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草案)
适用时数70—90学时一、编写大纲的原则和依据
依据 本大纲根据环境治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培养目标和人才规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编写制订。
原则 力争课程的设置适应本专业的要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本大纲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准则。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是高职高专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具有应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
该课程是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公共、基础和技术基础课教学之后开设,它为以后的专题实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气相色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各自的特点。
2、掌握气相色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使用方法、分析条件的选择、干扰的抑制以及适用范围。
3、了解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4、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实验操作与正确使用。
四、本课程适应的专业层次
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教育专科层次环境工程专业。
五、课程的基本内容
1、绪论
(1)仪器分析的概念;(2)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3)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2、气相色谱分析
(1)色谱法的分类及气相色谱仪的组成;(2)气相色谱分析的理论基础;(3)色谱柱和检测器;(4)定性分析;(5)定量分析;(6)气相色谱分析的应用。
3、电位分析法
(1)电化学分析法概要;(2)电位分析法概述;(3)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4)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5)玻璃电极和膜电位;(6)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7)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和性能;(8)离子活(浓)度的测定方法;(9)影响测定的因素;(10)电位滴定法。
4、伏安分析法
(1)极谱分析的一般过程;(2)滴汞电极;(3)扩散电流方程式—极谱电量分析;(4)半波电位——极谱定性分析;(5)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6)示波极谱法;(7)溶出伏安法。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红外吸收光谱法
(1)光学分析法概论;(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3)光的吸收定律;(4)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5)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6)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7)定量分析;(8)红外吸收光谱法。
6、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2)原子吸收法基本原理;(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定量分析方法;(5)测定条件选择;(6)干扰及其抑制;(7)灵敏度、特征浓度及检测极限。
7、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简介;(2)库仑分析简介;(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简介;(4)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简介;(5)质谱分析简介。
六、教学时数分配
序号
内容
总时数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机动
1
绪论
2
2
2
气相色谱分析
12~16
10~12
2~4
3
电位分析法
14~16
10~12
4
4
伏安分析法
14~16
10~12
4
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16~18
12~14
4
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2~16
10~12
2~4
7
其它仪器分析法
0~6
0~6
合 计
70~90
54~70
16~20
注:表中的时数分配可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适当调整。
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绪论重点:仪器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气相色谱分析重点:色谱法的分类,气—固色谱的分离原理,分配系数,相对保留值,塔板理论,速率理论,总分离效能指标,固定相及其选择,分离操作条件选择,定量分析方法。
难点: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的计算,检测器灵敏度及最小检测量的计算,定量分析方法的计算。
3、电位分析法重点:电化学分析法的三种类型,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膜电位,PH值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定量分析方法。
难点:膜电位,选择性系数,离子活度的概念。
4、伏安分析法重点:残余电流,扩散电流,半波电位,,极限电流,滴汞电极,极谱定量方法,干扰电流及峰值电位,富集过程及溶出过程。
难点:扩散电流,半波电位,滴汞电极。
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红外吸收光谱法重点: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吸收曲线,吸收定律,分光光度计,分析方法,显色反应,定量分析方法,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难点:吸收曲线,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定量分析方法。
6、原子吸收光谱法重点: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共振线与吸收线,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原子吸收与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灵敏度及检测极限。
难点:共振线,吸收线,积分吸收,灵敏度,检测极限。
7、其它仪器分析方法简介重点: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验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加强对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选择实验条件,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时数一般安排16~20学时。
2、专题实验结合实际课题,应用仪器分析手段获得相应数据。同时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手段和教学建议
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习题的练习、分析、讲解,巩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使同学们对各种常用仪器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有较深的感性认识。有条件时,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其它现代化教学手段。
十、参考书目和推荐教材
1、参考书目
《基础仪器分析,陆雅琴编 学术期刊出版社
《仪器分析,朱明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朱世盛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仪器分析,张 珩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2、推荐教材
《仪器分析,张 珩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