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原腔动物
第一节 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原腔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或线形动物,包括棘透动物、轮虫动
物、腹毛动物、动吻动物、线虫动物和内肛动物,线
形动物,分类上很混乱
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体形
两侧对称,多呈圆筒形,无明显的头部,不分节或假分节节现象
二,体壁,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角质膜,上有刚毛、鳞片、纤毛
或棘,表皮多为多核的合胞体,只有一层纵肌。
三,具有原体腔,胚胎期的囊胚腔残余,不具有肠壁中胚层和
体腔膜,也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 如图 1)内
充满体腔液,起到循环系统和流体骨骼的作用
四,具有完全消化系统
消化道是一条直管,有口有肛门;从横切上看,形成了“管中套管”
五,排泄系统,仍为外胚层演化的原肾系统,分为腺型和管型
原始种类保留有原肾管。
。
六,神经系统,圆筒状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围咽神经环,与前后
神经相连。感官不发达有的种类具有纤毛窝、感觉乳
突、眼点、刺毛等。
七,生殖与发育,多数雌雄同体,而且雌雄异形,雄小雌大,
生殖腺呈管形,有单管和双管之分,雄虫多数有交合
刺。由生活的种类直接发育;寄生的种类为间接发育
生活史复杂第二节 线虫纲
线虫纲是原腔动物中种类和数目的一个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大多数营寄生生活,另一部分是动物和植物的寄生虫。
一,代表动物 —— 人蛔虫(拟蚓蛔线虫)
一种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据估计世界上 1/3的人被感染
(一),形态结构
1.外形,体呈圆柱形,长 5— 40㎝,前端圆,顶端的口被一个背
唇,两个腹唇围绕;后端尖。雌雄异体,雌虫较粗长,
生殖孔开口于体前端腹面的 1/3处;雄虫较细短,体后端
向腹面弯曲,生殖孔与肛门合并为泄殖孔,有时可见自
孔中伸出交合刺。体表贯穿着四条纵线,背、腹线较
细,侧线较粗。
.
2.体壁,最外层为透明的角质层,由表皮层分泌胶状物质所形成
表皮层为合胞体的构造,向内加厚为 4条纵线,背腹线中
各有一条神经索,侧线中有排泄管。表皮之内为纵肌层,
被分为 4部分( 如图 2)
3.消化系统:由口、咽、肠、肛门构成
前肠,口、咽,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中肠,肠,由内胚层形成
后肠,直肠、肛门,由外胚层内陷形成
4.排泄系统,原肾管形,肾呈,H” 形,一对纵行的排泄管分别嵌在
侧线内,在咽头处,由一横管相连,并以一共同的
排泄孔开口于体外。
5.神经系统,在咽部有一个围咽神经环,其向前向后各发出 6条神
经索,背腹神经索最发达,埋在背腹线内,背神经
司运动,腹神经司运动和感觉,另有 4 条侧神经,由
横神经连接,司感觉,使整个神经系统呈筒状。
6.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雌性有一个倒,Y” 形的生殖系统,分枝是一
对管状卵巢、输卵管、子宫,两子宫末端汇合成阴
道,通过雌孔开口于体外。
雄性生殖系统是单管,依次为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
管,最后于直肠汇合于 泄殖腔,在腔内有一对交合刺,交配
时伸出体。 (如图) A
( 二),生活史:在子宫远端受精,每天产 20余万卵,受精卵呈椭圆形,大小为 45— 75微米,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膜。 (如图 A,B)
受精卵 —— 随粪便排出 —— 在温暖( 22— 23℃ )、潮湿、
氧气充足条件下 —— 14天后胚胎卵(内有仔虫) —— 7天后蜕
皮为感染卵 —— 误食入十二指肠 —— 幼虫钻肠经肝入血和淋
巴 —— 回心到肺 —— 肺泡 —— 两次蜕皮 —— 沿气管逆行到咽
—— 咽下到胃肠 —— 蜕皮为成虫 (如图 )
二,线虫纲的主要特征:同门的特征
三,其它类群
(一),人蛲虫(蠕形住肠线虫)
1.形态结构:成虫体细小,雌虫长约 10— 12㎜,雄虫长约 2— 5㎜
乳白色,前端有翼膜。雌雄交配后,雄虫即死,雌
虫在夜间到肛门外产卵,排卵后雌虫也死。
2.生活史:寄生在人的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分。可自体感染或
逆行感染。
自体感染:通过患者用手指搔抓肛门周围皮肤,虫卵污染手指,
造成直接感染。也可通过衣被和尘埃自口感染。
逆行感染:虫卵在肛门处孵化,从肛门逆行入肛门发育成 虫。
引起皮肤瘙痒及局部炎症,失眠、消瘦、夜惊、夜间磨牙症状。
(二),钩虫:十二直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1.形态结构,雌虫长约 10— 13㎜,雄虫 8— 11㎜,前端微向背侧
仰屈,似钩,唇退化,有一发达口囊,其腹侧缘有
两对 齿。雄虫后端有一发达交合伞。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小肠内
受精卵 —— 体外 —— 环境适宜孵出幼虫 —— 杆 状蚴 和丝状蚴 —
— 感染期幼虫 —— 钻入皮肤血管 —— 移行蜕皮 —— 肠 —— 成虫
以口囊吸附在皮肤上,借钩齿咬破皮肤,分泌抗凝剂导致宿主失
血,每条每日导致失血量为 0.14— 0.40ml,可得黄肿病,乏力、水
肿、心力衰竭、皮肤蜡黄,有些出现嗜物癖,喜食生米、泥土、
煤炭。
(三),丝虫:为人体淋巴系统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我国主
要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1.形态结构:两种丝虫外形相似,虫体细长如丝,乳白色,
表面光滑,长 2— 10㎝,雌虫较雄虫长一倍以
上,班氏丝虫略为粗长
2.生活史:成虫交配后,以卵胎生方式产生微丝蚴,随淋
巴入血,白天留在内脏血管内,夜间移至体表微
血管中。微丝蚴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但可存活
2— 3月,当蚊叮人时,入蚊胃,脱去鞘膜,穿过
胃壁,经体腔入胸肌,形成腊肠幼虫,虫体长大
为感染期幼虫,离开胸肌入体腔,到达下唇,叮
人时又入人体。丝虫寄生人体内,使患者出现丝
虫热、乳糜尿、橡皮肿(使淋巴管堵塞,再肢体
或生殖器官上产生的可怕膨大)等症状。
寄生蠕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寄生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寄生虫生理和机能上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和某种形式上反应了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
1.体形上的变化:细长,扁平
2.消化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3.附着器官的加强:小钩、吸盘、齿
4.体表无纤毛,为角质层所覆盖;绦虫具有微绒
毛和孔管
5.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生殖力强
6.生活史复杂有更换宿主现象
7.神经和感官的退化或消失
蛔虫解剖图蛔虫生活史蛔虫横切图
① 表皮层
②肠管
③输卵管
④子宫
⑤卵巢
⑥角质膜
⑦背线 (N)
⑧ 侧线
⑨纵肌
⑩腹线 (N)
蛔虫横切图蛔虫的假体腔
1.表皮层
2.肠管
3.角质层
4.纵肌层
5.原体腔
第一节 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原腔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原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或线形动物,包括棘透动物、轮虫动
物、腹毛动物、动吻动物、线虫动物和内肛动物,线
形动物,分类上很混乱
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体形
两侧对称,多呈圆筒形,无明显的头部,不分节或假分节节现象
二,体壁,体表被以非细胞结构角质膜,上有刚毛、鳞片、纤毛
或棘,表皮多为多核的合胞体,只有一层纵肌。
三,具有原体腔,胚胎期的囊胚腔残余,不具有肠壁中胚层和
体腔膜,也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 如图 1)内
充满体腔液,起到循环系统和流体骨骼的作用
四,具有完全消化系统
消化道是一条直管,有口有肛门;从横切上看,形成了“管中套管”
五,排泄系统,仍为外胚层演化的原肾系统,分为腺型和管型
原始种类保留有原肾管。
。
六,神经系统,圆筒状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围咽神经环,与前后
神经相连。感官不发达有的种类具有纤毛窝、感觉乳
突、眼点、刺毛等。
七,生殖与发育,多数雌雄同体,而且雌雄异形,雄小雌大,
生殖腺呈管形,有单管和双管之分,雄虫多数有交合
刺。由生活的种类直接发育;寄生的种类为间接发育
生活史复杂第二节 线虫纲
线虫纲是原腔动物中种类和数目的一个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大多数营寄生生活,另一部分是动物和植物的寄生虫。
一,代表动物 —— 人蛔虫(拟蚓蛔线虫)
一种最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据估计世界上 1/3的人被感染
(一),形态结构
1.外形,体呈圆柱形,长 5— 40㎝,前端圆,顶端的口被一个背
唇,两个腹唇围绕;后端尖。雌雄异体,雌虫较粗长,
生殖孔开口于体前端腹面的 1/3处;雄虫较细短,体后端
向腹面弯曲,生殖孔与肛门合并为泄殖孔,有时可见自
孔中伸出交合刺。体表贯穿着四条纵线,背、腹线较
细,侧线较粗。
.
2.体壁,最外层为透明的角质层,由表皮层分泌胶状物质所形成
表皮层为合胞体的构造,向内加厚为 4条纵线,背腹线中
各有一条神经索,侧线中有排泄管。表皮之内为纵肌层,
被分为 4部分( 如图 2)
3.消化系统:由口、咽、肠、肛门构成
前肠,口、咽,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中肠,肠,由内胚层形成
后肠,直肠、肛门,由外胚层内陷形成
4.排泄系统,原肾管形,肾呈,H” 形,一对纵行的排泄管分别嵌在
侧线内,在咽头处,由一横管相连,并以一共同的
排泄孔开口于体外。
5.神经系统,在咽部有一个围咽神经环,其向前向后各发出 6条神
经索,背腹神经索最发达,埋在背腹线内,背神经
司运动,腹神经司运动和感觉,另有 4 条侧神经,由
横神经连接,司感觉,使整个神经系统呈筒状。
6.生殖系统,雌雄异体雌性有一个倒,Y” 形的生殖系统,分枝是一
对管状卵巢、输卵管、子宫,两子宫末端汇合成阴
道,通过雌孔开口于体外。
雄性生殖系统是单管,依次为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
管,最后于直肠汇合于 泄殖腔,在腔内有一对交合刺,交配
时伸出体。 (如图) A
( 二),生活史:在子宫远端受精,每天产 20余万卵,受精卵呈椭圆形,大小为 45— 75微米,外被波浪状的蛋白膜。 (如图 A,B)
受精卵 —— 随粪便排出 —— 在温暖( 22— 23℃ )、潮湿、
氧气充足条件下 —— 14天后胚胎卵(内有仔虫) —— 7天后蜕
皮为感染卵 —— 误食入十二指肠 —— 幼虫钻肠经肝入血和淋
巴 —— 回心到肺 —— 肺泡 —— 两次蜕皮 —— 沿气管逆行到咽
—— 咽下到胃肠 —— 蜕皮为成虫 (如图 )
二,线虫纲的主要特征:同门的特征
三,其它类群
(一),人蛲虫(蠕形住肠线虫)
1.形态结构:成虫体细小,雌虫长约 10— 12㎜,雄虫长约 2— 5㎜
乳白色,前端有翼膜。雌雄交配后,雄虫即死,雌
虫在夜间到肛门外产卵,排卵后雌虫也死。
2.生活史:寄生在人的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分。可自体感染或
逆行感染。
自体感染:通过患者用手指搔抓肛门周围皮肤,虫卵污染手指,
造成直接感染。也可通过衣被和尘埃自口感染。
逆行感染:虫卵在肛门处孵化,从肛门逆行入肛门发育成 虫。
引起皮肤瘙痒及局部炎症,失眠、消瘦、夜惊、夜间磨牙症状。
(二),钩虫:十二直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1.形态结构,雌虫长约 10— 13㎜,雄虫 8— 11㎜,前端微向背侧
仰屈,似钩,唇退化,有一发达口囊,其腹侧缘有
两对 齿。雄虫后端有一发达交合伞。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小肠内
受精卵 —— 体外 —— 环境适宜孵出幼虫 —— 杆 状蚴 和丝状蚴 —
— 感染期幼虫 —— 钻入皮肤血管 —— 移行蜕皮 —— 肠 —— 成虫
以口囊吸附在皮肤上,借钩齿咬破皮肤,分泌抗凝剂导致宿主失
血,每条每日导致失血量为 0.14— 0.40ml,可得黄肿病,乏力、水
肿、心力衰竭、皮肤蜡黄,有些出现嗜物癖,喜食生米、泥土、
煤炭。
(三),丝虫:为人体淋巴系统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我国主
要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
1.形态结构:两种丝虫外形相似,虫体细长如丝,乳白色,
表面光滑,长 2— 10㎝,雌虫较雄虫长一倍以
上,班氏丝虫略为粗长
2.生活史:成虫交配后,以卵胎生方式产生微丝蚴,随淋
巴入血,白天留在内脏血管内,夜间移至体表微
血管中。微丝蚴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但可存活
2— 3月,当蚊叮人时,入蚊胃,脱去鞘膜,穿过
胃壁,经体腔入胸肌,形成腊肠幼虫,虫体长大
为感染期幼虫,离开胸肌入体腔,到达下唇,叮
人时又入人体。丝虫寄生人体内,使患者出现丝
虫热、乳糜尿、橡皮肿(使淋巴管堵塞,再肢体
或生殖器官上产生的可怕膨大)等症状。
寄生蠕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寄生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寄生虫生理和机能上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和某种形式上反应了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
1.体形上的变化:细长,扁平
2.消化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3.附着器官的加强:小钩、吸盘、齿
4.体表无纤毛,为角质层所覆盖;绦虫具有微绒
毛和孔管
5.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生殖力强
6.生活史复杂有更换宿主现象
7.神经和感官的退化或消失
蛔虫解剖图蛔虫生活史蛔虫横切图
① 表皮层
②肠管
③输卵管
④子宫
⑤卵巢
⑥角质膜
⑦背线 (N)
⑧ 侧线
⑨纵肌
⑩腹线 (N)
蛔虫横切图蛔虫的假体腔
1.表皮层
2.肠管
3.角质层
4.纵肌层
5.原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