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第五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第一节 概述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1,表面粗糙度:实际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2,表面粗糙度与形状误差的区别形状误差:宏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对摩擦和磨损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大 — 磨损大 — 寿 命低
2、对配合性质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3、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表面越粗糙,疲劳强度越低
4、对接触刚度的影响:表面越粗糙,接触刚度越低
5、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粗糙的表面易造成表面锈蚀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第二节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一、基本术语
1,实际轮廓:平面与实际表面相交所得的轮廓线
2,取样长度 L:用来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 一段基准线长度 。
目的:限制,减弱几何形状误差及表面粗糙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3,评定长度 Ln: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必须的一段长度 。
一 般 Ln=5L
4,基准线:用以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大小的一条参考线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二、评定参数
1、高度特性参数 ----主参数
(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 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a= 特点;客观反映实际表面。
n
i
iyn
1
1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Rz:在一个取样长度内,实际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Rz= +
特点,测量、计算方便,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方面不如R a全面。
5
15
1
i
piy?
5
15
1
i
viy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 3) 轮廓最大高度 Ry:在一个取样长度内,实际轮廓的峰顶线至谷低线之间的距离。
特点,测量方便,所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更不全面。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2、间距特征:形状特征参数 -----附加参数
( 1)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 Sm,取样长度内 Smi的平均值
Smi: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基准线长度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 2) 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 S:取样长度内 Si的平均值
Si:两相邻轮廓单峰最高点在基准线上的投影长度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 3) 轮廓支承长度率 tp,取样长度内 bi与取样长度的比值
bi:一平行与基准线的线与轮廓相截得到的截线长度说明,表面粗糙度一般只给出主要参数即可,主要参数不能满足表面功能时,可选用附加参数。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三个 评定主参数对照
R a:能客观地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的特征。
R z: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方面不如R a全面,但测量方便。
R y:所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更不全面,但测量十分简便,弥补了R a、R z不能测量极小面积的不足 。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一、评定参数的选用
1,优先选用 Ra;(不宜用于太粗或太光的表面)
2,超精加工表面用 Rz;
3,微小面积用 Ry;
Ry也可与 Ra,Rz联用,控制表面微观裂纹。
二、评定参数值的选用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大的参数值。
方法:采用类比法选择类比法选择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时,可先根据经验统计资料初步选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然后再对比工作条件作适当调整 。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调整时应考虑的 因素:
1) 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值应比非工作表面小。
2) 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值应比非摩擦面小。
3) 运动速度高,单位面积压力大的表面数值要小。
4) 配合性质要求越稳定,数值应小。同一公差等级轴的表面粗糙度值应比孔的数值小。
5) 表面粗糙度数值与尺寸、形位公差协调。
6) 防腐性、密封性要求高、外表美观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三、小结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2,基本术语及评定参数
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注法一,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
1,符号:
,用不限定方法获得表面 。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表面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表面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
2,代号:
a、主参数允许值;
b、加工方法;
c、取样长度;
d、加工纹理方向;
e、加工余量;
f、间距参数。
3,图样标注位置:标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上,及其延长线上方向: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材料里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第五节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一、比较法将被测量表面与标有一定数值的粗糙度样板比较来确定被测表 面粗糙度数值的方法。
比较时可以采用的方法,Ra > 1.6μm 时 目测
Ra1.6~Ra0.4μm 时用 放大镜 Ra < 0.4μm 时用比较显微镜注,比较时要求样板的加工方法,加工纹理,加工方向,材料与被测零件表面相同。
特点,该方法测量简便,使用于车间现场测量,常用于中等或较粗糙表面的测量。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二、光切法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可用作 Ry与 Rz参数评定,测量范围 0.5~50μm。
三、小结:
1,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2,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