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绪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概述
职工能力目标
总体掌握与本课程联系密切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学习要求
1、掌握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基本概念,清楚质量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一般分类及特点;
2、了解常用的现场检测方法;
3、熟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特点。
第一节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结构:建筑中承受各种作用和传递各种作用的各个部件的总和叫结构。
2、结构的可靠性和结构可靠度: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
具有的满足预期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的能力。
结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完成预定功能(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的概率。
3、作用:施加在结构上的一组集中力或分布力(如结构自重、汽车荷载),或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
4、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破坏 — 安全”极限状态
整体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变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的某一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滑动、倾覆等。
( 2)结构构件或连接处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含疲劳破坏)或过渡的塑性变形而不能继续承载。
( 3)结构转变成机动体系。
( 4)结构或结构丧失稳定,如柱的压屈失稳等。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限值的状态。
(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局部破坏。
(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 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破坏 — 安全”极限状态:当偶然事件发生时,
要求结构仍保持完整无损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和不经济的,故只要求结构不致因此而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5、失效概率和可靠概率:作用效应是指结构所受作用的反应;结构抗力是指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能力。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都是随机变量,结构不能满足或满足其功能要求的事件也是随机的,前一事件出现的概率称为结构的失效概率,后一事件出现的概率称为可靠概率。
6、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质量通病、质量缺陷、和质量事故:
凡工程产品质量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称之为质量不合格或存在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经常出现的(频率较高)由材料自身缺陷或施工工艺不完善、不按规范要求工艺施工,对建筑安全无影响或影响甚微的质量问题称为质量通病。
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或建筑施工质量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检验点,称为质量缺陷。
建筑工程不合格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或使建筑物造成设计有效使用年限内不可补救的缺陷、并因此而引发较大经济损失的事件,称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7、建筑结构必须满足以下各项功能的要求:
( 1)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 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 3)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 4)在偶然作(如地震作用、爆炸作用、轮船和车辆撞击作用)发生时及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稳定性。
(一)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
1、工程质量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特别重大事故、重大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四类。
2、按事故发生的阶段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改建时或改建后引起的事故。
3、按事故发生的部位分:地基基础事故、主体结构事故、装修工程事故。
4、按结构类型分类:砌体结构事故、混凝土结构事故、钢结构事故、组合结构事故。
一般质量事故
( 1)直接经济损失在 5000元(含 5000元)以上,
不满 50000元的;
( 2)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严重质量事故:
( 1)直接经济损失在 5万元(含 5万元)以上,
不满 10万元的;
( 2)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 3)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 2人以下重伤的。
重大质量事故:
( 1)工程倒塌或报废;
( 2)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伤 3人以上的;
( 3)直接经济损失 10万元以上。
重大质量事故的分级。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重大质量事故的分为四个级:
( 1)死亡人数 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 300万元以上为一级;
( 2)死亡人数 10人以上 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不满 300万元的为二级;
( 3)死亡人数 3人以上 9人以下或重伤 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 30万元以上不满 100万元的为三级;
( 4)死亡人数 2人以下或重伤 3人以上 1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 10万元以上不满 30万元的为四级
特别重大事故:
( 1)一次性死亡 30人以上;
( 2)直接经济损失达 500万以上;
( 3)性质特别严重。
2、按事故发生的阶段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改建时或改建后引起的事故。
3、按事故发生的部位分:地基基础事故、主体结构事故、装修工程事故。
4、按结构类型分类:砌体结构事故、混凝土结构事故、钢结构事故、组合结构事故。
三、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特点有:复杂性、严重性、多变性和多发性。
1、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复杂性:工程质量事故的性质、
表现形式、危害和处理方法均比较复杂。例如:建筑物的开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设计构造不合理,计算错误、地基沉降过大或出现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材料干缩过大、材料质量低劣、施工质量差、使用不当或周围环境过差等,其中一个或几个均可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工程质量的复杂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 1)产品结构种类繁多;
( 2)气候、地质、水文等条件差异很大;
( 3)相同结构,由于地区不同,施工条件不同,其产品结果也不同;
( 4)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同一种类的工程质量事故其原因也截然不同;
( 5)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
2、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严重性(举例说明湖南凤凰大桥)
( 1)影响工程施工的继续进行;
( 2)会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 3)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 4)会使建筑物成为危房或影响建筑的安全使用甚至不能使用;
( 5)建筑物发生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3、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多变性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多数是随时间、环境、施工条件等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4、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多发性
( 1)工程质量通病经常发生。如: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砂浆)强度不足、预制构件开裂、房屋卫生间和房顶的渗漏。
( 2)相同或相近的工程质量事故重复发生 (如清江大桥的人行道挑梁 )。
第二节 建筑工程现场检测的一般方法一、检查的必要性当建筑物发生质量事故后,为了正确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为工程质量事故的仲裁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也为建筑结构的修复、加固提供参考数据,往往有必要对发生事故的结构或构件进行必要的检测。
二、检测的内容:
1、常规的外观检测。如平整度、竖直度、结构物尺寸、表面缺陷、砌体的咬槎有情况等。
2、强度检测。采用无破损检测(回弹和超声回弹)、钻芯取样等。
3、构件的承载力检测,钢筋的配置情况等。
4、内部缺陷的检测。混凝土内部的孔洞、裂缝、钢结构的裂缝、钢筋的焊接情况等。
5、材料成份的化学分析。如混凝土的集料分析,水泥成分及性能分析,钢材化学成分分析
三、检测的特点
1、检测工作大多在现场进行,条件差,环境干扰因素多。
2、对发生严重质量事故的结构工程,常常管理不善,经常没有完整的技术档案,有时甚至没有技术资料,因而检测工作要周到计划,有时还会遇到虚假资料的干扰,这时尤要慎重对待。
3、对有些强度检测常常要采用非破损或少破损的方法进行。
4、检测数据要公正、可靠、真实、可信,经得起推敲。
四、砌体结构的检测方法
1、检测内容:材料强度(例焦家大桥)及砌体的强度
(湖南凤凰桥)、砌体的质量(砌筑方法、砌体中砂浆的饱满度、截面尺寸及垂直度)、砌体的裂缝。
2、砌体裂缝的检测:对裂缝的长度(用钢尺)、宽度
(刻度放大镜)、深度(超声回弹、凿开检测)、裂缝走向及其数量(描述值)、裂缝的形态(网裂、龟裂)
等进行检测量,进而分析裂缝的原因并评价对强度的影响程度。
3、砌体中砌块与灰缝砂浆强度的检测:原材料(砌块)
检测(取样进行常规检测),砂浆强度用(回弹法、点荷法、冲击法、剪切法、推出法)。
4、砌体强度的检测,实物取样试验,顶出法测抗剪强度,
原位轴压法测定砌体抗压强度。
五、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
1、检查内容
( 1)混凝土强度;
( 2)钢筋的位置与数量;
( 3)混凝土裂缝及缺陷;
2、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法
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通过试模进行检测,但一旦出现缺陷要进行检测主要有以下方法,
( 1)回弹法,采用回弹仪对各个测区逐一回弹最后对各个测进行评定的方法。
优点是检测方法简单易于掌握,缺点只能检测表面混凝土的强度,不能检测混凝土内部的强度。
( 2)超声脉冲法:利用超声脉冲在混凝土中的传播规律与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对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均匀性进行检测,而强度则是利用传播速率来进行判断的。
优点是可能检测至混凝土是否均匀,但不能检测出混凝土的强度。
( 3)超声 -回弹联合测定。
( 4)钻芯法。
( 5)射线法(用射线透射混凝土,然后照片分析)。
3、混凝土表面裂缝及蜂窝麻面的检测
( 1)裂缝检测:
裂缝的部位、数量和颁布状态;
裂缝的宽度(用刻度放大镜)、长度(钢尺量)和深度(超声回弹或用注射器注红墨水后凿开量测);
裂缝的形状(横向、纵向、网状或龟裂);
裂缝的走向,是否在发展(通过定时多次观察进行检测);
裂缝是否贯通,是否有析出物、是否引起混凝土剥落等。
( 2)蜂窝麻面的测定,用钢尺量长和宽,用网格数格子计算面积等。
可以检测混凝土的内部均匀性,但不能直接判断出混凝土的强度。
4、钢筋的检测
( 1)位置、数量及保护层的厚度:检测方法较简单,凿除混凝土的保护层,进行检测。
( 2)钢筋锈蚀情况:直接目测或采用电位测量法。
( 3)实际应力的检测:采取方法是磨削法(磨削钢筋的面积,量测钢筋的应变,从计算钢筋的实际应力)。
钢筋实际应力的检测是对结构承载能力判断和对受力钢筋进行受力分析的一种较为直接的方法,
一般先取构件受力最大的部位作为钢筋应力测试的部位。
六、钢结构的检测
1、检测内容:
( 1)外观平整度的检测;
( 2)构件长细比及损伤的检测;
( 3)连接的检测;
( 4)钢材及焊条材料的力学性能;
2、构件整体平整度的检测
用平整度仪对构件的横向和竖向进行检测。
横向检测用 3m( 2m,对长大构件可以采用拉钢丝的方法)
直尺和坡度尺。
竖向检测除采用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竖直度仪或采用经纬仪测两点的方法进行检测。
3、构件长细比、局部平整度和损伤检测
长细比直接用尺量。
局部平整度采用平整度仪进行检测。
损伤检测可以采用目法或探伤法。
4、连接检测:焊接和栓接
( 1)连接的检测包括:检查连接的尺寸如板的厚度 ;
检查连接的平整度;
检查因螺栓孔等造成的实际尺寸减少;
裂缝及局部损伤情况;
焊接质量情况。
( 2)焊接缺陷:裂纹、气孔、夹碴、未熔透、虚焊、
咬肉、弧坑等。
( 3)焊接质量的检测方法:外观用目测,小锤敲打检查声音有无异常,探伤等。
( 4)螺栓连接的检测方法:目测、锤击和示功(扭力)
扳手。
第三节 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一、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的作用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1、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恶化。一旦发生事故,就要采取措施。
2、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做到工序检查和分项检查合格,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本项工程不合格不进行下个分项工程的施工。
3、排除工程上存在的隐患。
4、防止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发现、分析和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目的,是查明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减少工程损失。
5、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损失。
6、有利于工程交工验收。
7、为制订和修改规范提供依据。
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4M1E人( Man)的因素、材料
( Material)因素、机械( Machine)因素、使用方法
( Method)和环境( Environment)因素。
1、人员因素
人是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所以人的因素最重要。人的素质高低是对工程质量产生决定影响的因素,人的素质即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水平、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2、工程材料
构成工程实体的水泥、粗细集料、钢筋、砖、成品、半成品等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
产品是否合格,材料是否经过检验,检验是否合格,保管使用是否得当,都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结构刚度和强度,使用功能,外表和感观。
3、机械设备
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如电梯、泵机、通风设备等,与建筑物等形成共同的使用功能。
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施工机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对产品质量的优劣有直接影响。
4、方法。
工艺方法、操作方法和施工方案(如爆破作业)。
5、环境条件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
工程作业环境。施工环境作业大小、防护设施、通风条件等。
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实施环境作业的合同结构与管理关系的确定,组织体制及管理制度等。
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建筑物的远近(近了不能采用大的机械作业)等。
三、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1、违背建设程序。未搞清地质情况就仓促施工,边设计、边施工,
无图纸施工,不经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违反事物客观规律,不按建设程序办事。
2、违反法规行为。无证设计,越级设计,无证施工,越级施工,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公平竞争,不合理的低价中标,非法分包,违法转包,
擅自修改设计(景阳河大桥空心板)等。
3、地质勘察失真(大峡谷大桥 4号墩地基)。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勘察不详细、不准确。
4、设计差错。盲目套用图纸,采用不正确的结构方案,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有出入,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和变形缝设置不当,悬臂挑梁未进行倾覆验算,计算错误等。
5、施工管理不到位。不按图施工,未经设计单位同意擅自修改设计,如将铰接做成了刚接,将简支梁做成了连续梁,导致结构破坏 ;又如挡土墙未按图纸设滤水层,泄水孔,导致土压力增大,墙体破坏 ;不按有关的施工和操作规程施工,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良,造成薄弱部位 ;砖砌体上下通缝,灰浆不饱满等导致砖墙或砖柱破坏 ;施工组织管理紊乱,不熟悉图纸(马鹿河大桥),盲目施工 ;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到,施工顺序颠倒,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 ;技术交底不清或未进行技术交底,违章作业 ;疏于检查、验收等。
6、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制品及设备
( 1)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骨料中活性氧化硅会导致咸集料反应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骨料中大为硫酸盐过高会导致硫酸盐反应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混凝土裂缝 ;水泥受潮、过期、结块,砂石含泥量超标,混凝土外加剂不符合要求、不按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或用水量过大等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浇筑质量和混凝土的抗渗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裂缝、渗漏等 ;预制构件截面尺寸不够,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的建立预应力值,漏放或少放钢筋,板面开裂等可能导致构筑物断裂或坍塌。
( 2)建筑设备不合格。变电设备不合格导致自燃或火灾,电梯质量不合格危及人身安全等,
7、自然环境因素。空气温度、湿度、暴雨、大风、洪水、雷电、
日晒等均可能成为质量事故的诱因。
8、使用不当。未经校验就给建筑物加层,任意拆除承重结构部位,
任意在结构物上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等也会引起质量问题。
四、事故原点和事故源
事故原点:事故发生的初始点称为事故原点。它指一个部位,结构构件发生的破坏的初始部位。
作用:在事故分析中具有关键作用,是一系列事故原因最后汇集起来形成事故的爆发点,是事故后果产生的起始点,事故原点的状况反映出事故的直接原因,找出事故原点后,就可以围绕他对现场上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把事故发生、发展的顺序逐一揭示同来,并进一步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事故源:引起事故发生的起源事件称为事故源。指一个事件,造成事故原点发生破坏的起源事件。
作用:很多工程质量事故都是多方面造成的,每一个事故原因都有其起源,寻找、分析事故原可以顺藤摸瓜,查出事故的综合原因。他是分析事故的有效方法。
五、工程质量事故的直接与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现场内,与事故联系密切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现场以外的社会环境因素。
相互关系:事故的间接原因将导致直接原因的发生,而直接原因又是追查间接原因的依据。在事故的调查与分析中,都涉及到人(业主、设计、
施工、监理)和物(建筑物、材料、机具),开始接触到的是大多数是直接原因,如果不深入分析追查间接原因,是很难发现更深层次的本质原因,不利于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六、分析质量事故的基本要求
及时,工程事故发生后,应尽早调查分析,千万不可相隔时间过长。
客观,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应以各项实际资料数据为基础,千万不可随意编造。
准确,事故的性质和原因都要十分明确,千万不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全面,工程质量事故的范围、情况、原因等资料要齐全,千万不可遗漏。
标准,工程事故的分析,应以当时所用的标准规范为依据,千万不可无根据地分析和判断。
统一,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中的有关内容,要根据国家及有关部门的,各方面要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千万不可在各持已见的情况下做出结论。
七、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调查
在进行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中过程中,应注意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和事故处理三个方面。事故调查分为基本调查和补充调查。
1、基本调查:
( 1)定义:对建筑物现状和已有资料的调查。
( 2)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 ;事故发展变化的情况;设计图纸资料的复查与验算;施工情况调查与技术资料调查;建筑物的使用情况与荷载情况。
( 3)调查的重点:查清事故的严重性(质量事故对结构安全的影响程度)与迫切性(若不及时进行处理,是否会导致质量事故的恶化而产生严重后果)。
2、补充调查
( 1)定义:对基本调查以外所进行的调查,也是质量事故调查的组成部分。
( 2)内容:设计复核补充勘测地基情况;测定建筑所用的材料的实际强度与有关性能;鉴定结构及构件的受力性能 ;对建筑的裂缝和变形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测检查。
( 3)补充勘测地基。查清持力层的承载力;不同土层的分布情况与技术指标;建筑物下有无古墓、溶洞、树根和其他设施。
( 4)设计复核。设计的依据是否可靠,如荷载的取值是否准确;
计算简图与设计计算是否正确无误;连接构件有无问题,如受力构件的连接或锚固是否牢靠,构件的支承长度是否满足要求;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是否有充分的依据。
( 5)施工检查调查。是否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地基实际情况;材料、半成品、构件的质量;
施工顺序与进度情况;施工荷载、施工日志、隐蔽工程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有关数据,沉降观测记录及施工环境条件等。
( 6)结构承载能力的调查。
( 7)使用情况调查。
第四节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一、基本情况调查
1、基本情况调查的内容
( 1)资料收集,建筑物的勘测资料;设计资料;施工资料。
( 2)对事故现场的调查。
( 3)对有关人员的访问。
2、调查的重点
( 1)砌体结构重点调查砌体质量。
( 2)混凝土结构重点调查混凝土的质量;钢筋配置的数量及位置,构件缺陷。
( 3)钢结构重点检查连接处,埋接处,螺栓质量,焊接质量,及杆件加工的平直度等。
3、调查方法:
( 1)分析判断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一种或几种原因。
( 2)有针对性地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调查和检测。
二、结构及材料检测
1、对没有直接钻孔的地层剖面而又有怀疑的地基应进行补充勘测,甚至做模拟试验。
2、测定建筑物中所用材料的实际性能,对构件所用的材料进行抽样复查,对无产品合格证或假证明的材料,更应从严检测。
3、建筑物表面缺陷的观测。
4、对结构内部缺陷的调查
5、进行模拟试验或现场加载试验。
三、复核分析
四、专家会商
五、调查报告
1、对调查报告的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规范、规程为准绳,以科学分析为基础,报告一定要准确可靠,重点突出,
抓住要害,让名面信服。
2、调查报告的内容,
( 1)工程概况
( 2)事故概况,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与事故有关的人员、单位情况。
( 3)事故调查记录。
( 4)现场检测报告(模拟试验报告等)。
( 5)复核分析,事故原因推断,明确事故责任。
( 6)对工程事故的处理建议。
( 7)必要的附录(事故现场照片、录像、实测记录、
专家会商的记录、复核计算书、测试报告、试验原始数据扩记录等)。
第五节 防止质量事故的措施
一、严格基建程序,执行基建制度。
二、严格勘察设计,提高图纸质量。
三、提高建材、构配件制品及设备的质量,严格进场检验制度,把好产品合格检验关。
四、学习先进施工技术,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严把主体结构质量关。
五、强化政府对工程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监理制度。
第六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获得建筑工程事故分析、预防及处理最必须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为将来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及技术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作用:
1、从工程事故中吸取教训,以改进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目前,学校中安排的土木工程建设的有关课程,绝大部分是从正面学习,自成体系。而事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有时还引起人员伤亡,这从反面给我们经深刻的教训。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有利于对正面学到的规律和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运用得更正确。
2、掌握事故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因设计和施工的失误或管理不善引起的事故,是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如何正确处理事故,对事故原因分析、残余承载力的判断及修复加固的措施等问题,这与设计和建造新建筑有所不同,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调查事故情况,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研究恰当的工程事故处理方法,研讨工程事故的预防措施,并使广大建筑从业人员掌握一些典型事故分析处理技术,有助于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少犯错误,使工程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学习方法
1、在学好过去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上课认真听讲,
课后复习,完成老师要求完成的作业。
2、通过实训教学,事故分析掌握事故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