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材
财务核算与管理电子教学资料
韩永刚 主编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北京 ( BEIJING
前 言
为了配合《财务核算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现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编写了此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学指南,包括了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建议、教学时间分配。
第二部分是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课件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按需选取和重新组合。
第三部分是习题答案,给出了每道习题的详细解答过程。
限于编著者水平,教学资料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2003年8月
《财务核算与管理》教学指南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非财会专业学习财务核算与管理的专用教材。本课程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保证课程内容体系的相对完整和系统的基础上,按掌握知识的思维规律,对原理性内容的叙述不作烦琐的理论介绍,将重点放在应用知识的介绍上,教学内容经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原理的介绍和系统性知识的讲述,注意内容的精选和提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及运用。着重体现会使用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二、教学提要、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第1章 总论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关系;
会计的作用;
会计要素的概念;
各要素的分类;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
本章教学内容会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地发挥着经济管理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作用日益增大,越来越不可或缺。
1.1 会计的职能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
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没有监督;监督是核算的保证,没有监督就无法保证核算的质量。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要,其作用也越来越大。
1.2 会计要素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其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个会计要素。
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按其流动性分为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即流动资产;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即长期投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即固定资产;企业能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即无形资产;除以上各项目外的其他资产。
负债是企业因过去事项交易形成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在一年内或虽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即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即长期负债。若长期负债在一年内到期时,也视作流动负债处理。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表现为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所有者权益按其稳定性程度分为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即投入资本;企业由于投入资本或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各种增值,即资本公积;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即盈余公积;企业当年分配后留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即未分配利润。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即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按其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企业销售材料等、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即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经过分配后转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即生产成本费用;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营业费用,即期间费用。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按其形成的来源不同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会计要素的恒等关系。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恒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1.3 会计的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7种方法。
第2章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账户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
本章教学内容
2.1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设置会计账户必须根据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和要求设置与使用。企业在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的汇总,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根据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工业企业会计将会计科目分为五类:即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所有者类会计科目、成本类会计科目和损益类会计科目;商业企业会计将会计科目分为四类:即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所有者类会计科目和损益类会计科目。
根据会计科目的隶属关系和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会计科目又可分为总分类会计科目、明细分类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名称以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共设置会计科目85个。
2.2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每个账户所反映的内容都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会计账户是依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有结构,会计科目仅是名称而已,其没有结构。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则根据反映经济内容不同所分的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账户分别称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五类账户;根据隶属关系不同和提供的详细程度不同所分的总分类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按明细分类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账户称为明细账户。总分类账户统驭、控制着明细账户,明细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的补充。
会计账户的结构分成两个基本部分,左右两方: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
会计账户的发生额与余额的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第3章 借贷记账法本章教学提要
教学重点;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及作用;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记账规律、记账规则;
试算平衡公式及作用。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和记账规则;债权债务类账户性质的归属。
本章教学内容
3.1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项发生的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的恒等关系。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利用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相等的关系,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及时发现账户记录中的错漏。复式记账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我国规定会计核算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3.2 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根据会计要素的恒等关系,规定资产和费用增加记在借方,资产和费用的减少就记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增加记入贷方,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减少记入借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费用类账户将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后,无余额。
收入类账户将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后,无余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债权(资产)类、债务(负债)类的某一个账户的性质归属可以从期末余额的方向来确定。期末结账后,某账户如为借方余额,则该账户属于债权(资产)类;如为贷方余额,则属于债务(负债)类账户。
3.3 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公式为:
(1)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
(2)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可以检查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保证会计核算质量。
第4章 会计凭证的分类及要求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原始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填制的基本要求以及错误的更正;
记账凭证的种类、编制的基本要求;
会计分录的内容和格式。
教学难点:取得原始凭证的要求;
记账凭证的种类以及编制的过程。
本章教学内容
4.1 会计凭证的分类会计凭证是各单位记录经济业务内容,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原始凭证是当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最初的书面证明。原始凭证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归类后填制的凭证。记账凭证按使用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是按经济业务的类型分别反映的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4.2 取得原始凭证的要求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始资料,它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填制原始凭证要符合内容真实、项目齐全、书写规范这三项基本要求。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如有错误应该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更正。
4.3 编制记账凭证的要求记账凭证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来编制,内容要准确、手续要完备,编制要及时,书写要规范。
会计分录是指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金额及应借应贷的方向所做的记录,
第5章 会计账簿的种类和要求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账簿的分类;
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对账的概念和内容;
结账的概念和内容。
教学难点:各种账簿的格式;
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对账和结账的要求。
本章教学内容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若干账页组成的,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分类地记录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的载体。会计账簿是会计信息形成的重要环节,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
5.1 会计账簿的种类会计账簿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账。
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开设的账簿,用来分类登记一个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从账页格式来看,总账应设三栏式。从外表形式上,总账必须采用订本账。
明细账是根据总账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设置,用来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比较详细的核算资料的账簿。明细账账页的格式可设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
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页一般采用三栏式。
辅助账也称备查账,是指对在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中未记录或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5.2 使用会计账簿的要求所有企业都应该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启用、更换、保管账簿和办理交接手续。
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按照规定的要求登记会计账簿。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在登记时应遵循平行登记的原则。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错误必须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
对账是定期将会计账簿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的工作。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表相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结账是在每一个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总结的工作,即计算并结转各种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一般来说,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备查簿可以连续使用。
会计档案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保管、借阅和销毁。
第6章 商品流通企业简要经营过程的核算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商品购销业务的相关概念及其核算。
教学难点:零售商业企业商品购销业务的核算,
本章教学内容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运动。分为批发商品流通和零售商品流通两个环节。
批发交易方式的主要特点为:交易次数少,交易量大。批发企业“库存商品”的进销业务应按实际进价成本计价核算。
零售交易方式的主要特点为:商品品种多、规格复杂,交易次数多,每次交易量小;直接面对消费者,重点在销售服务;在保证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要看管好商品。故对零售企业“库存商品”应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法。
批发企业核算中,仅以编制会计分录代替填制记账凭证。
6.1 商品采购过程的核算
1.零售企业商品采购过程的核算
(1)采购付款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验收入库借:库存商品
贷:物资采购
商品进销差价
2.批发企业商品采购过程的核算货款已付,商品运到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货款已付,商品尚未运到(或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商品运到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在途物资
6.2 商品销售过程的核算
1.零售商业企业商品销售的核算
(1)销售商品取得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已销商品售价金额×商品进销差价率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2.批发商业企业商品销售的核算
(1)取得收入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6.3 商品流通费用的核算商品流通费的核算主要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核算。
例如: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借:管理费用
贷:现金
开出转账支票支付广告费借: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
预提银行借款利息借: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6.4 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利润形成的核算
(1)将损益类账户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2)计算并结转所得税
计算所得税,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率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结转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利润分配的核算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法定公益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
(4)将“利润分配”账户下的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的“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第7章 工业企业简要生产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本章教学提要
教学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核算;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工业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7.1 资金筹集的核算
1.投入资金的核算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
2.借入款项的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7.2 供应过程的核算
1.货款已付,材料已验收入库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2.货款已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材料运到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甲材料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7.3 生产过程的核算
1.生产领料的核算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原材料—甲材料
—乙材料
2.工资费用的核算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制造费用—工资
贷:应付工资
根据工资结算金额从银行提现金并且发放工资
借:现金 借:应付工资
贷:银行存款 贷:现金
3.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车间维修领用材料、模具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
归集车间各项费用,分配转入产品成本中。
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制造费用
7.4 生产成本的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产品生产成本的归集,是通过生产成本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来进行的。对于完工产品的生产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可于月终通过“生产成本”明细账计算求得。
根据填制完成的产品成本计算表和产成品入库单编制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A产品
—B产品
贷:生产成本 —A产品
—B产品
7.5 销售过程的核算
1.取得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B产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结转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库存商品—A产品
—B产品
3.销售税金的核算
(1)应交增值税的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本期进项税计算结果如为正数表示应交数,如为负数,则本期不用交税,可留待下期继续抵扣。
(2)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的核算
城建税=流转税额×7%
教育附加费=流转税额×3%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教育附加费
7.6 期间费用的核算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核算方法可参照商品流通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
7.7 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1.利润形成的过程
(1)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4)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5)净利润企业实现利润后,应按税法规定计算交纳所得税。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可参照商品流通企业相应的核算。
第8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及使用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作用;
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
教学难点:利用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财务会计报告可疑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数据,对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正确决策;对企业的管理者加强企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8.1 财务报告的种类
以会计账簿为依据编制的企业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会计报表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除以上三个主要报表外,还有反映利润分配过程的利润分配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方便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等的说明。
8.2 资产负债表的使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不仅要在每月底编制,还要在每年底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资产负债表一律采用账户式格式。
账户式格式是将表格分成左右两部分。采取左边是资产,右边是权益的格式。这种格式左右两方平衡、对称,有利于检查其正确与否。
资产负债表左边自上而下按资产的流动性排列。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应当与权益总计相等,如若不等,则有问题,需要进行查找,更正错误。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数字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诸如偿债能力的分析。
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公式为:
流动资产流动比率=——————
流动负债流动比率的大小,与流动资金净额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流动资金净额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净额。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净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公式为:
速动资产速动比率=——————
流动负债
(1)其中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而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后的余额。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有四个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公式为:
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
资产总额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公式为:
负债总额产权比率=————————
所有者权益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正常业务经营利润即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保证倍数=———————=—————————————
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长期资产适合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之和同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之和的比率。公式为:
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长期资产适合率=————————————
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8.3 利润表的使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是秦诶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对外报表。通过对利润表的有关数据进行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自有资金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一律使用上下相减的多步式结构。多步式利润表可以反映出利润的形成过程和实现的基本步骤。
利润表包括项目、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
企业可以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一般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反映。
最能反映销售赢利能力的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收入净额的比率。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公式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率=—————————
营业收入净额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利润与成本费用的比率。公式为:
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取报酬总额与企业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公式为: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报酬率=——————————
平均资产总额
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平均资产=——————————————
2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公式为:
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
平均净资产
年初净资产数+年末净资产数平均净资产=———————————————
2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本年度所有者权益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公式为:
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资本保值增值率=——————————————————
年初所有者权益
8.4 现金流量表的使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为垂直报告式。其格式为全表分为3个部分:表头部分;主表部分;补充资料。
表头部分表明报表名称、编号、编制年度、编制单位的名称及货币单位。
主表部分包括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增加额等五部分内容。
补充资料包括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等三部分内容。
通过对企业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计算可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公式为,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年末流动负债
第9章 会计核算重要法规
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法》中有关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4个方面的规定;
,会计准则》中的四个会计假设及十三个一般性原则;
,会计制度》中的六个会计要素及债务重组、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教学难点:对会计假设、一般性原则、债务重组、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理解。
本章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9.1 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行业的最高法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组织在办理会计事项时必须依照本会计法。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会计法规定进行核算和监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法主要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以及法律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1)会计核算方面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法》要求使用或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会计法》规定,记账凭证必须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会计账簿必须依据经过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会计法》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其必须依据经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
《会计法》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会计法》对会计档案的保管做了相应的规定。
(2)会计监督方面会计监督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出现差错和营私舞弊行为。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
(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会计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会计法》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会计法》规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4)法律责任方面违反《会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主要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
9.2 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大部分。基本准则包括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一般性原则两部分。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时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重要性原则。
具体原则包括16个方面的业务准则,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固定资产、存货。
《会计准则》还规定了会计六要素的定义、包含内容、确认、计量方法和核算方法,具体讲解见会计制度一节。
9.3 会计制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6个会计要素。
债务重组、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第10章 存货的预测与控制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存货管理的作用;
存货订货点;
存货的保本储存期和保利储存期;
经济批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存货的保本储存期和保利储存期。
本章教学内容存货是企业在日产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
10.1 存货管理的作用企业保持充足的存货,有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节约采购费用与生产时间。能够迅速满足客户对各种存货的需要,避免因存货不足而发生机会损失。
加强对存货的预测和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存货的适应市场变化。
10.2 存货的预测订货点是指订购下一批存货时本批存货的储存量。
订货点预测的计算公式为;
MR-NT
S=—————
2
MR-NT MR+NT
R=NT+S=NT+——————=——————
2 2
平均日正常耗用量(用N表示);预计日最大耗用量(用M表示);提前时间:用T表示;预计最长提前时间:用R表示;保险储备:用S表示。
保利期为当毛利扣除固定储存费和销售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被变动储存费抵消后恰好等于企业目标利润时的储存期。保本期为当毛利扣除固定储存费和销售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完全被变动储存费抵消时的储存期。
10.3 存货的控制采购经济批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量最低的采购量。当价格不随批量的变动而变动时,经济批量的测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逐批测试法。其方法是通过对逐批采购过程中的采购批量、采购次数、采购的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最佳采购批量,即经济批量。
第二种是公式法。根据全年需要量、每批订货成本和每件年储存成本利用公式计算经济批量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购经济批量= √2×全年需要量×每批订货成本÷每年储存成本有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当价格随订货批量发生变化时(如由于大量采购可以在价格上得到优惠),确定经济批量除了要考虑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外,还应考虑采购成本。这时就需要比较按经济批量采购和按有数量折扣的采购总成本,取其总成本最小的批量采购。
第11章 固定资产的预测与控制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预测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查定法。
教学难点:预测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查定法。
本章教学内容
11.1 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正确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通过正确预测固定资产需要量,科学制定固定资产需要量计划,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1.2 固定资产的查定法查定法是对固定资产需要实物量的查定基础上,测算固定资产需要价值量的方法.通过先查定现有生产设备的实物量,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分别测定单台设备的年生产能力和计划年度生产总产量。测定的公式为:
单台设备年生产能力=(251-计划停机检修日数)×每日班数×每班工作时数其中251是全年制度工作日。然后计算计划年度生产设备实物需要量,对多余或缺少的设备提出处理意见。测定的公式为:
计划年度总产量某生产设备计划实物需要量=——————————
单台设备年生产能力最后拟定追加固定资产需要量的备选方案。
11.3 固定资产的控制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包括参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加强验收、移交、报废鉴定、清查等工作)。
第12章 成本和销售的预测与控制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成本和销售的预测与控制的作用;
成本预测的方法,成本预测的因素分析法;
成本控制的方法;
销售的量本利预测法;
销售收入的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成本预测的方法,成本预测的因素分析法;
销售的量本利预测法。
本章教学内容
12.1 成本的预测与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归属于某种产品的劳动耗费,就是成本。成本包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费用和经过按一定标准分配到产品中的间接费用。
按有关财务制度规定有些支出不得计入成本。
按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为:产品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阶段进行控制成本。
按成本是否有对比的历史资料分为:可比产品成本和不可比产品成本。分类的目的是分析和考核可比产品成本的增减。
按成本计算时间分为:目标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目的是为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或计划成本的比较确定差异,以改进成本控制,降低成本。
按管理人员对成本的可控性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分类的目的是为有利于分清经济责任,正确评介和考核业绩,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确定目标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的起点。目标成本是产品生产准备前下达给各有关部门的产品成本控制目标。
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一般有:倒扣测算法和比价测算法。
成本预测方法大体有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
定量分析法中常用的是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对影响可比产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测算。预测出某一未来时期成本的方法。预测时先计算基期预计平均单位成本,再测算计划期诸因素(材料价格、材料消耗定额、平均工资、制造费用等)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程度,最后综合汇总。
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对成本费用执行的情况的分析,可用成本利润率和成本产值率进行分析。成本利润率的公式为:
利润总额(或商品销售利润)
成本利润率=——————————————
成本总额成本产值率的公式为:
总产值成本产值率=————————————
成本总额
12.2 销售收入的预测与控制销售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产品(或商品)的价值。
定价的最基本的依据是按国家物价政策、生产成本、有关费用、税金、预计利润等,
定价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制定价格。
企业定价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制定价格。
销售收入的预测主要是量本利预测法。
量本利预测法是根据企业的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企业销售量的方法。包括保本销售量预测法和保利销售量预测法。
保本销售量预测法公式为:
固定成本总额保本销售量=——————————————
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保利销售量预测法公式为:
目标销售利润+固定成本总额保利销售量=———————————————
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销售收入的控制要完成企业的销售收入任务需要加强销售合同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发挥应收账款的增加销售功能的作用。销售有现销方式与赊销方式。赊销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但是,需要确定正确的信用政策。
信用标准是购买者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企业使用赊销时必须对购买者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评定信用等级。通常购买者的资信程度的高低由购买者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和经济状况五个方面界定。信用品质是通过对购买者以往付款履约记录确定其履约或赖帐的可能性,这是确定是否给予信用的首要因素;偿付能力是通过对购买者的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变现能力即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多少,确定其偿债能力的高低;资本是购买者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优劣。抵押品是购买者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变现能力强的抵押财产(最好经过投保),企业就可以向购买者提供相应的商业信用;经济状况是指不利经济环境对购买者偿付能力的影响及购买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上五个方面,由于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所以又称“5C”标准。
第13章 财务预算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财务预算的作用及种类;
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编制。
教学难点: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编制。
本章教学内容: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13.1 财务预算的作用及种类财务预算为了反映企业有关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部经营活动中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的各项指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就需要编制全面预算。全面预算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三类。
财务预算的作用体现在:计划作用;调整作用;控制作用。
财务预算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财务预算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财务预算按其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分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13.2 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预算的编制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现金预算是以日常业务预测和特种决策预算为基础所编制的反映现金收支情况的预算。现金预算编制的内容有:期初的现金结存数、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消耗及采购预算、直接工资及其他直接支出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经营费用及管理费用预算、特种决策预算、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的编制,编制预计利润表的主要依据是经营预算中的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经营及管理预算、有关的特种决策预算,及现金预算等资料。
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是以货币为单位反映预算期末财务状况的总括性预算。
三、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尽量多搜集重要原始凭证的实样,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应指导学生加强对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的实际训练,逐一检查项目是否正确,还可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辨认,提高实操技能。
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编制的要求。
教学中可以结合书上的业务题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记账训练,训练中要注意检查记帐凭证是否经过审核并且没有错误,记账是否符合要求,数字是否准确并且规范等,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教学中可以结合经济业务的有关案例,运用有关会计法规知识让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让学生尝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
教学中应尽量通过事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训练,以提高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教材是为非财会专业人员培训用,教师使用时可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对教材内容取舍,但须注意知识结构体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不被打乱。
四、教学时间分配章
课 程 内 容
课时
第1章
总论
4
第2章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2
第3章
借贷记账法
6
第4章
会计凭证的分类及要求
4
第5章
会计账簿的种类和要求
4
第6章
商品流通企业简要经营过程的核算
10
第7章
工业企业简要生产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
10
第8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及作用
8
第9章
会计核算重要法规
6
第10章
存货的预测与控制
6
第11章
固定资产的预测与管理
4
第12章
成本和销售收入的预测与控制
4
第13章
财务预算
4
合 计
72
注:以上课时分配仅供参考,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安排再做调整。
财务核算与管理电子教学资料
韩永刚 主编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北京 ( BEIJING
前 言
为了配合《财务核算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现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编写了此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内容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学指南,包括了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建议、教学时间分配。
第二部分是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课件形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按需选取和重新组合。
第三部分是习题答案,给出了每道习题的详细解答过程。
限于编著者水平,教学资料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2003年8月
《财务核算与管理》教学指南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非财会专业学习财务核算与管理的专用教材。本课程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保证课程内容体系的相对完整和系统的基础上,按掌握知识的思维规律,对原理性内容的叙述不作烦琐的理论介绍,将重点放在应用知识的介绍上,教学内容经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原理的介绍和系统性知识的讲述,注意内容的精选和提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及运用。着重体现会使用会计信息,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二、教学提要、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第1章 总论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关系;
会计的作用;
会计要素的概念;
各要素的分类;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
本章教学内容会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地发挥着经济管理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作用日益增大,越来越不可或缺。
1.1 会计的职能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
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没有监督;监督是核算的保证,没有监督就无法保证核算的质量。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要,其作用也越来越大。
1.2 会计要素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其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个会计要素。
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按其流动性分为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即流动资产;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即长期投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实物形态的资产,即固定资产;企业能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即无形资产;除以上各项目外的其他资产。
负债是企业因过去事项交易形成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在一年内或虽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即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即长期负债。若长期负债在一年内到期时,也视作流动负债处理。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表现为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所有者权益按其稳定性程度分为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即投入资本;企业由于投入资本或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各种增值,即资本公积;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即盈余公积;企业当年分配后留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即未分配利润。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即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按其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企业销售材料等、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即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其他直接费用、经过分配后转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即生产成本费用;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为销售商品而发生的营业费用,即期间费用。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按其形成的来源不同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会计要素的恒等关系。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恒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1.3 会计的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7种方法。
第2章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账户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
本章教学内容
2.1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设置会计账户必须根据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和要求设置与使用。企业在不影响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的汇总,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根据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工业企业会计将会计科目分为五类:即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所有者类会计科目、成本类会计科目和损益类会计科目;商业企业会计将会计科目分为四类:即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所有者类会计科目和损益类会计科目。
根据会计科目的隶属关系和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会计科目又可分为总分类会计科目、明细分类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名称以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公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共设置会计科目85个。
2.2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每个账户所反映的内容都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会计账户是依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有结构,会计科目仅是名称而已,其没有结构。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则根据反映经济内容不同所分的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账户分别称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等五类账户;根据隶属关系不同和提供的详细程度不同所分的总分类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称为总分类账户;按明细分类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账户称为明细账户。总分类账户统驭、控制着明细账户,明细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的补充。
会计账户的结构分成两个基本部分,左右两方:一方记增加,另一方记减少。
会计账户的发生额与余额的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第3章 借贷记账法本章教学提要
教学重点;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及作用;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记账规律、记账规则;
试算平衡公式及作用。
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和记账规则;债权债务类账户性质的归属。
本章教学内容
3.1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项发生的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的恒等关系。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利用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相等的关系,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及时发现账户记录中的错漏。复式记账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我国规定会计核算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
3.2 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根据会计要素的恒等关系,规定资产和费用增加记在借方,资产和费用的减少就记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增加记入贷方,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减少记入借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费用类账户将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后,无余额。
收入类账户将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后,无余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债权(资产)类、债务(负债)类的某一个账户的性质归属可以从期末余额的方向来确定。期末结账后,某账户如为借方余额,则该账户属于债权(资产)类;如为贷方余额,则属于债务(负债)类账户。
3.3 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公式为:
(1)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
(2)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数=全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可以检查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保证会计核算质量。
第4章 会计凭证的分类及要求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原始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填制的基本要求以及错误的更正;
记账凭证的种类、编制的基本要求;
会计分录的内容和格式。
教学难点:取得原始凭证的要求;
记账凭证的种类以及编制的过程。
本章教学内容
4.1 会计凭证的分类会计凭证是各单位记录经济业务内容,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原始凭证是当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最初的书面证明。原始凭证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归类后填制的凭证。记账凭证按使用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是按经济业务的类型分别反映的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4.2 取得原始凭证的要求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始资料,它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填制原始凭证要符合内容真实、项目齐全、书写规范这三项基本要求。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如有错误应该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更正。
4.3 编制记账凭证的要求记账凭证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来编制,内容要准确、手续要完备,编制要及时,书写要规范。
会计分录是指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金额及应借应贷的方向所做的记录,
第5章 会计账簿的种类和要求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账簿的分类;
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对账的概念和内容;
结账的概念和内容。
教学难点:各种账簿的格式;
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
对账和结账的要求。
本章教学内容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若干账页组成的,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分类地记录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的载体。会计账簿是会计信息形成的重要环节,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
5.1 会计账簿的种类会计账簿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账。
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开设的账簿,用来分类登记一个单位的全部经济业务。从账页格式来看,总账应设三栏式。从外表形式上,总账必须采用订本账。
明细账是根据总账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设置,用来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提供比较详细的核算资料的账簿。明细账账页的格式可设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
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页一般采用三栏式。
辅助账也称备查账,是指对在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中未记录或记录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5.2 使用会计账簿的要求所有企业都应该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启用、更换、保管账簿和办理交接手续。
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按照规定的要求登记会计账簿。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在登记时应遵循平行登记的原则。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错误必须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
对账是定期将会计账簿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的工作。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表相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结账是在每一个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总结的工作,即计算并结转各种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一般来说,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备查簿可以连续使用。
会计档案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保管、借阅和销毁。
第6章 商品流通企业简要经营过程的核算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商品购销业务的相关概念及其核算。
教学难点:零售商业企业商品购销业务的核算,
本章教学内容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运动。分为批发商品流通和零售商品流通两个环节。
批发交易方式的主要特点为:交易次数少,交易量大。批发企业“库存商品”的进销业务应按实际进价成本计价核算。
零售交易方式的主要特点为:商品品种多、规格复杂,交易次数多,每次交易量小;直接面对消费者,重点在销售服务;在保证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要看管好商品。故对零售企业“库存商品”应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法。
批发企业核算中,仅以编制会计分录代替填制记账凭证。
6.1 商品采购过程的核算
1.零售企业商品采购过程的核算
(1)采购付款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验收入库借:库存商品
贷:物资采购
商品进销差价
2.批发企业商品采购过程的核算货款已付,商品运到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货款已付,商品尚未运到(或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商品运到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在途物资
6.2 商品销售过程的核算
1.零售商业企业商品销售的核算
(1)销售商品取得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已销商品售价金额×商品进销差价率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2.批发商业企业商品销售的核算
(1)取得收入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已销商品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6.3 商品流通费用的核算商品流通费的核算主要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核算。
例如: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借:管理费用
贷:现金
开出转账支票支付广告费借: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
预提银行借款利息借: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6.4 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利润形成的核算
(1)将损益类账户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2)计算并结转所得税
计算所得税,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率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结转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利润分配的核算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法定公益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
(4)将“利润分配”账户下的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的“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第7章 工业企业简要生产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本章教学提要
教学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核算;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工业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核算内容主要包括:
7.1 资金筹集的核算
1.投入资金的核算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
2.借入款项的核算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7.2 供应过程的核算
1.货款已付,材料已验收入库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2.货款已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材料运到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甲材料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7.3 生产过程的核算
1.生产领料的核算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原材料—甲材料
—乙材料
2.工资费用的核算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制造费用—工资
贷:应付工资
根据工资结算金额从银行提现金并且发放工资
借:现金 借:应付工资
贷:银行存款 贷:现金
3.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车间维修领用材料、模具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
归集车间各项费用,分配转入产品成本中。
借: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制造费用
7.4 生产成本的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产品生产成本的归集,是通过生产成本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来进行的。对于完工产品的生产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可于月终通过“生产成本”明细账计算求得。
根据填制完成的产品成本计算表和产成品入库单编制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A产品
—B产品
贷:生产成本 —A产品
—B产品
7.5 销售过程的核算
1.取得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
—B产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结转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
—B产品
贷:库存商品—A产品
—B产品
3.销售税金的核算
(1)应交增值税的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本期进项税计算结果如为正数表示应交数,如为负数,则本期不用交税,可留待下期继续抵扣。
(2)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的核算
城建税=流转税额×7%
教育附加费=流转税额×3%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教育附加费
7.6 期间费用的核算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核算方法可参照商品流通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
7.7 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1.利润形成的过程
(1)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4)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5)净利润企业实现利润后,应按税法规定计算交纳所得税。
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可参照商品流通企业相应的核算。
第8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及使用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作用;
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
教学难点:利用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财务会计报告可疑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会计数据,对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正确决策;对企业的管理者加强企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8.1 财务报告的种类
以会计账簿为依据编制的企业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会计报表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除以上三个主要报表外,还有反映利润分配过程的利润分配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方便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等的说明。
8.2 资产负债表的使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不仅要在每月底编制,还要在每年底编制。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资产负债表一律采用账户式格式。
账户式格式是将表格分成左右两部分。采取左边是资产,右边是权益的格式。这种格式左右两方平衡、对称,有利于检查其正确与否。
资产负债表左边自上而下按资产的流动性排列。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应当与权益总计相等,如若不等,则有问题,需要进行查找,更正错误。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数字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诸如偿债能力的分析。
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公式为:
流动资产流动比率=——————
流动负债流动比率的大小,与流动资金净额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流动资金净额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净额。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净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公式为:
速动资产速动比率=——————
流动负债
(1)其中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而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后的余额。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有四个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和长期资产适合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公式为:
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
资产总额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公式为:
负债总额产权比率=————————
所有者权益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正常业务经营利润即息税前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率。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保证倍数=———————=—————————————
利息支出 利息支出长期资产适合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之和同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之和的比率。公式为:
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长期资产适合率=————————————
固定资产+长期投资
8.3 利润表的使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是秦诶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对外报表。通过对利润表的有关数据进行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自有资金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一律使用上下相减的多步式结构。多步式利润表可以反映出利润的形成过程和实现的基本步骤。
利润表包括项目、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
企业可以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一般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反映。
最能反映销售赢利能力的是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收入净额的比率。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净额的比率。公式为: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率=—————————
营业收入净额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利润与成本费用的比率。公式为:
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取报酬总额与企业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公式为: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报酬率=——————————
平均资产总额
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平均资产=——————————————
2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公式为:
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
平均净资产
年初净资产数+年末净资产数平均净资产=———————————————
2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本年度所有者权益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公式为:
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资本保值增值率=——————————————————
年初所有者权益
8.4 现金流量表的使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为垂直报告式。其格式为全表分为3个部分:表头部分;主表部分;补充资料。
表头部分表明报表名称、编号、编制年度、编制单位的名称及货币单位。
主表部分包括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增加额等五部分内容。
补充资料包括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等三部分内容。
通过对企业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计算可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公式为,
年经营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年末流动负债
第9章 会计核算重要法规
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会计法》中有关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4个方面的规定;
,会计准则》中的四个会计假设及十三个一般性原则;
,会计制度》中的六个会计要素及债务重组、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教学难点:对会计假设、一般性原则、债务重组、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理解。
本章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9.1 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行业的最高法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组织在办理会计事项时必须依照本会计法。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会计法规定进行核算和监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和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法主要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以及法律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1)会计核算方面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法》要求使用或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会计法》规定,记账凭证必须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会计账簿必须依据经过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会计法》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其必须依据经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
《会计法》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会计法》对会计档案的保管做了相应的规定。
(2)会计监督方面会计监督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出现差错和营私舞弊行为。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
(3)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会计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会计法》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会计法》规定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4)法律责任方面违反《会计法》等法律、行政法规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主要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
9.2 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大部分。基本准则包括会计假设和会计核算一般性原则两部分。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一般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时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重要性原则。
具体原则包括16个方面的业务准则,即: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固定资产、存货。
《会计准则》还规定了会计六要素的定义、包含内容、确认、计量方法和核算方法,具体讲解见会计制度一节。
9.3 会计制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6个会计要素。
债务重组、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第10章 存货的预测与控制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存货管理的作用;
存货订货点;
存货的保本储存期和保利储存期;
经济批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存货的保本储存期和保利储存期。
本章教学内容存货是企业在日产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
10.1 存货管理的作用企业保持充足的存货,有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节约采购费用与生产时间。能够迅速满足客户对各种存货的需要,避免因存货不足而发生机会损失。
加强对存货的预测和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存货的适应市场变化。
10.2 存货的预测订货点是指订购下一批存货时本批存货的储存量。
订货点预测的计算公式为;
MR-NT
S=—————
2
MR-NT MR+NT
R=NT+S=NT+——————=——————
2 2
平均日正常耗用量(用N表示);预计日最大耗用量(用M表示);提前时间:用T表示;预计最长提前时间:用R表示;保险储备:用S表示。
保利期为当毛利扣除固定储存费和销售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被变动储存费抵消后恰好等于企业目标利润时的储存期。保本期为当毛利扣除固定储存费和销售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完全被变动储存费抵消时的储存期。
10.3 存货的控制采购经济批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量最低的采购量。当价格不随批量的变动而变动时,经济批量的测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逐批测试法。其方法是通过对逐批采购过程中的采购批量、采购次数、采购的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最佳采购批量,即经济批量。
第二种是公式法。根据全年需要量、每批订货成本和每件年储存成本利用公式计算经济批量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购经济批量= √2×全年需要量×每批订货成本÷每年储存成本有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当价格随订货批量发生变化时(如由于大量采购可以在价格上得到优惠),确定经济批量除了要考虑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外,还应考虑采购成本。这时就需要比较按经济批量采购和按有数量折扣的采购总成本,取其总成本最小的批量采购。
第11章 固定资产的预测与控制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预测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查定法。
教学难点:预测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查定法。
本章教学内容
11.1 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正确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通过正确预测固定资产需要量,科学制定固定资产需要量计划,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1.2 固定资产的查定法查定法是对固定资产需要实物量的查定基础上,测算固定资产需要价值量的方法.通过先查定现有生产设备的实物量,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分别测定单台设备的年生产能力和计划年度生产总产量。测定的公式为:
单台设备年生产能力=(251-计划停机检修日数)×每日班数×每班工作时数其中251是全年制度工作日。然后计算计划年度生产设备实物需要量,对多余或缺少的设备提出处理意见。测定的公式为:
计划年度总产量某生产设备计划实物需要量=——————————
单台设备年生产能力最后拟定追加固定资产需要量的备选方案。
11.3 固定资产的控制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包括参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加强验收、移交、报废鉴定、清查等工作)。
第12章 成本和销售的预测与控制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成本和销售的预测与控制的作用;
成本预测的方法,成本预测的因素分析法;
成本控制的方法;
销售的量本利预测法;
销售收入的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成本预测的方法,成本预测的因素分析法;
销售的量本利预测法。
本章教学内容
12.1 成本的预测与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归属于某种产品的劳动耗费,就是成本。成本包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费用和经过按一定标准分配到产品中的间接费用。
按有关财务制度规定有些支出不得计入成本。
按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分为:产品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阶段进行控制成本。
按成本是否有对比的历史资料分为:可比产品成本和不可比产品成本。分类的目的是分析和考核可比产品成本的增减。
按成本计算时间分为:目标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目的是为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或计划成本的比较确定差异,以改进成本控制,降低成本。
按管理人员对成本的可控性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分类的目的是为有利于分清经济责任,正确评介和考核业绩,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确定目标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的起点。目标成本是产品生产准备前下达给各有关部门的产品成本控制目标。
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一般有:倒扣测算法和比价测算法。
成本预测方法大体有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
定量分析法中常用的是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对影响可比产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测算。预测出某一未来时期成本的方法。预测时先计算基期预计平均单位成本,再测算计划期诸因素(材料价格、材料消耗定额、平均工资、制造费用等)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程度,最后综合汇总。
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对成本费用执行的情况的分析,可用成本利润率和成本产值率进行分析。成本利润率的公式为:
利润总额(或商品销售利润)
成本利润率=——————————————
成本总额成本产值率的公式为:
总产值成本产值率=————————————
成本总额
12.2 销售收入的预测与控制销售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产品(或商品)的价值。
定价的最基本的依据是按国家物价政策、生产成本、有关费用、税金、预计利润等,
定价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制定价格。
企业定价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制定价格。
销售收入的预测主要是量本利预测法。
量本利预测法是根据企业的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企业销售量的方法。包括保本销售量预测法和保利销售量预测法。
保本销售量预测法公式为:
固定成本总额保本销售量=——————————————
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保利销售量预测法公式为:
目标销售利润+固定成本总额保利销售量=———————————————
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销售收入的控制要完成企业的销售收入任务需要加强销售合同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政策,发挥应收账款的增加销售功能的作用。销售有现销方式与赊销方式。赊销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但是,需要确定正确的信用政策。
信用标准是购买者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企业使用赊销时必须对购买者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评定信用等级。通常购买者的资信程度的高低由购买者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和经济状况五个方面界定。信用品质是通过对购买者以往付款履约记录确定其履约或赖帐的可能性,这是确定是否给予信用的首要因素;偿付能力是通过对购买者的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变现能力即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多少,确定其偿债能力的高低;资本是购买者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反映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优劣。抵押品是购买者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变现能力强的抵押财产(最好经过投保),企业就可以向购买者提供相应的商业信用;经济状况是指不利经济环境对购买者偿付能力的影响及购买者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上五个方面,由于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所以又称“5C”标准。
第13章 财务预算本章教学提要教学重点:财务预算的作用及种类;
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编制。
教学难点: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编制。
本章教学内容: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13.1 财务预算的作用及种类财务预算为了反映企业有关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部经营活动中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的各项指标的行动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就需要编制全面预算。全面预算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三类。
财务预算的作用体现在:计划作用;调整作用;控制作用。
财务预算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财务预算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财务预算按其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分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13.2 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预算的编制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现金预算是以日常业务预测和特种决策预算为基础所编制的反映现金收支情况的预算。现金预算编制的内容有:期初的现金结存数、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消耗及采购预算、直接工资及其他直接支出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经营费用及管理费用预算、特种决策预算、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的编制,编制预计利润表的主要依据是经营预算中的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经营及管理预算、有关的特种决策预算,及现金预算等资料。
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是以货币为单位反映预算期末财务状况的总括性预算。
三、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尽量多搜集重要原始凭证的实样,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应指导学生加强对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的实际训练,逐一检查项目是否正确,还可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辨认,提高实操技能。
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编制的要求。
教学中可以结合书上的业务题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记账训练,训练中要注意检查记帐凭证是否经过审核并且没有错误,记账是否符合要求,数字是否准确并且规范等,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教学中可以结合经济业务的有关案例,运用有关会计法规知识让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让学生尝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
教学中应尽量通过事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训练,以提高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教材是为非财会专业人员培训用,教师使用时可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对教材内容取舍,但须注意知识结构体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不被打乱。
四、教学时间分配章
课 程 内 容
课时
第1章
总论
4
第2章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2
第3章
借贷记账法
6
第4章
会计凭证的分类及要求
4
第5章
会计账簿的种类和要求
4
第6章
商品流通企业简要经营过程的核算
10
第7章
工业企业简要生产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
10
第8章
财务会计报告的种类及作用
8
第9章
会计核算重要法规
6
第10章
存货的预测与控制
6
第11章
固定资产的预测与管理
4
第12章
成本和销售收入的预测与控制
4
第13章
财务预算
4
合 计
72
注:以上课时分配仅供参考,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安排再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