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储层精细地质研究一、储层精细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储层精细研究或精细油藏描述 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后,为了使油田经济有效地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以搞清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储层定量化精细研究。
储层研究三方面 ③ 成岩作用的研究,其 核心是储层的非均质性
① 即沉积体系的研究 (包括沉积相,沉积与剥蚀的过程,沉积事件序列、沉积过程等 )
② 储层非均质性 (包括各种断裂构造 )
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油藏规模的沉积相及造成的层间非均层性;
第二层次,油层规模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切叠和相变关系;
第三层次,砂体内韵律性、沉积结构构造等非均质性;
第四、第五层次,是岩芯及孔隙规模的非均质性。
目前,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第二至第五层次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也已做了大量定性到半定量的研究 。 开发早期阶段的储层研究技术已日臻成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形成了一套半定量到定量化的陆相储层沉积模式。
主要体现在 要精细地预测井间砂体的几何形态和空间配置关系以及砂体内部的各种油藏参数,建立实用的精细三维预测模型,
该问题也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努力攻克的难关。
然而到了 开发中后期和三次采油阶段,这些研究已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所涉及的问题,是从较宏观的第一、二两个层次非均质所形成的剩余油逐渐进入到比较微观的第三至第五层次非均质所形成的剩余油。
形成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测试和地震资料以及其它的井间定量检测技术,确定性建模。
2.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 1)密井网成对井解剖来建立预测模型
( 2)依靠精细的露头储层和现代沉积研究预测的数学方法
(3)地质统计学方法 及其 随机建模 方法 。
1,随机建模,就是利用一个地质体某一属性已知的结构统计特征,通过一些随机算法来模拟未知区这一属性的分布,使其与已知的统计特征相同,从而达到模拟储层非均质性,直到预测井间参数分布的目的随机模拟条件模拟非条件模拟离散模型连续模型
2,原型模型,就是一个与模拟目标储层沉积类似,并具有足够密集控制点,得到详细描述的储层地质模型。从原型模型中可以获得各种参数的统计特征,如变异函数、砂体密度及宽厚比等作为模拟及约束条件来进行目标砂体随机建模,从而保证其非均质特征的可靠性 。
储层地质知识库,是指经大量研究高度概括和总结出的能定性或定量表征不同成因类型储层地质特征、且具有普遍意义的参数。
地质知识库的 获得 主要靠露头、现代沉积和油田密井网区等的精细研究和解剖,
其中 露头储层 的精细研究特别重要。
二、储层精细研究的特点和内容
1.储层精细研究的主要特点和技术要求储层精细研究或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后,为了使油田经济有效地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以搞清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储层定量化精细研究储层精细研究或精细油藏描述具有特点:
(1)精细程度较高
(2)基本单元较小
(3)与动态结合较紧密
(4)预测性更强
(5)计算机化程度高
2.
储层精细研究要求定量化和精细化程度很高,一般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沉积微相细分、组合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
2)各微相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特征及物性参数分布:
3)不同沉积类型储层地质知识库和原型模型的建立;
4)流动单元划分与对比及流动单元的空间结构;
5)以微构造研究为主的微地质界面研究;
6)露头储层研究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及类比条件等;
7)各种地质统计学尤其随机建模方法的适应条件、检验标准及软件研究;
8)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9)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有关了解剩余油分布状况的生产测井及解释;
10)层理、孔隙结构、粘土矿物等研究;
11)精细储层预测模型建立;
12) 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 。
通过上述研究要解决的关键:建立储层预测模型,确定剩余油分布特征及规律。因此需要建立比要预测的储层更加精细的参照物或模板,即要有各类储层的原型模型和地质知识库,并要有一套确实可行的数学预测方法和软件,即地质统计学及其随机建模方法。
三、地质知识库和随机建模技术
(前面已经介绍)
四、储层精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现代沉积学的 四大研究领域沉积体系分析层序地层学层次界面分析结构单元研究沉积体系 是 指在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过程方面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三维成因相的集合体,成因相是其最基本的构成单元 。
沉积体系分析法 突出了大型沉积的空间关系,沉积体系内部和外部几何形态的研究,
是环境和形态的统一。
层序地层学 将 沉积体系的概念 纳入了其自身的概念系统中,这使得能够在盆地中建立高级别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并阐明其有序性演化成为可能。
层次表征与层次建模 (简称层次分析法 ),
可以简单地 概括为层次划分、层次描述、
层次解释、层次建模和层次归一 。
划分层次的 目的在于分层次描述,对描述的结果进行成因上的解释,找出规律性的结论,建立适合不同层次的模型,借助地质和数学的方法及计算技术,使不同层次的特征统一在一个体系中进行层次归一,
达到预测的目的。
分析非均质性的 关键 是分析 沉积环境、沉积模型和成岩历史 。
定性分析,对各种非均质性的分析和鉴别需有每种类型的数据和数据密度。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定量分析非均质性,是一种 直接测量方法 。另外一种方法是 储层定量建模,其 步骤和方法 为,确定储层空间;
识别这一空间的地质单元;给该单元赋予一定的几何形状;在确定的空间中对这些单元进行排列;对每一单元赋储层参数 。
六、储层预测内容及方法
1.储层预测内容及方法内容:泥页岩等隔夹的分布;岩相、
沉积相的分布;储层物性分布;断层、裂缝的分布。
储层预测的方法
(1)
(2)分形几何学方法
(3)神经网络方法
2.储层预测方法评述目前,储层预测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但地质统计的随机建模方法在实际应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
随机模拟方法可应用于各个阶段的油藏描述,如在油田早期评价阶段,可将其应用于岩 相、沉积相的划分和空间展布,储层砂体连通性研究、储层参数 (如孔隙度、渗透率等 )的空间分布等;在油田开发阶段,可研究储层可采油气的空间分布、储层产量预测、含水率预测以及流动单元的 定量研究。
对于分形几何学来说,纵横向的分维数的假设问题,不同的地区不一样,应用时一定要进行验证。
在储层预测过程中,预测方法的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的综合,是决定储层预测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