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6)
新闻的语言时事测验新闻的语言
新闻用词
新闻的感觉化新闻用词:
动词的使用:
正面动词 ( 最不易波动,最稳定的动词 )
:中立,平衡负面动词(最易波动、不稳定的动词):
充满了情绪、愤怒。
案例 1:,纽约时报,报道中美撞机后两国的反应:
,海军机组人员平安 –在战斗机坠毁海中后北京反应愤怒,
,中国在事件中找美国的茬,
,中国坚持美国必须做出更多的 ( 努力 ) 以结束僵局,
,中国声称取得了一个道义胜利,
,布什要求,迅速,交还飞机和机组人员 ——说北京对美国飞行员命运的沉默伤害了美中关系,
,白宫说有望结束僵局,
,中国飞行员乐于冒险,美国官员说,
,美国说间谍机组人员在疯狂的着陆过程中销毁了机密;,机上干了件漂亮工作,;飞行员发出了十多个求救信号;在机场机组人员与中国人对峙了 15分钟,
作为发言者,美方发言的动词理性的动词:
要求

表示
中方发言的动词多半是情绪化的:
找茬
声称
敦促
整体看,中国在,纽约时报,上的形象是非理性的,贪婪的 。 每当中国作为主动形象出现的时候,其行为总是不正确地 。
相反,美国的形象总是理性的,理智的,
而且其机组人员的行为也是令人赞叹的
( 即使是在极其危险和疯狂的状况下 )
―国家 电视台星期天夜里广播的一个 生气的 声明说 …… 但是,美国太平洋 舰队司令 邓尼斯,布莱尔将军说 …… ‖
分析:
在全球化时代,在西方新闻自由,独立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等理念的冲击下,任何,官办,的媒体被视为,非法的,,,不可靠的,的信源;,国家,电视台给人的先入为主的感觉是不值得信;接下来的声明又是充满了情绪的无面孔的人,生气,地说,更显得无力,效果是负面的 。
而 〈 纽约时报 〉 引用的却是一个有名有性的,而且是该领域中关键的专业人士的话,而且他的谈话通过简单的,说,这样一个词,效果是正面的 。
通过动词的选择,可以肯定一个人的引语,也可以否定一个人的引语 。
形容词的使用
先分析两个案例:
中国青年报 2001年 8月 3日,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
本报北京 8月 2日电 ( 记者叶研 ) 继 1995年和
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 。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
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 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 ) 。 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包括遥感,测绘,冰雪,生态,地质和海洋等多个学科 。
中国北极科学研究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 。 1957年,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 。 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极地的存在和演化与中国有密切关系 。,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和长城站,大批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
,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 与南极研究的进展相比,中国对北极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自 20世纪 80年代起中国部分科学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了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在 1995年和 1999年组织了两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中国也已于 1996年 4月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计划,是针对中国北极研究的现状并依据未来极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制订的 。 考察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于 2002年 1月下旬开始实施,约需要 3个月的时间,完成由俄罗斯共青团岛 ( 北纬 81°,东经 95° ) 至北极点全程约 1000公里的徒步科学考察 。 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完成徒步穿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
( 北极点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端哥伦比亚角的距离约 800公里 ) 。 第二阶段,重点是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些典型地区开展综合性科学考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 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完成 。 冰上队的救援,补给方案已经完全落实,订购的仪器设备陆续到位,队员的遴选及训练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 。 科考资金的筹集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与考察队合作 。
,中国青年报,2001年 8月 3日,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 最好改为,中国科学家准备徒步行走 1000公里到达北极点,
) 本报北京 8月 2日电 ( 记者叶研 ) 继 1995年和 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 ( 这是背景材料,不是导语材料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 ( 作为导语的价值在哪里? 北极在西方已经成了很普通的旅游项目,就象去西藏旅游 ) 。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 ( 什么是中国北极考察的国情?
) 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 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 ) ( 太抽象了 ) 。 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包括遥感,测绘,冰雪,生态,地质和海洋等多个学科 。
中国北极科学研究是一项关系到 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环境
( 太空了吧? ) 的 重大 ( 是不是扯得太远了? ) 课题,具有 重要 ( 它具体将解决科学上什么样的难题? ) 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 在哪里? )
和 政治意义 ( 在哪里? ) 。 1957年,中国 著名 ( 这个词用得太烂啦 。 李政道曾对媒体称他为著名科学家批评说,只有家喻户晓的人才可称为,
著名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家喻户晓了,媒体就不称他为著名的
。 今天,媒体从来不称呼,著名的江泽民主席,。 真正著名的人物,媒体从来不称其为,,? )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 。 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极地的存在和演化与中国有密切关系 。
” ( 这个段落形容词,概念,排比句用得太多,读者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 。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和长城站,大批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
,取得了 大量 ( 形容词 ) 高水平 ( 笼统 ) 的 研究成果 ( 抽象,不具体 )
。 与南极研究的进展相比,中国对北极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自 20世纪
80年代起中国部分科学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了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在
1995年和 1999年组织了两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 一批 ( 笼统 ) 重要 (
空洞的形容词 ) 成果 ( 不具体 ),中国也已于 1996年 4月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但 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 ( 抽象,不具体 ) 与 世界水平
( 什么是世界水平? 没有解释 ) 相比仍有 很大差距 ( 不具体 ) 。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计划,是针对中国北极研究的 现状 ( 不具体,无细节 ) 并依据 未来极地科学的发展趋势 ( 空洞 ) 制订的
。 考察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于 2002年 1月下旬开始实施,
约需要 3个月的时间,完成由俄罗斯共青团岛 ( 北纬 81°,东经 95° ) 至北极点全程约 1000公里的徒步科学考察 ( 这才是这条新闻的卖点,和做导语的材料 ! ) 。 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完成徒步穿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 ( 北极点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端哥伦比亚角的距离约 800公里 )
。 第二阶段,重点是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些 典型地区 ( 没有解释 ) 开展 综合性科学考察 ( 空 ),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 正在紧张进行 (
如何进展? 没有细节 ) 。 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完成 。 冰上队的救援,补给方案已经完全落实,订购的仪器设备陆续到位,队员的遴选及训练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 。 科考资金的筹集 ( 需要多少资金,没有交待 ) 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与考察队合作 。
,中国青年报,2001年 8月 3日,中国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
本报北京 8月 2日电 ( 记者蓝燕 ) 卫生部今天发布了由国家 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 2001
~ 2005),。
艾滋病是当前全世界传播迅速,社会危害巨大,病死率极高且根治乏术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的流行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经静脉吸毒传播的迅猛势头未能得到遏制,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尚未阻断
,违法手工采集和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艾滋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潜在危险和它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认识不足 。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务院组织国家
30个部委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 2001~ 2005),,
明确提出到 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 10% 以内;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 1/ 10万以下,
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控制在 1/万~ 1/ 5万以下 。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问题,计划提出,要在明年年底前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
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 85% 以上的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足部分由经批准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
在今年年底之前,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 。 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 。
据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将投资 9
,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 。 在 2005年底前,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
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以使全国 70% 的县 ( 市 ) 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 建立让全国至少 50% 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 。
鉴于任何检测手段和管理手段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安全,国家将在明年底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 。
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国家将有计划地在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中间小范围地尝试毒品替代 。
点评:
,中国青年报,2001年 8月 3日,中国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 空洞,没有具体措施,没有新闻性,应改为,中国今年投资 9.5亿遏制艾滋病,)
本报北京 8月 2日电 ( 记者蓝燕 ) 卫生部今天发布了 由国家 30
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 ( 有何新闻价值? ) 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 2001~ 2005),( 新闻在哪里? ) 。
艾滋病是当前全世界传播迅速,社会危害巨大,病死率极高且根治乏术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的流行 近年来 ( 时间太抽象 ) 呈快速增长趋势 ( 具体感染和死亡人数? ),经静脉吸毒传播的 迅猛势头 ( 人数
? ) 未能得到遏制,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尚未阻断,违法手工采集和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艾滋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潜在危险和它 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 ( 抽象,概念化 ) 的危害认识不足 ( 不具体 ) 。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务院组织国家
30个部委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 2001~ 2005),,
明确提出到 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 控制在 10% 以内 ( 目前的人数是多少? ) ; 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 1/ 10万以下,在艾滋病 高发地区 ( 在哪个省份和城市? ) 控制在 1/万~ 1/ 5万以下 。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 问题 (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具体的严重性在哪里? ),计划提出,要在明年年底前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 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 ( 这条新闻的卖点之一 ) ; 85% 以上的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足部分由经批准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
在今年年底之前,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 。 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 。
据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将投资 9,5亿元,
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 ( 这条新闻最大的卖点,应该作为导语 ! ) 。 在
2005年底前,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
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
以使全国 70% 的县 ( 市 ) 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 。 建立 让全国至少 50% 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 ( 这条新闻的另一个卖点,同时要加背景:目前中国艾滋病患者的医疗和生活状况

新闻报道中出现大量的形容词,概念化等模糊语言这无不与中国文人的文风有关 。
有人说,中国的语言文字不够精确,
如文言文就过于简练,往往一词多义,而失之模糊,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现,那种,前列,,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的思维方式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相容 。
还有人解释说,这与中国文人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有关,终日坐以论道,口头上说要,格物致知,,但仅止于言而不及于行
,这种脱离实际,格,出来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
套话在中国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两会,隆重召开;,两会,胜利闭幕;
领导发表重要讲话;代表热烈鼓掌;
领导亲切看望群众;领导亲自接见;
工程进展顺利;任务圆满完成;
取得巨大成就;工作扎实开展;
决议通过;人心振奋;
班子团结;群众满意;
效率显著;问题解决举世瞩目的会见,会谈友好坦诚;
超额完成任务;工程提前竣工;
节日祥和;政策英明;
坚持反腐;一贯倡廉;
坚定打黑;坚决反贪;
采果断行动;形势一片大好;
气氛友好;信心增强;
粮食丰收;英勇抗洪救灾感人;捐款踊跃,
申奥没有不支持的;庆祝没有不自发的;
法律没有不公正的;法官没有不廉洁的;
判决没有不正确的;上述没有不驳回的;
贪官总是极少数的;群众总是受蒙蔽的;
事故没有不发生的;影响没有不缩小的;
批示没有不特别的;防范没有不提早的;
治理没有不综合的;杜绝没有不彻底的;
态度没有不坚决的,措施没有不得力的,
生命没有不宝贵的;抢救没有不及时的;
损失没有不惨重的;设计没有不合理的;
技术没有不先进的;论证没有不专家的;
检测没有不严格的;运行没有不可靠的;
系统没有不安全的;特色没有不中国的;
教育没有不平等的;录取没有不拉开的;
新闻没有不真实的;言论没有不自由的;
下岗没有不理解的;生活没有不稳定的;
党和国家没有不重视的;地方政府没有不关心的;
七一讲话没有不学习的;叁个代表没有不牢记的;
中国的记者,凡事喜欢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性报道 。 这种报道往往很少去分析各个部分之内涵 (
如科学家颁奖大会,只报道领导人讲话和出席领导人名单,而很少篇幅报道获奖者个人或解释他们的科研成果
) 这种片面的综合性报道方法对事物的报道无法深入,
读者所得的印象也就是概貌而失去精微 。 这种偏重综合而忽视具体细节和故事的报道方法,是中国官方媒体与西方记者的一个巨大区别 。
案例分析英国作家乔治,奥维尔写作 6要素,
- 不要使用那些你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隐喻,明喻或其它比喻;
- 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
- 能删除的字,一定要删除;
- 能使用主动语态,绝对不使用被动语太;
- 如果能使用日常词语,绝不使用外来语,科学名词或专业行话 。
- 不要写任何粗野语言 。
简洁的思路是简介的写作的关键 。 乔治,奥威尔说,一个细心的作者在写每一句话时
,必须问他自己至少五个问题:
我在试图说什么?
什么样的词语能表达它?
什么样的形象能表达得更清楚?
这个形象是否很新鲜,能足以产生某种效果?
我能否再把这句话写得更短一些?
因此,我们在写作新闻的时候,可否遵守下面这些原则:
1,直截了当地写新闻导语,反对拐弯抹角地处理新闻 。 最重要的或最有意思的永远放在导语里,最没有意思的永远放在故事的最后 。 坚决不写概括性导语;不要在导语中提供新闻背景提供;
2,只有清晰的思想才能产生清晰的作品 。 只是思考你想要说的话,而且要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明;
3,稿件的风格和色调 。 读者和听众关心的是你想要说什么,而不是你采用的是什么样的风格 。 因此
,你采用的写作风格或文章的色调的唯一目的必须是能诱惑读者把你的作品一口气读下去,而不是让他不想读你的作品;
4,文章在格调上千万不要乏味 。 要采用一种真诚的,为广大的讲中国话的读者和听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
读这种文章,要让读者感觉到你正在他跟前,用一种普通的聊天方式与他亲切交谈,在这种交谈中,你选择的字眼必须是轻松但有力量的白话 。
一定要摆脱书生气的字眼,不要让读者感觉你在那里夸夸其谈地在演说或是在教育别人;
5,使用常用的字,使用短词语 。 这些字词人们都能认识和理解 。
比如,应该使用:
,从理论上看,,不是,从理论的层面分析
” ;
,穷国,,而不是,非发达国家,。
丘吉尔说的,,越短和越老的字眼是最好的字眼 。,
不需要的词只是给你的文章增加长度,什么作用也起不到 。
如果非要使用形容词,这种形容词必须是使你要表达的意思更精确 。 使用形容词去特别强调一件事事
,要特别小心 。
比如,当使用,非常,,十分,,重大,这类形容词时,如果你把这种词删掉,看看会不会改变意思

―人民生活幸福,。
,人民生活非常幸福,。
哪一句更 有力量?
6 不要使用累赘的词语:
女性少年 ( 女孩 ),
生存在下层社会的人 ( 穷人 ),
课堂练习:改写下面的词语罢工行动,荒原地区,大规模的工厂,天气条件等等 。
著名科学家,顶尖科学家,著名政治家,重要讲话,
安全的避风港,给工业和农业部门的贷款,黑人社区
,商业社区,同行恋社区,重大成果,增加透明度,
管理机构,国际社会 。
伏尔泰的一句名言:
,要想令人生厌,就什么也不要删除 。,
―由于他死了,不得不埋葬他。”
造句时,不要拖泥带水 。 段子要短 。
法国,红与黑,的作者斯汤达说,,我认为写作只有一个规则:思路清晰,文字简练 。

7.避免使用术语和行话 。
不用自己头脑思考的记者总是爱使用术语和行话 。 一名出色的记者不使用术语同样能准确地报道和描述一件事情 。 最需要避免使用的术语是那种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或知识面
,或把某种毫无意义的东西披上一种严肃的面孔 。
8.尽量不要使用外来语,除非汉语中找不到替代词;
9.使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而不是政府官员,新闻发言人,法官,律师使用的语言 。
9,永远给你的稿件和文字一种清新的春风 。 要避免 陈腐,低劣的传统新闻问题 。
今天,越来越令读者,听众和观众生厌的是那些在文字上喜欢新潮的记者,这些记者对使用时髦的专业用语有特别的喜好 。 这些词或是从好莱坞进口大片上听来的,或是从网上聊天室捡来的比
,或者是从一个名人在北大或是清华的演讲中拣来的,或是通过现代媒体从西方一个政客嘴里听到的
,或是从一个只会背专业名词的学者那里学来的 。
―这些军人被指控犯有众多的侵犯人权的罪行 。,
更有力的写法应该是:
简洁的力量
新闻语言:跟绘画或制造机器一个道理。绘画不需要一条多余的线条,
机器不需要一个多余的部件,而写作不需要一个多余的字、多余的桔子、
多余的段落。
简洁不是来自压缩,而是来自选择。
因此,你采访得越仔细彻底,收集的素材越丰富,你选择余地越大,写得就会越好。
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编辑的基本功,
编辑学的目的是让你的文章简练,有力,
"父亲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折磨着,
他越来越难过,一个人坐在一棵树下,
泪水直往下流 。,
―父亲哭了。,
课堂作业
1.分析今天 <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
2.分析今天 <人民日报 >4版头条本周课外阅读:
1.The Elements of Style
By William Sturnk JR,E.B.White
2,<新闻学核心 >第八章 <新闻的力量来自哪里 >.
明天课堂练习:
1.布什总统和萨达姆辩论会,
面对即将到来的伊拉克战争
2.根据辩论写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