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与旅游农业农学院 马春梅
Chunmm1974@163.com
55190134
引 言
休闲
旅游
农业休闲
1、什么是 休闲?
2、什么是 休息?
3,休闲与休息 有何区别?
4,为什么研究休闲?
休闲
,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人依木而休。”
,诗 ·商颂 ·长发,中释“休” 为吉庆、美善、
福禄。
,闲”,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
还有限制、约束之意。,闲”通“娴”,
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
休息
工作时间以外的时间为休息时间,其目的是为了恢复体力,以利于第二天继续劳动。这是符合生产力水平低的社会阶段。
休闲与休息的区别
休闲作为人类文化进化的一种产物,它更多地是体现人的闲情逸致。
中国:“休”,人倚木而休,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等;“闲”,同
“娴”,表明思想的纯洁与宁静。在西方,休闲一词是由希腊语演变而来,意为娱乐、教养和受教育。
为什么研究休闲?
人在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后,更多的追求便是向往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每个人都想在充分的闲暇的时间中享受文化、
科学、艺术、社交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并在休闲中享受自由和创造的快乐。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算一算
52× 2+3+3+3+1=114
365× 1/3=121
52
个星期每周休息
2
天五一
、
十一
、
春节各
3
天元旦
1
天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
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
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休闲,
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
——三分之一理论国外关于休闲学的研究
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标志。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荷兰学者约翰 ·赫伊津哈的,游戏的人,,是西方休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
美国哲学家查里斯 ·波瑞特比尔的,挑战休闲,和
,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是西方公认的休闲学研究力作。
国内相关研究
1915年 7月生。上海人。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曾 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致力于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研究和推进其发展的组织活动于光远
1983年 于光远 先生指出:,我国对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
1994年他又进一步指出:,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
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
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
1995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研究策划中心。
马惠娣女士是中国最早关注休闲并专门从事休闲研究的学者之一,系 国家休闲产业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组主持人 。
1992年,王雅林、董鸿扬主编,闲暇社会学,。
2000于光远、成思危、龚育之主编,休闲研究译丛,
旅游
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农业
广义
农林牧副渔
狭义
种植业国家有关政策
中国旅游网
全国推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的思路
政策法规司上山下乡飞天入海观文化走沙漠游森林进工厂
21世纪最吃香的旅游项目:
农家乐影视作品
,刘老根,与龙泉山庄相关概念
农业科技园区
工厂化农业
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的特殊经营形式
休闲农业
休闲与旅游农业农业科技园区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三高农业为目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以政府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手段,对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或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的密集区。
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农业”概念是 1994年原国家科委启动“工厂化高效农业”重大科技产业工程立项工作时首次提出,在此之前,农业专家通常把
“使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因素,使植物获得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从而延长生产季节,
获得最佳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称为设施农业,
园艺专家称之为设施园艺。
都市农业
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
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
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
“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
休闲农业
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资源,可供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休闲与旅游农业
将旅游与农业结合起来,使远离农业的人
(主要是城市居民),通过亲自参与农业,
以休闲的心态,来体验农事活动或农家生活,换来愉悦的心情,在休闲中享受自由和劳作所创造的快乐。
国外旅游农业
澳洲休闲农业国内旅游农业
汕头农业科学园
湖南望城农业科技园
集发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
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园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内容简介第一章 都市农业 6学时第二章 观光休闲农业 6学时第三章 生态旅游 6学时第一章 都市农业第一节 都市农业的由来与定义 2学时第二节 都市农业的特征与意义 2学时第三节 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典型介绍 2学时第二章 观光休闲农业第一节 观光休闲农业简介 2学时第二节 观光休闲农业的作用 4学时第三章 生态旅游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2学时第二节 生态旅游业概述 2学时第三节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 2学时中文网站及相关报道
都市农夫
南京大力开发农业旅游
发展中的旅游农业
做大农业观光旅游参考书
1,贺东升,观光农业的理论与实践,2001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杨桂华等,生态旅游,2000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
3,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云南大学杨桂华等编译,生态旅游的绿色实践,2000 科学出版社
4,周永康,资源与环境知识读本,2000 地质出版社
5,黄文秀,农业自然资源,1998 科学出版社中文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生态经济
农村经济与管理
城市发展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第一章 都市农业第一节 都市农业的由来与定义 2学时第二节 都市农业的特征与意义 2学时第三节 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典型介绍 2学时第一节 都市农业的由来与定义一、都市农业的产生背景二、都市农业的定义及其内涵三、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四、都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五、国内外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一、都市农业的产生背景
( 一 ) 都市农业的产生背景
(二)都市农业的发展历程生态环境恶化高密度的人口密集的建筑拥挤的交通稀少的绿地
(一)都市农业的产生背景工业化城市化人类对优美、清新环境的渴望集约化设施化工厂化都市农业
1 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都市农业形成的直接原因
2 都市农业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大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4 都市农业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二) 都市农业的发展历程国外? 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杂志,首次出现“都市农业”一词
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
一书中,首次给出了都市农业的定义
20世纪 50年代,美国经济学者提出“都市农业区域”和“都市农业生产方式”的概念
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提出“城市农业”( Urban Agriculture)
城市在日语中称都市,我国都市农业的提法来自日本,
国内? 1994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建立现代化都市型农业
1995年上海市和日本大阪府开展都市农业国际合作研究
1996年在上海召开了“上海市 —大阪府都市农业国际研讨会”
1998年,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全国“都市农业研讨会”
2002年,北京召开首届海峡两岸旅游农业与农村民俗研讨会
2004年,北京召开首届,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与城乡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二、都市农业的定义及其内涵
1、定义
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
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
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
2、内涵
都市农业即 城市农业,它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
都市农业是在 都市圈内进行的农作业 。
都市农业是 现代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郊农业的高级阶段,是发达的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农业
产品型都市农业
服务型都市农业
体验型都市农业都市圈内的农作业
市区农业
公园农业
立体农业
绿化农业
郊区农业
观光休闲农业
体验型农业
绿化农业
设施农业现代都市的重要内容
观光农业 (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
工厂化农业 (设施农业、精细农业 )
庄园农业 (都市农庄 )
农业高新科技园 (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
三、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成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
设施农业模式
精准农业模式
观光休闲农业模式成品农业模式的内容
其一,成品农业的产品都是商品,是为满足他人的消费需求而生产的 ;
其二,成品农业的最终产品均为加工农产品 ;
其三,加工农产品是社会最终消费品,它已经过了分类、加工、包装、品牌化等多个环节 ;
其四,发展成品农业的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价值观光休闲农业的作用
第一,提高了乡村农地的利用效率 ;
第二,满足了都市人对休闲娱乐服务场所的需求 ;
第三,市民通过了解农业,
体验农业,加深了对农业的理解,农民通过提供休闲娱乐服务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来筹集资金 。
四、都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业自然资源短缺
发展都市农业的人力资源缺乏
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落后的制约
没有完善的乡村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市场五、国内外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国外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二)国外都市型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三)国内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四)国内都市型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一) 国外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1 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技术的应用 。
2 以城市生态为中心的城市公益林发展技术的应用。
3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4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温室技术和工厂化种养技术的应用。
5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6 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代表的精确种植技术的推广。
规模化特种水产养殖温室技术
(二)国外都市型农业科技发展的趋势
(1)基因工程将被广泛应用于培育植物和动物新品种 ;
(2)在传统的耕作方法中融入有机耕作技术 ;
(3)使用机器人技术等自动化农业耕作方法 ;
(4)由计算机控制灌溉,播种,施肥,杀虫等,即广泛发展精确农业 ;
基因技术培育的彩色蔬菜
(5)在城市广泛使用温室或其他密集型生产系统生产水果和蔬菜 ;
(6)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无土栽培法 ;
(7)采用多种替代技术,减少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量 。
(三)国内都市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
上海
浦东孙桥、闵纠马桥、宝山罗店、东海农场以及南江新场等五处试点
四大工程,
种苗工程
温室工程
生物疫苗和生物农药工程
绿色工程。
北京市
生产区
储藏加工区
娱乐区
观赏区
高科技区
(四)国内都市型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起步阶段,
依赖于现代高科技
开发新的都市型涉农产业,通过优质农产品的产业开发,带动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相关配套产业同步发展,引进保鲜设备,开发保鲜材料和加工新技术,依托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清洁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都市农业的特征与意义一、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二、都市农业的功能三、都市农业发展的社会学意义四、发展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五、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原则及对策建议六、哈尔滨发展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的意义一、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
功能的多样性
环境的复杂性
经营的集约性
与工业、城市的一体性功能的多样性
生产基地功能
生态屏障功能
旅游休闲功能
示范辐射功能
社会功能环境的复杂性
一方面,都市农业的生产地与消费地融合,
另一方面,都市农业生存环境十分脆弱,
经营的集约性优势地位技术市场信息劣势地位劳动力土地集约型农业与工业、城市的一体性
都市农业工厂化
都市农业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二、都市农业的功能
经济功能
社会功能
生态功能经济功能
所谓经济功能,主要是指提供优质、
卫生、无公害的鲜活产品以满足都市消费需求,具有较强的创汇增值能力,
同时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以提高农民收入。
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
提供新鲜农产品机能
出口创汇机能社会功能
所谓社会功能,主要是指为都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的场所与机会,并有利于增强现代农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及示范辐射作用。
社会功能表现在:
稳定社会机能
旅游休闲机能
教育文化机能
示范辐射机能生态功能
所谓生态功能,主要是指发挥洁、净、美、
绿的特色,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充当都市的绿化隔离带,防治城市环境污染以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并有利于防止城市过度扩张。
生态功能表现在:
净化环境机能
增加绿地机能
防御灾害机能三、都市农业发展的社会学意义
作为城市社会的生态屏障和城市居民的休闲场所,为城市社会的正常生存、繁衍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联系。( 第二级意义 )
它是带动乡村社区建设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动力之一。
为逐渐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起示范作用。
( L/R)
第二级意义
利用市民参与型都市农业,提供市民与农民,农业,农村接触的机会,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可以为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农村文化创造条件 。
在休闲型都市农业活动中,增加人们交往和沟通的机会,增进不同产业,文化区域之间的人际交往 。
一些,银发族农园,为老年人提供在农业活动中休闲,娱乐,增加交流,改善情感的机会,是缓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设施 。
改革开放以来 L/R变化趋势
0%
5%
10%
15%
20%
25%
30%
L/R
1 9 7 8?ê 1 9 8 5?ê 1 9 9 0?ê 1 9 9 5?ê 1 9 9 7?ê
±± êD
±±ü
L/R:农业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比率四、发展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一 )经济效益低
(二 )管理水平低
(三 )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四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五 )政府规范和扶持力度不够五,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原则及对策建议
原则
(1)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2)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3)以科技为依托的原则
(4)以生态为前提的原则对策建议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都市农业发展这个新课题
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积极培养相适应的人才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大农村投资力度
建立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经营组织,将都市农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快、更好的推向市场六、哈尔滨发展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的意义
(一) 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二) 发展都市农业的目的及意义
(一) 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城市扩张使农业人口减少,农用耕地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产品品质下降,农民比较效益下降
没有一处能体现现代农业综合技术的理想场所
位于北方高寒地区,一年中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有限,更多的是依靠外埠菜供应
急需开发农业旅游资源,
可持续集约化农业技术及模式的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被列为首位发展
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符合质量效益型农业“保需、
提质、节本、增效”原则
(二) 发展都市农业的目的及意义
都市农业是下一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都市农业能够促进科技兴农战略的全面实施
都市农业适应了两个根本转变战略
都市农业适应了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规律
都市农业可提高市民的物质及文化生活水平第三节 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典型介绍
I,德国的市民农园
II,日本大城市地区的,都市农业,
III,台湾的都市农业
IV,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I、德国的市民农园
一、发展历程
二、主要做法
三、功能与作用一、发展历程德国贵族在园艺地上,
亲手栽植
19
19
年德国制定市民农园法
19
83
年,
德国修订市民农园法,
增加社区发展的概念城市有义务向市民提供农园每
10
户拥有
1
户农园二、主要做法
1,由乡镇市或县政府提供公有地或向农民租地,
再出租给没有农地的市区居民来耕作体验农业。
2.一个市民农园的用地约为 2hm 2,分 50个单元,
每一单元 100坪 (1坪约为 4m 2),合计 5000坪,其他为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用地 。 承租户依政府公告条件申请,并依申请先后顺序审核 。
3.承租人与政府订定 25~ 30年的租赁契约,并由承租人组织管理委员会负责市民农园区域内的管理事宜 。
4.承租人每人一年的租金为 150德国马克,另外还要付法人管理委员会会费 50德国马克,作为管理委员会公共事务与环境维护清洁费用,同时承租人每年每人至少应有 1h以上的义务劳动,来整理园区环境 。
5.在市民农园内,种花,种草,种水果,种菜,
养鱼或开展庭院式的经营,皆由承租人自己决定,
但所生产的农产品不能出售,只能分赠亲朋好友享用
6.在 100坪的土地上,可建盖约 4坪的工作室,作为放置工具与休息用,其中木结构工作室应向政府登记,砖结构则应申请 。 市民农园内只提供自来水,不供应电,夜晚也不住宿 。
7.承租人中途退出或转让,应向管理委员会提出,
并由管理委员会从其他申请人中遴选愿意承租者递补 。 递补者应合理负担原承租人投入的费用 。
8.由于市民农园的经营内容可自由发挥,承租人又有互相竞争比美的心态,所以市民农园大多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 。
9.由于 100坪的土地面积不大,耕种活动又兼具生产,运动,教育,体验和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因此在德国申请承租市民农园者均呈供不应求 。
10.目前德国市民农园中已设立委员会组织,并参加全国性协会组织的成员有 50万人,另外尚有
30万人未参加,合计达 80万人之多。
公园里的灌木雕塑造型三、功能与作用
(1)市民农园犹如都市里的绿洲,使市民可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如消除精神紧张,体验农耕与享受丰收的喜悦等 ;
(2)享用新鲜,卫生,安全,清洁之自产农产品 ;
(3)因耕种而增加与亲友谈话话题,也因农产品的赠送而拓展其人际关系 ;
(4)夫妻一起到农园工作,增加相处时间和沟通机会,增进夫妻感情,维系其关系更加稳固 ;
(5)市民农园是家庭间男,女,老,少对话与进行健康活动,或市民独自休闲与亲近土地,绿地最佳的园地,使身心疲劳的人们获得休养 ;
(6)高龄者可增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而得以长寿 ;
(7)在市民农园里,人们感到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回归,觉得蔬菜,花,水果,竹笋,
鸟,昆虫和自己一起进行同样的呼吸 ;
(8)每天上下班前后或假日到市民农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活动,既使生活充实,又锻炼了身体 ;
(9)在市民农园里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了交际面 ;
(10)增加对农产品的认识与了解,获取关于动植物的多种知识 ;
(11)让小朋友接触踏实的农耕文化,体会农夫的辛苦。
II、日本大城市地区的“都市农业”
一、日本都市农业发展动因
二、都市农业的形式与类型
三、日本发展都市农业的做法和经验
四、建设有,农,的都市一、日本都市农业发展动因
1.城市经济高速成长的结果
2.“划线”效应的结果
市街化区域 市街化调整区域 农业振兴区域
3.税制制度的结果二、都市农业的形式与类型
按照所利用的资源类型划分
1、农产品直接利用型
2、畜产利用型
3、林产利用型
4、水产利用型
5、农作过程利用型
6、文化资源利用型
7、农村资源利用型
按照都市农业的经营形态来划分
市民农园
银发族农园
农业公园
民宿农庄
观光农业
农村留学
自然休养村
体验农业三、日本发展都市农业的做法和经验
发展目标主要有三个,
一是建设有“农”的都市 ;
二是提升都市环境品质 ;
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并提高其社会地位。
主要做法,
1、有关人员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就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广泛探讨,交换经验与心得。
2、出版书籍论著带动都市农业发展,就都市农业与都市计划,土地利用、农村环境,农业、农村与都市的新关系,农业与都市共生等方面问题撰写了大量论文,出版了不少专著,正确引导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3、主要的大中型城市,均将都市农业列入政府年度计划予以推动。
4、政府已制订“日本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并订有“生产绿地法”予以配合。
5、都市型城市的农协与农业推广普及部门,均将都市农业列入主要工作计划。
6、主要报纸,如朝日新闻“农的方向”
专栏,经常将都市农业列为讨论话题,视其为有希望的农业。
制订法律法规,严格管理
1969年实施新都市计划法
1974年 6月 1日颁布实施“生产绿地法”
1990年 9月 20日,政府颁布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
1991年,政府修订“生产绿地法”
四、建设有,农,的都市
阳光透过清洁的空气
照射着生机盎然的大地
生产健硕
、
真实
、
有味的蔬果作物
春天嫩芽散发淡淡的光辉
夏天和风吹送田埂上的绿草香
秋天倾听稻穗摇摆沙沙的声音
冬天传来田园泥土温暖的气息
随着节气的脚步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人与大自然间丰富的律动关系
任谁也不得不感动
一块小小的水旱田
不仅提供蔬果作物
、
绿色空间
与农事活动
更让都市居民身心激起
一种触电的感觉
性灵上的滋润
会让人们产生另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而成为都市活力的泉源
III、台湾的都市农业
一、都市农业的形式和特点
二,台湾发展都市农业的做法和经验
三、台湾发展都市农业的成效和问题一、都市农业的形式和特点
形式
观光农园
市民农园
休闲农场
枕頭山休閒農業區主要特征
都市农业分布广,类型多,规模大。
都市农业的管理已初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观光农园的管理体制已基本健全。
赋予都市农业以文化内涵,提升了都市农业的层次和水平。
强化了文化教育功能,如进行亲子教育等,使都市农业已摆脱了单纯的经济功能。
把都市农业与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业结合起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作用。
二、台湾发展都市农业的做法和经验
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
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
1992年 12月 30日,“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备管理办法”
1994年,“农委会”出台“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
三、台湾发展都市农业的成效和问题
1.都市农业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新的活动空间,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2.都市农业的开发,扩大了经营范围和规模,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农民收益。
3.都市农业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村自然、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4.都市农业的开发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
提高了农家所得 。
5.都市农业的开发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存在问题,
无法构成全年经营
由于进展过快,一些经营者过于偏向观光游乐开发,使得设施及活动过于人工化与商业化
有些市民农园缺少规划设计,或者是先开发后规划,造成园区杂乱无章,绿化美化均显不足。
都市农业特别是休闲农场与市民农园的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盈余分配、权利义务分担等问题尚未理顺
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相对较低,难以满足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
从经营效果看,游客对果实的成熟度不熟悉,乱采乱扔,造成果园的损失较严重,而宣传引导工作跟不上 ;农园规模过小,水果成熟期集中,影响游观时间和游客兴致 ;节假日游客过多,给管理带来困难
IV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一、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二、都市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建议一、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类型
观光农园
垂钓乐园
森林旅游
观光牧场
租赁农园
少儿农庄
民俗观光村
民宿农庄主要问题有,
都市农业范围广,类型多,但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体系和规模优势 ;
有些项目比较粗糙,显得品味不高,甚至有的把郊区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围起来就收费,让人,不看遗憾,看了失望,;
部分景点特色不突出,缺乏文化,教育内涵,达不到让市民了解农作过程,增长农业知识的目的 ;
有的项目在开发时不太注意周围环境,污染很历害,结果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资源和环境 ;
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农业观光旅游时间具有季节性,牧业,副业观光项目开发不够 ;
都市农业项目以乡村自主开发为主,过去政府的管理与干预较少,更没有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导致有些景点显得杂乱无章 。
二、都市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建议
发展前景
对策建议发展前景
北京市有 1200万人口,其中城区人口近 700万,还有不少长住京城的外国人和一些常来北京旅游的天津人。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所处环境的恶化,更多的人们渴望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在绿色田园环境中休息、度假、观光、旅游,呼吸新鲜空气。
1996年北京市的人均居民收入为 6885.50元,有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 40.6%的人把中短途旅游作为双休日休闲的第一选择,可见都市农业的客源市场是有潜力的、无止境的 。
对策建议
一是在项目的布局上,郊区各县区应有自身的特色和开发重点。
二是在开发的时间跨度上,近期内应优先发展观光农园等观赏性项目,逐步提高市民对都市农业的认知和接纳程度。
三是在政策上,应对都市农业项目有一些优惠和倾斜。
四是在管理上,应尽快制定一个条例或管理办法
五是在组织上,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都市农业的工作 。 同时要组织多部门协同运作,齐抓共管,搞好服务 。
六是在宣传上,应加大力度 。
七是在经营形式上,要确立与郊区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体系,让农民成为投资和经营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