQ2+OCQ2
收费情况如下,
总治理成本 =ODQ1+OBQ2+OEQ3
两者之差,
( OAQ2+OBQ2+OCQ2) -( ODQ1+OBQ2+OEQ3)
=Q1DAQ2-Q2CEQ3
因为 Q1DAQ2> Q2CEQ3,所以,达到同样的排
污控制量,排污收费比单纯执行标准的成本要低。
降低监督实行环境标准的费用
? 监督实行环境标准,意味着运用行政或法
律的手段直接控制经济当事人的行为
? 征收排污费,只是运用经济手段改变了经
济当事人面临的外部环境
? 征收排污费从总体上控制环境污染的程度,
与监督执行环境标准时逐个企业地确认其
污染程度相比,所需要的交易成本应该是
比较低的
有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
技术革新前后的费用分析
? MAC1为排污者现有的边际治理成本曲线。如果排污
收费标准确定在 t1水平,那么排污者将会把排污水平
控制在 W1。此时,排污者承担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
? 总费用 1 =S( Ot1AW1 ) + S( AW1Wm )
? =S( Ot1AWm )
? 排污者革新污染控制技术,使边际治理成本曲线从
MAC1下降到 MAC2,而对排污者的排污费征收标准
依然为 t1。显然,排污者将把污染水平控制在 W2。此
时,排污者承担的费用由两部分组成,
? 总费用 2 =S( Ot1AW2 ) + S( BW1Wm )
? =S( Ot1BWm )
技术革新前后的费用比较
? 费用的节省
S( BAWm) =总费用 1 - 总费用 2>0
? 即排污者得到的相应的经济效益
? 因此,排污收费客观上起到了激励污染企
业不断革新技术的作用。
有利于筹集环保资金
? 排污收费的收入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资金
来源,可以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公共环境保
护设施提供部分资金,也可以返还污染企
业作为治理污染的专项基金使用,体现了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第五节 排污收费的问题
? 一、信息失真对排污收费的影响
? 二、排污收费的公平性
一、信息失真对排污收费的影响
? 排污收费在理论上是理想的,但实行起来
有相当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确定最
优排污量标准所必需的信息,即获得精准
信息的成本太高,
? 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
? 边际私人净效益曲线的获得
二、排污收费的公平性
? 排污收费的公平性涉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分担税负的问题,即
企业可否把排污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问题 。
排污费的分担
? 对于生产者来说,实际得到的价格是 p1-t,低于
原价格 p0。单位产品中生产者的收入减少 p0-
( p1-t),这是生产者支付的那部分排污费。生
产者还由于出售量从 Q0减少到 Q1而减少了总收
入。
? 对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从 p0上升到 p1,p1-p0是
消费者支付的那部分排污费。
? 可见,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分担了排污费。而各
方负担的多少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对
斜率
第六节 OECD国家的环境税
? 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污染者付费原则
( PPP)。
? 排污费或税是根据污染物排放的质与量所征收的费
用。 OECD国家分别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
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不同方面设计了收费制度。
? 产品税是指对那些在生产加工、消费或处理过程中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征收的费用,旨在提高这类
产品的相对价格,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转向无污染、
少污染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 绿色税制改革:从 20世纪 90年代初起,OECD国家
开始绿化其税制体系,实行绿色税制改革。改革从
3个方面进行,
①废除或修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
②改革现行税制,使之利于环境;
③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品全面征
税的政策。
? 绿色税制改革是在税收中立(即不增加国民的财政
负担)基础上进行的,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七节 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特点
三、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五、排污收费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从 1978年至 1981年。这是排污收费制
度的提出和试行阶段。
? 第二阶段,从 1982年至 1987年,这是排污收费
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阶段。 到 1987年,我国年排污
收费额已达 14.3亿元,比排污收费试行初期增长
近 10倍。
? 第三阶段,从 1988年至今,这是排污收费制度改
革、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 1995年,全国排污费
征收额预计达到 34亿元。
(目前全国征收排污费的项目有水、气、固体废
物、噪声、放射性废物等五大类 113项 )
二、中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特点
? 收费地域广,收费种类和收费因子多。
? 以征收超标排污费为主,以征收非超标排污费为辅的收费体
制。
? 应用的经济手段种类多,包括了收费、罚款、财政和金融 4
种。
? 在中国目前的 8条环保投资渠道中,排污收费是唯一由环保
部门管 理的投资渠道。
? 中国排污收费的法规体系由 4个层次组成:全国人大颁布的
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的地方法规,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地方法规。
? 为了执行排污收费制度,各级环保部门已经建立了遍及全国
的 1600多个各级环境监理机构,拥有监理人员 2万余人。
? 排污收费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纳入财政预算内的行政收费,地
方环保局管理可使用一部分排污费收入,排污费收入已经成
为地方环保局的重要经费来源。
三、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
? ① 收费面不全。排污收费的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和一部分事业单位,对第
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排污收费仅在一部分地区开始实行;居民生活污染物排 放基本未实行收费。
? ②收费标准偏低。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仅为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 50
%左右,某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 10%,对于污染控制缺乏刺激
作用,使企业宁愿缴排污费买排污权。
? ③污染治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现行的排污费资金使用体制,导致有限的资
金分散使用,忽视了必要的集中治理,不仅投资效益下降,而且影响治理设 施的运转。
? ④排污费大部分无偿使用。排污收费污染治理资金有偿使用的比例仅为 20
%~ 30%,贷款利率低,贷款项目完成后还可以申请豁免。
? ⑤现行政策规定排污费只能用于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不能用于清洁生产和
集中控制设施,影响了投资效果。
? ⑥由于是用行政手段管理排污收费资金,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行政 干预,挤占、挪用、拖欠、积压排污收费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排污收费制度的改革
? 修订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排污收费
法律、法规。
? 制定以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排污收费
政策体系,包括收费标准,收费方法,资金管理与
使用办法。
? 建立规模适宜、素质较高、装备精良的排污收费和
环境监理执法队伍。
? 排污收费制度的收费方法改革包括 4个方面,
从超标收费改为排污收费;从单一浓度收费改为浓
度与总量相结合收费;从单因子收费改为多因子收
费;从静态收费改为动态收费。
第十二章 排污权交易
第十二章 排污权交易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第五节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第六节 中国的排污权交易
第一节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
? 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受到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
? 早在 7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并首先被美国国
家环保局( EPA)用于大气污染源及河流污染源管理,而
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继进行了排污权交易政
策的实践;
? 我国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也开展过可交易排污许可证的试
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
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
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
的排放控制。
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
? 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
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
? 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
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
即若干排污权。
? 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
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
合法地买卖。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
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
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的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
? 根据企业追求费用最小化的原则,可建立该污染源
决策的目标函数为,
? 只有当排污权(排污许可证)的市场价格与企业的
边际治理成本相等时,企业的费用才会最小。在企
业自身利益的驱动下,排污权交易市场必将自动地
产生这样的排污权价格,该价格等于企业的边际治
理费用。最终结果必然是污染源通过调节污染治理
水平,达到所有企业的边际治理费用都相等,并且
等于排污权的市场价格。
? 政府可以用类似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做
法,通过排污权的市场买卖,对环境保护中
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映。
? 认为现有的环境质量偏低或环境标准偏低的
社会团体或个人,也可以通过购买排污权而
不排放污染物的办法,对这种不满意的状况
主动地进行改进。
第三节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
? 成本最小化
? 有利于宏观调控
? 给非排污者表达意见的机会
?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 提高了企业投资污染控制设备的积极性
? 更具有市场灵活性
第四节 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 合理分配排污权:既能体现“污染者付费”
原则,又不会由于获取成本过高影响交易
市场形成。
? 完善的市场条件:排污权的价格应该由市
场决定,但排污权市场的交易秩序需要良
好的交易环境。
? 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政府必须目前排污
许可证的分布状况,并能制止无证排污。
对有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防止他们以权谋私,是实现政府部门有效
管理的重要保障。
第五节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 从 20世纪 70年代美国国家环保局( EPA)
就开始将排污权交易政策用于大气污染源
及河流污染源管理,并逐步建立起以气泡
( bubble)、补偿( offset)、银行
( banking)和容量节余( netting)为核心
内容的一整套排污权交易体系,在实践中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环境效益。
SO2大排污权交易政策体系
? 美国 SO2排污许可证交易政策以 1年为周期,
通过确定参加单位、初始分配许可证、再
分配许可证和审核调整许可证四部分工作
来完成污染控制的管理目标。
第六节 中国的排污权交易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国家环境保护
局确定,“九五”期间将对 12种污染物实
行总量控制,其中,
? 大气污染物 3种:烟尘、工业粉尘,SO2。
? 废水污染物 8种: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氰
化物,As,Hg,Pb,Cd,Cr6+。
? 固体废物 1种: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步骤,
1,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基础上,
核实省级 1995年污染物排放量基数;经
全国综合平衡,编制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计划。
2.,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计划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国家控制计划
指标,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下达的总
量控制指标,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权
重或影响系数,再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
达到辖区的地、市。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步骤,
4,各地、市根据省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按
照污染物来源,核定分配污染源总量控制
指标。地、市在核定和分配污染源的总量
控制指标时,可以依据省下达的总量控制
计划指标,按污染物排放标准确定排污总
量(目标总量控制);也可以依据区域或
流域环境目标,按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排污
总量(容量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步骤,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不同区域的排
污总量指标、实现环境目标的优先顺序和
分期实现本省“九五”总量控制计划目标,
调整按计划指标初步分解下达给地、市的
排污总量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总量控
制实施方案,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
家环保局备案。各省、自治区还应确定本
省的重点城市,编制重点城市功能区达标
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总量控制的监督管理
? 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监督管理
? 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
? 建设项目排污总量的监督管理
?, 15小”的监督管理
什么是 15小?
? 年产 5000t以下化学制浆造纸厂,年产折牛
皮 3万张以下的制革厂,500t以下的染料厂,
坑式和萍乡式炼焦以及天地罐和敞开式炼
硫磺的企业,马槽炉、马鞍炉等土法炼铅
锌,土法选金,土法农药,土法漂染,土
法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
射性制品,土法炼油,土法炼汞、炼砷等
企业。
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污权交易的经验
? 1988年 6月,国家环境保护局确定在上海、北京、
天津、沈阳、徐州、常州等 18个城市(县)进行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试点工作。
? 1989年 4月 28日至 5月 1日,“第三次全国环境保
护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加强环境管理
的五项制度(通称“新五项”),即环境保护目
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排放
污染物许可证、推行污染集中控制和继续推行限
期治理。这是,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 以环境
政策的形式正式提出。
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污权交易的经验
? 从 1991年开始,包头、开远、柳州、太原、
平顶山和贵阳等城市尝试大气污染物的排
污权交易。
? 截至 1994年,发放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
的试点城市共有 16个,持证企事业单位 987
家,控制排放源 6646个。
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污权交易的经验
? 截至 1994年,发放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
的试点城市共有 16个,持证企事业单位 987
家,控制排放源 6646个。
? 到 199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普遍实行了
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共向 42 412个
企业发放了 41 720个排污许可证。
? 我国目前的排污权交易,都是在特定时间
段内,经行政部门的安排后才进行的。如
何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一经济手
段,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