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环节动物门第一节 环节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代表动物 -----环毛蚓第三节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第五章 环节动物门
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同律分节
除了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节的形态和结构基本相同,这样的分节现象,称之为同律分节。
二,具有刚毛和疣足,运动器官
两者只是形成的方式不同:刚毛是表皮细胞内陷而成的刚毛囊突出而形成刚毛;
疣足是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物。
三,次生体腔( 如图 )
又叫真体腔:即具有体壁中胚层,又具有肠壁中胚层,
同时还具有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又叫裂体腔:由中胚层带裂开而成。( 如图 )
四,闭管式循环系统
由纵行血管、环行血管及其分支间的微血管网构成,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而水蛭则由血窦代替血管,形成开管式循环。
五,排泄器官 —— 后肾管
后肾管:是一条两端开口的迂回盘曲管子,一端开口于上一体节的多细胞的纤毛漏斗,称为肾口,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腹面体壁,称为肾孔。
六,链状神经系统
在咽部的背前方有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而成的“脑”,借一对围咽神经环与一对咽下神经节相连,自此向后发出腹神经索纵贯全长。腹神经索实际上是由 2条腹神经合并而成,每一体节均略有膨大的神经节,整体形似链状。
对于有些种类已具简单的反射弧。
七,体腔膜形成生殖系统
海产种类每节都有来自体腔膜的生殖腺。 较高等种类由体腔膜形成的生殖系统集中在某几个体节内。
第二节 代表动物 —— 环毛蚓
环毛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和富有腐殖质的土壤中,因此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表现出与土壤的高度适应。
一,外部形态
1.头部及感官因适应土壤生活而退化。
2.口前叶发达,有掘土、摄食和触觉的功能。
3.体表富有黏液腺,7/8节后有背孔,释放体腔液。
4.体表轮生刚毛。
5.14— 16节显著地肿大为生殖带。 (如图 )
二,内部构造与生理
(一),体壁、畅壁和真体腔
体壁:角质层、表皮层、环肌、纵肌和壁体腔膜
肠壁:脏体腔膜、纵肌、环肌和肠上皮
体腔:充满体腔液、排泄器官、生殖器官、血管、神
经索等。 如图
(二),消化系统和营养
口腔:在第 1— 2节,内有褶皱,可向外翻出,利于摄 食。
咽:在第 3— 5节,肌肉发达,外有黏液腺,分泌黏液和蛋白酶。
食道:在第 6— 7节,具有食道腺,可分泌钙质。
嗉囊:在第 7— 8节,暂时储存和软化食物。
砂囊:在第 8— 9节,肌肉壁厚,可磨碎食物。
胃:在第 10— 14节,富有腺体,功能类似咽腺。
肠:在第 15—,是重要的消化和吸收的部位。
盲肠:在第 26节,重要的消化器官。
肛门:在末节。 (如图 )
黄色细胞,内含黄色的反光颗粒,故呈黄色,有合成
糖原和脂肪的功能,分解蛋白质的作用。
(三 )..闭管式循环系统
由 5条纵行的血管,4对血管弧、分支血管及微血管 组成。
5条纵行的血管: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两条较
短的食道侧血管。
(四 ).排泄系统
按其分布可分为:
体壁小肾管,位于体壁两侧,每节有 200多条,肾孔开口
于体外。
咽头小肾管,位于咽头和食道两侧,开口于咽。
隔膜小肾管,占据两个体节,是典型的后肾管。
(五 ).神经系统 —— 链状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环、咽下神经节、腹
神经索及各节的神经节。
外围神经:由咽上神经发出到口前叶、口腔壁的神经等。
植物性神经:由咽上神经节发出到咽、食道、胃、肠等器
官的神经。
具有简单的反射弧。
光感感受器在口前叶及前几节,避强光趣弱光。
化学感受器分布于口腔及附近,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
皮肤感受器分布于体腹部和两侧,触觉和感觉地面震荡。
(六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雄性:两对精巢囊位于 10— 11节,两对储精囊位于 11— 12
节,前列腺位于 16节,雄孔位于腹面两侧。
雌性:一对卵巢位于 13节,2-3对受精囊位于 6/7,7/8,8/9
节,雌孔位于 14节腹部中线。 (如图 )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有交配行为 (如图 )
第三节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
通常根据虫体有无疣足、刚毛、生殖带等特征,将环节动物分为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一,多毛纲
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的头部明显。口前叶的背部有
两对眼点,有感光作用。口前叶的前缘有一对口前触手,
其腹面两侧各有一触角。围口节背面两侧各有两对围口触须。为感觉或摄食器官。围口节的腹面有口,咽可外翻成吻,吻前端有一镰形大颚,上有成排的细齿。
从围口节以后,除末节外,每节两侧各有一对由体壁形成的疣足,分背腹两叶,每叶有一束刚毛和 1—— 2根足刺,分别具有运动和支持的作用。背叶的背侧有背须;腹叶的腹侧有腹须,背腹须均有呼吸和触觉的功能。
大多数多毛纲是雌雄异体,生殖系统较为原始,生殖腺只在生殖季节出现。生殖季节性器官发育,每节有卵巢一对,精巢集中在 19—— 25节,无生殖带。
代表动物:海产沙蚕。
二,寡毛纲(略)
三,蛭纲
俗称蚂蟥,无刚毛和生殖带。体节数目恒定,胚胎时 34节,
成体 27节,每节有 3—— 5节体环。多营暂时性体外寄生,
体前后各有一吸盘。直接发育。
除少数肉食性外,大多数以吸食无脊椎动物的体液和脊椎动物的血液为食。
与体外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口腔内有 3个大颚,上有成排的角雉齿。
咽部肌肉发达,收缩时可大量吸取体液和血液
咽壁内有唾液腺,可分泌一种扩张血管,抗凝血作用的蛭素,使血流不止。
食道后有发达嗉囊,可储存惊人的血液。
蚂蝗的次生体腔被间质或葡萄状组织填充而缩小,一部分血管消失,形成血窦,为开放式循环。
常见种类:中华颈蛭、扬子江鳃蛭、医蛭等。
蚯蚓的横切和 体腔
1.角质层
2.背血管
3.腹血管
4.肠腔
5.盲道
6.腹神经节
7.体壁纵肌
8.体壁环肌
9.表皮层
10.壁体腔膜
11.黄色细胞
12.肠壁肌肉
13.肠上皮
14.盲肠返回土壤中生活的蚯蚓蚯蚓解剖示意图返回蚯蚓的生殖示意图返回蚯蚓生殖示意图真体腔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