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营养器官器官 —— 由多种组织构成,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
概述,一粒种子播种后,经过种子胚萌发形成幼苗首先产生出根、茎、叶器官。它们都与植物的营养有关,故将它们统称为营养器官。
可分为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繁殖器官 (花、果实和种子)
主要讲六个问题,根的生理功能根的发生及在土壤中的分布根尖分区及其生长动态根的结构侧根的发生根瘤与菌根
1、固定与支持作用 2、吸收作用 3、合成作用
4、分泌作用 5、贮藏作用 6、繁殖作用第一节 根一、根的生理功能
(一)根的发生
1、定根:可分为主根和侧根
2、不定根:发生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
(二)根系的类型根系 —— 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
二、根的发生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三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根性浅根性根尖 —— 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一般长 0.5~1cm。
自顶端起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区。
三、根尖分区及其生长动态
1、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功能。
2、分生区,也叫生长点、生长锥由分生组织细胞组成,不断分裂增生细胞
3、伸长区:细胞显著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
4、根毛区:
又称为成熟区和吸收区此区根表面产生大量根毛是根中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四、根的结构
(一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表皮,一层细胞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表皮主要起吸收作用包括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皮层
( 1)外皮层
( 2)皮层薄壁细胞
( 3)内皮层:具有通道细胞和凯氏带凯氏带 —— 根的内皮层细胞在两个径向壁和上、下横壁上有木栓质加厚带,这一带状增厚结构称为大豆初生根
3、中柱
( 1)中柱鞘: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
( 2)初生木质部 — 包括原生和后生成熟方式为外始式。
有二、三、四、五及多原型
( 3)初生韧皮部 — 也包括原生和后生发育方式也为外始式初木与初韧相间排列
( 4)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
(二)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点以玉米根为例表皮皮层中柱玉米根只有初生构造,无次生构造,
因不产生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外皮层:后期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后期五面加厚呈马蹄形中柱鞘:不产生两种形成层初木:多原型初韧:同双子叶也与初木相间排列薄壁细胞:初木与初韧之间,后期木化中央有大量薄壁细胞构成髓小麦根 水稻根
(三)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及次生构造
1、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 1)产生部位有两个,a初木、初韧之间保留的
b正对木质角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的
2、木栓形成层产生与活动大豆初生根
( 2)分裂活动产生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及射线
( 1)产生部位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的
( 2)周皮的发生木栓形成层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
三者共同构成 周皮五、侧根的发生
1、发生位置中柱鞘的一定部位,即发生在根的组织内部,为内起源随植物根初生木质部的束数而变化。
2、侧根的产生过程侧根原基 侧根根尖 穿过母根的内皮层、皮层和表皮 形成侧根六、根瘤与菌根
1、根瘤豆科植物的根与 根瘤细菌 的共生体。
2、菌根植物的根与 真菌 的共生体。
有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概述,一粒种子播种后,经过种子胚萌发形成幼苗首先产生出根、茎、叶器官。它们都与植物的营养有关,故将它们统称为营养器官。
可分为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繁殖器官 (花、果实和种子)
主要讲六个问题,根的生理功能根的发生及在土壤中的分布根尖分区及其生长动态根的结构侧根的发生根瘤与菌根
1、固定与支持作用 2、吸收作用 3、合成作用
4、分泌作用 5、贮藏作用 6、繁殖作用第一节 根一、根的生理功能
(一)根的发生
1、定根:可分为主根和侧根
2、不定根:发生在茎、叶、老根或胚轴上
(二)根系的类型根系 —— 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
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
二、根的发生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三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根性浅根性根尖 —— 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一般长 0.5~1cm。
自顶端起依次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区。
三、根尖分区及其生长动态
1、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功能。
2、分生区,也叫生长点、生长锥由分生组织细胞组成,不断分裂增生细胞
3、伸长区:细胞显著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
4、根毛区:
又称为成熟区和吸收区此区根表面产生大量根毛是根中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四、根的结构
(一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表皮,一层细胞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表皮主要起吸收作用包括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皮层
( 1)外皮层
( 2)皮层薄壁细胞
( 3)内皮层:具有通道细胞和凯氏带凯氏带 —— 根的内皮层细胞在两个径向壁和上、下横壁上有木栓质加厚带,这一带状增厚结构称为大豆初生根
3、中柱
( 1)中柱鞘: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
( 2)初生木质部 — 包括原生和后生成熟方式为外始式。
有二、三、四、五及多原型
( 3)初生韧皮部 — 也包括原生和后生发育方式也为外始式初木与初韧相间排列
( 4)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
(二)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点以玉米根为例表皮皮层中柱玉米根只有初生构造,无次生构造,
因不产生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外皮层:后期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后期五面加厚呈马蹄形中柱鞘:不产生两种形成层初木:多原型初韧:同双子叶也与初木相间排列薄壁细胞:初木与初韧之间,后期木化中央有大量薄壁细胞构成髓小麦根 水稻根
(三)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及次生构造
1、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
( 1)产生部位有两个,a初木、初韧之间保留的
b正对木质角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的
2、木栓形成层产生与活动大豆初生根
( 2)分裂活动产生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及射线
( 1)产生部位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的
( 2)周皮的发生木栓形成层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
三者共同构成 周皮五、侧根的发生
1、发生位置中柱鞘的一定部位,即发生在根的组织内部,为内起源随植物根初生木质部的束数而变化。
2、侧根的产生过程侧根原基 侧根根尖 穿过母根的内皮层、皮层和表皮 形成侧根六、根瘤与菌根
1、根瘤豆科植物的根与 根瘤细菌 的共生体。
2、菌根植物的根与 真菌 的共生体。
有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