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稀缺性规律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规律的几个特性:
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
稀缺性又是相对的,即是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
稀缺性又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是经济学的出发点。
二、选择一个基本经济事实是,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无法生产我们需要的全部产品。在一个时期,生产哪些产品,每一种生产数量多少,就必须作出选择。
选择包含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 什么和多少?
2、如何 生产?
3、为谁 生产?
三、资源 利用资源 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资源利用 涉及三个相关问题:
a、充分 就业问题
b、经济 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c、通货 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四、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 两种基本形式:市场经济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五、经济学 (Economics)的定义经济学 是 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以单 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 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 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 济学的定义包括四个内容:
a、研究 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b、解决 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
c、中心 理论是价格理论;
d、研究 方法是个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包含四个内容:
a.研究 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b.解决 的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c.中心 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研究 方法是总量分析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 ( positive) 问题涉及解释和预测:
假设 我国政府对外国汽车进口实行配额,该配额会对汽车的价 格及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什么影响?对我国的消费者有 什么影响?对汽车产业的工人有什么影响?现在的失业率 是多少?较高水平的失业率如何影响通货膨胀?
汽油税又 会怎样影响汽油的消费量?这些问题只有通过诉诸事实才 能解决。它们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畴。
实证经济学,
是描 写经济中事实、情况和关系,不涉及经济生活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 规律,
分析 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
规范( normative)问题研究应该如何:
有时 我们并不满足于解释和预测,还会提出别的什么问题,如,什么才是最佳的?,通货膨胀的容忍限度应该是 多少?是否 应当向富人课以重税以帮助穷人?国防开支每年应当增长 3%,还是 5%?这些问题涉及根深蒂固的价值 和道德判断 。
规范经济学,
涉及 论理和价值判断,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提出某些 标准作为分析经济问题的标准,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并 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主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 题。它对应该做什么持一种明确的道德立场。
二、实证分 析方法理论的组 成,一个完整 的理论包括 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定义,是 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 变量 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
变量,变量 是一些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经济学上常 以函数( function)来表示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例如:某 一变量 —— 茶叶的消费量( C),可以是其他变量(如茶 叶价格
,居民 的收入)的函数。
函数式为,C=f( p,y)
其中 C为 内 生变量 ; p,y为 外生变量 。
内生变量:
内生变量 (即因变量)指由理论体系内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如 C。
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 (即自变量)指由理论体系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如 p,y。
假设:
是某一理论所 适用的条件假说:
是对两个或更多 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预测:
是根据假说对未 来进行预期。
第一节 需求 理论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 demand)的含义需求是指消 费者在每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买 的商品量。
需求有两个 条件:
一、是消 费者愿意买;
二、是消 费者有支付能力。
需求由欲望 产生,但欲望并不等于需求。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欲望,是 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
2.需求表 与需求曲线需求表是表明 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
需求曲线 是 根据需求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 。
第二章 需 求、供给、价格二、影响需求的因素第一,商品 本身的价格;
第二,其他 相关商品的价格;
第三,消费者 的收入;
第四,消费者 嗜好;
第五,人口 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第六,政府 的消费政策;
第七,消费者 对未来的预期。
三、需求 定理(需求规律)
需求定理 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 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 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四、需求量 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在说明这一 问题时可以抓住这样几点:
第一,在经 济分析中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 1)需求 由各种因素决定,需求量由价格决定。
( 2)在需求 曲线上,需求指整个曲线,需求量是该曲线上的一个点 。这就是说,需求是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一组需求量,而需求 量是某一价格水平时的特定需求量。
第二,需求 变动是分析当价格为既定时,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 引起的一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影响需求的 其他因素不变时,价格变动引起的相对应的 需求量的变动 。换言之,这两种变动所用的假设条件与要 说明的问题 不同。
第三,在 需求曲线上,需求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 移动,即需求 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问左下方 移动;需求量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 即需求量增。
第二节 供给理论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 ( supply)的含义供给是指 厂商在每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 供应的商品量。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
供给也是 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 表与供给曲线供给表是 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
供给曲线 是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二、影响 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 的价格; 2.其它相关 商品的价格;
3.厂商的 目标 ; 4.生产技术的变动; 5.生产要素的价格; 6.政 府的政策; 7.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第三节 价 格的决定一、均衡价格( equilibrium price)
1,均衡价格:是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也就是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对均衡价格的理解应注意这样三点:
第一,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行变动的状态。
第二,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
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进行的。
2.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因此
,价格也就是由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所决定的。需要强调的是,均衡价格形成,即价格形成的市场应该是完全竞争的,
形成的过程完全是自发的。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假定供给不变情况下):
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
结论: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见下图)
S
P
Q
D2 D0
D1
P1
P0
P2
0
Q2 Q0 Q1
( 图一:需求的变动 )
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假定需求不变情况下):
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
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结论: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下图)
P
Q0 Q2 Q0 Q10
P
D S2 S0 S1
Q
P2
P0
P1
图 2:供给的变动第四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一、市场经济应具备的特点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应具备三个特点:
( 1)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 2)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 3)价格调节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价格机制及其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机制 (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 。
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
( 1)各经济 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
( 2)存在市场 。
( 3)市场竞争 的完全性与公平性。
第五节 价格政策一、支持价格
1.定义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2.形式支持价格(农产品)一般有两种形式:
( 1)缓冲库存法即政府按照某种平价(即支持价格)收购全部农产品
,在供大于求时增加库存,或出口,在供小于求时减少库存,以平价进行买卖,从而使农产品价格由于政府的支持而维持在某一水平上。
( 2)稳定基金法即政府按照平价收购全部农产品,在供大于求时以低价格出售,供小于求时以高价出售。这种情况下,收购价是稳定的,但销价不稳定,同样可以起到支持农业生产的作用。
3.作用支持价格的运用对经济发展和稳定有积极作用。
二、限制价格
1.定义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2.限制价格的利和弊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与社会的安定。
限制价格的弊病:
( 1)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与社会的安定。
第三章 弹性理论第一节 需求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需求弹性大小,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
需求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
12
1
12
P
PP
Q
QQ
P
P
Q
Q
E
d
二、需求弹性的分类
1.需求富有弹性(即弹性充足)
这时,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2.需求缺乏弹性(或弹性不足)
这时,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3.单位需求弹性这时,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需求完全无弹性这时,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5.需求有无限弹性这时,当价格 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 平行的线。
三、需求弹性与“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
”,“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
,需求 (从而销售量 )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
,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在“薄利多销
”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
,而且还能 增加利润。
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 对商品的需求程度
2.商品的 可替代程度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4.商品的 耐用程度
5.商品在 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 效用一、效用的含义效用( utility) 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满足程度大的就是效用大,满足程度小的就是效用小 。
效用乃是消费者对物品主观评价的结果,是一种心理感受,
而非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
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
( 1,2,3,…… )来表示。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 ( total utility,TU )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 ( marginal utility,MU)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这里,边际 是指增加的意思。如:某人拥有六件衬衫,由此而获得的满足程度为总效用;以此项总效用减拥有五件衬衫时的总效用,就是拥有第六见衬衫的边际效用。
TU和 MU的关系:
MU> 0时,TU是增加的;
MU=0时,TU达到最大;
MU<0时,TU减少。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是效用理论的基本假说之一。认为在其他情形不变假定下,拥有或消费某一物品的数量增加,总效用固然增加,但持续增加的每一最后单位的效用则逐渐降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用两个理由来解释:
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 所研究的就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假设消费者的嗜好、收入及物品的价格既定。
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将如何获得效用最大化?怎样把你的钱用的最有效!其均衡条件为,花费在每种物品每一元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三节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一、消费者偏好现代经济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物品供我们购买,但每个人的品味五花八门、千差万别,那么怎样才能前后一致地描述消费者偏好?
好的办法是从 市场篮子 比较的角度思考偏好问题。
市场篮子( market basket)就是一种或多种商品的聚集。
二、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s) 可以说明消费者偏好。
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能带给一个人相同程度满足的市场篮子的所有组合。
所谓“无差异”,就是指消费者对不同的“市场篮子”具有同样偏好。(见下图)
无差异曲线就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三、消费可能线消费可能线 又称 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
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条件。这个限制条件可以写为:
例如:
某消费者周收入 80美元,食物价格是每单位 1美元,衣服价格是每单位 2美元。他用 80美元每周所能购买的食物和衣服的不同的组合见下表:
080E
1060D
2040C
3020B
400A
衣服单位 ( Y)食物单位( X)
£?
市场篮子市场篮子和预算线总支出
(美元 )
80
80
80
80
80
A
衣服

单位/


20 40 60 80 食物
( 单位 /周 )
·
E
·
D
·
B
· C
(消费可能线)
40
30
20
10
0
其方程为:
802 yx QQ
第五节 公共物品与消费政策一、什么是公共物品不通过市场交易,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就是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特征
1.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大可能把不支付费用而消费的人排除在外。
2.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指无论增加多少消费者,都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第五章 生产理论第一节 生产与生产函数一、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理论研究的是生产者(亦称厂商)的行为。
在经济学上,我们假定,厂商总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极大利润)为目标。
为了追求利润,厂商运用生产要素从事生产。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
、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与其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生产函数。精确地说,生产函数是表明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一组投入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产出。
可用公式表示为:
Q=f(L,K,N,E)
第二节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如劳动)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中时,
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
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量递增;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第三阶段:产量绝对减少。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总产量 ( total product TP)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 ( average product AP)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 ( marginal product MP)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TP和 MP的关系:
MP> 0时,TP递增 ; MP< 0时,TP递减 ; MP=0时,TP最大
MP和 AP的关系:
MP相交于 AP产量的最高点相交前,MP> AP AP递增相交后,MP< AP,AP递减相交时,MP=AP,AP最大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也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在同比例地增加。
第三,两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规模收益递增;
第二阶段:规模收益不变;
第三阶段:规模收益递减。
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
第二,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 第四,可以对副产品进行;
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内在不经济 是指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
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
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的增加。
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外在不经济是指一个行业生产规模过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减少。
四、适度规模是指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第一,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第二,市场条件。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分 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
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