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供求理论与分析第一章 需求( demand)
第二章 供给 (supply)
第三章 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equilibrium price)
第四章 弹性理论与分析( elasticity)
第五章 供求理论的应用第一章 需 求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到的该商品的最大数量。(有效需求)
注意:需求 Demand 与需要 Needs的区别
需求有 个人需求 和 市场需求 之分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是指某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市场需求,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
市场需求等于所有个人需求之和,如下图所示,市场需求曲线由个人需求曲线加总得到。
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我们研究的是市场需求。
P
Q
(图 b)
QB=f B (p)
P
Q
(图 c)
Q d=QA+AB
Q
(图 a)
QA=f A (p)
P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市场需求暗含的假设我们根据个人需求加总得到市场需求,
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假设,那就是 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选择行为是相互独立的 。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没有相关性,
不存在所谓,潮流效应,
( bandwagon effect)和,自欺效应,
( Snob effect)。前者是人们为追赶潮流,后者是为了标新立异而采取的在独立决策的情况下而不会发生的消费行为。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则是根据需求表中价格 — 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绘制的一条曲线。(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 )
(由于微观经济学在论述需求曲线时,都假定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具有无限分割性,因此需求曲线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1
2
3
4
5
6
7
A
B
C
D
E
F
G
需 求 量
(单位数)
价 格
(元)
价格 — 数量组 合表 2— 1 某商品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P
O Q
注意:实际上是需求函数的反函数,也可能为曲线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商品本身的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需求函数,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这种依存关系的数学关系式简化后:将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看作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
Qd = f(P)
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d =?-?·P
)P,PT,Y,f ( P,Q eXd?
三、需求法则需求法则,
对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因而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这就是需求法则( Law of Demand)
替代效应( Substitution Effect)
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
需求法则的例外:吉芬商品、炫耀性商品四、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上,表现为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在几何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D1 D2
D3
Q3 Q1 Q2
P0
Q
P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第二章 供 给一、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出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也分为 单个供给 和 市场供给单个供给与市场供给单个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单个企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所有企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市场供给可从单个供给的加总求和得出。
除经特别说明,以后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市场供给。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其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供给曲线,则是根据供给表中价格 —
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绘制的一条曲线。(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
0
200
400
600
800
2
3
4
5
6
A
B
C
D
E
供 给 量
(单位数)
价 格
(元)
价格 — 数量组 合表 2— 2 某商品的供给表图 2-3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P
QO
Qs=f (P)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决定某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
自身价格
生产成本
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供 给 函 数供给函数,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关系式如果假定其它因素均不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表示为:
Qs=f (P)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使用较多的供给函数为
Qs=-?+? ·P
供 给 法 则供给法则( Law of Supply),对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理解供给法则时必须注意:
其他条件不变
适合于绝大多数商品,但也有例外(如古董、
工资水平很高时劳动的供给)
三、供给的变化及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上,表示为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在几何上表示为整条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Q3 Q1 Q2
P0
Q
P
S3 S1 S2
O
第三章 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一、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下,相等的供求数量 。
均衡价格的决定(几何说明)
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 均衡点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 均衡价格 和 均衡数量 。
Q
SD
E
P
O
Q
P
均衡价格的形成机理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当价格 >均衡价格?供 >求? 需求者压价,供给者减少供给?价格下降当价格 <均衡价格?供 <求? 需求者抬价,供给者增加供给?价格上升二、均衡价格的变动由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因此,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即需求和供给的变动)都会使均衡价格水平发生变动 。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
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
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图示)
D3
Q
P
P2
S
P1
P3
Q1Q3 Q2
D1 D2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
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图示)
Q
P
S3D
P3
P1
P2
Q3 Q1 Q2
S1 S2
O
第四章 弹性理论与分析一、弹性的概念及公式弹性,表示相对于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反应程度。
自变量的相对变化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的公式若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Y=f( X),
以?X,?Y分别表示 X和 Y的变化量,以
e表示弹性系数,则弹性系数的公式为,
Y
X
X
Y
X
X
Y
Y
e?
如果经济变量可以连续变动,则当?X
趋于零时,弹性公式可表示为:
Y
X
dX
dY
X
X
Y
Y
e
X

0
lim
前者称为 弧弹性 ( Arc Elasticity)它只是近似地测定函数在某一区间平均弹性;后者称为 点弹性 ( Point Elasticity),它可以精确地测定函数在某一点( X,Y)的弹性。
弧弹性的中点公式由于在计算弧弹性时,即使是在函数的同一区间内,由于自变量变动的方向不同,
其弹性系数也会不同。例如,在( X1,Y1)
和( X2,Y2)这一区间内,当自变量由 X1变为 X2 时,其弹性系数为:
1
1
12
12
Y
X
XX
YY
Y
X
X
Y
e?

而当自变量由 X2变为 X1 时,其弹性系数为:
2
2
21
21
Y
X
XX
YY
Y
X
X
Y
e?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选择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变动范围内的均值来作为变动的基点,这样,在同一区间内,不论自变量的变动方向如何,所计算出的弹性系数都是相同的。弧弹性中点公式为:
21
21
21
21
)(
2
1
)(
2
1
YY
XX
X
Y
XX
X
YY
Y
e
二、需 求 弹 性需求弹性( Elasticity of Demand) 是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诸因素(自变量)
发生变化以后,需求量(因变量)作出反应程度大小的一个概念。
需求弹性可分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 和 需求的交叉弹性 等。其中,
需求的价格弹性 又被简称为 需求弹性 。
1、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 (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表示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即:
由于需求弹性本为负数,再在前面加负号是为了让其为正,
以便于不同弹性之间的比较。
价格变动率需求量变动率需求弹性系数
( 1)需求弧弹性需求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假设需求函数为 Q=f
( P),以 ed表示需求弹性系数,则需求弧弹性公式为:
21
21
d QQ
P
P
Qe

P
a
b
400 800
6
5
4
3
2
1
P
Q
例:
根据弧弹性的中点公式,上例中 a,b点之间的需求弧弹性为:
3
800400
54
1
400
de
( 2)需求的点弹性需求的点弹性 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它衡量在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
需求点弹性的计算公式假定需求函数为 Q=f( P),以 dQ和 d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量
,以 ed表示需求弹性系数,则需求点弹性的公式为:
Q
P
dP
dQ
P
dP
Q
dQ
e
d

( 4)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
① 当 ed=0时,称为 完全无弹性
( Perfectly Inelastic)。 它表示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完全没有反应,即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均不变。需求完全无弹性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Q
P Q=f(P)
ed=0
② 当 ed时,称 完全弹性 ( Perfect
Elastic)。它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
需求量趋于无穷大。价格稍有变动,需求量的改变为?(从0)。具有完全弹性的商品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
Q
P
Q=f(P)
ed
③ 当 ed = 1时,称为 单位弹性 ( Unitary
Elastic)。它表示需求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始终是相等的。具有单一弹性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Q=A/P
Q
P
ed= 1
④ 当 0 <ed <1时,称为 缺乏弹性 (
Inelastic) 它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相对陡峭的曲线。
Q=f(P)
Q
P
0 <ed <1
⑤ 当 1 <ed <?时,称 富有弹性
( Elastic)。它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相对于价格的变动幅度而言,需求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相对平坦的曲线。
P
Q=f(P)
Q
1 <ed <?
( 5)商品的需求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厂商的销售收入 y = P·Q
P— 价格; Q— 销售量(假定等于需求量)
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的影响结论富有弹性的商品,宜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缺乏弹性的商品,宜采用厚利少销的策略减少为零与价格同比例上升增加不变减少涨价不会降价与价格同比例下降减少不变增加降价
ed = ∞ed = 0ed < 1ed = 1ed > 1收入价格弹性
( 6)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需求的收入弹性
( 1)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含义及计算公式需求的收入弹性(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用需求量的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比值来表示。
需求的收入弹性也有点弹性与弧弹性之分需求的收入弹性公式点弹性公式弧弹性公式 *
Q
I
dI
dQ
Q
I
I
Q
lime
0II


21
21
I QQ
II
I
Q
e
( 2)需求的收入弹性与商品的档次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般情况下为正值,
但也可能是负值或零。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并据此对商品的性质或档次进行分类,
① 当 0 <eI <1时,称 收入缺乏弹性 。它表示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商品的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但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收入的变动率。
I EC
QO
0 <eI <1
② 当 eI= 0时,称 收入无弹性 。它表示需求量对收入变化无反应,即无论收入怎样变化,需求量均不变。
I
eI=0
QO
EC
③ 当 eI= 1时,称 收入单位弹性 。它表示收入变动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且需求量的变动率始终等于收入的变动率。
Q
I
EC
O
eI = 1
④ 当 eI>1时,称 收入富有弹性 。它表示收入变动引起需求同方向变动,且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收入的变动率。
I
EC
O
eI > 1
Q
⑤ 当 eI<0时,称 收入负弹性 。它表示收入变动引起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I
EC
O
eI < 0
Q
商品档次的划分根据需求的收入弹性的是 正值还是负值,
我们可以将商品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正常商品正常商品( Normal Goods),即 eI>0
的商品 。绝大多数商品都是正常商品 。
正常商品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指 0 <eI
<1,这类商品称为必需品
( Necessities);二是 eI>1,我们称之为 奢侈品( Luxuries),(或高档品)
如高档家电、旅游等。
第二大类,低 档 商 品低档商品 ( Inferior Goods),它是指
eI<0,即具有收入负弹性的商品,如人造黄油。
需求收入弹性与企业(一)
研究需求的收入弹性对企业有重要意义若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 1,说明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增加,对该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要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即该类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扩张速度要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因而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反之亦然。
一个较全面的企业产品组合应包含高档品与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与企业(二)
需求收入弹性对企业促销活动也有指导意义如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则企业在进行广告宣传和其他促销活动时,首先要致力于对那些高收入消费者的宣传,
因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的购买力将增大。
3、需求的交叉弹性
( 1)需求的交叉弹性的含义及计算公式需求的交叉弹性( 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假设商品 X的需求量 QX是它的相关商品 Y的价格
PY的函数,即 QX =f( PY ),则:
需求交叉弧弹性公式为 *
需求交叉点弹性公式为:
X
YX
Y
Y
X
X
XY
Q
P
P
Q
P
P
Q
Q
e?
Y
X
YX
Y
Y
X
X
0P
XY
Q
P
dP
dQ
P
P
Q
Q
lime
Y


Y
( 2)需求的交叉弹性与两种商品间的关系需求的交叉弹性既 可以为正值,也 可以为负值 。据此,可以判断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① 当 eXY>0时,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 替代关系,或称两种商品 互为替代品 。表明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会引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两种商品正的交叉弹性系数越大,两种商品的可替代性越强。
eXY>0
QX
PY
O
② eXY < 0时,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 互补关系 。表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
会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或上升)。
两种商品负交叉弹性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两种商品的互补性越强。
eXY<0
QX
PY
O
③ 当 eXY= 0时,则两种商品间存在 独立关系,或称两种商品互为 独立商品 或 中性商品 。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变化,
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均不变。
QX
eXY= 0
PY
O
需求的交叉弹性与企业需求的交叉弹性对于多产品生产企业定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如果企业生产各种的产品在需求上互相联系,在对个别产品定价时,要全面研究对其他相关产品,即产品组合;
2,对于中小企业,一般应采取跟随的产品策略,在确定产品方向时应选择名牌畅销产品的互补品,而不能选择其替代品。
三、供给弹性在西方经济学中,供给弹性 包括 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预期价格弹性 等。在此考察的是供给的价格弹性,它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的定义及公式供给弹性( Elasticity of Supply)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其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假定供给函数为 Q=f( P),以 es表示供给弹性系数,则:
供给弧弹性的公式为:
供给点弹性的公式为:
供给弹性一般都为正值。
Q
P
P
Q
P
P
Q
Q
s
e
Q
P
dP
dQ
P
P
Q
Q
lim
0P


s
e
2、供给弹性的五种类型
es>1,表示富有弹性
es<1,表示缺乏弹性
es= 1,表示单位弹性
es=?,表示完全弹性
es =0,表示完全无弹性
( 2)线性供给弹性五种类型
Q
P
A
O
C
B
es >1
P
Q
A
O C B
es <1
P
Q
A
O(C) B
es=1
O Q
P
es =?
QO
P
es =0
第五章 供求理论的应用一、限制价格二、支持价格三、赋税的归宿分析四、蛛网模型一、限制价格目的,社会公正与平等、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范围,生活必需品(住房、大米等)
经济后果,
商品持续短缺黑市腐败现象产品质量低劣搭配凭票供应二、支持价格目的,保护某些人的利益或支持某一行业经济后果,产品过剩企业依赖性增强三、赋税的归宿分析结论,
赋税的最终承担者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
如果相对于供给来说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那么,腹水就主要由消费者承担;
如果供给比需求缺乏弹性,赋税就主要由生产者承担。
四、蛛网模型蛛网模型分析的是市场均衡的周期性波动。
原则,本期产量主要取决于上期价格,本期价格取决于本期产量。
类型,收敛型发散型循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