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章 昆虫分类学
第 1节 昆虫分类学的意义
第 2节 分类单位概念及分类阶元
第 3节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第 4节 昆虫的分目
第 5节 与林业有关 9个目概述
第 6节 螨类第 1节 昆虫分类学的意义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 最大的纲,估计近 100~300
万种以上,已知种类只有约 15万,许多种类尚待认识 。
我国昆虫种类极为丰富,记载的仅有 3万余种。
迅速 查清我国昆虫的区系 和发掘其资源,是我国昆虫学当前迫切的重大任务之一。
许多害虫和益虫要 认识,尤其是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 区别 。
第 1节 昆虫分类学的意义
昆虫分类学的 任务,就是 通过,分析、
比较、综合、归纳,,对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间以及近缘生物间的对比研究,了解种与种、
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 进化,
以及各类昆虫的 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应用于昆虫 区系调查,
害虫的 测报防治,益虫 繁衍利用 等。
第 2节 物种概念及分类阶元
物种概念
分类阶元物种概念
种 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分类的基础 。
对种的认识不一致,但多数认为种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 的实体,每一个种都有它 自身特有的质态,即每一个种有它一定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并与其它种存在着生殖上的隔离。
物种是 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从发展的继承性来看,一个种可由另一个种发展而来,种与种之间是连续的;从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种的总体上来看,种与种之间是间断的,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特有的质态。
分类阶元
一切物种都以种群形式存在。 种群 由生活于同一地区相同生态条件下的同种个体所组成,它们与其它种群在地理上和生殖上是相互隔离的。
种下 分类阶元:亚种、变种、变型、型、宗或品种。 时间和空间
分类系统中 常用的阶元 是,界、门、纲、目、
科、属、种 。
目、科之上加 总目,总科,在目、科、属之下加 亚目,亚科,亚属,或者设 部 或 股 于亚纲之下,设 族 与 亚族 于属之上昆虫分类的一般阶梯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亚纲:有翅亚纲 Pterygota
部:内翅部 Endopterygota
目:鳞翅目 Lepidoptera
亚目:异角亚目 Hetelrocera
总科:蚕蛾总科 Bombycoidea
科: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属:松毛虫属 Dendrolimus
种:马尾松毛虫 punctatus
昆虫种的命名
学名 = 属名 ﹢ 种加词,双名法,后常附加上定名人姓氏或其缩写。种加词通常根据定名人的意愿来命名,常有一定意义。
马尾松毛虫学名为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Xylotrechus rusticus (L.)
Ips acuminatus,I,sexdentatus.
三名法
种以下的分类单元则以,三名法,表示。
例如文山松毛虫为马尾松毛虫的一个 亚种,应写作 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
也就是在属名、种加词后加了 亚种名,
即“三名法”。
命名规律
学名一律采用 拉丁 字或 拉丁化的字,亚族以上的名称多有一定的字尾。
如亚族为 -ina,亚科为 -inae,科为 -idae,
总科为 -oidea,目名字尾不定,但多用-
ptera表示。
模式标本
首次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称为 模式标本
另选一个与正模相对性别的标本为 配模 allotype
除正模外,记载新种时所依据的其余同种标本称为 副模 paratype
模式标本为物种的,名称携带者,
优先律:最早的正确命名,1758.1.1
形态 + 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 → → 空间和时间概念第 3节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林奈( Linne,1758)将昆虫分列 7个目;布鲁斯( Brues,1954)分 27个目;伊姆斯( Immus,
1957)分 29个目;蔡邦华( 1956)分 34目。
分目的多少主要在于:无翅亚纲、直翅类、网翅类、半翅类和脉翅类各目的分法,以及几个小目的取舍。
昆虫分类的依据,主要采用的是其 形态特征 。
分 亚纲 和分 目 的主要标志是根据 翅 的有无、形状、对数和质地,口器 的类型,触角、足、腹部附肢 的有无及其形态 等。
第 4节 昆虫的分目
昆虫纲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分为 33目
蚣虫亚纲 MYRIENTOMATA
1,原尾目 Protura
粘管亚纲 COLLEMBOLA
2,弹尾目 Cinura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3,双尾目 Diplura
4,缨尾目 Thysanura
有翅亚纲 PTERYGOTA
5,蛩蠊目 Grylloblattodea
6,蜚蠊目 Blattodea
7,等翅目 Isoptera
8,螳螂目 Mantodea
9,竹节虫目 Phasmida
10,直翅目 0rthoptera
11,纺足目 Embiodea
12,革翅目 Dermaptera
13,缺翅目 Zoraptera
14,啮虫目 Corrodentia
15,食毛目 Mallophaga
16,虱目 Anoplura
17,襀翅目 Plecoptera
18,蜉蝣目 Ephemerida
19,蜻蜓目 Odonata
20,缨翅目 Thysanoptera
21,半翅目 Hemlptera
22,同翅目 Homoptera
23,蛇岭目 Raphidodea
24,广翅目 Megaloptera
25,脉翅目 Neuroptera
26,长翅目 Mecoptera
27,毛翅目 Trichoptera
28,鳞翅目 Lepidoptera
29,鞘翅目 Coleoptera
30,拈翅目 Strepsiptera
31,膜翅目 Hymenoptera
32,双翅目 Diptera
33,蚤目 Siphonaptera
昆虫纲分目检索表
见,森林昆虫学,40~50
第 5节 与林业有关 9个目概述
下面 9个目几乎包括了大多数农林害虫和益虫。
– 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脉翅目、
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
螨类 属于蛛形纲 ARACHNOIDEA的 蜱螨目 Acarina,也有许多严重危害农林植物的种类,在此一并略述。
直翅目 0rthoptera
包括 蝗虫、螽 蟖,蟋蟀、蝼蛄 等。
全世界已知 22,500余种,我国记载有 500
多种,包括很多重要的农业和林业害虫。
直翅目 0rthoptera
体 中型至大型 。
口器 咀嚼式 。
触角 丝状 。
翅 2对,前翅 狭长、革质,起保护作用,称 覆翅 ;后翅膜质臀区大,常作扇状折叠,常有无翅或短翅种类。
除蝼蛄类 前足 为 开掘式 外,大多种类 后足 发达为 跳跃式 。雌虫腹末多具 发达的产卵器 。
有翅种类具 听器,很多种类雄虫具 发音器 。
直翅目 0rthoptera
渐变态 。
若虫 的形态、生活环境、取食习性 和成虫均相似 。若虫一般有 5龄,第 2龄后出现 翅芽,并有逆转现象,也就是后翅在外,前翅在内。
卵产于土内或土上,有的产于 植物组织内 。
– 螽蟖、蟋蟀等为 散产
– 蝗类多 集中 产于由性副腺分泌物掺和土粒形成的 卵囊 内。
直翅目 0rthoptera
多数种类生活于地面上,但也有生活于地下或树上的。
多数为 植食性,少数为捕食性。
本目昆虫一般 以卵越冬 。
多为 1年 1代,偶有 2代,或 2~3年 1代。
蝗虫 + 蝼蛄 = 直翅目蝗科 Acrididae (Locustidae)
俗称蝗虫或蚂蚱。体粗壮。触角短,不超过体长,呈丝状、剑状或棒状等。多数种类有 2对翅,少数种类翅退化或缺翅。跗节 3节,第 1跗节腹面常有三个垫状物,雄虫能以后足腿节磨擦前翅 发音,听器 位于第 1腹节两侧,产卵器短粗,顶端弯曲呈锥状,蝗科为 植食性 昆虫,
能取食许多不同科的植物,有些能造成严重危害,多数种类 1年 1代 。卵为圆柱形而略弯曲,
通常聚产于土中,外包以胶囊保护,又名 卵囊 。
其形状、大小、质地、结构等可作为分种的依据。本科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农林害虫,如 竹蝗,东亚飞蝗 等。
蟋蟀科 Gryllidae
体粗壮,色暗。触角较虫体长,为 丝状 。前翅平覆体背;后翅纵折,常超过腹端。 听器 位于前足胫节上,跗节 3节。尾须长而不分节。雄虫以两前翅互相磨擦 发音 。产卵器为针状或矛状。蟋蟀科为 l年 1代,以卵越冬 。大多种类营穴居生活,夜出活动,以 好斗善鸣 闻名。一般为 多食性,能危害各种幼苗,或取食根、叶、
种子等为常见的苗圃害虫,如 油葫芦 和 大蟋蟀等。
蝼蛄科 Gryllota1pidae
前胸背板大,呈卵圆形,前足为 开掘式 。胫节宽,有 4个齿。前翅短,仅达腹中部;后翅纵折伸过腹端如尾。尾须长。产卵器不露出体外。
食性杂,为典型的 地下害虫 。喜生活于温湿、
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砂壤土内。可取食各种农林果木幼苗或刚播下的种子。蝼蛄不仅直接咬食植物,而且在土中穿行挖掘隧道时,使植物根部和土壤分离而死亡,造成 缺苗断垄 。生活史长,一般 1-3年 1代 。我国主要有 2种,东方蝼蛄和 华北蝼蛄 。
螽蟖科 Tettigoniidae
触角 长丝状,由 30节以上组成,超过体长。前翅膜质,一般比后翅稍短。跗节 4
节。尾须短小。产卵器为刀状或剑状。
除有翅种类外,无翅者也多见。多数种类为植食性,但有些种类为肉食性。常见种类如 东方螽蟖 。
等翅目 Isoptera
通称 白蚁 或 螱 。
全世界已知 2,000种以上。
绝大部分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在我国 长江以南 各省危害较严重。
等翅目 Isoptera
体多为 小 型,柔 软,色 浅 。
口器 咀嚼式 。
触角 念珠状
有翅 或 无翅
– 有翅者,翅 2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很 相似 ;
– 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
等翅目 Isoptera
群体生活于一个巢内,分工明显,社会性昆虫 。
每巢内有,蚁后,、,蚁王,以及为数极多的 生殖蚁,工蚁 和 兵蚁 等。
–,蚁后,为雌性,无翅,腹部大,专事与“蚁王”支配产卵,1天可产卵几千粒;
–,蚁王,为雄性,每巢 1至数只,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授精。
– 生殖蚁 包括雌、雄两性,多具翅,每年春夏之交即达性成熟。大多数在气候闷热、下雨前后从巢内飞出,经过群集飞舞后,求偶交配,
脱翅入土,繁殖后代,为新巢的创始者。
– 生殖蚁 还有 无翅、短翅、微翅 等品级,都是蚁王与蚁后的 补充者 。
– 工蚁 无翅,近白色,在群体内占绝大多数,群体生活的大部分工作如觅食、筑巢、喂育幼蚁、培养菌圃等均由工蚁承担。
– 兵蚁 无翅,近白色,一般头部发达,上颚强大,有的常有分泌毒液的额管,专事保卫王宫、守巢、警卫、战斗等活动。
严重危害农林 作物、房屋、桥粱、交通工具、堤围 等白蚁科 Termitidae
包括了等翅目将近 2/3的种类,头部有额腺和 囟 。
前胸背板窄于头部,多呈扁平形。在兵蚁则呈马鞍形,头部多延伸成喙管。有翅型的前翅鳞短,不达后翅基部,翅膜网纹不显,但有毛。
尾须 1或 2节,以地栖为主,但食性广,有的种类在巢内有菌圃或在地面作土塚。本科重要种类,如 黑翅大白蚁 广布于南方各省,除能危害多种农林作物、木材外,并能危害堤防、枕木等,是我国危害性较大的白蚁之一。
鼻白蚁科 Rhinotermitidae
又名犀白蚁科。头部也有额腺和 囟 。工蚁和兵蚁的前胸背板扁平。前翅鳞大于后翅鳞,翅膜网纹显著而无毛。尾须 2节。
本科大部分种类生活于地下,重要种类如 家白蚁,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危害松、杉、竹等各种木材和房屋建筑、
车辆、船只等,为我国白蚁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此外,黑胸散白蚁 也是多种树木和建筑物的重要害虫。
半翅目 Hermiptera
通称 蝽象 或 蝽 等。
体小至大型,多呈椭圆形成盾形,略为扁平。
头部前端较窄。
口器 刺吸式,由头端生出 ;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变成的 4根 口针 。
触角 丝状,4-5节。
前胸背板宽大,中胸 小盾片 发达。
翅 2对,前翅 半鞘翅 ;后翅膜质。栖息时平覆体背。
足有时特化,跗节 1-3节,某些种类具 臭腺 。
半翅目 Hermiptera
渐变态 。
多数种类 1年 1代,以 成虫越冬 。
除少数为水生外,大部分为陆生,一般吸食植物汁液,有的能 传播病害,部分种类为 肉食 性,本目中有不少种类为农、
林业上的重要害虫。
长蝽科 Lygaeidae
小至中型。体卵圆形或长卵形。体色有褐、黑或红色等。触角 4节,多着生于头部下侧处。前翅膜片常有 4-5支纵脉。跗节 3节。多为植食性,有的危害种实。林业上有名的如 竹后刺长蜡,能对竹造成严重危害。
蝽科 Pentatomidae
本科为半翅目中 最大 的一个科。体中至大型。
有单眼。触角多为 5节,少数 4节。小盾片发达,
常盖及腹部一半以上。膜片上多数有从 1条基横脉上分出的多数纵脉。后胸腹面常有臭腺。
卵多呈 桶形,一端有盖。本科包括许多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如危害梨、苹果等多种果树的梨蝽 象,广布华南危害荔枝、龙眼等的 荔蝽,
麻皮蝽 则广布南北各省,危害许多林木和果树。
取食多种鳞翅目幼虫的 蠋蝽 也属本科。
盾蝽科 Scutelleridae
体多为中型,盾形或长形。小盾片极为发达,覆盖翅全部和整个腹部。跗节 3节。
本科昆虫以南方较为多见,能危害各种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等,如危害油桐和油茶的 宽盾蝽 。
网蝽科 Tingidie
体小而扁。触角 4节,以第 3节为最长。
头部、前胸背板和前翅呈 网纹 。前胸背板大,向后盖及小盾片。跗节 2节。常于叶的背面危害,受害叶上多残留褐色排泄物。卵产于植物组织内。重要种类如梨网蝽 。
猎蝽科 Reduviidae
又名 食虫蝽,中至大型,除少数种类体较宽外,
大部分较细长。头部较窄,后部细缩如颈状。
喙短,基部弯曲,不紧贴腹面,有翅种类在翅膜片上有 2或 3个翅室。腹部较宽略凹,两侧露于腹外。本科的多数种类以捕食其它昆虫为食,
但在热带产的锥蝽属 Triatoma的一些种类和 长红猎蝽,吸食啮齿类动物以及人的血液,并可传播锥虫病,普通种类有 棘猎蝽 。
缘蝽科 Coreidae
身体的大小和形状变化较大。触角和喙均为 4节。前翅膜片上有 8-9条纵脉生于一横脉上。腹喙一般发达,林业上较重要的如 山竹缘蝽 。
同翅目 Homoptera
常见种类如 蝉,叶蝉,蚜,木虱,粉虱,蚧 等。
体 微小至大型 。
头部为 后口式,口器为 刺吸式,但从头的 后端生出 。
复眼多 发达,单眼有或无。
触角为刚毛状或丝状等。
前翅全部为 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休止时作屋脊状 覆叠,也有不少种类完全无翅。
足有时特化,跗节 1-3节。体上常有 蜡质 被盖。
同翅目 Homoptera
同翅目的大多数种类为 渐变态,有些则为 过渐变态 。
多为 植食性 种类,吸食植物汁液,有的还能传播植物病害。大多数种类营 两性生殖,在蚜、蚧类则有 孤雌生殖,有些种类繁殖量大,生活史复杂,并有 转换寄主 习性,有的还能在植物上形成 虫瘿 。
本目包括了许多农林业的重要害虫。
蝉科 Cicadldae
体型较大,触角 刚毛状 。单眼 3个。前足腿节膨大,下方具刺。雄虫腹部第 1节有发音器,善鸣。翅 2对 膜质,具粗脉纹,
有的种类具有色斑。雌虫有 产卵器 。产卵于枝条中,导致枝条枯死。成虫与若虫均 刺吸植物汁液 。若虫期在土内度过,
直至成虫羽化才出土。本科普通的种类有,蚱蝉 和 蟪蛄 等。
叶蝉科 Cicadellidae
又名 浮尘子 。狭长小型种尖。触角 刚毛状 。颊大。前翅 革质 。后足胫节有刺 2排。
叶蝉 善跳,且有 横走 习性。 1年发生多代,
主要以成虫或卵越冬。 卵成排产于茎、
叶组织内,有很多种类还能 传播植病 。
本科有不少种类为农林业上的害虫,如青叶跳蝉 和 小绿叶蝉 都是广分布能危害多种农林果木的重要种类。
沫蝉科 Cercopidae
又名 吹泡虫 。中型,外形如叶蝉。前翅革质 。后足 跳跃式,胫节上具刺 1-2个,
在端部还有 1列小刺。若虫常由肛门排出白色 泡沫,虫体隐藏其中。如危害桑树的 斑带丽沫蝉,以及危害多种松树的 松沫蝉 。
木虱科 Psyllidae
小型。外形如小蝉。 善跳活泼 种类。触角 9-10
节,末节顶端具细毛 2根。喙 3节。跗节 2节。
后足腿节粗壮。前翅较厚,其脉序特点为
R+M+Cu合并成基脉,由此脉发出若干分支,
略似横写的,介,字形。卵为长梨形,一端生柄。若虫体扁,有侧伸大型翅芽,腹未常被有蜡质丝状物 。某些种类,在若虫期可在叶上作虫瘿 。本科中有不少种类为果、桑以及庭园树木的害虫,如 梨木虱 和 梧桐木虱 等。
粉虱科 Aleyrodidae
微小。体与翅均被 蜡粉 。触角 7节。喙 2节。跗节 2节,长度相等。翅短而圆,前翅有 2-3条脉。
卵椭圆形,有柄,常排成环形或弧形。若虫有
3龄,初孵化的若虫能自由活动,经第 1次脱皮后,失去胸足和触角,便营 固着 生活。成虫羽化时,蛹呈,T”形裂开,粉虱中的很多种类能危害柑桔,如 油茶黑胶粉虱,另外 黑刺粉虱 能危害柑桔、油茶、樟、榆等多种林果木。
蚜总科 Aphidoidea
体微小、柔软。触角 丝状,通常 6节,但也有 3节或 5节的;其端节可分为基部和鞭部 2段;节上具 感觉器,其数目、形状和位置为分类上重要特征。跗节 2节,第 1
节极小。多数种类的第 6腹节背侧有 腹管 1对,可分泌蜡质及信息警戒激素等,绝大多数种类,有 具翅 和 无翅 的个体。翅 2对,膜质,前翅大于后翅,脉序较简单 。
蚜虫多发生在植物的芽、嫩茎或枝叶上,有的种类能产生 虫瘿 。蚜虫的年生活史复杂,能以 两性生殖 和 孤雌生殖 进行 世代交替 。有的由于生活场所转移而产生季节迁移 现象。蚜虫的繁殖量极大。它不但能刺吸植物危害,而且在植物上 分泌蜜露,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或阻碍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有利于病菌繁殖,使植物 发生病害 。有的蚜虫本身还可直接 传播植物 病害 。蚜虫 1年发生许多代,多的可达 20-30代。
本科中有许多种类是农林业上的大害虫。如 桃蚜,葡萄根瘤蚜,苹果绵蚜 和 红松球蚜 。
蚧总科 Coccoidea
又名 介壳虫,一般为小型。 雌、雄异形 。 雌虫无翅,一般为圆形、
椭圆形成球形等,但也有长形或扁平形的。雌成虫通常 固定 于植物上下活动,以发达的口针刺吸汁液,除少数种类外,触角、眼和足因营固着生活而消失。体分节不明显,头胸部多愈台而界线不清,身体裸露或被有蜡质粉未、蜡块或裹有由若虫脱下的皮和蜡质共同组成的硬盖 ——介壳,虫体被盖在介壳下。第 1龄若虫有触角和足,能爬行借以扩散分布。当 2龄时就以口器插入植物组织内不能自由活动,触角和足也常消失。也有终生营自由生活的。
带来危害的是其雌成虫和两性的若虫。雄虫的幼期似雌虫,雄成虫仅有 1对前翅,脉纹简单呈分叉状,但也有的无翅:触角长,呈念珠状;口器退化不能取食;跗节 1节;腹部末端常有外突的交配器,有的还有 2条蜡丝。
介壳虫进行 两性生殖,有的仅进行 孤雌生殖,介壳虫寄生于多种植物上,但以木本植物为主,常是果树、林木上的重要害虫,本科除了 白蜡虫,紫胶虫 等的产物用于医药和工业上外,大多为重要有害种类,如危害多种松树的 日本松干蚧 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的 龟蜡蚧,草履蚧,榆牡蛎 蚧以及世界闻名的广食性的 吹绵蚧 等。
脉翅目 Neuroptera
草蛉,褐蛉,粉蛉,蚁蛉 等组成。
体型 中等 ( 10~30mm)。
头 下口式,很活动。
触角长而显著,丝状,念珠状,栉齿状 或 棒状 。
前后翅大小和形状 相似 。翅 膜质,翅脉密而多,
网状,上有很多横脉,边缘多分叉 。翅呈屋脊状覆盖于腹背上。
成虫具 咀嚼式 口器,幼虫具钳状 刺吸式 口器。
跗节 5节。爪 2个。
脉翅目 Neuroptera
蚁蛉幼虫陆生,捕食蚁类及落入其圆锥形陷阱其它昆虫。陷阱通常建在沙地里。草蛉幼虫陆生捕食蚜虫、蚧虫及小型鳞翅目幼虫。
完全变态 。
卵多数长卵形,有的有 长柄 。
幼虫行动活泼 。
裸蛹,具丝质茧。
幼虫和成虫均 肉食性 。许多种类可以用于生物防治。
常见种类有:中华草蛉、大草蛉、丽草蛉、普通草蛉等。
鞘翅目 coleoptera
通称 甲虫
昆虫纲中 最大的一目,占昆虫总数的 1/4多 。
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延伸成 喙状,复眼显著,一般无单眼.
触角多为 11节,但形状不一。
口器 咀嚼式。
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
前翅硬化成角质,称 鞘翅,后缘平直,平时两翅的后缘于体背中部并合成一直线,盖住中、
后胸及腹部和后翅。
跗节 4或 5节。
鞘翅目 coleoptera
本目除少数为复变态外,均为 全变态 。
大部陆栖,少数为水生。
完成 1个世代的时间长短下一,随环境、食料、
虫种而定,可从 1个月(米象)到几年(吉丁虫)。
幼虫为 寡足型,少数为 无足型 。
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捕食性的如 步甲,
瓢虫 等,有益于农林业;食植性的包括了许多重要农林业上的害虫,如 金龟 甲,叩头甲,象甲,叶甲,天牛 和 小蠹 等。
鞘翅目 coleoptera
鞘翅目分为 2个亚目:
– 肉食亚目 Adephaga:腹部第 1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分割 为左右 2片。触角多为 丝状,跗节 5节。幼虫多为 蛃型 。胸足有跗节,有爪 1或 2个。成虫和幼虫都很 活泼,适于 捕食 生活,也有植食性种类。常见的有 步甲科 Carabidae,虎甲等 。
– 多食亚目 Polyphaga:腹部第 1节腹板 不 被后足基节窝分割。触角多种类型。跗节分为 3-5节不等。幼虫有多种体型,具有胸足时,无明显跗节只有 1爪。
除包括 瓢虫科,郭公虫 科等一些有益种类外,大多是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
多食亚目 Polyphaga
瓢虫 科 Coccinelidae:异色瓢虫、澳洲瓢虫 ;
二十八星瓢虫
叶甲 科 Chrysomelidae,榆紫叶甲,杨叶甲
豆象 科 Bruchidae,合欢豆象,柠条豆象
吉丁虫 科 Buprestidae,杨树吉丁虫,杨十斑吉丁虫,柑桔爆皮虫
叩头虫 科 Elateridae,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金龟 总科 Scarabaeoidea,
– 花金龟 科 Cetoniidae,小青花潜以及白星花潜
– 鳃角金龟 科 Melolonthidae,大栗鳃金龟
– 丽金龟 科 Rutelidae,四纹丽金龟多食亚目 Polyphaga
芫菁 科 Meloidae:中华芫菁以及绿芫菁
天牛 科 Cerambycidae: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和云斑天牛
象虫 科 Curculionidae:橡实象甲和松树皮象
郭公虫 科 Cleridae:伪斑蟊和非蚁
粉蠹 科 Lyctidae,褐粉蠹、中华粉蠹、鳞毛粉蠹
长蠹 科 Bostrychidae,竹长蠹和双齿长蠹
小蠹 总科 Scolytoidea
– 小蠹 科 Scolytidae:白桦小蠹,果树小蠹
– 齿小蠹 科 Ipidae:松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大小蠹,
云杉八齿小蠹鳞翅目 Lepidoptera
通称 蛾 和 蝶 。
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 第 2大目 。
体小至大型。
复眼发达,单眼有或无。触角细长,有线状、
羽状、球杆伏等。
口器 虹吸式,能卷伸自如,有些种类的口器则退化 。
一般有翅 2对,膜质,翅面、身体以及附肢等密被 鳞片,故有此目名。休止时,翅作 屋脊状覆叠(蛾类)或 竖立 体背两侧(蝶类)。
跗节 5节,有的前足退化或节数减少。
幼虫 蠋 型,3对胸足,2-5对腹足,趾钩 。
鳞翅目 Lepidoptera
全变态 。
幼虫 陆生,仅少数水生。
绝大部分为 植食性,除极少数成虫能危害外,
均以 幼虫危害 。
生活史长短随地区、种类而定,一般以幼虫或蛹越冬,有的则以卵或成虫越冬。
幼虫生活习性和取食方式 多样化,大多在 植物表面 取食,咬成 孔洞缺刻 ;有的营 隐蔽 生活,
卷叶,潜叶,钻蛀种实、枝干 ;或在土内危害植物的 根、茎部 等。
本目有许多种类为农林业上的 重要害虫 。
球角亚目 Rhopalocera
又称 蝶类 。
身体通常 纤细 。
触角前面数节逐渐膨大,呈 棒状 或 球杆状 。
前、后翅 无特殊的连锁构造,后翅肩角常扩大,
飞行时前翅贴接在后翅上面。
均在 白天活动,翅面常具有 鲜艳 的色彩。本亚目包括 10余科,在林业上重要的有下列 3个科 。
凤蝶 科 Papilionidae,黄波罗凤蝶、竹叶青
粉蝶 科 Pieridae,菜粉蝶、山楂粉蝶
蛱蝶 科 Nymphalidae,紫闪蛱蝶、榆黄黑蛱蝶、
枯叶蝶。
异角亚目 Heterocera
身体相对 粗壮 。
触角有 丝状,羽状,栉齿状 等。
后翅前缘基部常有 1根(雄性)或几根 翅缰,插在前翅下面的 翅缰钩 内,以加强飞行能力。
多在 晚间活动,翅面色彩一般 不 及 蝶类的 绚丽 。
本亚目包括将近 100科,最重要的有如下
20余科 。
异角亚目 Heterocera
透翅蛾科 Aegeriidae,苹果透翅蛾,白杨透翅蛾
蝙蝠蛾科 Hcpialidae,柳蝙蛾、一点蝙蛾
巢蛾科 Yponomeutidae,卫矛巢蛾、白头松巢蛾
鞘蛾科 Coleophoridae,苹果鞘蛾、兴安落叶松鞘蛾
麦蛾科 Geiechiidae,核桃楸麦蛾、山杨麦蛾、红铃虫
木蠹蛾科 Cossidae,柳干木蠹蛾、小木蠹蛾
豹蠹蛾科 Zeuzeridae,梨豹蠹蛾、多点豹蠹蛾、咖啡黑点蠹蛾
蓑蛾科 Psychidae,大蓑蛾、桉蓑蛾
刺蛾科 Limacodidae,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
斑蛾科 Zygaenidae,梨星毛虫、竹小斑蛾、重阳木锦斑蛾
卷叶蛾科 Tortricidae,油松球果小卷蛾、松叶小卷蛾、梨小食心虫异角亚目 Heterocera
螟蛾科 Pyralididae,松梢螟、油松球果螟、竹螟、梨云翅斑螟、
桃蠹螟
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黄褐天幕毛虫、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
云南松毛虫
蚕蛾科 Bombycidae,家蚕蛾、野蚕蛾
尺蛾科 Geometridae,油梧尺蛾、槐尺蛾、油茶尺蛾
天蛾科 Sphingidae,柳天蛾、豆天蛾
大蚕蛾科 Saturniidae,乌桕大蚕蛾、银杏大蚕蛾、柞蚕
舟蛾科 Notodontidae,杨扇舟蛾、竹镂舟蛾、苹掌舟蛾
灯蛾科 Arctiidae,花布灯蛾、粉白灯蛾、美国白蛾
夜蛾科 Noctuidae,地老虎、切根虫、竹笋夜蛾、臭椿皮夜蛾
毒蛾科 Lymantriidae,舞毒蛾、松茸毒蛾、杨雪毒蛾、木毒蛾
举肢蛾科 Heliodinidae,核桃举肢蛾、柿实蛾
潜蛾科 Lyonetiidae,杨白潜蛾、桃潜蛾膜翅目 Hymenoptera
包括各种 蜂类 和 蚂蚁 等
已知种数仅次于鞘翅目和鳞翅目而居 第 3位 。
体 微小至中型,有些姬蜂产卵器甚长,加其体长可达 115mm以上。
膜翅目的许多种类在地下、地上筑造各种 巢室而居。本目中有不少种类营 群居生活 或 社会性生活,除去一部分种类危害农林业外,大部分是 有益 的,其中包括许多 寄生性 益虫,以及 授粉酿蜜 的蜜蜂等。
膜翅目通常分为 广腰 亚目 及 细腰 亚目,分别包括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科。
膜翅目 Hymenoptera
触角 3-70节不等,常为 膝状或丝状 。
口器 咀嚼式,蜜蜂类为 嚼吸式 。
腹部第 1节与胸部愈合,称 并胸腹节
翅 2对,膜质,前大后小 ;后翅前缘有 小钩列,可钩连在前翅后缘中部的折上;前翅多有明显的 翅痣 ;脉序多特化。
有的 足特化为 跳跃、开掘、捕捉以及携粉足等;
腹部 多变化,粗壮 或 细瘦,在细腰亚目中,第 1与第 2腹节之间细小,第 2腹节常呈 柄伏,
产卵器多发达 。有锯状、锥状或针状等,可锯开植物组织用以产卵或直接产卵于寄主体内。
除寄生种类为 复变态 外,一般为 全变态,卵通常为长卵形。
幼虫有二种类型:广腰亚目的幼主为 多足型,似鳞翅目幼虫,常裸露生活;细腰亚目幼虫为 无足型,生活于巢穴中或寄生于其它昆虫体内。
蛹为 离蛹,多有丝质簿茧。
广腰亚目 Chalastogastra
胸、腹部连接处宽阔而不缩小;各足转节 2节;
翅脉较多,后翅至少有 3个基室;产卵器多为锯状,幼虫( 伪蠋式 )有胸足,有的还有 6-8对腹足,但无趾钩。本亚目幼虫均为 植食性 种类,
食叶、蛀茎或形成虫瘿,林业上较重要的有下列 3科 。
叶蜂科 Tenthredinidae,油茶叶蜂、樟叶蜂
松叶蜂科 Diprionidae,黑松叶蜂、新松叶蜂
树蜂科 Siricidae:黑顶树蜂、泰加大树蜂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
胸腹间显著缩小 如细腰,或具柄。各足转节为
1节或少数为 2节,翅脉多减少,后翅最多只有
2个基室。产卵器 锥状或针状 。幼虫 无足,多居于巢室内或寄生于其它昆虫体内,少数可在植物上作虫瘿或为害种子。林业上较重要的有如下各科。
姬蜂总科 lchneumonoidea
– 姬蜂科 Ichneumonidae,喜马拉雅聚瘤姬蜂、舞毒蛾黑瘤姬蜂
– 小茧蜂科 Braconidae,柄腹小茧蜂、红头小茧蜂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
小蜂总科 Chalcidoidea
– 小蜂科 Chalcididae,广大腿小蜂
– 跳小蜂科 Encyrtidae,大蛾卵跳小蜂、蜡蚧扁角跳小蜂
– 金小蜂科 Pteromalidae,蝶蛹金小蜂、松毛虫楔缘金小蜂
– 广肩小蜂科 Eurytomidae,刺槐种子小蜂、黄楝种于小蜂
– 赤眼蜂科 Trichogrammatidae,松毛虫赤眼蜂、广赤眼蜂
细蜂总科 Proctotrupoidea
– 缘腹卵蜂科 Scelionidae,黑卵蜂、杨扇舟蛾黑卵蜂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
蚁总科 Formicoidea,黄柑(猄)蚁
瘿蜂科 Cynipidae,栗瘿蜂,槲柞瘿蜂
胡蜂总科 Vespoidea
– 马蜂科 Polistidae,角马蜂、陆马蜂
肿腿蜂科 Bethylidae,管氏肿腿蜂
蜜蜂总科 Apoidea
– 蜜蜂科 Apidae,意(大利蜜)蜂,中(华蜜)
蜂双翅目 Diptera
蚊,虻,蝇 等,为昆虫纲 第 4大目 。
小至中型,有些大蚊翅展可达 100mm。
体 短粗 或其它形状。多 黑褐色,或具 金属光泽 。
习性复杂,多喜 湿润 。
– 成虫多食 花蜜 或 腐烂的有机物 ;
– 有的 捕食 其它昆虫(食虫虻、食蚜蝇等),为重要捕食性 天敌 。
– 有的 吸食人,畜血液 (蚊、虻、蚋科等),为重要医学昆虫 。
– 有的则营 寄生 性生活(寄蝇、麻蝇科等),为重要寄生性 天敌 。
– 植食性种类,可潜叶、蛀茎、蛀根、种实、钻蛀果实和作虫瘿等。为重要 农林 害虫。
双翅目 Diptera
头部球形或半球形。复眼发达,雄虫往往 两眼左右相接 。
长角亚目( 蚊 类)的触角 丝状,念球状 等;短角亚目( 虻和 蝇 类)的触角多为 3节,有 触角芒 。
口器有 舐吸式,刮吸式 以及 刺吸式 等。
只有 1对膜质前翅,脉序简单,后翅 退化成 平衡棍 。
腹部未端数节内缩,成为 伪产卵器 。
全变态,卵 长卵形,幼虫多 无足型,少数有伪足。
幼虫有全头型(蚊)、半头型(虻)、无头型(蝇)等类型,低等种类的口器近乎咀嚼式,高等的仅留下 1对钩形颚片,称 口钩 。
蝇类末龄幼虫的皮不脱掉,内藏一个离蛹,又名 围蛹 。
双翅目 Diptera
瘿蚊 科 Cecidomyiidae,麦红吸浆虫、桑瘿蚊,
柑桔瘿蚊、油松球果瘿蚊
食虫虻 科 Asilidae,中华单羽食虫虻、白齿铁食虫虻
实蝇 科 Trypetidae,梨实蝇、柑桔小实蝇
食蚜蝇 科 Syrphidae,黄颜食蚜蝇、大灰食蚜蝇
寄蝇 科 Tachinidae,蚕饰腹寄蝇、伞裙追寄蝇
花蝇 科 Anthomyiidae,落叶松球果种蝇、毛笋泉蝇第 6节 螨类
螨类属于蛛形纲 Arachnoidea
蜱螨目 Acarina
螨类 mites
蜱类 ticks
它们与昆虫的主要区别是:
– 体分节不明显,不分成头、胸、腹 3个体段;
– 无翅 ;
– 无复眼,但大多数种类有 1-2对单眼;
– 有足 4对 (少数有 2对)。
第 6节 螨类
小形或微小,圆形或卵圆形,有的蠕虫形 。
体色多样,有的具有色斑,危害植物的螨类 多呈红色,所以常称做 红蜘蛛 。
身体一般可分成
– 颚体段
– 前肢体段
– 后肢体段
– 末体段 ( 或臀体段 )
第 6节 螨类
颚体段 相当于昆虫 头部 。附肢口器。口器复杂,多变化。
– 若为 咀嚼式 口器,其螫肢端节与基节侧面相连,整个螫肢呈钳状,
可自由活动,用以咀嚼食物;下口板则由 1对足须的基节在口下愈合而成,其余各节则有感觉作用。
– 若为 刺吸式 口器,则螫肢端部特化为 口针,基部愈合成片状的颚刺器;颚体部背面的前端常延伸成片状的口上板,与口下板愈合成口管,包围口针。有些种类的螫肢,特化为捕食器官。
肢体段 相当于昆虫的 胸部 。一般生有 4对足,前肢体段和后肢体段各生 2对足。前肢体段背面常有 1-2对单眼及气门器。
足由基部向外,可分为 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和跗节 6节,跗节端部常有 爪、中垫或吸盘 等。
末体段 相当于昆虫的 腹部,腹面生有 肛门 及 生殖孔 。
螨类体段的划分及名称
前体段 颚体段 ( 头部 )
前肢体段 肢体段 ( 胸部 )
后体段 后肢体段 体部
末体段 ( 腹部 )
螨类
除上述基本构造外,螨类体壁上生有很多形状的 刚毛,如栉状、羽状、棒状、扇状毛等,刚毛的形状、数目及排列形式,常作为 分类 的依据。
螨类多系 两性生殖,有些种类进行 孤雌生殖,
一般为 卵生 。雌虫经过卵、幼虫、第 1若虫、
第 2若虫及成虫几个阶段;雄虫缺第 2若虫期。
幼虫有足 3对,若虫期和成虫则有 4对足。螨类
1年最少 2-3代,最多可有 20-30代。以 卵 或 受精雌虫 在树皮缝隙或土壤等下面越冬。
螨类
食性 较为复杂
– 与农林业有关许多种类,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叶、芽、果等,被害叶片,严重时有如火烤,
所以红蜘蛛又有,火龙,之称;
– 有些危害植物组织,形成 瘤 状突起或 虫瘿 ;
– 有些为重要 仓库 害虫,除直接危害外,其尸体排泄物等使贮物污损;
– 有些能 捕食 或 寄生 其它螨类和昆虫;
– 有的寄生于人、畜体上,传染疾病 。
瘿螨科 Eriophyidae
微小,体长在 0.2mm以下。体细长呈蠕虫形,
可分为许多环节,无明显气管系统。各龄仅有
2对足,位于体躯前部,第 2对足的正后方有横形生殖孔。螯肢细小,成针状;足须简单,跗节具背毛 2根和腹毛;胫节和膝节各具背毛;
爪间突成为 1个多放射形的刷状器官,爪间突上面有 1根棍状毛。
本科危害农、林作物的叶片或果实,植物被害后呈黄铜或红铜色,后变成黑色的斑,故此类螨有 锈壁虱 之称。有的种类能造成 虫瘿 。重要种类有 粟叶瘿螨,柑桔瘿螨 等。
叶螨科 Tetranychidae
小型,体长 0.3-0.8mm。圆形或长圆形,前肢体段较宽,后体段渐狭。多半为红色、橙色,
有的为黄色、绿色等。气门特化为气门器。背毛有简单刚毛状、扇状等多种变化。足跗节上具有粘毛,爪间突通常也具粘毛。生殖孔横裂。
本科均为 植食性 螨类,有 吐丝结网 习性,包括许多重要种类,如危害山楂等果树的 山楂红蜘蛛 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危害多种柏树的 柏小爪螨 Oligonychus perditus Pritchard et
Baker。
第 1节 昆虫分类学的意义
第 2节 分类单位概念及分类阶元
第 3节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第 4节 昆虫的分目
第 5节 与林业有关 9个目概述
第 6节 螨类第 1节 昆虫分类学的意义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 最大的纲,估计近 100~300
万种以上,已知种类只有约 15万,许多种类尚待认识 。
我国昆虫种类极为丰富,记载的仅有 3万余种。
迅速 查清我国昆虫的区系 和发掘其资源,是我国昆虫学当前迫切的重大任务之一。
许多害虫和益虫要 认识,尤其是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 区别 。
第 1节 昆虫分类学的意义
昆虫分类学的 任务,就是 通过,分析、
比较、综合、归纳,,对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间以及近缘生物间的对比研究,了解种与种、
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 进化,
以及各类昆虫的 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应用于昆虫 区系调查,
害虫的 测报防治,益虫 繁衍利用 等。
第 2节 物种概念及分类阶元
物种概念
分类阶元物种概念
种 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分类的基础 。
对种的认识不一致,但多数认为种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 的实体,每一个种都有它 自身特有的质态,即每一个种有它一定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并与其它种存在着生殖上的隔离。
物种是 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从发展的继承性来看,一个种可由另一个种发展而来,种与种之间是连续的;从发展的一定阶段和种的总体上来看,种与种之间是间断的,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特有的质态。
分类阶元
一切物种都以种群形式存在。 种群 由生活于同一地区相同生态条件下的同种个体所组成,它们与其它种群在地理上和生殖上是相互隔离的。
种下 分类阶元:亚种、变种、变型、型、宗或品种。 时间和空间
分类系统中 常用的阶元 是,界、门、纲、目、
科、属、种 。
目、科之上加 总目,总科,在目、科、属之下加 亚目,亚科,亚属,或者设 部 或 股 于亚纲之下,设 族 与 亚族 于属之上昆虫分类的一般阶梯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亚纲:有翅亚纲 Pterygota
部:内翅部 Endopterygota
目:鳞翅目 Lepidoptera
亚目:异角亚目 Hetelrocera
总科:蚕蛾总科 Bombycoidea
科: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
属:松毛虫属 Dendrolimus
种:马尾松毛虫 punctatus
昆虫种的命名
学名 = 属名 ﹢ 种加词,双名法,后常附加上定名人姓氏或其缩写。种加词通常根据定名人的意愿来命名,常有一定意义。
马尾松毛虫学名为 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
Xylotrechus rusticus (L.)
Ips acuminatus,I,sexdentatus.
三名法
种以下的分类单元则以,三名法,表示。
例如文山松毛虫为马尾松毛虫的一个 亚种,应写作 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 Tsai et Liu
也就是在属名、种加词后加了 亚种名,
即“三名法”。
命名规律
学名一律采用 拉丁 字或 拉丁化的字,亚族以上的名称多有一定的字尾。
如亚族为 -ina,亚科为 -inae,科为 -idae,
总科为 -oidea,目名字尾不定,但多用-
ptera表示。
模式标本
首次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称为 模式标本
另选一个与正模相对性别的标本为 配模 allotype
除正模外,记载新种时所依据的其余同种标本称为 副模 paratype
模式标本为物种的,名称携带者,
优先律:最早的正确命名,1758.1.1
形态 + 生态学、地理学、遗传学 → → 空间和时间概念第 3节 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林奈( Linne,1758)将昆虫分列 7个目;布鲁斯( Brues,1954)分 27个目;伊姆斯( Immus,
1957)分 29个目;蔡邦华( 1956)分 34目。
分目的多少主要在于:无翅亚纲、直翅类、网翅类、半翅类和脉翅类各目的分法,以及几个小目的取舍。
昆虫分类的依据,主要采用的是其 形态特征 。
分 亚纲 和分 目 的主要标志是根据 翅 的有无、形状、对数和质地,口器 的类型,触角、足、腹部附肢 的有无及其形态 等。
第 4节 昆虫的分目
昆虫纲根据多数学者的意见,分为 33目
蚣虫亚纲 MYRIENTOMATA
1,原尾目 Protura
粘管亚纲 COLLEMBOLA
2,弹尾目 Cinura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3,双尾目 Diplura
4,缨尾目 Thysanura
有翅亚纲 PTERYGOTA
5,蛩蠊目 Grylloblattodea
6,蜚蠊目 Blattodea
7,等翅目 Isoptera
8,螳螂目 Mantodea
9,竹节虫目 Phasmida
10,直翅目 0rthoptera
11,纺足目 Embiodea
12,革翅目 Dermaptera
13,缺翅目 Zoraptera
14,啮虫目 Corrodentia
15,食毛目 Mallophaga
16,虱目 Anoplura
17,襀翅目 Plecoptera
18,蜉蝣目 Ephemerida
19,蜻蜓目 Odonata
20,缨翅目 Thysanoptera
21,半翅目 Hemlptera
22,同翅目 Homoptera
23,蛇岭目 Raphidodea
24,广翅目 Megaloptera
25,脉翅目 Neuroptera
26,长翅目 Mecoptera
27,毛翅目 Trichoptera
28,鳞翅目 Lepidoptera
29,鞘翅目 Coleoptera
30,拈翅目 Strepsiptera
31,膜翅目 Hymenoptera
32,双翅目 Diptera
33,蚤目 Siphonaptera
昆虫纲分目检索表
见,森林昆虫学,40~50
第 5节 与林业有关 9个目概述
下面 9个目几乎包括了大多数农林害虫和益虫。
– 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脉翅目、
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
螨类 属于蛛形纲 ARACHNOIDEA的 蜱螨目 Acarina,也有许多严重危害农林植物的种类,在此一并略述。
直翅目 0rthoptera
包括 蝗虫、螽 蟖,蟋蟀、蝼蛄 等。
全世界已知 22,500余种,我国记载有 500
多种,包括很多重要的农业和林业害虫。
直翅目 0rthoptera
体 中型至大型 。
口器 咀嚼式 。
触角 丝状 。
翅 2对,前翅 狭长、革质,起保护作用,称 覆翅 ;后翅膜质臀区大,常作扇状折叠,常有无翅或短翅种类。
除蝼蛄类 前足 为 开掘式 外,大多种类 后足 发达为 跳跃式 。雌虫腹末多具 发达的产卵器 。
有翅种类具 听器,很多种类雄虫具 发音器 。
直翅目 0rthoptera
渐变态 。
若虫 的形态、生活环境、取食习性 和成虫均相似 。若虫一般有 5龄,第 2龄后出现 翅芽,并有逆转现象,也就是后翅在外,前翅在内。
卵产于土内或土上,有的产于 植物组织内 。
– 螽蟖、蟋蟀等为 散产
– 蝗类多 集中 产于由性副腺分泌物掺和土粒形成的 卵囊 内。
直翅目 0rthoptera
多数种类生活于地面上,但也有生活于地下或树上的。
多数为 植食性,少数为捕食性。
本目昆虫一般 以卵越冬 。
多为 1年 1代,偶有 2代,或 2~3年 1代。
蝗虫 + 蝼蛄 = 直翅目蝗科 Acrididae (Locustidae)
俗称蝗虫或蚂蚱。体粗壮。触角短,不超过体长,呈丝状、剑状或棒状等。多数种类有 2对翅,少数种类翅退化或缺翅。跗节 3节,第 1跗节腹面常有三个垫状物,雄虫能以后足腿节磨擦前翅 发音,听器 位于第 1腹节两侧,产卵器短粗,顶端弯曲呈锥状,蝗科为 植食性 昆虫,
能取食许多不同科的植物,有些能造成严重危害,多数种类 1年 1代 。卵为圆柱形而略弯曲,
通常聚产于土中,外包以胶囊保护,又名 卵囊 。
其形状、大小、质地、结构等可作为分种的依据。本科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农林害虫,如 竹蝗,东亚飞蝗 等。
蟋蟀科 Gryllidae
体粗壮,色暗。触角较虫体长,为 丝状 。前翅平覆体背;后翅纵折,常超过腹端。 听器 位于前足胫节上,跗节 3节。尾须长而不分节。雄虫以两前翅互相磨擦 发音 。产卵器为针状或矛状。蟋蟀科为 l年 1代,以卵越冬 。大多种类营穴居生活,夜出活动,以 好斗善鸣 闻名。一般为 多食性,能危害各种幼苗,或取食根、叶、
种子等为常见的苗圃害虫,如 油葫芦 和 大蟋蟀等。
蝼蛄科 Gryllota1pidae
前胸背板大,呈卵圆形,前足为 开掘式 。胫节宽,有 4个齿。前翅短,仅达腹中部;后翅纵折伸过腹端如尾。尾须长。产卵器不露出体外。
食性杂,为典型的 地下害虫 。喜生活于温湿、
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砂壤土内。可取食各种农林果木幼苗或刚播下的种子。蝼蛄不仅直接咬食植物,而且在土中穿行挖掘隧道时,使植物根部和土壤分离而死亡,造成 缺苗断垄 。生活史长,一般 1-3年 1代 。我国主要有 2种,东方蝼蛄和 华北蝼蛄 。
螽蟖科 Tettigoniidae
触角 长丝状,由 30节以上组成,超过体长。前翅膜质,一般比后翅稍短。跗节 4
节。尾须短小。产卵器为刀状或剑状。
除有翅种类外,无翅者也多见。多数种类为植食性,但有些种类为肉食性。常见种类如 东方螽蟖 。
等翅目 Isoptera
通称 白蚁 或 螱 。
全世界已知 2,000种以上。
绝大部分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在我国 长江以南 各省危害较严重。
等翅目 Isoptera
体多为 小 型,柔 软,色 浅 。
口器 咀嚼式 。
触角 念珠状
有翅 或 无翅
– 有翅者,翅 2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很 相似 ;
– 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
等翅目 Isoptera
群体生活于一个巢内,分工明显,社会性昆虫 。
每巢内有,蚁后,、,蚁王,以及为数极多的 生殖蚁,工蚁 和 兵蚁 等。
–,蚁后,为雌性,无翅,腹部大,专事与“蚁王”支配产卵,1天可产卵几千粒;
–,蚁王,为雄性,每巢 1至数只,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授精。
– 生殖蚁 包括雌、雄两性,多具翅,每年春夏之交即达性成熟。大多数在气候闷热、下雨前后从巢内飞出,经过群集飞舞后,求偶交配,
脱翅入土,繁殖后代,为新巢的创始者。
– 生殖蚁 还有 无翅、短翅、微翅 等品级,都是蚁王与蚁后的 补充者 。
– 工蚁 无翅,近白色,在群体内占绝大多数,群体生活的大部分工作如觅食、筑巢、喂育幼蚁、培养菌圃等均由工蚁承担。
– 兵蚁 无翅,近白色,一般头部发达,上颚强大,有的常有分泌毒液的额管,专事保卫王宫、守巢、警卫、战斗等活动。
严重危害农林 作物、房屋、桥粱、交通工具、堤围 等白蚁科 Termitidae
包括了等翅目将近 2/3的种类,头部有额腺和 囟 。
前胸背板窄于头部,多呈扁平形。在兵蚁则呈马鞍形,头部多延伸成喙管。有翅型的前翅鳞短,不达后翅基部,翅膜网纹不显,但有毛。
尾须 1或 2节,以地栖为主,但食性广,有的种类在巢内有菌圃或在地面作土塚。本科重要种类,如 黑翅大白蚁 广布于南方各省,除能危害多种农林作物、木材外,并能危害堤防、枕木等,是我国危害性较大的白蚁之一。
鼻白蚁科 Rhinotermitidae
又名犀白蚁科。头部也有额腺和 囟 。工蚁和兵蚁的前胸背板扁平。前翅鳞大于后翅鳞,翅膜网纹显著而无毛。尾须 2节。
本科大部分种类生活于地下,重要种类如 家白蚁,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危害松、杉、竹等各种木材和房屋建筑、
车辆、船只等,为我国白蚁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此外,黑胸散白蚁 也是多种树木和建筑物的重要害虫。
半翅目 Hermiptera
通称 蝽象 或 蝽 等。
体小至大型,多呈椭圆形成盾形,略为扁平。
头部前端较窄。
口器 刺吸式,由头端生出 ;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变成的 4根 口针 。
触角 丝状,4-5节。
前胸背板宽大,中胸 小盾片 发达。
翅 2对,前翅 半鞘翅 ;后翅膜质。栖息时平覆体背。
足有时特化,跗节 1-3节,某些种类具 臭腺 。
半翅目 Hermiptera
渐变态 。
多数种类 1年 1代,以 成虫越冬 。
除少数为水生外,大部分为陆生,一般吸食植物汁液,有的能 传播病害,部分种类为 肉食 性,本目中有不少种类为农、
林业上的重要害虫。
长蝽科 Lygaeidae
小至中型。体卵圆形或长卵形。体色有褐、黑或红色等。触角 4节,多着生于头部下侧处。前翅膜片常有 4-5支纵脉。跗节 3节。多为植食性,有的危害种实。林业上有名的如 竹后刺长蜡,能对竹造成严重危害。
蝽科 Pentatomidae
本科为半翅目中 最大 的一个科。体中至大型。
有单眼。触角多为 5节,少数 4节。小盾片发达,
常盖及腹部一半以上。膜片上多数有从 1条基横脉上分出的多数纵脉。后胸腹面常有臭腺。
卵多呈 桶形,一端有盖。本科包括许多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如危害梨、苹果等多种果树的梨蝽 象,广布华南危害荔枝、龙眼等的 荔蝽,
麻皮蝽 则广布南北各省,危害许多林木和果树。
取食多种鳞翅目幼虫的 蠋蝽 也属本科。
盾蝽科 Scutelleridae
体多为中型,盾形或长形。小盾片极为发达,覆盖翅全部和整个腹部。跗节 3节。
本科昆虫以南方较为多见,能危害各种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等,如危害油桐和油茶的 宽盾蝽 。
网蝽科 Tingidie
体小而扁。触角 4节,以第 3节为最长。
头部、前胸背板和前翅呈 网纹 。前胸背板大,向后盖及小盾片。跗节 2节。常于叶的背面危害,受害叶上多残留褐色排泄物。卵产于植物组织内。重要种类如梨网蝽 。
猎蝽科 Reduviidae
又名 食虫蝽,中至大型,除少数种类体较宽外,
大部分较细长。头部较窄,后部细缩如颈状。
喙短,基部弯曲,不紧贴腹面,有翅种类在翅膜片上有 2或 3个翅室。腹部较宽略凹,两侧露于腹外。本科的多数种类以捕食其它昆虫为食,
但在热带产的锥蝽属 Triatoma的一些种类和 长红猎蝽,吸食啮齿类动物以及人的血液,并可传播锥虫病,普通种类有 棘猎蝽 。
缘蝽科 Coreidae
身体的大小和形状变化较大。触角和喙均为 4节。前翅膜片上有 8-9条纵脉生于一横脉上。腹喙一般发达,林业上较重要的如 山竹缘蝽 。
同翅目 Homoptera
常见种类如 蝉,叶蝉,蚜,木虱,粉虱,蚧 等。
体 微小至大型 。
头部为 后口式,口器为 刺吸式,但从头的 后端生出 。
复眼多 发达,单眼有或无。
触角为刚毛状或丝状等。
前翅全部为 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休止时作屋脊状 覆叠,也有不少种类完全无翅。
足有时特化,跗节 1-3节。体上常有 蜡质 被盖。
同翅目 Homoptera
同翅目的大多数种类为 渐变态,有些则为 过渐变态 。
多为 植食性 种类,吸食植物汁液,有的还能传播植物病害。大多数种类营 两性生殖,在蚜、蚧类则有 孤雌生殖,有些种类繁殖量大,生活史复杂,并有 转换寄主 习性,有的还能在植物上形成 虫瘿 。
本目包括了许多农林业的重要害虫。
蝉科 Cicadldae
体型较大,触角 刚毛状 。单眼 3个。前足腿节膨大,下方具刺。雄虫腹部第 1节有发音器,善鸣。翅 2对 膜质,具粗脉纹,
有的种类具有色斑。雌虫有 产卵器 。产卵于枝条中,导致枝条枯死。成虫与若虫均 刺吸植物汁液 。若虫期在土内度过,
直至成虫羽化才出土。本科普通的种类有,蚱蝉 和 蟪蛄 等。
叶蝉科 Cicadellidae
又名 浮尘子 。狭长小型种尖。触角 刚毛状 。颊大。前翅 革质 。后足胫节有刺 2排。
叶蝉 善跳,且有 横走 习性。 1年发生多代,
主要以成虫或卵越冬。 卵成排产于茎、
叶组织内,有很多种类还能 传播植病 。
本科有不少种类为农林业上的害虫,如青叶跳蝉 和 小绿叶蝉 都是广分布能危害多种农林果木的重要种类。
沫蝉科 Cercopidae
又名 吹泡虫 。中型,外形如叶蝉。前翅革质 。后足 跳跃式,胫节上具刺 1-2个,
在端部还有 1列小刺。若虫常由肛门排出白色 泡沫,虫体隐藏其中。如危害桑树的 斑带丽沫蝉,以及危害多种松树的 松沫蝉 。
木虱科 Psyllidae
小型。外形如小蝉。 善跳活泼 种类。触角 9-10
节,末节顶端具细毛 2根。喙 3节。跗节 2节。
后足腿节粗壮。前翅较厚,其脉序特点为
R+M+Cu合并成基脉,由此脉发出若干分支,
略似横写的,介,字形。卵为长梨形,一端生柄。若虫体扁,有侧伸大型翅芽,腹未常被有蜡质丝状物 。某些种类,在若虫期可在叶上作虫瘿 。本科中有不少种类为果、桑以及庭园树木的害虫,如 梨木虱 和 梧桐木虱 等。
粉虱科 Aleyrodidae
微小。体与翅均被 蜡粉 。触角 7节。喙 2节。跗节 2节,长度相等。翅短而圆,前翅有 2-3条脉。
卵椭圆形,有柄,常排成环形或弧形。若虫有
3龄,初孵化的若虫能自由活动,经第 1次脱皮后,失去胸足和触角,便营 固着 生活。成虫羽化时,蛹呈,T”形裂开,粉虱中的很多种类能危害柑桔,如 油茶黑胶粉虱,另外 黑刺粉虱 能危害柑桔、油茶、樟、榆等多种林果木。
蚜总科 Aphidoidea
体微小、柔软。触角 丝状,通常 6节,但也有 3节或 5节的;其端节可分为基部和鞭部 2段;节上具 感觉器,其数目、形状和位置为分类上重要特征。跗节 2节,第 1
节极小。多数种类的第 6腹节背侧有 腹管 1对,可分泌蜡质及信息警戒激素等,绝大多数种类,有 具翅 和 无翅 的个体。翅 2对,膜质,前翅大于后翅,脉序较简单 。
蚜虫多发生在植物的芽、嫩茎或枝叶上,有的种类能产生 虫瘿 。蚜虫的年生活史复杂,能以 两性生殖 和 孤雌生殖 进行 世代交替 。有的由于生活场所转移而产生季节迁移 现象。蚜虫的繁殖量极大。它不但能刺吸植物危害,而且在植物上 分泌蜜露,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或阻碍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有利于病菌繁殖,使植物 发生病害 。有的蚜虫本身还可直接 传播植物 病害 。蚜虫 1年发生许多代,多的可达 20-30代。
本科中有许多种类是农林业上的大害虫。如 桃蚜,葡萄根瘤蚜,苹果绵蚜 和 红松球蚜 。
蚧总科 Coccoidea
又名 介壳虫,一般为小型。 雌、雄异形 。 雌虫无翅,一般为圆形、
椭圆形成球形等,但也有长形或扁平形的。雌成虫通常 固定 于植物上下活动,以发达的口针刺吸汁液,除少数种类外,触角、眼和足因营固着生活而消失。体分节不明显,头胸部多愈台而界线不清,身体裸露或被有蜡质粉未、蜡块或裹有由若虫脱下的皮和蜡质共同组成的硬盖 ——介壳,虫体被盖在介壳下。第 1龄若虫有触角和足,能爬行借以扩散分布。当 2龄时就以口器插入植物组织内不能自由活动,触角和足也常消失。也有终生营自由生活的。
带来危害的是其雌成虫和两性的若虫。雄虫的幼期似雌虫,雄成虫仅有 1对前翅,脉纹简单呈分叉状,但也有的无翅:触角长,呈念珠状;口器退化不能取食;跗节 1节;腹部末端常有外突的交配器,有的还有 2条蜡丝。
介壳虫进行 两性生殖,有的仅进行 孤雌生殖,介壳虫寄生于多种植物上,但以木本植物为主,常是果树、林木上的重要害虫,本科除了 白蜡虫,紫胶虫 等的产物用于医药和工业上外,大多为重要有害种类,如危害多种松树的 日本松干蚧 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的 龟蜡蚧,草履蚧,榆牡蛎 蚧以及世界闻名的广食性的 吹绵蚧 等。
脉翅目 Neuroptera
草蛉,褐蛉,粉蛉,蚁蛉 等组成。
体型 中等 ( 10~30mm)。
头 下口式,很活动。
触角长而显著,丝状,念珠状,栉齿状 或 棒状 。
前后翅大小和形状 相似 。翅 膜质,翅脉密而多,
网状,上有很多横脉,边缘多分叉 。翅呈屋脊状覆盖于腹背上。
成虫具 咀嚼式 口器,幼虫具钳状 刺吸式 口器。
跗节 5节。爪 2个。
脉翅目 Neuroptera
蚁蛉幼虫陆生,捕食蚁类及落入其圆锥形陷阱其它昆虫。陷阱通常建在沙地里。草蛉幼虫陆生捕食蚜虫、蚧虫及小型鳞翅目幼虫。
完全变态 。
卵多数长卵形,有的有 长柄 。
幼虫行动活泼 。
裸蛹,具丝质茧。
幼虫和成虫均 肉食性 。许多种类可以用于生物防治。
常见种类有:中华草蛉、大草蛉、丽草蛉、普通草蛉等。
鞘翅目 coleoptera
通称 甲虫
昆虫纲中 最大的一目,占昆虫总数的 1/4多 。
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延伸成 喙状,复眼显著,一般无单眼.
触角多为 11节,但形状不一。
口器 咀嚼式。
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
前翅硬化成角质,称 鞘翅,后缘平直,平时两翅的后缘于体背中部并合成一直线,盖住中、
后胸及腹部和后翅。
跗节 4或 5节。
鞘翅目 coleoptera
本目除少数为复变态外,均为 全变态 。
大部陆栖,少数为水生。
完成 1个世代的时间长短下一,随环境、食料、
虫种而定,可从 1个月(米象)到几年(吉丁虫)。
幼虫为 寡足型,少数为 无足型 。
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捕食性的如 步甲,
瓢虫 等,有益于农林业;食植性的包括了许多重要农林业上的害虫,如 金龟 甲,叩头甲,象甲,叶甲,天牛 和 小蠹 等。
鞘翅目 coleoptera
鞘翅目分为 2个亚目:
– 肉食亚目 Adephaga:腹部第 1节腹板被后足基节窝分割 为左右 2片。触角多为 丝状,跗节 5节。幼虫多为 蛃型 。胸足有跗节,有爪 1或 2个。成虫和幼虫都很 活泼,适于 捕食 生活,也有植食性种类。常见的有 步甲科 Carabidae,虎甲等 。
– 多食亚目 Polyphaga:腹部第 1节腹板 不 被后足基节窝分割。触角多种类型。跗节分为 3-5节不等。幼虫有多种体型,具有胸足时,无明显跗节只有 1爪。
除包括 瓢虫科,郭公虫 科等一些有益种类外,大多是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
多食亚目 Polyphaga
瓢虫 科 Coccinelidae:异色瓢虫、澳洲瓢虫 ;
二十八星瓢虫
叶甲 科 Chrysomelidae,榆紫叶甲,杨叶甲
豆象 科 Bruchidae,合欢豆象,柠条豆象
吉丁虫 科 Buprestidae,杨树吉丁虫,杨十斑吉丁虫,柑桔爆皮虫
叩头虫 科 Elateridae,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金龟 总科 Scarabaeoidea,
– 花金龟 科 Cetoniidae,小青花潜以及白星花潜
– 鳃角金龟 科 Melolonthidae,大栗鳃金龟
– 丽金龟 科 Rutelidae,四纹丽金龟多食亚目 Polyphaga
芫菁 科 Meloidae:中华芫菁以及绿芫菁
天牛 科 Cerambycidae: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和云斑天牛
象虫 科 Curculionidae:橡实象甲和松树皮象
郭公虫 科 Cleridae:伪斑蟊和非蚁
粉蠹 科 Lyctidae,褐粉蠹、中华粉蠹、鳞毛粉蠹
长蠹 科 Bostrychidae,竹长蠹和双齿长蠹
小蠹 总科 Scolytoidea
– 小蠹 科 Scolytidae:白桦小蠹,果树小蠹
– 齿小蠹 科 Ipidae:松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大小蠹,
云杉八齿小蠹鳞翅目 Lepidoptera
通称 蛾 和 蝶 。
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 第 2大目 。
体小至大型。
复眼发达,单眼有或无。触角细长,有线状、
羽状、球杆伏等。
口器 虹吸式,能卷伸自如,有些种类的口器则退化 。
一般有翅 2对,膜质,翅面、身体以及附肢等密被 鳞片,故有此目名。休止时,翅作 屋脊状覆叠(蛾类)或 竖立 体背两侧(蝶类)。
跗节 5节,有的前足退化或节数减少。
幼虫 蠋 型,3对胸足,2-5对腹足,趾钩 。
鳞翅目 Lepidoptera
全变态 。
幼虫 陆生,仅少数水生。
绝大部分为 植食性,除极少数成虫能危害外,
均以 幼虫危害 。
生活史长短随地区、种类而定,一般以幼虫或蛹越冬,有的则以卵或成虫越冬。
幼虫生活习性和取食方式 多样化,大多在 植物表面 取食,咬成 孔洞缺刻 ;有的营 隐蔽 生活,
卷叶,潜叶,钻蛀种实、枝干 ;或在土内危害植物的 根、茎部 等。
本目有许多种类为农林业上的 重要害虫 。
球角亚目 Rhopalocera
又称 蝶类 。
身体通常 纤细 。
触角前面数节逐渐膨大,呈 棒状 或 球杆状 。
前、后翅 无特殊的连锁构造,后翅肩角常扩大,
飞行时前翅贴接在后翅上面。
均在 白天活动,翅面常具有 鲜艳 的色彩。本亚目包括 10余科,在林业上重要的有下列 3个科 。
凤蝶 科 Papilionidae,黄波罗凤蝶、竹叶青
粉蝶 科 Pieridae,菜粉蝶、山楂粉蝶
蛱蝶 科 Nymphalidae,紫闪蛱蝶、榆黄黑蛱蝶、
枯叶蝶。
异角亚目 Heterocera
身体相对 粗壮 。
触角有 丝状,羽状,栉齿状 等。
后翅前缘基部常有 1根(雄性)或几根 翅缰,插在前翅下面的 翅缰钩 内,以加强飞行能力。
多在 晚间活动,翅面色彩一般 不 及 蝶类的 绚丽 。
本亚目包括将近 100科,最重要的有如下
20余科 。
异角亚目 Heterocera
透翅蛾科 Aegeriidae,苹果透翅蛾,白杨透翅蛾
蝙蝠蛾科 Hcpialidae,柳蝙蛾、一点蝙蛾
巢蛾科 Yponomeutidae,卫矛巢蛾、白头松巢蛾
鞘蛾科 Coleophoridae,苹果鞘蛾、兴安落叶松鞘蛾
麦蛾科 Geiechiidae,核桃楸麦蛾、山杨麦蛾、红铃虫
木蠹蛾科 Cossidae,柳干木蠹蛾、小木蠹蛾
豹蠹蛾科 Zeuzeridae,梨豹蠹蛾、多点豹蠹蛾、咖啡黑点蠹蛾
蓑蛾科 Psychidae,大蓑蛾、桉蓑蛾
刺蛾科 Limacodidae,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扁刺蛾
斑蛾科 Zygaenidae,梨星毛虫、竹小斑蛾、重阳木锦斑蛾
卷叶蛾科 Tortricidae,油松球果小卷蛾、松叶小卷蛾、梨小食心虫异角亚目 Heterocera
螟蛾科 Pyralididae,松梢螟、油松球果螟、竹螟、梨云翅斑螟、
桃蠹螟
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黄褐天幕毛虫、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
云南松毛虫
蚕蛾科 Bombycidae,家蚕蛾、野蚕蛾
尺蛾科 Geometridae,油梧尺蛾、槐尺蛾、油茶尺蛾
天蛾科 Sphingidae,柳天蛾、豆天蛾
大蚕蛾科 Saturniidae,乌桕大蚕蛾、银杏大蚕蛾、柞蚕
舟蛾科 Notodontidae,杨扇舟蛾、竹镂舟蛾、苹掌舟蛾
灯蛾科 Arctiidae,花布灯蛾、粉白灯蛾、美国白蛾
夜蛾科 Noctuidae,地老虎、切根虫、竹笋夜蛾、臭椿皮夜蛾
毒蛾科 Lymantriidae,舞毒蛾、松茸毒蛾、杨雪毒蛾、木毒蛾
举肢蛾科 Heliodinidae,核桃举肢蛾、柿实蛾
潜蛾科 Lyonetiidae,杨白潜蛾、桃潜蛾膜翅目 Hymenoptera
包括各种 蜂类 和 蚂蚁 等
已知种数仅次于鞘翅目和鳞翅目而居 第 3位 。
体 微小至中型,有些姬蜂产卵器甚长,加其体长可达 115mm以上。
膜翅目的许多种类在地下、地上筑造各种 巢室而居。本目中有不少种类营 群居生活 或 社会性生活,除去一部分种类危害农林业外,大部分是 有益 的,其中包括许多 寄生性 益虫,以及 授粉酿蜜 的蜜蜂等。
膜翅目通常分为 广腰 亚目 及 细腰 亚目,分别包括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科。
膜翅目 Hymenoptera
触角 3-70节不等,常为 膝状或丝状 。
口器 咀嚼式,蜜蜂类为 嚼吸式 。
腹部第 1节与胸部愈合,称 并胸腹节
翅 2对,膜质,前大后小 ;后翅前缘有 小钩列,可钩连在前翅后缘中部的折上;前翅多有明显的 翅痣 ;脉序多特化。
有的 足特化为 跳跃、开掘、捕捉以及携粉足等;
腹部 多变化,粗壮 或 细瘦,在细腰亚目中,第 1与第 2腹节之间细小,第 2腹节常呈 柄伏,
产卵器多发达 。有锯状、锥状或针状等,可锯开植物组织用以产卵或直接产卵于寄主体内。
除寄生种类为 复变态 外,一般为 全变态,卵通常为长卵形。
幼虫有二种类型:广腰亚目的幼主为 多足型,似鳞翅目幼虫,常裸露生活;细腰亚目幼虫为 无足型,生活于巢穴中或寄生于其它昆虫体内。
蛹为 离蛹,多有丝质簿茧。
广腰亚目 Chalastogastra
胸、腹部连接处宽阔而不缩小;各足转节 2节;
翅脉较多,后翅至少有 3个基室;产卵器多为锯状,幼虫( 伪蠋式 )有胸足,有的还有 6-8对腹足,但无趾钩。本亚目幼虫均为 植食性 种类,
食叶、蛀茎或形成虫瘿,林业上较重要的有下列 3科 。
叶蜂科 Tenthredinidae,油茶叶蜂、樟叶蜂
松叶蜂科 Diprionidae,黑松叶蜂、新松叶蜂
树蜂科 Siricidae:黑顶树蜂、泰加大树蜂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
胸腹间显著缩小 如细腰,或具柄。各足转节为
1节或少数为 2节,翅脉多减少,后翅最多只有
2个基室。产卵器 锥状或针状 。幼虫 无足,多居于巢室内或寄生于其它昆虫体内,少数可在植物上作虫瘿或为害种子。林业上较重要的有如下各科。
姬蜂总科 lchneumonoidea
– 姬蜂科 Ichneumonidae,喜马拉雅聚瘤姬蜂、舞毒蛾黑瘤姬蜂
– 小茧蜂科 Braconidae,柄腹小茧蜂、红头小茧蜂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
小蜂总科 Chalcidoidea
– 小蜂科 Chalcididae,广大腿小蜂
– 跳小蜂科 Encyrtidae,大蛾卵跳小蜂、蜡蚧扁角跳小蜂
– 金小蜂科 Pteromalidae,蝶蛹金小蜂、松毛虫楔缘金小蜂
– 广肩小蜂科 Eurytomidae,刺槐种子小蜂、黄楝种于小蜂
– 赤眼蜂科 Trichogrammatidae,松毛虫赤眼蜂、广赤眼蜂
细蜂总科 Proctotrupoidea
– 缘腹卵蜂科 Scelionidae,黑卵蜂、杨扇舟蛾黑卵蜂细腰亚目 Clistogastra
蚁总科 Formicoidea,黄柑(猄)蚁
瘿蜂科 Cynipidae,栗瘿蜂,槲柞瘿蜂
胡蜂总科 Vespoidea
– 马蜂科 Polistidae,角马蜂、陆马蜂
肿腿蜂科 Bethylidae,管氏肿腿蜂
蜜蜂总科 Apoidea
– 蜜蜂科 Apidae,意(大利蜜)蜂,中(华蜜)
蜂双翅目 Diptera
蚊,虻,蝇 等,为昆虫纲 第 4大目 。
小至中型,有些大蚊翅展可达 100mm。
体 短粗 或其它形状。多 黑褐色,或具 金属光泽 。
习性复杂,多喜 湿润 。
– 成虫多食 花蜜 或 腐烂的有机物 ;
– 有的 捕食 其它昆虫(食虫虻、食蚜蝇等),为重要捕食性 天敌 。
– 有的 吸食人,畜血液 (蚊、虻、蚋科等),为重要医学昆虫 。
– 有的则营 寄生 性生活(寄蝇、麻蝇科等),为重要寄生性 天敌 。
– 植食性种类,可潜叶、蛀茎、蛀根、种实、钻蛀果实和作虫瘿等。为重要 农林 害虫。
双翅目 Diptera
头部球形或半球形。复眼发达,雄虫往往 两眼左右相接 。
长角亚目( 蚊 类)的触角 丝状,念球状 等;短角亚目( 虻和 蝇 类)的触角多为 3节,有 触角芒 。
口器有 舐吸式,刮吸式 以及 刺吸式 等。
只有 1对膜质前翅,脉序简单,后翅 退化成 平衡棍 。
腹部未端数节内缩,成为 伪产卵器 。
全变态,卵 长卵形,幼虫多 无足型,少数有伪足。
幼虫有全头型(蚊)、半头型(虻)、无头型(蝇)等类型,低等种类的口器近乎咀嚼式,高等的仅留下 1对钩形颚片,称 口钩 。
蝇类末龄幼虫的皮不脱掉,内藏一个离蛹,又名 围蛹 。
双翅目 Diptera
瘿蚊 科 Cecidomyiidae,麦红吸浆虫、桑瘿蚊,
柑桔瘿蚊、油松球果瘿蚊
食虫虻 科 Asilidae,中华单羽食虫虻、白齿铁食虫虻
实蝇 科 Trypetidae,梨实蝇、柑桔小实蝇
食蚜蝇 科 Syrphidae,黄颜食蚜蝇、大灰食蚜蝇
寄蝇 科 Tachinidae,蚕饰腹寄蝇、伞裙追寄蝇
花蝇 科 Anthomyiidae,落叶松球果种蝇、毛笋泉蝇第 6节 螨类
螨类属于蛛形纲 Arachnoidea
蜱螨目 Acarina
螨类 mites
蜱类 ticks
它们与昆虫的主要区别是:
– 体分节不明显,不分成头、胸、腹 3个体段;
– 无翅 ;
– 无复眼,但大多数种类有 1-2对单眼;
– 有足 4对 (少数有 2对)。
第 6节 螨类
小形或微小,圆形或卵圆形,有的蠕虫形 。
体色多样,有的具有色斑,危害植物的螨类 多呈红色,所以常称做 红蜘蛛 。
身体一般可分成
– 颚体段
– 前肢体段
– 后肢体段
– 末体段 ( 或臀体段 )
第 6节 螨类
颚体段 相当于昆虫 头部 。附肢口器。口器复杂,多变化。
– 若为 咀嚼式 口器,其螫肢端节与基节侧面相连,整个螫肢呈钳状,
可自由活动,用以咀嚼食物;下口板则由 1对足须的基节在口下愈合而成,其余各节则有感觉作用。
– 若为 刺吸式 口器,则螫肢端部特化为 口针,基部愈合成片状的颚刺器;颚体部背面的前端常延伸成片状的口上板,与口下板愈合成口管,包围口针。有些种类的螫肢,特化为捕食器官。
肢体段 相当于昆虫的 胸部 。一般生有 4对足,前肢体段和后肢体段各生 2对足。前肢体段背面常有 1-2对单眼及气门器。
足由基部向外,可分为 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和跗节 6节,跗节端部常有 爪、中垫或吸盘 等。
末体段 相当于昆虫的 腹部,腹面生有 肛门 及 生殖孔 。
螨类体段的划分及名称
前体段 颚体段 ( 头部 )
前肢体段 肢体段 ( 胸部 )
后体段 后肢体段 体部
末体段 ( 腹部 )
螨类
除上述基本构造外,螨类体壁上生有很多形状的 刚毛,如栉状、羽状、棒状、扇状毛等,刚毛的形状、数目及排列形式,常作为 分类 的依据。
螨类多系 两性生殖,有些种类进行 孤雌生殖,
一般为 卵生 。雌虫经过卵、幼虫、第 1若虫、
第 2若虫及成虫几个阶段;雄虫缺第 2若虫期。
幼虫有足 3对,若虫期和成虫则有 4对足。螨类
1年最少 2-3代,最多可有 20-30代。以 卵 或 受精雌虫 在树皮缝隙或土壤等下面越冬。
螨类
食性 较为复杂
– 与农林业有关许多种类,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叶、芽、果等,被害叶片,严重时有如火烤,
所以红蜘蛛又有,火龙,之称;
– 有些危害植物组织,形成 瘤 状突起或 虫瘿 ;
– 有些为重要 仓库 害虫,除直接危害外,其尸体排泄物等使贮物污损;
– 有些能 捕食 或 寄生 其它螨类和昆虫;
– 有的寄生于人、畜体上,传染疾病 。
瘿螨科 Eriophyidae
微小,体长在 0.2mm以下。体细长呈蠕虫形,
可分为许多环节,无明显气管系统。各龄仅有
2对足,位于体躯前部,第 2对足的正后方有横形生殖孔。螯肢细小,成针状;足须简单,跗节具背毛 2根和腹毛;胫节和膝节各具背毛;
爪间突成为 1个多放射形的刷状器官,爪间突上面有 1根棍状毛。
本科危害农、林作物的叶片或果实,植物被害后呈黄铜或红铜色,后变成黑色的斑,故此类螨有 锈壁虱 之称。有的种类能造成 虫瘿 。重要种类有 粟叶瘿螨,柑桔瘿螨 等。
叶螨科 Tetranychidae
小型,体长 0.3-0.8mm。圆形或长圆形,前肢体段较宽,后体段渐狭。多半为红色、橙色,
有的为黄色、绿色等。气门特化为气门器。背毛有简单刚毛状、扇状等多种变化。足跗节上具有粘毛,爪间突通常也具粘毛。生殖孔横裂。
本科均为 植食性 螨类,有 吐丝结网 习性,包括许多重要种类,如危害山楂等果树的 山楂红蜘蛛 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危害多种柏树的 柏小爪螨 Oligonychus perditus Pritchard et
B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